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专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计划总结

时间:2019-05-13 07:2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陶行知专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计划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陶行知专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计划总结》。

第一篇:陶行知专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计划总结

陶行知专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计划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学陶师陶,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努力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新理念,以人为本,真教真学做真人,着力构建和谐学校,和谐班队。

二、第二阶段的工作目标:(2008年7月-8月)

1、在前阶段实践的基础上,将实践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炼,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感悟进行总结与反思,同时提出存在的不足。

2、根据课题组成员提出的不足,我们进一步调整实施方案研究策略,进而再次实践;对一些卓有成效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推广。

三、工作思路:

针对第二阶段的工作目标,学校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计划的开展“学陶”的研究

1、广泛开展读书读刊活动,营造学陶师陶氛围,普及陶行知教育思想。学校将继续组织教师阅读《陶行知教育文选》和陶研会编印的刊物《现代教育探索》;师生阅读《行知的诗与歌》与《不小歌》.通过赛诗会,歌咏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陶行知教育思想不仅普及到全体教职工,还要普及到全体学生,扩展到社会,推动学陶工作。

2、落实各级培训。在强调教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校主课题的研究,组织好教研组和校级的科研理论学习和培训。同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丰富学习培训的内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本学期邀请了本课题的带头人马晓瀚副校长对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专题指导,这对我校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3、以“我看陶行知”为题,开展教师随笔征文活动。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是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今天,这一切的一切对于我们推行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极重要的借鉴作用。通过随笔撰写,全面深刻了解陶行知,真正融陶行知思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4、开展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师德建设案例研究论文”为题的学陶论文征集活动。

5、以课题研究为入手,提高陶研水平,推进教育改革。已经确立的课题,要按计划抓紧实施。

6、强化制度管理。科研管理,应该是科学化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对于推动科研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强化了各项科研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更加规范,更加自觉,也推动了我校制度管理再上新台阶。

四、提升教育科研成果。

1、鼓励教师认真总结。积极倡导教师笔耕,提倡教师撰写教学随感、听课感、教学反思日记、教学案例及“每月一文”,鼓励教师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提炼总结。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使教师论文在质量上能有较大的提高,本学期我校教师在教学和教学设计竞赛中获奖 ?人次。在各级各类刊物上交流发表论文共?篇次,各级各类获奖论文?篇次。

2、抓好科研阵地建设。本学期我们还认真办好《珠厦之窗》,做好科研信息传递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论坛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地将教育理论与科研实践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提科研成果的质量。管好用好学校网志,开展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师德建设案例研究论文”的专题研讨,用好网络平台,也为开展教育科研做好宣传服务。

本学期学校“学陶、师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个人课题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操作措施还应更加具体化,教师的课题论文质量还有待于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出新的成绩。

第二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计划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写字教学是一项基础工程,而写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学生如能把字写好是终身受益的好事。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关注学生写字教学,探讨写字课教学模式,改进写字课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写字起步阶段扎扎实实地练好字,不断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二、课题研究目标

1、遵循教育规律,切实培养学生写字时做到“捏笔松、写好横平竖直、写横运腕、写竖屈直”五项基本功,“强化执笔和坐姿训练”作为写字基本功训练的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写字方法。如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执笔用笔方法、正确的笔画书写、正确的间架结构,每次练习的数量等。力争学生写字兴趣90%以上、坐姿正确率80%以上、写字合格率70%以上、执笔正确率60%以上。

2、开展写字教学课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写字的特性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以及意志品格。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写字课教学的课型研究。

2、小学生正确写字姿势的长期养成。

3、汉字的间架结构的把握。

4、对汉字书写规范的掌握。

5、对汉字美的感受。

四、课题研究方法

1、加强学生对写字练习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对写字练习的主动性研究。

2、创设贴近学生的写字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对写字练习兴趣的研究。

3、丰富学生写字练习的实践体验研究。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师书写基本功的练习,增强教师书写的示范性。

1、练好写字基本功。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提高教师书写水平,学校将请专业老师来校指导教师、学生写字、发挥本校教师优质资源,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要求教师理解“写字教学”的真正含义,学习执笔、正楷字要领,学习实用行书,在此基础上老师加强训练,每周练习粉笔字作品,每学期学校还将开展教师写字比赛。

