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doc[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7:1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做教书匠.读后感doc》。

第一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doc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在《不做教书匠》这篇文章中,他把目前的教师做教育大致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的去做了,“尽”了“可能”就不管了。对教育工作,他们大都抱着吃良心饭的观念,这类教师就像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干得很卖力,饶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看过这三种状态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自己到底是属于这三种状态中的哪一类状态呢?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广告语中曾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境界有多大,他的眼界就有多宽,让我们回首看看那些特级教师的成才经历,他们无一不是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做起,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努力发展自我,从而成为一代名师。相反的,如果一味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那永远只是个教书匠,而且是最无能的教书匠。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间在自己手中,路在自己脚下,成功就在明天。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即将做教师的我们指明了方向。

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读了全书之后我就深深地明白,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懂。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读的越多就越感到看晚了。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 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 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学离海很远,校长带学生到海边玩。他自己站在水深处,以他为界,学生只准在界内完玩。终于,孩子们玩尽兴拉,纷纷上岸。一群低年级女生上岸后,觉得衣服湿拉不舒服,便当众把衣服脱拉,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他们竟然„„校长惊的目瞪口呆,第一念头就是冲上去大声喝止。但,凭着他教育家的知觉,他等拉几秒钟。这一等,太好拉,他发现四周并没有人投异样的目光,包括高年级同学。一会儿,小女生们把衣服拧干了,重新穿上,又欢快地和小伙伴们玩到一块了,一切过去,什么都没发生。真正的教育事业世界里,教师付出的全是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的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如果那天校长大喝一声,那么,也许那些大孩子从此学会拉鄙视、学会拉嘲笑。教育者应该有第三只眼睛,那只眼睛叫学生。有了学生的眼睛,教育就充满了智慧。

这个小故事让我很有感触,校长只是略略等拉几秒钟,却换回了平静的结局。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当时校长当时大喝一声制止,或者说一句“这么大啦,怎么不知害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小女孩当时的窘迫。这对她以后在心理上造成多大的伤害。教育有时就需要等待。都说“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谁也不原意用漫长的等待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必须学会等待,等待你的努力浇灌在学生身上绽放。从生活的每个细小处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良苦用心,终于等到了孩子的转变。因为有一条真理告诉我们:不管物质以何种形态存在于世,必定会由量变到质变。

书中还有一个小故事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说有一高三学生整天吊儿郎当,不好学习。一天,班主任当着全班的面羞辱他:“如果你能考上大学,我就跪在操场上趴一圈。”男生大受羞辱,发奋图强,一年后那个学生考上拉大学。一天,他正好和女友再路上散步,遇到高三时的同学,他们聊起拉班主任,他恨狠的说起那件事,说我没叫他跪操场上趴一圈已是对他最大的宽恕拉。同学惊讶极拉,说难道你不知道这是老师使用的激将法吗?他想前想后全明白了,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一想起这个故事,心不由得颤抖。教师的爱表现形式有很多种,舆论更多的是宣扬那种“甜”爱,而这种“苦”爱更加震撼我的心灵。这位班主任真的象一位高明的医生,会在药中用毒。药轻了,不起效;重拉,会出人命。正是这位班主任的恰倒好处的用“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潜力以及性格中的叛逆与不服输,都清清楚楚的,他用拉大家看来一副很危险的药,他却胸有成竹。这种爱看似残酷的,却是富有智慧的。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作为今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我觉得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为此,我要做到:

1、多阅读,与书籍为友。

文中管校长引经据典谈了很多教师读书于己于他人的益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对此,我非常赞同。

2、多思考,与思考为伴。

书中指出: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他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真正的教师。教师应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教育的哀伤在于,教育传播的主体——教师——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我觉得,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人生的引领者,试想一位缺乏独立自主和思想的老师,又怎能引领出富于思考的学生?

我认为,思考在这里还应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反思。有专家指出:经验+反思=成长。当然思考的基础是实践,没有实践的思考是空想,没有思考的实践则是盲动,所以要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

3、勤练笔,与思考对话。

书中指出,写作是思想的磨刀石,是教师是否具备思考力的外显性标示。写作的好处在于能强迫人静下心来,把模糊变成清晰、破碎变得完整、零乱变得有条理,它促进人把观点表达得更科学更经得起推敲;写作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

读了之后我发现:书所蕴含的哲理绝不仅仅是属于青年人要去努力的。对于所有的老师、或者说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同样适用,有一定的借鉴性。因为在书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大写的“人”字怎样去书写!找准目标,向着目标去努力,自律、自强、自尊自爱,不断付出、同时有所收获,在付出与收获中强化自身。有方向感、纪律性、专业化的知识与能力,并不断努力与拼搏,人生的收获定然丰满。这就是属于人生的真谛吧!

第二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梁丽丽读后感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我们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它告诉我们选择方向的重要性,方向错误,你越努力,离目标也就越远。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路上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选择“精神立身”还是“富贵立身”?”

上面这段话是我摘抄自《不做教书匠》中的句子。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似乎太深奥了,因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才算活对了。我觉得人活着就要学会让自己满足,不要后悔,不要浪费宝贵的生命。

我自己从来没想过能踏入教育的行业,在我看来,老师这个行业颇具挑战性。而且,它非常的具有意义。

一个不爱孩子的人,那我觉得她可以放弃这个职业。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一面镜子,他是单纯的,人生来并无善恶,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的塑造自己的性格。就像一块原始的石头,在河水中几经磨练才能安然的躺在河堤上晒着阳光,感受岁月静好带来的温暖。我觉得,老师可以是那涓涓细水反复淬炼石头使之化为美玉的人。师之道,不先在高远,不先在深厚,而是先练就耐心。

耐心什么?耐心就是日复一日的劝导,日复一日的练习。日复一日的沉稳。

耐心让学生接近你,信任你,愿意敞开心门接纳你。而教育的根本就在学生。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当学生离开校园后,再与他们谈心交流时,在他的记忆深处不是你教给他的一个解题方法、一篇课文,恰恰是你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当然,首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你并不缺少爱,缺少感情。但是,你是否原意为别人花费你心中的爱,你心中的感情?你能象爱自己的家一样去爱学校吗?你能象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吗?

