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师资三者之间关系之我见
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师资三者之间关系之我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针对高职教育的这些特点,其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及师资力量的配置就应与其目标相适应。
高职教育中的专业设置应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学科型教育 ,高职专业设置是针对职业岗位和岗位群设置的。高职岗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要及时体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 ,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反映地域性特征是使高职教育具有活力的根本所在。力图从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教育投入变化以及受教育者职业需求出发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和高职专业设置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等同于学科门类,不侧重于学科分类的学术性;但它也不等同于职业,即它不与社会职业一一对应,却又与社会职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专业划分的基础为一组具有一致性的相关职业的职业能力,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等,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以达到具有一致性的相关职业的职业能力与工作资格为目的。专业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相关的职业劳动过程、职业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空间具有一致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与他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的判断相一致。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等缺陷。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教材内容陈旧,没有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十分薄弱。因此,探索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高职教育面向职业培养人才,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从事该职业的人有着客观的要求,所以人才的知识结构要与社会广泛需求的职业群及相关的职业岗位技术标准相适应,人才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岗位技能需求,并体现基于应用的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需要巩固、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人才知识结构的确定应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生源表现出较大的个性差异,课程体系应能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爱好学生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按照不同的职业方向个性化成才。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学生用了很多时间去“打基础”,学了很多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而实际工作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加上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重要的理念,把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指导思想,注重“职业”与“技术”相结合。分析就业市场,充分占有可靠的信息资料,搜集人才交流信息部门做出的各种人才流动情况的报告,估计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后,再作出课程设置的决定。在课程发展方向确定后,学校除了对宏观人才市场的分析、判断外,还需要对每一个微观人才市场的需求做大量的调查分析,注意国家劳动部门最新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合作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线的技术人员,除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外语水平。在设置课程时,应根据专业特点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和专业外语的学习。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专业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不同职业方向课程子模块的设定,分别体现实际操作型、技术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做到人人成才;培养学生交往合作能力、职业行为能力、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保证学生目前和未来的社会生活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课程设置原则、课程体系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支持等要素,建构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可获得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并了解工作的相关流程。为实现课程设置后的人才知识结构能满足岗位技能需求,并体现基于应用的(非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系统性。
以上所有的这些工作都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作为构建课程设置的保障体系,首先,要有行业专家和教授的参与。高职院校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使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使自己对于人才市场的预测和招生的定位更加准确。其次,需要专门的课程设计人员。课程设计人员与专家、教授合作,系统设计课程的总目标、子目标,完成教学参考资料、动态教材和电子教材选定等一系列基本任务,使全部课程有序、完整,层次清楚,目标明确。再次,充分吸纳一线教师参与。一线授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程的基本情况,比如对于过去用过的大纲和教材如何评价,哪些东西不适用,哪些东西需要改造和改革等。探索可操作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师资队伍要求来看,高职教育要求有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普通高校教师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教学经验,又应当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丰富的职业实践经验。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高职教师的要求会更严厉一些。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师资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对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师来说,仅提“双师素质”的要求是不够的,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要求教师除能够胜任理论课,能指导学生实训之外,还要求教师参与企业相关研发工作,能帮助企业克服技术难题,开展应用性研发。即:高职教师必须从“双师型”走向“三能型”。只有这样,高职教师才能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才能起着校企合作的桥梁作用,才有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目前,很多院校的“双教能力”教师和“三能”教师建设有些不尽人意。由于学校发展较快,专业教师来源渠道略显单一,大多数教师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有企业背景的教师比例很低,难以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也有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学术理想与追求。因此,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是各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对教师进修学习可适当提供经济上的补偿,开展教师培训。培训方式有脱产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锻炼、岗位培训、跟班研讨、导师带徒弟等等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提高专业水平。职业学院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组织教师定期到对企业进行专业和工种生产实践锻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活动。教师通过下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来提高技术开发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通过参与企业的一系列活动,教师可以把在企业学到的内容引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另外职业学院应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吸纳一批优秀硕士研究生和有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同时,注重选拔培养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以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三能”教师数量不足问题,为提升学院师资质量,必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引进有行业企业背景的高级职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并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授课能力的工程师、高级技师、退休专家作为兼课教师。只有通过多渠道引进“三能”教师,才能快速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二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 杨敏
论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
杨敏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 永川 420160)
Discussion on Teaching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Yang min(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Chongqing , Yangchuan Chongqing 402160,china)
