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班
级:09学前教育
学
号:099030141018
姓
名:隋玉翠
摘要:近年来,对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而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呢?关键字:教师专业化发展课改素质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此后随着经济日益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含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其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的学习反思循环提升过程。第一学习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思想。第二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好
办法,把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理念,进行大胆地创新和实践,让课堂变得既生动又充实。第三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二、新形势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一)课改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首先,在实施课改之前,教师的角色相对单一。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造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具有绝对的权威。换句话说,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角色就是传授知识。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由居权威转向师生间的“平等”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改变自己的角色。其次,过去的课程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统一教参、统一标准。教师过分依靠教科书和教参,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而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弹性加大了,教师在统一的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对众多教材、教参进行选择、整合,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己开发校本课程,这样,教师对教科书的依靠程度将越来越低,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更好的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次,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学生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将受到冲击,而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将成为本次课改的核心任务。
(二)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新要求
1.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从教育目标来看,教学从过去的注重知识与技能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知识日标的达成过程和结果来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课改形势下强调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过难,过多,过杂”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能关注生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正像《新纲要》中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一样,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动源泉。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社会型人才。
2.教学艺术的更新:新课程呼唤的是一种更加民主的、更加生动活泼、师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组织和协调学生的合作学习,组织和引导学
生的探究活动,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因此,教师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都将面临更新,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使师生共享愉悦的教学活动。
3.知识的更新:新课程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教育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教育知识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知识观也发生了变化,从重表征性知识到重行动性知识,从掌握知识到构建知识,这些都体现里教师必须改变知识观。
4.注重素质教育:这方面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
三、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现代社会的发展及新课程的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21世纪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是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不读书则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影响到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影响到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及与学生的沟通。只有学习,才能增强的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学会抢抓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确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的资源观。
(二)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走进教学与研讨活动之中,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及其教育活动进行再思考,不断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发展。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这与那种传统的教学回顾与总结截然不同。课前反思是预设,预
先设想教学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具有前瞻性;课中反思是对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调控,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教学设计仅仅是设计,而教学实施应根据课堂现状作最佳化的调整,具有现实性;课后反思主要反思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具有批判性,可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和教研水平。教学反思不仅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可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以适应新课改的实施。
(四)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不断创新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应具有忧患意识,在这种变化中把握时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紧跟时代的步伐,防止心态疲劳,防止职业倦怠,追求创新。同时应具有强烈的沟通能力,注重师生间的对话,使师生相互了解。增强合作意识,这包括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以创造教育的辉煌。
(五)树立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时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应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合理运用,并学会选择适当的教育的内容、时机、途径和方法,以至提升自己的教研意识和教学水平。参考文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
新课程教学法 张学勇
《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28日第3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要求,构成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选自《论语》
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 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二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1、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何种职业生涯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哪些?
答: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教育教学“危机期”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1)社会的认知与肯定。(2)学习领导的鼓励与认可。(3)获取公正的报酬与待遇。(4)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5)有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利。(6)进修培训的权利。
2、结合自身实际,试谈谈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答: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肯能有如下方面:(1)自身职业道德不搞,不能爱岗敬业。
(2)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3)社会和生活的压力。(4)与其它行业相比,报酬待遇太低。(5)有感于教师社会地位太低等等。
3、结合材料,谈谈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哪些鼓励措施与支持系?
答:措施:(1)满足当前环境中安全需要的激励措施和满足组织环境中专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措施。如工作保障和个人人生安全、贷款优惠,有吸引力的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
(2)适当的精神回报。对工作绩效能有积极的反馈和回报。(3)工作自主权与有效性。(4)创作和作共赢的机会。(5)重视表扬与激励。(6)实行教师职级制与绩效制。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作为中学教师,如何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中的实践中,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向上的高的行为和亮红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高起点上教书育人,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角色形象,不断加强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意。(2)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合理。教师应具备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天文、师德规范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教师应具备较深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3)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师具有更加全美的专业能力。学习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这就要求具备多元性,多层次性,交叉性的能力结构。
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做到:
1、教师要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专业自我成长。
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只有这样,在课堂教育中才能由单纯的传播终身转变为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实习生的素质,才能在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2、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践行专业自主成长。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吸纳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将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在推行素质教育实践中实行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
3、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满足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还要做一名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育模式的创新者,对于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不回避问题,而是自觉研究问题,通过研究既思考解决问题,又能在思考与发现中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愉悦,实现教师专业的自觉成长。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钟潮标2010年10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这个重心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如何在当前课程改革大形势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呢?
