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小科研工作总结新稿
2011年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绥棱县第五小学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校在县科研所的正确引领下,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功能,积极加强教师培训和“十二五”课题申报工作,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力争科研硕果有厚度,有深度,有广度。
一、完善科研制度,加强科研管理
为使教师的科研工作热情持之以恒,真正建立一支具有一定科研理论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我校已逐步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科研管理机制,明确了以校长、副校长和教学主任为首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不仅设专人统一管理科研工作,而且设立了每个课题的负责人。每学期初,在制定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前,校长都亲自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首先制定出教科研课题的计划,诣在以科研带动教研。课题研究的操作实施以及阶段小结、论文撰写等各项工作也都亲力亲为,带领全校教师同做科研课题,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学校各类课题的申报、立项,并进行分类管理,组织课题的实施工作。在机制和制度保障下,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越来越规范、科学,学校的教科研整体水平在稳步提升,二、组织学习培训,提升研究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从事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因此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培训。
1.学习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
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学习相关科研理论知识,同时向教师推荐有关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章,拓宽学习途径,促进教师自我提高。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组织
大家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刊物。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老师们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同伴互助,互相交流,促进发展。
我校在教育论坛建立一个课例反思转帖,老师们课后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教师通过网上对话、合作、互动,使教师之间形成积极的伙伴关系。一是以一系列教师自学、集中学习、看录像、主题研讨等形式,深化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论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学科理论水平。二是发挥备课组的教研功能,加大集体备课的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个性备教──集体定教──个体补改──个体施教──教后反思”的模式,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三是学校创造平台让各课题组内部成员之间、课题组之间加强教研经验、成果的交流。四是完善教师公开课交流制度,通过全校的“人人公开课”,各学科的“示范课、研讨课”,以及定期举办本校的“校园公共课堂”“课堂教学评价课”“同课异构”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研讨和创新。五是李校长结合校情校况提出了向课堂要质量,提升有效课堂的想法。因此拟定出了“自主和谐互助”这一课堂教学策略,并通过各项活动加以实施,逐渐完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学校教育质量和水平,致力打造课堂教学特色。六是启动了“青蓝工程”,发挥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3.支持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实践,大力提倡写教学后记、教育随笔、教育反思等,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改进。通过教师座谈会、交流会等一系列的活动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方法研讨、教学案例分析等教研成果展示提供平台。
三、教研促科研,从课堂入手,解决问题
从常态课堂中来,到一线教学中去。每学期,我们都深入课堂进行推门听课,在听课中发现个别问题,及时面对面交流解决,寻找共性问题,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研究,共同解决,以大面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除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外,每学期都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课例分析、反思、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力争每次培训都有创新,让老师们都满怀期待来,满载收获归。
1.问题解决性培训
(1)实战培训
在每次教研活动后,我们都及时进行总结,并组织教师研讨、反思,梳理出问题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对全体教师进行问题解决性的培训。例如上学期通过对全体教师听课研讨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不大,而且多数流于形式,更有甚者,合作学习时就是在演戏一样。于是本学习开学初期就开展了研讨性听课: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由本校的名师陈跃波和骨干教师陆春波分别对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并上了两节研究课。课后教者及时反思交流,然后再实践。就这样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微机培训
