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6:5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本站推荐)》。

第一篇: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本站推荐)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有中国历史兴趣的重要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近年来,中学课堂教学经过了改革和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就这些问题作简单的分析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教于同行者。

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影响和阻碍中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有:

1、填鸭式。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客易产生疲劳。

2、陈旧式。有些教师上课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中,没有多媒体,没有幻灯片,没有电脑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从始至终都只靠教师讲述,根本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3、应试式。学生参加中考只有笔试,不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了适应学生答卷的要求,很多教师不注重训练,学生满脑子装的全是知识点和条条框框,语言能力很差。

4、厌教式。有些教师不能透彻地掌握教材,处理课文缺少灵活性,教学方法呆板,又不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更新知识,长年累月地重复这种教学,感到厌烦。另外,有些教师教学任务重,还有中考压力,一天忙于教学等事务之中,时间一长,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5、厌学式。学生学习死记硬背,加上作业过多,越学越吃力,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害怕、厌恶甚至抵触的情绪。

我认为本次培训要解决的重点就是:了解网络课程培训的详细内容,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确定了总的工作目标和方针。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山区孩子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把握好每个年级的重点,处理好每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并且为目标而努力付出,为山区的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为缩小教育的地区差异做出贡献。

通过网络课程的培训,我们的预期目标还是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了解和掌握。我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在培训中找到更具体有效的解决方案。

第二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

回民学校 石惠霞

课堂导入是一门教学艺术,它在于激励和引导学生。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传统的历史课导入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这种复习导入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但往往缺少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因课而导,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历史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导入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悬念导入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程度大,变化性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秦的统一》这一章时,笔者先问学生:“大家知道秦始皇吗?”学生几乎是齐声回到:“知道。”又问:“大家知道秦始皇手下有一员大将叫蒙恬的吗?”看过电视的同学马上回答“秦朝的开国神箭手”,“勇猛过人”,“智慧过人”。再问:“他驻守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吗?”同学们大都不发言了。笔者马上拿出准备好的地图,对同学们说:“看,他曾驻守在我们黄河对面的陶乐一带,当时称河套地区,还在黄河上搭过浮桥,军队可以从桥上直接开往黄河对面。到过地处陶乐的兵沟旅游胜地吗?那儿就有关于大将蒙恬戍守河套地区的记载”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们就越想知道更多有关秦朝和秦始皇的故事。这样,课堂教学就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像地图导入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的手段,把书本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课堂教学的“导入”变得生动有趣。如在讲《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课时,笔者把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照片呈现出来,同学们不约而同的喊出来,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国家最早的历史吗?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吗?”大家有回答“日本的”,有回答“印度的”,也有回答“中国的”。笔者指着画面和地图说:“日本的历史源于1世纪太晚了,我们国家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都比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晚。运用历史图片、地图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爱国家的情感。

三、歌曲导入法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往往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是最迅速而又最快地打动人心的艺术。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大都喜爱唱歌,所以用歌曲导入新课,既新颖又最容易赢得学生的共鸣。如在讲抗日战争有关内容时,笔者播放音乐《保卫黄河》。这首激昂的歌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手段,以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国民党内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在抗战日益艰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以不屈的斗志,不怕流血牺牲,勇于坚持抗战,最终取得的抗战的伟大胜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这种昂扬的激情,一下子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一堂课下来,既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四、诗词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炼、生动、优美,尤其受到初中学生的喜爱。利用集中反映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时代特征的诗词导入新课,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教学《元朝的统治》一节时,课堂伊始,笔者就用配乐诗朗诵起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文天祥为抗击

元军而率南宋军民英勇奋斗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文天祥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又使孩子们为之钦佩。特别是当学生听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一起跟着朗诵起来。在这种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课中了解文天祥所处的时代背景。

五、故事导入法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疯狂侵华史、罪恶史,更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和前赴后继的奋斗史。历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奋发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会为“卧薪尝胆”的勾践、“东山再起”的谢安、“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生发各种感情,在接受心灵洗礼的同时产生各种积极的体验。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这样就会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境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历史课堂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应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历史课文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最佳的方法导入新课,从而使新课导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方略

