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彦文的论文---充满爱生之心 忠诚教育事业5篇

时间:2019-05-13 06:5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彦文的论文---充满爱生之心 忠诚教育事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彦文的论文---充满爱生之心 忠诚教育事业》。

第一篇:张彦文的论文---充满爱生之心 忠诚教育事业

充满爱心 忠诚事业

——学习温总理“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讲话心得体会

定兴中学张彦文

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

——切题(选自温总理教师节上讲话)

温总理能进课堂听课,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已经很感人了。看了他评课的文字,更让我感动和佩服!作为一名教师看到他的评课稿和讲话稿,让我很受鼓舞,温总理真是一位知识渊博、体察民情、一心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公仆!可以说:总理的行动,鼓舞师心。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教师;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教师。不要说我们一无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每当吟起这首小诗,我的心中就充满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爱,我的肩头又多了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语有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教师是引领学生成长的导师,有着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同样,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它崇高的责任感。而教师的责任感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也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命题己经为许多人认识,广大教师对此也有深刻地理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职业是爱的职业。我们的教师是用爱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正如温总理所说;“教-1-

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完成教育的使命,教师具备爱心的同时,还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责任意识。教师工作是平凡的,是由每天点点滴滴的平凡的事情组成,没有爱是不可想像的,没有责任同样是不可想像的,是责任,促使我们完成每一天、每一件平凡的工作。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为了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号,我甘愿奉献我的一切。一到学校,我马上投入到了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恨不得把我的所知、所能全部教给学生。我们班留守孩子比较多,比如郑家振同学,平时很少说话,成绩也不是很理想,每当犯错误时他就深深的低下了头。我平静地对他说:老师知道你已感到愧疚了,相信你一定能改正错误。你愿意老师帮助你吗?让老师做你的好朋友好吗?从那以后,我经常借故来到他身边,找他谈心,找他帮我做事,在班级安排他参与活动……渐渐地我听说他主动帮老师提水,帮别人扫地,找别人说话了,不知不觉中他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一名教师,正像温总理所说,首先要充满爱心。我们班级里的崔润蕾同学,虽然成绩还不错,但平时在同学中很少讲话,小小年龄在写作文中总流露出一些伤感,很少找到孩子天真、活泼的一面。在一次家访中,我才知道她的父母离婚,而母亲又在外面打工,她和她外婆住在一起,家庭情况非常困难。进入她家,房子狭小而又阴暗,看到此番情景不禁让人心酸。那次到她家聊了很长时间,第一次发现她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当时我看到她的眼里含着泪花,而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从那次以后,我多次

来到她的家里,帮助她完成难题;让她作为我的小助手,帮我做事;给她安排好朋友,陪伴她。记得有一次学校开展留守儿童过端午节活动,坐在我身旁的她竟默默地落下了泪水,活动让她感受到家的温馨,她的泪水——是份激动,是份感恩,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因为孩子,我忘不了病时来自学生的一声声微笑的问候;忘不了毕业前学生给我过得那次生日;忘不了默默夹到我书里的贺卡……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沟通更令人欣喜呢?还有什么职业比教师这个职业更色彩斑斓呢?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做教师那份特有的甘甜!小小的讲台,记载了教师的辛苦与甘甜,显示了教师的崇高的人生价值!

也许在教师岗位上,我注定平凡一生,那么就让我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或者让我做一只装满希望的小船吧,并让我带上无声的诺言——让爱与责任伴我远航!

作者简介:

张彦文,定兴中学政治教师,39岁,中学一级教师。1995年7月保定师专政教系毕业后到天宫寺中学工作,2005年8月调入定兴中学工作至今。1997年8月至2000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函授学习,2000年7月毕业。现任高三365班、366班政治教师。

通讯地址:

保定市定兴县定兴中学邮编:072650

第二篇:师德师风文论文张蕾

师德的重要体现

——用足够的爱心去培养有困难的儿童

张蕾

转眼间,踏上教学的岗位已经有将近期四年。在这四年中,我遇到很多学困儿童,他们是既令我最头疼,又让我心疼。我相信老师对于学困生,也会跟我一样的想法,不是不管,是不会管,不知怎样管,从而都很少会去爱他们。真到今天看了《给教师的建议》,我才明白了,作为老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挽救那些困难的孩子。社会要求每一个人都要有爱心,作为教师,我们承担了社会的大爱责任,只有我们有了博大的爱心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他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在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呢?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帮助,如何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有用的人呢?

