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打印版_3职业道德[本站推荐]
一、导论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和人自身的存。1.对道德概念的一般理解?①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②道德以善恶为评价为③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④道德是调整个人与跟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2.道德的一般本质?所谓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的一般本质体现在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④(经济和道德的关系是辨证的)道德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这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3.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特殊本质。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非权利、内化的规范。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4.如何理解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道德需要作为高于物质需要的精神需要,作为实现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5.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
活中所从事的负有特定社会责任、具有专门业务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6.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念、情操、品质。7.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旅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8.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或规范体系是什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之夜道德的规范体系,具体而言: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迅速增长专业才干,才能增强职业的责任心,才能提高工作积极性,才能练就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的品格);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从业人员应在行使职权时,考虑如何正确行使本岗位所拥有的职权,如何尽职尽责,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社会);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既包括对国家法律、纪律的遵守,还包括对职业规则的信奉);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熟悉、通晓本职业务,是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9.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①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尊重自我,热爱学生:孔子“爱之”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③团结协作,开拓创新:陶行知“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④严格自律,以身作则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0.职业道德的特殊性:①职业道德调节的范围具有局限性。②职业道德的规范内容具有职业性、稳定性德的具体要求具有层次性。④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⑤职业道德的作用方式具有一定的权力强制性。11.职业道德的作用:①职业道德能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职业道德是职业的生存条件。③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④职业道德对社会风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
1.教育劳动是教师职业道德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实践基础。概念:教育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它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创造性的培养人、塑造人的高级劳动。2.教育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①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是一种特殊活动,是社会主,伦理道德因素参与整个教育过程)。②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如何理解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教师加工出来的“劳动产品“是具备了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和具备了一定思想觉悟的人。他们具有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他们对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和深远影响,其作用面之广、影响度之深,是社会上其他任何一种劳动产品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本着对学生一声负责的态度,审视自己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极其可能产生的效应。)3.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表现在: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向师性、主客体双重性。4.如何理解劳动对象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教育对象的这种向师性,要求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5.如何理解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他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油本质的不同。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接受教师的影星啊,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中的反作用特点,教师劳动对象的反作用却表现出特有的丰富的形式和复杂的程度。教师劳动的效果、成效,不只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努力和能力。6.教育劳动为什么具有创造性?教育劳动具有创造性,具体表现为:①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性新能力;③教育方式方法具有创造性。7.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在教育劳动中形成的。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综合,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三、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什么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的精髓是什么?如何弘扬大学精神?①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②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是大学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恒久生命力的精髓与内核。③大学精神的弘扬要求大学教师要确立起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服务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还要树立起崇高的学术追求并养成独立的学者人格。(北大之爱国、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求是)2.大学精神的内涵:①学术自由的精神,大学精神的核心。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的不合理干扰而进行讲课、学习、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主要包括:“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②独立自治的精神。定义:大学独立于政府免受干扰,依法独立办学。中世纪不同国家的学者模仿工商业者结成了自治的行会,便是现代大学的雏形。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学的科学精神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表现为热爱科学、追求科学、为科学献身的意志与情怀,也表现为一种不迷信、不武断、不盲从、不附和的理念和态度。其核心就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求真”精神。人文精神,以人自身的自由与完善为终极目的的价值信念和思想态度。要帮助被教育的人养成健全的人格、自由的思想、宽阔的胸襟、开放的事业和良好的德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二者缺一不可”。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二者在价值上相互渗透、相互支撑。④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学的开拓创新的精神,一是指向科学研究;二是指向人才的培养;三是指向社会发展;四是指向大学自身。⑤理性批判的精神。理性批判的精神主要体现三个方面:①从文化传递的角度,大学是整理、选择、保存、传递和发展文化的场所②从思想发展的视角来看,大学是各种思想观念兼容并包、交相汇集的场所③从社会进步的视角来看,大学不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而是社会理想的制定与实行者。3.大学精神的作用:定向与规范的作用;维系与凝聚的作用;激励与驱动的作用;感染与教育的作用。
四、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基准性;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本质性;③教师职业道德原则;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具有自身独特性。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构成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确立的客观依据。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1)任何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培代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规定了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2)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1)教学的过程必然也是育人的过程。(2)教好书要就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
3、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为了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培养成千上万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各类人才。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1、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其智力,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还要注意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活跃气氛、锻炼身体,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更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教育方法要正确,符合规律,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认识规律,积极探索,努力学习。
