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19-05-13 06:0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程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程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第一篇:语文课程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语文课程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樊阳

要探讨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我们必须拥有明确的语文课程观。首先,《语文课程标准》是统一的,但语文课程形态却是多元的,是不断开发而动态发展的。语文教学形态绝不是简单的教材形态的复现,每个语文教师教学形态的形成都应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活用教科书、开发教学内容、参与课程研制的过程。其次,由于语文学习的半自然性,以及对学生如何形成语文能力机制的不够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其实并不是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规定,只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具体形态的形成必须具有相当的主动性。他必然也应该参与到课程研制中,必然也应该担当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责任。从以上关于课程观的阐释可看出:追求学生发展,教学内容的开发是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集中体现。

王荣生博士在其《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认为:“参与课程研制、用教材教、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工作的三大准则。”以教学内容的确定实施为核心,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根据学情,开发利用非教材内容,这两者都应是目前一线教师参与课程研制的一种主要表现,也是为每一个学生发展考虑的集中体现,从而构成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旋律。

于漪老师常说,“上好语文课是顶难的一件事”。这除了大师的谦逊与师德上的提醒外,也无形中道出了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艰辛——因为好的语文教师必须课课活用教材,根据学情,形成合适的教学内容。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深深体悟到这一艰辛历程,并也由此摸索出推进自己专业发展的一些方向。我自己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做法主要有:1.按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处理选

文。2.贯穿阅读策略。3.主题单元的家校师生互动等。

作为文选型语文教材,不同类型的选文教学内容是不同的,采用的教学策略也应不同。作为文学文化史上的名家名作——“定篇”,其蕴涵的大量文学文化信息本身就是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策略应着重“导说”和“理解欣赏”。“例文”是有利于把握读写诗文的课例,教学策略着重导说读写不同文体的不同方法;“样本”则应是“生成性目标”的教学内容,重在采用激发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共同讨论学习的策略;“用件”则只用其材料内容,一般就是知识短文,不同于一般课文。单元教学中应明确不同选文的不同类型,确定不同教学内容。如新教材六上第2单元“同龄人的故事”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陈太丘与友期》《两小儿辩日》应作为“定篇”,以了解不同时代同龄人的生活,学习他们热爱自然、讲诚信、爱探究等品质。

新教材在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反映课文多课时紧,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少教师不善于区分定篇、例文、样本这三类课文的不同教学内容,课课都像定篇一样上当然来不及,教学效果也不一定好。另外,新教材以主题编排单元兼顾体裁,这有利于学生的情感认知,但也必然造成有的单元体裁较杂,形式多样,如“祖国在我心中”单元,诗、小说、散文都有,教学内容确定应有所不同。主题编排单元也造成有的单元文化文学含量高,定篇较多,课时也就应多些,如“唐诗精华”、“宋词集萃”“先哲智慧”“神话传说”等,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充分体现让学生熟知经典的目的,了解和欣赏经典,对经典的权威解读也要有基本的认识,对看似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篇目,要善于发现学生与此的贴近点。总之,单元及课文根据类型不同、设置不同来确立不同的教学内容是要花大量心思的,而确立乃至开发教学内容却是教师专业发展日常工作中的核心。

教材的处理还应贯穿阅读策略。课堂的言语实践是一种综合性的长期活动,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不可能分解为机械的几点,但也不能听之任之,无所作为。阅读与鉴赏策略的及时跟进,及时思考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在四年以至七年全局把握的基础上,不断根据学生年龄、情感积累的有关情况跟进有关“语文知识”,调整相关阅读鉴赏策略是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在目前“语文知识”急需吐故纳新的背景下,这一点尤显重要,而不少人由于一段时间以来对传统知识灌输式教学的批判,达到“谈知色变”的地步。其实,观念的实施是要靠知识(广义的知识——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的支撑的,而传统语文知识的陈旧、贫乏、失效是有目共睹的,但反对机械地套用概念,并不意味着语文学习可以不借助于“知识”,简单地将语文能力的提高全归为“感悟”,归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在讲求高效率的今天,一是难于实施,二是有推卸当今语文教师责任之嫌。目前,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实践中,根据学情,探索行之有效的“语文知识”,形成有效的教学内容。我的做法是以《语文知识材料总结本》的方式,促进学生不断积累、思考总结,形成一系列文体读写的策略,总结出适合于学生思考的思路,积累大量有代表性的言语材料,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确定还应包括围绕教材主题单元,从家校、师生互动中,不断分析学情,使课程的生成真正为每一个学生,也真正使之行之有效。新教材推广以来,我们试行以《家庭朗读本》的形式来加强家校互动,了解学情,确定调整教学内容。如七年上第2单元“故乡情思”,开始我们认为,现在大都市中的孩子怎么会有真正的乡情呢?《故乡在远方》可怎么教?可随着《社戏》《滹沱河和