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而且,教师还应明白自己手中有另外一个手段:他可以预防儿童学习发生困难的原因。当然,这不仅要靠教师自己的力量,而且要靠社会各界的帮助。

医生首先是人道主义者。可是如果他竟对他的病人说: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无希望了等等,那他能够算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的医生吗?这样的医生可能就连一天也无法在医院里待下去!而在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当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让儿童感觉到,甚至直接地对他说,你是一个毫无希望的吗?这是不容许的。我们必须神圣地爱护自己的职业荣誉,高高举起人道主义的旗帜。医生能够长年地治疗一个病人。他也许比我们教师有更多的理由作出悲观的结论,但是他相信科学的巨大力量,相信病人本身的精神力量。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即:认识的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有教育家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1

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绝大多数原因是这些孩子在儿童时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那么,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着道路上站住脚。

教师的崇高使命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选择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并不仅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是能给予他生活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智育在形成人的精神面貌、道德面貌和公民品质上所起的作用一年比一年更重要,所以学校绝不能让一批儿童感到自己没有学好,干什么都不行。儿童感觉到自己干什么都不行,这不仅是一种在道德上对他的创伤,让他内心经受痛苦的煎熬,而且也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厌学,离开学校,从而形成一伙人使社会感到不安的重要原因。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看来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

对于学困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我们必须培养他们觉察事物和现象中最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思考各种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智慧训练的开始。如果智慧训练开始得离儿童出生的时间越远,孩子就越难教育,儿童的求知欲就会熄灭,从而就导致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应该带着学困生到自然界或者到劳动场所去,这些儿童到了那里,他们会注意周围世界的物品、事物和现象,这能够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情感色彩,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

作为老师,如果你认为要把学习困难的儿童“拉上来”,就得强迫他学会一定的教材,这种看法就是大错特错。有时候把事情搞糟糕的的原因,正是教师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对于学困生,我们要培养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大脑,教他们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这是作为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应该忘记的。

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我们对他们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儿童感到教师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都应当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哪怕是最不显著的一步,都要取得一点点成绩。我们不要害怕在几个星期里或者在几个月里,让学习困难的儿

童完成跟班里大多数学生所做的是难度不同的作业,我们要专门为他挑选作业,并且评价他的成果。只要我们循序而进,持之以恒,同时要足够的耐心,我们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

第三篇:张彦杰—论文—网络环境下警察形象的塑造

论文题目:网络环境下警察形象的塑造

学号:2010130342

姓名:张彦杰

网络环境下警察形象的塑造

张彦杰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200072)

摘 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和网民已成为网络的主角,而警察形象作为政府机关的形象代表,关系到政府形象、国家形象、警民关系的重大问题。现实生活中,由于网络的便捷性,警察的行为、作风很容易被媒体和网民捕捉到,将其呈现到网络上,引发网民对事件的大讨论,进而影响公众对警察素质的判断。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影响警察形象的主要因素及建设警察形象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重新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警察形象;媒体;网民

1.引言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1月15日,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互联网在中国正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互联网。与此同时,2012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达3850.4亿元,据专家预测未来三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网络媒体和网民已经成为扮演网络的主人公。同时由于网络的便捷性、时效性、交互性和广泛性,给人们带来了随时能够网上冲浪,随时发布信息的机会。但是,由于这些特性也使得在互联网这个世界里,假新闻、假信息充斥其中,使得人们无法了解事情的真相,无端引起社会上的骚动和混乱。尤其是近些年,网络上不断炒作的个别有损警察形象时间,使得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不断受损。人民警察是与人们社会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政府机关的形象代表,警察形象问题是关系到政府形象、国家形象、警民关系的重大问题。