在每次教研活动中,有一部分教师利用课制来辅助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特别是老教师(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2岁),别说制作课件了,就连简单的文字排版都不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从简单的页面的设置、文字排版到电子表格的应用、制作幻灯片等方面做了专门的培训。他们没有基础,就是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学习的,为了不忘,每天他们到学校特别早,利用办公室的微机反复练习。通过培训进步最大的要数老教师了。看着他们自己制作的课件真的很欣慰。
(3)业务讲座
我校开展的讲座都是具有实效性的,因为讲座的内容就来源于课堂。每次讲座的内容都是通过抽查或检查,发现备课、作业批改或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比如,在检查作业、教案中发现问题。我们就及时进行辅导。本学期我们就对备课、作业的批改、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集中学习老师们专业水平有所提升。
2.外出学习,交流心得
凡是学校派出学习的领导、老师,回来后都要把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或是感悟等等都要对全体教师进行面对面培训学习。这样将辐射的面扩大,辐射全局。真正起到了一人学习受益一校的良好局面。
3.多种活动,营造教研氛围。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开展多种教研活动,包括教学经验交流会、主题研讨会、集体备课、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评价、青年教师大赛等,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交流的平台,并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通过活动互相学习、提升。
4.以赛代培,经典浸润人生。
为了提升我校师生的语文素养,增强文化底蕴;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激发广大师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本学期,我校举办了师生经典诗文诵读大赛,通过比赛,师生们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充分领略了经典诗文巨大的艺术魅力,培养了参与者对祖国文化学习的兴趣。
5.主题教研,提升理论水平。
为帮助教师理解课标、把握教材、改进教法、提高对学法的指导艺术,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组织了各种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会。通过这一系列培训活动,使全校教师全方位提升理论水平。
如:本学期我们组织了“落实三维目标”、“自主、和谐、互动”教学策略主题培训活动,学校每一位教者围绕主题上了一节教研课,通过课后及时研讨让老师们明确:目标的确定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一节课成功与否重点看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有收获。通过研讨我们达成一致“自主和谐互助”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会不断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
6.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
每学期我们都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根据常规教学的要求,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座谈、交流。通过听课和座谈了解教师教学现状,研究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通过评课和交流对教师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种常规调研形式,为
教学研究积累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思考,也发现很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工作努力方向提供依据。
7.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
平时,我校非常重视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和检查,每天任早课的教师都要写一板粉笔字(每天写一页钢楷),然后放在走廊,进行展示。每天带班领导都要检查评定。每学期都要开展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比赛。较高的调动了教师写字的兴趣。
8.学名师经验交流
我校每学期消除了集中学习培训外,还倡导教师自学自培。本学期我校要求教师自学《名师备课经验》。通过上网学习(阅读刊物)学习积累经验,然后写学习体会,教师通过感悟名师的备课,反思自己备课,树立自己的目标,这样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历练自我。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不断给教师创设亮相、展示、交流的机会,对活动中涌现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全方位的重点培养,打造了一大批学科骨干力量。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9.承办“十一五”科研课题现场会
我校《学困生转化与辅导的研究》是省级重点课题,在2010年10月顺利结题。期间我校课题研究一些的做法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在今年5月10日我校在县科研所的指导帮助下,成功承办了县“十一五”科研课题总结表彰大会。前期为了此项工作,科研所的各位领导曾多次来到我校指导。从成果展现的形式、呈现的方法以及展示交流等等一系列的内容都亲自部署。会议上李校长汇报了我校“十一五”课题《学困生转化与辅导的研究》取得的硕果,以及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本次活动我校通过教学课例、班队会课和教育叙事,三种形式(王丹丹、陆春波两位教师做了示范课老师,赵鹏燕老师进行了队会课展示,李艳波、吴风云、柳小丽、李雪秋四位教师生动地讲述了教育叙事)充分展示了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学困生的转化与辅导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是怎样凭借扎实的教育功底,丰厚的文化底蕴,勤奋地耕耘在教育的最前线。工作中他们是怎样坚守着“不丢掉每一个孩子”而进行教学研究的,工作中老师们传承着锐意进取、勤奋求实的探索精神,集思广益、精诚合作,在我校教育科研的广阔平台上,用心血和汗水,描绘出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