3、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知识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思想理论和道德品质保证),教育理论(方法保证)。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
1、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保证。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学生效法的楷模。为人师表原则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育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来对学生产生经常性的、直接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2、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具有较高的威信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多方面条件之上的,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由于高校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行为判断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道德品质状况对其威信的影响就更大。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以身作则作为一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来加以倡导。孔子常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培养年轻一代的工作是一个全社会性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工程是这庞大系统工程中的核心工程,而教师则是学校教育工程中的劳动者主体,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决定了整个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关注。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不仅影响学生,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
1、坚持
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1)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为人师表的基础。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为了做好学生的表率,必须在各方面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必须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各种法规,严格遵守各方面的道德规范。(2)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3)要严格要求自己,就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发现和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严格要求自己,就必须努力学习。
2、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1)坚持以身作则,就是要教师以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2)坚持以身作则,就必然要求教师把身教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3、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言行一致,就必然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4、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教师的社会角色要求教师必须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二者不可偏废。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
1、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1)教育公正作为教师职业道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2)社会公正道德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必然要求教育公正。
2、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公正作为教师的一种美德,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高尚的人格。公正就像一架天平,衡量着教师道德水准的高低,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极大的人格影响。
3、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教育公正这一原则。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集体氛围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教师的公正。教师公正,威信高,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
1、爱无差别,一视同仁。
2、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3、长善救失,因材施教。
4、面向全体,点面结合。依法从教原则:(1)道德与法的关系。道德与法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道德和法有着诸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要早;②二者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而法则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③二者的调节范围不同,道德对社会上的一切领域都起着或多或少的调节作用,法干涉的范围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另一方面,二者之间又有着几位密切的关系。①遵循的根本原则同一: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调节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②在作用上相辅相成③在多方面大量交叉重合(表现在特点、层次、作用范围上)④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职业道德与法的关系?职业道德是在社会分工发展的基础上,随着职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职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整个道德体系中,职业道德具有短暂性。职业道德既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与法律规范相同或相似的特点。职业道德具有规范的具体明确性,具有作用过程中一定的权力强制性,和较强的利益制约性。职业道德是法律与道德的二者结合点,是法律与道德同一性的集中表现。依法执教,依法从教,对于教师来说,既是法律要求,法律义务,又是道德要求,道德义务,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以人为本)
五、高校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2.师生关系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伦理关系居于最高层次;教育管理关系是核心,居于第二层次;系是条件,并居于第三层次;人际关系是以上三种关系的基础,列为第四层次。①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有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师生代际-朋友式关系模式);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③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分为:强制型管理模式、民主型管理模式和放任型管理模式);④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所谓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的现代模式就是指学生对教师既有信任和依赖,又有独立的见解和自我选择。);⑤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3.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②在层次上具有差异性;③在情感、角色教师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4.高校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原因:①对教育教学目标认识的差异;②教育教学方法理念的认识差异;④社会大环境会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5.协调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具体有?高校师生关系的调节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教道德调解中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如何做到如何理解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事,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②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③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 ④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所提倡的爱护学生,并不是迁就和放任学生,二是教师对自己职业的高度忠诚所产生的对工作对象的一种极端负责任的感情,概括起来,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应当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六、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