2.网络环境中影响警察形象的因素

形象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在公众心目中所确立的综合印象,即公众对一个社会组织的全部看法和总体评价。而警察形象是建立在警察价值实现程度和警察群体精神风貌基础上,并给予人民群众的的直观的、具体的、形象化的总看法、印象或感受,即社会公众对警察的总体评价。它是民警价值观念、职业素质、道德修养、廉政意识、服务作风、办事效率、警容风纪的综合反映。警察形象体现了公安机关的精神风貌,是民警内在精神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集中体现。警察形象关系到警察组织的社会凝聚力与整合功能的强弱,良好的警察形象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外具有巨大的感召力,是警察权威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是各级公安机关推行政策并产生效果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警察形象能够产生良好的信誉,是警察组织生命力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组织的目标和行为的实现,是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保证之一。但现在随着社会及网络的发展,影响警察形象的因素包括诸如网络媒体,网民及警察自身的问题,严重影响着警察形象的建设和发展。

2.1 网络媒体对警察形象的影响 网络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对优秀人民警察先进事迹的宣传、重特大案件破获等方面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网络媒体的放大功能使得像“孙志刚案”、“刘涌案”等典型案件得到社会及群众监督,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及法制的建设进程,改变了以往警察强硬执法理念。但是,一些个别警察的违法乱纪行为在网络媒体的炒作下,引起了广大群众强烈反响,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形象产生了质疑,影响到了整体人民警察队伍的形象。

(1)传播优秀警察先进事迹。

2004年,网络媒体上重点宣传的“人民公安的楷模任长霞”事迹,使得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女局长的形象尽人皆知,尤其是河南人民称赞任局长为“任青天”、“任妈妈”时,多少人潸然泪下,她是全国190万公安民警学习的楷模,是我国优秀公安民警中的典型代表。网络媒体利用其时效性、广泛性的优势对任长霞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得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另外,每年由公安部举办的“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也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及宣传,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众多门户网站都对此项评比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重点宣传,使得每年的评比都成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聚集的盛会,众多优秀警察不为人知的感人事迹通过网络媒体向世人进行了展示。同时,广大网民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这一评比,发表自己的感言及想法,使得每年的评比时期都会掀起一场学习优秀民警、学习先进楷模的热潮。

(2)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自我警醒,规范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形象建设。绝大多数媒体在报道关乎警察形象危机的事实时,也是着眼于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履行作为媒体的权利和职责,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善意的。因此,当客观、真实的警察形象危机被媒体披露或报道时,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应当引以为戒,进行认真总结,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对照查摆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敢于直面媒体的“亮丑揭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回应媒体的关注和质疑,树立起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化“危机”为动力。

(3)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夸大事实的警察形象成为部分媒体的卖点。

由于极个别媒体和记者对所谓的群众提供线索不加甄别,不深入走访调查,偏听偏信,为“新闻”而“新闻”,把一面之词当成热点,把夸大事实作为卖点,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大肆渲染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提高所谓“影响力”,杜撰、编造与事实严重不相符的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人为造成了警察形象危机。如2003年5月22日,郑州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警察鸣八枪镇住百人群殴》的严重失实报道,此报道见报后一天内,包括几家国内著名网站在内的30多家网站进行了转载,在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在记者的笔下,原本数人殴斗变成了百余人群殴,警察根本没有开枪却被编造为连鸣8枪。应该说,新闻媒体曝光丑恶,是媒体的重要功能,本无可厚非,但是媒体一定要考虑到,任何一次舆论监督,就其目的与效果而言,不外乎匡扶社会正义、规范伦理道德、服务党和人民,其出发点与落脚点都在于公开问题、缓解矛盾,而不是反过来添乱,不能仅仅为了捕捉耸人听闻的“看点”和“卖点”而忽略了报道的负面影响。

