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研究成果表达的技巧》读后感
送自己一束鲜花
《教师研究成果表达的技巧》读后感
阅读了卢洪利所著的《教师研究成果表达的技巧》,使我对教育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他认为教师职业有四大优势:第一大优势是有寒暑假,第二大优势是工作相对稳定,第三大优势是越老越吃香,第四大优势是桃李满天下,受人尊敬,让教师具有了贴墙根晒太阳的话题,我觉得卢洪利说得很有道理,教师只有满足于自己的职业,才会快乐无比,才会使人和睦相处,才会使自己生活在充满和谐的气氛当中。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作为教师要理解教师的“研修一体”,它就是不断满足教师务本求实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就是以理论的研究、制度的研究、运行机制的研究和校本研修理论,研究教师的分钟问题、研究教师研修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我看了之后理解为是教师的自我革新、自我研修、自我修炼。对比自己以前的想法,只要学校一提起研究,就觉得自己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入手,也就懒得去理会,一直以来总认为这是本就是专家应该的事情,我作为一介人民教师只要自己上好课不就就行了吗?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研究呢?再回顾自己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写了就算完事,可以应付学校的检查就行,哪还讲什么效率不效率的,因而在教育教学中从来没有从根本上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一批批的毕业,但问题一切依旧,日子就在自己浑浑噩噩中
过去了。现在我终于明白,应该是问题出现了,把它作为起点,给自己明确一个目标,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围绕这一目标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这样才会真正取得工作上的进步。现在的我已经开始着手坚持每天写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等形式研修笔记,我想我以后不会再为要写长篇大论而感到头疼,更重要的是,它会带给我更多地反思,帮助我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然而要使自己不断成长,我清醒的认识到并非写一些教育日志、教育反思、教学案例就可以认为自己在真正做研究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要让自己学会读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卢洪利在书中也说教师研究离不开读书、读书是对自己的征服、读书能让人明白很多事理,多读书可以让教师接受更多的理念、方法、途径、手段,现在的我闲暇时看一看名著、读一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学一学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教师“学、思、用”的体会和感悟。
在教育教学中一直有一些问题困扰着我,如:学生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和课堂的时效性等等,在教研教改中到底如何设计教学方案、写教学案例有何意义、参评论文如何进行修改等这些问题我都很困惑,这可能需要我不断的去探索、去研究吧。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己只有不断为之努力,才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之,教师的工作就是自己快乐也给予学生快乐的工作,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做一个有动力、有热情的人民教师,工作中送自己一束鲜花,始终变成一种积极的心态,真正使自己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教育工作者。
第二篇: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师
题型一:诗歌题材分类及其思想内容
一、送别诗(亲人情人之别、朋友之别以及君臣官场赠别)
1、标志:
在题目中:送、别、赠、酬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杨柳、杨花、柳絮、酒、歌、船、长亭、灞 桥、月亮、水、夕阳、阳关、劳劳亭
2、诗歌情感举例: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深厚情谊。
(李白《送友人》)
(2)、以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高适《别董大》、李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借送别言志或抒发人生感慨。(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抒写离别后的怅惘、孤寂与落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羁旅行役诗
1、概念: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而作。
2、标志:诗题中常有“客舍”、“行”、“旅”等字眼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驿道、船舟、马、杜鹃、猿啼、鸿雁、飞 鸟、浮萍、飞蓬、浮云、与“秋”相关的字眼等
3、诗歌情感以及诗歌举例
(1)、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的凄凉,孤独寂寞愁苦以及思乡之情。(《长安晚秋》(2)、表达对亲人的热爱和思念。(张籍《秋思》)
(3)、感慨身世,表达对人生的慨叹,流年易逝的苦闷。
(4)、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三、咏史怀古诗
1、概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陈迹为题材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2、标志:题目中有明显的“怀古”、“咏史”字眼
文中的意象:历史古迹、历史人物、古地名等、3、诗人的情感以诗歌举例
《泊秦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四、边塞征战诗
1、概念: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2、标志:
题目中的标志:出塞、从军、行、古风、歌
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黄河、长城、明月、阴山、大漠、金鼓旌旗、烽火羽书、长矛剑戟、雪山孤城、3、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歌举例
(1)、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和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2)、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3)、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哀怨情仇(4)、对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的描写、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统治者的批判以及对远征边塞将士的同情。(5)、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民族和睦往来的向往。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兵车行 杜甫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五、山水田园诗
1、可以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一是山水诗: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诗例:王维《山居秋暝》
二是田园诗:以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诗例: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主要思想内容:
(1)、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2)、向往自由、厌恶官场、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陶渊明 《饮酒》)
(3)、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薄、悠然自得之情。(王维《山居即事》)
(4)、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六、咏物诗
标志:题目中有“咏某物”、“题某物”和“某物吟”。
(一)、诗歌分类
1、单纯咏物诗(贺知章《咏柳》)
2、托物言志诗(于谦《石灰吟》)
3、托物喻理诗(朱熹《观书有感》)
4、托物讽世诗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是以蜜蜂为比喻,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痛恨和不满)
(二)、主要思想内容 1.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命运不济与怀才不遇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命运多舛的哀愁。
例诗:李商隐《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笑热风。
官仓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三)、表现方法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
七、爱情闺怨诗
1、主要包括:爱情诗、宫怨诗、闺怨诗
2、主要思想感情:
(1)、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2)、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
(3)、空闺独守的思亲之怨
(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及相关术语。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方法及答题步骤。【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针、反问、设问、对比等; 2.表现手法:描写手法(远近、点面、动静、虚实、正侧、衬托、渲染、象征等)、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其他常见手法(想象、用典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4.结构安排: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伏笔铺垫、卒章显志等。
【考点分解一】 【鉴赏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双关、反问、设问、对比等
【命题揭秘】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高考对于“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答题范式】
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
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2.比拟: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 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案】 运用拟人手法,诗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拟物 【例3】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这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2)拟物 【例3】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这句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事物的特征,更鲜明地表现事物。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①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注】 ①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这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爱怜亲人的思想感情。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例5】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 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答案】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生动形象新鲜而又奇特。