我想,这种爱不仅是深刻的,更是持之以恒的,需要你以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为基石,这是一种必须的耐心。

把耐心作为基石,用爱去感受教育,才是教育的立足之本。

第三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是管建刚写的一本书。本书探讨了教师如何发现和完善自我,如何才能更具有职业竞争力,如何才能顺应教育变革走一条少些坎坷的职业发展之路。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1

很荣幸又一次拜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每当读到“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这章节时,心中激情万分,感受颇深。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被日常教学常规,琐碎之事占满时间,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又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总是找不出时间来阅读一本完整的书。

我们都知道,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把课堂这块主阵地看好,教学质量也有保证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不单单是把握好课堂上的时间,更重要的就是课余时间,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以外的时间——五个小时的“次阵地”时间。

课堂的主阵地要精彩,离不开课堂外的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打底。那么,只有把五个小时当主阵地的教师,才是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教师,才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教师。

一个注重自身发展的教师,一定不会让宝贵的五个小时在不经意中流失,除去必要的辅导学生时间,批改作业时间,处理学校大会,小会的时间外,还有很多这样零碎的时间,只有好好利用这样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把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在读书上,读相关专业知识方面的书,日积月累,你积累知识多了,才能更好的在课堂上展示你的魅力和才华。

一个老师只有把课堂之外的五个小时时间用好,一定能影响学生并实现教学相长。如果五个小时不够,那么不妨晚一点下班,或是早一点上班。对一个敬业的教师来说,下班的铃声响了,并不一定意味着工作的结束,那就晚一点下班。下班以外的时间做事,也许与报酬无关,与奖金无关,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更能看出一个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教育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态度。

下班后的时间,一般都是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但若能利用好下班后的时间,终身学习,把工作和学习,当享受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如果想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那就像管老师那样,利用好五个小时,利用好课堂以外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2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养成良好的、持久的读书习惯,才能让不年轻的自己智慧迸发,情怀豁达。自己的精神生活会天天充满阳光,并让其学生受益终生。

本学期按照学校要求,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书中的好些故事并不陌生,回顾自己从教二十多年的经历——认真备课、上课,对学生负责,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适当培养学生的人格。我以为做了一名不错的教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才恍然大悟,我充其量只是一个“教书匠”。什么是真正的教师。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智慧的实践。我,一个初中数学老师到底能具有哪几条来完成这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呢?怎样才能做到“匠心非匠”呢?

一、在研题做题中不断深化自己对初中数学的热爱。

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解题研题能力是基本能力。面对一个新的数学题,首先自己应该兴趣盎然,利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才能引导学生做数学题的兴趣。可以俯下身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也可以虚心向解题能力强的老师,学生学习。以学习的姿态面对数学教学中遇到的新题,难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做一个具有心灵力量的数学老师。

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每个学生都应在数学学习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要求上可以不同,但不能放弃学习,放弃进步。能鼓励表扬学生,更敢于管学生,批评学生,使学生能静下心学习。在现实的妥协中坚守教育的理想信念。`

三、做一个具有情意关怀的数学老师。

要做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力争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情感。真诚地表扬他们的进步,尽可能地鼓励,帮助他们。

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个更好的教师,做一个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教师。努力做到“匠心非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3

读完《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给了我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就如同在渺无天际的大海中找到了明灯,它让我对自身从事的职业和自我发展的方向,有了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定位,让我明白自己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将要从事一生的教育事业。

书中,用八个篇章为我们阐述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作者管建刚校长在文章的撰写中,可谓用心良苦,他将自己多年的教育感悟和盘托出,既有生动鲜活、原汁原味的教育轶事,又有意蕴丰赡、高度升华的教育思想,文章的字里行间闪烁着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光芒,流淌着对青年教师的殷切期盼。

一、尽职尽责是为人师表的“第一要务”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是事业,教师的工作是个良心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承担好育人责任,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像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就不会幸福;一个人对工作没有了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一样。一个教师要想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就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责任”。

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任,就是要学习。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学不可以已”。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人的身体的发育有年龄限制,人的精神发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到哪个年龄,精神就停止成长的事。教师应该走了一辈子精神发育的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抛在后面,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称为“老古董”。读书,是精神一辈子修炼的需要;读书,是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知识更新这么快,如果不学习或不善于学习就会被淘汰。当课堂上我们对学生口里说出来的新名词一无所知时,当我们不小心把知识讲错了又要更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教好小学也并非易事,我们的知识储备还远远不够。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说,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既要系统地学习教育专著又要广泛地涉猎,我们既要做“专家”又要做“杂家”,所谓“三分课内,七分课外”正是这个道理。书读多了,眼界开阔了,文化底蕴深厚了,你在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你的教育之路也会随之宽广起来。

其次,要对学生负责任,就是要博爱。最近,“最美的女教师”张丽莉的名字已经传遍全国,她成为了影响一代教师的楷模。张丽莉老师在关键时刻舍生忘死救学生的壮举是一种正义的冲动,形成于长年累月的行为习惯,源于她内心深处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当然,现实中我们可能并不会有像张丽莉老师那样舍身救人的机会,但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她的精神、她对学生的博爱。如何爱学生呢?“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是书中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章节,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我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不动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我对学生们微笑,学生们也对我会心的微笑。这样以来,课堂氛围轻松了,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布置,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

