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模块五讨论题1答案--1.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谈焦虑和愤怒情绪的调节。
1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谈焦虑和愤怒情绪的调节。答:教师如何调节工作中的焦虑情绪,说实在的,经历了几十年教学生涯,工作中的焦虑情绪总是会不经意地走近你,时不时地骚扰你;有些时候感到很无耐,有些时候感到很头疼,总之一句“焦虑情绪乱我心多烦忧”。
经历网络学习,听了老师的专题的讲座,我很受启发;结合平时自我调节方法的积累,现就这个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治病要找准病根,焦虑要找准源头。其实,很多时候教师的焦虑情绪的产生都是源于工作中一些小事。比如班级里个别学生个性太强,不听话,不好教育;担心班级成绩下滑,在学校评比中失利;进取心强,力争荣誉,总担心荣誉花落他人;尤其是教师进级之忧更是让不少教师为之寝食难安;另外就是不善于自我放松、自我调节。上述种种,一言难尽;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心态”。
作为教师个体,必须适应工作,适应环境,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敬业、宽容、淡泊、放松”,化解焦虑,提升自己。
一是敬业。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走上教师之路,就应该在工作中努力释放自己的光和热,敬业爱岗,爱学生,自然会有成就感,会精神充实,心理一定会健康。
二是宽容。教师在工作中正确地看待竞争,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强手、对手,就会心地开阔。如果对任何事都斤斤计较,一味地算计他人、嫉妒他人,心理就会扭曲变态。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足,就会心平气和而少躁郁、少怨怒,就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
三是淡泊。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着教师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怀。教师职业的社会功效是潜在的,并不像某些职业的功效立竿见影,光辉耀眼。教师职业与所谓的“风光”职业相差较远,收入相对偏低,荣誉也相对较少。教师如果心平气和地看待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工作,心态就会坦然;否则,心态就会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对工作中的名利荣誉,趋之若骛,得到欢喜,得不到就失落,这样的教师心态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荡。
四是放松。教师职业的紧张与压力程度是人所共知的。一天工作下来,极大多数教师往往是身心疲惫,放眼中小学教师的面庞,多是面容憔悴。为此,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除了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外,还要学会放松自己的心态。越是繁忙,越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态。在和同事、家人、亲朋的沟通交流中,调整心态,放松自己;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探讨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既是无意工作,又是调节心态。百忙抽闲,必不可少,放松心态的方式多种多样,体育锻炼、静坐、听音乐、欣赏文学作品、练书法……
总体说来,无论工作那么的郁闷,只要我们保持良好心态,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永远都是多姿多彩的、都是最灿烂的。
1、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谈谈教师如何调适自己的焦虑情绪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托,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引起教师精神透支。教师虽然比较努力地工作,但领导或同事没有认同其工作绩效,教师缺乏一定的成就感,再加上教师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定位为完美主义者,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都会产生教师职业倦怠和焦虑情绪。
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焦虑情绪的调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1)认知调整:教师要客观的评价自我,自己减轻心理压力,克服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2)愉快情绪:教师在工作中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笑口常开,助人为乐,体验成功与人际的快乐,愉悦自己。(3)消除负面情绪:教师要学会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可以与自己的知己交谈,也可以转移目标,使自己身心处于松弛状态。(4)适当减压: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中,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教师自己要学会自我减压,合理宣泄。
1.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谈焦虑和愤怒情绪的调节。
教师的情绪若调节不好,会产生种种身心问题,如,焦虑、身心疲惫、易发怒、想处罚学生抑郁、悲伤等等。这些不良的长期积郁于心中,不仅伤害自己的身心,而且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学生的自尊,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又会“反弹”给教师,如此恶性循环,师生关系会越来越紧张,教师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低,课堂的教学效果要想提高也就无从谈起了,因而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教师的自我情绪调节非常重要。要学会做到以下几点: 1、经常自省。
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新教师,每天我都要问自己,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何改进,自己的情绪是否积极乐观,若有不良的情绪自己是否合理调节。
2、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
对待一切事物都要保持平常心。培训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正在准备理化生实验考试,源于责任感与陌生感,我总是担心对学生的实验知道不到位,虽说,缘于“责任感”而出现的焦虑也是必要的,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紧迫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焦虑是一种动力,然而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则会使人紧张不安,所以还需要以平常心来调节。平常心是一种平静而稳定的心态,它不会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会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