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①教师集体中的成员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事由高质决定的;②和其他职业劳动者所构成的群体相比,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更加鲜明的独立性;③教师集体中的个体具有价值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2.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矛盾产生的原因:①由于教育劳动的分工所导致的矛盾;②教师之间由于存在集体中的成员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所导致的矛盾冲突;④由历史的传统和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所导致的教师机体中的矛盾冲突。3.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①关心集体;②尊重同事;③团结协作;④有益竞争4.关心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势之分。从个人与集体的价值关系来看,两者在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真实的集体主义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5.所谓发展性团结协作,主要是以优化现有教育人际关系、踧踖发展为目标和出发点,表现为教师同事系,主动沟通,有问题时,愿意、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意见当面提,“言者无罪,闻着足戒”,寻求和实现了充分的人际交流,不断达到新的理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发新的发展契机。教师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似乎不是很和谐,教师同事之间会围绕某个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但这种教师人际关系具有激励价值,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发挥和个性的健康发展。6.如何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室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①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②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八、高校教师科研中的道德问题 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有:①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健康方向;②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养成;④有助于高校教师取得科学研究的成功;⑤有助于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①追求真理,勇于创新;②实事求是,治学严谨;③配合协作,优3.我国学术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当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①抄袭剽窃;②伪造或是拼凑包装;③浮搞不正之风。产生学术腐败的原相当复杂,从大的社会环境来说,整个社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使其出现的价值观、利益观和道德观偏差对学术界的影响等;从学术界资深而言,建立和完善既适应社会发展又符合学术规律的学术管理系统滞后;从学术和学术人员来说,极少数人学术道德低下,学术功底薄弱,心态浮躁,经不起名利的诱惑等;从监督和惩罚机制上看,监督和惩罚机制的缺位也是我国学术腐败未能得到遏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彻底清除学术腐败现象,①有赖于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转变;②有赖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学术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③同时还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即科研中具体的道德要求;④最后,要建立起科研预防、惩罚机制。
九、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 1.社会服务的道德要求?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时一种特殊的劳动服务,对教师有着特殊的道德要求。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讲究效率、努力奉献的基本道德原则;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③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工作-主和社会服务-次);④确立自觉的守法道德;⑤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⑥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2.高校教师在社会服务中如何开展工作?①正确处理好享有权利与应尽义务的关系。②正确处理好无私职业范围内工作主次的关系。④正确处理好学术无禁区与传播有规范之间的关系。⑤正确处理好学术独立与公益性期望的关系。
十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人们凭借社会舆论、教育传统和内心信念等力量,采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判断德行为和品质的道德价值活动。原则:⑴目的性原则;⑵主体性原则;(3)质的分析的原则。2.教师职业评价的最高标准——至善的概念:人的创造性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展开,善在利益类)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3.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把握:第一,是指看作为评价对象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否符合人的心智谐地发展的要求;第二,以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标准;第三,要求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能够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和全面发展。
十二、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的道德成长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引导性原则;内化性原则;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差异性原则;
十、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师德修养的过程:①提高师德认识;②陶冶师德情感;③磨练师德意志;④坚定师德信念;⑤培养总之,师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从师德认识到养成良好师德行为习惯的五个环节的有机统一的到的时间互动的过程:提高师德认识是进行师德修养的前提和基础,陶冶师德情感和磨练师德意志是把师德认识转化为师德行为习惯的中介,确立师德信念是师德修养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是师德修养的结果。2.中华民族传统修养方法:知行合一、自省慎独、好礼守节。3.新时期师德修养的要求?①学习与实践论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注意深与自律的结合: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③品质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大学教师的要加强内在的道德修养,服饰、语言、举止得体。4.什么是自律、他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他律是指道德主体在接受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的过程中外在因素的影响和驱使,是客观外界对道德主体的规范要求;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能严于律己,自觉主动地内化道德的有关原则、规范和要求并自觉地付诸行动。他律和自律是大学教师师德修养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二者又有相互关联作用。这种关系表现在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基础,自律是他律的发展和升华。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经过他律阶段的不断积淀、发展、提升、渐而转向自律。师德修养必须坚持以他律为基础和前提,以自律为目标和境界,坚持他律和自律的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①正确认识师德修养过程中他律和自律关系的意义;②大学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重视他律阶段的积淀和发展;③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努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④在他律和自律的结合中,大学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突出师德实践环节。5.品德修炼和仪表修饰的结合:从两个方面:一加强内在的道德修养;二服饰、语言、举止。
第二篇:2010江苏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法复习资料
1、依法治教与教育的法治化依法治教的目的是要实现教育的法制化。(1)教育法制化是教育法律化和制度化的简称,是指国家机关制定完备的教育法律,并依照法律的规定来领导和管理教育事务,促进教育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2)教育法制化的要求:A、主体合法。B、内容合法。C、程序合法。D、救济有道。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时,国家能为受害主体提供相应的救济渠道,以惩罚不法者的教育侵权行为,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3)教育法制化的主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C、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⑺教育以汉语言为基本教育语言的原则;⑻扶持和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原则。
13、结业证书:在高等教育教育阶段,对于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但是有一些课程不及格,没有达到毕业水平的,可以获取结业证书。对于虽然具有正式学籍,但是未完成整个阶段的学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权利与义务的特点:①教师的权利,往往也就是另一方的义务②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相对性特征③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具有 转换性特征,教师行驶权利过渡,可能会带来相应的义务④教师 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时发生的,教师在取得权利的同时,也承 担相应的义务。
22、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许研究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习成绩等发放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其他证书
学位是衡量高等教育各层次专门人才的学术水平的等级称号,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
36、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37、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
38、高等学校设立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2)有合格的教师 3)拥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教育行政部门备案。”7)59:“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8)第60条规定:“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9)第61条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内容:包括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和教育法制监督等方面。
2、教育法的概念:国家拥有教育立法权的专门机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依据教育立法的程序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教育法律关系,规范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规定社会主体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教育法体系的基本原则⑴依法治教的原则;⑵提高全民族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原则;⑶依法保障教育主体合法权益的原则;⑷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原则;⑸教育活动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原则;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原则;⑺增加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增长的原则
