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院校创建心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改革设想(李林鑫)

时间:2019-05-13 06:0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示范院校创建心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改革设想(李林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示范院校创建心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改革设想(李林鑫)》。

第一篇:示范院校创建心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改革设想(李林鑫)

示范院校创建心得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改革建议

学校创示范评估临近,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做了如下规划,希望能给学校创建示范成功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一、树立服务理念:

首先我要再次加强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 的教学理念,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为学生迅速就业和今后发展服务。

第二、明确基本原则: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实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会-站-室”体系的教学模式改革。

第三、建全操作体系

配合学院的最新指示精神,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积极配合学院建立包括常规性教学、综合性教学、实用性教学、创新性教学在内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塑造具有实用性、创造性精神的中、高级模具制造与设计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1、学法方面: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的局面,创造条件使学生多看、多做、多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教法方面:

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展开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内容的过程化,教学过程的行动化。倡导和推广“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真刀真枪”替换原来的“空想、假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实结合、学以致用、人人参加的学习机会。

3、教改方面:

积极配合学院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相关的课程开发和有效的教学过程控制,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体系。以够用适度的原则进行相关的课程开发,将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发校本教材,以满足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就我个人而言在以后的工作中主要是积极配合学院全面改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关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两个转变,即将理论教学为主向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并重的转变,将技能训练的纯操作与纯消耗向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实际模具设计和利用三维仿真装配训练的转变(在硬件方面积极配合学院开发建立模具相关的仿真实验室等)。另外进行相关的课题申报和研究,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用理论-实训一体化和模块化教学模式取代原来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训课这种三段式教学模式。并采用 “模块—子模块—课题—任务”的模式,把模具制造与设计专业的专业模块分为四个子模块:基本技能模块、模具结构与设计模块、模具工艺与制作模、模具数字化制造与设计模块。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索改变原有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将比较先进的测量专业(学院已有相应的公差实训室中心)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充实模具加工

技术相关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辅以一系列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全面改革模具制造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变传统教法为现代教法、变空对空设计为培养实际设计能力即时检验设计效果的方法。逐步摒弃演示性教学,建立包括常规教学、综合性教学、实用性教学、创新性教学在内的新教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语言文字能力、数学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身体运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使学生既会做事更会做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初步具备创业和创新能力,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适应度。为学院培养具有实用性、创造性精神的高级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结合学院建立“贝尔精细化工学院”模式的最新精神,配合学院建立与企业联合办学和信息反馈机制。校企双方合作提供职教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学习相结合,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强调“零距离上岗”。

第四、配合学院加强实训场地建设。

配合学院做出计划在学校搬迁新校区后,建设新的模具实训车间,实现拥有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塑模产品生产实训中心、冲模产品生产实训中心、以及模具拆装实训中心等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为我院模具制造与精品专业的强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2年3月18日李林鑫

第二篇:浅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

浅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

【摘要】通过改革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满足现代模具企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培养方面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项目驱动式教学

随着模具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模具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以前的教学安排是学生在一年级、二年级时把理论课学完,三年级做毕业设计或者课程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几乎没有实践教学,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为了满足现代模具企业对技术人员知识、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把模具的单一理论授课改为集理论、实践、经验、制造环境于一体的综合教学[2]。理论教学改为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边讲边练,尽量在现场组织教学,比如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甚至企业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实践巩固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

二、改变教学内容

学生进入学校后,在学理论课之前安排专业老师给他们讲解模具专业具体是学什么,需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将来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等等。然后老师带着学生去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参观,让学生现场了解模具设计、制造、生产和装配的整个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为了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胜任(模具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应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精简、重组和增设,设置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制造技术》、《模具CAD/CAM》、《综合实训》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针对上述的每门课程,不能按照以前的内容进行教学,每门课要突出有关模具知识的重点。比如《机械制图》在进行到制图测绘环节时,让学生对塑料模具模型或者冷冲模具模型进行测绘并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教学应结合模具主要零件的配合以及装配方面的知识,比如导柱导套的配合公差,模具装配的尺寸链如何确定等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

通过模具专业的教改,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行项目驱动式教学,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1]。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每门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和综合的项目驱动教学,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每门课程的项目驱动教学。针对上面提到的重新设置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每门课程在教学中设置了和模具相关的项目,以这个项目驱动来教学,比如《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以模具零件(凸模、凹模等)为项目进行教学,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模具零件的绘图;比如《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学过程,以生活中常见的塑料产品为例进行工艺分析和模具设计等等。

