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培训心得王琼洁
和谐教育,幸福师生
——2012暑期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8月26日,我有幸聆听了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温州市教育局局长谢树华作的报告,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感染。
任勇老师《师者——作更好的自己》的讲座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把教师的成长:普通教师——优秀教师——名师的蜕变过程及教师的发展潜力细致的娓娓道来,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生动事例来说明道理,令人折服。任老师从“全面发展、知识全面、自主发展、充分发展、专业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等八个方面展开自己的观点论。很多话语我们记忆深刻——比如“为师三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工作得力。任老师以自己曾经在住着三人的50多平方米的家里藏了一万多册的书为例子以及不管任何时候,他必定与书为伴的那份欢喜带来的坚持,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位“爱书如生命一般”而学识渊博的教育者毅然地航行在书的海洋中积淀着无限的思想,不落科学知识的他俨然一本百科全书一样。一切都被归结于“读书,再读书”。
谢树华局长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爱与责任》,他与全体教师一起分享师德之魂。其中包括教师的劳动特点、当前存在的师德问题、教师爱的教育、当代教师面临三大责任等几方面进行全面的阐述,将教育的本质——爱,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教师。“教育是爱!“教育是责任!”但是,负责的教育也绝非仅仅是无原则的爱,否则就变成了纵容!我们要的是“慈中有严”。还需要我们慢慢体会。孩子要走过的路上毕竟不可避免的要有坎坎坷坷,风霜雨雪,他们成长需要深入的学习,不断的反思,深入的实践,在诸多迷茫中辨清是非,在不断纠错中完善自我,奋斗不息,从而形成博大的情怀,健全的人格。这一点我们明白,也要让我们的学生知道!
本期的暑期培训,让我震撼也让我进一步懂得教师这个职业的意味着责任,责任的重大,需要用爱去经营。我曾读过这样一首诗:“你快乐,你高兴,花儿努力地开;你郁闷,你悲伤,花儿也努力地开。”既然如此,何不转换心态,人们常说“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开开心心过一天。”那么,同样的,对于做老师来说,幸福是做,不幸福也是做,为什么不幸福地做一回
老师呢?做一个小学老师是繁琐的、累人的,但我坚信“工作着是美丽的”,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这份工作,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北白象镇三小王琼洁
第二篇: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王洁
让教育回归本原
王 洁
这个暑假,我参加了温州市教育局2010年暑期师德培训,聆听了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北京清华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和北京德育特级教师万平老师的讲座,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才是教育的本原?张绪培说:如果哪个地方的教育局长说这个地方没有最好的学校那就意味着这个地方的素质教育已经落实了,这里的教育质量就是最好的。
我国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了几十年,但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目前学校、家庭和社会,甚至在教育部门内部都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争争吵吵中各走各的路子。经过几年的课改,我们的教学似乎进入了一种十分浮躁的境地。所以,我首先想说的是——整个的教育都必须回归本原。
我曾在《上海教育》上看到吕型伟老先生写过一篇庆祝教师节的文章,他说:在相关资料上看到现在冠以“品牌”的教育有658种(什么和谐教育、理解教育、赏识教育„„),其实自欧洲的文艺复兴以来,世界范围内一共只有两种主要的教育流派:一种是欧洲的传统派,有班级、有课程、有教材,系统比较严密,这是工业生产在教育上的反映;另一种就是杜威在20世纪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发展,学校要适合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学生要服从学校的规定。吕老先生的这番话不就是要告诉我们教育必须回归本原吗?不要随便提一些新鲜口号和名词吗?回归本原“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改变的活动。”(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素质教育、和谐教育等等,不都是教育的本来含义吗?所以说,教育首先得回归本原。
再往下想,现在教育界喊得最响亮的词语就是“课改”,课改进行到今天我们再来审视课改,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反思和追问。
由现今的课程改革,我一下子就想到当年京剧改革的“样板戏”:即领导出点子、出观念,政工干部来操作,演员听摆布。我们现在的课程改革与文化大革命当年的京剧改革多少有些类似:专家出点子、出观念,教育行政干部来操作,教师学生听摆布。话题及此不得不提北师大王策三教授与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关于“轻视知识”的讨论,这场讨论在整个教育学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实王老的观点概括起来似乎也就是强调教育改革要回归本原。他和吕型伟老先生,一南一北,可谓是“遥相呼应”。
回归本原“教育改革是什么”?一切的教育改革归根到底就是要在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传授书本知识和培养实践经验、教师发挥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这三对矛盾之间找到出路。(吕型伟语)仔细想想那么多的课改专家说了那么多空洞的理论、晦涩的概念、时髦的词语,怎么说也没能跳出这三对矛盾吧?难怪有人讲这些专家是“用比必要的词语更多的词语,来说出比他知道的东西更多的东西”。所以说,课程改革也该回归本原,在矛盾冲突中找寻一个“中间地带。
回过头来看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该是以德为基础的。但是,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综合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其次尊重学生,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
