关于解决甘谷县六峰学区山区办学困窘的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6:3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解决甘谷县六峰学区山区办学困窘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解决甘谷县六峰学区山区办学困窘的对策》。

第一篇:关于解决甘谷县六峰学区山区办学困窘的对策

关于解决甘谷县六峰学区山区办学困窘的对策

[摘要]随着撤乡并镇,原金坪乡(山区)20个学校(教学点)归属于六峰镇(川区),行政权属有了改变,然而,山区的办学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而是走向另一个低谷,学生锐减、师资匮乏、教学生活条件差、年轻教师进不来留不住等使山川办学的矛盾更加突出。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然而,要实现教育公平,笔者认为要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强化师德建设、规范学校管理、不断增强山区教育的魅力,缩小山川差距,让山区教育走出困境不再是一句空话。

[关键词]山区办学困窘与对策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不断地增加投入,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六峰学区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毋庸讳言,就在农村义务教育日新月异的今天,山区(原金坪学区)学校在办学方面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六峰学区山区学校办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锐减,规模越来越小。

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学生家长的生活理念和供学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纷纷迁居城区和沿川农村或进城务工,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到城区学校或川区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读,使原本学龄人口自然巨减的边远山区中小学学生又大幅度减少,像麦堆坪小学、新庄小学在校学生不到50人,黑窑小学不到20人,这些学校欲办好不可能,要撤并又不能,人均教育占有量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师资相对匮乏,“教书匠”又成“新文盲”。

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是本乡本土的民办教师转正,年龄偏大,(大部分都在50岁左右)知识老化,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走进新课程;部分新教师学历虽高,但专业与岗位不对口,所教非所学,一时站不稳讲台;还有相当数量的代课教师出工不出力,占着岗位等“政策”;体、音、美、英等学科专业教师匮乏,面临“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大力推进和课改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教师难以使现代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他们成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新文盲”。像程家窑小学有学生105名,入学率是100%.然而全校包括校长、教导主任在内,专职教师只有2名,有2名代课教师。老师实在不够,另外找了2名临时代课老师,月薪只有150元,其中一名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小姑娘。这样的6名教师,要承担1-6年级7个教学班的所有科目的教学任务,其中1名专职教师(校长)是从初中下来的数学教师,其他几名教师也都严重偏科,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每人一个班(即教这个班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科学、体育、音乐、美术、英语)。这里是山区,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路。为了让学生能回家吃午饭,上午11点半就放学。不少学生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奔波在路上。这样的学校教师严重短缺,但同时我们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山区学校又急需人才,政府部门也努力想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共同发展的出路,也想找准一个适合时局的切入点。

(三)、教师编制与教学需求矛盾突出。

像只有三四十名学生的麦堆坪小学、新庄小学等,所要开设的课程和大规模学校一样多,两三个教师都算超编,要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根本就不可能。大多数小学的包班制、教学点的复式教学与管理,使教师除了承担多学科沉重的教学工作,还要扮演校长、主任、会计等多种角色,承担许多 1

复杂的事务,仔细算算,教学点老师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一堂课里要分别给几个年级的学生讲课,算下来一个年级不到10分钟,别说上体育、音乐这些“副课”了,就是语文、数学“主课”加起来,一个学生一天也只能接受一个多小时的知识。一旦有公差或特殊情况请假,教学等一切工作还要被耽搁,这种“一师一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师一校”、“复式教学”现象在六峰镇山区还有好几所,像魏家湾等教学点没有教师,就从村里招聘一个“看娃娃”的。难怪有学生家长感慨:复式教学从解放前就有了,学校仍然在沿用,山里的娃学点知识真不容易!

