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后感 王飞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
大峪一中 王飞
作为一名教师,工作是很繁琐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纠错,配有补差,几乎每天都会加班加点,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那么教师为什么这么忙呢?
我们甚至忙到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每天如牛般负重工作,这个行业俨然成了一个体力活。
在《给教师的百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每个教师都要不停地阅读,来充实自己,才会由“忙”到“不忙”。
细想想,确实如此。我们每天如牛般负重工作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干到点子上了么。我的知识储备能让我轻松的应对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件事么?有时候看似忙碌的我们其实一直在“敲边鼓”:备课不够充分导致上课效果不好,上课效果不好导致我们要课下补课、个别纠错,这就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储备的知识量不够,备课不精导致的。
苏霍姆林司机说: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讲三角函数,但是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工作,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他不仅在教书,而且在教书过程中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
我想阅读增加的不仅是我们的知识面,更是我们的教育阅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从容应对。
大峪一中 王飞
第二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
爱上阅读收获成长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读后感
作者:李秀艳
单位:绥化市兰西县第五小学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很荣幸加入“中国好老师龙江读书会”,让我再一次重温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著《给教师的建议》,读了第六页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尤其是读到那位历史老师的话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时,我的内心就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升腾,在促使我:一定要在努力工作之余,做到广读书博采众长,读经典收获成长。
书中对于“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的问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阐述,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的一位女教师认为:“一昼夜只有24小时,没有时间啊!”而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在区里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课后,有人向他请教:“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回答:“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同样是教师,同样的工作强度,同样的每天24小时,对于时间却有着不同的诠释。书中明确地告诉我们终生备课,就是终生读书,每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人在他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所建立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知识的比例是10:1,那么到了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成了20:1,30:1,50:1。
相信大家读到这里都会与我有同样的感受,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都曾抱怨过时间都被琐碎繁重的工作占据了,被学校的全部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没时间读书,以至于我们的知识储备在负增长。我们在抱怨的同时,是不是有所反思,是不是可以把刷朋友圈的半小时拿来读书,是不是可以把睡前的半小时拿来读书,只要我们发自内心想成长,让浮躁的心静下来,读书的时间是随时可以有的,没有大片的时间,我们可以利用好零散的时间,随时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每天半小时的阅读坚持下去,我们就会有收获。每当我聆听名师讲课如清泉之水娓娓道来从中无不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赞叹他们这一切多归功于读书,同时自己也深深地自愧不如读书太少,所以要向名师学习每日坚持阅读,做到日积月累的勤奋阅读与思考,以厚积薄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此时我自己也正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自我校启动“书香校园”活动,建立具有特色的“课外阅读”校园文化品牌。各个班级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班同时推出“智慧阅读”的课程实施计划,从实行的那一刻起,我就很兴奋,也很努力地想办一个真正读书的班级,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同时更希望自己在读书氛围的包围下成为一个爱读书的好老师。为了周密计划,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教育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读书计划,以及班级读书氛围的布置,并选择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目,还有名人读书方法的推荐等相关读书知识。只要对我们读书有帮助的,我就力争做好,最终地推出行之有效的读书计划和属于自己班级的读书特色,我和孩子们有共同读的书目,完成我们必读书目的同时,也有我们各自的选读书目。一切准备就绪,我每天和孩子们一起晨诵经典,午读名著,暮省感悟。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时,有时是快速翻翻,有时是精读精思,无论怎样都会有收获。在和作者对话时我学会了明理并增长智慧,静思读书时使自己博学并内心充盈。而我的学生们通过坚持阅读,班级的纪律也特别的好,孩子入室即读书,读书即思考,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在交流上也语言文明了许多,班级里没有吵闹声,偶尔有的只是低声细语地互相沟通,学生的礼仪也优雅了许多,更大的收获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了,看到孩子们一点一点地进步,我由衷地高兴,这一切都归功于课外阅读。我和孩子们一起邀游在书的海洋里,书香伴孩子们茁壮成长,书香让我与智者同行,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阅读,也点亮了我的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希望让好书不断地引领着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积淀自己的收获,让我的学生们都爱上我所教的学科,并爱上读书!
第三篇:读后感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
金玉兰小学:张雅莉
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书是人的一生中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教师的成绩一部分来自于自身的付出,另一部分还来源于对于时间的管理。管理出成绩,管理出人才。会管理时间的人,一分钟可以当做两分钟来用。我不会把一分钟真当一分钟来用,手里做着一件事,另一件事也在同时进行。我批改着学生的作业,他们在下面默写;我辅导着个别学生,其他学生都在班干的带领下进行课外阅读。
我喜欢做时间的主人,走在时间的前面,在起航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课常常是利用假日去备,有计划地把备课任务分解到每一天,就会做到忙而不乱。因为假日里做好了这份工作,所以现在每晚回家,我才有时间读书,有时间写博。享乐在前必然会吃苦在后。一天时间的安排也很有讲究,我会抓紧早晨的时间引导孩子走进学习状态,因为这是他们一天里最精神最清醒的时刻,重要的学习任务大都安排在这一时间段,科学用好孩子的时间也是我们工作里不可忽视的小节。在学校里,做掉该做的事,回家就可以安静地读点书。苏霍姆林斯基说,用一辈子备好一节课的方法就是读书,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们思想的大河才会宽阔而深刻。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书是我们的精神食量,离开了书,我们的心灵就会因为没有知识的滋润而干涸而荒芜。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读书让我知道了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我的最大东西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了我的见识。
694字
第四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昼夜只有24小时”。可还有人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挤出来的。还有人说:时间就是生命。看来我的时间就是生活,抓住宝贵的生命,发展自己的未来。从苏霍姆林斯基或其他人的话中,说明教师的工作是光荣的,责任是重大的,任务是艰辛的。所以教师们要充分掌握好时间,才不会与生活发生“摩擦起电”。我认为,凡是会利用时间的人从来也不忙,他们做任何事情总是井井有条,办起事情也是高高兴兴的。而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总会埋怨时间不足,或是工作任务繁重,弄得自己整天灰头土脸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只要有好的心情,一切皆有可能。匆匆想起,当我进入新环境后,对新工作无从下手,不知道是先从哪里下手,从何做起?我想这就是因为我不会利用时间,像好多老教师一样,他们之所以从没有怨言,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将自己的时间安排好了。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的桌子太乱,为了赶一项工作而忽略了这个小问题。而好多老教师的桌子上却只有一杯水,一支笔。我就是这样的一名教师。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学生的作业,只有很小的一个空间可以使用,如果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使我无从下手,只能千方百计的腾出一点空隙来继续工作。不过现在好多了,桌子上的东西少了。我想,以后我的桌子上就会成为平原。
那么教师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会利用时间。
第五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小学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感到了一种美好的、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我的心中升腾,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联系我们的教育现状,我深切地感到素质教育急切呼唤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太需要成千上万个苏霍姆林斯基式的身体力行者了!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呢?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的确,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忙。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像泥潭一般缠绕着我们,我们看似很忙碌,实际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这是吞噬生命的“黑洞”,即使拥有再多的时间也只会如泥牛入海。
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他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终身阅读、终身学习,以自己丰富的学识扩展自己的教育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他们的求知热情,让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成长路程中的指路明灯,将我们的心灵引向崇高的精神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