最后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几点是我在师德学习中的体会,我将本着“用力做一名教师和用心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把用力和用心结合起来去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这句话不断的完善自己。
第三篇:旷洁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
中国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欣欣向荣,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旅游的过去,旅行社,主题公园作为旅游的重要环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了作为新媒体旅游事业,发展旅游,我们此次的培训是非常有意义的。
此次,我作为新入职的员工有幸参加了为期五天的旅游知识培训班,各位领导和同事,授课内容全面,新颖,实用。使我受益良多,感想颇多。此次培训采用半培训半工作模式,不同于在学校课程的枯燥无聊,教学内容上的精心编排,课程活动的周密部署,领导们的言传身教,无一不体现出对我们高度重视和培养我们的良苦用心。学海无涯,通过参加此次旅游培训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和遗憾。感到快乐,是因为这次的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对于自己今后的文案和新媒体方面的工作又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感到遗憾,学习的时间有限,要学的东西太多,此次培训班只让我触摸到旅游知识的边角。此次培训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加深了对旅游发展的认识
领导从旅游前世今生给我们讲解,人类从哪次开始旅游,旅游的发展历程,主题公园的研究分析,让我深刻的知道现在旅游景区的同质化严重,旅游景点收费絮乱等各种存在的问题,对于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以及合理运营旅游资源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二、了解了旅行社服务的重要作用
康娟姐虽然已经离职,但是还是坚持给我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一节课,让我们知道了旅行社现在主要负责的工作,旅行社的整个结构框架,旅行社在旅行中充当的一个角色,让我可以更好的去了解整个行业,了解每一个旅游从业者的艰辛和付出。知道了我们在每一次美好旅游体验的过程之中,都是每个导游事先做好攻略和服务。这个群体区别于我们以前冰冷冷的认知,让我更加喜爱这个可爱的群体。
三、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提高个人素质的最有效手段。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电子化、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其知识更新、知识折旧日益加快。要适应和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此次培训,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到要加强学习,要接受新思维、新举措,不断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应对竞争挑战。认识到加强学习,使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的需要。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负组织重望,完成公司交给的工作任务。结合文案工作,我谈一谈在加强学习方面的心得体会:
1、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克服学习上的懒惰性
由于工作事务繁杂,自己老是借口忙而放松学习,即使学习了,也只是面上的学习,这实际上是学习上懒惰的表现,是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够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感受到了在新形势和任务面前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广学博览,尽可能地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要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2、从零碎学习向系统学习转变,克服学习上的随意性,切忌不要碎片化阅读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信息层出不穷,需要学习的方面和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如果在学习上心血来潮,杂乱无章的话,就很可能导致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好的结果。因此,必须在学习上结合本职工作,坚持不懈地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有目的搞好系统学习,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
3、拓展眼界学识,完善知识结构
此次学习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还使我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几位领导、同事通过言传身教,深入浅出的给我们分析了当今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和未来,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充分认识到只有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才能使我们建立创新理念,跳出思维定势,拓展思维视角,改变自己传统的一些思维习惯,用新的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对解决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产生的各种问题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通过培训,使我感到了责任重大
这次培训中,几位领导用生动的例子、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了他们的亲身经历以及对旅游这个行业的认知,成长过程,对旅游经济社会的当前形势以及发展的思考,并且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使我深深地被感染着,原来理论培训的学习也可以这么生动活泼的,让人觉得意犹未尽五天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终身学习的年代,必须坚持学习,勤于思考,不断充实自己。同时要学以致用,根据客观实际,在认真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敢于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创新。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多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交流,接受、学习新事物,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媒体亦是如此。
