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教师教学风格对大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综述陶瑜2012级教育学
高校教师教学风格对大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综述 陶瑜(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广东 广州 510631)摘要本研究回顾了近十年有关教学风格的相关研究,分析了众多教学风格的定义和分类,提出了幽默型、情感型、逻辑型和创新型四种教学风格分类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分类。本研究还通过分析得出假设:具有情感型和创新性教学风格的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影响是长久性的,对学生未来在课程上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并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来检验该假设是否正确,力求研究探讨出一种促进大学生学习兴趣发展的教学风格。关键词教学风格;大学生;学习兴趣;影响
一、前言
我国关于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初,最初是介绍国内优秀教师的教学经历和成功的秘诀,后来研究逐步发展到了90年代,一些研究者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开始对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系统化的研究。进入20世纪,通过政府施行义务教育、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新课改的政策,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对教学策略的恰当选择以及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们传授知识。一种好的教学风格能改变一个学生甚至是国家的未来,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
但是目前来说,国内关于教学风格的研究多数在于教学风格的分类、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只是在教师角度来研究教学风格,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的相对较少。而且研究多数为理论性的研究而缺乏实证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着力于用新的角度,从学生方面来研究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大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了解教学风格对学生的重要程度。本课题的自变量是高校教师教学风格,因变量是对大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为了取样的方便和精确,这里的“高校”指的是在广州市区内的本科学校。我们的假设是各类的教师教学风格对大学生课程学习兴趣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力求于研究探讨出一种促进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的教学风格,给予各高校教师借鉴作用。
二、教学风格的国内研究现状
1、教师的教学风格
1.1、教师教学风格的概念界定
教学风格指的是一种稳定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教学风格是这样定义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并通过结合中西方的关于教学风格的定义得知,教学风格是由教师的个人品质体现在课堂上的行为和方式,也就是教学风格受教师风格的影响,具有心理品质的稳定性,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一贯坚持和追求的,体现着教师个人的心理素质、鲜明的个性以及建立此种教学风格的高度自信心。
国内关于教学风格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张翔(1987)认为“就教师个人而言,当他的教学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合规律性和个性时,就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教学风格。”李如密(2002)认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等等。
通过对各研究文献的分析可发现,尽管侧重点存在差异,但是它们有部分相同特点:第一,教学风格是与教师的个性和品质是密切相关的具有个体性和独特性;第二,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性;第三,教学风格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方式、方法等表现出来。依据以上分析,本研究将教师教学风格定义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具有稳定性和个体性的方式、方法。
1.2、教师教学风格的问题域
国内的相关研究对于教学风格的分类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分类,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国内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划分,可概括如下:
李林生、于德令(1989)提出热情奔放、深入浅出、平易朴实、雄辩谨严、幽默风趣、标新立异、画龙点睛的分类。张松德(2006)提出教学风格的类型包括情感型、主导型、主言型、主谋型、生态型和逻辑型。严宪源(2009)把教师风格分成了五个大类,分别是激情洋溢型、理性睿智型、朴实自然型、智慧智巧型和幽默生动型。贺雯(2011)对教学风格的具体划分包括幽默活跃型、严谨逻辑型、关爱分享型、创新探索型四个维度。百度百科上对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分成五类:理智型、自然型、情感型、幽默型和技巧型。
从以上近十年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中国的大多数学者都是根据教师的个人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来对教学风格进行分类的。而且分类也是大同小异的,因此本研究在综合众多的研究分类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种分类:幽默型、情感型、逻辑型和创新型。具有幽默型教学风格的教师通常会用幽默的、自然的方式营造出一种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情感型教学风格的教师通常会按照自己的情感思路来上课,上课时情绪
饱满,讲到动情处,往往情绪高涨,慷慨激昂,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具有逻辑型教学风格的教师讲课时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具有创新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喜欢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创造性的教授知识、解决问题。擅长用实际例子说明问题,较少讲述理论知识。