二、探索创新是专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加快专业成长是一个伴随教师职业终生的课题。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手段的运用,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素养和精神的要求,并且,所有这些都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才会产生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一是要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我们不做没有思想的教书匠。那思想从何而来?我认为思想是智慧的结晶,抑或说是智慧的积淀,而智慧的生成源于思考,所以你要想跳出教书匠的圈子,就必须学会反思,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不要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堆积如山的作业上,不要把高耗低效地重复强说成责任心强的表现。我们要时刻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课堂是否有改进的空间?作业怎样布置能够更加合理?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习快乐吗?他们做我的学生感到幸福吗?孩子们为什么会在这个地方出错?当你脑子里冒出这样一个个问号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迈步向前了,能走多远取决于你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写作。在管建刚老师看来,写作是思想的磨刀石,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是教师是否具备思考力的外显性标示。它能强迫人静下心来把模糊变成清晰,破碎变得完整、零乱变得有条理,它促使人把观点的表达得更科学更经得起推敲,这个过程成了一种吸收性极强的学习。

二是要做一个勇于探索的教师。教育实践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是教师施展教育才华、汇集教育智慧的战场。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本学期,学校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的课题,对我来说,又迎来了自我成长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牢记自己的身份与责任。我们班是最棒的班级,在班里,我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出了班,我就叫某某班,出了学校,我就叫某某学校,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责任。这一点,每天中午都讲,强化学生集体荣誉感。其次,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班级管理,要淡化我管管别人的意识,强化我为班级服务意识。见到废纸杂物主动捡起,桌凳乱了主动摆齐,主动承担擦黑板擦玻璃等事务,见到班里不文明现象主动提醒……总之,做班级主人,操心班里的事。最后,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懂得欣赏别人。比如:每天在记事本上写两句话,今天我做了哪些不该做的事和明天我要做什么?或者今天哪个地方进步了和明天我要做什么?夸一夸自己的同桌,同组的同学,物品承包做得好的同学……从中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三、积极上进是自我成长的“第一状态”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他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如何做一名积极上进的教师。

首先,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有位青年教师教两个班级,教下来发现,一个班学得快乐却扎实,一个班学得热闹却浮躁,原因在哪里呢?原来前一个班,班风比较沉稳,内敛,这位青年教师的教风比较活泼,于是学生激活了,学得开心有效。另一个班的班风比较活跃,再加老师又很开朗,整个课上热闹成一团,学生忘了自己是学生,必要的尊重老师,尊重课堂,尊重纪律,全丢了,热闹成浮躁,学习怎么可能扎实?教师应该是善变的,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班风,不同的班级有着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总之,教师面对的第一天的生活,每一个学生都是新的,都处在发展变化中,因此,教师要想“以不变应万变”,教师要想“以一当十当百”,不仅不可能,而且会使自己陷入机械重复的困境,陷入没有灵气的平庸里。

其次,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比如备课,照着别人的抄一抄;比如上课,从来是一个模子,一个路子,没过上三招,学生都知道下一个环节是什么;比如教育学生,从来是采取最直接的、不经大脑思考的法子,至于这样做有没有成效,有怎样的成效,又会有怎样的负面效应,是从来不去思考的。如此做教师,怎么会有“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时常听到“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时代呼唤。而在这个时代之声的呼唤的背后,我相信,一定蕴藏着一场风雨,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应该为这呼唤后面的暴风雨做好积极的准备。

第三,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要让学生有个性,教师必须有个性。我认为,教师的个性首先体现在他的教育教学上,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不是一般的交往,而是存在着教育教学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性的。在我看来,教师存在的特征,首先是教育性,这种教育性无处不在,只不过是“显”与“隐”之分,有效与无效之分,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之分,但它确实存在,不管你是否承认它,注意它。一个教师要做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与特质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每一个教育教学的活动,都尽可能地策划出自己的个性的影子,让学生感觉新鲜,感觉这个老师身上有许多的意想不到的,许多的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这种教育个性是充满活力的,是张扬着一种智慧的,一个老师,就应该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

最后,我以管校长的一段话结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向着不做教师匠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4

最近,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起初是被它的书名说吸引。

本书作者管建刚是一位特殊的教师。他用对联来谈论他自己“病重一年,休养两年,经商三年,农村八年。七代耕田,八面无书,九九冬,十年板凳。”也许正是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使管老师成为一位独特的老师。

当然,我喜欢读这本书,不仅因为管老师这份与众不同,更因为这本书的内容给了我很多启发。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验,我有了更多的新见解。

举其中一个例子——“教育,从小做起”,我也有同感。它说:只有那些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那些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就是由无数小事结合而成的吗?的确,作为老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需要花很多时间做的都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例如:早上到学校,进了班,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这里,如果没有人,是什么原因?谁没有完成作业?为什么?学生们在课间休息时吵架,不得不调解等等。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是这些小事是我们老师的日常工作,通过这些小事来教育学生,是我们的工作。

这本书还讲述了一个哲学家的故事,他让他的门徒去麦田里摘最大的麦穗,条件是没有人能回来。因此,当哲学家们说“时间到了”时,很多门徒都空手而归。

因为他们总是在比较,总是认为前方有很多的机会,没有必要过早的做出决定,所以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机会。直到那时,门徒们才突然意识到,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子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你面前的那粒拿在手里。

这个故事的重点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不管你想不想做,不管它离你的期望有多远,既然你已经在做了,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读到这里,我也有些庆幸,庆幸的是,我是一个牵着麦子的手,踏实的工作,踏实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才不会抱怨,才会感到幸福。

随着我阅读深入,我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要求老师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意味着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应该更宽容,更爱他们。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不要做教书匠,要做一个辛勤的园丁!我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像一朵朵鲜花,即使经过风雨,也会有一天盛开,让我们期待着春天的到来!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

最近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著的《不做教书匠》,感慨颇多。这部书里的每一篇文章宛如一道道涟漪,荡涤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敲响着我们沉睡的心灵;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顶峰。

初读《不做教书匠》之时,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心中也有了方向,深刻领悟到了:人生很精彩,教育能出彩的真谛。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具有亲和感。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摘花的小女孩,不是批评教育,而是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回答说:给生病的奶奶看,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多么纯真的孩子啊!有的时候,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不要急于批评,耐心的了解真相,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如果我们用心去关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与自豪。

书中说年轻的教师从事教育大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之为包袱,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就行了。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这类老师工作很辛苦,他们只知道干,干,干,但不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不知道教育人生的真义在哪儿。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这类教师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

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密不可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怎样成为第三类教师,书中给我们提了几点建议: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让我们朝着第三类教师努力奋斗吧!