通过为期5天的培训和考察,我受益良多,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就要有深入研究的劲头。我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还不丰富,需要学习和请教的地方还有很多,学海无涯苦做舟,百尺竿头从头越。要努力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极积累实际经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争取能够将旅游方面的知识和新媒体结合起来,打造出一个服务人民的旅游公众号。
第四篇:王琼自查自纠
教师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
王琼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自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我肩负教师的职责,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在各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学校开展本次师德师风的自查自纠活动中,我更深深的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可以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长期以来,我所形成的座右铭是: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自觉坚持用“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这两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要出自内心的爱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待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并尽己所能授业于学生。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线最为绮丽,那就是师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教育业的发展,所以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德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借助于师德师风学习这个学习的良机,我对自己做了自查自纠,并对出现的问题作了整改。其具体自查自纠总结如下:
(1)团结协作
工作中,和同志们相处都是一直以“和谐”为贵,以“尊重”为首,从不与同志闹矛盾,和他们一起钻研、一起讨论。
(2)廉洁从教
我一直都不以教谋私,强烈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不从事带有盈利性质的活动;不乱收费、不乱调课,不借学生家长办私事,不索取或接受学生家长的馈赠。
(3)为人师表
我一直在“为人师表”这方面特别注重,尊重社会公德,不参与有损形象的娱乐活动,做到工作期间,衣着规范,课上不接打电话,以免影响上课,言行不粗暴,对学生亲切、温和。
(4)爱岗敬业
我热爱教育,所以我选择了它,从教一年来,我一直把教育当成是重要的事业来干,把教育学生看成是职责来做,认真备课,精心授课,细致批改作业,尽量让自己不出现知识性的差错。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工作第一。
(5)热爱学生
因为走进教育行业,就注定和孩子打交道,要始终领着一群不完美、不成熟的孩子,让他们渐渐长大,所以,我喜爱学生,时时处处爱护他们,把他们看成是一棵棵幼苗、花朵。有时和他们打成一片,谈心、说笑、话人生,真的是感觉不亦乐乎!我从不打骂、体罚学生。我深深地记得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如果把他们看成是铁心的朋友,你就会真正的去付出。
我也有很多自己不足的地方,具体我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论知识水平不够,学习起来不深入。平常时间没充分利用,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看的很少,总爱看一些休闲杂志。有时理论学习过后,就把它放在一边儿,不做深入内化,不加强实践、锻炼,以至于记得快、忘得也快,水过地皮干。
(2)对学生关爱不够。本人也一直爱护学生,但对学生的关爱投入还不够,有时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有事、工作忙就会耽搁,以至于拖沓。对学生谈心、指导一次、两次,学生有没有改变,有时清楚,有时不清楚,不能及时发现,总对自己信心十足,觉得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以至于有些时候,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阴影。
(3)教学中,本人能够详细、准确的把握教材,一般不出现太大的知识性错误。但对于教材深处的挖掘不到位,力度不够,没把握好知识的扩散和外延。课本浅显的知识注意的比较准一些,自己钻研的劲头儿还不够,付出的精力还不多。
二、下一步整改措施
(1)理论学习是头戏,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坚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玩空架子,没有理论,那来的实践,何谈自己的课堂教育?何谓有所发展?那简直是一句空话,坚持一边理论,一边实践,一边钻研,坚持记教育教学笔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重点。作为一个教育者,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充电,千万不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否则,会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让我彻底明白了:在社会信息发达的今天,在新课程教改的背景下,我们的老师不再是一个有一杯水、一桶水、常流水的人,而是一位引领着学生们教会他们去找水喝的人。
(2)关爱学生,以学生发展为重。努力做到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后进生,让学生都充分得到个性上的发展,做到及时调查、发现、及时沟通、反馈。尊重学生、不打骂、体罚学生,以“循循善诱”为主要策略,要让每一位学生心中感觉到你这个教师是个可以接近的教师,是值得敬重、佩服的教师,是一位合格的教师,要让学生因你而幸运。
(3)努力做到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放下架子和其他同志共同钻研教学,做到共同进步,协作互助。