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几点方略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一堂课仅有四十五分钟如何在这短时间之内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自己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和关注的一件事。一堂课是否成功主要看效果即学生是否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他们学习的兴趣如何。我们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有几点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多媒体重现历史

多媒体具有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感性认识,保持持久印象的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样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烈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模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格太后铺张浪费的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思 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录像,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片中我强调日本近年来一直否认这段历史并且军政要人连年参拜靖国神社,学生们情绪高涨互相交流自己课下所找到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来证实日本罪恶,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讲《社会生活的变化》时,由于学生是九零后一代,他们对新中国成立至八十年代的生活很陌生,我在讲课时如果把幻灯片用上缩小了学生的时代隔阂感,使他们通过改革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的变化对比,切实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利用归纳法总结历史

归纳法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是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综合结论的思维方法。历史上每一个时间段都有许多重大事件发生,许多事件反映的是同一个大问题,而一个政策在别的国家也得到应用,等等……历史上相同的类似的太多了,我们把这些相同知识点归综在一起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1949年发生的事件有: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南京、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四件大事共同反映 了近代化的探索这一问题。而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于1936年,曾对苏联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可是后来体制弊端越来越显露并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是由于二战后东欧包括我们中国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都采用了这种体制,结果东欧剧变,我国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幸免于难。通过归纳、对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学生把握住了学习历史规律,学起来更加轻松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调动起来。

三、利用讨论法活化历史

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我们知道,思考与疑问、置疑与探究、质疑与释疑都和问题密切相关。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问题讨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置疑解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之间的协助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利于激发学习热情,活跃思维,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问题讨论法,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在相互争辩中学习、在相互交流中进步,实现共同提高。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方式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交流多,教师提问多,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多,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题多。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大胆采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有效课堂。例如:在讲《难忘九一八》中的“西安事变”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讨论“杀蒋”“放蒋 ”从而领悟到我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深谋远虑,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无形之中提高了课堂效率。还有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总结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评价拿破仑等等。总之,问题讨论法教学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在运用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有针对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学生分析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并积极鼓励,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一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要配有适当的练习题、思考题,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采用图文结合法记忆历史

长期以来,历史学为维护其客观严肃性、叙事公正性,史学语言往往显得机械呆板,缺乏生动形象性,而不少历史教师在执教历史课程当中,也习惯于对历史知识进行简单的公式化讲解和分析,言必称“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看似科学实则干巴;学生不能不慨叹学习历史的枯燥与乏味,因此不少学生虽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教科书,因为历史离 现代较远,内容、知识点不易记忆。图文结合法把书本上的内容与相关的图片地图相结合,学习历史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如;讲北伐战争时配上战争形势图讲述起来就形象多了;再如长征,长征从哪个地方出发,一路穿越了哪些省份,两次会师在哪个地方。单纯的机械记忆比较枯燥易忘,而采用图文结合法教学效果相当好,很直观、所有的地点在地图上都可一一显现,学生学起来很省力,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采用图文结合把法西斯的扩张地图给学生展现出来使大家感受到法西斯的残暴和罪恶,更加珍爱和平,同时又掌握了本课内容。等等……几乎每一课都可以用图文结合来讲授。我们在教学中不要认为太繁琐就抛弃图片,要认识到它的价值多加应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使我们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总之,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以上几种是我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我对构建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些浅薄认识,拿出来与大家共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四篇: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设计

历史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设计

摘要:2012年5月8日至5月9日,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响水中学组织了主题为“关注教学设计 提升课堂品位”的高中基础年级历史学科教研活动。本文围绕此主题,选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这一环节,从课堂教学问题的内容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难度设计、课堂教学问题的类型选择、课堂教学问题的形式设计四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以力求能真正地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性,真正地提高课堂的品位。