2、练好指导功。自身练好写字基本功,只是指导学生写的前提,还必须深 入钻研学生写字特点、途径,开展教研活动,坚持学习,积极探索写字课堂教 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指导水平。每位老师在作业批改、评语书写、教 学板书等方面应做出示范,要求教师板书必须是规范的正楷字。

(二)、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要写出漂亮的汉字,正确的写字姿势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书写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让学生达到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从以下方面努力:

1、练好写字姿势。要求学生要写字,先练姿。写字前做好五个细节:

A、移纸,指导学生写完一、二个字或一、二行字后要移纸不移手,这样可以提高写字速度和预防移手造成随手移头歪眼斜。

B、移肘,要求学生写字时手臂对称45度摆放在桌面上,三分之二移在桌边线以内,三分之一移在桌边线以外。

C、移笔,要求学生写字时不要将笔正对自己的眼,不然会挡住自己的视线,影响写字的速度。

D、移臀,学生写字时不满坐要虚坐,臀部向凳前移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有利于挺胸收腹,保护好视力。

E、移身,调整好学生的凳高、桌高,与身子相匹配,以坐在凳子上时,桌面高度不超过手肘为宜。

2、掌握握正确的执笔姿势。学生练好正确的写字姿势后,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因为执笔是书写技能基础的基础,凡学书字,先学执笔,正确的执笔是写好字的前提和保证。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握笔,纠正“大拇指”抱“食指”的错误执笔方法,帮助学生改掉“大拇指”抱“食指”的毛病采用儿歌:拇指食指面对面,三个指头藏后面。帮助学生确定执笔方位以解决执笔太下的问题,采用非常传统的口诀:手离笔尖一寸远来解决的。同时告诉学生一寸大约就是中指的一个指节那么长。针对学生已经养成错误习惯的执笔方法,我们采用橡皮筋改笔法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执笔方法,选择松紧适度的皮筋,该方法与改笔后的手姿相互交替使用,争取3周丢掉橡皮筋改笔成功。

3、练习正确运笔,练好写字基本功。

第一步:“悬腕”,让学生腕部离开桌面一公分,用手臂摆动带动手腕手掌从左到右平直书写横画,领悟“握笔松”可以帮助我们把字写好,以避免紧张、僵硬的写字姿势,写不出大气、有力度的字来。

第二歩:练习“写横运腕”基本功,写好“一字”。“写横运腕”是写好字的第一功夫,使字体美观、工整第一要素,笔画要写笔直,字才好看,而“写横运腕”是把横写笔直笔挺之必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加练习。

第三步:写竖练习“屈伸手指”的基本功,要求学生正确的握笔后,写竖,笔尖所对的点是笔尖运动的中心点,超过中心点位置的笔画,要用屈伸手指来完成,用食指力量向下按压,“屈伸手指”增大运笔空间书写流畅不堵笔,是快速把竖画写直写挺的一项技能。第四歩:为学生准备稍大的田字格,从最简单的字开始练习。先练笔画:着重练二、十、木、大、还、口、古、世、字、六、小、下、怎、田、址、我。

再练结构:

横笔等距:

三、目

竖笔等距:山、曲

点竖直对:主、市 横撇对称:

八、永

首点居正:文、言 中直对正:常、尘 中宫收紧:森、湖

4、查病果,治根本。对于学生写字出现的错误姿势,要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亲自实践,查出不正确书写姿势的病果,方能治根本。学生练字与写字合二为一不脱节,以形成书写快捷的好习惯,先看、再记、后写,书写时看一字写一字,一个字要连贯书写,不要看一笔写一笔,做到‘字形在胸,眼看、心悟,凭记忆书写,自由书写速度快效率高,练字就练基本功,写字就练自由书写,写字速度要求每分钟20---30个字。

5、树立榜样,多鼓励。结合教学给坐姿及握笔姿势非常正确的同学拍照,展示给大家看,每节课都特别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小明星”,让身边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改掉不良的书写姿势。

(二)立足课堂,面向全体

为实现写字教学整体优化的目标,要求教师要立足课堂,面向全体。随课文教学要上好写字指导环节。字课要合理安排练字进度,给学生留足练字的时间。强调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薄弱班级抓起。“练字必先练姿”,要加强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指导。为了让每个小学生书写都能做到正确、规范、工整,学校要按照“起点低、步子小、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规范日常写字教学。

落实“全方位实施”:

1、语文课上识写结合。语文课上识字教学时,不光要注重生字的音、义,还要重视形体分析,指导写法。原则上语文课上指导学生写字时间要不少于5分钟。

2、专课专用,加强指导。我们把写字列为校本课程,每周一、三中午为全校午练时间,周四下午第三节课为全校写字课,做到时间上有保证。写字课上老师要做到讲解、示范相结合,深入学生当中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写字方法,切实提高练字实效。

3、齐抓共管,养成习惯。练字目的是用字,要求学生做作业时和练字时一样认真书写,做到练用结合,以用促练。同时要摒弃“练字只是语文教师的事”的片面认识,全校教师要齐抓共管,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三)、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写字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写字指导课首要一环就是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包括观察笔画,观察部件,观察字形等。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有的放矢,学生写字时就能心中有数。久而久之,学生在下笔之前就能养成观察范字的习惯,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这就为提高写字质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其次还要让学生做到写字时要专心,老师要对一些重点笔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示范,每一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看似是对学生写字技巧的指导,实则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写字的过程是“笔随心动”,只有专心才能写好字。写字后要检查正误,辨别优劣。在学生写字之后展示学生作品,然后师生评议。

另外,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也尤为重要。

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因此要要求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

(五)、班级文化影响学生

班级文化建设是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最好的阵地,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班级浓厚的写字氛围,我们要求课题组老师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开辟一块写字作品展示栏。我们每周的写字课,都要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每次的写字作业,抽出好的展示,分析写得好的原因,然后张贴在学习园地上,并给予表扬,让学生有成就感。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写字评比活动。

1、“写字考级”活动

每月开展一次“写字考级”的活动,从执笔和坐姿以及平时的书写情况综合考评。及时肯定孩子们这段时间的写字学习的进步,又是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写字学习中认真对待。

2、学校定期进行学生写字验收,评选“写字优秀班级”和“写字小能手”。学生作业、考卷等实施书写评分:优秀加2分、合格加1分、不合格负1分。

六、写字课教学模式研究假设:

1、集中写字教学模式:欣赏激趣---观察交流---示范指导---动笔书写---回馈修改---展览评议

2、随文写字教学模式:讨论择字---观察交流---示范指导---动笔书写---回馈修改---展览评议

3、“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让写字课成为审美、技能、情感融为一体的立体的课堂。

七、成果汇报形式:

1、学生的部分写字作品和相关的写字教育活动的图片资料及影像资料。

2、汇报课展示。

3、整理出有一定质量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小学写字教学活动案例。

4、考查-学生的写字水平的提高情况,做好分析报告。

5、本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八、具体措施及进度安排

三月

召开课题组会议,研讨制定课题阶段性研究计划。

四月、五月

围绕课题目标开展一系列教学、教研、展览、竞赛等活动。组织实施课题阶段性研究,积累过程性材料。

六月

根据课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探索策略和方法。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实验结果。

2014年3月

李梓小学

写字课题第二阶段总结

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小学写字教育主要包括写字教学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写字教育与学生自主性的关系。抓好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品质和写字技能。半年来,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专长教师带动全体教师,以软、硬笔字带动全校学生发展的特色道路,实现了写字教学普及率100%,学生写字合格率90%以上,写字特长生30%以上的目标。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写字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认识

写字教育是学校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是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把字写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传承祖国的文化艺术,让热爱书法、习练书法的风气在我校开展起来。

半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写字教学实施方案,从校长到教师都充分认识到把字写好的重要性,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写字教学工作计划,明确了写字教学的工作重点,专门开设了写字课,配备教师。学校规定在所有开设的学科上,都严格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认识字,还要努力教会学生写好看的汉字。在作业批改上,每一位教师都不能在只停留在作业内容正确就可以,还要要求学生的书写质量。学校还规定每天下午放学前20分钟为每天的练字时间,由语文老师监督执行。同时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字帖、练字本等,保证了写字经费的投入。

二、重视写字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质量。

加强写字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写字教学效率的关键。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写字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正常、有效地开展各项写字教育活动。为此,我校专门请擅长书法的老师为全体教师举办讲座,进行培训,要求教师每周练习毛笔字15个、钢笔字200个、粉笔字每天20个,每两周交一次,由写字领导小组负责检查评比,督促教师自觉练习三笔字,树立“提笔就是练字”的思想。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借鉴他人先进经验与校本研究相结合,稳步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写字水平。指导全体教师在互联网上收看写字课堂的教学课件。并有专门的学习笔记和持续的学练作业。