(4)教学中要刻苦、积极钻研。以教材为中心,学会思考大纲,思考学情,也不仅限于死扣教材,要把知识延伸化、灵活化。尽量把工作闲谈的时间用你到勤奋钻研中,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通过这次的师德师风活动,得到了不少做人、尤其是身为教师应掌握的东西。课改的今天、我校的教师个个干劲儿十足,都不甘示弱,我更不例外,一直都没有泄气过,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今后,我还会继续向前,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在不懈的追求中完善自我,一定会把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作为奋斗的目标,我会加强师德的修炼,全方位的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
时间:2014年4月23日
第五篇:浅论合同诈骗罪(王洁)
目 录
序论„„„„„„„„„„„„„„„„„„„„„„„„„„„„(2)
一、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2-4)
二、合同诈骗罪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5-9)
(一)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定„„„„„„„„„„„„„„(5)
(二)合同诈骗罪罪与非罪的界定„„„„„„„„„„„„.(5-6)
1、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界定„„„„„„„„„(5)
2、合同诈骗罪与一般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6)
(三)合同诈骗罪相关要件的认定„„„„„„„„„„„„(6-9)
1、关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6-7)
2、关于“合同”的认定„„„„„„„„„„„„„„(7-8)
3、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的认定„„„„„„„„„„„..(8-9)
三、合同诈骗罪的发展趋势„„„„„„„„„„„„„„„„.(9-11)
四、合同诈骗罪的预防与控制„„„„„„„„„„„„„„..(11-13)
(一)提高市场主体的缔约能力、防诈骗能力,加强自我防范„(11)
(二)对于合同诈骗罪,建议加大罚金刑的适用力度。„„„(11-12)
(三)通过提高刑罚的确定性和及时性,加大法律制裁的威慑„(12)
(四)提高商业道德,重建市场信用。„„„„„„„„„„„(12)
(五)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提高经济组织和个人的防范能„(12)
(六)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加大防范力度。„„„„„(12-13)结 语 „„„„„„„„„„„„„„„„„„„„„„„„..(14)
浅论合同诈骗罪
[摘要]合同诈骗罪是一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事务的增多利用合同形式进行诈骗的案件在不断增加,针对这些新情况,一九九七年三月十四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197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修订,其中将合同诈骗罪单列出来,这是我国刑事立法的进步表现,也是我国刑事立法健全的重要标志。认识和掌握合同诈骗罪,如何预防合同诈骗是当前应当研究的课题。
[关健词〕合同诈骗罪;构成;认定;预防
为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我国的民事经济法律加强了合同行为的规范和保护,对严重扰乱市场商业及经济秩序的行为,则辅之以刑罚予以保护。为此,我国刑法专门规定了合同诈骗罪,根据该法
(二)、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虚构事实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信任,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合法身份”、“履行能力”的假相;虚构不存在的基本事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隐瞒事实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对于以签订合同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认定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者担保,故意制造假象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人产生错觉,“自愿”地与行骗人签订合同,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1],这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合同诈骗罪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行为[2]:
1、在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能力、或明知没有有效担保的情况下,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即以凭空捏造出来的单位的名义或未经他人授权后同意以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变造、伪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的。合同担保,是签订合同的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约定,为保证合同的履行而设定的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是减少合同风险和保障合同履行的常规做法。犯罪分子为取得对方当时人的信任,往往以变造、伪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以达到利用合同,骗取钱财的目的。“票据”是指本票、汇票和支票等金融票据;“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是指证明其对某些本不享有权利的财产享有权利的证明文件,如虚假的土地使用证、房产所有权证以及其他虚假的动产、不动产权属的“证明文件”等。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先以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往往是对方当事人对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和诚意信以为真,进而与之签订标的更大的合同。犯罪分子以此为诱饵骗取对方信任,已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款、货物、预付款或者保证金定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
后逃匿的。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合同诈骗行为。行为人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要签订了合同,对方当事人给付了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其犯罪目的就已实现,然后便逃跑、隐藏、躲藏。