3、期望适度。
人的期望是一种自我设定的目标。经过努力而达到了目标,主观上便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增强;反之,未达到预期目标,即受到挫折,有可能产生沮丧情绪,多次受到挫折,自信心也会受到挫伤。
教育好学生为教师之天职,乐在其中。同样,教师对于自己的成长也应有一个目标,但必须适度。期望过低,没有动力;期望过高而实现不了,信心必然受挫。
1.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谈焦虑和愤怒情绪的调节。
在我国目前中小学就学人数进入高峰期、升学教育压力大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负担已十分繁重职业压力在不断增大心理疾患已远远高出社会一般人群。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其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它实际上已经成为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
教师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不断的了解认识自己的心理一旦发现自己存在过度焦虑的情绪要及时进行调适。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教师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损伤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教师过度焦虑情绪的调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教师个人方面思想上充分的自我认识、了解自我并接纳自我能很好的面对现实学会自我放松可以采用深呼吸、肌肉放松法、意念法等要定期的进行身体检查和运动能为自己分散压力工作尽量有计划性。
2、教师专业方面从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获得自我实现在有效率的教学中得到成就感不断进修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3、外界因素方面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来源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收入要改变教师的基本过度焦虑问题应加强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只占国民总收入的3%强远远低于先进发达国家水平。要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重新认识基础教育对国家和个人发展的强大后继作用。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北京市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贺淑曼教授认为目前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阶段对教师形成健康人格的指导意义并不大也有一些老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健康保护的必要。逐步建立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及中介服务机构,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应尽快纳入规划。21世纪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要求未来人才必须要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适应发展,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当代教师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专家们由此呼吁在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全社会都要对教师的工作予以支持和理解这才是彻底调适教师过度焦虑情绪的根本所在1、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谈谈教师如何调适自己的焦虑情绪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托,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引起教师精神透支。教师虽然比较努力地工作,但领导或同事没有认同其工作绩效,教师缺乏一定的成就感,再加上教师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定位为完美主义者,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都会产生教师职业倦怠和焦虑情绪。
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焦虑情绪的调适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1)认知调整:教师要客观的评价自我,自己减轻心理压力,克服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2)愉快情绪:教师在工作中要知足常乐,自得其乐,笑口常开,助人为乐,体验成功与人际的快乐,愉悦自己。(3)消除负面情绪:教师要学会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可以与自己的知己交谈,也可以转移目标,使自己身心处于松弛状态。(4)适当减压: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中,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教师自己要学会自我减压,合理宣泄。
1.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谈焦虑和愤怒情绪的调节。
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我们的心灵是脆弱的,需要经常地激励与抚慰。常常自我激励,自我表扬,会使心灵快乐无比。学会给心灵松绑,就是要给自己营造一个温馨的港湾,常常走进去为自己忙碌疲惫的心灵做做按摩,使心灵的各个零件经常得到维护和保养。时刻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你会感觉到快乐的。
当老师确实很苦,学生很是头疼不过我都是这么做的,愿意学的,我任何时间都可以给
你们单独补课,不愿意学的,只要你不扰乱课堂,你爱咋咋地,请假我是不会给的了,但是你可以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逃课如果你扰乱我的课堂,那么我就会扰乱你的家长。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就记住一点,教师自古以来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明白么?不是看孩子。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你求学,我施教;你不学,我不强求。
顺其自然,这样你会好很多,那些学习好的会感激你帮他们补课,那些学习不好的也会感激你没有找他们麻烦,还给了他们自由人的情绪往往被他人、环境和事物所左右,当发现或者感觉自己的情绪在波动时,首先要自己做到冷静下来,然后以事例讲个故事,气氛的转变一切随之烟消云散啦。因为你懂的!