我》的教学,朗读本的交流,家长、学生的反映却越来越让我们坚信,任何人都有对自己根的追问!他可能寄予童年,可能寄予遥远的过去,可能寄予家族姓氏血缘„„忙碌的现代都市人更有这样的追问。由此,我们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结合自己姓氏、家族、祖籍的讨论探查,与课文的内容巧妙融合,形成了每个人的言语实践。“我心中的故乡”——学生随笔与作文中写道:“人总要有根”,“心底有故乡,心灵不会茫然”,“人生用在追求的,那就是故乡”。

学生在不断地成长,而自己的专业发展是否也在不断进步?这是我们在新的语文课程观引领下,应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应牢记——语文教学内容的不断开发,应是我们专业发展的无穷动力!

第二篇: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小学语文·

模块六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广大语文教师是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主体。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是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本模块将讨论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职业角色的变化,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以及语文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

专题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变化

语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又是一种什么关系?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本话题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角度来看,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一个引领者。从课程设计者、课程研究学者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实施的课程,并不是别人设计好教师被动地执行的。只是被动地完成别人既定的课程设计,这样的课程是不能真正地落地、真正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所以说,从课程设计者、课程标准制定者,以及语文课程论的专门研究者与一线语文教师的关系角度看,语文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让理想的课程扎根在现实的土壤里,生成鲜活的语文课程是广大语文教师的责任。

在讨论学习主体、课程主体这一问题的时候,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课程标准里面有一句话:“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看到这句话,很多老师就可能这样理解,就是学生是主体,教学中的什么事都要围绕学生转。怎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在讨论的时候说,这堂课我没处理好,大部分时间是我在说,我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认为,老师对“学生是主体”的概念理解错了。课程标准讲“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这里的“主体”应该是一个哲学概念,当然将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课程论的概念,但是实际上它来源于哲学概念。在词典上,“主体”有三个意义。第一个就是“主要部分”,指事物的主要部分;第二个就是哲学概念,是认识和实践的行为人;第三个是法律上的概念,是某一项行为的责任人,如赔偿主体、执行主体等。我们这里谈的这个“主体”,应该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应该指认识和实践的行为人。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行为人就是主体,学生当然是学习的主体。有一句话课程标准里面没

说,因为怕说了以后引起糊涂。其实教师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一个是学习的主体,一个是教学的主体。

所以,关于“主体”的概念,应该在哲学层面进行理解。“学生是语文学习主体”里的“主体”,应该是指在语文学习中认识和实践的行为者,不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谁主要、谁次要的问题。离开具体的情境说“以学生为主体”,就会产生一些糊涂的认识,就可能把“以学生为主体”理解为“以学生为主”。这样的话,我们就可能问,以学生为主,那么以谁为次?就要把教师放在教学活动的次要地位上,就要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组织引领者的角色发生冲突。在实践中,教师就会处于被动地位。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担负着课程开发、课程建设等责任,所以说,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对教师地位的这种认识是不能动摇的。在把国家的课程标准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把国家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到我们的实践中去,教师有一个课程建设的权利,也有这样一个义务。这是从语文课程实施的角度,从推进语文课程建设这个角度理解教师的地位。但是,教师具体教学的层面,在学生学习的层面,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技能,不是靠外在的力量,不是给他们安装一套设备,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习的主体”去认识、去实践,自主地把握规律,掌握技能。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教师要把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来提升言语实践的能力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2.教师是语文学习的引领者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距离。很多老师说,我们对新理念,对课程标准背得很熟,我们知道应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但是一到课堂上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方式当中。老师们认为,课堂上不讲课,就是没尽到责任。很多老师不愿意放弃自己熟悉的经验,不敢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害怕改革不好会出现问题。