5、以其他方法骗取当事人财物的。这是一个概括性的规定,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合同签订后,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合同,不退还所收货款、定金等的;以支付部分小额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获取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定金或者保证金后,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将上述款物挥霍浪费,致使无法返还的。
(三)、主体特征。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本罪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主体是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单位,均可成为合同诈骗罪的主体。实践中应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自然人还是单位。例如下列几种情形就是名为单位实为个人实施的合同诈骗罪:(1)没有资金、场地、从业人员等有名无实的皮包公司,对它们利用合同诈骗的,应以个人诈骗论。(2)国营或者集体企业为个人提供营业执照,名为集体实为个人的企业,企业人员以企业名义进行合同诈骗,应以个人诈骗论。(3)由被挂靠企业提供营业执照,而由挂靠人员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挂靠企业,挂靠人员实施合同诈骗罪应认定为个人诈骗。(4)国有或者集体企业租赁给个人经营的企业。承租人利用企业名义诈骗的,应认定为个人诈骗。(5)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合同诈骗犯罪为主要活动的,应认定为个人犯罪对那些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而实际犯罪谋取的利益归属直接责任人员的合同诈骗犯罪一律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四)、主观方面。
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骗取他人财物会使他人遭受损失,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或者积极追求犯罪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来认定行为人是否“故意”,对刑法规定的合同诈骗罪的几种客观行为与“非法占有目的”这一主观要素密不可分[3]。这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判断是否构成本罪的一个重要依据。
二、合同诈骗罪的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界定
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的所有人或保管人陷于认识错误,从而骗取其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4]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都属于故意犯罪,且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较大数额的财物的目的,客观上都存在着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使对方当事人在错误认识的情况下,作出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不过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更为复杂多样,合同诈骗罪的行为方式则相对单一,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了经济合同的这一特定手段进行诈骗;是否扰乱和侵害了市场经济秩序这一法律客体。从逻辑的角度讲,合同诈骗罪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从法学的角度讲,二者属于法条竟合,按照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对既符合合同诈骗罪又符合诈骗罪的诈骗行为,应按照合同诈骗罪处理。
(二)合同诈骗罪与非罪的界定 1.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界定
合同欺诈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弄虚作假,诱使对方当事人在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情况下,签订合同的行为。二者的区别在于:主观目的不同,及是否骗取了对方当事人“较大数额”的财物。合同诈骗是以诈骗财物为目的,合同欺诈主观上虽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进行经营,并借以创造履约能力。对于民事欺诈行为引起的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程序解决。[5]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合同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当事人虚假的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根据我国《合同法》
2合同诈骗罪与一般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
一般经济合同纠纷,是指经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过程中出于某种原因未能完全履行合同,或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一方当事人出现违约行为,而致使另一方当事人受到损失,因而引起的双方当事人对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发生争议,而出现的民事纠纷。虽然它和合同诈骗罪都与经济合同有关,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合同诈骗罪是刑事违法行为,它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根本没有履行合同诚意的情况下,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的手段诱骗对方当事人与自己签订、履行合同,从而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一般经济合同纠纷则是指行为人在有履行合同的诚意或有基本履行合同诚意的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合同,或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由于一方当事人出现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失,而引发的民事纠纷。区分两者界限的关键是行为人的主观目的,行为人是以骗取财物为目的,还是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而获得经济利益。而要判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必须从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是否采用欺骗手段以及履行合同的行为,违约后的表现等几方面进行判断。如果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就属于一般的经济合同纠纷,而不宜以合同诈骗罪处理。