一本书,就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徘徊时,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迷失时,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让我们带着这种力量奋勇直前吧!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感想。教育的幸福即人的幸福,教育的幸福是双向的。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将感到幸福;当学生感到幸福的时候,你的幸福将是几十个学生的幸福的总和。用心去做,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有滋有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心体会,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身边。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6

“教书匠”这个词是对教师的贬称,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上学的时候,有位老师向我们解释道:教书匠就是不读书,不思考,机械性的重复同样的教育工作的人,不能称为教师,只能是匠人。

在假期看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书中给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一、做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的消耗。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二、做有约束感的教师

作为教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各方面要严格要求,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正是身教的作用。面对于学生犯的错,我们要约束自己的情绪,宽容他所犯的错,帮他分析犯错的原因,帮他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而不是指责他的错误。

三、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青年教师要有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人,也只有有了责任感,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有一股“傻劲”的人。这“傻劲”就是执着,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向理想和信念指引的方向排除万难,付出最大努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

四、做有积极感的教师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如果愿意奋斗,那么从此刻起你不妨这样积极地做教育:

1、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

2、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

3、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

4、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五、做有学力感的教师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了?”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方式。

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不缺理念,他们知道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道平等民主与尊重,知道个性化解读,他们以为知道这些就是有了先进理念,可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人的身体的发育有年龄限制,人的精神发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到哪个年龄,精神就停止成长的事。教师应该走了一辈子精神发育的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抛在后面,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称为“老古董”。读书,是精神一辈子修炼的需要;读书,是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这个功不是靠给的,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只有修炼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滋生出来的、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那么,你的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将是别人羡慕得想模仿和借鉴的方式方法。

六、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手段的运用,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素养和精神的要求,并且,所有这些都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才会产生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任何职业,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所有的教师都把教育看得足够尊严的时候,当所有教师都把它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候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不对它肃然起敬。坚信,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界前进。

第四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

于是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在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的大多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而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

站在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文中举了不少例子,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常常想教给学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润学生.因为不放心的缘故而讲了又讲,让学生做了又做.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补课,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会苦干是不行的。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最忌孤陋寡闻、眼界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为了当好今天的教师,您可能会舍弃很多,失去很多,但无疑您是快乐的,因为您生活在充满童真的孩子中。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最近,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坦白讲,我个人对“教书匠”没有排斥感,能称之为“匠”就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但是拜读了全书之后我就深深地明白,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

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觉得这是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哗众取宠,管老师只是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故事,然后加以引导。这本书更多的为阅读此书的教师树立了一个信念,他在书中设置了一个“名言点击中”,在初中时代,我就比较喜欢这些内容,因为它给予了我成长的动力。只要树立起了自己的信念,只要朝着它前进就行了。只有找到自己成长之路,你才能勇敢直前。

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作为一个虚位待定的教师;作为一个收入微薄的教师,曾几何时,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所措。焦虑、彷徨、不平衡,等等不好的心态时常侵扰着我,感慨世事的不公,恨自己生错了年代。人生中太多的事让我感到无奈。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但作为一名教师,还是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尽其所能,把自己所学所识全部传授与学生,并时常告诫自己,不能误人子弟,话虽如此,但做的并不开心。

幸好,让我及时看到了这本书《不做教书匠》,他实时的揭开了我心中的疑问,帮我在自己的位置上找到了工作上的快乐。它像一位家长语重心长地与我进行心灵上的交谈,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我是真的当成事业来做的。做事业应当尽心尽力,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我是一名体育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这类学科,在小学通常被人们称作“小学科”、“副科”,这是一种歧视的称呼,但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就连我自己也默认了这种说法,就像鲁迅先生所说:“世界上本没有,走得多了便成了路。”称呼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替那些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坚守在自己岗位上的所谓“小学科”的教师们喊声“冤!”书中提到的,给“小学科”的建议,我个人并不太赞成,书中所说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行为(自由散漫,迟到早退,),并不能以偏概全,我相信多数教师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如果有其他学科的教师看到我写的这段话,一定会觉得我无中生有,书中并没有正面提出这个问题,但从言谈话语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本身对“小学科”教师就存在一定偏见。相信作者一定没有交过所谓“副科”,虽然没有“主科”那么大的压力,但我们对待工作是一丝不够的,既要提高学科本身的趣味性,使学生爱上、喜欢上,又要维持秩序,其实这两者会有一点矛盾,人在兴奋的状态下是很难保持安静的,所以我们要在课下准备很多东西,不仅仅是本学科的内容。

一名优秀教师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感情。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做自己的主人。现代社会要求人具有独立、创造、进取的品质,这都是与人的主体性分不开的。因此,一名合格教师要在教育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组织活动,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的舞台,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培养各种能力。因此一名优秀教师既要探索教师怎样教,更要探索学生怎样学,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今后我要沉下心来,努力奋斗,把自己一生都献给教育事业,努力不做一名教书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教师。“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教书育人,而且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变一些陈旧迂腐的观念,树立新的发展的眼光,完善自己的人格素质,能不断的锻炼自己,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教育风格。”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3

最近有幸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此书不仅仅在教老师们怎么教书育人,更多的在于引导老师们如何调节心理、精神上的状态。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完美融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启迪老师们,鼓励老师们成为一群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勇敢坚毅、幸福满满的人。