4、教育法的渊源指教育法的形式渊源,即教育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
5、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①宪法关于教育的法律规范。②有关教育的法律。③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教育的行政法规和军事法规。④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行政规章。⑤地方性教育法规。⑥地方性教育规章和教育规范性文件。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有关教育法的司法解释,我国政府加入的及其与外国政府缔结的有关教育的国际公约和条约。
6、教育法律体系是教育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系统结构,是指一国现行教育法律规范所构成的完整的、内部协调一致的、有机联系的教育法律的整体系统。
7、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构成单位。
8、我国的教育法体系A、教育根本法(宪法规定的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教育主体法、D、义务教育法、E、学前教育法、F、中小学教育法、G、高等教育法、H、职业教育法、I、教育行政法。
9、教育法与社会主义道德?道德与法律都是属于社会调整体系的范畴,他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① 社会主义道德是教育法 规定的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 ②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贯 彻于教育立法之中,是教育立法的道德基础 ③ 社会主义道德 是教育法得以实现的伦理道德基础 ④ 教育法的顺利运行和高 效实现,对于社会主义道德目标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道德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教育法与政策之间的关系:(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我 国教育法的精神内核和灵魂,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2)教育法 是党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规范化和法制化(3)具体的教育政策应 当符合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11、《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12、《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⑴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原则;⑵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与吸收人类优秀成果相结合的原则;⑶教育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⑷教育和宗教相分离原则;⑸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一方面确保公民有平等受教育的权义,不受侵犯和剥夺,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教育机会、条件、效果平等,在非义务教育阶段体现为入学机会平等、竞争条件均等。⑹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原则;表现为:A、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B、要及时根据社会主义
习任务而中途退学者,只能获得肄业证书。
可制度,包括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14、学位制度:是国家赋予其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对达到一定学
23、教师资格的要求:由四个要素构成,即国籍、思想品德素位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一定的学位,并向其颁发养、业务要素和学历要素。
相应的学位证书的制度。
24、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就是高等学校与符合一定条件的15、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职务所确立的职责、条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11类
件和任期来聘请具有一定条件的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职的一项
16、教育制度是指由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一国教育活动的各种机制度。
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
25、教师资格许可制度1)教师资格要素(1)国籍要素(2)
17、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⑴国家实行学校教育制度;⑵学校道德要素(3)业务要素(4)学历要素
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⑷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2)教师资格认定程序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国务院或省、育制度;⑷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⑸国家实行学业证书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由其委托的学校认定。申请制度;⑹国家实行学位制度;⑺国家实行扫除文盲教育制度;认定教师资格程序:(1)申请者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2)有关⑻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部门依法受理审核(3)颁发证书
18、教育投入的体制:由国家、社会、集体和公民个人分担教
26、教师资格的限制:因具有法律规定的事由而对教师资格取得 育投入责任的体制。教育投入的“两个提高”和“三个增长”:加以限制。剥夺政治权利、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的。教师资格的丧失:已取得教师资格,因规定事由的出现而引 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起教师资格的取消。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品行不良,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侮辱学生,影响恶劣被撤销教师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认定教师资格,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作弊者3年内不得参 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加教师资格认定考试。
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19、法律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是弄虚作假,骗取教师法律义务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时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①资格的;二是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自撤销教师责任主体②违法行为③损害结果④因果关系⑤主观过错。资格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20、《教师法》的立法宗旨: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具有良好品德修养和业务修养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
27、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1)教师聘任关系平等2)聘任关系事业,制定本法。
表现为合同形式3)教师聘任形式多样化,聘任过程实行双向
21、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责任,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选择和择优机制。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专业人员。
28、教师聘任制度包括 招聘、续聘、解聘、辞聘 等形式。权利:⑴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
29、承担违反教师法民事法律责任的具体方式:停止侵害、排⑵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 除妨碍、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
名誉、赔礼道歉、训诫、具结悔过。
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 30、《高等教育法》立法宗旨:《高等教育法》第1条规定:“为权利
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⑷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包括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三个方面:①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⑸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 为了依法治教,规范高等教育活动;③为了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 的步伐。
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⑹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
31、我国高等教育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利。
32、我国高等教育的方针是我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在高等教育事义务:⑴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业中的直接体现。第5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⑵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 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面全面发展德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⑶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33、我国高等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 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34、高等教育学制: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高等教育⑷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 的层次,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等。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35、高等教育的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⑸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
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担任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