2、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举办的书法大赛。对获奖的教师重点表彰。对于一部分优秀教师和学生,定期收集他们的书法作品,在校园中长期展示,用校园文化的形式来影响更多的师生去热爱写字。

3、每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及教学板书和教案的学练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与分析,再重新去指导努力。

三、深钻教材、认真备课、优化教学、提高效益。

写字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对写字美的感受、认识、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和各班的特点,传授写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结合写字教学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写字教师切实做到既要重视学生写好字,更要重视学生如何做人,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规规距距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指导思想,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质的飞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主动参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教师要潜心研究,把“三度四适”法真正掌握在每个师生心中。“三度四适”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崭新的学习资料,它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关键性难题。师生们在实练中很快因为它的应用解决了学生握笔姿势和因学生姿势不正确而产生的负面问题。“三度法”中的笔势角度有利于学生的手不阻挡眼睛的观察视线,行笔的力度和速度则是书写笔法中的基本轻重笔锋的写法,学习进度程度明显,极大地促动了师生们的学习热情。传统的汉字结构笔画变化规律多且复杂,师生们一直不能够掌握的全面。“三度四适”法则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根据它的书写规律和特点,师生们在习练中很快就能根据比例的大小,距离的远近,笔画的大、孝粗、细而观察的准,分析的正确,书写的美观。由于方法正确,改正及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堂效率高,很多教师与学生在不断地努力学练中收获颇丰,而且互相之间在指导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能说,此法的学习与推广应用为我校的全体师生人人掌握一手快速、规范、美观的教学目标成为现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矗

四、大胆实践,确立机制,寻求更美好的未来

今年,我校将小学在一、二、三学年将写字课列为校本课程。由专任教师负责,固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在一、二年级专门开设了铅笔字教学,三、四、五、六年级开设了硬、软笔字教学、,分别由专任教师负责。主要教学规范的楷书铅笔字和钢硬、软笔字,让学生从基础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学习正确的硬笔字和软笔字知识与技能,从小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奠定坚实的书法基础。

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也高度重视,亲自抓管理,全力支持。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作品的学习、作品的创作、作品的收集整理和现场展示与参加各级的书法大赛来检验教学效果。并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书法竞赛、书法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培养书法苗子。先后举办了教师和学生的书法比赛,班级书法写字展,并按不同年段进行了评比,激发了学生书写的热情和写字的兴趣。

总之,我校的写字教学工作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团结协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写字教学工作,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部分师生认识不太到位,“20分钟天天练”有些班级落实不够等。学生对字的书写结构掌握不扎实。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写字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014年6月

李梓小学

第三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计划

课题第二阶段研究阶段计划

“阅读积累与写作三位一体化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的研究”是我们参加省级课题。本学期作为实验教师,我们很荣幸地参与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方式,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的课题阶段性计划。

一、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1.通过自身的学习,用新课程的理念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以人为本,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如何科学高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大教学容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发挥最大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确立崭新的师生关系。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

(一)以兴趣为基点,让学生乐于知书,愿意写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是取得良好写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按照研究计划,我们先通过学校宣传、班级报送、师生互动等方式进行宣传及筛选,让学生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熏陶下,对读书的兴趣有所提高,在思想上也要充分的认识读书的重要性,为写作铺路。组织学生参观图书室、了解图书分类、介绍较为典型的文学名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一种温馨的人文氛围、美丽生动的语言来“熏”他们。让学生既乐于知书,又愿意写作。

(二)以品读为支柱,让学生勤于阅书,积极写作。

授之以渔,指导阅读。特别是中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仍比较薄弱,他们对书的好坏还不能很好把握,对好词好句还不能很好辨别,甚至疏于辨别。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经典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则对图画十分喜爱。因此,应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态。

巧借绘本,快乐阅读。如三年级学生还未脱离“稚气”,对文学修养的提高又十分渴望。我们主要引导学生阅读有插图的经典,并知道学生学会观察插图,学会文图结合,学会想象与提升思想内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看图,让学生写一些看图作文。逐步培养学生写作习惯,让学生喜欢写作,积极写作。

(三)以笔记为翅膀,让学生阅有所得,想有所写。

笔记,是每一位阅读者的必备品。要求学生要做好摘录笔记的好习惯,并在小组中展示较为优秀的读书笔记。通过展示,同学们互取所需,学到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良好读书习惯的自觉形成。此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撰写阅读心得,将自己阅读所得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