一、课程改革下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学校、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必然的,它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势必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这必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 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即不仅在教学目标上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而且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这无疑要求教师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教育目标观的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教师专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即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这说明,教师专业要从根本上去求发展,今后鉴定教师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新课程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从而使教师角色发生本质的变化,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为主动的研究者,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第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是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它不但要求能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自身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探究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学会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主动参与,有助于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形成友好、和睦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教师专业不断改进和发展。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依存
没有教师就没有课程改革,没有课程改革也不会有教师专业的长期发展,就象课程研究上的一句名言“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实际上,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正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离开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工作不可
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首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人的变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加上现在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对课程改革的前景无法预料,势必使教师难以舍弃旧习惯和旧观念,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改革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要想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造成教师专业的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致使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改变与发展,教师由原先的“自主型”阶段向“自我更新型”阶段发展,教学生活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教师的关注也得到升华,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形成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伦理观。
三、课程改革中应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
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师想要获得持续发展,适应课程改革及其新要求,作为一名“学习者”是很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加以省思、研究、改进,成为一名“研究者”。
第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方法、思想与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已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设计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世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课程改革作好准备。这说明教师即研究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而这种知识是教师本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因此要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只能从教师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中得到与确认,靠他人的给予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课程改革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却不对经验深入研究,其真正价值只能是经验的重复。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探索精神,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最后,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师要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就必须对自己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与实践。
四、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成绩效果的判断。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适当与否,不但影响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而且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事实上,教师中大多数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他们发展比判断他们工作的等第更有意义。为此,在课程改革中,管理者应注重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向教师提供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要发挥展示、改进、激励的功能,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管理者的目标,并不断地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使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学校集体需要得到融合,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
再次,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负责的工厂,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缺少综合评价,就无法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无法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
最后,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主张教师自我反思。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发展的质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自我反思,吸取前面一些错误的经验、教训,建立自我剖析的档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这将帮助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当然,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活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全面地去了解,也不可能靠几个人的力量去推动,因此,在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运动,也不是通过一时的突击可以奏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或者说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成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课程改革
走向成功。
第四篇: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贺娟05010312009
12级研究生院 汉语言文字学
摘要: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和很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师不够专业化。本文从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人格魅力三方面探讨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人格魅力
Abstract: A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teacher is the key.At present , our country's education situation is not satisfied, and we have a very big gap with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among many important reasons one point reason is that our teacher is not professional.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hine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hine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ersonality charm.Key words: Chinese teacher;professional knowledge;professional skills;personality charm
语文课改的推进和深化,把语文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专业成长和发展、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等问题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最流行的说法是:课改要成功,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专家的观点是:教师发展就是教育发展。由此可见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当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关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强化专业知识的积累与更新