此书一共分为八个篇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做老师,各行各业上,都需要这些优秀的品格。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很多时候的我们,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会有一些迷茫,会忍不住思考: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曾经刚入职的我,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心中免不了担忧。后来在同伴们的鼓励下,我渐渐适应了教师的节奏,也爱上并习惯了“老师”这个称呼。

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与磨难做斗争,才能持续地历练与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把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之后,便会悄然发现,原来教育并没有这么难,孩子们也没想象中那么淘气,仿佛一切都像童话一般美好。感谢学校,让我重温纯真的读书时代;感谢孩子们,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细腻。

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我们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我们的智慧。确实如此,教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要不断汲取能量,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营养。当我们潜心投入工作时,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享受教育事业中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朝气与活力。

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是具有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实践的智慧。我们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超然的关怀对待学生,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会视我们为最亲密的伙伴,把我们看作是生命中情感与心灵的呼唤者、引领者。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平时和学生面对面单独沟通的时间并不多,但我很希望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每天中午趁着给孩子们盛饭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和孩子们唠叨两句:“今天的作业是不是又忘带啦?明天记得带来哦!”“最近学习状态有些欠缺,要加油哦!”这样的直接交流,更能强化一些正能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还记得有一次运动会入场式,有一个班级是足球主题,班主任也穿着班服(足球服),和孩子们一起在方阵队伍当中喊口令,激情澎湃地加油呐喊。当老师真正融入班集体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和我们同在,我们不仅仅是朝夕相处,更是荣辱与共。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我们要用智慧引领孩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不平淡的每一天,不仅教给他们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期待他们学着用爱与身边的人相处。心怀感恩,感谢拥有的一切,铭记所有暖心的瞬间。

与孩子们同行,走好脚下每一步。肩上扛着一份责任,用精神力量感化孩子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傅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

读完了《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多。“不做教书匠”!—是的,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个把教育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的教师,做一个积极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师!最大的感悟有二:

一、“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必然富有创造的活力。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性实践和理性探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和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深刻的爱和睿智的爱。”

我以前往往认为只靠着年轻和热血沸腾就能把工作做好,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把思想的肤浅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过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长远。让把对教育这份爱变为深刻的、睿智的爱。

二、我不应该一味的抱怨学生,多找自身问题。“我们的面子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吗?我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学生的青春年华的基础上的吗?我们的荣誉是学生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吗?真的让我们刮骨反思。学生是个未成年人,可有时我们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弄得两半俱伤。我们班的李元胜因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帮助他,宽容他,可这朵冰山上的雪莲却迟迟不开花,没有再期待,最后和他冲突,让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再来学校时,我已冷静了很多,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育关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定下目标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让同桌打电话提醒,有时还让同桌去他家写作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没有在课堂说一句废话,没有再出现不交作业现象,月考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也进步了不少。我找了个台阶下,再次定目标,若完成目标后,让他坐到他最崇拜的李子鑫身边,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偿。我解脱了不少,一个最顽固的刺让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种超然的帮助,很感谢管建刚老师的妙招。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提升思想,净化思想的书,是一本让生命永放光彩的书,是一本珍藏升值的书。我很幸运读了这本书,它使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做班主任的方向不再迷茫,更帮助进一步走向成熟!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再现这本书中的”8做“:做一个有方向感的老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老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老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老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老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老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老师。

最后以这本书的自序题目结尾:

面朝教育,春暖花开!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

工作已经第十五年了,虽然天天都要接触书,但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回忆了。拿到管建刚老师的书心理想的首先是哪位名教师又在著书立说了,看完书后却感想很多。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这样诠释的: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虚度此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侯,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

“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因为有生命的威胁;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银行海域存款,钱包里还有钞票,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我们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

作者的话虽然很平实,但句句扣人心弦,说得很真诚,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别人的机运比自己好,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可能自己在这样的想法中度过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无所成,管老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帮助自己确定了方向。

书中又有这样一段文字:“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的揭穿,象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

管老师的书中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

我觉得这个责任感,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人,只有一次青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

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人说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标,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样只能在碌碌无为中浪费自己的一生。

管老师报考师范学校的理由是:教师有美好的寒暑假,还能转户口,能从田里走出来,拿月工资,吃公家饭,病了有公费医疗,老了坐在家里拿退休工资。说实话自己也并不是抱着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报考教师的,更多是当时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做了老师也发现,做一个教师也是很苦很累,要做个好老师更难,可正如作者也告诉我们的:教育,有快乐的意义。这个快乐不是作者当初所想的任何一点,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义。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6

这个假期有机会给自己的内心进行一次沉淀,让自己的思想受到真正意义的洗礼时,我们收获的更多。

我拿起《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先看看目录,共八章,每章又分别有3个小章节,每个小章节里又以几个小标题的形式来表述内容。所以在摘记上便给自己定下一天读一个小章节,这样不用一个月就可以完成,算来比较从容。读着这本书,笔下不停摘记,思想也不断的受到冲击:管老师不愧是一名高明的策略者、开导者和引导者。他的文笔优美,对教师职业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站得高,看得远。