(三)合同诈骗罪相关要件的认定 1.关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
“非法占有目的”是犯罪人的主观意图,是一种抽象无形的心理状态。诈骗类犯罪具有隐蔽性,行为人往往采用多种方式掩盖其犯罪意图,案发后多百般狡辩,因此要把握此类犯罪人的主观心理就更加困难。本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原则,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往往要通过客观行为来推断。实践中在具体处理案件时,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把握: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是否有实际履行能力;行为人是否采用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手段;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是否如约履行合同或为履行合同积极努力;行为人对于对方给付的财物如何处置;行为人未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原因;行为人在违约后的表现,等等。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表现中,最能直接体现行为人是否有诈骗故意的就是“是否采用欺诈的手段”。因为其他方面的标准往往是在行为人收受财物之后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实施任何诈骗的手段,那么通常合同就是生效的,对方交付财物、行为人获取财物往往就有合法的依据。因此上述几个判断主观故意的根据中,笔者认为,行为人是否采用欺诈的手段是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标准,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辅助性判断标准。对此有学者认为,只要行为人具有非法的目的,其签订合同就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合同亦无效。那么无论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是否采取了欺诈手段,也无论行为人在收受对方财物之前或之后是否采取了欺诈手段,只要收受对方财物价值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的,即可构成合同诈骗罪,因为签订合同本身即是行为人行骗的一种手段。[6]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主观归罪之嫌。因为行为人没有采用欺诈手段就难以认定被害人是否是基于陷入错误而自愿交付财物。同时在《刑法》对合同诈骗罪含义的界定中也要求以“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是否具有欺诈是认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必要标准。所以在对合同诈骗罪犯罪人的主观故意进行界定时,必须要结合行为人是否采用欺诈手段这一最根本直观的判断准则,并结合案件的其他情况综合判断。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主观方面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也不能完全肯定构成合同诈骗罪,因为除此之外还需要达到“骗取对方数额较大的标准”,这也正是前述的与“合同欺诈行为”的重要区别。2.关于“合同”的认定
首先,合同的性质的认定。这对于确定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合同的性质应结合合同诈骗罪的客体来认定。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其中主要客体是正常的市场市场交易秩序,次要客体是公司财产所有权。据此,笔者认为,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具体应表现如下:
同取得权益,而无须向对方为相应给付的合同,如无偿借用合同、无偿保管合同等都不属于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范围。
那么实际的罪行就要有一定的惩罚尺度,实际的罪行是有界限的⋯ ⋯犯法的一定内容就是一定罪行的界限。而衡量这一内容的尺度也就是衡量罪行的尺度。对于财产来说,这样的尺度就是它的价值。”[7]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数额包括合同标的额、犯罪人所得额、被害人损失额。所谓合同标的额,相当于指向数额,是指合同诈骗行为所指向或者直接涉及并赖以实施的金钱或物的数额,是行为人所追求的目标数额,出现在合同诈骗行为的实施过程中,与特定的犯罪行为密不可分,客观地反映着犯罪行为的规模、社会危害性的程度及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8]所谓犯罪人的所得额,是指犯罪人利用合同实施诈骗行为从被害人处骗取财物的数额。所谓被害人的损失额,是指犯罪人利用合同实施诈骗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数额,通常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数额是指国家、集体或者公民个人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而减少或丧失的财产数量。间接损失数额是指国家、集体或者公民个人的现有财产因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而减少或丧失后,藉此财产应当滋生的财产减少或丧失的数额,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财产被骗而减少的利息、利润数额。[9]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合同诈骗罪中所说的“数额较大”应以行为人实际骗到的数额(即犯罪人所得额)认定,合同标的额可以在量刑时作为一个参考。在连环诈骗中,合同诈骗行为人为了弥补前一次诈骗所造成的亏空,而再次实施合同诈骗行为,以填补前一次所造成的亏空。关于此种诈骗的“数额”的认定,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此种诈骗应按实际未归 还的数额(即犯罪人所得额)认定,多次行骗数额,及多次诈骗可以在量刑时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三、合同诈骗罪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内的活动日益频繁,合同纠纷越来越多,趁签合同之际进行合同诈骗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利用合同诈骗逐渐发展为国内最严重的经济犯罪之一,并且手段更为“高明”,方式更为复杂。概括起来,合同诈骗罪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1、假公司、假证件、假履行、诈骗标的大。