三.阅读与写作做到有效结合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两种能力之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是知识积累程度的反映。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由此可看出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阅读与写作”课题研究中,可以把对二者的训练、培养结合在一起,融汇在一起,达到共同提高。

(一)以教学“大纲”为纲,进一步提高对阅读和写作训练的认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大纲”,各年级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不同的要求,对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必须做到胸中有数。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规划出小学阶段阅读写作能力应具备的统一标准,然后以单元教学形式分成若干训练点,组成阅读知识、写作知识与阅读能力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二)通览教材,制定课内外阅读写作训练计划和目标。在制定阅读写作训练计划和目标前,教师先熟悉教材,哪些是课内讲读课文,哪些是自读课文,应读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必须心中有数,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计划。

(三)切实做好每一篇文章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是一项周期性较强,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师生双方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把学校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怎样的语文课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切入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用好教材这本范本。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力。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中不可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

(五)延伸阅读,丰富积累。

课外阅读从另外一方面弥补课堂阅读的不足,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对提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课题研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按年级不同适当提出要求,可做知识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教师要经常检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鼓励,不要批评,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学生由于感到阅读卓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

教师在指导课外阅读时应对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指导:一是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课外读物,二是选择符合学生自身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三是选择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外阅读。

(六)在阅读训练中渗透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前三分钟的运用对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一段宝贵的时间。课前三分钟讲话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它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天一首古诗背诵活动,还可以是演讲,向同学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等等。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阅读与写作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上多设计一些阅读与写作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既收获了阅读方法,又收获了写作经验。

“阅读积累与写作”课题研究,是在现代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本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宗旨,我们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大胆研究,勇于探索,努力寻求促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构建适合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及写作能力的具有特色的学科教学模式体系,关注学习需求,培养自主学习,为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第四篇:陶行知

“课堂中心”。他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宣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的理论,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他主张把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搬到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小社会”。(2)主张“学生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杜威说:“在学校里学生的生活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这个方面”。他说:“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场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3)主张“从做中学”,反对传统教育的“书本中心”。杜威认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学校课程的真正中心应是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学生应“从做中学”,从自身的活动中去感受新知。为此,他提出要以生活化和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传授的知识。

陶行知师从于杜威,但决不照搬仪型杜威,陶行知把杜威的教育理论加以改造,形成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其要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晓庄师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开荒,自己建茅屋,做什么事,就读什么书,还走出校门参加村里的农协会和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这样就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劳动结合在一起。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才干和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农夫的身手,有科学的头脑,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乡村教师。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在1919年和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杜威来华访问和讲学,在他的学生如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人的大力宣传下,极大的推动了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进而掀起了一些知识分子教育救国的热潮,陶行知便是其中的一员。然而,经过若干年的教育实践,陶行知深感处处碰壁,进而觉悟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要有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理论;同时,在哲学的根本问题上,他认识到不应该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而应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还将自己的名字“陶知行”改成“陶行知”,以字示志,也表明自己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不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翻版,二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在这一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教育观,“社会即学校”是领域论,“教学做合一”则是方法论、是核心。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

var cpro_psid =“u2572954”;var cpro_pswidth =966;var cpro_psheight =120;

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又指出:“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以前有人说,礼(即行为习惯)是养成的,那是与生活即教育相通的。” 陶行知说:“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因为在这样的办法下,不论校内校外都可以做师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即学校”并不是把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等同起来,而是要求学生面向社会,学习内容来源于社会,培养对象服务于社会,到社会中去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陶行知的这一观点遭到了反对派的“学校消亡论”等责难。其实这一观点是承“生活即教育”而来的,是要办大众教育。实际上陶行知并没有把无边的社会当学校。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哪一个不是有目的,有制度,有教材,有校舍。③“社会即学校”阐述的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不是一种机械的形式。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这一提法实际上就是注重实践。他在办学中一向主张学校既不能培养“人上人”的剥削者,又不能培养“人下人”的奴隶,而只能培养“人中人”,使每个人受到教育后,都能“做工、求知、管政治”,做国家的主人。因此,陶行知在办教育中非常重视实践活动,在他创办的一系列学校里,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④。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以“做”为中心,“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先生在做上教是真教,学生在做上学是实学。”倡导学用结合的又一例证是,晓庄学校图书馆的名字叫“书呆子莫来馆”。陶校长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陶行知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出了很大贡献。