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39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利以及相关其他权利1)高等学校的招生权2)专业设置权3)教学自主权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6)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7)财产管理自主权
40、高等学校设立的条件总体要求《高等教育法》第24条规定:“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实质条件《教育法》第26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1、高等学校的法人资格: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42、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43、高等学校的权力:
1、招生权
2、专业设置权
3、教学自主权
4、科研与服务自主权
5、海外交流自主权
6、学校内部人事管理的自主权
7、财产管理自主权
44、高校教师聘任的原则、①高等学校必须是合法设立的学校,受聘教师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师资格和任职的基本条件。②订立聘任合同必须遵守平等自愿的原则。③聘任合同的内容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尊重合同双方的权利,明确合同双方的义务。④订立聘任合同的形式必须合法。
45、学生的权利(1)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2)参加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3)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4)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5)对学校给于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的,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工侵犯其人身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6)其他权利
46、高等学校学生的处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1)第53条规定:“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①警告;②严重警告;③记过;④留校察看;⑤开除学籍。”2)第54条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①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④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⑥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⑦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3)第55条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适当。”4)第56条规定:“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5)第57条规定:“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6)第58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
10)第32条规定:“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未达到毕业要求,准予结业,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期填写。”11)第33条规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12)第34条规定:“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
47、开除学籍的条件:(1)违宪,反
四、破坏安定团结、扰乱 社会秩序(2)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3)违法治安管 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4)代考,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 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5)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6)违法学校规定,严重影 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 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7)屡次违法学 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该的。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 陈述和申辩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 议研究决定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
48、高等学校教师违反高等教育法的法律责任:故意不完成教 育教学任务(行政处分或解聘)、高校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 生,影响恶劣(解聘、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撤销高校教师资
格)、高等学校教师弄虚作假的行为(行政处分,民事刑事责任)
49、职业教育是相对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而言的,指国家为实现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通过开办或允许开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教育学校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增加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活动。
50、《职业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本法。”
51、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
1)实施有计划、有重点的教育分流的原则 2)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的原则 3)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原则①各级各类学校、有关机构应当依据开放性原则,相互沟通,具备兼容性。②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建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和相互选拔、相互吸纳人才的有效机制,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③各类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可相互交流、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④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沟通还体现在教育整体结构的调整方面。各类教育体系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方针策略。
52、职业教育学校有哪些? 《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分别由初等、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可以实施同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
53、职业培训是以就业、专业或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非
学历职业教育活动,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54、职业培训的形式:《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专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55、职业教育实施的原则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原则2)实行产教结合原则3)建立终身学习体系 4)重视农业、科技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
56、义务教育的概念国家用法律形式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特征:强制性,全面性,权利性和公共性。
57、《义务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立法依据:宪法和我国现实情况。
58、义务教育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修改:2004年6月7日,由教育部起草的《修订稿》上报国务院,2006年1曰14日由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修订草案。由原来的18条增至95条,修改的内容包括:①教育经费,制定相关经费标准,中央和各级政府共同负担经费并落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②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③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经费投入向农村倾斜,薄弱学校倾斜,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和教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特别到农村任教,促进学校均衡发展;④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校安全,规范学校收费;⑤加强教师培养和管理,提供教师思想道德和教学业务水平,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⑥减少教科书的种类,提高教科书的质量,降低教科书成本,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利;⑦学校安全被首次写入义务教育法;⑧公共财政体制的议题是义务教育法修改最重要的内容。
59、民办教育法立法宗旨: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民办教育的性质:民办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60、民办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公益性原则。(重点)教育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是我国教育法的基本规定,民办教育法作为教育法的下位法,不得与教育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必要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②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相应主体平等原则。③鼓励保护原则。④民办教育规范有序发原则。
民办学校举办者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和依据协议获得合理回报的权利。
61、教育侵权行为概念是指行政主体、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般规定,直接或间接剥夺其他主体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使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
62、法律救济的概念一是指为权利受到损害的受害者提供法律上的补偿,使受损害的权利得到恢复和补救;二是指通过救济受害者,使被扭曲、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得以矫正和恢复,从而使个别的法律主体仍然可以在恢复正常的法律关系中正当地享有权利。特征:事后性;权利性;恢复性与弥补性。
63、教育权法律救济:当学校、公民的教育权和受教育权受到