这本书通过各种生动的生活实例和许多哲人的睿智语言,让我们做教师的,特别是年青教师要从从事教育这一职业的第一天起,就应树立教育的理想,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教师。其实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要进步我们就需要学习,学习就必须读书。常感到上课与同学们交流很呆板,缺少用故事用名人事迹,用典故来启迪。激发学生的精彩场面才知道,只要好好的看,静下心来读一读,认识一两个名人的成长,了解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对自己对教学都是很好的补充。可以说吃饭使人身体得到满足,那么读书使人精神得到充盈。是的,读书可以缩短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消除我们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是帮助我们保持心灵不长出茧的最为重要和有效的方式。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这是盖叫天老艺术家说过的一句话。读了这句话我深受启发和鼓舞,我想这就是他之所以能称的起“盖叫天”的一个主要原因吧,做事需要魄力更需要对自己有信心。而在我身上有时就是缺乏这种敢拼敢为的劲头。工作中有时常常对自己没有信心,而其后果就是不仅阻碍了自己的创造力,而且当经常自我暗示的否定自己时,在挑战面前自己先被自己打倒了。当渴望成功的欲望,像渴望延续生命一样迫切时,工作就不是一种被动,而是自动自发了。在第八章里“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有这样一句话给我感触很深:“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是的,用心了,才会不断的审问自己:今天处理的事是否用了新方式,今天上的课是否有了新景象,今天和学生的交往是否用了新故事,今天是否发现了学生的新变化,今天是否吸纳到了新信息,今天是否收获了教育上的新感悟。只有心灵的介入,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有滋有味。让用“心”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种习惯。读到文中关于那块破碎的玻璃的故事,对于那位老师充满智慧妥帖的处理方法让我钦佩,也警示着我:多听听孩子的理由,教育忌讳武断和冲动。在我的意识中,教书匠应该总是板着脸的,毫无生气的,苛刻严厉的那种。究其根源,大致是缺少对学生的爱。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文中有太多的典故给我启发,也有太多精辟的语言令人深受教育。那些金语良言需要你慢慢品味,细细消化,而不能囫囵吞枣。

读完此书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教书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我不做教书匠,而做一个真正合格的小学教师是我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7

我阅读了《不做教书匠》这一本好书。刚开始我只是抱着看书打发时间的心态,但是之后我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它的每个章节都让我着迷,很快地我就把这一本书看完了一遍。之后又不断地阅读,每次阅读对书的内容都有更深的认同及感悟。

这部书是一个年轻的校长对教师的七条教育。管建刚老师在书中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在书中呈现出的是他讲话的语气是那么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

整部书的各部分乃至每章节都相互呼应,浑然天成,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在这本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这一句话。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教育是朵带笑的花”这一章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我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不动就批评教育,那学生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当读到这章节时,我回忆起了我上学期的教学。的确如管老师所写,当我微笑着讲课,课堂的气氛确实活跃了不少,同学们也较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举手回答的同学也多了。而相反,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关系或者是刚好要上课的这个班级课堂纪律比较差,我就比较严肃,担心因为笑着讲课而使同学更放肆。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有效果,但是这堂课我却发现自己上得很累,学生也上得不理想。

这学期我改变了做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我尝试着对自己的学生微笑,走进教室就把家庭工作上的烦恼抛开,在教室里我是属于学生的,看着这么多可爱的面孔、求知的眼神,让我由衷感到幸福。我对学生们微笑,学生们也对我会心的微笑。课堂氛围轻松了,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布置,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

书中指出: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他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有思想的真正的教师。教师应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人群之一。教育的哀伤在于,教育传播的主体——教师——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我觉得,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更应是人生的引领者,试想一位缺乏独立自主和思想的老师,又怎能引领出富于思考的学生?

我认为,思考在这里还应包含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反思。有专家指出:经验+反思=成长。所以要成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我愿与思考为伴,使我的工作从有效走向高效。

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习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的好教师。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8

寒假前,我们园内每位老师都发到了一本名为《不做教书匠》教育书籍。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老师不做教书匠,那要做什么呢?从教几年来,在我心中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个教书育人的教书匠。此书的作者管建刚老师是一位教育人生智慧的思考者,他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他的话语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人生哲学、价值的思索和发现。

我利用寒假空闲的时间,大致翻阅了一遍,其中“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管老师说“微笑使人安全”、“教育在欣赏中微笑”、“教育在人性中微笑”等哲理,老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作为一位幼儿教师,我深有体会,就拿刚刚来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吧,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害怕得哭闹,这时老师的微笑尤为重要,幼儿看到了老师的微笑,他们就感受到了安全,渐渐地不再害怕,努力适应幼儿园生活。书上还讲到:请我们给自己定一个微笑的计划,每天至少要对全体同学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次,这就是教育,教师以行动在教育学生,要微笑着面对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确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不做教书匠》中提到了“教育在欣赏中微笑”。很久以前大文豪笔下的私塾先生就是教书匠,他们手拿戒尺,板着脸,苛刻严厉,只管教书,而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其实,教书匠们不明白,教师的爱心和欣赏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老师的欣赏与尊重能点亮孩子的心灯。无数失败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表明,对后进学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谓的破罐子破摔。对这样的学生,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老师那获得自信和尊严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尊严,基于这样的教育是微笑的教育,是学生喜欢的、向往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没几个是喜欢学校的,因为在学校里,学生们得到的是呆板的教训,铁一样冷冰冰的分数的否定。所以更需要老师好好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的美好,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欣赏者”。

不管何时,学生调皮了,退步了,我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我要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一张张贺卡,一声声“老师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和满足。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应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愿我们,决不做教书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的好教师!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是一本非常适合老师阅读的书,里面说了很多的话,我觉得让我对我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者,教育家!而不单是照本宣科的知识播种机,培养的是真正的有活力和思想的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9

在学生时代,我看了许多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然而却没有真正地了解过怎样做一名有效的教师,而不是一名教书匠。《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管老师告诉我们不能不切实际的空想,要做实事,少说多做,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就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用心的完成,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接近我们的理想。管老师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对教育理念作了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提出了一些精辟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不仅要学习及研究一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要学习如何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力,有智慧感的教师。这对于一名新教师是很难的。