5.双关: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例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二首(其一)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案】 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或问题引入,带动全篇;或中间设问,承上启下;或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例7】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蟾宫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本曲以设问开头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曲简析。
【答案】 用设问句开篇,点明本诗追溯英雄伟业的题旨,领起下文三个典故,分层次地叙述三国英雄人物的业绩。7.反问:用疑问语气表达确定的意思。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8】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答案】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
8.对比: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例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简析这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今昔对比,更显今年元夜的凄凉,突出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怅惘与悲伤孤独的情怀。
【巩固练习1】请指出下面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用典)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问)
3、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比喻)
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叠字)
5、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拟人)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双关)
7、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8、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
9、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10、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拟人)
11、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
1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反复)
13、闲心浮云随孤雁,雁归无书入碎帘。帘已乱。(顶真)【巩固练习2】【2013.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巩固练习3】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摹写出蝴蝶似乎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翻飞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考点分解二】 【鉴赏表现手法】
【命题揭秘】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个大命题,只要是诗歌为更好地表现主旨而采用的艺术手法,都可归为这一范畴,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衬托、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也包括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等。高考对于“鉴赏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3.本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的?
4.本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5.请赏析诗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手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知识精要】
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 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一、抒情手法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它可以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和托物言志等。
1.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笔法。【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 园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作简要说明。【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投笔从戎的愿望和建功卫国的理想。是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的。诗人大发感慨,书生从来无用,应该拿起武器去收取关山。
2.间接抒情: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表达的。(1)借景抒情: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例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的后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诗凭吊屈原。用沅湘长流不尽的江水比喻屈原千年不尽的怨恨,表达了对他的极大同情。后两句借景抒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落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原的哀怨,寄托了作者的同情。
(2)触景生情: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例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答案】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题。陌头杨柳色”。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看到陌头杨柳色(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对夫婿的思念和牵挂,一时涌上心头,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3)寓情于景: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情。【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派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4)借古讽今: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例5】 阅读下面这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借古讽今,诗歌借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无情嘲讽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就像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它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5)托物言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例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向人们表明了怎样的心迹?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本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蝉的高洁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表现了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
二、描写方式
【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描写方法】(1)虚实相生(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3)动静相谐(4)细节描写(5)白描(6)衬托(烘托)(7)象征(8)渲染 1.虚实相生:“实”是指眼前的景;“虚”可以是过去的景,也可以是想象的景。
【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2】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主要是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美丽动人。极力描写罗敷的衣着打扮,属正面描写;极力描写行人的痴态,是侧面描写。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刻画了罗敷的美丽非凡。
3.动静结合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例3】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下面一首宋诗。暮春即事 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答案】 这首诗运用动静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读书人埋头书案、苦心研读的情景。开头两句写麻雀慢行的影子映落在书桌上,杨花轻轻飘入砚池,这是动景,并以此来映衬“闲坐小窗读周易”的静景。这样动静结合,以静意观动景,表现了环境的宁谧,给人以悠闲喜悦之感。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例4】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击,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5.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例5】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6 .衬托(烘托):就是利用其它一些近似或对立的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更加性格突出,形象鲜明。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例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 ①庆历八年,欧阳修由滁州知州改任扬州知州,此诗乃当时所作。请简析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因为离别在即,所以诗人在饯别宴会上听到的作为助兴的音乐越是悦耳,内心就越是感到一种难舍和难受。这种以喜相送反衬悲离的结句,渲染了诗人与当地民众的深情厚谊,使得诗意余韵不尽。.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任务或事理,托物言志,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从而收到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例7】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屏风 李商隐