陶行知与杜威都是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去研究教育现象的,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却包含着迥然不同的内容,陶行知曾经郑重声明道:我的生活教育是真的,杜威的生活教育是假的,“拿生活教育来说„„可发现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主张‘教育即生活’;另一种主张是‘生活既教育’。我„„把生活教育的特质指出来;„„使大家知道把假的生活教育和真的生活教育分别出来。”杜威宣称,他讲的教育是“建立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的教育”,认为“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是“有联系的”他的“新教育哲学信奉某种经验的实验的哲学”,他的“进步教育急迫的需要一种以经验哲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

四、生活教育理论的重大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思想体系的主体部分。长期以来,学者们对这一基本理论的理解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董宝良、周洪宇主编的《陶行知教育学说》对过去学术界的种种误解和曲解作了深入辨析,他们认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既不是把教育和生活划等号,把教育原始化、低级化,也不是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翻版”。它的实质是强调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共通性,主张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这种解说显然更符合陶行知的原意。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教育学说,也是一种社会改革学说。它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现代科学的教育观与人生观,在今天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胡国枢阐述了它的“三全”功能:一是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治愚与治穷相结合的“全民教育”;二是促进国家现代化、民族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全程教育”;三是建立“合理的人生”,实现人类的最后解放,培养全面发展的“真人”的“全面教育”。章开沅、唐文权指出它在当前至少在三方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一是中国教育改革必须顺应世界潮流;二是教育必须深深地切入社会生活;三是必须大力发展基础教育。

(2)救国思想和人民思想始终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最底部的积淀层。就其教育救国思想而论,郭齐家、熊贤君认为,其形成与他对人生道路的抉择是相一致的。他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救国论”者,在于他并非认为只有教育才可以救国,而是借教育为一方阵地来从事救亡图存的事业;就其人民教育思想而论,日本的斋藤秋男和美国的蔡崇平认为,陶行知整个人生哲学表现了人民性,是一种“人民教育家”与“大众诗人”共存的人格特征,代表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认识人民大众并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时代主流。(3)陶行知的教育革新理论和教育立国、依法治教的思想,对于我们推动当代的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阎广芬、阎国华提出,陶行知教育革新的三原则,即为人民服务,因时变革、不断进取,遵守育规律、重视科学的原则,是宝贵的教育遗产,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金林祥、张伟认为,陶行知从教育立国的观点出发,强调人格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又主张教育必须依靠法律予以保证,依法治教。他的这些主张反映了中国教育的客观规律,与社会主义教育是一脉相传的,所以有着普遍的惜鉴价值。(4)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进步的教育理论,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而且也有现实价值。如董宝良、陈桂生、熊贤君认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蕴含着许多合理因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它已经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思想高度,是近代以来中国教育家在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唐迅认为,陶行知创造的、立基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命题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是20世纪中国教育现代化运动的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面向世界、走向新世纪的未来教育的蓝图。

五、结语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揭示了现代化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提出了一些对我们今天教育现代化仍有借鉴意义的真知灼见。陶行知揭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现代化就是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异和向前发展,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出路和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为中国现代化构建了全民族共有、共治、共享的教育系统工程。因此,中国现代化呼唤现代陶行知。我们学习借鉴陶行知,促进教育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以改革为动力,积极进行教育体制、办学模式和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的改革,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 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反映了其对生活和教育关系问题的认识, 对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提倡的“课程回归生活”具有指导作用。为此,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应努力挖掘“生活教育”的功能, 使幼儿健康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幼儿教育

【正文】:陶行知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最初起源于杜威,但他不是生搬自己所学的知识,而是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出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其内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组成,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我国现代教育重要的思潮之一。