关键词:教学问题的设计 有效性 课堂品位

2012年5月8日至5月9日,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响水中学组织了主题为“关注教学设计 提升课堂品位”的高中基础年级历史学科教研活动。在参加了优质课展示、专家点评、主题活动研讨等活动后,本人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新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问题仍未实现根本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堂品位的提升,制约了有效教学的实现。

课堂提问作为教与学双方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应用于实践中。纵观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又以解决问题为归属的,我们几乎找不到一堂自始至终没有提问的课。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最终实现自我构建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的有效途径。

但现实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目标,有的提问仅止于“简单机械的一问一答”与“一问众答”,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跃;有的提问常游离于学生参与的“启而难发”甚至“启而不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严重挫伤。课堂教学中低效甚至是无效提问仍然是较为普遍地存在。本为主要从问题的内容设计、问题的难度设计、问题的类型选择、问题的形式设计四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问题的内容设计——依据需要,点击关键: 教学需要是教学问题设计的客观依据。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置问题,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课堂教学提问并非“满堂问”,应该精心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问在关键处。课堂设问的关键处主要有:

1、教材理解的关键处:

即教材中对学生的思维起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教材的重点处、矛盾处、延伸拓展处。

2、学生认知的矛盾处:

即学生认知上最感困惑的地方。老师在提问前,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又要了 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及可能的思维障碍,精心确定好“问点”,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准确、深入、全面地把握所学内容。

3、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

看似无疑使学生思维停留在浅表层的反映,并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而是学生 没有发现深蕴其中的问题。教师在该处设问激疑,可以促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问题的难度设计——“跳一跳,摘果子”“

设计恰当的问题难度是指教师的设问应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认知 能力、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学生差异。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靠在“已知区”和“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和“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与思维的“生长点”上布设悬念,设置问题,以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供啊,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划归为“已知区”。

三、课堂教学问题的类型选择——注重应用,引领创新:

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课堂教学的问题分成不同的类型。美国著名教育家特 内根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思想,将问题按认知水平由低到高分为六大类型,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个分类对于改进教师问题类型的设计、提高教师的提问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实中,在教师的课 2 堂中知识型、理解型、应用性问题占的比例非常高。有时,表面上看,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不断,学生对答如流,实则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或仅凭记忆就能回答,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并不多。因此,适当增加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和评价型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的比重,是改进教师提问质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

四、课堂教学问题的形式设计——立交架桥,曲径通幽:

课堂提问在形式和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不能机械呆板,千篇一律。常用的 设问形式有如下五种:

1、设问型提问

教师将问题提出后,并不要求学生作答,而是自问自答,其目的主要在于引 起学生的注意,提请学生思考,造成学生的悬念感。

设问常用于复习。复习中的设问,一般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以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应用。设问也用于引入新课,其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求知欲。

2、疑问型设问

即由教师设置疑点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后作答。这类问题 是课堂提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

3、互问型提问

即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互问是一种你来考考我、我来考考你的 教学活动。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会采取互问、互考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问可以在局部也可以再全班进行,教师要框定问题的范围,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去互问互答;学生出现“卡壳”时,教师要及时做好“穿针引线”的提示与点拨,以使互问能顺利进行下去。

4、追问型提问

即围绕某个教学目标或教学主题,将之分成若干个小问题,一环套一环系统 地提出问题,层层推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追问的特点是问题语文题之间的间隙时间较短,问题与问题之间呈明显的思维梯度。追问有利于创设富有思维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稳定,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批判性。

5、曲问型提问

即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不直接提问,而是拐上一两个弯,绕道迂回,问 在此而意在彼,使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番思考、探究才能回答。这中提问富于启发性,吸引学生去探究和发现,让学生体验到精神历险的快乐和别有洞天的惊喜。

一门以历史学科是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学科。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则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总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应当因人而异,相信不同的执教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在这只想谈我的一点看法。

第五篇:实施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的浪潮下,要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的能力就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站在生命层次的高度,运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的教学时间内高效果、高效益、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是从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出发,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双赢教学,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智慧的生成、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保证课堂教学切实有效,其关键在于实施好以下策略:

策略之一:准确定位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确当的教学目标并始终明了这一目标对于整个教学的统帅作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新课标确定的“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课程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既重视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史学知识与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具体的学情班情,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确定的目标应当做到:(1)科学性,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准确的,教学内容要从课本出发,使课本知识具体化,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科学的弹性引申。(2)量力性,比如高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落实在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宜,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情来把握教学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节奏,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特长,从引知激趣入手,多采用辩论讨论、情境探究的手段,逐步引导启迪思维,指导方法,培养能力。(3)程序性,教学程序的安排应该合理、科学,体现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分到合。(4)全面性,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群体培养目标,又要确定具有不同爱好特长的个体培养目标;既要有知识教学目标,又要有能力培养、方法指导目标及心理品德培养目标。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达到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教学,教参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将近现代史置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使学生受到唯物史观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把知识与能力目标具体化,同时还增设了提高素质的目标,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变“灌输式”为“体验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服装设计师、美食家、建筑师、旅行家、风俗顾问等,进行体验,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她们对衣、食、住、行演变的感悟,进而师生展开“你怎么看时尚?中学生应该怎样着装?” “2008年服装流行趋势发布”等。这种活动,没有任何的说教,但所有教育的目标,都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升华。

策略之二:精当清晰讲授,提升认知的深刻性

历史课终归要讲授,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似乎不那么强调教师的“讲授”,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往往变着法子追求课堂教学感官上的活跃生动,教师当讲的没讲,教材该挖掘的没有挖掘,致使教学缺少了深度和厚重。实践告诉我们:新课程的实施,教材难度、深度加大,单靠授课技巧和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是不能上出高质量的历史课。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活动,而没有教师激情奔放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学生往往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很难有“理性认识”的飞跃;只让学生畅抒己见而没有老师纵横捭阖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不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老师富有开启智慧的思想、方法的灌输和引导,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才;只让学生自主感悟而没有教师缜密的思维和亮丽的思想以及洗炼的语言在课堂上的闪光,学生的心灵世界就缺少了一缕明媚的阳光。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讲”,而且要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满激情地讲,不仅要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还要讲价值取向;不仅要讲解题思路、学习方法,还要坚持信念的引领。要讲得学生沉浸其里,陶醉其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品格就会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潜滋暗长。例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一)《罗马人的法律》的教学,教材中原法律条文引用极少,时空跨度大,语言表述抽象理性,对高中生而言,比较陌生,尤其是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法律概念的认识不足,较少接触法律活动,缺少法律实践的经历,对“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维系作用”的理解更加困难。所以我采用四个案例举案说法,来增强学生思维的密度。通过适度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对本节法律知识从不理解到理解,认识罗马法的历史意义和法律、法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而且通过对罗马法学习的点拨,学生们觉得其中有许多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展。如学生甲认为:我一直觉得我遵纪守法,法律离我很远,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学习、掌握法律知识非常重要,连古人都知道“对法的不知是不可原谅的”,何况我们?我也觉得我们应该更好地去普及法律知识,你看古人把法律条文刻在铜表上让大家熟记,我们现在也应该把一些常用的法律条文贴出来让大家熟悉。学生乙认为:无论如何,罗马法是奴隶制文明的产物,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制定法律时更能体现法律的平等精神。学生丙认为:保护私有财产不应该成为罗马法不平等的体现,在第四次修宪中,我们也提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条与尊重和保护人权的条款一起,体现了我国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也必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学生丁认为:由于时代的局限,罗马法中对奴隶,对妇女,对儿童都有很多不平等的地方,我们现在虽然在法律上对妇女、儿童有保护,但在实际生活中,她们还是弱势人群,如何更好地保障她们的合法利益,法律的实际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策略之三:整合创新教材,注重知识的鲜活化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老师和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只有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解读,创造性开发与创造性使用才能从容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整合创新教材,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表达的“内容目标”,是如何从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意义上表达、呈现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并借助课程标准中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提示与建议”,把握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详略的要求,恰当处理好教材上看似比较多的教学内容。只有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教学才能对症下药突显亮点,才能在体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其次,整合创新教材,要根据教学需要宏观上理清思路,细节上学会推敲。人民版教材以专题为学习单元,在结构上采用“模块→学习专题→课”的形式编写,在时空上,则按照“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顺序编写。以必修(一)模块为例,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将本模块的内容编为九个专题,如果我们教条、机械地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那么这种从古代到近代、现代时序上的双重编排(即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再回到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不仅不利于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体现不出《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和“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的理念,体现不出中国在世界史中地位,而且还容易使学生造成厌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可以适当打破教材的叙述顺序,将各专题的先后顺序作适当的调整,重构“古代(中国史和世界史)近代、现代(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时序,大致将同时期的世界和中国的历史放在一起。调整后的顺序如专题一→专题六→专题七→专题二→专题三→专题八→专题四→专题九→专题五。同样,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生不好理解的概念可做补充,如必修(二)“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中“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目,可补充“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目结合的经济结构受外来商品的冲击逐步分离;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给自足的的状态被打破。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理解“经济结构的变动”。另外,对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可通过一些轶闻趣事来增加历史的可触摸感、真实感,使历史人物有更多的亲切感和人格的丰满。例如在1927年,梁启超被美国医生误切了一个好肾,为了便于西医在中国的推广,为了维护西医在中国的声誉,梁启超谢绝了他的学生徐志摩对美国医生起诉的提议,不要赔偿,不要道歉,一个人默默地承担着痛苦,1929年梁先生与世长辞。这件事足以使学生对梁启超油然而生敬意,足以让他从逝去的历史中复活。