专业知识是指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学科知识。具体地说就是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知识、语文教学实践知识。这三类知识一般是在职前获得的。首先说语文学科知识。入职前,语文教师都在不同阶段学习过语言、文学、文艺学、写作学等学科知识。严华银先生自述:“大学校园内那一座名为寿丘的山包„„我怀揣着一本古诗文选本„„成百上千首古诗在我的血脉间慢慢积淀,形成文化基因,成为我语文教师职业生涯的最重要的资本,如同源头活水,滋润、激发我努力把一项职业做成事业而且是优秀的事业。”华银先生的苦读积累了语文的学科知识基础,可见语文知识的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它需要语文老师不断地反复地沉淀。其次说语文教育知识。入职前,语文教师都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论”,这些课程本应交给教师们语文教育知识,却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课程目标落空。教师入职前积累的专业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被淡忘,也显然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地充实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保持忧患意识以免被时代淘汰。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需要的完整知识体系。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一线教师普遍感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增加了许多反映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等时代性较强的内容。例如,语文新教材的选文更新力度极大,许多选文都是新的,不仅强调文质兼美,强调名家名篇,而且增加了许多现实文章。从新教材注明的选文出处看,不少选自1999 年和2000 年新近出版的书籍,选文内容和主题富有时代气息。相比之下,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显得十
分突出。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如报刊、互联网、电视媒体、进修培训等,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新知识、新观点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二、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与提升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掌握比较过硬的语文教育技能;作为未来语文教师的高师学生,必须注重语文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有哪些呢? 这不仅是一个如何认识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的问题,也是一个高等院校语文教师教育专业根据社会需要、学生实际和学科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的问题。我们认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应该包括如下基本内容:备课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的技能)、上课的技能(即课堂教学技能)、听课、说课和评课的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技能、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技能、开发校本课程的技能、语文教学评价的技能、语文课程和教学研究的技能等。我们可将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划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语文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和读写技能三个方面。其中,口语技能包括普通话听说技能、朗读吟诵技能、讲演交谈论辩技能、教学教育口语技能,书写技能包括规范汉字书写技能,三笔字、美术字和简笔画技能,读写技能包括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第二板块,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也就是训练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技能,它包括以下各项训练:听说读写指导技能训练、复习检测技能训练、活动辅导技能训练、教学媒体制作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训练。第三板块,教育管理基本技能训练,即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技能训练两项内容。
三、注意人格魅力的培养与塑造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一种升华,是建立在专业
知识和技能之上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它是评判一个老师是否专业的一项重要标准。语文本身的性质决定了也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人格魅力。
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以下两个方面的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一是语文教师的知识魅力。“学高为师”,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来自渊博的学识,即专业的语文素养。教师的职责就是把人类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知识加以选择和概括,通过课堂教学等形式,以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那些胸中无书、脑中无识、古板单一的教师,学生绝不会欢迎。语文学科最具综合性。它的知识容量无穷大,涵盖面无边无际。从先秦的《诗经》、《离骚》、诸子散文,到汉魏晋的诗歌、辞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外现当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纷纭的知识网络,假如语文教师读书不多、不 “杂”,文化素养不厚,底蕴不深,很难想象他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旁征博引,慷慨陈词!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这是一句真理。二是语文教师的人文魅力,即道德模范作用。道德素养是语文教师内在情操的具体表现。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中有爱,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就会有和谐的情感交流。任何一个拥有爱的教师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有事喜欢找教师,有苦恼也喜欢找教师。一个教师只有深爱自己的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亲其师,信其道”,展示自己爱心的魅力,学生定会走近你。以德垂范,信守承诺。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不仅允许“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而且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对学生的承诺一定要实施。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自身魅力的展现。
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将无法完成。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既是一种认识、一个奋斗的过程,又是一名语文教师自觉追求的终身目标。
参考文献:[1]周庆元.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说 [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6).[2]魏本亚.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J].中学语文教学,2008.[3]李利平.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述要[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第五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总结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以来,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方案,我有组织、有计划、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加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了自身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总结如下:
一、在上级部门及本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中,本人力求做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准绳,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准的思想,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
1、参加了本学校组织的英语、师德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中提升了自身能力,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自身素质的不断更新;
2、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了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吸取精华,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使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
3、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自己的教材开发能力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在与其他教师研制课件过程中不仅加强了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在教学中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和理念。
4、在英语学习方面,利用与其他教师交流、探究,已经收获颇多,但距离自己所确定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在下学期本人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以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5、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在与其他教师的探究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例如自己的课堂导入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距离优秀教师的设计还存在一定距离,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交流过程
中将继续深入学习。
二、本学期还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学习过程:
1、通过自学自练提高了自己本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逐步向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所要求的的标准靠近;
2、通过了学校组织的英语培训以及自学,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并且在实践课堂中得到了应用。
总而言之,努力就会有收获,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精进自己,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