2、综合项目驱动教学。这个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届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把以前学的知识和技能串起来,这样每一个看似独立的知识点就相互衔接起来了。以前经常有学生抱怨,学的很多课程都不知道有什么用处,通过这个实践教学环节解决了学生的这个疑问。整个教学过程大概需要十五周时间,以5到6个学生为一小组,每一组分配一个产品,学生跟随产品经历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装配、试模鉴定四大模块的实训过程。

模具设计模块:学生根据拿到的产品进行构思,利用所学知识先进行模具设计,这就考查学生的绘图和设计能力。模具设计完成后,对需要加工的零件进行加工工艺设计,并设计出相应的工艺卡片,这就涉及《模具制造技术》的内容。

模具制造模块:根据所设计出来的模具零件图纸和加工工艺卡片,对模具零件进行加工。每组学生自己选择毛坯材料,然后在数控实训基地利用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等设备把这些设计的模具零件加工出来。这个环节训练学生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平时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去了。

模具装配模块:每组学生将自己加工好的模具零件进行装配,装配时要考虑零件和组件的装配要点:比如冷冲模具中的复合模具的组件装配要点是,凸模与凸模固定板的装配、凸凹模与凸凹模固定板的装配;级进模具的组件装配要点是确定凹模上各型孔的位置尺寸和步距要求。另外,装配基准的确定:复合模具以凸凹模零件为装配基准,而级进模以凹模为装配基准。还有装配尺寸链的确定、装配过程中凸、凹模间隙的控制等问题都要有所考虑。通过这个实践环节,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模具的装配工艺。

试模鉴定模块:模具装配完成后,在进入正式生产之前要进行试模鉴定,这个环节学生将自己生产并装配好的模具进行试生产,试模的目的检查模具在制造上存在的缺陷,查明原因加以排除。

综合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了模具生产的全部过程,毕业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杨冬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职教论坛,2006(4):32-34

[2]金敦水,曹光跃,耿晓明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3”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2011(1):150-152

[3]甄瑞麟.模具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基金支持】

2011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在研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特色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

温莉敏,1979年出生,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现淮南联合大学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师,中级职称。

第三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与改革(修)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与改革

张利华,杜继涛,杨梅,姜华

摘要:根据传统教育模式对模具教学的局限性,对当前的模具教学方式、模具专业发展进行一定的探讨, 结合我院高职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进行一定的研究,给出教师队伍建设应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让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产生良好的共振,教学模式走向一体化、多元化的模式。

关键词:模具设计;模具制造 ;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Teaching Mode reforming for Die & Mold speciality

Zhang LiHua,Du Jitao,Yang Mein,Jiang Hua(Advanced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hanghai,200437,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limitations of mould teaching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the teaching mod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Combined with the vocational college of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e specialized teaching, these were studied.The mod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group to double-meaning teachers , theory teachers and training teachers producing the good resonance , integration and diversity teaching methods were presented..Keywords:Mold design;Mould manufacturing;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mode

0.引言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作为我校的重点专业,投入了大量的师资力量、机床设备以及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但如何统筹好模具专业的教学规划,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及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所牵涉到的知识点面广,所以产生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如何改变现状,把模具教学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培养出能适用于企业的毕业生是当前的一个重点工作。随着模具工业的快速发展,新型技术的不断涌现,除了引进先进的制造设备以外,我校也把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师资力量的引进上,还在引进外聘教师以企业工程师为主,从而让学生直接学到了现在企业生产中的很多知识,从而把有些书面理论感性认识得到了一定的升华,更有利于学生的吸收理解。

教学模式上的改进决定着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培养学生对现代化知识及对本专业的热爱,是学生有充分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以及对自我专业的自信。培养好的教师团队显然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注重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培养有利于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让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培训班等等都可以增加老师的教学资本。所以模具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重点是提高教师能力,完善课程体系,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1、传统教育模式对模具教学的局限性

1.1、对于大部分类似我们高职学院的大专院校而言,由于受到专业师资力量、机床设备等的影响,教学重点一般局限在了理论教学上面,而实训操作教学仅占很小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不挂钩”,甚至“脱钩”的现象,大大影响了模具整个教学质量,造成了学生对模具专业前景迷惑,因而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一体化教