再次,整合创新教材,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寻找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寻找历史和现实的交叉点及中外历史的比较点。选择的点应是学生熟悉的、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重大社会实际内容,有目的、有重点的对其进行分析说明做到有的放矢。如我在讲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一)《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的教学时,考虑到古代的希腊雅典在时空上离我们的学生都太遥远了,如何才能将遥远的古希腊变成学生触手可及的“现实” 呢?我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中国的国旗国歌一次次的升起响起,他们还记忆犹新。我就以雅典奥运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希腊雅典,然后,通过教学地图使学生对希腊雅典的地理位置有个初步的了解,如:希腊雅典是个欧洲的国家,位于欧洲南部的地中海,具有沟通欧亚非的区位优势;接着,引导学生看希腊雅典的地形地貌,如:希腊雅典多山,海岸曲折,然后设计问题: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希腊,你会选择哪种谋生之道A:手工业 B:商业 C:农业,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了商业。随之,我再让学生回忆中国的地貌特征,又设了:根据中国的地貌特征你认为我们的祖先最有利于从事于A:手工业 B:商业 C:农业,学生也会选预设的C。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对学生的点拨,继续设疑问: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活动下,中国古代先民选择了何种政治制度?学生稍加思索会答出:“君主专制”,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讨论为何中国的先民会选择君主专制呢?讨论后得出:因农业需要灌溉,而灌溉需要集中人力物力兴修水利,权利比较集中有利于从事这项事业。而希腊呢?商业活动是希腊的首选,商品需要自由流通,商人的流动性大,他们需要自由的环境,于是希腊先民选择了民主制度。让学生们明白,一种政治制度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把学生引导到希腊政治制度的条件上,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同学们,你们现在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为何享有或者不享有?”此时学生会联想到初三学过的我国宪法中规定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条件,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与己有关的政治问题入手,说明古今政治制度都是有条件限制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明白:古代希腊民主制度是古希腊人在自然、历史、政治、经济等具体条件制约下的一种选择。可以说,这种问题贴进生活,学生感兴趣,自然会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也使学生对现实社会更加关注,增加了社会责任感。

总之,要用现代视角追逐历史的前沿知识,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来突出知识的前瞻性;要把准学生的思想动态,联系时代热点,贴近学生生活,高效推进课堂教学的动态展开。