2、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2.1、学习兴趣的概念界定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与情绪状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习兴趣有这样的定义:“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研究将学习兴趣定义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通过学生对该课程的课堂投入度、课外投入时间的多少、师生关系、是否想在该课程深入研究等方面可以测量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学习兴趣的问题域
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学习兴趣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产生兴趣的途径看,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从兴趣的稳定性看,学习兴趣可分为暂时兴趣与持久兴趣;从兴趣的广度看,学习兴趣可分为中心兴趣和广泛兴趣。
本研究主要是研究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大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学习兴趣是因变量,因此在这里主要指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直接兴趣,对于由学习结果引起的间接兴趣没有研究,原因是导致间接兴趣很多,并没有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相关关系,因此不列入本研究的研究范围。
3、相关研究方法
李琼(2008)的研究大量使用了统计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获得充足的数据和庞大的样本量,使用了师生交往互动问卷和SPSS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之后利用统计分析得出各个不同的结论,再通过这些结论进行分析,得出总结性的陈述。
余悦(2012)在研究中运用查阅文献法、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深入访谈法以及开放式问卷法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研究假设模型,并设置出一套教师教学风格量表。
王宁(2012)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来支撑和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得他的研究更科学,数据的准确性也明显要高的多。
因此本研究采取通过采用采用贺雯(2011)编制的教师教学风格问卷。该问卷采用利克特7 点计分,包括四个维度:幽默活跃型(6 道题)、严谨逻辑型(5 道题)、关爱分享型(4 道题)、创新探索型(3 道题)。关于学习兴趣引用学生学业兴趣量表。通过问卷派发与回收,收集资料后运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输出图表,依据研究需要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统计分析。本研究在后期还要根据数据的分析情况来进行必要的深入访谈,用以补充研究的不足。
三、教学风格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
纵观国内外近十年的相关研究,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是有影响的,只是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于淑云(1998)在她的研究中指出,情感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充分注意情感在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消除因情感而产生的抑制创造力因素。情感型的教师对学生寄予希望和热情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将对学生产生一种极大地激励作用,促进学习的积极性,还影响和推动其未来的创造活动。
贺雯(2005)中的研究指出,创新型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该学科的未来发展也体现出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创新型教学风格的积极影响。
贡振羽(2007)中指出幽默型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学习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课外学习中影响不大。
余悦(2012)在研究中指出,教师的教学风格对课程学习兴趣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为中介变量,其中严谨逻辑型、关爱分享型对负向自我效能感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严谨逻辑型教学风格对学习兴趣、正向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由此得出逻辑型的教学风格对学习当前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未来的学科发展(从自我效能感中体现)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黎雯君(2012)通过研究发现,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向效能感、学业成绩均存在相关关系。说明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向效能感、学业成绩有影响。
综上所述,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具有幽默型和逻辑型教学风格的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影响是短暂的,只是在当前课程学习是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具有情感型和创新性教学风格的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影响是长久性的,对学生未来在课程上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也采用这种假设,认为幽默型、逻辑型和情感型、创新型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有程度和方式上的差异。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来检验该假设是否
正确。
四、研究展望
1、缩窄对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范围
对教师教学风格的研究,人们倾向于从宏观方面去研究教学风格的类型和特征,罗列出尽可能多的类型,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我们应当缩窄其范围,利用我们身边的大学资源,专门研究高校教师教学风格,并结合我们自身的经验和“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进一步精确化。
2、注重教学风格的干预研究
学者们进行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从以往研究来看,教师的教学风格理论研究不少,而其干预研究却很少。因此我们应注重教学风格干预研究,有利于更好发挥教师的教学风格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的各方面长久发展。
3、突出教师教学风格的时代性