行政主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当行为的侵害时,由法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予以矫正、恢复或补救,使之能正管辖。程序:起诉与受理、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当享有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法律活动 督的程序、执行程序监督程序又称为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64、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的基本原则:①事后救济的原则。该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教育权法律救济行为均发生于教育实体法定,依法再审的程序。第三人:是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所赋予的权利遭到侵害之后。换言之,只有侵害教育权益的不利害关系,而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到诉讼中的公民、法行为发生之后,受害的当事人才能寻求相应的教育权法律救法人和其他组织。济,一般不存在事前救济或事中救济。②救济主体法定的原则。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有权进行法律救济的国家机关要由法律明文规定,不是任何国家机关随心所欲就可以实施教育权的法律救济行为。③正当程序原则。法定的国家机关在进行教育权的法律救济,矫正和分配社会正义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65、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是由以下各项制度构成的: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我国的法律救济方法主要是两种: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 66、教育申诉制度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政府有关部门作出的影响其利益的处理决定不服,或者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依法行使申诉权,向法定的国家机关声明不服、申诉理由、请求复查或重新处理的一项法律制度。特点:1,由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申诉制度两部分组成;2,是一项正式的法律救济制度;3,是一项专门性的申诉制度;4,是一项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范围:(1)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2)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3)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度的有关部门侵犯其根据教师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 67、申诉的管辖:隶属管辖、地域管辖、选择管辖、移送管辖。68、申诉书的内容:(1)申诉主体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基本情况、委托代理的还要包括指定代理人的有关情况(2)被申诉主体的基本情况(3)申诉要求,指申诉主题认为被申诉主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不服被申诉主体的处理决定(4)申诉理由(5)附项 69、行政复议的概念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律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即复议机关)对原具体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特征:(1)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和争议是行政复议的前提条件(2)行政复议以行政相对人为申请人,以行政主体为被申请人(3)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活动(4)行政复议以行政主体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审查内容(5)行政复议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6)复议机关包括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和组织(7)行政复议依法具有不同的法律效果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便民性原则。管辖:上级管辖;本级管辖;特殊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70、行政复议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执行 71、行政诉讼的概念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制度。特点:1,诉讼前提的特殊性;2,诉讼被告的恒定性;3,诉讼主体的多元性;4,程序启动的被动性;5,审理对象的限制性;6,举证责任的倒置性。基本原则:①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②起诉不停止执行的原则。③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④不适用调解原则。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
第三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
辽高校师训字[2012]1号
────────────────────────────关于2012年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组织好2012年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贯彻落实《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辽高校师训字[2008]1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精神,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落实《实施方案》精神,切实组织好本的岗前培训工作 为保证和提高培训质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将定期对各培训点学校“通识”部分的集中培训和“校本”部分培训计划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严格按《实施方案》的要求,重点检查岗前培训的教学工作。请承担培训任务的各高校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各项培训职责,切实落实好《实施方案》中的各项规定、要求和管理程序,继续把提高岗前培训质量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抓好抓实。承担培训任务的高校要切实保证授课时数,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免课时。为保证培训质量,要控制好培训规模,人数过多的应分期组织培训。
二、2012年培训点学校设置
根据今年各高校的培训需要,经研究决定以下17所高校为2012年岗前培训点学校,负责“通识”部分的集中培训以及培训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
东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医科大学
大连大学大连交通大学
渤海大学辽宁医学院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辽东学院
各高校可就近选择培训点学校。
三、培训教材的发放
2012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材,分别委托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地区)、渤海大学(锦州地区)和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大连地区)负责发放,其他各高校分别到以上三个单位领取所需教材,负责发放教材的单位请做好教材发放和书款的登记备案工作。
四、费用
培训费、考务费、教材费标准仍按原收取标准执行。
五、网上报名方法、考试时间
学员考生可点击http://(辽宁师范大学)→人才培养→高师培训→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学员考生注册页面进行登录。
1.网上报名时间为9月1日-9月30日。
2.学员所在学校审核截止日期为10月10日。
3.各主考学校统计学员考生人数、安排考试事宜截止日期为10月30日。
4.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落实全省岗前培训考试工作时间为10月31日—11月23日。
5.11月24日,全省岗前培训“通识”部分统一考试。
六、几点要求
1.各培训点学校请将课程表(授课教师及职称)于开课前一周通过E—mail报至中心培训咨询部。
2.网上报名具体事宜请登录中心网站。
3.准考证请按网上考试报名系统设置的统一格式,由各主考学校自行下载打印、粘贴照片发放。
4.参加补考的教师按上述网上报名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注册报名,并注明补考及科目。
联系人:陈春光电话:0411-82158139
E—mail:ttcbgs@lnnu.edu.cn
辽宁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6月6日
第四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84年以来,我国高校领导体制为____,这种高校领导体制在《高等教育法》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
2、马丁·特罗提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当其毛入学率低于____时,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根据我国学位授权体系的规定,在各学位授予单位中,学位授予的权力机构是____。
4、属于中央集权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国家主要有____。
5、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建立,标志着高等学校____的职能正式出现。
6、“威斯康星思想”明确提出把____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7、从学科是分科地组织还是综合地组织,即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分类,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
8、就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而言,如果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可以将高等教育机构划分为____。
9、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构成,体现着高等教育的____。
10、学生的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____的过程。
11、我国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将学位分为____。
12、教学大纲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____。
13、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指____。
14、高等学校直接服务社会职能的正式出现,是以____的出现为标志的。
15、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____。
16、从层次结构上看,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
17、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是____。
18、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____。
19、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代表性国家是____。
20、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实行的是____。
21、当今世界高等学校采用较为广泛的教学管理制度是____。
22、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高等教育价值的观点是____。
23、从个人需要、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确定教育价值的观点是____。