六曲连环接翠帏,高楼夜半酒醒时。掩灯遮雾密如此,雨落月明俱不知。诗中的屏风有何象征意义?这样写好在哪里?请作较简要的分析。
【答案】诗中屏风的“掩灯遮雾”寓含小人障明。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是因为受人谗害的缘故,诗人借咏屏风表达了自己的怨恨。这样写显得极其含蓄委婉。8.渲染:一般是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的描写。【例8】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青玉案 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的下阕“试问闲愁都几许”,却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来作答,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三、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摘引前人诗文语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语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寓意于言外。阅读下面的宋诗,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①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①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12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答案】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
【巩固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注]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 “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馆,备受店主的冷落。
请赏析这首元曲的第一句在写法上的妙处。
【答案】(1)①叠加(或反复)使用数量词,句句入韵。句式工整,音韵和谐,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②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秋风、梧叶、夜雨、芭蕉,渲染了萧索、凄冷、孤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之愁。③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实写秋风吹“梧叶”,夜雨打“芭蕉”,倍添离人惆怅;虚写夜半梦回故乡,更令诗人百感交集。二者结合使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④从听觉角度写景。秋风呜咽,梧叶飘零,寒雨淅沥,雨打芭蕉,扣动旅人的心扉,不眠的旅人“三更”闻此声更添羁旅之愁。【巩固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游庐山宿栖贤寺 王安国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答案】第三、四句描写了庐山之夜明净幽寂的景色:层峦叠嶂中皓月的清光把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风雨交至的萧瑟秋声。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巩固练习3】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 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养 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颔联在写景上多种表现手法。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衬托: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
(2)列锦: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3)渲染: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蔬菜,加上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考点分解三】
【鉴赏结构技巧】
诗歌构思立意的精心高妙往往由篇章结构的技巧体现出来。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或先扬后抑等都是比较具体的构思技巧,对于提高诗歌表现力有很大作用。
1.照应
【例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大德歌 秋 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①。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注】①便做陈抟睡不着: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相传陈抟能一睡百日不醒。这首曲子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秋景切入,又以秋景作结,首尾呼应。全曲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境相生,物我交融,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真实的内心世界。
2.以小见大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答案】 本诗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打跑啼叫惊梦的黄莺的情景,看似一首抒写儿女之情的小诗,却有深刻的时代内容。它通过写少妇怀念征人的小情景,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的大主题。
3.欲扬先抑
【例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情。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4.以景结情
【例4】 西归绝句(十二首之二)元 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诗歌写于奉召还京之时。赏析诗歌结句艺术手法的妙处。
【答案】①妙在以写景结情。结句不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②妙在融情于景。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眼,忽见岸上嫣红一片。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渡 湘 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唐代诗人;唐中宗时被贬到极为偏远的峰州,此诗是他被贬途中所作。简析“独怜京国人南窜”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是全诗的中心,从结构上说,承上启下。(2分)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后一句望江水而叹,都是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的感慨。这三句都是从“独怜京国人南窜”中生发出来的。(2分)
题型三:诗歌形象分析
【考点分解一】 人物形象分析
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公: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
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陆游《示儿》)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饮酒》)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文天祥《过零丁洋》)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王湾《次北固山下》)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杜甫《兵车行》)
问题: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回答:抓住背景、知人论事
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
揭示作者的情感。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唐·张朝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1、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两首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 【考点分解二】 诗歌意象、意境分析
(一)、意象
提问: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回答:
1、找准意象,然后加以描述
2、概括意象特点以及作用
3、分析意象中蕴含的诗人的感情
答题范式:本文用······的意象,渲染了什么氛围,表达了诗人···感情。
山花子·春恨 陈子龙①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②。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蝶化彩衣③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鹧 鸪 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 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二)、意境题:
问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结合意象并且使用想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幽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赞美、仰慕、豪迈、闲适、悲痛之情)
答题范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习题练习: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分解三】 鉴赏事物形象
指咏物诗和杂诗中的物象,例骆宾王《在狱咏蝉》、陆游《咏梅》 问题: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某物象征什么?
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明物象,指出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物象的特征,注意联系表现手法
点名物象所寄寓的情感(诗人的理想、追求和品性)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简析这首诗歌塑造的杏花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风姿绰约、妖娆美丽、宁可飘零天涯、也不愿忍受屈辱践踏的杏花形象。通过对妖娆美丽、占尽风光的、花落逐春水的杏花形象的描写,表达了政治家王安石坚守自己的节操,抒发了作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感情。
梅花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1.这首诗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与作者本人有什么联系?