随着网络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尤其是近几年来,社会对创造性人才和个性发展的重视,以及教学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新认识愈加进步,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启发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教学等,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到底教师教学风格有无时代性的变化,怎么样的教学风格才真正适合时代的发展,哪些教学风格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被淘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少堂.教学风格论[J].教育科学,1988(2).[2]于淑云.情感型教学风格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J].湛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3月第19卷第1期.[3]李如密.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发展——教学风格系列讲座之三[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4]甘刚.试论高校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17卷第4期.[5]贺雯.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5(1).[6]张松德.论教师的教学风格[J].中国成人教育,2006.[7]贡振羽.谈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J].科学之友,2007.[8]余悦.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兴趣的中介作用[D].上海:上海师
范大学.2012.[9]黎雯君.教师教学风格的转变及其与学生学习关系的实验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西四120;510631;***;345827133@qq.com)
The research reviewed about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styl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Tao yu
(Facult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 Guangdong)
Abstract: Our study reviews the related research about teaching style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analyze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eaching styles, and put forward four kinds of classification: humor type, emotion type, logical type and innovative type teaching style and classified them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is study also draws the hypothesis that emotional typ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style of teachers on students' study effect is lasting, having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course of future development for the students.Our study test the hypothesi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o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making every effort to study a kind of teaching styl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Key words: Teaching style;College student;learning interest;influence
(Room 120, No.4 building, West area, No.55, Zhongshan Xi Road, Shipai campu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510631;***;345827133@qq.com)
第二篇:学习兴趣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研究设计方案
课题题目:关于学科兴趣对中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
研究目的:通过对所在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访谈等,了解当
代中学生对中学各学科课程的兴趣情况,以及学科兴趣对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影响。通
过此次研究可以使教育者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规律,能
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研究内容:
1、当代中学生的对中学各学科的兴趣程度。(通过调查问
卷了解)
2、中学生对某些学科产生兴趣的原因。(通过调查问卷)
3、当代中学生的学科兴趣对学习态度的影响。
4、当代中学生的学科兴趣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5、当代中学生的学科兴趣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针对2-5
部分研究内容设计合理题目,并且设计少量题目给学
生表述的机会)
6、了解学生对某些学科产生兴趣的原因及对自身学习的影响。(通过设计调查题目,并且设计访谈提纲进行访
谈)
研究对象:所在实习学校若干班级的学生。
研究方式: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
研究过程:1.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的学科兴趣情
况及对学习的影响情况。
2.按访谈设计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或在课堂及平时观察
学生们对学科的态度表现。
3.综合、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调查对象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的影响,进而进行中学生的学科兴趣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
附1:调查问卷部分问题实例:
1、你所感兴趣的学科是什么?(多选)
A.数学B.语文C.英语D.物理E.化学
F.政治G.地理H.历史I.音体美等课程
2、什么因素最影响你的学科兴趣?
A.自身对本学科的喜爱B.老师的人格魅力
C.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D.其它
3、对你感兴趣的学科,你学习时会比其它课程认真吗?
A.是B.否
4、对你感兴趣的学科,你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学习吗?
A.是B.否
5、你是否觉得在你感兴趣的学科会比其它同学有优势?
A.是B.否
6、你的哪科成绩比较优异?(多选)
A.数学B.语文C.英语D.物理E.化学
F.政治G.地理H.历史I.音体美等课程
7、你认为学科兴趣对学生学习有影响吗?请说明原因。
