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3 07:0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

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

淮南实验中学卞贤磊

2009年4月

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

淮南实验中学卞贤磊

在市数学教研室冯玲老师领导下开展的课题《基于课堂观察研究的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自开题之日起,课题组成员分别包括我在内的几位青年教师的市级公开研讨课进行了观察,观察视角包括四个方面:问题情境、课堂提问、课堂对话和学生活动以及认知水平发展.其中有一条基本的贯彻主线,就是“同课异构”。

作为被观察的对象,通过自我的研修、比较其他老师相同的教学设计以及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同课异构”有了几点更新的体会。

一、对“同课异构”新的理论认识

首先,就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通过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出适合于实际教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学法,甚至于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也要考虑到不同的教法和学法,而不是一份教案“打通关”。教师可以通过“同课异构”的历练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进行“同课异构”的研究的一般步骤大致分为:

(1)确定教学内容;(2)进行教材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收集相关课题的资料和资源;(3)经过思考和集体讨论后,撰写教学设计;(4)并进行教学实践;(5)进行教学时间后的会诊式研讨,详细剖析教学中的行为;(6)针对教学中暴露的问题,修改原来的教学设计;(7)写出反思材料。

二、对于“同课”与“异构”之间联系的体会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就是“同课”中的“异构”,其中“同课”是研究和比较的基础,“异构”是教师基于不同的教学条件和学生情况对于教学的发展,相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异构”是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上进行。

不同的教师,尤其是我们年轻教师,有着各自不同的自身学识、教学经验、教

学过程的处理方式,这些都会导致教师们在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中呈现出各种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色彩。完成相同的教学任务就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同”,这也是带有不同特点的教学设计对的“共性”所在;正是教师们的“个性”决定了“同课异构”的“异”,也恰恰是“异构”充分折射出同课异构的魅力与内涵,才能使得不同的教师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何理解“异构”呢?仅仅是指教学结构上的不同吗?如果“构”仅仅作为“教学结构”来理解未免过于简单和狭隘,“异构”还包括在教学资源的重组和利用上求异、在文本解读上求异、在教学设计与构思上求异、在教学方法上求异、在教学风格上求异„„所以,在“同课异构”中,“构”是核心,是灵魂;“异”是变化,是发展。如果将理解的重点放在“异”上,那么我们追求的只是外在、表面的东西。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形式的变化并不见得能代表内在的丰富。

同课异构实质是一个教学认知建构过程,其中包含的方面林林种种,例如:不同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立足于各自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其他教师的探讨和帮助之下,广泛占有各种资源,进行各种教学构想,并将构想予以优化后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再认识“同课异构”。

三、“同课异构”的再认识

1、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师个性和风格。

我们说教学有法而无法。有法在于我们必须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的规律、心理学的规律等进行我们的教学,还在于我们知道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所有这些都是教学中共性的东西,而共性的东西往往无法鲜明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的、有别于其他的东西。这时,我们就说,教学还需要进入“无法”的境界,即我们不可能要求许许多多的教师的教学呈现出千人一面的情况,鉴于每个人的个性的差异,我们无法将具有无限可能的发展的教学归结为一个同一的模式,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知道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我们知道人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人本身具有的无限的发展潜质,每一个教师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个教师的发展方向、可以达到的高度呈现出不同的情况。我们常说,每位教师应该呈现出自己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这种风格什么时候才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呢?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这时,我们可以说,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现,因为有一个对象在与他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有鉴别。

2、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差异。

我们决不认同教学是工厂流水线上同一模式的机器化大生产方式。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教学活动中的不可预测性也使我们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事物的运动与变化是绝对的,古人不是说人不能同时踏进一条河流吗?各个方面决定了教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在同课异构中,对教材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用、课程理念的体现等,教师们不同的观念在进行碰撞与融合;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学个性、不同的教学理念、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挖掘深度、教学中生成的不可预知„„所有这些都使同课异构真正体现教学的差异,从而体现出教学无限的发展与变化。

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的差异,体现在不同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理解做出的教学行为的差异;它更重要的体现在于对于人的差异的尊重,体现出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这里,不同的教师出于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不同的考虑,产生不同的构想,进行不断变化的实践,不同的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3、同课异构最终彰显人的价值。

