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题研究年度小结
自立项以来,参与课题研究的10名教师积极工作,认真开展教学实验研究,细化实验研究过程,不断总结研究经验,现已初见成效。总的说来,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理论,周密制定规划。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也是难点,刚开始我们感觉到很陌生,对“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不知道,更不用说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经过区教科所的多次培训后,加上我们自学,我们才懂得“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与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显著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变化。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它特别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提出设想到正式设置,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更有着直接的现实原因及要求。它是教育改革与学校现实发展的迫切呼唤,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我国教育现实的迫切需要,是对21世纪的育人模式的一种新探索。它改变了现行教育教学中重学科知识轻综合应用、重考试成绩轻学习能力、重抽象智力轻实践技能等不良倾向,提倡学生的主体参与。它以综合、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动摇了传统课堂教学死板封闭的旧观念。它如一股和煦的春风,驱散了在考试和分数笼罩下校园中的沉闷雾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全面改写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冲出了一个突破口,打通了“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渠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年轻一代丰富多样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它同时强调目标、内容、方式等多方面的整合,有助于各门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吸纳。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门课程和这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在区教科所的统一规划和亲自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在省教研室立了项,立项以后,我们及时组织实验教师在一起学习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学习有关理论,为了保证实验顺利开展,学校还购买了一些这方面的书籍,准备了一定的场所。同时发动实验教师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摸索、去探究。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我们已基本了解了这门课程的含义、特点,逐步掌握了这门课程的实施技巧,也积累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指导策略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二、扎实开展实验,细化研究过程。
一是我们学校教科处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制度,对课题研究的责任、任务、要求、过程资料、档案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保证了学校这个课题顺利开展研究和良性发展。二是我们10名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了月初有计划、月中有过程检查和督促、月末有总结评价,每月听1—2节实验教师的研究课,每月坚持召开实验教师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教师畅所欲言,谈体验、谈问题、谈方法、谈技巧,相互交流,逐步提高了教师的研究热情和研究水平。在课题组,我们把实验教师分成四个组,每个小组承担一个子课题,其中汪宏军、刘红、陈华主要研究“指导学生选择课题的策略”,秦艳、黄丽平、吴安菊主要研究“指导学生设计方案的策略”,陈贤华、罗泽军、张忠福主要研究“指导学生实施方案的策略”,黄孝兵、丁本良、张少文主要研究“指导学生总结评价的策略”。各个小组虽然研究重点不一样,但每个小组之间有合作、有交流,相互商讨,充分保证了研究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注重了研究过程资料的积累,现已将《学生研究方案集》、《学生作品集》、《学生设计方案集》、《学生研究报告集》、《学生总结评价资料集》、《学生活动案例集》等装订成册。
三、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实施教师指导策略
1.教师要重视前期指导,为开展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实施动员。活动实施动员的关键是要让所有参与者(包括学生、相关教师、家长及社区指导人员)明确活动的意义与实施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学校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同时成立教师指导小队及家长协助指导小组,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每次活动中我们首先给家长发了一份倡议书,邀请家长做我们的校外指导,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支持,有的家长很细心,帮我们出了很多新的点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激情。另外我们还邀请了学校专门负责绿化的工人给我们做指导,必要的时候给我们介绍学校的所有植物,效果也很好,同学们发扬了勤学好问的精神经常抽时间去听他的讲解,同学的收获很大,包括我这个指导老师在内,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们的活动还没开展,但各方面的力量已调动起来了。
二是要开阔思维做好活动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活动所需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资源准备、思路准备、人员准备等。活动实施主题不同,准备工作也不同。这些准备工作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准备。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指导教师的启发作用,给学生出些点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不可忽视。
三是要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分工。不管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建立在哪一个层面,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教师都要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和活动的学习小组,在建立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自愿的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研究和活动的伙伴。教师要指导学习小组明确分工,充分协作。这样每个班级可以成立十个左右的小组,由他们自己推选组长,自己给小组取一个能够代表小组风格的名字,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对研究的问题充满信心,跃跃欲试。
四是要指导制定研究方案。教师通过帮助研究活动小组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并给予指导,从而控制研究的进程、方向、方法、质量等因素。主题的确立是开展活动和研究的关键一步,教师尤其要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确立合理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身边的问题以及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等,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并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活动主题资料,供学生自由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增长,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活动方案、主题和计划。活动方案设计,包括研究的主题、活动的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地点、活动人员、指导教师,活动成果展示方式等。
2.落实中期监控,确保活动井然有序