24、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____。
25、按学年或学期安排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称为____。
26、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中,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____。
27、首先提出“教学与科研统一”的新型教育原则而发展了大学科研职能的是____。
28、提出“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开放”的办学思想的是____。
29、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途径是____。
30、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全面探讨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
31、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___。
32、具有“单一公立系统、多重部门管理”特征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____。
33、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名称是____。
34、首先明确提出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重要职能的是____。
35、高等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的规范性文件是____。
36、我国目前实行的是____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37、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表述、讲解或讲演系统的知识,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称为____。
38、世界各国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主要形式有____。
39、以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为标准,高校课程可分为____。
40、教师劳动的____决定了教师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4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__。
42、美国哈佛大学是世界著名的____。
43、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____。
44、近现代高等教育直接渊源于____,它是仿照行会组织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于教育机构。
45、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____。
46、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____。
二、概念解释:
1、高等教育
2、社会本位价值观
3、个人本位价值观
4、教育方针
5、教学过程
6、教学计划
7、通才教育
8、高等教育的目的9、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10、英才教育
11、高等学校的学制
12、教师中心论
13、学生中心论
14、教师聘任制
15、学分制
16、学年制
17、学年学分制
18、教学大纲
19、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20、教学组织形式
21、教学技术
22、课程
三、简答题:
1、简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简述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3、简述社会本位价值观和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内涵。
4、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5、简述高等学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
6、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
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8、简述高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9、简述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10、简述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诸种关系。
11、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2、简述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内在联系。
13、简述现代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14、简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5、简述高等学校学制的内涵及其制订的依据。
16、简述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17、简述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
18、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地位与作用。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2、结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谈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3、结合实际,谈谈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存在着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5、结合实际,谈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与改革的关系。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7、结合自己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高等院校应该如何合理定位。
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9、从历史的角度阐述高等学校职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如何处理好高等学校各职能之间关系的认识。
10、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高等学校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
第五篇:2013年重庆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
2.高校教师职业素质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前提,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人格、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这种职业品质在一般生理条件合格的情况下,主要经过后天学习、训练、系统培养与反复实践中形成。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从他们所承担的职责和职业特点来看,主要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在这么多的素质要求中,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素质三大方面其中专业文化素质: 比较系统的哲学理论修养;深厚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实践能力素质: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敬业精神是对本职工作的专注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一种出自从业者内心的从情感上对本职工作深深的爱恶, 从行为上愿为本职工作倾心尽力,尽职尽责,在效果上始终追求一种自己力所能及的至善至美的境界的内在品质.4.学术研究的道德规范指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守的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它是规定,评价,调节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术研究活动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1)热爱学术、追求真理(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3)学术自由、民族平等(4)谦虚谨慎、团结协作(5)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5.道德评价是通过赞扬和鼓励,谴责和批判,示范和劝阻,以肯定或否定某种行为的方法,使人的行为纳入社会或阶级要求的轨道,并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6.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
高校教师道德评价的标准是衡量、判定高校教师的职业行为及道德品质善恶的尺度与准绳。一般标准包括社会标准和职业标准(道德行为标准和道德心理标准)。道德行为标准是衡量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外在尺度和准绳。道德心理标准是衡量教师行为善恶的道德心理尺度和准绳。
高校教师的师德评价就是一定的组织、他人或高校教师自己依据一定社会的高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一定的形式对高校教师个体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已经高校教师集体的职业行为状况所作的善恶、贬褒的评判活动。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道德人格的高尚性(2)道德目的的明确性(3)道德行为的示范性(4)道德内容的全面性(5)道德影响的广泛性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1)完善个体人格,培养职业品质(2)发挥评价功能,形成积极导向(3)树立人格榜样,增强育人效果(4)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教育公平原则(2)教育诚信原则(3)集体主义原则(4)人道主义原则
4.敬业精神在教书育人活动中的意义:
(1)敬业精神对于我们满足自我生存的物质需要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2)敬业精神会丰富我们的人生内容,充实我们的现实人生,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感知幸福与快乐的源泉。(3)高度的敬业精神还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有效的途径。
5.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1)辅导员的道德风貌影响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2)辅导员的性格气质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3)辅导员的兴趣和专长影响学生学习倾向(4)辅导员的仪表风度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5)辅导员的人格魅力的艺术性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
6.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具体标准:(1)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2)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3)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4)率先垂范的榜样精神
7.高校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要求:(1)恪守底线(2)注重师德(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良心、职业道德理想)(3)追求境界
8.如何理解“德─得”相通的本质?