同课异构中的种种差异最终成就了人的不同程度的发展,彰显了人的价值,这是同课异构中人本理念的切实体现。我们知道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最重要。如果我们着眼于一节课、一个课例的研究,只是想着把某一节课弄好,那只是在治标,没有治本。我们不是要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水平,而是要整体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惟有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帮助教师从根本上改进自己的教学。因而,一切同课异构活动,都是围绕“教师”、围绕“学生”在开展,都是围绕“人”在开展,是在不断扩展“人”的视野,不断丰富“人”的变化,不断创造与实现“人”的发展的一切可能。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同课异构彰显人的价值,不仅仅指上课教师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发展;我们还应该使团结在上课教师这个人周围的许多“人”得到发展。因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需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集体研讨的良好氛围,伙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同样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样,在同课异构中,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的教师都参与了研究,都得到了发展。

4、同课异构重在教师自主建构。

正式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认为,同课异构是不同的教师个体或群体就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实的教学条件,立足于教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经验,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在同伴的帮助之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付诸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不断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优化与重组的建构过程。

同课以异构的过程进行着猜想、实验、验证、反思、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它是一个极其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多纬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围绕同一教学内容进行的广泛的对话过程;是教师个体与群体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开展创造性教学,使自己的方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自己独立的思考、或是教师群体的意见都需要教师自己独立、自主进行建构,他人的一切思想、外在的一切因素都仅仅是提供给教师思考的元素,惟有基于自己思考并付诸实践之后的经验与体会才是真正的财富。

四、同课异构的实施。

由于我们必须考虑同课异构过程中教师的自主建构,实现教师自身内涵的丰富与智慧的提升;所以,我们认为,同课异构应该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为终极目的,围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改进”这两个核心展开,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以同一主题为核心。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只有确定这一主题,才能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进行比较式的研讨。共性与个性是事物之间普通存在的一种客观联系,比较的过程追求“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没有了“同课”这一“同”,比较就失去了基础,就不能称其为同课异构,就失去了同课异构的价值。

2、以行动研究为基础。行动研究的目的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它关注的是特定情境中的特定问题,无须重视研究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不同情境;无须关注研究变量的控制与操作。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强调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际,把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的“小课题”,基于“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以微格分析为手段。没有细致的观察就没有精细的分析,没有精细的分析就难有问题的发现,没有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就难以取得进步。所以,我们借鉴微格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微格分析,一方面利用了现代视听设备作为课堂记录手段,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帮助教师直接从记录中观察自己的教学活动,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另一方面,其他教师注意在课堂中就某一主题进行观课议课,帮助上课教师从指导教师和同伴那里得到信息,更为全面的看到本人上课的过程。

4、以比较研究为方法。“同课异构”的基本研究方法应该是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侧重点是在研究“异”。“比较研究法”是常用的教育教学研究法,它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在同课异构中,我们要充分的应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明确比较的主题,关注同课之中的异构在何处,各种异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取得了什

么效果,存在着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拿到一手的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

5、以同伴互助为桥梁。同伴是校本研修中最基本、最高效的力量,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寻求同事的帮助是每位教师的第一反映,因而同伴互助也是同课异构中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学记》说“同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没有同伴的互助支持,教师个人将限于孤立。所以,我们力求教师个人与团队之间进行广泛的对话和合作,营造同课异构中同伴互助的专业合作与精神共享;在同伴互助中将个人的才智与团队的集体智慧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个人成长与团队进步相辅相成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既促进教师个体在专业能力、知识、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又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6、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同课异构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智慧只有在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提高。所以,在发现问题之后,教师需要进而明确问题的关键,决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方案,包括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最后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同课异构中,由于教学的不可预测、对所面临的“未来”一无所知,我们可能会不断地尝试错误,通过尝试错误,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总目标分成一系列子目标,如把教学设计分为多个环节,针对某些环节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尝试,从而实现教学构想,解决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最终解决所有问题,呈现出一节近似完美的课。

第二篇:同课异构体会

对《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同课异构

实验中学王文肖

引言

“同课异构”就是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正值教研室组织七年级教师同课异构活动,研究过程定为:协商定课—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和资源—撰写教案和说课—抽签定班定授课顺序擂台式现场评委打分—写出反思材料。“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这种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背景

教师发展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并不全然依靠自己,而会向他人(如校外专家或同事)学到更多;教师更并非孤立地形成与改进其教学的策略与风格,这种策略与风格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有赖于我们自己共同营造的“教师文化”。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部分内容是三角形学习的重点,已知三边做三角形更是一个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学好本章知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这节课的异构不仅能起到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还为教师睿智处理全章教材提供了方便。

研究过程:

一、定课

讲课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二节《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

