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 悟 教 师 人 生
感 悟 教 师 人 生
——也谈教师师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则师德为本,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师德,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而提到师德,人们也常会用“灵魂工程师”、“无私奉献”、“蜡烛精神”、“为人师表”做为社会衡量教师的潜标尺。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2006年2月20日《中国教育报》刊载了郭元祥教授撰写的《感悟“教师人生”》一文,作者谈到了“教师之服饰”,认为“细节决定品质,服饰影响人的品位”、“教师服饰无小事”;谈到了“教师之语言”,认为教师“优美的语言是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谈到了“教师之习惯”,认为“好习惯提升人的品质和生活品位,坏习惯糟蹋人的形象和生活层次”、“教育改革核心价值的追求,需要的是创新,而不是习惯”;谈到了“教师之微笑”,认为“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能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人际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关心、宽容和激励”、“教师微笑着面对同事,校长微笑着面对教师,有利于构建合作性的同事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团队学习的发展型组织”;作者还谈到了“教师之思想”,认为“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学生喜爱的教师,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一个有精神感召力的教师”;最后,作者谈到了“教师之信念”,认为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也许就是教师的信念”、“教师的信
念蕴含着教师的信誓,教师的激情”、“教师的信念中还包含着责任与使命、爱心与真情、坚持不懈与持之以恒”。因此我认为“教师人生”这个新的论断是一种对师德的新的诠释。
所谓教师人生,就是不仅仅把教育作为一个职业来看待,而是将教育当成自己人生的一个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成。而这样以对待自己的生命的态度对待教育,向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教育事业的境界,我认为正是一种高尚的师德体现。那么,如何使教师人生精彩而有价值呢?
一、“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名言: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一颗对学生的爱心,相信“皮格马利翁效应”,给每个学生以“象牙姑娘”的期待。我们还需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情况,在引导和启发下开展教育教学。要有一颗耐心,耐心的等待学生的进步,等待学生从兴趣茫然到对所学课程热爱的过程。同时更要求教师要不断从生活的感悟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完善自己的道德情操。
精深的生活感悟可以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和道德情操。作为一名教师要能在外界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给自己留下一个空间,静下心来以自己的方式来让自己的生命充实。焕发教师人生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激情和生命的灵动。比如,有的教师就曾这样感悟到:读书依然是她最主要的休闲方式。她读了一些专业书籍,努力勾勒为师者的形象;投身教育科
研,做研究性、有灵气的教师;重朔师生关系,做民主型、有魅力的教师;形成自身风格,做个性化、有才情的教师。她还读了不少闲书,在文化的浸染中滋养心灵,努力在血液中注入人文关怀,让生活中充满情趣和生机。她坚持读书,因为她觉得做为一名当前社会环境下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决不只是机械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更应该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为专业发展的新需要而广闻博取,咀嚼经典,接受时尚。
人们总是喜欢把教师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育事业比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无形中确定了教师的工作性质就是要塑造人的灵魂,又把教师的这种工作推到了崇高与伟大的位置上。而这些都应该成为历史性的认识。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成长中的事业,这种成长,不仅有学生的,也有教师的。教育,不是知识的蔓延、思想的传递,更不是按一定的模式去生产一种产品。教育,应该是一种成长影响另一种成长。
二、“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