2.2 网民对警察形象的影响

网民已经逐渐成为了网络世界的主角,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便携式终端设备的进步,移动网络的普及,任何一个人在每个角落都能够做到随时与网络世界的联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有关警民事务、警察执法办事及警察的行为作风的信息都能够在第一时间以微博、视频及BBS发帖的方式呈现在网络中。再由于网络的便捷性、时效性、交互性和广泛性,这些发布到网络上的信息能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全国,进而引起广大网民对事件的议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故在互联网时代,网民已经成为影响警察形象的重要因素。

每一个网民都既身处于现实世界,又同时处于网络世界。现实生活中每个网民的亲身经历都无形中塑造了警察在每个人心中的印象,而生活中的对警民事件的目睹也进一步造就了警察在每个网民中的形象。这种形象即有好的,又有不好的。再如,由于现实世界中由于警民纠纷引起的民众对警察的成见,往往会把这种成见通过发生的时间诉之于网上,当事人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扭曲事实,夸大其词,引发广大民众对事件的讨论。这又进一步影响了广大网民心中警察的形象。例如:2011年7月17日上午10点,一篇《汨罗市公安局干警为删帖殴打网站管理员》的帖子,出现在红网论坛,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原帖称,岳阳汨罗市公安局民警徐江、徐卫兄弟,因家属所开酒楼遭网友投诉使用“潲水油”,要求网站管理员彭友删帖不成,继而殴打彭友,并在派出所威胁前往协调的宣传部副部长胡文龙。但该案经过记者调查,发现发帖的内容基本属实,但当事警察接受记者的采访的说法是:没有打人,清者自清。类似的事件在网络上比比皆是,舆论的影响更是进一步加重了警察形象的危机。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网民称赞警察的信息,例如:2011年,山东泰安警察调查德州命案时与歹徒相遇,歹徒开枪射击警察,引发警匪枪战,最终导致2名警察1名协警死亡,另有3名警察、1名协警、2名民众受伤。目击人在网上发帖说:亲眼看到了民警奋不顾身生擒歹徒的情景,我们的人民警察再也不是我心中的那种贪生怕死的情景。

再如2011年商洛一协警许鹏涛因身穿警服模仿神曲《忐忑》自拍视频而走红网络。但令网民没预料到的是,这段视频上传之后,却改变了拍摄此段视频的3名协警的警旅生涯,他们被商洛市交警支队商州大队予以辞退,理由是“不遵守纪律,私自拍摄视频,已经严重影响了交警的形象!”。而对于领导对其的处罚更是引起了广大民众对这件事的讨论。

2.3 公安机关自身对警察形象的影响

每一位民警都是公安执法主体的一份子,在办理每一起案件时能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仅影响到个人的名誉,而且关系到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

(1)少数民警执法思想不端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在头脑中没有牢固根植。少数民警传统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以人代法,以权代法,以“法”代法等传统心态时而作祟,导致有法不依。作为公安机关,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根本表现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而少数民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接警不出警,执法不作为,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办关系案、人情案,以权谋私。有的认为自由裁量权可以任意支配,以情绪代法,以人情执法,以利益量法,践踏法律威严,败坏警察形象,严重损坏公安执法公信力。

(2)民警综合水平参差不齐,执法主体素质不高。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安机关进人成分一直较为复杂,虽然近年实行凡进必考,但个别地方把关不严。这些人从政治素质、文化水平特别是法律知识等方面,与警察院校科班出身的人员相比差距甚大。随着我国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警察素质较以往虽有很大提高,但由于警察的特殊身份及职业原因,其本身被赋予太多诸如公平、正义、诚信等光环,一旦个别警察徇私舞弊、贪污腐败、涉黑涉恶,会严重败坏警察的整体形象。

(3)公安机关的体制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财物的大流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矛盾的激增、违法犯罪案件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现有警力越来越难以满足治安管理和打击犯罪的需要,给社会公众造成不好的印象。同时,在“条块分割,以块为主”的分级领导体制下,各级公安机关在人事、财政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许多地方政府没有把警察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致使公安机关的办公经费远不能满足实际经费的开支,各种经费的短缺往往靠公安机关自己搞“创收”来填补,这势必导致腐败问题的产生,致使警察形象受损。