要真正做到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必须从小事做起。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书才是最纯洁的。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最好不要当着其他同学的面骂他,学生也是人,也是需要尊重的。我们老师懂得尊重他,他必然会记得老师的好,下次就不会再犯了。在办公室教育学生,同样老师最好也是面对面地站着,这也是尊重他的表现,学生是很敏感的,他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平时的一举一动,这些细节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课堂上,要多对学生微笑,不能板着一张脸,微笑对学生是一种肯定,能够给予学生一种安全感。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得失。学生也会说:“老师,你很亲切,亲切得像朋友。”这对你就是一种肯定,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也就变得活跃,不会死气沉沉的'。这对

有效教学是有帮助的,学生就更喜欢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的思维。

现在的年轻老师,大多都是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余时间大多都是看电视,上网等等,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是很少的。其实年轻的教师最应该多学习,多听课,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多看看文学,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尽快地让自己成长,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发现和完善自己,如何尽快让自己成长,从而过上有意义的教师人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这是对学生、家长、学校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孩子交付到你手中,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0

从拿到书的那刻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我们平时不就在教书吗?不是教书匠吗?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自己还是太浅显了,不懂教书匠的本质意思,原来管建刚老师的意思是教师不仅教书但更要育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每个教师都应先是学生的工作者,然后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投入做事,多实践,多反思,多读书,并持之以恒,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只会埋头机械教书只能称为“教书匠”而非“教师”。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如何真正做到“育人”,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就是要尽快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像书中提到的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教师,使自己成为一名成熟,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

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性,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所以我们自己要对自己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有积极的态度和用心的投入。首先要为自己选好方向,明确奋斗目标,如果我们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那么只能成为教书匠,只有把教育当成事业的人才能不做教书匠。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纪律的人;同时要有所追求,并且为自己的追求不断地去奋斗。

下课的铃声响了,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对教师而言,更重要,更具有基础性的阵地,应当是课堂外的五小时,把这五小时当主阵地的教师,才是真正具有发展前途的教师,才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教师,利用好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每一个边角料的时间,把读书,思考,写作当作是工作的一部分,重视业余时间的学习,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努力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最大的尽责。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有思想的老师。

教育是培养“人”的大业,人的培育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去做,这是一个大量做小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不可能有“速成班”,教育不可能三个月,三年培育出巨人来,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用心多实践,真正的投入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真正的教育,是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都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之中。教育不要借口,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作为新教师要有面对一切失败的勇气,调整好心态,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自我,坚定立场,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成长,经历失败的磨难与挫折后获得的成功才甘醇永久。

教育是面向心灵的工作,惟有用心“做教育”,才能心心相印,焕发出教育的人文精神来。正如管老师所说的:把“用心”工作说得细碎一点的话,那就是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上进心。一个真正的教师,一个真正的人,面对工作和人生,是随时带着这四颗心的。虽然教师有着更多的烦恼与痛苦,但我现在感到只要你是用心做教育,你还是能够享受到无比的快乐。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而是真正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1

做教师十余年了,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时候,感触特别多。也许是自己的思想幼稚和社会阅历不足的原因,所以总是感觉特别操心,特别矛盾。虽然读一些有思想的书的时候也感觉自己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是是一到工作岗位就开始将自己的目标定位:管好班级,学生别出事就好;提高成绩,通过考试就好。

一个假期读完了薛校长的赠书《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多。“不做教书匠”!是的,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个把教育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的教师,做一个积极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师是我的追求!

“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必然富有创造的活力。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不知关注其智力,更关注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性实践和理性探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深刻的爱、睿智的爱。”

我以前往往认为只靠着年轻和热血沸腾就能把工作做好,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把思想的肤浅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过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长远。让把对教育这份爱变为深刻的、睿智的爱。

“我们的面子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吗?我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学生的青春年华的基础上的吗?我们的荣誉是学生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吗?真的让我们刮骨反思。学生是个未成年人,可有时我们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弄得两半俱伤。我们班的李元胜因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帮助他,宽容他,可这朵冰山上的雪莲却迟迟不开花,没有再期待,最后和他冲突,让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

再来学校时,我已冷静了很多,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育关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定下目标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让同桌打电话提醒,有时还让同桌去他家写作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没有在课堂说一句废话,没有再出现不交作业现象,月考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也进步了不少。我找了个台阶下,再次定目标,若完成目标后,让他做到最崇拜的子鑫身边,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偿。我解脱了不少,一个最顽固的刺让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种超然的帮助,很感谢管建刚老师的妙招。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提升思想,净化思想的书,是一本让生命永放光彩的书,是一本珍藏升值的书。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它是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的生活方向不在迷茫,更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2

管建刚老师明显是一位善于写作的老师,他在书中引述的故事经典,令人警醒。他还设法激励教师,犹如一曲悠长的音乐,让你在字里行间汲取力量。我读着,思考着,想象着,感受着管老师的责任感,对教育的忧虑以及深深的热爱。很多老师在从教十多年后,会感叹教师的工作犹如小毛驴拉磨,周而复始,枯燥无味,从而失去了耐心,失去了最初那颗奋斗不息,充满热情的心。这恰恰是所有教育者需要度过的职业倦怠期,建议这时的你捧起《不做教书匠》读一读吧,你会在涓涓如流水的细语中,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管校长说:“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着面对教育工作,微笑着面对学生,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苦,你会发现微笑的力量有多么了不起。