卷。教育科研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在学生心灵中结下的果实却是香甜的。虽然教育科研很苦,很累。但是这苦是甜的,这累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我校老师们在苦中成长,在累中充实。老师们又一次顺着部分课题组成员的思绪,回味、思索。明天,我们将带着反思和收获,轻松步入教学工作中。同时我校也聆听了其他兄弟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今后我校将吸尘纳新,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将教育科研之果种植在五小这座教育的大花园里,我们一定会让它在五小绽放出更美丽的教育奇葩。
10、积极申报“十二五”科研课题
我们学校的生源大多是来自周边的农村,还有一小部分属于留守孩子。他们从小就远离父母的身边,更是缺少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关爱,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急需提高或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辞旧迎新之际,我校结合校情、学生实际现状以及教师研究能力,我们申报了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家庭教育与良好写字习惯培养问题的研究》,省级课题一个《关注留守学生,从细节入手培养学习习惯的研究》,市级课题一个《“自主、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现在已经申请成功了市级课题《“自主、和谐、互助”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家庭教育与良好写字习惯培养问题的研究》。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前期工作。
我校的科研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引领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努力配合下配合,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知道科研工作永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加深课题研究的深度,注重科研成果的积累,努力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水平整体提升。
第二篇:五小公民工作总结
五好小公民工作总结
为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我校认真贯彻党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扎实可行而又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为载体,努力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团队活动。
一年来,在参加全国主题教育中,学生会在学校的领导下,和全体辅导员老师一起,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团员,鼓励积极参与,提倡各个中队自主活动。由于我们的组织得力,每年都有数篇征文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
一、结合养成教育,培育合格小公民。
每一年,在全国主题教育中,我校积极组织全体团员,认真对待,并和学校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结合每年全国主题教育的主题,不断强化“文明班集体”和“文明小标兵”的创建评比活动。平时通过教师及“校园文明小卫士”执勤,及时了解各班学生的情况,对卫生、守纪、两操、礼貌及爱护公物等内容进行细化、量化,每周公布各班的得分情况,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加强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晨周会,黑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校园精神文明,及时表扬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无论是校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明确责任,勤于管理,并把必要的检查督促和经常性的宣传示范有机地结合起来,除了加强对师生不良行为的教育以外,还善于发现师生中的优秀事迹加以宣传和表彰,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利用公告栏及宣传橱窗对好人好事及时进行宣传表彰,弘扬了一个学校的正气,从而加强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创建力度。
在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同时,我们十分注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贯彻“中学生一日常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团队开展的雏鹰争章达标活动结合起来;三是把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两年来,广大学生勤学守纪、文明礼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文明小标兵”。
二、利用主题教育,培育五好小公民。
根据全国主题教育,我们学校也坚持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这些活动均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希望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每年三月份,学校都要开展“学雷锋”、“庆‘三八’”等系列活动:制作贺卡、奉献爱心、义务劳动、走进社区、向贫困生捐款„„活动深入学校、社区;四月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举行宣誓仪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五月份开展了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六月份开展了庆“六一”活动。而且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参加全国主题教育都是相得益彰,我们结合这些活动,把全国主题教育渗透其中,学生乐意参加,在润物无声的主题活动教育下,师生的关系更近了,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了。