经过十多年时间的改革,我们语文教师在角色上有了非常大的改变。通过对传统课堂与新课程的课堂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呈现不同的课程角色。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般是把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一五一十地告诉学生,学生被动地听记教师的每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气氛主要是

靠教师的设问和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来创设的。传统课堂理想的效果往往是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就是专心致志地听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就大不一样了。教师主要是在积极地创设知识学习的情境,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学习的伙伴,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经验与认识的对话、交锋、碰撞和协商。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掌握预设的教学内容,并能得到修正补充。学生的学习融入了自己已有的经验,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所积累、有所反思,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语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者,又是语文课程的建设者。同时教师又承担一种伦理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他承担着主流意识、主流价值观的教育责任。因此说,教师承担着复杂的角色。更为复杂的是,教师的角色存在于一个动态的关系框架当中,因此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的状况。在这种情境下,教师是这个角色,承担这种职能,一会儿到另外的一个情境下,他又转换成另外的一个角色,承担另外的一个职能。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那就是教师如何作为一个革新者的角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经常在思考教育,思考着是不是要改革,如何改革。但是最核心的一个思考应该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我们教师的价值是什么。教育的价值是培养人才,老师的价值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课程改革应该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可以破解改革给老师带来的压力和负担的难题,开辟一条心情愉悦的创新之路。在教育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在新旧观念碰撞的时候,走在前面的往往是以一个革新者的姿态出现的教师。这些教师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是认为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人。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他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他愿意和学生分享人生的体验,鼓励学生自信地、有创造性地发展。

3.教师角色转变的实现

教师角色转变不是自然发生的。在转变自己角色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历新旧观念碰撞的痛苦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当中,首先要变革的是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我们要树立转变角色的意识。有一位老师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提倡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多”,即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探讨的机会;多给学生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学生评价的机会。其实这“三多”,就是教师对自身角色转变的一种观念和认识。

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就要深刻认识改革的意义。我们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改革是生活的常态,不改革才可能出现问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改革,这可能决定我们教师的成功与失败。

要转变自己的角色,还要认识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课程改革是循序渐进地进行的。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会始终处于不断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出现新的问题、再解决新问题的状态之中。教师正是在这样一个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螺旋渐进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实现角色转变的。

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要把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是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新的角色如何体现到课堂教学当中,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比如说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应该是一个充分体现这一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可真正实行起来,我们老师会有很多的困惑。有的老师说,原来的“满堂灌”不对,后来的“满堂问”也不对,现在的“学生满堂转”也不对。我到底应该怎么办?这个现象告诉我们,转变角色真不是一个轻松愉快、手到擒来的事情。

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就要置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只有在改革实践中,老师才能遇到真实问题,才能实现对问题的探索,才能最终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老师在组织小组的实践中才能发现小组讨论的问题。很多人遇到点儿问题,受到点儿批评,就止步不前。这样是不能做成任何事情的。我们原来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这一节课上学到了多少知识,获得了多少技能,这些是很容易观察到的,也是很容易被他人所认可的。但是教师新角色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在一节课上学生获得了哪些情感体验,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了哪些方法和策略的体验。

在这里有一个案例可以印证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十年前刚刚开始推行课改的时候,我们都倡导学生个性化地学习。有的老师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这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的选择。原来都是明确地要求学生是齐

读课文还是分角色朗读课文,现在读课文的方式由学生决定。可是,很多老师发现,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就不由自主地齐读起来。至于朗读时的语音、语调、语速的变化,如何体现对课文的理解的目标就无从谈起了。这说明,我们的老师在努力地试图改革,但是在改革和实践的过程当中,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教师要会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让学生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朱培红

日前,本人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杨贵亮教授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专场报告。杨教授从宏观到微观,从东方到西方,从历史到现实,介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层次以及我们应当追求的几种境界。的确,在知识加速更新的时代,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问题,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成为这个重心问题的核心。然而,在当前课程改革大形势下,如何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呢?下面本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程改革下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各个国家、学校、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必然的,它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它关系到年轻一代的前途和命运,因此课程改革是不允许失败的。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势必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这必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即不仅在教学目标上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而且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这无疑要求教师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教育目标观的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教师专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即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这说明,教师专业要从根本上去求发展,今后鉴定教师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新课程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从而使教师角色发生本质的变化,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为主动的研究者,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第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是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它不但要求能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自身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探究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学会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评和他评相结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合,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主动参与,有助于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形成友好、和睦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教师专业不断改进和发展。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依存