(四)、经济捉襟见肘,教学生活条件差。

相当一些小学,当年经费仅仅能勉强维持教学运转,许多预算外必要开支,成了学校的“老大难”问题。有的学校仍属“三无”(无校墙、校门、厕所)学校,校舍危而缺,大部分学校除了几间教室与破烂的课桌凳及目前配备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外,一无所有,音、体、美、活动课无法开启。

山大沟深的红崖沟小学,有7个教学班,有4个50多岁的专职教师,有3名代课教师(2名近70岁,1名40多岁),这样的7个人守着一所孤零零的学校,却创造着教育的神话(从90年至今一直保持着教育质量的领先地位),我们可以想一想,两三个教师(有女教师)挤在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没有办公桌,就在火炉上铺张报纸办公,有位近70岁的教师离家较远,就在学校自己做饭,一名快退休的教师前年做的胃切除手术,现在仍在教学点上教3个班级,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简陋的工作条件,一些青年教师望而止步,谁敢跳进深渊。

(五)、青年教师的工作状态、心理状态不容乐观。

1、除了前面提到的这里的教师一般都要带5-6门不同的课程,每天6-7节课,备课量大、面宽,还要兼3-4项其他工作,80%的教师还要当班主任,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要关照学生,教学以外的工作不少于教学工作,导致教师的工作量特大外。在农村,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机构,镇或村上的许多活动都要学校给予支持,教师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参与镇上和村上的公益劳动、文化宣传等工作。再加上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都对教师的学历和专业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当多的教师要提高学历,大部分都是不脱产学习,大多数教师每年都要参加一次县级以上的培训,完成几十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学校也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都不能放松,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基本都用于自学和参加培训,工学矛盾突出,家庭生活无暇顾及。

2、在山区,为数不多的青年教师都是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他们都从城市来,眼界开阔,思维灵活,有个性,讲现实追求高水平的物质生活。然而,山区的年轻教师往往要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如有活动,青年教师更是顶梁柱,这些超负荷工作让他们不堪重负。在交际、婚姻方面,山区教师工作几年后,找对象,结婚,买房子等问题接踵而来,受择偶圈子小和高额花费的制约,每件事对他们而言都是难事、烦恼事。

3、农村学校的孤独与寂寞也让青年教师难以忍受,山区小学一般有4、5名教师,教学点有1、2名教师,(一般都不住校)而且由于年龄、经历的差异,相互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遇到烦心事,连说话的对象都找不到。

(六)、管理部门力不存心,亦是山区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

随着撤乡并镇,原金坪乡归属于六峰镇,行政权属有了改变,山区人们普遍存在“咱是后娘养的”自卑心理,而相对于乡镇来说,川区毕竟是窗口、门面,资金、师资势必优先向川区校倾斜,难以顾及偏远的山区,而对于教育部门本身来说,山区地广人稀,校与校之间跨度大,检查一遍学校得十多天,召开一次会议得两天,这就形成了教师无法监督,教研难以展开的局面,有些不自觉的教师因路途不便,觉得山高皇帝远,回家的天数比在岗的天数多,长期如此,家长们对教师有怨

言,对教师关心不够;而教师觉得家长不配合,这样,家长有意见,教师有怨言,学校难以办下去。

二、改善山区办学条件,提高学区整体教学质量应采取的对策

(一)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抓住国家“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建设项目”这个机遇和目前正在规划实施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在学校布局调整、校址选定、建设规划上认真调研论证,在山区切实建设好两所标准化寄宿制中小学,撤并服务半径内的学校、教学点,相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充分整合和优化现有的各类教育资源,在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的和教学条件的同时,也保证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优越的生活和学校的条件,使学生愿进来,能留住,学得好。对确实不能撤并的学校要维修改造好,作为教学点,保证低年级学生能够按时就近入学。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优化师资配置

1、要选派好班子。

校长是校之魂,是学校的管理者,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班子、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学生和什么样的学校。所以,校长的选拔任用,就地有财就地取,就地没财不要椽子里挑檩子,可以打破山川之界进行推选任用,切实把有志气、有正气、有才气、善于管理、敢于管理、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选派到山区学校当校长,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2、要突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近几年,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已经把信息技术教育能力培训作为重中之重,重点还要把引导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具备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把职业要求与素质标准,作为社会责任抓紧抓实抓好。