三、通过观摩评比,培育五好小公民。
我们同样根据全国主题教育的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班队观摩评比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班队活动要求做到内容积极向上,教育针对性强,形式新颖,学生全员参与。每学期每个班至少举行一次校级观摩活动,优秀班队活动积极向外公开展示。学校通过“家长开放日”的机会,向家长展示了活动的全过程,并有记载、反馈和评比。这些主题观摩评比活动,都受到了较好的评价。
通过对各班班队活动课的观摩评比工作,真正发挥了班队活动在教育学生思想、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各班班主任在组织班队活动中,既保证了数量,又确保了质量,注重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观摩评比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列入了评选优秀班集体的条件之一。
总之,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全国主题教育渗透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根据这些日常的主题教育,我们不是为参加某个活动而单纯的参加。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点滴融入的培育优良品德,这是我们德育的首要任务。相信今后我们会做的更好。
第三篇:五小行业工作总结
槚山乡“五小”行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工作总结
根据《槚山乡“五小”行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精神,为了改变我乡“五小”行业现状,规范“五小”行业的经营行为,保障食品消费安全,从6月1日开始在全乡范围内开展了“五小”行业的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整治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科学安排
6月1日乡三创四化办、食品药品安监站等召开了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了《槚山乡“五小”行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精神,成立了“五小”行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王飞任组长,三创四化办工作人员为成员。并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了槚山乡“五小”行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计划,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及工作要求和主要措施。
二、广泛宣传 摸底清查
6月10日开始对街道小作坊、小饮食店、小商店、小理发店进行了摸底清查,建立基本情况台帐,并逐一上门进行宣传发动,特别是对一批无照、无证的店铺,就如何改善条件、达到开办的标准进行了具体的讲解。
三、强化监管 集中整治
按照专项整治计划要求,我乡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采取联合执法和分散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全力开展“五小”整治工作,并对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标准和要求的“五小”经营户加大执法力度,集中进行整顿。对多家卫生条件差,不符合经营条件的经营户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有关标准整改到位,责令多家“五小”食品经营户和小作坊尽快办理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许可证,通知多家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
第四篇:五小材料
“五小”竞赛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我们是如何抓“五小”竞赛活动的
一年来,在集团公司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公司工会的具体组织、推动下本着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培养员工为目标,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小革新、小改进、小绝活、小窍门、小建议”的五小创新活动。紧密围绕企业技术进步和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从小处入手,立足小改小革,广泛进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和献计献策,从而不仅有效地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员工学习科技知识、参与科技实践的热情,对于鼓励员工立足岗位学习、岗位成才、岗位奉献和提高员工思想、文化、技术素质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五小活动的开展,为开发员工智力、组织员工参与企业科技实践开辟了一条现实的途径,不仅人人易于参加并有所作为,而且可以实实在在地为企业解决一些难题、产生很好的效益,因而是动员员工向科技进军、激励员工岗位成才和岗位奉献的有效形式,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抓好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参与“五小”活动的积极性