附2:访谈提纲部分实例:
1、你在中学课程中对哪些课较感兴趣?
2、你觉得你为什么会对这些课程感兴趣?
3、你会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更努力吗?
4、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你觉得你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上都做的怎么样?
5、你认为学科兴趣对你的学习都有哪些影响?(积极的或消极的)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专业兴趣对学习动力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专业兴趣对学习动力影响的调查报告
学习动力对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效果有重大影响甚至决定性作用,学习动力由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学校环境,寝室环境,师资力量,个人素质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因为采集数据比较困难,我在朋友中做了一个样本数量较小的调差问卷,包含11个问题及所在学校和专业的基本信息,其中大一学生11人,大二学生33人,大三学生12人,大四学生6人,已毕业3人,共计65人。
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基本问题“对自己现在所学专业是否满意”,76.9%选择“一般”15.4%选择“很不满意”,7.7%选择“很满意”,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并非很满意,为此次调查报告的后续问题提供了基础,选择“一般”的学生普遍对所有专业兴趣差不多,多为大二及以上年级已经对大学生活适应,或者残酷的说麻木了,选择“很不满意”的学生有部分属于得到的都不想要,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心理,他们很多都并不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大学课程设置,只是对自己本专业有厌烦心理。
究其原因,第二个问题提出了解当时选择本专业的原因,18.5%的学生选择是“父母老师朋友建议”,55.4%的学生选择“学校或专业名气”,15.4%的学生选择“就业前景”,5%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5.7%的学生选择“分数限制”。由于各地报考形式不同,导致很多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报的专业因为分数原因而调到下一档或不满意不感兴趣的院系专业。
第三个问题与第二个类似,“当初选择时你更注重”,差不多选择“专业”和“院校”的各占一半,第四个问题是“当初选择学校是否填写服从调剂”主要了解下学生对兴趣的追求与现实考虑的比重,由于各地报考规则,大多数都选择“是”。
第五、六个问题考察的是学习动力,“在校时间多用于?”77%的学生选择“娱乐”,9%的学生选择“社团活动”,7%的学生选择“学习本专业知识”,7%的学生选择“学习非本专业自己爱好学科知识”,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娱乐部分原因是对本专业学科不感兴趣,可由于学校环境限制及同学消极思想影响而并没有学习非本专业自己爱好学科知识,有部分是因为大学环境较为宽松,父母学校约束较少,自制能力差,现代社会娱乐方式较多,而由于我朋友的范围有所局限,导致选择社团活动的人数并不多,据学校整体情况推测,这个比例应该更高些,社团活动的确占大学课余生活的很大部分,而且社团活动作为可以提高社交等多方面能力,结交人脉的载体,也得到大学生的关注和重视。第六感问题“学习动力来于?”69%的学生选择“不挂科”,27%的学生选择“就业
压力”,3%的学生选择“兴趣”,1%的学生选择“奖学金”,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不挂科,说明大家对本专业的兴趣不高,而就业压力也是由挂科及奖学金影响,说明大家兴致并不高,两者相比,选择不挂科的标准更低,究其原因,或是因为很多人对大学的态度是混,或是因为外界娱乐吸引太多,学生不会把持自己。而选择奖学金的部分是热爱本专业,部分是虽然对本专业没兴趣,却苦于就业压力或者自我要求高。
第七个问题为“你希望以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么?”73%的学生选择“不希望”,13%的学生选择“希望”,14%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虽然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不能获得对口工作,甚至不能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我没想到这么高比例的学生选择不希望以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些是因为自己本专业无聊,有些是因为对本专业没兴趣,有些是因为本专业冷门,我学的是会计专业,是东财的优势专业,在东三省也比较好找工作,但是,曾经有一次我们全年级同学上就业指导课,当导员询问大家以后的就业想法时,几乎80%的学生都只是把会计当做一个跳板,靠会计工作积攒资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或是打算自己开个咖啡店书店,或者打算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第八个问题“如果学校允许学习成绩前5%的学生转专业,你是否会为转专业而努力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过半数的学生选择“是”,说明大家还是会为自己的喜好和梦想奋斗,但同时有很多学生不想或懒于改变自己现状。比较看来,第九个问题“你是否会选择跨专业考研,深造自己喜爱的学科?”却是过半数的学生选择“否”,因为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大多数还是会以本科院校和专业为主,大多数学生不会选择浪费时间深造一个不能给自己未来的梦想,而且跨专业考研的确有难度,本科时落下的课程需要用自己课余时间补齐,大多数学生不愿吃这个苦。
第十个问题“你认为所学专业是否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及现状有影响?”90%的学生选择“是”,这个数据跟“对自己现在所学专业是否满意”数据有所出入,其实对自己专业完全满意的很少,也有部分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学习动力的学生把原因归咎于专业兴趣。
第十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喜欢本专业,你会?”76%的学生选择“努力适应”,16%的学生选择“将就混下去”,7%的学生选择“想办法转专业”,2%的学生选择“复读再选择合适的专业”,因为我选择的样本限制,大一学生较少,大二大三的居多,影响很多人不能选择复读再选择合适的专业,而由于各个学校对转专业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选择努力适应。
由调查情况及相关新闻信息可知,因为高考选择院校制度、自己分数及就业现实的考虑,很多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好的专业,多数对自己现专业并不满意,部分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及学生对课余
生活时间的安排和学生学习质量,而且大学专业定下来之后,虽然有人选择努力学习转专业但是鲜有人选择深造喜欢专业,大多数人选择默认接受现实。鉴于此,我认为,除了鼓励学生自我调整好心态,发掘对现专业的喜好,努力学习而不选择逃避以外,也希望大家可以保持对自己喜爱的专业的执着,大学以后有机会也可以丰富喜好专业的知识,同时,我希望中国高考选择院校制度、高考制度甚至教育制度有所改进,减小各个院校专业差距,让每个学生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力量,幸福快乐,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