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在自学中反思
教师自学计划的制定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一中常现英
【内容提要】常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不立。说明做事要有计划性。怎样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制定自学计划、目标一定要明确。
2、制定自学计划,内容一定要具体
3、制定自学计划,时间要有一定的机动空间
4、制定自学计划,要有一定的实效性
【正文】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都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加强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努力达到培养新世纪人才所要求的教师标准。只有自己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真正的自学计划,不是为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制定的,也不是想某些学生一样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就表决心、定计划,没有目的性,没有明确的目标,热情已过万事大吉什么计划,什么决心早就西安消云散了,老师的自学计划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还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还是为拓宽知识面。。。一定要准确无误。否则盲目的学习自己没有成就感也不可能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坚持下去,很容易使自己的自学中途流产。
2、制定自学计划,内容一定要具体
有人这样制定自学计划:本学期我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精心自学,我计划本学期看10本关于教育理论的书,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猛一看,计划制定的有目的性,有时是时间限制,很是不错。仔细一推敲,漏洞百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意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加强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努力达到培养新世纪人才所要求的教师标准。作为教师我们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特制定此自学计划,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老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老师必须解释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标志,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和获得。从表面上看,这是对老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表白,细究起来,却包涵着另外一番深层的含义:老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才能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3、制定自学计划,时间要有一定的机动空间
通过自学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业务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实际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与英语水平。如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让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是关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关涉我国教育能否实现“素质教育”转向的现实问题。针对此,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
评审了一批关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并结册出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就是一本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发展自我的教材。
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教师必须认清这一观点,具备一种自发学习和研究的意识,而不是在社会要求下的被动发展。按照该书中的观点,就是教师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即要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可以成为反思型的教师,从而形成优秀的教师品质。反思型教师要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
4、制定自学计划,要有一定的实效性
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老师。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该书还就教师反思活动,举出了具体的叙事研究个案,加强了该书的可操作性,让教师有可资借鉴的范例。这也是该书的一个明显特点。教学反思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教师在每日教学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反思日记记载;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观摩,并描述教学情境、交换意见;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步是,教师要对他们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过来再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
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不断的充电过程中,完善师德人格,提高专业素养,在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做一幅标准的“地图图例”。
第二篇:教师应在自学中反思
教师应在自学中反思
小康营小学:王海霞
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老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老师必须解释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出现的标志,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和获得。从表面上看,这是对老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表白,细究起来,却包涵着另外一番深层的含义:老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才能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如今,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让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是关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关涉我国教育能否实现“素质教育”转向的现实问题。针对此,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评审了一批关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材,并结册出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书,就是一本教师在继续教育中发展自我的教材。
一个教师在生命过程中可以自然地成长,但一个教师的发展则需要用心去努力达成。教师必须认清这一观点,具备一种自发学习和研究的意识,而不是在社会要求下的被动发展。按照该书中的观点,就是教师能够进行教学反思,即要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就可以成为反思型的教师,从而形成优秀的教师品质。反思型教师要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
其中,自觉性的反思行为是教师应该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老师。通过反思可以及时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该书还就教师反思活动,举出了具体的叙事研究个案,加强了该书的可操作性,让教师有可资借鉴的范例。这也是该书的一个明显特点。教学反思的方法和过程其实也很简单:教师在每日教学结束后,进行简单的反思日记记载;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观摩,并描述教学情境、交换意见;最重要的也是最能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一步是,教师要对他们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反过来再改善
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形成一种有意识地进行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
总之,教师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不断的充电过程中,完善师德人格,提高专业素养,在学生才的过程中做一幅标准的“地图图例”。
第三篇: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
一、写教学反思的意义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
写教学反思,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写教学反思,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写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
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写什么
(1)、写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反思”。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反思”,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写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就要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教学反思还应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媒体教学的运用;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写教学不足。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练习的效果等方面,还有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课上讨论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课后都会觉得