一、“生活即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极为丰富, 他曾概括表述何谓“生活教育”: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这一思想出发, 他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 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三大原理分别体现了陶行知对生活教育的内容、资源、方法等的阐释。(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一种教育观,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中写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而什么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我们此时的教育,是生活教育„..”这些陶行知阐述的教育思想,让我明白了: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包含教育,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育要引导幼儿走进生活,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倡导一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说:“我们主张‘社会及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要求学生面向社会,学习内容来源于社会,培养对象服务于社会,到社会中去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学生所要学习的。这充分发挥学生在开放环境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培养学生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此也可以使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更多、更广、更活。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方法论。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作为中心。”所谓的“做”就是要在劳力上劳心。劳力是“做”,劳心亦是“做”,自己有所进步收获便是“学”,在做中若对他人有影响即为“教”。因此,“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行知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蕴含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对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提倡“课程回归生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等特点具备重要的指导作用。(1)、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中,普遍把教育过程演变成空洞、僵化的说教, 把儿童的生活变成教师控制下的“死生活”;或照抄照搬课程, 忽视儿童生活实际的状况。事实上, 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的生活, 幼儿学习的途径亦主要是现实生活的途径。首先, 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其次, 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 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 又是他们想知道和要解决的问题, 都应及时纳入教育内容中来。最后, 教育内容要考虑幼儿与真实生活情境的互动, 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感受, 在生活中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此时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教育内容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让孩子能确切的感受。如:小班活动《影子的形成》,我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时间带领孩子到操场,先让孩子自己找找看自己的影子,再与影子玩游戏,最后引导孩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影子呢?有的说:“是因为有太阳,就会影子”,有的说:“我们本来就有的„„”最后,我与孩子们一起做实验,通过探究、操作的方式了解影子的形成。(2)、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主张把学校放到社会去办,让学校内外的人与资源沟通起来, 使课堂延伸到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去。这样, 能引导教育对象适当参与社会生活, 丰富生活经验。根据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来看,他们认识周围客观世界的能力很低, 他们必须通过自己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来发展自己。而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如:中班活动——《买菜去》,老师们会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从来不会将幼儿带去菜市场体验一番,因此, 幼儿很难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获得相应的经验。老师们已习惯于借助图片、录像、课件等帮助幼儿理解事物, 而却很少会利用现实中的实物。这样有可能会出现——认识虚拟的东西,而在现实中却不认识的现象。老师和大人都忽略了:孩子只有在与环境的接触中, 才能最深刻地感受和积累生活经验。如:为了让孩子认识不同的图形,教师可让孩子找一找教室中与图形形状一样的物品。大自然就是一个大课堂,它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无穷的资源,我们应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观察、发现、探究,在大自然中了解社会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的观察技能和积累生活经验。现在幼儿园中都会有许多的区角游戏,这正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内容。因此,幼儿教育要立足生活, 向生活回归。(3)、实现教学手段生活化 陶行知认为:“在施行生活教育时, 教育者处处要使儿童亲自去经历一番, 无论使用的是体力还是脑力, 使用的是我的智识还是别人的经验, 经过一番经历后, 本来是模糊的迹象, 一定能成为亲知灼见了。”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的,所以要实现教育手段的生活化。教师为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生活情景, 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通过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与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 使幼儿获得经验。在实施小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用途分类,教师设计了整理屋子环节,提供了:衣服、帽子、鞋子、围巾、各种玩具、食品等,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然后要求幼儿把这些东西按照吃的,穿的、玩的进行分类,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使幼儿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2、注重实践,感悟体验

许多数学知识,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更能理解。在大班认识时钟后,教师把钟挂在活动室墙面上,在每个活动的时候,让小朋友看看几点钟,一周下来每个小朋友都非常清楚早操、上课、吃饭、入睡、起床的时间。懂得了钟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总之,教师要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亲历探究。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实践“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与之倡导的“生活即教育”还差很远,还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借鉴。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启示

[摘要]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下培养的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针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可以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现行的教育中来。“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有以下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现行教育没有能将我们周围的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发挥教育的功能,使教育背离基础教育的本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相互补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使教育与生活相联系,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一致。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现实启示

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由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竞争转向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和关键是教育的竞争、培养人才的竞争。我国在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下培养的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我国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前半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好像并不存在什么差距,甚至许多方面还占优势,但再进入高一级培养的人才便无任何优势可言了。尤其是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下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时候,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滞后,国民素质提高不快„„原因是什么呢?现行教育与生活脱节,与社会的发展要求脱节。针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是否可以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现行的教育中来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特色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是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丰富经验的总结,是对人类几千年的“小众教育”思想与制度的一次全面清理与否定,生活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学说,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生活教育理论”有以下三大主张: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②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教育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获得充实的内容,而且可以使教育对生活真正能发挥伟大的促进作用。

“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它,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从大众的立场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③它一方面的意思是教育范围扩大,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成为我们的教育范围,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地方统统肩负起学校的职能,把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来对待。另一方面也是指学校必须与社会沟通,与社会联系。“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去,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④要先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再能讲“学校即社会”。