3、要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教师分流、交流制度。

加大力度做好沿川学校的编制管理,对超编学校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分流计划,采取调配交流、轮流任教和支援薄弱学校等措施。一方面解决川区条件好的学校水满为患和山区学校焦渴之问题,一方面也能引领边远山区学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管理水平,确立竞争意识,增强责任感。同时还要完善新录用教师补充制度,严格按照编制、专业、岗位“三对口”的原则,根据编制和专业需求实行先定校、定岗,再签合同、考录试用的办法,优先补充边远山区学校。

4、镇内要试行学校联管教师走教的制度。

为解决山区部分小学、教学点资金紧张、师资薄弱,音、体、美、英等学科专业教师空白的突出矛盾,试行学校联管教师走教的制度,以片中心学校为依托,经费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教学计划统一编制,教育教学质量统一评价,教学与教师资源共享。这样,规模小的小学和教学点的国家课程计划落实得到了保证,问题迎刃而解。

5、增强山区教育的魅力,让山区教师岗位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要继续改善山区中小学校的硬件设施,希望相关部门今后能进一步对山区中小学校硬件设施完善工程投入专项经费,让山区中小学校也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同时,可以考虑实施山区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工程,让山区教师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以外,还可以享受一笔相对可观的津贴,从而缩小城乡教师的收入差距。一是落实现有的津贴、补贴、奖金制度,缩小以至消除山区教师与所在地乡镇公务员的收入差距。二是对那些安心山区教育、执教年限较长的老师,考虑通过岗位津贴的方式增加其收入。三是努力解决山区中小学教师编制比较紧等问题。四是考虑设立新的奖项,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山区教师,给予适当鼓励。

6、通过行政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青年教师减压。

为减轻农村教师的压力,也为山川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山区学校,适当放宽编制,综合学校班级数、每位教师应承担的工作量、学科结构等情况,科学合理的配备教师,让山区教师在正常的状态下工作。对青年教师来说,心理压力、精神疲劳在所难免,学校要经常开展一些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也可以让青年教师走出校园,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与村民同乐。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踏青、野炊、短途旅游,让青年教师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体会工作的乐趣,享受教育的幸福,延续职业生涯。

(三)、强化师德建设,规范学校管理

对山区学校来说,关键要在执行中突出“严”和“实”,彻底消除教师“山高皇帝远”的侥幸心理。

1、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师依法执教、依法治校水平。

坚持教育教职工“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学者形象、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师范形象、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组织和动员他们“以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执行国家新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好最基本的素质教育;还要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过程管理的制度,落实职责,抓好落实,形成常规,避免患“冷热病”;强化内部管理,切实抓好内部教育思想的导向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教改科研工作的全面管理,尤其要加紧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努力增强学校的自我造血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要强化当地人民政府、人大以及行政村对辖区学校教师的监管意识,积极组织开展和参与对学校工作的管理与评议活动,及时向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群众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

3、要落实督查监管制度。通过“意见箱”、“举报电话”、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社会信息反馈等形式,对教师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和学校管理进行掌握和了解,有针对性地检查和跟踪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少数确实不爱岗敬业、不宜从教、失职渎职、误人子弟、社会反响强烈的教师,要坚决调离或清除教师队伍,绝不姑息迁就。

4、健全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政策引导,严格执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绩效与奖金挂钩,考核与职务评聘、评优选先、选拔重用以及工作调动等实际利益挂钩,激活思想,激发内力,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同时要严格要求并帮助学校依据教育法规政策、科学理念和现实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学校常规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培养学校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优良的校风,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打造良好的教师和教育形象。

我们不得不承认,山川教育差距之大仍令人震惊!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我国教育发展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改革需要深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薄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教育投入不足,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5月23日,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国家将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我们相信,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城乡教育差距会越来越小,农村孩子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王铁军,校长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2、张铁道,借助课题改善薄弱校的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1-12-8(4)。

3、阎德民,现代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苏婷,中小学教师如何走上研究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2-5-12(4)。

5、邬志辉,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2。

6、邢改萍,中国教育改革论坛,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0。

7、朱玉,教师应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体[N],中国教育报,2002-2-2(4)。

下载关于解决甘谷县六峰学区山区办学困窘的对策(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解决甘谷县六峰学区山区办学困窘的对策(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