感动是一种情感操练,是一种有益的陶冶,更是继续教师人生的一份支持。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着学生从做人品德的提升到能主动去领悟专业知识再到学生的成功就业和就业岗位上的出色表现。我们要不断的在学生的改变中感动自己。进而把这种感动化作一份继续教师人生的动力和行动,因为行动是感动的延伸,是我们尽好责任、做好教师的关键。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很关键的一个过程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坚持力。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巧妙的切入。比如,学生的某项专业
特长的粗浅爱好,青春期学生的好奇好胜,一次偶然的积极表现等等,都可以让我们当作一个教育契机,把学生表现出来的一点点积极的倾向演变、扩大成真正的兴趣进而稳定成爱好和继续发展的方向。所以一些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比如,一次外出的表演机会,一个被选为礼仪代表的小事等都可以让我们来变成让学生感动学生自己的机会。而学生的进步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肯定。所以,我们在感动了学生的同时也要创造机会让家长来重新认识自己的子女。比如把专业演出带到学生家乡而带给家长的那份感动,可以让我们把在校的一份工作效果扩大到无限。而每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的顺利工作和工作岗位的突出成绩,也很好的达成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
三、“教师人生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师人生需要责任,要有以一种对人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职业负责、对社会负责。使教师人生成为一种信念。可以这样说,一个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也就注定了他有什么样的教育人生。现在,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很难摆脱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因而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致使很多人思想逐渐萎靡,灵魂日益空虚,在教育路上只剩下忙忙碌碌的空壳。再加之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残酷的冲突,也让更多的老师失去了教育的热情,产生了教育懈怠的思想、出现了教育倦怠的现象。这样的教育氛围,又怎能影响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呢?所以作为我们教师自己,应该主动地去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建立自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的教育思想。而要摆脱眼前的困境,走出心灵的低谷,就要像郭元
详先生所说,赶快去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充实我们空洞的大脑,丰盈我们单薄的灵魂,还我们健康的人格。我们在读书中才能找回从前的梦想,完成真正的自己,用积极的思想谱写出自己瑰丽的教育人生。杨启亮教授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说,教师的职业境界有四个层次,一是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于职业责任的活动;三是把教育看作是出于职业良心的活动;四是把教育活动当作幸福体验。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有了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幸福的学习,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当枯燥的概念、专业的表达方式被我们的教师用生命的激情去表达和诠释的时候,教育显得如此的独特、美丽。我们在这样的经历中关注着自己教学生命的成长发展,感受着教育理想的生命活力。那滋味,是快乐,是满足,是成就!
师德建设是当前教育工作的热点,而且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师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每一名教师无论是将教育当作一份事业或是将教育当成人生,通过师德建设问题的探讨,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认真的审视自己的教育经历和行为,对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对本人的师德情况引发思考,提高教师师德的境界。同时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我们职业学校更需要一种与学校共甘苦、同发展的“校园精神”!所以在抓师德建设中,进行“爱校”教育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引用我最欣赏的一句教育名言,作为教师人生的最高境界。和同事们共勉: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第二篇:教师人生感悟
教师人生感悟
说到教师,人们都习惯地冠以许多美丽的光环:教师是春蚕,吃的是桑叶,吐的是真丝,“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的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教师被神圣化、形象化为尽善尽美的象征,受到社会、家庭的高度期待。教师的一言一行总被人监视着,原本活活泼泼的普通人尽成了人们睽视的焦点,教师的所作所为必须规范化,形象化,神圣化,不论你情愿不情愿,你必须成为春蚕、蜡烛、园丁、人梯……是牛,你就得拉车,因为我誉你为革命的老黄牛,你就得象老黄牛。教师,我把你神圣化了,你就得“俯首甘为孺子牛”。