“德-得”相通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论语集注》中所说的:“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从这句话来看“德”之通“得”在于“得道”。其义是说我们应当将做人所应该遵循的各种原则和规范内化于心并且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二是许慎所讲的“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这句话是说凡是道德的行为,它一定有益于他人,使他人有所“得”。同时,道德行为主体也会在这种道德追求中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使自己也有所“得”。
德得相通的本质告诉我们,做人为师当以得道为先,只有得道方能化德,只有拥有了做人为师之德,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好人和良师,只有悟道,才能知道;只有知道,才能得道;只有得道,才能成德;其次,我们还要善于化德性为德行,在生活和工作中勉力行道,让学生有所得,也让自己有所得。
10.如何理解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现实人格的冲突?
教师的人格定位非常高。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教师职业对其从业者的人格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主要表现在:(1)教师必须实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2)教师必须实现职业活动内的“言教”与职业活动外的“身教”的统一;(3)教师必须实现“德之自修”与“德之助修”的统一。以上三方面深刻的说明了教师职业在道德要求上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必然决定了我们如果想要当好一名教师,就必须具有优良的个体人格,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我们的很多教师其个体人格都尚未达到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的客观要求,这样一来,在从业的过程中就必然出现教师职业的人格定位与教师现实人格的冲突。教师要具有优秀的人格,当然教师也是人,现实中的教师不可能是具备完美人格的人。但是,当一名教师不能以现实性替自己的弱点辩护。因为人不仅是现实的,而且还是跨越现实的,创造未来的存在体,人在意识自我的现实性的同时,也应自觉意识其本性,而且要求超越现实,生活在应有的理想状态,在那里开辟着自我创新的道路,自我意识到现实性并想超越它,不断地努力于真实的自我创造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是教师。
9.当前教师人格异化有哪些典型表现?这些异化现象给了我们教师怎样的警示? 表现:一是道德败坏,不顾廉耻,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人伦底线;二是利欲熏心,金钱至上,滋生了严重的金钱拜物教思想;三是利用学生,追名逐利,全然不顾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四是心浮气躁,方法粗暴,丢失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具有的仁爱之心。正是因为一部分教师丧失了自身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操守,才最终导致了这些教师的人格异化.警示:“禽兽老师” “腐败老师” “老板老师” 和“暴力老师”等等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的教师身上,但其言行已经严重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整体现象.试想如果 “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都走向堕落,那么,人类社会未来命运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职业道德操守,关系到教师的人格尊严和自身形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只有主动并自觉的去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才能使教师的人格尊严得以维护,并最终赢得学生的敬重.11.《知识精英:利益的获得与声望的下降》一文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思考?
该现象显示:以高效为主体的知识精英已经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部分,他们在努力为自己争取利益方面做得很出色;一些知识精英已放弃了理想以及自己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蝇营狗苟于个人私利,在社会中丧失了道德权威。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会允许自己的知识精英只充当理性经济人,知识精英作为民族中的先知先觉者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自己特殊的责任,放弃这种责任就意味着对国家民族的背叛。知识精英更应充当瞭望哨和社会良心的角色,更应该跳出自己的“专业”,积极介入公共事务和公共生活,没有权利只埋头经营自己的蝇头小利。孟子有言,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在古代中国,就是靠“士”这个阶层联系着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维护着社会稳定,而在当代中国,中产阶级微不足道,联系上层和下层主要靠富有理想主义的知识精英。如果知识精英们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仅满足于一己之利的获得,则国家堪虞民族堪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言传身教,追求公平;讲求诚信,严谨治学;热爱学生,乐于奉献。
道德原则的确立是为了指导人们的行动服务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确立也是为了指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行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体现基本的道德原则才能直接或间接地教育学生,影响同事,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创造一个和谐而又不失活泼的校园氛围。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地将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指导自己行为举止的行动指南,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称职优秀的高校教师。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要求,每一个高校教师都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是言传身教,追求公平;二是讲求诚信,严谨治学,三是热爱学生,乐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