公司在开展活动之初,为了严格执行集团公司《自主创新评审奖励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组,负责对全公司创新工作总体步署,统筹协调和评审认定等 组织工作。成立专门的五小活动办公室,负责对“五小”创新活动的组织协调、立项登记、评审奖励以及对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工作汇报等工作。对“五小”创新活动的内容、申报程序、创新活动的评审奖励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在开展五小活动创新中,领导组狠抓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培养了大批符合时代要求、深受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为我公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我们坚持一手抓理论培训,一手抓实践锻炼。一方面与公司职培中心联合,制定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员工进行脱产、半脱产业务培训。各基层单位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的采取“一日一问”、“两日一题”、“半年一考”、班前会学习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对员工进行岗位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理论技能素质。结合企业技术改造进程,对员工进行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知识普及和重点培训,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一专多能、操检合一人才,逐步实现员工由适应型向开放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的转变。同时我们广泛开展员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积极参加集团公司员工节举办的各项技术比武活动,第一阶段,由公司为各工种选派2名专家评委出题后,各基层单位自行组织岗位学练的选拔赛,凡涉及工种全员进行培训,第二阶段,为公司决赛阶段,先是由公司组织场地进行各工种的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40%,后由评委根据各工种内容、性质差别设定不同的实际操作试题,分赛区进行实际技能操作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两项成绩综合评定最终确定选手名次。成绩优秀者被评为首席员工和技术能手。2011,我公司共有20名员工被评为首席员工,40名员工被评为技术能手。公司党委、行政联合发文,对取得各“首席员工”和 “技术能手”称号的员工给予奖励,首席员工一次性奖励3000元,每月给予 元补贴,技术能手每月给予津贴,一线 元,二线 元,三线 元,享受期为两年。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大大激励了广大员工学技术、比业务的热情,员工比、学、赶、超的竞赛氛围逐步形成。同时,我们还通过员工小革新、小改进、小绝活、小窍门、小建议的创新活动,激发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和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公司创新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深化创新创效活动,掀起员工钻研科学技术、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热潮
我们始终注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努力挖掘蕴藏在他们之中的巨大潜力,鼓励他们积极关注本部门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开展以“小革新、小改造、小发明、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 “五小”科技攻关活动。各基层支部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针对影响和制约生产工艺的卡脖子环节进行立项、备案、攻关、试用。基层党组织在活动中全力提供诸如场地、器具、人员、时间、资金等全方位支持,攻关小组发扬敢打敢拼,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一个个技术壁垒被攻破,一个个生产难题被解决,一个个新工艺被成功应用,员工不仅厉练了水平,提高了技艺,还为公司降本增效工作添上一笔浓重的色彩。2011年,各基层组织共上报“五小”科技攻关项目共计十九项,创直 接经济约效益39021万元。如公司副总工程师周海龙申报的《12#煤综采工作面双U型巷道布臵设计及瓦斯治理实施》项目,被集团公司“五小”活动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一等奖。在12#煤2121工作面实行双U型巷道布臵,同时掘进2121运输顺槽、2121回风顺槽、2121瓦斯抽采巷(2123运输顺槽)、2123瓦斯抽采巷4条巷道,即2121瓦斯抽采巷由2123瓦斯抽采巷供风,实现瓦斯抽采巷负压通风。瓦斯抽采巷布臵在实体煤侧,巷道在工作面采过后可以保留,兼作下个工作面运输顺槽,两工作面之间可以少掘一条顺槽巷道,而且瓦斯抽采巷与回风顺槽之间不施工贯眼,仅贯眼工程量可少1000m左右,仅巷道支护成本中可至少为公司节约120万元。此种方法可广泛推广应用于需布臵尾巷来解决本煤层及邻近层瓦斯的矿井,在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的前提下可保证瓦斯抽采巷(尾巷)实行负压通风,为矿井在治理瓦斯超限方面又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2011年井巷支护加固方法进行了创新改造,对于压力较大、围岩松软、容易变形巷道;和使用期限较长,需要进行特别加固支护的巷道进行了加固支护改造。采用此方法,虽然支护费用较大,但可以有效地保证巷道支护的牢固可靠,避免后期巷道的维护,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从而提升了巷道的安全性。
“五小”活动的开展明显增强员了员工成本意识,提高节约技能,如:采煤机电器系统冷却的改进,MG720-AWD1型采煤机入井调试期间,发现采煤机变频器冷却箱体多处漏水,造成不能 正常运行。出现漏电保护,不能正常调速,操作工序错误,接线桩受潮、氧化绝缘下降,生产中经常停下来进行处理。生产厂家用进口胶粘剂进行处理,也未能解决问题。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组织。通过对采煤机内外喷雾系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发现变频器冷却用水不经过内外喷雾。并查阅了大量资料,改原出水截流为进水截流。即原高水压大流量进水,为低水压小流量供水。经过长期的动态观测,无论是低速牵引还是高速牵引,变频器温度均在规定范围之内。至今未出现漏水与绝缘下降现象,确保了变频器电器性能的稳定及正常运行。完全能满足现工作制正常生产。又如:采煤机前截割电机正常割煤时温度超高,改原分配阀供水为直接从主进水管加球阀节流供水,加大了前电机的供水量。从而使电机温度降到了正常值,不再超高,不仅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而且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员工们爱岗敬业,苦练内功,动手动脑,变废为宝。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创造了价值。
三、开展“五小”活动必抓好五个环节
1、选题立项