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和资源

在对教材的研讨时,我注意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教材深度的把握

《三角形全等》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但在实际练习中我感觉规范的证明格式也很重要;另外,已知三边做三角形这个尺规作图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就需要认真研究。因而我采用了把精力放在探究全等的条件上,特别是已知三边对应相等的条件,在突破画图的难点同时,也突出了探究过程,给学生的探究过程力求印象深刻。对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要求严一些,对例习题的处理以注重思考的思维方式的训练为主,非常注意梯度,甚至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是首要的。

(二)对探究活动顺序的安排

对于三角形全等第一个条件边边边公理的探究,课本概括说明包含了所有的情况,考虑到课堂容量我一是舍弃了一边一角的情况,同时也打乱了顺序,按先角后边的六种情况很自然地进入到三边条件的探究上,给学生的感觉是自然合理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到后面研究其它的判定条件时在补全所有的情况,若学生提出来,首先给于肯定并直接说明后面学习将会逐一讨论。

(三)对学习者的分析

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指出有效的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现实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但不稳定,对感兴趣、新奇的和自己身边的事物的探究欲望最强烈,因此从问题引入到探究过程,最后是例习题的安排都体现选择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帮助他们克服机械记忆、套用格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活动种,我注意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真正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撰写教案说课材料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认真研讨,我写了详案和说课稿,并在蓟县四中借班上了这节课。

教学设计思路:情境引入→激疑猜想→实施探究→得出公理→巧妙应用→解决问题

四、会诊式研讨

课后,县教研室郭老师对我们五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

郭老师:我们知道两个人交换自己的一个苹果,每个人的到的仍是一个苹果,但每个人交换一种思想收获的却是两种思想。同课异构体现的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教师是引导者,应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新课程理念,最后达到殊途同归,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每位教师都能准确把握教材,针对自己的理解合理处理教材,均运用了计算机课件,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效果较好。

A老师的课:解读到位,环节清楚;B教师的课:把握教材准确,领悟了新课改理念和教材编写意图;C教师的课:设计巧妙,安排合理;D教师的课:习题有密度,有意识培养学生能力;E教师的课:基本功扎实,注重学生行为。

通过这样的上课,我感觉受益匪浅。现把我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体会写下来与各位同行分享。

五、我的体会

1.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本学期学校计划中按教研室要求重点布置了各年级的同课异构活动,因此从学期初我们教研组就搜集资料着手准备,几次研讨校内课题定为《实数》的复习课。通过三个人对同一课题的不同处理展示、通过评审组领导老师的针对性评议,使我们对实数这一章的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对同课异构活动有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崭新认识。我与每位听课教师进行了认真沟通,清楚认识到自己在教态和过渡语言处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为此我又认真准备了第二个课题《一次函数的应用》,而正式在四中开课的已是我精心构思的第三个课题《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正如刘校长所讲:只要认真没有干不好的事。若想效在课上必须功在课前。这次活动我真正体会到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2.精读教材,巧设环节

本节课的成功主要在于对教学环节的巧妙设置。在教研室确立课题时郭老师对我们讲:一节县级课通常要准备15天左右,一节市级课最少要精雕细刻一个月,你们这次也比较厉害,同一课题不同处理,效果如何内行一眼便知,所以你们要认真准备。当时我们五人的压力都很大,但压力就是动力。回校后我首先认真研读了课程标准,明确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由于课改后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不深刻,因而确定教法让我煞费苦心。为此我上网搜寻打印了数篇新课改范例和新理念下的好课标准等资料,利用晚自习时间精研细读,最后决定采用问题——探索——发现----应用的教学模式。首先一个情境问题就浪费了我三个晚上的时间,我感觉引入问题极为重要,而课本和网络的一些引例都有些牵强、生硬。可能真的是突兀的灵感使我的头脑中出现了我课件中的情境问题,欣喜之余引言也就随之而出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是新教材的主要特点,因而在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中我打破了教材顺序,采用由角及边、由少到多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方法,让学生经历挫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现在感觉效果很好。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人人都要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都学习必须的数学。所以我对课本上的例习题都进行了处理,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例题,并通过变式转化为另外几个习题,直到最后解决引例问题,都能使学生真的体会到学以致用。如何小结已经是令教师头痛的事,甚至让我们感觉无关紧要,因此我给学生出示了带有启发性语句的提纲式小结,并要求落实到纸上,培养学生善于总结、主动评价自己的良好习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题内容往往决定教法的选择。