策略之四:化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能力创新化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默契并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它对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特殊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应真正体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促进课堂多维信息的有效交流。优化教学方法必须做到:(1)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选择教学方法,比如考虑所选的方法是否适宜于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材内容,是否有时间应用等。(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围绕学法选择教法。(3)要根据教师特长与教学风格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教法。(4)要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如考虑到教学设施、教学媒体的现状等。一般说来,在记忆性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求达到识记、了解层面的知识(基本的史学原理、观点、历史概念),教师可选用讲授法、谈话法等。但要尽量避免“有教无学”的教学弊端;在思维性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面的内容,教师可采用讨论法、探究法和启发法等,但也要防止“学大于教”的弊端,因为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下,学生容易疲惫,对学习会产生厌倦心理。应该说,教学方法各具特色,每种教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特定的适用条件,但也都存在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辩论法。对一些思辩性较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或者史学界仍存在一定分歧的历史问题:海峡两岸最终能走向统一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国观念是否深入民心? 拿破仑是英雄还是恶魔? 东欧剧变是坏事还是好事?等要求学生展开辩论,辩论时可采用个人辩论,小组辩论和大组辩论的方式进行。通过辩论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使学生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加以思考,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意识,促进学生思想成熟,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赞赏,学会相互接纳,学会分享互助。选用辩论法则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强烈的竟争意识和思辩技巧,要求老师能给学生思维的深入以及时而恰当的引导和指导,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策略之五:巧用教学机智,把握动态生成

有效与智慧共存,有效的课堂会时时闪现智慧,智慧的课堂也会处处彰显有效。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是富于变化的,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如何解决?某种意义上,可以用“靠教学机智”来回答。一个富有教学机智的教师在面对难以预料的偶发性事件时,总能在瞬间机敏地作出判断,灵活巧妙地实施临场应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解决了从学生那儿涌现出来的生成性问题,而且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如我在讲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

(三)《顺乎世界之潮流》的教学时,很多学生都笑谭嗣同很傻,他们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束手待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针对学生们的这一想法,我及时改变教学计划,就此以“从谭嗣同之死想到的„„”为题展开讨论、辩论,结果有不少同学改变了原先的看法,不仅认识到谭嗣同并非不热爱生命,而是更高意义上追求着生命,他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国家、民族的生命中,其人格得到了提升,而且还意识到谭嗣同身上有许多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为真理而献身精神,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变法图强的改革精神;敢作敢当,敢与邪恶(落后)势力作斗争的精神„„当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时,学生的情感与精神都已得到了升华。是的,在课堂上,我们随时会遭遇被学生问倒或有学生“抢话”的突发情况,怎么办呢?是来个“高挂免战牌”,还是来个“回避肃静”?我想最好的作法是:不要制止学生的抢话,而要利用抢话的内容实施教学的二度设计,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使抢话内容成为发现规律的新起点,既生成了精彩又张扬了学生个性,同时还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岂不是一个高效的“不曾预约的精彩”!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很多,关键是要注重如上几点,并使之保持合理的张力,有机融合、相辅相成。这样“心灵与智慧共舞”的高效课堂教学也就落实到了实处。

实施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

下载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十大策略 基于现在课时少,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成绩下滑等原因,我们提出“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目的就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提高成绩”。 1、......

    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

    有效课堂教学范文

    “有效课堂教学”校本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扎实实练好教学基本功,立足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抓好......

    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英语课堂要选择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而现在利用多媒......

    历史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历史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学有效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课题,于2011年3月由学校研究决定实施,结合我们历史教研组实际,确定开展《历史有效性教......

    历史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历史学科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学有效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课题,于2011年3月由学校研究决定实施,结合我们历史教研组实际,确定开展《历史有效性教......

    《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施及案例》的学习总结

    《有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施及案例》的学习总结 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样的努力,同样的付出,但老师们的教学效果却不尽相同。究其原因,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的历史......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