公司领导要牢固树立“从生产实际中来,到生产实际中去”的群众观点,瞄准企业生产工作中心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五小”创新活动。为实现对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领导要认真总结开展创新活动取得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开创性的实施了五小创新“项目化”运作方式,选题一定要从本单位生产经营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环 节,抓准选题,搞好立项。企业要发动员工针对本企业存在问题,列出课题,经认定后,进行研制、攻关;同时,也要组织员工力所能及地承担企业生产、技术部门的一些小改小革课题。,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摘果型”转向“育果型”,使创新活动的开展更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通过项目预报、项目立项、建立项目库、成果申报、成果评审等五大环节,保证了五小创新活动的开展更科学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2、组织攻关
项目确定后,可视情况由一人或几个人承担,对与难度较大的项目,可组织员工和科技人员联合建立攻关小组,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共同攻克技术难点。要在攻关活动中进一步普及创造发明技术,开展员工的创造力,逐步提高创造发明的水平。要扶持和支持员工“五小”活动的开展,注意发挥其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组织攻关、提供服务等积极作用。
3、搞好审评
公司要会同生产技术部、安监部、企业管理部、党工部、团委等部门负责“五小”成果的鉴定,及时对员工“五小”成果技术性能和价值提出评审意见,对其中优秀成果要逐级申报,并推荐参加集团公司评审。
“五小”科技成果的评选,积极帮助部门或个人申报,从而保护员工参加“五小”竞赛活动积极性。
4、推广应用
为切实抓好“五小”创新的推广应用,更好的动员和吸引更多员工积极投入到创新创效活动中来,公司要积极采纳“五小”成果,特别对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优秀成果,公司要根据有关规定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5、表彰奖励
对在 “五小”创新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从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奖励和表彰。要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制定和落实奖励政策,并把员工“五小”成果作为员工晋级、评选先进、评骋技术职称括工依据之一,从政策制度上推动“五小”活动的深入发展。
总之引导员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理解创新内涵,把握创新实质。在定期组织竞赛的基础上,注意用典型事例和具体成果教育和引导职工,召开“五小”成果发布会、创新经验交流会,举办“创新活动”大讲堂,通过理论宣传和实际引导,帮助职工树立“发现问题就是进步,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理念以及“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观念,动员和号召职工立足岗位、着眼实际,从解决具体问题着手,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提出小建议,使职工消除了对创新的敬畏感,建立工作责任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抓典型,激励员工创造性的开工作,才能使“五小”活动持久化。
第五篇:2000科研工作总结
目录
一、2000科研工作总结 ………………………………………… 1
二、申报和批准项目………………………………………………… 10
三、结题项目………………………………………………………… 11
四、鉴定项目………………………………………………………… 12
五、获奖成果………………………………………………………… 13
六、到位科研经费…………………………………………………… 14
七、各院到位科研经费……………………………………………… 15
八、科研管理费收支情况…………………………………………… 16
九、学报编辑部工作情况…………………………………………… 17 附录:
一、2000年西校区科研工作大事记………………………………… 20
二、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23
三、2000年西校区批准项目一览表………………………………… 24
四、2000年西校区结题项目一览表………………………………… 30
五、西校区科研处工作人员………………………………………… 39
一、2000科研工作总结
1.前言
一年来,在学校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建设高校“一流科研水平”的目标,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着重抓了科研立项工作,尤其是重点、重大项目的立项;同时,还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促进学术空气的进一步增强,提高科研产出,积极探索和推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经全校教师和科研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2000年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好的工作业绩,现汇报如下。
2.科研项目管理情况
(1)立项管理
2000西校区共申报各类项目427项,目前已获批准122项,批准经费10512.83万元。今年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准项目数大幅上升外,更主要是“973”等几个重大项目的获准。“973”项目申报在去年实现零突破的基础上,今年又取得了重大进展,申报两项,获准两项,批准经费6000万元。今年组织申报了以彭友良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调控基础的研究》项目和以李宁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项目。在项目组织申报过程中,科研处积极协助首席科学家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强、对外联络多的优势。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的支持。本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原则,集中了校内及国内的优势力量,使得这两个项目在学科力量、人员构成上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优势群体,为项目评审过关打下了良好基础。学校领导对该项目也投入了较大精力,不仅经常过问项目的组织协调情况,而且还多次参与校内答辨预演。这两个项目的获准不仅再次证实了我校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同时也体现学院及教师与科研处的通力合作。