学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是我校目前存在不足的方面。

1.2、理论教学应有机的与实训教学产生“共振”

一般高职、中等教育教学模式结构多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进行教学。例如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课程体系安排也是按照以上的结构流程开展的,文化基础课包括:政治、高等数学等;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CAD教学等;专业课:塑料模设计、冷冲模设计、NX软件运用等等;在强调理论的科学性、完整性、体系性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导向,设置了实训课,模具实训课结合专业特性设置有:铣工实训、数控中级实训、工具钳工实训,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普通高等院校都以理论知识为先,实验课程为辅来进行教学。我校采用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并行的方法进行教学,两者并重,甚至更倾向于实训课的重要性。当然理论知识是一个基本的前提,没有感性知识何谈理性知识,对于不断学习中的学生而言就无法做到“活学活用”,深入理解,学以致用。但是如何把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直至做到一体化教学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本身,就专业而言培养的是两类人才,设计人才与制造加工人才,就高职本生性质而言我校定位于培养高端模具类蓝领人才。另外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当然需要的师资力量也划分了两派,对于未来的模具人才而言设计人才需要懂得加工原理,加工人才又需要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所以推行一体化教学尤为必要,也是我校大力推广的,所以对教师的素质、培养、推进也是一个鞭策,产生共振的最合理就是双师型一体化教学。

1.3、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我校现在采用的教学管理方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授课。缺乏教学多样性,在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等的条条框框下,教师的教学方法成了教条式教学,在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过程中,仅仅以考卷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课程理论知识成了唯一的鉴定依据,容易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造成不良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模具这种专业性较强的专业而言,更需要授课教师挖掘专业苗子,加强苗子培育。并结合现在的新技术,新理论结合实际的多样性对学生进行教学,与企业接轨,做到现学现用,而不是知识成了“过去式”。开展新型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教学的特殊性,制定适合高职教学的教育模式。我们确定了任务引领型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形式模块化、分层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进行教授,首先需要着重要解决以下问题:

建立优化的课程体系,能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就我校而言模具专业作为品牌专业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有了一定的规模,在课程体系的计划建设上渐渐的与企业需求靠拢,将学生的就业能力转换为教学目标,以合理的教学课时教授学生获得职业能力。

改变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脱节的情况,这种脱节甚至情况比较严重,就数控专业而论,当学生在参加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过程中时,按照理论教师的编程理论就行编程加工时发现工件很难加工,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同样加工一个零件但采用的方法居然有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带来的脱节是很不应该的,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这方面应做到统一化,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理论知识。

把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职业型技能人才是我校一贯追求的目标,机械加工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各大行业中都有很大的需求量,我们要针对广大企业的需求培养优良的苗子。模具制造专业的教学模式实施措施

3.1 教学模式统一化、穿插化

模具专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的实施,把原有的先理论,在实训,分科教学,单段教学的模式改为,理论课与实训课并进,穿插进行。我校现在对教师的要求就是一体化教学,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结构原理,和工件加工方法及加工要求后,进行示范性操作,然后学生在上机操作,然后通过教师的巡回指导来指出学生在操作中的不规范及问题所在。学生学习理论的场地,也是学生学生学习技能本领的地方,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并行。

3.2 课程体系模块化

公共基础模块: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以够用,好用为主,进行学习内容的有效整合,比如公共基础课程中类似高等数学针对高职学生将来的岗位角色,课程设置应相对简单,文科类课程相对理工科模具类则能免就免,把专业突出化。在开展职业课程教学前,首先应帮助学生建立好良好的职业规划,把自己的生涯计划,发展和管理作一个有效的整合,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专业基础模块:作为模具专业的支柱模块。该模块中包含的核心课程包括塑料模设计和冷冲模设计。辅助课程包含,cad绘图与UG软件应用,材料,刀具等课程,此类中的软件类课程应该得到有效的整合成为一门软件设计课程,同时在设置一门模具工业发展课程,结合企业,课程内容应包含:塑料模具开发,冷冲工具运用,新型模具标准件,工艺设计标准等等。

实训模块:目前模具与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包括,铣工实训、钳工实训、数控中级实训,工具钳工实训,特种加工实训包含的实训课程还是比较丰富的,但在模具制造实训方面还缺少系统性的课程,或者可以在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设计制造一整套模具。