1.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谈焦虑和愤怒情绪的调节。
心理健康已经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工作性质等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老师也不例外。我觉得老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老师的教育对象有多样性,要求老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受社会不良影响大,厌学情绪严重,家长娇生惯养,不懂事,没吃过苦。而当今的教育评价制度又是以学生的分数定老师的生死。家长对你的评价,社会对你的评价,上级领导对你的评价都是看你的教学成绩,这样老师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对立的矛盾。
因此,要适当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以便随时调节自己的心态。情绪反应不正常时,就适当休息一下,听听音乐,唱唱歌曲;找朋友说一些开心的话;或者到野外去散散步。及时排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对工作、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克服负性情绪对自己的困扰。成也积极,败也积极,顺也积极,逆也积极,始终积极。人生总体上是美好的,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微不足道的。只要我们努力,眼前的不如意都会逐渐消失的。再深的胡同也有走到头的那一天。在生活上要求不要过高,在物质上做到不和别人攀比,做到淡泊心志,提高精神品味,不争名夺利。
总之,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经常进行自我调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乐观地生活,以良好的心态,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1.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谈焦虑和愤怒情绪的调节。
一、情绪调节的方法:
1、抽离自察法。一个人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用“抽离法”可及时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当自己陷入负面情绪困扰而又想摆脱时,可想象自己坐或站在一旁观察着情绪波动的当前的我,认识到是处于紧张、焦虑之中,还是处于后悔、无奈之中,甚至是烦躁、愤怒之中。这时可使自己迅速冷静和清醒。若想象自己退到远方或飞向高空后再进行观察,则效果可更快出现。多次使用便可形成习惯性技巧。、情绪预报法。
人们大多希望能适度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每每发现自己陷入过度的负面情绪之中时,已无法自拔。建立情绪预报系统,可使我们及时发现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破坏性的行为发生。
3、悦纳缺陷法。
一般来说,教师都是来自比较优秀的群体,他们都有过完美的经历,如,学生时代经常考满分。因此也比较容易追求完美。如,“我应该得到自己所有学生的喜欢和尊敬”、“我班学生应该在各方面都比别班强”、“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我讲的话我的学生必须句句记住”、“对每位学生的问题都应该给予非常的关切”、“我的认真负责必须得到满分的评价。”等等。但学生是一个个性、习惯不一的群体,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现实根本无法达到教师所要求的完美。这对矛盾经常使教师陷入困惑境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万物不完美之事占大部分。因此,我们惟有悦纳缺陷,才有可能获得心理平衡。
4、换位认识法。所谓换位认识,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现实,我们必须通过改变想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许多想法都是不现实的,这些想法促使我们产生不良情绪。
5、激发教师高尚的道德追求
教师是一项精神价值重于物质享受的职业,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感受职业的神圣和责任,选择是一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学校可以开展“大爱铸师魂”等活动,激发广大教师高尚的道德追求,甘于平淡和清贫,立志献身教育事业。
6、提高教师的职业兴趣
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需要,另一类是精神需要。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兴趣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相关政策,满足教师的基本物质需要,采取有教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和解决他们的住房,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使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情绪。
7、创设良好的环境
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好环境会带来好情绪,反之亦然。优美宽松的环境能使教师暂时忘却不愉快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更应注重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自我调控是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自我调控的方法有:
1、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
2、笑起来,制造快乐。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只要是真地笑起来了,尝试笑的人也会感到快乐,情绪会高涨,感觉会变得好起来。即使你原来并不想笑,也并不感觉到快乐
3、解决问题,不要抱怨。
4、听听音乐,哼哼歌。
5、适当放松,玩得开心点。
三、当有心理问题困扰时:
1、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不高,时常会吸引起自己的心理不平衡,严重的时候会后悔选错行了。调整的办法:反过来想,如果不当老师,你还能去做什么?老师当中也有很风光的人,为什么你不行
2、学生难管,暗自己生气。有些学生在家里,家长都管不了,多数老师实在拿他没办法。调整的办法:告诉自己不要生孩子的气,想办法教育好孩子,让学生气坏了的老师是无能的老师,改进教育方法。
3、学习、应付检查,工作烦琐,烦心。调整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学会取舍,尽力就行了。
4、晋级、考核、评优的不公平,城市与农村待遇的不公平等,引起的不满情绪,时间长了,使自己对工作有些麻木。调整方法:与世无争,退一步海阔天空!