3.同中求异,共同提高

同课异构讲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殊途同归,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5月7日在四中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讲课结束之后,刚刚离开报告厅大门,有几个兄弟校同学科教师马上围住了我。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对我说:王老师,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但您的设计真的吸引了我。能把您的课件考给我们吗?以后我们可以多交流吗?几句话让我感慨很多,深深地被年轻教师谦虚好学的精神所打动。接下来我听了其他几位教师的课,认真揣摩她们的每一句话,体会她们的每一个构思。四中老师的干练、渔阳老师的学生自主式回答方式、燕山老师的几何画板演示和二中老师驾驭课堂能力都深深吸引了我。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这样的活动,相信每位教师把握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

第一轮的同课异构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我的心情还没有平静。这种活动因为有竞争,重视的心理会让人讲求严谨,追求完美,课堂的设计也会颇为考究。而平时的课堂我们只注重了课堂内容的充实而忽略了很多细节的处理。而对细节的推敲才能真正领略课堂真味,才助于提升课堂艺术素质!相互间的听课更是优化课堂结构,完善课堂语言,改善教法教态的好方法。想起刚开始听说这项活动的程序时,心里确实也有想法,认为那简直是一场场无奈的“作秀”演出,待到“演出”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作秀的过程正是提升的过程,被人品评的过程也正是收获的过程。结果并不重要,但过程却是教学工作的方法大餐,大家各取所需,吸取别人有营养的小菜,纳入自己的分餐盘,塑造完美的饮食结构。感谢教研室学校给我这样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感谢同行老师给我无私的帮助,感谢校领导对我的关心和指导。在此谢谢大家。并祝愿“同课异构”这朵小花常开不败。

第三篇:同课异构体会

“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

为了提升各学科任课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校在2012年4月6日组织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和庄浪三中的刘晓英老师进行九年级数学课程的“同课异构”。以下是我这次讲课、听课的一些感受。

首先,就这次我和刘老师的教学内容和设计做一说明。我们所讲的内容是复习《三角形全等》这一章,我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学习应用“三四五”模式进行上课,虽然在教学环节做的比较成功,但是在习题的选择方面做的不足。刘老师则以“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为主,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感情培养,教法上以“诱导、启发”为主,重在让学生体会解题思路、掌握做题方法,各个方面做的较好,就是由于没有带过这些学生,在习题的选择上感觉选的练习题有一定难度(当然是以中考题为主)。总体而言,这节课还是达到了我们各自的教学目的。

其次,通过讲课和听课,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间相互启发,智慧共享。这次听完刘老师的课之后,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两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我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复习课本上基本的知识点,而在课堂上时则采用提问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练习题来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样就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

导,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优化。还有在课堂的掌控方面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像是简洁干练的普通话、至始至终的笑容,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最后,“同课异构”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教学模式是可以灵活多样的,但是宗旨是不变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以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应用知识点为中心的课堂。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各个环节做到以学生为主。备课时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应用能力,想着让他们如何在课堂上收获最多来精心备课;上课时想着采用何种方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为主来有意上课;总结反思时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参加完这次“同课异构”活动之后,让我深刻体会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自觉的、全身心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造和应用新学习的教学方法,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下大功夫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这样,必然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思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

第四篇:同课异构体会

参加全县“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4月10日,在三小参加全县“同课异构"课堂教 观摩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为贯彻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次活动由三小,赵官镇小学和华店南明德小学共同举办,三个学校各年级语文教师集体参与学习。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学习——借鉴——提高。学习研讨新课程理论与实践问题,推行先的教学理念和科学教法,借鉴优秀教师实施课堂的方法和经验,实施主体参与式教学,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提高实施课堂的专业知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通知要求参加研讨会的教师早上7:50前到,所以我们6:00就已经准备出发。按时整点到达地点。按照主办方的安排,听取了三节语文课,同一个课题,不同教师来分别执教这叫做同课异构。第一节由三小的于敏老师讲授。第二节由我镇的赵一菲老师讲授。第三节课由华店南明德小学的杨艳辉老师讲授。

三位老师执教的是《生命 生命》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19课)。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均向我们阐释了生命的宝贵与美好,学习本组课文,要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体会生命的 价值和意义,从而受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熏陶。《生命生命》一课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小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的威胁时极力挣扎——表现出强烈的求生欲望;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体现出生命力的顽强;“我”静心听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认识到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文章结尾作者总结全文,点明了中心,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那就是要珍惜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也是她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体现。