3.3师资队伍多元化

为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要求,培养适用于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学生起着导向作用,为了体现一体化教学体系的优势,以先进的思想学习现代化技术,锻炼教师既能教授理论又能下车间教授技能,双师型教师的另一优势在于让教师在了解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条件下合理布置实训任务,并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训方案,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根据教案来进行教学,失去了教学的灵活性。

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当然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要有把两者结合教学的能力,否者无法做到兼容。作为我们模具教研室对教师的要求,包含参加培训,下企业参观、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建立良好的教师梯队也是相当的重要,包含设计型,加工型教师。

4、结束语

模具教学模式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整个团队的不懈的努力。一体化教学是如今上海市教委针对中等学校,高职高专类学院制定的一种教学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也是完成一体化教学的一个先行条件。只要我们教师在加强自身力量的基础上,以培养良好的就业型人才为目标,相信一定能以新型的教学模式培育出面向社会的新型模具的人才,来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1] 应金萍.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王冬梅.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高红旺.高职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初探[J] 职业教育研究,2007.[5] 莫柳军.试诉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J] 职业教育研究,2010.

第四篇:重庆科创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研讨会

研讨会

时间:2010.11.10

地点:J050608

参会人员:魏良庆,王新,郑刚,赵鹏展

会议记录:赵鹏展

魏良庆老师认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须把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专业建设的首位,尤其是中等复杂冲压模具零件、塑料模具零件的设计能力、典型模具成型设备(压力机、注塑机)和模具零件加工设备的操作能力。

王新老师谈到目前模具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我们必须紧扣市场,把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重心投入到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例如模具零件的加工,针对这些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技能开设相应的课程。

赵鹏展:我一直担任模具专业方面的软件课程,根据我的理解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毕业生绝大部分刚出去的就业岗位与绘图软件有关,因此,学生对这些软件的熟练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他们的薪资与发展。而我校开设的软件课程课时量又不足,学生必须养成课后自觉练习的习惯,才能更快适应工作岗位。郑刚:我今年开始担任模具专业方面的课程,我认为专业建设不能忽视教学的改革,老师的授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某些课程进行改革,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探索一种适合我校高职模具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抓好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会议结论: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面广、技术进步快、技术水平高,这就给我校高职模具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协调好传统设计制造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矛盾、“宽口径”与“专门化”的矛盾,既兼顾培养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保证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又强化专门化方向的职业技能,增强职业选择的竞争力,培养“复合型”、“专门化”的模具技术人才。

针对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调研记录

时间:2010.7.15~7.20

地点:重庆、网络

参与人员:魏良庆,唐仁奎,王新,赵鹏展,郑刚

调研记录:魏良庆

1、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模具企业要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是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能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综合素质良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他们主要从事:①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压铸模设计,CAD绘图;②模具制造:CNC编程,模具加工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数控机床操作,线切割机床操作;③模具钳工:模具及冲压与成型设备装配、调试、维修等。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着眼于面向模具企业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设计与工艺准备、模具数控加工、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钳工)工作;面向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设备与模具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面向模具、冲压与注塑加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管理、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其它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工作。

2、毕业生的知识结构需求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向,我们经调研分析认为,模具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应包括:

公共基础模块:是指毕业生从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前瞻性知识,如人文、数学、外语、体育艺术、计算机应用等。公共基础模块的知识既是本专业学生整个知识结构的基础,又是学习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将来接受继续教育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模块。

机械工程基础模块: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所必须掌握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如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等知识。

模具制造模块: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模具制造必须的专业知识,包括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数控加工、模具CAD/CAM等。

模具设计模块:培养学生从事冲压、塑料产品工艺设计与模具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

模具CAD/CAM技术:掌握当前模具行业设计与制造中广泛运用的典型软件,如:AutoCAD、Pro/Engineer、UG、MasterCAM等。

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拓展模块:指为了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引入了新知识、新技术课程,以及加强人文管理知识的传授。

以上各个模块相互衔接,涉及模具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护到操作整个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是从事模具行业工作所必备的知识。

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构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框架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使得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理论知识应广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融合与转化,有效地更新知识,为专业增添当今科技成果的新内容,达到传统知识与高新知识最佳过渡,同时还要注重打通知识与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3、毕业生的能力结构需求