“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是“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原则的实施。“数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不相谋的过程。”⑤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针对注入式的“教授法”的,传统的教授法是以“教”为中心,完全没有学生的“学”。陶行知的教学实践就是从“教授法”到“教学法,”由“教学合一”到“教学做合一”。

第五篇: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启示

中国是一个极其重视教育的国家,“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融化在中国人血液中的理念。如今大二的我,可以说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了。这次的作业题目让我对中国的教育进行了思考,也许观点略显浅薄和不全面,还望老师给予指导。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的道德修养与理想带给中国教育界的思考是无穷的,对于我国现今教育有着巨大启示。陶行知的生平

据课件和网络资料来源,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原名文浚,后改为知行、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国”。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2年起,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公学团”,“劳工幼儿团”,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二、终身教育

“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

三、手脑相长

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从教育方面说就要培养手脑并用、手脑双敲的人。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

四、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时代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对现今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启示。我们应该吸收其教育理念和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改造利用。我国现今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就中小学生的教育来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深刻研究的。

现如今,就我的个人的教育经历,便可以指出我们常说的“应试教育”。都说“应试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只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培养,它所追求的是片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为了考试而学,是根本违背人才培养的规律的。其实我觉得也并非那么严重,毕竟这和我国的教育检验制度以及国情是息息相关的。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减负之说。减负减负就是说让孩子的压力别那么大,开心快乐地学习。可是现在的孩子似乎比我小时候更累。小学时我的父母也就让我学学书法和自己感兴趣的舞蹈,近来的孩子的教育却越来越增加了功利的色彩,早到儿童的才艺开发,晚到大学生的出国留学,等等这些都被期望了很高的回报。家长强迫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学绘画,学跳舞,学奥数等等,有的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是用孩子攀比,有的是期望孩子将来能扬名立万,而不是说教会孩子用心去体会艺术,体会生活。出国留学的大学生,高中生们都期望将来月薪过万,父母的投入能够有所回报。客观的说,功利不是坏事,坏的是做事的方式。如果不用心去体会,如何能理解真正的艺术,如果不是真正的热爱,如何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时候学到的只是表面的技巧,华丽的技术,而艺术却失去了灵魂,也就不会给人真正的震撼。同样,就算留学学到的是屠龙之技,回来却可能因为没有合适的位置而无处施展。

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很适合改变当今的教育劣端,逐渐抛弃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它的不同点在于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要推行生活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指明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解放。第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老师和家长明确教育目的。学习不是受罪,它是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有了这样一种思想,学生才能发挥学习的自主性。人人都爱学习。不要用过高的目标要求学生,使其丧失学习兴趣。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如是说。教育的目的是教学育人,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而不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吃力困难的任务,因此缺乏积极性、自主性。第四,推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让老师和家长赏识学生而且学生也要赏识自己。在这样一种赏识的环境下就会有一种“最后一名也不丢人”的观念,考试的成绩实在不应该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所以应该自我赏识,噢傲视和家长也应该学会赏识学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近日呼吁废除三好学生评选,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鼓励孩子。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惧怕考试,真正使考试成为一种总结学习的工具。

教育是国家的一件重大事项,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精神是靠着教育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教育的状况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伟大的民族,但是究竟什么时候能够伟大复兴,就要看我们的教育能否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造就一个人才,远比教育创收要来的要紧些。

下载陶行知专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计划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陶行知专项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计划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陶行知

    陶行知“求真”教育思想对小学校园文化的影响 【摘要】:为什么教育人?教育什么样的人?怎样教育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出来的人,就是要崇......

    陶行知

    陶行知,生于1891年10月18日,于1946年7月25日逝世,汉族,徽州歙县人,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

    陶行知[范文大全]

    教育贡献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是在当时民族危亡、国难当头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他的教育实践是与民主爱国的活动相伴而行的。早年他曾投身于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一......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对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女学生物理成绩普遍偏低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课题组:蒋旭新 我校初中物理课题组自2012年5月开始,已进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取得......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研究》 阶段性研究总结(2) 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阵地,进行优化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已成为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与10几位老师......

    课题研究第二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资料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工作总结 哈溪中心小学课题组 吴胜仁 我校数学课题组自20......

    语文课题研究第二阶段计划

    绿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行为研究” 课题组第二阶段实验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我校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行为研究”能够正常顺利地开展,达到预期目标,严格......

    法制课题第二阶段研究计划

    《初中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实验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计划 按照《初中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实验研究研究》提出的内容、数量、目标要求渗透。研究的主要目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