3.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新时期公安机关对新的历史使命的完成。

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在新时期肩负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没有良好的警察形象,公安工作就不可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不可能完成任务。只有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才能造就出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合格人才,才能从容应对并正确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更好地完成公安机关的光荣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公安机关应有的贡献。

(2)有利于深入贯彻和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需要。

人民警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反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并与其一脉相承。通过形象建设,人民警察可以更好地为民、爱民,让人民满意。

(3)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人民警察作为法律权威的维护者和执行者,直接影响着社会各界对法治社会的评价,关系着法治社会构建的成败。因此,只有良好的警察形象,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4)有利于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的树立。

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有利于不断促进警察与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沟通,实现警察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在与群众密切接触中树立和改善人民警察形象,在经常沟通与交流中达到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从而树立警察公共关系新理念。

(5)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人民群众是人民警察的坚强后盾和力量之源,人民警察最大的政治优势便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警察形象建设,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了解,增进交流,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信任和支持,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

4.网络环境下加强警察形象建设的具体做法

警察形象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建设警察形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警方危机舆情处置机制,引导网络舆情。

树立与媒体合作共赢的工作理念,加强与新闻媒体的互动与合作。高度重视涉警危机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对于突发事件和重大案件,坚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用客观、公正、翔实的报道满足公众知情权;对涉警负面新闻事件,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可连续发布善后措施及查处结果;对歪曲事实、蓄意诋毁公安队伍形象的报道要在核查事实的基础上,态度鲜明地予以澄清。强化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加强与版主、网管等从业人员的沟通协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平时,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与具有舆论话语权的关键社会群体的联系与沟通,注重发挥第三方的舆论引导作用。并需要在每次危机之后,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形象矫正工作。对内,应找出原因,明确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使每一个警察清楚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起到警示作用;对外,主要是消除危机处理后遗留的问题与影响,采取切实的措施整合警察形象危机。

(2)加强对媒体的规范、引导、利用、管理。

首先,增进与媒体的感情。全体警察应当改变对媒体的抵制态度,学会接受媒体,其中最主要的是变“堵”为“疏”。当前最直接的办法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和新闻通报制度,通过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主动及时准确地向媒体提供信息,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为网络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次,加强媒体对警察的正面宣传。引导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加大对警察舍生忘死、公正执法等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发挥先进典型的形象“代言人”作用,有助于网民正确认识和评价警察,进而理解、支持公安工作,从而促进网络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目标的实现。

再次,减少媒体的失实报道。(1)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媒体的行为。公安机关可以向有行政立法权的政府提出立法建议,出台或健全相关行政立法规范媒体的行为。比如,云南省努力探索“用制度管理代替人为管理,用定量管理代替定性管理”的媒体管理新思路,研究制定了《云南省新闻媒体奖惩办法》和《云南省新闻媒体负责人考核管理办法》,使对媒体的管理走向了科学化和规范化。(2)利用行业协会管理新闻媒体。由行业协会对媒体的日常监督管理、虚假失实新闻的调查认定、涉媒投诉举报、媒体纠错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公安机关宣传部门主要负责对行业协会进行宏观管理、导向管理和舆论引导。(3)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公安机关可以委托记者等媒体行业协会,对新闻媒体的责任编辑和一线记者进行集中培训,并实行“负责任媒体”的公开承诺和宣誓制度;督促新闻媒体行业协会建立虚假新闻社会公示制度,根据失实报道产生的社会影响轻重程度,由行业协会发布公示公告,澄清事实,消除社会影响。

(3)培养网民的道德素养,提高网民的理性辨识能力。

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方式,它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行为规范。道德是从习俗中演化出来的,它通过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着社会控制作用[13]。可见,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建设是一种软性的控制手段,但由于其能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因此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这是因为,尽管网络交往是虚拟的,但其行为主体毕竟还是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个人,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其网络交往行为的文明程度。因此,对民众进行相关的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网民的理性辨识能力,使他们能进一步理性正确地看待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