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174项,获准47项,批准经费999万元,获准项目数比1999年多15项,经费多381.3万元。在全国高校中项目数排第11位,资助率排第5位。杰出青年基金共申报了4项,获得3项。这也是历年最多的一次。为了做好杰出青年基金的申报工作,科研处多次组织答辨预演,并邀请校内专家对项目进行审查,在项目正式答辨时全力作好后勤服务。另外,今年还获准出版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校每年各类科研项目中来源相对稳定,经费数额较大,涉及教师较多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对我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进一步作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立项以及实施工作,是今后科研管理的一个重点。在加强基金在研项目实施管理的同时,进一步鼓励更多的教师申报基金项目,增加项目申报数,从而提高获准项目数(从项目资助率来看我校在第5位,但资助项目数及经费数却在第11位,因此,增加申报项目总数是有可能提高获准项目数)。在尊重教师自由申报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院、校在项目申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把关作用,提高项目的竞争力。进一步拓展申报项目的学科领域,着重做好重点、重大以及倾斜项目的申报工作。今年在西区各院中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获准项目上升幅度较大,分别由1999年的1项和2项上升到今年的 6项和5项。
2000年申报国家工程中心1项,并获得立项,批准经费500万元。至此,我校区共有国家级中心4个(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国家家禽测定中心、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次申报国家工程中心是在我校划归教育部后进行的。国家要求此类项目上报必须经主管部门推荐,由于教育部所属高校较多,竞争十分激烈。科研处一方面协助项目申报单位组织材料,在校内多次组织答辨预演,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另一方面,积极到教育部有关部门,汇报项目的前期工作基础以及该项目对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性等。经过努力,得到了教育部的推荐,最终以参评项目总分第一获得立项。项目的立项不仅展示了我校的实力,同时,还增进了上级有关部门对我校的了解,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转基因植物专项今年申报了14项,其中4项获得资助,批准经费220万元。批准项目数和项目资助强度均比去年有所下降。这与国家今年在该专项的经费投入有所减少以及我校条件较好的项目已在去年立项有关。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的申报与审批是跨进行的,2000以我校教师为首席的项目共获准2项,批准经费450万元。获准项目数和经费数是高校中最多的。
今年向北京市科委、市基金会和市农办等部门共申报了38项,其中有9项获得资助,批准经费270万元。与去年相比,在项目数和经费数上均有所下降。今年我校区在北京市科委没有重大项目立项,另外,北京市基金今年总经费及资助项目数略有减少。今后我校在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联系,把我校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北京市的发展规划密切结合起来,切实为繁荣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作出贡献。
今年与西部省区的合作项目有所增加。云南省省校合项目申报了24项,批准5项,其中1项因对方原因取消。西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设计项目1项,合同经费300万元。
此外,今年还申报了国家攻关、丰收计划、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社科基金等项目。均取得了较好成绩。
今年是“九五”最后一年,西校区在科研立项上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与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科研处把收集发布科研信息,组织协调科研立项作为重点,在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重大项目立项的同时,对一般面上项目也投入精力做好把关工作。
(2)实施管理
今年着重抓了项目管理的制度建设、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项目的结题管理等三方面工作。
在制度建设方面,4月份出台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中国农业大学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关于发表科技论文和获国家级基础研究项目实行奖励的暂行办法》等三个管理办法。这对于规范科研管理,统一两校区科研管理制度,推进实质性合并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项目监督检查方面,科研处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的农学、畜牧兽医、细胞生物和植物微生物等三个学科联合,对我校承担的3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执行情况检查。同时还邀请各学科负责人与我校教师分组座谈。通过这次检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我校基金项目的实施情况比较满意。同时也为教师下一步申报基金项目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另外,在11月份,科研处与财务处、审计处联合对我校承担的国家攻关、“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进行了经费使用情况审计。这两项工作促进了我校科研项目的落实和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科研经费的使用。
在项目的结题管理工作方面,今年共有“九五”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等201个项目结题,这也是结题项目最多的一年。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管理要求进行结题总结,密切关系到“十五”上项问题。因此,认真做好“九五”结题总结工作是今年科研工作的又一个重点。
3.科研到校经费情况