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写改进措施。“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
三、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1、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课堂教学前,教师们都需要备课。不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每年都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这些方法有的已经陈旧,急待改进。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2、教学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
3、教学后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后的反思最好在短期内进行,即课堂教学结束后或对学生当堂的练习批阅后,就可以进行反思,把课堂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
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细节代表着经验,成长源于灵感。课堂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捕捉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写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
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们一定要直面缺点,认真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可借鉴的资源,从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的教师。
第四篇:教师演讲稿: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演讲稿: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演讲稿:在反思中成长
所谓反思就是反省,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因为孔子的一生秉承着这样的反思习惯,才集大成于一身,成为至圣先师、儒家文化的创始人。纵观历史,大凡卓有成就的人物,无不在反思中进步的。汉武帝一生征战无数,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晚年的他,在悯忠台上的落泪,让百姓原谅了他,历史也成就了他;现代着名文学家巴金,在他的忏悔录中的文字,不得不让人对这位老人尊敬、折服,他的人格在反思中、忏悔中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的一跪,更是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得到全世界的尊敬和肯定„„
在反思中,我们将不断地在人生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作为老师更应该将反思作为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来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有助于完善今后的教学,拓宽专业视野,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高度,使自己茁壮成长起来。
我算不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但在教育教学中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从我们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能逐渐成长为济宁市教学能手、济宁市杏坛名师,毫不保留地说,我的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坚持反思。最能见证我反思的就是我耕耘了9年的博客,一千多篇博文就是我不断反思的足迹。
期末考试班级语文成绩不如同级部班级,我反思原因;参评优质课比赛,我没有名列前茅,面对挫败后的心情失落我用反思来激励自己;面对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我反思如何改进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面对大班额下的教学怎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进,怎样以生为本,怎样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些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在思索中不断实践探究;在这样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不断寻求解决办法。每隔一段时间,我还会把反思的认识记录下来,形成随笔,深化自己的思考,构建我自己的思维体系。
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仅仅有反思也是不行的。荀子在劝学中说到:“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矣。”我们要将学和思结合在一起,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困惑要反思,有挫败要反思,有成就更要反思,在学思结合中,我一路行走,且行且思,铸就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五篇: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文章来源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个呼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迫切——我们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标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教学反思实质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思维运动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深入对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作多视角的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思维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实现从教学经验到教学理论的升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角色以新的内涵: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好的教案去上课的“教书匠”,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决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教学反思,积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深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写反思日记
在一节课教学结束后,要求教师及时写下该节课教学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之智、学生思维之花。例如,一次初二政治随堂单元小测验,我开始时严密注视着每位同学以防止作弊,由于我采用了中考政治开卷形式命题,没有经过开卷训练的学生面面相觑,有学生举手问“能否翻书本?”我突然想,这次严格考试肯定令很多学生失望,不如临时改变一下策略,于是我对盯着我的全班同学会心地笑一笑,并且放松了对学生的监视,果然有些学生开始翻起书来,接着一道道难题做出来了,再后来我也参与到其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课后,我在反思日记写到“一节原本考试的课演变成了以考题为形式的自主探究课,教学目的由考学生变成了以考试为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多么重要,同时,我意识到只有出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爱,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改革。
(二)写反思教案
反思教案即“再教设计”,在一天课堂教学下来,深入思考,系统整理上课的教案,摸索教学规律,形成下一次上课的新的教学设计:
1、教育观念再分析。例如,一些地方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以下动态“问答式取代了老师原来的‘填鸭式教学’,美其名曰新课改”,“课堂上学生讲故事、角色扮演、相声小品、唱歌、知识问答、辩论、甚至武术表演,热热闹闹,美其名曰‘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参与’”,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反思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观念。我们要反思教学能否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得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否真正做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教学目标与内容再分析。反思我们的教学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能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3、教学策略再分析。例如,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千篇一律地使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美其名曰“生本教育”,其实这恰好是对新课改的“形而上学”。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学策略能否由原来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学的发展;能否由重结果转向重
过程的发展;能否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评价体系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教育发展。”持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文章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