其实,教师是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凡凡的人,过分地给教师那么多的理想的光环,那么高的期待,教师怎么能承受得了呢?如果以平常人的眼光来看教师,教师只不过就是平凡人群中的有文化者和教育者,只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角色期待。
教师是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
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他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他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
教师是一壶老酒,甘醇而透着清香,留下几分辛辣,几分绵厚。饱经风霜雨雪的洗礼,经受人间的酸甜苦辣,尝试人情的喜怒哀乐,尽显沉着冷静;面对一张张玩皮的笑脸,求知若渴的心灵,他们有严厉的批评,有耐心的说服,有真诚的关爱,真真切切地播撒温馨的情怀,释放多彩的人生。教师是普通人群中的智者,豁达、开朗、活泼,透出浓浓的书香味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期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一壶甘醇的成年老酒,是醉是醒,是辣是香,留给社会、学生、家长的品评。
教师是一本日历,真实地记录着教师不平凡的人生,翻开每一页都是崭新靓丽的,留下很多精彩,也留下许多缺憾。教师的工作看上去好象是在日复一日的循环往复中做着重复的劳动,然而面对每一天、每节课都是新的开始,都是一种全新的知识更新,多样化的智慧创新。在教师的一生中你根本找不到重复的一节课,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师总会采用全新的教育策略,灵活的教学智慧。教师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在知识、方法、策略、智慧的不断更新中成长,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中成就着自己遗憾的教育人生。
教师是一杯绿茶,清淡中散发着幽香,留下一生清苦,平静无痕。面对现实的不公正待遇和社会的神圣化期待,从容处之,从没雍容华贵起来,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教师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在平凡而清苦的教书育人生涯中始终追求着完美,追求着教师的高定位,但又无法实现完美。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人追求神化了的教师境界中,度过了自己残缺而不完美的戏剧性的艺术人生。
教师,就是这样,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经清贫痴心不改。留下一路艰辛,撒下朗朗读书声,肩负着人间的希望,书写着精彩而缺撼的教育人生。
第三篇:教师人生感悟 说到教师
教师人生感悟 说到教师
教师人生感悟
说到教师,人们都习惯地冠以许多美丽的光环:教师是春蚕,吃的是桑叶,吐的是真丝,“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着祖国的花朵。老师的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是一杯绿茶,清淡中散发着幽香,留下一生清苦,平静无痕。面对现实的不公正待遇和社会的神圣化期待,从容处之,从没雍容华贵起来,因为他们心里明白他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教师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在平凡而清完美的戏剧性的艺术人生。
教师,就是这样,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经清贫痴心不改。留下一路艰辛,撒下朗朗读书声,肩负着人间的希望,书写着精彩而缺撼的教育人生。
第四篇:感悟教师人生
感悟教师人生
人生苦短,转瞬之间,步入杏坛已逾24年,风雨人生之中,林林总总之事,历历在目,仿佛如昨。屈指略估,迎送将近万人,虽有李藜之分,感情依然如故:记忆深刻的,印象模糊的,淡出思绪的,虽亦不乏其人,然无论何人,每每偶相逢,匆匆喜相聚,都有倍加亲切之感。前天偶逛商店,忽闻某高雅女士娓语细言“小张老师”,初不经意,谁料竟是唤我,着实令我感动,20余年已过,称呼仍未被改,思来想后,深感近龄容易沟通;月初86届学生齐聚莲花宾馆,多半似曾相识,自报姓名之后,除极个别之人,竟也能忆出八九。想那师生之间,感情其乐融融;联想现实状况,敢不“厚古薄今”?由是深感90后生难以沟通:劝其苦读反遭误解,将心比心落个驴肺,促其提高充耳不闻,强行督学更有反感;不管怎样苦口婆心,内心依旧我行我素。眼看两年已过,至今不见用功:贪玩的、混学的、调皮捣乱的、结帮拉伙的,差生不愿学,优生巧不学,老师管不住,家长不严管。见混不管不忍心,教后不听气煞人;差生如此,好生亦然;哀叹无声,欲哭无泪。难道斯文扫地,知识不值一钱?难道自甘如此,前途不再顾及?天道如此?我不敢信。
好在有志之士仍多,勤学之人仍在,付出,终有回报;投桃,终将报李。师生齐努力,家校共配合,天道酬勤、天遂人愿。期末成绩一出,信心陡然又增,看到学生闫兰慧、王逍洋、邓国鑫、马名骏、李甲、蒋雪萍、张思源、王靖博、王栋梁等人成绩优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好男儿志在四方、有志女心存高远;拼搏一年,高分正取高中;苦学三载,走进北大清华。“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理想终成真”,四年之后,还你一个真我,人生从此,一路吉星高照。还没认真学习的你呀,到那时,你该咋办,你将如何,我真不敢替你多想。
有榜样在此,我们还怕什么,跟着榜样走,永远不回头,拼搏一年整,力争大丰收。
老师永远与你同行,家长永远替你护航。天空永属大家,看你能飞多高多远。
有志于学的同学,从现在开始,努力吧,我们有充足的一年大好时光,一切都还来得及,再不努力,更待何时?