2000年西校区到校经费共7579.70万元(截止到11月31日),共计 401个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科技攻关经费1121.21万元、“973”计划 2859.0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49.33万元、跨越计划项目174.80万元、“863”计划398.30万元、北京市项目243.7万元。到位经费数比去年的4254万元,增加了3325.7万元,并达农大历史最高水平。
各院到位科研经费排序为生物学院1672.00万元,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264.8万元,作物学院1025.00万元,植保学院1024.30 万元。
4.科研成果的鉴定获奖情况
西校区今年有 8个项目通过鉴定,其中2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共9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 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平均获奖率明显高于总体水平。另外,获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申报国家奖 5项,目前评审结果尚未揭晓。在奖励申报过程中,积极帮助教师确定申报时机,准备报奖材料,多次组织校内答辨预演,从集体指导到个别辅导,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各种方便。
科研成果奖励是衡量一个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几年我校科研立项数逐年上升,但申报奖励的项目数却在逐年下降。另外,随着国家奖励制度改革,国家设奖数目减少,获奖难度也加大。如何在今后提高我校科研成果获奖的数量和奖励等级将是下一步奖励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另外,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实力,推动科研多出高质量成果,今年学校对SCI引证和收录论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973”项目进行了表彰和奖励。这次奖励对树立目标、活跃学术气氛起了很好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奖励的范围和重点,在专利、著作、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设立奖项。
5.科研成果的推广情况
西校区今年参加了北京、天津、河北、陕西等地举行的科技成果展览及洽谈会共10余次,在10月份同校办合作参加了天津市“科技合作周”,共带去科技成果100多项,其中孙振钧教授主持研制的“利用蚯蚓生物反应高效处理有机废弃物及生产多功能生物肥料”等项目引起了当地企业及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同时组织了近十名专家为当地干部做了多场学术报告。此次科技周活动增进了市、校间的沟通了解,为我校的一些科技成果在天津找到了合作伙伴。11月份还组织教师参加了由农业部、科技部及中央电视台及陕西省在陕西丹凤县举行的“2000年科技下乡”活动。共带去了40多项实用技术成果,发放科技宣传材料1万余份,向当地捐赠科技图书500多册,农药20多箱,总价值近3万元。这次活动,不仅圆满完成了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还宣传了我校科技成果,扩大了学校的影响。
规范科技成果管理,推动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是科研处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今年上半年与东区科研处合作起草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暂行规定》,并经各院反复讨论,现已基本定稿,拟报学校批准执行。
今年组织了与美国瑞利生公司的“高油玉米647”的技术转让工作,合同金额33 万美元,是最近几年来成果转化金额最大的一项。下一步在我校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方面:一是在政策上要加大倾斜,提高教师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成果转化行为;三是在运行管理机制上要有所改革。
6.其他
今年8月份科研处在河北承德成功举办了“第20届全国农业高校科研管理协作组”会议。十五所院校参加会议,参会人员达90多人。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等有关司局领导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交流了科研管理经验,互通了信息,密切了各高校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合作关系。为组织申报重大项目提供了较好条件。
今年还组织有关专家参与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北京市科委等部门“十五”建议的制定和修改工作。另外,今年编辑印发科研简报共23期,平均每月两期,每期印数在60份左右。除向校内各部门发送外,还向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上级单位送阅,这对宣传科研工作、增加上级部门对我校的了解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科研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办公自动化水平,做到每人一台计算机,并实现全部上网。目前,所发的校内通知均全部上网,这对于快速发布科研信息、提高办公效率、简化程序有很大帮助。
7.2001年工作计划
2001年是“十五”开局第一年,也是整个“十五”最为关键的一年,为了开好“十五”这个头,将做好以下工作:
(1)以国家“十五”科研发展方向为指导,结合学科发展规划制定我校科研“十五”发展规划。
(2)围绕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建议,积极尽早做好“十五”
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3)鼓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尤其是重点、重大、倾斜项目以及生命学部以外其他学科项目。
(4)申报“973”项目、跨越计划、“863”计划以及转基因专项等。
(5)全力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和申报准备工作,建立一支信息灵通、工作扎实的项目申报队伍。
(6)进一步抓好在研项目的实施工作,促进多出成果。
(7)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规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
(8)进一步做好“九五”项目的总结鉴定工作,积极申报各种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