一是要在活动中进行具体的指导。在具体活动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二是要进行活动过程质量监控。中期监控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研究过程的质量。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及时记载活动情况和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活动结束后,小组要提交活动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结果等。教师要认真审阅研究报告,提出该小组活动中的优点与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三是要为学生活动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研究条件包括研究所需物质条件、信息条件、人力条件。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等。教师只是提供给学生最简单的条件,给研究提供一个基本保障,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去挖掘更多的条件。在活动中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信息条件,但只是提供给学生信息来源的方向,由小组学生自行对信息进行寻找、选择、处理、分析。
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人力条件,介绍一些相关的专家、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教师还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对活动有利的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四是要协调小组内部的关系。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了解小组活动情况。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指导小组同学协商共同解决。同时让学生知道研究的问题必须通过小组同学的合作分工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教师要给学生做一些合作沟通的技巧的传授与示范。
比如说在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活动小组实际研究”,要求各小组根据计划通过途径查找资料,可以访问,调查,实验等,教师在这个阶段随时关注个组资料储备情况,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很多小组进行了科学而精细的分工,这样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们凭借各种渠道收集资料,然后把各自的研究东西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达到一种促进性互动。效果是非常惊人的。我们的一个叫“沙漠之王”的研究小组单就仙人掌的作用和种类的资料就收集了长大三万字的内容,而且很多东西是连我指导老师也是第一次见到,真是大开眼界。在这个过程中合作,自信与创造,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尊重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3.关注后期总结,完成活动目标
一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交流与展示的指导。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资料,形成结论。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提供有利条件把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同时可以请部分家长来学校参加我们的成果交流与展示,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交流与展示主题,例如“金鱼戏水”“走近我们身边的植物”等,同学们还选举了部分口才能力强的在活动展示上向家长作了精彩的汇报,而且多形式的把同学的活动成果展示出来,可谓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特别是同学们制作的手抄报,撰写的小论文和研究报告,让人赞不绝口。同学们在活动中找到了自信,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收获不再限于本次活动,而且有更多其它意想不到的收获,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作为指导老师没有什么比这更欣慰的。
二是对学生活动评价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学生自评,家长评语,然后是小组互评,最后是指导老师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写一个自我小结。教师应该按照有关评价表的要求与项目,认真填写评价表,在填写的过程中,可参照评价重点,结合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给出相应的等级与评语。评价的整个过程以激励性评语为主。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而且也能科学合理的评价他人,同时也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学生在评价中成长起来了。以上三个阶段的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进行选择和调整。
如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当做一台戏的话,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编剧、顾问、配角、舞台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这台戏,归根到底是要由学生自己去“演”,并逐步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去策划、安排、展示,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活动,全员参与。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指导,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学生,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在参与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展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学生活动时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
四、及时总结,初见成效。
教师自开展实验研究以来,不但领悟到了这门课程的真正奥妙,而且也掌握了这门课程的实施技巧,同时也懂得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指导的策略,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实验教师刘红撰写的实验研究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初探》获市级一等奖。
2、实验教师汪宏军编写的案例《我们身边的植物》获得市级一等奖实验教师汪宏军撰写的案例《我们身边的植物》获得区级二等奖。
3、实验教师陈华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灯》在宜昌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上被评为示范课,实验教师刘红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斑马线》也被评为示范课。
第二篇:课题研究小结
2009年秋春期课题研究小结
学校:东 阳 小 学
课题名称: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
负 责 人:罗涛
2009.07.0
2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
2009春期研究小结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研究》课题从申报以来,已经在逐渐地深入开展。至期末为止,《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三期,虽然我们的工作都很紧张,但也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也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为使今后的研究工作更有效、科学地进行,现将该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研究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2009春期开学之初,便按照课题研究总计划制定了具体可行的一期(一阶段)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的内容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研究工作,基本完成了其规定的研究任务。
首先,在开学之初,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以及有关研究方法的培训。在该期,我们组织课题的参研人员进行有关网络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集体学习。又召开了参研人员的研究培训,主要是有关课题研究方法、意义等方面技能和知识的培训。