课堂上,三位教师均能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原有的人生体验,凭借三个小故事,扣句品词,步步引导,体会生命的顽强与珍贵。同时,教师通过适时引入杏林子的介绍,让学生走近作者,并借助杏林子坎坷的人生经历提升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和感悟。因为,不了解作者,就无法深入读懂文章。三位教师对这节课虽教法各异,执教过程各有千秋,但对文章的把脉理和对重难点地讲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听来大受启发,收获颇丰。下面谈谈自己听完这两节课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都能够紧扣教材,但不照本宣科。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做了大量的精心准备,所以课堂上都能如鱼得水,自由发挥。讲解娴熟生动,活泼有趣。老师娓娓道来的不仅仅是教材上的知识点,还有生活中的细微之事。老师启发学生,答案数不胜数,五花八门,但都围绕的是“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个主题。而没有随心所欲的毫无主旨的发挥。还比如课文中的词语,句式,修辞,写作方法都可以让学生拓展和延伸出好多,以点带面,融会贯通。比如讲到作者的遭遇时,老师没有直接说和她一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是谁,而是让学生想,看能想到谁,不一会的功夫,张海迪,海伦·凯勒。

二、朗读贯穿于整节课堂教学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篇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章,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单个读,小组读,整体读。并且循序渐进推进,逐步升级。

初读课文,首先来感知文章之中的三个事例,用自己的话来简单的总结和概括,给每件事例一个小标题;寻读,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者句子,反复朗读,体会,理解;悟读,结合句子谈、“极力鼓动双翅”“跃动”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

三、情感延伸教育

在三位老师的讲解中都不约而同的提到的5.12汶川大地震,老师们用鲜明生动的图片来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启发,使学生们对生命更加珍惜。特别是赵一菲老师最后采用让学生手写的方式,写出对生命的感叹。并加上名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方式新颖,值得学习。

第二环节是评课先由讲课老师自评,再由三小的四名教研组长从教师状态·教学结构·教学问题·学生学习状态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各学校代表说一下体会。我自己感觉受益匪浅于敏老师活力四射,赵一菲老师自然亲切,杨艳辉老师沉稳大方,各有千秋,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

王厅中心小学 王蒙蒙

第五篇:同课异构体会

听了赵老师关于“同课异构”的讲座,我们学校也举行了“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活动我体会到“同课异构”教学研讨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基本功是一个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业务能力,它不但包括会准确适用普通话,板书清楚、工整,教态亲切自然,基本操作准确规范,还包括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灵活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等。对于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师讲授,教学效果会有很大差别,其中教学基本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次活动可以说是老教师与年轻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对比,物理教学老教师王超良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他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他的整个课堂围绕着“数据说明一切”展开,用他饱含激情、形象生动的课堂语言,通过启发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课堂设计完整,板书版画简洁,重难点处理恰当,课堂调控收放自如,整堂课下来既找不到多余的词语、又没有含混不清的表达,学生在教师的导演下积极的参与课堂,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主人。青年教师陈宏业向大家展示了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熟练运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这也是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基本功。陈宏业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加上活泼的课堂语言,使整个探究过程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愉快;陈宏业老师通过对数据表格的特殊设计使“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这一教学难点自然过渡;这些问题的设计与引导都体现了年轻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这也正充分说明我们年轻教师正在逐渐成熟起来,老中青教师之间,特别是城乡老教师之间的差距正在大大缩小。

下载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同课异构”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同课异构听课体会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 靳岗小学 今年秋期我们中心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活动,聆听这些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我从中领略到每位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受益匪浅......

    同课异构听课体会[精选]

    “同课异构”听课心得体会 杨惠敏 12月31日,我参加了同课异构听课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

    同课异构听课体会[合集]

    同课异构听课体会在邯郸市新课堂“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邯郸市优秀教师赵艳和武汉常青实验小学教师李文燕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李清照的《如梦令》,这两节课听......

    同课异构听课体会

    “同课异构”听课体会鲁秉仓这次,我参加了北大街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同上一节课教学观摩课,听了两位老师讲的《刷子李》一课,使我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课给我总的印象是:朴素、朴......

    同课异构

    《拉萨的天空》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7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前往五小听课教研,有幸请了两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是王康民老师......

    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结对交流 ——六校结对活动记 10月26日,庐江六中一行8人在校长李康龙的带领下,来到合肥市永和学校,参加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长丰县......

    同课异构

    校本培训:语文科组专题学习资料(一) 主题:同课异构 学习时间:2012年2月28日 学习要求: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反思文章。 同课异构基本理论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

    同课异构

    首先群文阅读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明确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涵,能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摒弃无为的教学引导、讲授,选择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