没有教师就没有课程改革,没有课程改革也不会有教师专业的长期发展,就象课程研究上的一句名言“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实际上,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正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离开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工作不可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首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人的变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加上现在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对课程改革的前景无法预料,势必使教师难以舍弃旧习惯和旧观念,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改革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要想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造成教师专业的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致使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改变与发展,教师由原先的“自主型”阶段向“自我更新型”阶段发展,教学生活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教师的关注也得到升华,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形成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伦理观。

三、课程改革中应树立“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者,又是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

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师想要获得持续发展,适应课程改革及其新要求,作为一名“学习者”是很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加以省思、研究、改进,成为一名“研究者”。

第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方法、思想与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已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设计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世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课程改革作好准备。这说明教师即研究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来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而这种知识是教师本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因此要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只能从教师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中得到与确认,靠他人的给予是不可能的。其次,课程改革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却不对经验深入研究,其真正价值只能是经验的重复。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探索精神,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最后,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主要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是支配教师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师只有对自己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与实践,才能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不断有所建树,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师。

四、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成绩效果的判断。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适当与否,不但影响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而且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事实上,教师中大多数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他们发展比判断他们工作的等第更有意义。为此,在课程改革中,管理者应注重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向教师提供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要发挥展示、改进、激励的功能,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管理者的目标,并不断地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使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和学校集体需要得到融合,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

再次,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负责的工厂,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缺少综合评价,就无法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无法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

最后,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主张教师自我反思。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发展的质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自我反思,吸取前面一些错误的经验、教训,建立自我剖析的档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这将帮助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当然,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活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全面地去了解,也不可能靠几个人的力量去推动,因此,在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运动,也不是通过一时的突击可以奏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或者说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成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课程改革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走向成功。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信息技术影响着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形势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实现教育由技术向艺术的跨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教育技术能力、选择和组合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教学控制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交互式教学,需要坚持网络化、交互化、自主性、层次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等原则,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合理应用E-mail、聊天室、WiKi和教育博客等网络常见交际功能,可以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0年7月8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和“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

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由此看出,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信息技术,更离不开一支掌握信息技术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经过近十几年的教育改革,教师对信息技术由陌生到熟悉,操作技术日趋成熟。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随着教育教学形势日新月异地发展,也需不断地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是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要在教学领域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超越技术因素进入教学艺术境界。先进的技术手段把教师从过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教师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智力水平,向教学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的应用主体是软件,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在熟悉操作硬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水平。比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软件的种类与适用范围就很广泛。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软件开发与使用,才能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当然,无论哪一学科,都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课件制作、软件操作,利用网络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还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

学手段结合起来,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其次,教师要提高选择和组合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育教学的过程又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也要灵活多变,交叉使用。教师要有意识培养自己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生特点等因素选择运用媒体,进行教学手段设计,使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第三,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增强教学控制能力。传统教学模式里有太多对学生的约束、管制和灌输,而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学控制多表现为引导、影响、促进,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方向。教学控制不再直接对学习产生作用,不是直接要求学生去实现特定目标,而是暗中给他们铺设条件、提示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里,教学控制以一种间接和委婉的方式起作用,既与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保持恰当的距离,又起到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二、网络交互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育带入网络时代。网络教学具有接受面积大、视听效果好、动感性强等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网络交互教学是指在网络课程中学生与学习资源、学习伙伴以及教师等在网络课程情景中所进行的一系列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网络化环境通过各种交互操作和信息反馈来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适时调整,以达到提高学习质

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教师则通过网络交互教学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那么,设计网络交互教学应遵循那些原则呢?