其次,加强了对典型学生的调查和记录。在主研人的配合下,制定了调查记录表,班主任根据典型学生名单相应地对他们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收集了相当的原始资料。
再次,主研人在参研人员的配合下,编制了进行调查、测试的试卷,并对典型学生进行了测试,获得了一定量的心理测试数据。
最后,主研人收集了大量的涉及课题的资料,并购买和学习了相关的专业书籍。
二.不足之处及下一步设想。
1、有部分参研人员发生变动,这对课题研究的进度,以及资料的收集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参研人员的配合方面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3、资料来源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4、由于要购买相关专业书籍,以及打印测试试题等,需要的经费是个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准备改进的设想有:
1.继续加强对参研人员的有关研究、调查手段的培训和提升。
2.继续加强有关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在总结研究该期资料的基础上,准备在下期完成一篇《网络环境下学生品行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成果。
主研人罗涛
2009.07.02
第三篇:课题研究小结
课题研究小结(五年级)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近年来我校在各班广泛
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营造书香校园。现
将本学期我班课外阅读活动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1﹑认真选择学生适合的图书。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
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们精心挑选各个等级的学生到图书室借图书,因为不同
等级的学生的阅读水平不一样,阅读兴趣也完全不同,由他们去挑选图书,学
生爱阅读。
2、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我们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家访等形式让家长
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让家长消除“看课外书为看闲书”的误解,努力争
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在家里指导、监督孩子看书。
3、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课上可以推荐课外读物,也可也
可对学生近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交流、做指导。如“我来讲故事”,或”讲精彩情
节”;或”讲故事梗概”;或“读物交流”等,调动学生阅读欲望。
4﹑积极做好课外阅读记录本。要求学生每天将所看的书做一些简单的读书
笔记,在课外阅读课上进行交流,很多学生在课上跃跃欲试,总想把近期的阅
读收获向同学们展示。
5﹑师生共读,教师先行。要想让学生喜爱阅读,老师自己首先要喜爱阅读,我平时常拿一些书当着学生的面阅读,此外我还经常将平时阅读到的好的文章
阅读给学生听。这样润物细无声般地让学生受到感染。
6、认真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仅仅有了阅读兴趣还是不够的,还应教给
他们必要的课外阅读方法,否则耗时低效,因此必须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进行
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我相信只要努力必有收获,一学期下来,我班学生在课外阅读兴趣方面有
了提高,阅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在等级考试中通过率最高,但由学生
基础较差,阅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课题研究小结
课题研究小结
张沛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经线与纬线既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先抽象。因此在上这节课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经线与纬线。经过前段时间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我有如下的感触:
一、地理学科一定要图文结合。地理学科离不开地图,我们不是在学美术,要求把没付地图都美观具体地画出来,我认为画草图是更为实际和快捷的方法。比如说纬线与经线的形状要怎么画才让学生更为理解,就要画出经线是半圆,而纬线是一个圆圈。再结合课本上对经纬线的定义,图文结合更易理解。
二、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利用地球仪。现在初一年级课堂改革,每个小组为一个单位,买一个大地球仪(组员也可人手一个小地球仪)。通过分析地球仪,更为直观地理解经线与纬线是怎么回事。
三、突出重点,动手运用。在纬线中,重要的如赤道(零度纬线)、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到要让学生从地球仪和地图上着出来,然后自己动手画一画,并标注好各个重要纬线的名称。同样,重要的经线如本初子午线(零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即西经20度,东经160度)等也可这样操作掌握。
四、小组展示PK,对抗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各个组间相互画图比赛,看谁画得更准更像,或一个组画出重要经纬线另一个组要标注出相应经纬线的名称,等等,通过小组间的这种互动PK,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为了让学生更能理解和记住知识要点,就要图文结合,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图形,更直观的去认识地理名称和事物。切忌老师包办,死记硬背。我想在课堂改革思想的引领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操作,这样我们的地理课堂必然事半功倍,最终高效。
第五篇:课题研究小结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小结
鹤林小学郑惠
为了理顺这一学期自身对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更好地掌握课题研究进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开展,现对我所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进展情况:
1、抓理论学习。
深厚的理论支撑是课题研究深入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的有力保证。我们要求每位组员精读一本相关的理论专著,坚持以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做好摘录,期末进行学习札记评比活动。
2、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小学数学教具学具课件化”,确实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开展“小学数学教具学具课件化”专题研究,可以在促进教师课件制作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问题与思考:
在当前以网络课程教育为代表的信息化教育正展现着诱人的前景。而信息技术网络化教学更是将网络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全体实验教师积极探索、共同协作、共同开发。
怎样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个性化学习的进程中,提高和发展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实验与探索。
课题实验通过我们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水平有限,研究还尚显稚嫩。“小学数学教具学具课件化”是一个永恒的、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题。我们相信,经过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下一阶段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果。
五、后一段工作的具体安排:
在以后的阶段,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一方面继续提高教师的动
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协同努力,使教具学具的制作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具体安排如下:
理论学习方面:组织课题组成员继续深入系统地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定期请专家授课,进行交流。
研究过程方面: 根据方案的安排,现在我们已经处在深入研究阶段,任务是 深入探讨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设施,特别是校园网络,为数学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