不可否认,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工作量是庞大的。很多老师,不论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还是刚刚毕业的老师,都会有把工作带回家的经历。即使这样,只要你仔细想一想,还会有很多的工作需要你着手开展。看得到的备课、作业、学习材料、笔记……看不到的学生的成长,班级的细小状况,与家长的联系,无一不在牵扯着你的精力。如果采取敷衍、厌烦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工作,你就会陷入一种无边无际的苦海。如果,你笑着看待这一切,再加上一定的工作计划,良好的工作习惯,这些将不是束缚你的绳索,反而能从中找到快乐。笑对工作,在优美的音乐中备课、判作业,缓解紧张的工作情绪;笑对工作,在下课的十分钟里,和孩子们聊聊天,踢两下毽子锻炼身体;笑对工作,把每一次的读书笔记、撰写论文当作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知识积累;笑对工作,“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生活中,工作中的一点一滴都值得我们珍惜,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工作,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微笑着面对学生尤为重要。闪光点,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客观的存在。优秀的教师与平凡教师的很大程度的区别就在于优秀教师的眼里总能看到孩子们的闪光点,而平凡教师则在抱怨班级里的某某个同学又做了哪些不尽如人意的蠢事。其实,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了学生前进动力的同时,何尝不是再给我们自己树立信心。教师对被教育者的闪光点发现的越多,教师对教育方法、教育成效的思考就越多,对教师本身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原来有个同事就特别善于夸奖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她就夸学习习惯好,学习态度好。对学习成绩差甚至纪律差的孩子,她就夸劳动积极主动。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当着老师的面,当着同学们的面夸奖班级里的某个孩子。孩子们在她的微笑和夸奖面前总是有说不完的悄悄话,总是在她的面前表现的乖乖的,棒棒的。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洁心城,四海枯竭,从山荒芜。教师就是要努力成为一个微笑着的“欣赏者”,微笑会带给孩子们力量,微笑会拉近老师和学生的心。当我们微笑着看着孩子们学习、玩耍,甚至微笑着包容孩子的错误时,你会发现孩子们对你也正展开花儿般的笑脸,敞开心扉。当孩子们真心地喜欢老师,并且愿意为老师的一句话努力向上时,这种教育即使没有取得耀眼的成绩,也离成功不远了。

亲爱的同行们,让我们微笑着面对工作,面对学生,让我们微笑着前行在教书育人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沿途撷取一片树叶,一朵花,一定还会收获到满满的果。

第五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寒假前,我们园内每位老师都发到了一本名为《不做教书匠》教育书籍。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老师不做教书匠,那要做什么呢?从教几年来,在我心中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个教书育人的教书匠。此书的作者管建刚老师是一位教育人生智慧的思考者,他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他的话语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人生哲学、价值的思索和发现。

我利用寒假空闲的时间,大致翻阅了一遍,其中“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管老师说“微笑使人安全”、“教育在欣赏中微笑”、“教育在人性中微笑”等哲理,老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作为一位幼儿教师,我深有体会,就拿刚刚来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吧,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害怕得哭闹,这时老师的微笑尤为重要,幼儿看到了老师的微笑,他们就感受到了安全,渐渐地不再害怕,努力适应幼儿园生活。书上还讲到:请我们给自己定一个微笑的计划,每天至少要对全体同学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次,这就是教育,教师以行动在教育学生,要微笑着面对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确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不做教书匠》中提到了“教育在欣赏中微笑”。很久以前大文豪笔下的私塾先生就是教书匠,他们手拿戒尺,板着脸,苛刻严厉,只管教书,而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其实,教书匠们不明白,教师的爱心和欣赏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老师的欣赏与尊重能点亮孩子的心灯。无数失败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表明,对后进学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谓的破罐子破摔。对这样的学生,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老师那获得自信和尊严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尊严,基于这样的教育是微笑的教育,是学生喜欢的、向往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没几个是喜欢学校的,因为在学校里,学生们得到的是呆板的教训,铁一样冷冰冰的分数的否定。所以更需要老师好好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的美好,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欣赏者”。

不管何时,学生调皮了,退步了,我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我要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一张张贺卡,一声声“老师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和满足。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应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愿我们,决不做教书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的好教师!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是一本非常适合老师阅读的书,里面说了很多的话,我觉得让我对我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者,教育家!而不单是照本宣科的知识播种机,培养的是真正的有活力和思想的人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

初看《不做教书匠》题目,脑海中会有一个疑问:“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逐渐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是为了心中要树立起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做“教书匠”,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教育是充满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经验的支持,然而还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正体现出他是否充满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到顺利完成。可以说,爱敲教鞭的教师还缺乏专业水准,爱发脾气的教师也缺少专业水准。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亲和的、充满爱心的,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省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能从孩子的心灵角度出发,找出教育的契机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们还具备创造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模板、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创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个性的方法来。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与孩子们仍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还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机—孩子练习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孩子违反常规习惯,原因何在,如何纠正?活动中孩子答错问题,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对呢?

这个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阅读了这本书,做了这篇读书反思,应该说还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阅读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实做事,告别浮躁。上学期,我对教材钻研不够,课前大多借助于教案,这学期开始,我会哎课前仔细阅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还要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坦然面对,因为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取得成绩时,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够,时刻告诫自己:路还很长,我不能抱着成绩睡大觉,否则,醒来后,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书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学习,工作,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我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从现在起,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努力学习,做一名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将是我长久的追求。

下载不做教书匠.读后感doc[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做教书匠.读后感doc[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本站推荐)

    做一个勇敢的新教师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读完整本书之后,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这样一句话“用勇气征服课堂”。作为一名新教师,一名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从你入职开......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假期里我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本来是带着一种任务性的阅读,但读着读着,我就被里面的情节所感动,《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在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论我......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 副本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路会玲 拿了《不做教书匠》一书,不经意的翻着,不经意的看着,句子很短,文字很美,字字扣人心弦,道出了大部分老师的心声。于是我有种豁然开朗......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我个人的习惯,是在读一本书之前先去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因此在拿到《不做教书匠》之后,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管建刚的信息。除去大量的读后感外,吸引我的首......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9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师队伍没几年的新教师,内心充满忐忑和不安,甚至是焦虑和怀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语文的教学;是否能将教......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科学:金王忠 用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 其中让我感触......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整个暑假,自己零零碎碎就读了这一本书,圈画勾勒,做了读书笔记,应该说很用心了。然而真要让自己写出一篇读后感,还真有些难度。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于是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做教书匠读后感。以前在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的大多是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而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