犯罪分子伪造证件、印章,利用合同进行诈骗,诈骗分子伪造的证件包括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到委托书、身份证明、银行票据等等,一应俱全,这就是很容易将诈骗的真实目的隐盖起。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压力日渐增大,犯罪分子利用企业急于做成业务的心理,与之签订大额合同,业务人员、企业出于业绩的追求往往放松了警惕,导致财物被骗。
2、冒用政府部门、国债、公益事业项目进行诈骗。
近年来许多诈骗犯罪分子,公开冒用较大、较知名政府单位、国债项目、公益事业的名义招摇撞骗。因为政府单位或国债项目公众对他们都很信任。打着他们的旗号,使受骗者心理会产生确信无疑的效果,可大为提高骗局的成功率。采用这种方式诈骗分子可节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等的声誉、信用,自己信手拈来,从而使犯罪成本降低。他们一般采取私刻假公章、私开虚假证明信、虚构个人身份等手段招摇过市,图谋达到其犯罪目的。或者采取真相目假挂靠,骗取财物后丢下项目逃逸。
3、手法翻新,采取与
诈骗多指向紧俏或滞销产品,利用受害人急于求成的心理,以自己能够提供紧俏产品等骗取受害人信任,要求受害人支付预付款,诈骗得手后迅速将资金转移、逃匿,就算受害人找上门,或避而不见,或在外游荡,从而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某犯罪嫌疑人与某公司签订中介合同以帮助销售大量货物为名,要求支付返利,某公司出于销售货物的心理发出100万货物,后犯罪嫌疑人再不付款,随后避而不见在外游荡。
6、运输诈骗增多。
我国地域广阔,物流需求旺盛,特别是公路运输繁忙。在物流运输业繁荣发展的同时运输诈骗也随之增多。犯罪分子利用假身份证、驾驶证、车牌照等虚假信息与被害单位签订运输合同,将货物装车后快速逃离,在逃离案发地后改变车辆颜色、号牌等明显特征。此类犯罪行为因其隐蔽性强、流动性大、转移速度快增加了破案难度。
7、案件日趋复杂,往往形成案中有案,多案并发,以三角债或经济纠纷来来掩盖诈骗行为。
合同诈骗犯罪一般都不是孤立进行的,大多与虚报注册资金、虚假出资、抽逃出资、以及行贿、受贿等犯罪紧密联系。往往是一案侦破,多案被牵连出水,形成案中案,案外案,多案并发。在实践中,还出现一种连环诈骗方式。受害者被骗后,为了挽回损失,又产生诈骗他人的犯罪心理,与其他人签订虚假合同,转嫁被他人诈骗所造成的损失。这种情况常常是受害者变成了害人者,并经常以三角债纠纷为借口掩盖其诈骗本质。
四、合同诈骗罪的预防与控制
(一)提高市场主体的缔约能力、防诈骗能力,加强自我防范。
市场主体对缔约对手资信情况的了解和保持谨慎,是防止合同诈骗的前提。针对当前单位受骗多于个人受骗,国有资产受骗多于私人资产受骗的现象,及受骗方工作人员与诈骗方内外勾结进行诈骗的现象,国有企、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项目责任制等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的财政、会计制度,对于签订合同的预付款、定金,实行会计监督,经济往来坚持钱货两清原则,使财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防止犯罪分子利用预付款、定金进行诈骗犯罪。加强企业内部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必要的人事档案,对于有前科、劣迹的人应审慎录用。
(二)对于合同诈骗罪,建议加大罚金刑的适用力度。
刑法
金刑适用不力。尚不能对犯罪分子在经济上起到惩罚作用,故建议应当加大罚金的处罚力度。先向犯罪分子提出适用罚金刑的具体意向,若犯罪分子能够认真全面执行罚金刑的,可适当减轻主刑的刑罚处罚。对于犯罪较轻,或者犯罪情节虽然较重,但有自首或立功表现的,可单独使用罚金刑。作出这样的刑罚调整,对于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不但有利于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而且有利于遏制合同诈骗等犯罪的发生。
(三)通过提高刑罚的确定性和及时性,加大法律制裁的威慑力。
在刑法严厉性既定的情况下,刑法的确定性和及时性对于刑法的威慑力至关重要。就合同诈骗而言,发现犯罪和确定犯罪分子并不难,难点在于犯罪分子大多潜逃而使刑法难以实施,而当刑法最终确定实施的时候,犯罪分子通常已将赃款藏匿或挥霍,致使受害人的损失无法弥补。正因为如此,刑法的确定性和及时性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惩治和预防而言,意义由为重大。
(四)提高商业道德,重建市场信用。
预防犯罪的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优良道德对预防犯罪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合同诈骗不仅是信用危机,也是道德危机。新型的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其基本目标是促进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其核心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寻求义与利得平衡,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协调,符合全社会每个人利益的诚实信用原则,其确立和深入人心既需要法制的保护,也需要长期的市场碰撞、摩擦、冲突、选择和积淀,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确保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正确引导社会文化变革,实现社会价值的重整,对于预防合同诈骗罪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提高经济组织和个人的防范能力
1、加强经济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和从事经济活动个人的素质培养。诈骗行为的成功,大多数被骗者都是由于市场风险意识淡薄,急功近利,缺乏法律知识。因此要努力提高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员的个人素质,增强其防范意识。
2、建立、健全经济组织内部的合同管理机制。当前受骗单位多于个人,公有资产受骗多于私人资产。究其原因这与单位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有很大关系。为了提高单位的防范能力,应当在经济组织内部设立专门的管理合同的制度。要建立合同签订前的资信调查制度。
3、单位要建立合同档案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合同档案应包括从签订到合同履行的全过程。要注意保存合同所有各种资料。如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发生问题,对内部工作人员
及工作情况,具有自我约束作用,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如需进行诉讼解决,则可提交充分、确凿的证据,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加大防范力度。
1、在合同签订时,[1]刘家琛:《新刑法案例释解》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