1.结合教师工作的实际谈焦虑和愤怒情绪的调节。
毕业班的学习伴随很多考试,学生的成绩反应着教师教学成果的好坏,因此毕业班教师一般都是倍感压力,教师的情绪若调节不好,会产生种种身心问题,如,焦虑、身心疲惫、易发怒、想处罚学生抑郁、悲伤等等。这些不良的长期积郁于心中,不仅伤害自己的身心,而且会在不知不觉
中伤害学生的自尊,而学生的心理问题又会“反弹”给教师,如此恶性循环,师生关系会越来越紧张,教师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低,课堂的教学效果要想提高也就无从谈起了,因而心理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自我情绪调节非常重要。要学会做到以下几点:
1、经常自省。
要做到“每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教师,每天我都要问自己,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何改进,自己的情绪是否积极乐观,若有不良的情绪自己是否合理调节。
2、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
对待一切事物都要保持平常心。培训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正在准备期中模拟考试,源于责任感与陌生感,我总是担心对学生的复习程度知道不到位,虽说,缘于“责任感”而出现的焦虑也是必要的,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紧迫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焦虑是一种动力,然而一直处于焦虑状态之中,则会使人紧张不安,所以还需要以平常心来调节。平常心是一种平静而稳定的心态,它不会为一点挫折而灰心丧气,也不会为一点成功而沾沾自喜。
3、期望适度。
人的期望是一种自我设定的目标。经过努力而达到了目标,主观上便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增强;反之,未达到预期目标,即受到挫折,有可能产生沮丧情绪,多次受到挫折,自信心也会受到挫伤。
教育好学生为教师之天职,乐在其中。同样,教师对于自己的成长也应有一个目标,但必须适度。期望过低,没有动力;期望过高而实现不了,信心必然受挫。
第二篇:模块四讨论题答案--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 什么是真问题? ——问题涉及面小。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疑难或困惑; ——研究的角度小。对一个问题只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角度,切入问题的核,深入分析问题; ——得出的结论小。小课题得出小结论,但结论虽小,却意义重大,能确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足课堂点小。小课题要立足课堂,服务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小学生多样化与开放性作业的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完成数学多样性与开放性作业障碍的研究”、“小学数学中年级复习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计算失误成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形结合策略的研究”、“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策略优化“的研究,这些其实有大有小,有的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有的则需要团队互助„还有的是在专家指导下完成的。有的成效多多,也有的并没成体系。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研究,共同点都是:真问题——真思考——真行动——真收获。我想这就是我们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我们研究的方向吧!怎么解决真思考真行动?我觉得就是从教学中发现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与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反思、调整,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真正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去研究、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比如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阶段性总结、成果的撰写汇编等易被忽视。这些在“彼时彼刻”才有的思绪及感受,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这时才去追忆、收集,为时已晚。况且,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需要有文字资料,而所有这些也将成为自己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还要处理好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之间的关系。其实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的一种教研形式。两者在形式、名称上虽有不同,但内容上却是相融的。常规教研不仅要进行,而且常规教研想摆脱我们习惯了的形式主义和缺陷,必须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才能使教研真正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在听课、在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成为小课题研究的对象,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又在教学、在听课中去领会、感受、试验对策的效果,再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又开始另一个小课题研究。当然,在做的过程中离不开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真收获,我觉得我们在不断反思、不断收获的过程中要把这些都记录下来。记录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论文,也可以是日志、叙事、案例、反思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育科研活动成果的表达方式。在成果推介上,要善借外力,不断深化小课题研究。只要有助于我们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就要充分利用到小课题研究中去,以争取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获得专业支持。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 答:
一、小课题贵在一个“小”字
1.选题切口小。这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点,但从教师选题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合适的地方。例如“小学生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这个选题,虽然规定了级段、数学学科,但是就“学困生成因及转化”范围和内容来说,依然大了些。又如小学生语文阅读课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虽然有级段、学科,还规定了这一学科的某一部分,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不是大了一点,新课改提出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你是就哪一种学习方式转变谈这个问题?这三种学习方式虽有区别,却有联系。是怎样区别,又是怎样联系的?基层老师做课题,最好不要做这样的大课题,而应该选择预习、课堂听讲、作业等学习环节的一个方面来研究。
有老师选择“下课前五分钟的教与学”、“画图解应用题的研究”、“怎样提高教师发问的有效性”等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这是从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个专题、一种现象等入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2.研究范围小。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不必作高深莫测的理性思辨,也无需长篇大论的宏大叙事。应该从小处着眼,研究内容一般只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可以是在班主任工作或在任教学科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只是一个教育教学细节。
例如“开展有效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这个选题,“文学素养”的内涵较宽泛,就不利于老师们去做。而“学生怎样倾听同学的发言”或者是“怎样培训学生的倾听能力”,其研究的范围就让人一目了然。“怎样提高学生的历史年代记忆效果”这个研究课题,研究范围不仅局限在历史学科,而且只是记忆方面,同时还限定了是历史年代的记忆,目标单一,有利于教师在研究中有所突破。3.解决问题小。小课题研究目的是解决是教师遇到的一些细小问题,它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课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例如“素质教育下的作业改革”这样的选题,帽子扣得太大。我个人认为它不宜于小课题,小课题就是小问题,不应该提“素质教育下……”这样的选题。再就是“作业改革”包涵的范围也较宽,到底是作业中的哪一部分呢?是作业布置的设计,作业批改的设计,还是作业评语的设计?
