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心得体会12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心得体会
——毕言红
一天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全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的最大体会!我觉得自己已经落后了好多!在平常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难题似乎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作者就如同在和我面对面的交谈,给我解答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读了几遍我就受益匪浅!
记得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是个平凡的人,记得在上初中时,我的愿望就是成为那:站在讲台上的富有渊博的学识、默默奉献的教师!如今美梦成真,当我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我知道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但我甘愿做那默默无闻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先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现在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谓是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摆在我面前,让我应接不暇。尤其是去年,学校让我教毕业班,我当时既高兴,又担忧。为领导信任我而高兴,可又害怕自己不能胜任!毕竟是第一次教毕业班,心里没底!更大的挑战是现在一周只有五节课,去掉两节作文课,一周只有三节课,连新课都上不完,更何况初四还得复习前面所有的知识!一共几册书,让我怎么完得成呢?最后我们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分工合作,虽然完成了任务,我们没有时间及时检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够了解,所以我觉得效果不够理想!
在假期里,我静下心读了几条给教师的新建议,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尤其是第68条: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第79条:不扮演圣人和神仙;第12条:教师要继续学习;第23条:教师要有静气。
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有效教师”才是好教师!课堂要“高效”,要“有效教学”。“有效教师”要做到:
1、清晰授课。使要点易于被学生理解,能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他的口齿清楚不含糊,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
2、多样化教学。即多样地、灵活地呈现课时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
3、任务导向。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增加学生学习时间。
5、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高成功率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对学科内容和学习的积极态度,是有效教师最大的追求。
我想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还要去除自己身上的浮躁之气,要静下心来精心备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言行,总结规律,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当然,作为一名好教师,还得带给课堂精气神!其实也就是由教
师的个人魅力决定的。想要具有无穷的魅力,那就用知识和智慧来装扮自己吧!只有继续学习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才能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魅力无限!
我想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是:静下心来去干好每一件事!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从而向“有效教师”迈进!
第二篇:给教师的建议12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考教师期间,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读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转变角色、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第三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一百(完结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之一百(完结篇)
《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之一百: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欣赏:
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修养乃是教师劳动修养的一面镜子。在上课时,教师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关于本门学科的思路,而且要注意到学生。
驾驭学生思维的艺术,绝不在于事先把自己的每一条思路都规定好,并且只讲事先准备了的东西,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来讲当时需要讲的东西。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觉察课的发展情况,能正好从本节课发展的逻辑出发,按照此时此刻是唯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在对少年的智育中,这种办法和技巧尤其重要。要教会少年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为了满足少年们喜欢进行抽象思维和对事实进行深入思考的这种精神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慷慨地提供事实而吝啬地给予概括。对少年和青年来说,最有兴味的讲课,是那种把某些东西故意保留而不讲完的讲法。许多学生在童年期学习的很顺利,而到了少年期,据一些教师鉴定说,却变得愚笨,没有才能,对知识漠不关心了。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正是在这个时期,当学生的头脑需要思考、推论和研究的时候,他却被“解除”了思考的任务。教师想出的各种巧妙办法,都是为了尽可能减轻学生对掌握教材的困难。结果得出一种很荒诞的情况:按教师的本意应该是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办法,却在实质上把学生教得不会从事脑力劳动了。对那些“难教”的、理解力差的少年要特别耐心地对待,任何时候都不要责备他们头脑迟钝,也不要让他们拼命记忆——这些都没有用处。如果没有探究和思考,记忆就会有“漏洞”,什么也记不住。记忆力变坏正是在少年期发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正当一个人应当尽量多地思考的时期,却把他从思考中“解脱”出去了。应当引导理解力差和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去独立地发现真理。发现带来的喜悦,在经过自己努力而发现的真理面前的惊异感,这是智力发展的动力。这是走向自我确立的一个阶梯:学生体验到自豪感,体验到自己对自己的尊重。对少年的脑力劳动进行的观察使我们得出一条结论: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许多问题中,关于已知和未知的相互关系问题特别吸引我们的注意。……,揭示未知和已知之间的深刻练习,这是培养对知识的兴趣的教育诀窍之一。他们看到的只是教师在布置个别作业:给一些人的作业比较容易些,给另一些人的作业比较难一些。教师布置这些不同的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才能不断地得道发展。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缺乏动脑的劳动,也跟随便让人去搞一点什么体力劳动一样,都是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很有害的。有些思维品质是只有在双手从事精巧劳动的条件下才能发展的。手在精细的工作中好像能使头脑听从指挥,能培养对于准确性的精密性的敏感。此外,这种工作还大大有助于培养自我检查能力,培养学生对马虎从事,漫无条理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手能够教会脑准确地、清晰地思考。
在小学各年级,知识跟技能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孩子们首先学习读、写、观察和表达自己思想的技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里都包含着积极地活动:孩子们写字、阅读、自编和解答应用题,测量和观察自然界的现象,编故事,等等。笔记:这是最后一篇建议,其中很多的内容是精华。请仔细的阅读原文全文,你能从中找到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好方法。
(以此更新完毕,感谢真心阅读这些文章的人们!)