从调查分析结果得知,模具企业、毕业生普遍要求加强模具设计能力和模具加工制作全过程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计算机在专业中的应用能力培养,尤其是掌握先进的设计与制造软件(如ProE、UG等)的使用方法。在模具制造过程中,数控加工(含数控切削加工与数控电火花加工)在模具制造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要重视数控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其次,需要重视模具加工、装配等模具工艺过程实施能力;冲塑设备工艺准备、调试、维护能力的培养。

4、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环节的建议

模具行业现已成为技术含量很高的行业,随着模具设计与制造工艺水平的发展,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应将当今科技发展对模具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重点加以考虑。

在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问卷调查和走访中,毕业生认为应加强机械加工实习、钳工实习、数控加工技术实习、模具拆装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不少毕业生认为应取得某一工种或多个工种的技能操作等级证书,以此形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色和优势。

调研总结:

综合上述能力分析,我们认为,能力的培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实践技能,要定位于专业所覆盖职业岗位群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为方便学生从事技术性操作岗位,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制定教学

计划时可采用“宽口径”与“专业化”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教学的教学模式。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企业培训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我们通过在重庆×××机械厂和×××汽车模具有限公司的挂职锻炼,进一步明确了模具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有助于我们根据核心岗位要求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分析,并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确定核心课程标准,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也有利于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企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模具零件的车削加工,通过四个典型模具零件(导柱、导套、凸模衬套、模柄)的车削加工,对CA6136普通车床的操作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掌握主轴、进给箱变速操作;拖板、尾座的操作与调整;主轴启动与停止;机动进给;三爪卡盘及卡爪的装卸;各种车刀的刃磨;车削加工工艺的制定;车刀的安装;外圆的车削加工;台阶的车削加工;锥面的车削加工;成形面的车削加工;普通螺纹的车削加工;中心孔的钻削;内孔尺寸控制;车向尺寸控制;加工精度检测;设备清理和保养;加工工艺的制定。

通过两个典型零件(上模板、滑块)的铣削加工,掌握了根据工件图样制定铣削加工工艺方案;平口虎钳的安装与校正;工件在平口虎钳上的装夹方法;平面与斜面的铣削加工方法;不同铣刀的选择与安装使用方法;分度头的安装与使用;零件精度的自检;设备的清理和保养。

对于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属于高科技产品。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模具设计、开发、维修人员等已成为最紧缺的人才。在上海普通模具设计师月薪为4000元左右,高级模具设计师数量很少,月薪在8000元以上,而在广东东莞等地,一位经过专业训练、有工作经验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人员,年薪常常超过10万元。今后5年,我国从事模具设计、数控编程等新型专业人才需求量将达到1000万-15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工业设计人才要求的人才严重不足。苏州作为长三角主要的加工业基地和工业设计人才需求基地,这里聚集了多家外资、国有和私营企业,而真正机械、模具设计类人才严重不足。模具设计、数控编程类人才的严重短缺导致很多企业面临6000元月薪难聘高级模具设计类人才的尴尬局面。

在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下,中国模具工业在近5年间发展迅猛。这一行业不断有新兴企业,如港资、台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加入进来,而原来的企业也在追求更大发展,同时模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对模具人才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杨国华介绍,最紧缺的几种人才包括:具备产品开发素质的3D造型工程师;具备产品加工工艺素质的CAE分析工程师;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模具钳工、技师;数控加工中心的高级编程师、高级技师;熟悉模具制造工艺的设计工程师;此外还有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等领域的专才。

第五篇: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报名

您已注册报名成功,报名信息和相关要求已发送到您注册时填写的邮箱中,请及时查收。并:

请您按照以下标准和方式缴纳会费,谢谢!

会费标准:2009年10月31日24:00前网上注册成功,且于11月10日前交纳会费者,1800元/人;2009年11月7日24:00前注册成功,且于11月15日前交纳会费者,2000元/人;其他为2400元/人。

会费交纳:确认网上注册成功后请将会务费汇至账号:35***6092;帐户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开户行:光大银行西单支行。并在备注处注明“高职改革会议会务费”,汇款后请务必将汇款回执单传真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并进行确认: 联 系 人:王瑞红韩蕾

联系电话:010-59893216,010-59893221

手机:******

传真:010-59893210

发送时间:2009-11-17 18:22:24

下载示范院校创建心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改革设想(李林鑫)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示范院校创建心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改革设想(李林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