(一)网络化原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各种功能,借助多媒体技术、网页浏览、文件下载、电子邮件、信息发布、教学课件等多种手段,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建立网上虚拟学习环境、虚拟实验、网上题库、网上考试等,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计算机网络功能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二)交互性原则。充分体现交互性,让学生参与教学、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目标、过程、结论的递进。即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有助于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参与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的解决和突破,通过人机互交、教师与学生的互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交,使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学习”的转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知识反馈,引导学生从“我会学习”向“我要学会”的转化,实现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的教学目标。

(三)自主性原则。在网络交互学习中,留给学生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教师要给与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同时,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和知识检测练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强化他们的主题意

识,教师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随时调控教学过程、检测学习效果。

(四)层次性原则。在网络交互式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给学生独立的思维空间,是计算机网络环境具有的独特优势。层次性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合作性原则。运用网络交互式教学,既可为学生的个性创设适宜的环境,还可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空间,利用群体的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通过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

(六)创造性原则。在网络交互式教学中,更能体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在网络环境下创设声音、图像、文字、动画、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三、应用网络常见交际功能,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网络常见交际功能,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首先是E-mail,它可以说是最常用的通讯方式。使用E-mail,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加快捷,打破常规在校时间的限制,实现更灵活的师生互动;其次是利用聊天室进行实时交流。现在网上聊天工具有很多,一些网站大都建立了自己的聊天室。聊天

室所有发言都会被所有在线人员看到,不利于师生之间单独交流,但可以像课堂一样,就一个问题展开集体讨论;而一对一的私密聊天形式,可以使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单独对话。另外,接通音频、视频设备,师生之间就会有一种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感觉。第三是利用WiKi技术。它是一种多数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任意书写和维护,每个人都可以修改网页中的内容,或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和探讨。利用WiKi,有利于问题的逐渐清晰,从而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清晰地概念。最后,利用Blog进行教育教学活动。Blog,即博客,它能充分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通过超链接,教师可以将网络上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链接到blog中;同时也可以利用拷贝、剪切,把有用的资源通过筛选整理放到自己的blog中。不但可以补充扩展教学内容,使大家对教学内容有更全面、更多维度的理解;不同教师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站点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还可以节省查找资料所耗费的时间;当然还可以借鉴专家学者的专业和经典的教学思路、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利用blog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既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又避免了学生在网上漫无边际浏览的问题。

总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使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和自由,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使学习向自主化、个性

化发展;而教师更要重视学习,不断进取,以开放的心态、敢于实践的勇气,努力成为一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型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讯》 [2010]第八期

2、《课程与教学论》 河北省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编写 河北人民出版社

3、《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刘君源 时俊卿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心得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无可替代的,只有教师发展。才能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专业得到良好发展,才能打造优秀的骨干教师群体。形成良好的教师团队,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做好引导工作,引导教师成为积极进取者。首先,加强专业精神教育。一个优秀和成功的教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强调的是会不会,专业技能强调的是能不能,而专业精神是基于对从事的专业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专业精神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可以促进教师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完善的根本动力。其次,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在以往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往往只是被动的,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脱节。继续教育在教师心目中只是任务观点、效果较差,事实上,教师专业发展应建立在教师自主、自动地寻求发展的基础上,教师不仅是“教人者”,也是“学习者”,更是“自我教育者”,每个教师必须自觉引导自己的专业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必须是学校的驱动和有意识的自我发展相结合,必须强调教师的自主、自律和自觉,以新课程为契机,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责任,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第三,学校在管理上要以人为本。一是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学校是教师的学校”的理念,营造良好的尊师环境和文化氛围,突出教师专业地位;二是主要尊重教师专业权利,形成良好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冒尖,发挥主体性;三是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关心教师疾苦,听取教师意见,帮助教师成长,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下载语文课程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程观下的教师专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专业发展

    一、 名词解释 1.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读后感 读了《教师专业发展》,收益颇深。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一专业的发展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与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

    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轮岗制 教育学院12级小学教育5班 郑婷婷 120101431 从2013年11月实行教师轮岗制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犹如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般,人们对它好奇非常,有赞美有诟病,而本文......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是专业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发展特点 第一,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教师专业发展》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合作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2.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哪些基本模式? 3.根据舒尔曼的论述,教......

    教师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 一、历史演进:原始阶段——泛专业化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发展阶段的特点:1、教师呈现高学历化2、教师聘用证书化 3、教师培养专业化 4、教师培养终身化) 职业......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华南师大陶青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专业......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专业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复杂的教育和心理变化过程,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根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