第四篇:心得体会12
沉下心来别再浮躁
——铜仁市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观摩心得
江口县太平小学 罗会林
本人于2017年9月29日到江口县第三小学参加了铜仁市举办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观摩活动,对于年逾半百的我,这实在是一件幸事,让我大开了眼界,有恍若隔世的惊叹,纯粹肺腑之言,绝非危言耸听„„
回程中,我沉默着,内心却难以平静,眼前不断的再现课堂中一幕幕情景,脑海中浮想联翩。这天早上的三堂课,每一堂课都各有特色,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独具匠心,构思奇特,值得学习与借鉴。
首先,我与参加观摩的老师一起分享了来自玉屏县印山民族小学的杨红霞老师的课,杨红霞老师年轻漂亮,端庄淑雅,她的语言极具亲和力,她的功力在她与学生互动的课堂前奏中就可见一斑,她热情而亲切,仅仅几分钟就与学生关系融洽契合,真有她的魅力,让我自愧不如。她讲授的课题是《用字母表示数》,她引入课题自然,在润物细无声中,引人入胜。在层层深入中,贴近生活,所列举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激疑激趣,让学生在猜想中探究,在探究中寻求规律。杨红霞老师在导学过程中指向性明确,有意无意间能渗透一些函数知识,在学生探究有困难时,老师表现出诲人不倦的宽厚与修养。她设计的练习题也有梯度,由易到难,逐级提升,这些都表现出参赛老师的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拿捏张弛有度,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接下来,我们听了铜仁市实验小学的潘露莹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那更让人耳目一新,她一登台,就光艳地一闪,表现出娴熟的技能:那流利标准明快的普通话,那机敏灵动跳跃的教学机智,那风趣幽默活泼的教学风格,她那眉目传情的肢体语言——清新的空气仿佛在流动,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她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包括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层次清楚,过度自然,环环相扣,有抑有扬。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循循善诱,耐心启发,仿佛习习春风吹拂待放的花蕾。她与前边玉屏印山小学的杨红霞老师一样,所列举的事例都源于生活,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的现象中信手拈来提出问题,如掷一粒粒石子,在学生平静的心扉中,激起一朵朵浪花,荡起一层层涟漪,学生在老师的启迪中思维的火花不时闪现,那是心灵的碰撞,寻求规律,层层设疑,在山重水复中,探寻柳暗花明的境界,让学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节课是由沿河县黑水小学的简碧香老师主讲的一节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她的最大特点是课前准备十分充分,真可谓“几番心血一堂课”。除了现代的媒体PPT,还有朴实朴素的图片教具,特别是她在引入环节中,别出心裁地设计“分享”一环,意在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快乐”达到引出“平均分”数学概念,她跳跃的思维,我们暂且不去谈她的终极效果,也不去论及她如何的智慧,就凭她那良苦用心,就真的难能可贵了。印象最深的是,尽管简老师千呼万唤,使出浑身解数,但学生还陷入困惑境地,难逾鸿沟的尴尬局面时,简老师仍然不气馁、不放弃、不怨怒„„这种宽厚的品质值得同仁们学习。
这天的三节课各具特色,或朴实无华、或激情四溢、或严谨缜密,相同的是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表现出三位老师平日的功力与修养,更表现出参赛老师对教育执着的爱。她们用智慧用爱心编织着自己的事业,编织着美好的梦!