然而“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怎样指导学生背课文”、“学生上课懒得举手发言怎么办”、“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集”、“怎样利用作业批语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这样的小课题就明确多了,以小见大,耐人寻味,解决的都是教师身边的小问题,好操作,易出成效,还可以尽快让教师体会到小课题研究的好处。
4.研究机构小。小课题研究的人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如一个备课组,或是教师自愿组成的一个团队。人员构成应尽量简单。我们都是农村教师,每个学校12个班,最多三十位教师,有团队,但同年级段做多教同学科的一般都是一个人,怎么去搞开题报告,又怎么去搞同伴互助?研究过程中又该如何去研究,结题又该有哪些东西?这才是我们基层老师最需要的。
二、小课题研究“实”在一个“真”字
说到小课题研究,常常有专家学者说:“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结果即成果。”怎么个样问题法,又怎么个过程法和成果法?操作过程中又需要怎么个“即”法,才能转化为课题、研究、成果?一句话,诸多老师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模式。我能否给大家一个模式?说实在话,我没有什么模式,只能谈谈自己的观点(如果有“大家”说话,最好以“大家”说的为主): 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谁能没有问题呢?我的观点是有问题都可以拿出来,当我们老师还不清楚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的情况下去学习,和同伴研讨,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在研究,就应该说是课题研究。
过去的情况是上级一级又一级下发文件,一直下发到基层学校,学校负责人就找一个自己比较适合的课题,让老师去研究。这样的课题是不是老师自己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他不是属于自己的问题,也就缺乏了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小课题的基本含义是“自下而上”、“土生土长”,具有乡土气息,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共识,充满生命活力的又急需解决的个人问题。小课题的基本特点可以用“小”、“近”、“真”“实”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懒得举手发言”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自己的教学细节情况,不好高骛远。比如“画图解应用题的研究”,“怎样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不要搞什么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如班主任“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桌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如果那位老师不愿意动笔记事,也不愿意写一些教育随笔,最好不要去做课题。如果你做了,并且也结题了,客观地说,你的课题在我来说,也是一个假课题。)。小课题研究就是主张“我的课题我做主”,就是要做自己的事情,因此,外界干涉不宜过多,管理者应该给老师足够的时间和自由,放手让老师自己选题,自己设计,为老师主动研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只要我们老师进入研究状态,就会发现教育中的一般问题还不能说是教育科研课题。例如“某一类数学题有几种解法”虽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但它只是一个数学问题,而不是一个教育科学课题。再如“怎样帮助某某同学提高语文成绩”,同样需要我们老师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并解决这个问题,但这是班主任或者说是语文老师的一项工作任务,也不是一个教育科研课题。那么,怎样的教育问题才是教育科研课题?上面举例的两个教育问题,第一个是数学问题,第二个是属于个别现象。这些问题虽然是教育问题,只能说这道数学题有这么多的解法,调另外一道数学题能否还有这么多的解法?张三语文成绩提高了,李四成绩又如何?也就是说你研究的现象没有“普适性”。你能用,他不能用的问题就不是课题。像“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它是教育科研课题,但是,这一问题设计的范围很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或不同学科去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对于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合适我们做的课题。合适的课题应该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分化的原因”这样的问题,它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包含着与某些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校某一学科的教育、教学、家庭背景等因素相关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研究。所以,有了问题,我们要思考。要思考就要了解情况,要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假设时,有许多个人修养问题,有的人明知自己假设不对,但为了课题结题,抛开开别人的结论,搜集于自己有关的材料,结果可能把我们的教科研引向假大空的现象。就是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也有老师考虑问题不全面,只说学生,不说自己。
例如:有个老师研究的小课题是“学生课堂教学中举手不积极的原因探究”,他在自己的结题报告中主要陈述学生方面存在的原因:怕出错、缺乏自信心、参与意思不强等,并提供了相关的资料。难道学生举手不积极,老师就没有原因?比如说:有的老师提的问题不明确,学生没有思考方向;有的老师提问时语气不耐烦,甚至使用歧视性的语言,面部表情难看,没有进行鼓励性评价,阻碍了学生回答问题;还有的老师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等等。实际上,我们研究问题,既要考虑别人的问题,也要考虑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学会统筹全面地考虑问题。