现辑录明朝诗人文嘉诗两首,以此自警并共勉
《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第五篇:感悟教师人生
教师人生”要求教师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来对待、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
“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当然,“教师人生”还需要责任,需要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师之服饰
不修边幅,不符合教师的形象要求;不懂礼仪,不合教师的职业规范。吊带衫、露脐装也许性感动人,但应远离学校和教室;黄头发、鸡冠发妩媚可人,但该移开教师的头上。
一天,我到一所小学去听课,看见一位亭亭玉立、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我的审美情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但稍一打量,我便进入了审美的疲劳状态。不为别的,只因这位美女教师的左手上戴着两枚戒指,一枚戴在中指上,另一枚戴在食指上。顿时,在我的第一感觉中,她那美丽的形象被她那俗气的左手所占领,感到乏味,感到倒胃口,感到没有品位的美丽是多么地苍白无力。
细节决定品质,服饰影响人的品位。我并不反对教师特别是女教师戴戒指、染发等行为,但我反对没有品位的教师服饰行为。戒指,一枚足矣。戴在哪个手指上,寓意深刻。戴在中指,表示热恋或订婚,戴在无名指上是指已有如意郎君或小鸟依人,戴在小指上表示独身,戴在食指上表示求偶,大拇指上一般不戴戒指,即使戴,也仅仅表示“粗野”。一只手上同时几个手指戴戒指,只能表示这个人缺乏品位甚至基本修养。大家试想一想,一位女教师把戒指戴在食指上,面对情窦初开的中学生上课,那会对学生意味着什么?答案只有一个:误导或干扰。
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个仲夏之夜,上海外滩发生的一件事情令人记忆犹新。一个老外看见了一位美女,迎头上去就是一番狂吻。原来,这个女子的衣服上印着“kiss me”的字样,老外把她当成妓女了。我们有的老师穿衣服,丝毫不注意服装上文字信息的含意。一天,我看见一位女老师穿的短袖T恤上印着一个英文单词“Tool”,意思是“工具”,甚为不雅,因为印有这种文字的衣服在国外也只有那种专门的从业女子才穿。大家也许还记得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李湘“荡妇衫”事件吧,其实,这种事件在我们中小学并不少见。教师从事着文化和人化的事业,岂能因为无知而得到原谅。
不修边幅,不符合教师的形象要求;不懂礼仪,不合教师的职业规范。吊带衫、露脐装也许性感动人,但应远离学校和教室;黄头发、鸡冠发妩媚可人,但该移开教师的头上。教师服饰无小事!愿我们的男教师英俊,愿我们的女教师美丽,更愿我们的教师都有高雅的气质、情趣与品位。
教师之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
教师的语言是人类最美最美的语言。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语言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语气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语气温和表现了教师的耐心,语气坚定反映了教师的信念,语句连贯表明了教师对内容的熟练,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把握的准确,语句完整体现了教师思维的严密,语句优美彰显出教师扎实的功力。优美的语言是给学生的最美的教育享受。
言语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方式,教师的语言具有教育功能。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用准确的语言去讲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理性的合逻辑的充满激情的语言去讲演主题,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心灵。讲授中语句的停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语言的渲染可调动学生的情绪;明显的疑问语气好像在告诉学生“要动脑筋想一想”,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意思是说“这里是重点千万别错过”。寓情于理和寓理于情的语言,能够解开学生的千千心结;有条有理和层次分明的语言,能消除学生的重重疑惑。用语言去发蒙,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
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使一本教材的所有优点得以充分展示,一个较差教师的语言会使同一本教材的缺点暴露无遗。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
教师之习惯
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与进步。坏习惯一定要改,好习惯如果十年如一日,一成不变,终究有一天也会归入坏习惯的行列,因为“不变”本身未必就是好习惯。
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也有人说,习惯决定成败。《辞海》上说,习惯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是指经过不断实践,已能适应新情况。《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提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汉书·贾谊传》中也有“习惯如自然”之说。习惯是一种惯性的行为、惯常的行为、常见的行为。习惯如自然,习以为常,习以为性,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好习惯提升人的品质和生活品位,坏习惯糟蹋人的形象和生活层次。因此,在教育中人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但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教师的习惯养成问题。
教师的习惯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过程的各个工作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境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一个学校组织大部分教师共有习惯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教师一种自在状态的教育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进而成为一种教师文化。
教师的习惯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新课文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于面无表情,习惯于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讲练练练,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顾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在家长会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数落学生的缺点,习惯于只谈学习成绩,习惯于危言耸听,习惯于要求家长给学生施压;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单打独斗,习惯于竞争,习惯于对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批评,习惯于罚站;当一种教育改革来临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质疑,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师习惯于抱怨、伤感、忧愁,习惯于放弃心中的目标、追求、理想,习惯于远离与逃避……毫无疑问,此等习惯是坏习惯。有的教师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与激励学生;有的教师习惯于与同事相互理解与支持,习惯于与同事交流与合作,习惯于与同事研究与探究;有的教师习惯于拓展教材,习惯于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展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等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重反思……这无疑是教师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