(4)不断增进警民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实现警察良好形象的目标,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社会和社会公众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认知度”。这种认知度主要表述为公安机关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的深度和知晓的广度。沟通则是警察提高自身“认知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搭建互动交流、沟通联系的警民平台。一要搭建畅通民意的交流平台。要充分借助人大、政协、媒体等力量,逐步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建立完善每户网站、警务、公务热线,广泛推广民主洽谈会、公安民进“大走访”等有效方式,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保障广大群众话有地方可说、怨有地方可诉、难有地方可解。是由地方办,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要搭建展示形象的宣传平台。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紧紧抓住群众关注的公安工作的热点、亮点、闪光点,大力宣传公安机关所作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公安队伍的模范典型,教育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民警,信赖民警,唤起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强警民之间的情感交流。三要搭建双向联系的互动平台。有互动才能和谐共振。公安机关要坚持警务公开,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要通过建立月警情通报制度、警营开放日、警民相约警务室等多种形式,拓展同人民群众双向联系的渠道,实现与群众多渠道、多层次的沟通和交流。要开展各种各样的警民联谊活动,积极开展警民共建活动,通过开展便民、利民、为民的警民互助活动,密切警民关系,增进警民感情。

(5)从警察自身做起,做到塑造良好警察形象的好开端。

首先,在组织上,根据公安部的指示精神和公安机关自身的性质,探讨符合我国国情、高效统一的警察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警察组织机构,不断实施科学、合理的警务管理方式,实施科学、合理的警务管理方式。在警务装备和警务风格上,要在积极推进公安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恢复并发挥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强化警察的服务意识,避免出现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要依靠社会力量,采用主动预防型警务策略,对犯罪实施综合治理。在工作评定标准上,不能单纯以犯罪率、破案率、逮捕率等数量指标作为工作优劣的标准,还应该重视警察在解决问题和吸引公众参与预防犯罪的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将其纳入综合评估体系,以综合指标评估每位警察的工作,以此提高警察的工作积极性。创新和改善警察教育训练机制以提高全体警员的素质,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绩效考评制度。

其次,在对待人民上,做到亲民、爱民、为民。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公安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构建新时期下健康和谐的警民关系,完善公安机关的执法功能,树立人民公安的良好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追求“忠诚、责任、公正、民生”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工作中自觉践行“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公安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能真正体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成为真正的人民警察。

最后,在执法上,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践行执法为民就要真正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执法不失之偏颇,要罪刑法定,要罚得其所,不能轻罪重罚,重罪轻罚。执法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法律规定,做到防错、防漏,处罚要一视同仁,公平适度,不枉不纵。执法行为要规范化、科学化,用文明的方法办事办案,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只能使用法律所允许的强制方法和手段,而且要有足够的执法艺术和智慧,做到既符合法律规范,又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新时期人民警作为执法者,必须守法、学法、知法、懂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样才能做到公正执法,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正确运用法律,依法行使职权。

结束语

现代社会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实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联系和影响。警察形象的塑造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更是遇到了很大的危机。警察形象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下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其塑造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由于建设良好的警察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探讨网络环境下影响警察形象的各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建设良好警察形象的具体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郝文江.重塑网络媒体上警察的良好形象[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3).[2]满宁.试论警察形象建设[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69(14).[3]杨炯,杨永生.轮媒体与警察形象的关系[J].公安教育.2006,1.[4]蔡蓉英.警察网络形象建设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140(4).[5]皮中旭.警察形象危机之应对措施探讨[N].法制在线.[6]刘海燕.论媒体宣传对警察形象的影响[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9(6).[7]黎慈.论网络舆情引导与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构建[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23(2).[8]邓绍秋.警察形象负面影响原因探究及对策[J].湖湘论坛.2007,113(2)

下载张彦文的论文---充满爱生之心 忠诚教育事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彦文的论文---充满爱生之心 忠诚教育事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