例如有个老师的小课题是“利用批语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研究”就做得非常细心。他相信“爱能把我们的事情做好”,他把在学生作业本上写爱心批语作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途径。他最后结题时的报告是由浅入深,写出他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吹毛求疵”找学生的优点,总要找学生的优点并加以放大。比如,学生虽然内容写错了,只要自写得好,也提出表扬。第二阶段是指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修正学习中的不当之处,增强学生的信心。第三阶段是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与学生倾心对话交流,同时让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和建议,在互动中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
课题要做到小而实,怎样实?要敢于说真话,做实事。我们反对过去那种眼里只有课题,没有老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假大空的现象。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
(1)选题切口小。
这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点,但从教师选题情况来看,仍然有不合适的地方。例如“小学生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这个选题,虽然规定了级段、数学学科,但是就“学困生成因及转化”范围和内容来说,依然大了些。又如小学生语文阅读课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虽然有级段、学科,还规定了这一学科的某一部分,但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不是大了一点,新课改提出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合作、探究三大学习方式,你是就哪一种学习方式转变谈这个问题?这三种学习方式虽有区别,却有联系。是怎样区别,又是怎样联系的?基层老师做课题,最好不要做这样的大课题,而应该选择预习、课堂听讲、作业等学习环节的一个方面来研究。有老师选择“下课前五分钟的教与学”、“画图解应用题的研究”、“怎样提高教师发问的有效性”等选题是比较合适的,这是从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一个章节、一个案例、一个方面、一个专题、一种现象等入手,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2)解决问题小。
小课题研究目的是解决是教师遇到的一些细小问题,它贴近实践,扎根班级,扎根课堂,扎根学生,课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例如“素质教育下的作业改革”这样的选题,帽子扣得太大。我个人认为它不宜于小课题,小课题就是小问题,不应该提“素质教育下……”这样的选题。再就是“作业改革”包涵的范围也较宽,到底是作业中的哪一部分呢?是作业布置的设计,作业批改的设计,还是作业评语的设计?
然而“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怎样指导学生背课文”、“学生上课懒得举手发言怎么办”、“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学错题集”、“怎样利用作业批语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这样的小课题就明确多了,以小见大,耐人寻味,解决的都是教师身边的小问题,好操作,易出成效,还可以尽快让教师体会到小课题研究的好处。
(3)研究范围小。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不必作高深莫测的理性思辨,也无需长篇大论的宏大叙事。应该从小处着眼,研究内容一般只针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展开,可以是在班主任工作或在任教学科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只是一个教育教学细节。
例如“开展有效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这个选题,“文学素养”的内涵较宽泛,就不利于老师们去做。而“学生怎样倾听同学的发言”或者是“怎样培训学生的倾听能力”,其研究的范围就让人一目了然。“怎样提高学生的历史年代记忆效果”这个研究课题,研究范围不仅局限在历史学科,而且只是记忆方面,同时还限定了是历史年代的记忆,目标单一,有利于教师在研究中有所突破。
(4)研究机构小。
小课题研究的人员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如一个备课组,或是教师自愿组成的一个团队。人员构成应尽量简单。我们都是农村教师,每个学校24个班,最多五十多位教师,有团队,但同年级段做多教同学科的一般都是2、3个人,怎么去搞开题报告,又怎么去搞同伴互助?研究过程中又该如何去研究,结题又该有哪些东西?这才是我们基层老师最需要的。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你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探讨哪些具体问题?
第一,从疑难中发现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师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从目前来看,这些疑难或困境至少有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例如,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 突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其存在的价值,并 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教师以此为基点,通过一系列新的教学设计,试图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确,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受到一定影响。
第二,从具体场景中发现问题。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一 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 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待研究的问题。重要的是,教师要认识 到,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教育实践场景。可以说,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
第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对一个教师来说,了解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 关的理论专著,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时时注意结合 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 解读与说明,要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 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