第三篇:古诗词表达技巧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二)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二)表现手法(写作手法)
1、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2、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3、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4、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5、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6、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①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①句点化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字词。②句点化了苏轼名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③句点化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的诗句意境。)
7、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o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8、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9、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0、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1、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的关城。)
12、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此首词出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9个并列的名词组成的不同景物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
13、白描与工笔 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望江南》)
(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写一位女子从早到晚盼望情人归来的心情。)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三)修辞方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2、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4、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5、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一)抒情方式
(一)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o别情》)(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第四篇: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篇章结构四类。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一.描写手法
1.白描: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渲染: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用在文学创作中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例: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用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追忆江南美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诗人用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同衬托
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以人烘托人:例:《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以物烘托人:例:《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以物烘托物: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4.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
例:《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首词是虚实结合的典型。上阕一实一虚,“春花秋月”是眼前实景,勾起的无限往事,是心中虚景;“小楼昨夜又东风”是身边实景,却使诗人想起了不堪回首的故国,是心中虚景。下阕是先虚后实,诗人猜想:“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吧,可是朱颜可能早已改变了。”然后回到眼前,自己一片亡国之愁,犹如浩浩荡荡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去,无穷无尽。整首词虚实结合,写得摇曳生姿,为读者留下了巨大的再创造空间。梦境也是虚写。
例:梦游天姥吟留别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
答: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5.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例《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又有以动衬静,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以声衬静,例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6.对比:对比既是描写手法,也是修辞手法。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前犹歌舞”等。7.动静结合(1).以动衬静
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就通过花落、月出、鸟惊等景物的“动”突出了春山、春涧的“静”,从而创造出了静谧、高远的意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析】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2).以声衬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长久寂静后的偶尔声响,或一阵声响后的寂静,都会使寂静更明显。(3)有动有静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采用了前两句的静景和后两句动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析】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给人美妙的遐想。
例2: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析】以动写静,花落、月出、鸟鸣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3: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析】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是诗人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动。
(4).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刘攽《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先写水面平静的静态美,再写风吹动垂杨水落荷叶之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雨后池塘的美丽。8.细节(工笔)描写:
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例:(诗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9.点面相结: “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例:(诗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中千山、万径是面,孤舟、蓑笠翁是点。
10、描写角度
角度可以分为感官角度和方位角度两种。
感官角度主要指触觉(吹面不寒杨柳风),视觉、听觉(千里莺啼绿映红),嗅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方位角度只要是指远(远看山有色),近(潮平路带沙),高(高处不胜寒)低(低绮户,照无眠)二.修辞手法
1.比喻例1:“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本诗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比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歌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3.对偶: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5.借代: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门前冷落鞍马稀” “鞍马”代“客人”。
“樯橹灰飞烟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6.设问:例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7.反问:例:“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8.双关:
表面是一个事物,实际上还暗指另外的含义。古人送别折柳就是希望对方留下来,就是双关修辞。例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例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之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10.互文: 11.用典: 分为用典故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12.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析】“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景物是描写的实体,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朝雨” 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具体又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以乐景衬哀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以乐景衬乐情:黄四娘家花满面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以哀景衬哀情:枯藤老树。风急天高猿啸哀
以哀景衬乐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雨雪霏霏”的哀景,反衬久戍边疆、此时就要到家的战士的欢喜之情。
2触景生情(景→情):
作者心中虽有某种情感,但却是隐含的,不显露的,而由于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使之得以激发,引发作者将其表达出来。此类诗一般先写景后抒情。
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以景结情(情→景):
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3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如“红杏枝头春意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
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例: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4托物言志:
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例: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一般是咏物诗。
5、托物寓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安石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一般是哲理诗。
6.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宁肯乌江自刎,也不愿过江偷生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7.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几乎句句用典,但用典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颗报国的拳拳之心,跃动在读者面前。四. 篇章结构
1、欲扬先抑
又叫先抑后扬,纪晓岚的“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
2、欲抑先扬
又叫先扬后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人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政治上的昏聩庸弱。
3、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例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技巧指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问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第五篇:表达技巧教案
• 一 表达技巧的种类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二 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返回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三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
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客观为实,虚构为虚;正面直接描写为实,侧面间接描写为虚。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
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3、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写自然美景: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颈联进一步写动景: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4、点面结合
点面结合是“以个别表现一般”艺术规律在文学描写中的具体表现,是个别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什么是点面结合呢?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
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4、白描 工笔:
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
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通过景象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的伤感之情。
工笔即细节描写,指用细腻的笔触对重点描写对象作精细地刻画和描绘,使读者有清晰、深刻的印象,这与白描大体勾画轮廓的方法恰恰相反。(二)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