我原以为一本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小菜一碟,何足挂齿。不曾想参赛的老师竟能如此智慧解读地教材,大胆裁剪,精心构思,不呆板,不模式,课课有个性,处处有匠心。看来以后的日子里,再也不能自以为是了,还得沉下心来,别再浮躁。
(2017-9)
第五篇:心得体会12
沉下心来别再浮躁
——铜仁市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观摩心得
江口县太平小学 罗会林
本人于2017年9月29日到江口县第三小学参加了铜仁市举办的小学数学优质课大赛观摩活动,对于年逾半百的我,这实在是一件幸事,让我大开了眼界,有恍若隔世的惊叹,纯粹肺腑之言,绝非危言耸听„„
回程中,我沉默着,内心却难以平静,眼前不断的再现课堂中一幕幕情景,脑海中浮想联翩。这天早上的三堂课,每一堂课都各有特色,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独具匠心,构思奇特,值得学习与借鉴。
首先,我与参加观摩的老师一起分享了来自玉屏县印山民族小学的杨红霞老师的课,杨红霞老师年轻漂亮,端庄淑雅,她的语言极具亲和力,她的功力在她与学生互动的课堂前奏中就可见一斑,她热情而亲切,仅仅几分钟就与学生关系融洽契合,真有她的魅力,让我自愧不如。她讲授的课题是《用字母表示数》,她引入课题自然,在润物细无声中,引人入胜。在层层深入中,贴近生活,所列举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激疑激趣,让学生在猜想中探究,在探究中寻求规律。杨红霞老师在导学过程中指向性明确,有意无意间能渗透一些函数知识,在学生探究有困难时,老师表现出诲人不倦的宽厚与修养。她设计的练习题也有梯度,由易到难,逐级提升,这些都表现出参赛老师的对教材和学生的把握,拿捏张弛有度,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接下来,我们听了铜仁市实验小学的潘露莹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那更让人耳目一新,她一登台,就光艳地一闪,表现出娴熟的技能:那流利标准明快的普通话,那机敏灵动跳跃的教学机智,那风趣幽默活泼的教学风格,她那眉目传情的肢体语言——清新的空气仿佛在流动,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她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包括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层次清楚,过度自然,环环相扣,有抑有扬。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循循善诱,耐心启发,仿佛习习春风吹拂待放的花蕾。她与前边玉屏印山小学的杨红霞老师一样,所列举的事例都源于生活,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的现象中信手拈来提出问题,如掷一粒粒石子,在学生平静的心扉中,激起一朵朵浪花,荡起一层层涟漪,学生在老师的启迪中思维的火花不时闪现,那是心灵的碰撞,寻求规律,层层设疑,在山重水复中,探寻柳暗花明的境界,让学生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节课是由沿河县黑水小学的简碧香老师主讲的一节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她的最大特点是课前准备十分充分,真可谓“几番心血一堂课”。除了现代的媒体PPT,还有朴实朴素的图片教具,特别是她在引入环节中,别出心裁地设计“分享”一环,意在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快乐”达到引出“平均分”数学概念,她跳跃的思维,我们暂且不去谈她的终极效果,也不去论及她如何的智慧,就凭她那良苦用心,就真的难能可贵了。印象最深的是,尽管简老师千呼万唤,使出浑身解数,但学生还陷入困惑境地,难逾鸿沟的尴尬局面时,简老师仍然不气馁、不放弃、不怨怒„„这种宽厚的品质值得同仁们学习。
这天的三节课各具特色,或朴实无华、或激情四溢、或严谨缜密,相同的是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表现出三位老师平日的功力与修养,更表现出参赛老师对教育执着的爱。她们用智慧用爱心编织着自己的事业,编织着美好的梦!
我原以为一本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小菜一碟,何足挂齿。不曾想参赛的老师竟能如此智慧解读地教材,大胆裁剪,精心构思,不呆板,不模式,课课有个性,处处有匠心。看来以后的日子里,再也不能自以为是了,还得沉下心来,别再浮躁。
(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