收稿日期:2011-3-19 作者简介:杨敏(1981-),男,四川阆中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通讯地址及邮编:重庆市永川区兴龙大道1999号 402160 联系电话:*** E-mail: 99879733@qq.com论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
中文摘要: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教学设计核心理念为理论基础,提出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方法和要求。
中文关键词: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Discussion on Teaching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Abstract: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carried out smoothly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In this paper, the core concept of teaching desig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put forward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design of unit teaching ideas, methods and requirements.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Teaching Design
教学标准资料是一个系统,包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学方案等三个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其核心是能力体系和课程体系,属于第一层子系统,课程标准是宏观的课程教学规范,其核心是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考核方式与标准等,属于第二层子系统,教学设计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是能力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案,属于第三层子系统。专业核心课程承担着直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的重要角色,因此,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1教学设计核心理念
高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及教学条件等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思路,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1系统观
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系统,包含教学主客体(教师和学生)要素、教学条件(一体化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要素、课程信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要素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职业精神、典型企业文化等)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从系统整体上考虑各个要素,才能做出逻辑关系严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
1.2能力观
高职学生的能力是社会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过程就是训练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过程。知识不能转化能力,能力是训练出来。因此,教学设计要体现任务引领,实现理论、实践、考核三位一体化。
1.3主体观
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导演”作用,示范和指导学生按照项目或任务载体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起到“演员”作用,模仿教师操作,领悟要领,反复训练。显而易见,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表面看仅仅是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深入分析,更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
1.4发展观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引领”地位,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如何体现高端呢?如何区别中职学生?要体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过程中,不仅训练工作过程中各环节必需的技能,还需训练学生的领悟能力,要让学生感悟,触类旁通,大胆尝试和创新。因此,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节。
2.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脉络,是课程单元设计的基础。通常以“说课”方式进行课程的第一堂课教学,一般包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五部分。
2.1 课程地位和作用
课程地位和作用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主要分析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所反映的专业能力体系和所对应的知识体系,得出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目标,可分解或整合,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一一对应。素质目标必须符合职业岗位及工作过程要求的素质。
2.3 教学内容组织
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指根据工作过程或能力逻辑关系,以项目+任务方式为主线,融入理论,组织教学内容。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可分解或组合。一种方式是以能力目标为主线,以每个能力目标为模块设计单项训练任务,同时设计综合能力训练项目,文科类专业可做课程设计,理科类专业可做项目设计,例如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的《市场调研实务》课程,最终设计某产品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的课程设计,学生按市场调研和分析流程逐一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实现了培养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最终设计某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学生按开发管理系统的流程逐一完成各个功能模块的任务,实现了培养程序设计和开发能力。另一种方式是整门课程设计成一个大型项目,将项目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就是完成每个工作任务,教学结束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系统开发的大型项目,将项目分解成登录界面设计、基本信息维护界面、资产入库界面、资产出库界面及资产异动界面等五个工作任务,教学过程就是如何实施任务的过程。
2.4 课程教学方法
教师、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对象等要素直接决定着教学方法,不能评价哪种教学方法是科学的、有效的,学生能快乐学习、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就是科学的教学方法。重要的原则是: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5 课程考核方案
考核方案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考核标准及教学设计,要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和理念,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主要在教学过程的单项训练任务中,检验学生是否达单元教学目标;终结性考核以以综合能力训练项目为主的知识和能力融合性考核,也可单独考核知识和能力。
3.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通常指编制课程单元教学方案,是将课程整体设计如何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包括单 元教学目标、教学载体、教学过程及工作任务单。
3.1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一致,以单元能力目标为主线,设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如果课程教学能力目标比较具体,就将课程教学目标作为单元教学目标。反之,如果课程教学能力目标比较宏观,则需要对课程教学技能目标做进一步分解,将分解的子技能目标作为单元教学技能目标。
3.2 单元教学载体设计
单元教学直接训练学生的能力,以任务导向,以载体为支撑。因此,单元教学的载体应选取职业岗位中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比如,《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消费者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以学校所在城市的商品房的目标顾客的购买行为分析作为载体。比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登录窗口程序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以学校的教务系统登录窗口的程序设计为载体。
3.3 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单元教学的主体,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角色及活动。专业核心课程要求一体化教学,则教学过程必须体现理论、实践、考核一体化,应由导入工作任务、实施工作任务、训练工作任务等三大环节构成。
导入工作任务指分析载体,提出本堂课将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实施工作任务指按照工作步骤的逻辑顺序完成工作任务。关键在于紧紧围绕教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应详细编写实施工作任务的步骤、内容和要求。内容以知识要点形式编写。
训练工作任务指完成实施工作任务后,学生自行反复训练的工作任务,一般由教师配套编写工作任务单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3.4 工作任务单设计
工作任务单是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单元教学训练有机结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配套的训练学生能力的方案,是单元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深化,不能代替单元教学设计。其核心要素是工作要求、工作流程、考核标准。
工作要求:结合企业(行业)标准,对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各重要环节的规范。
工作流程: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注重工作任务训练过程中各环节的深入分析,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感悟,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考核标准:检验完成工作任务预期目标的标准,也是检验单元教学过程的预期目标的标准。通常是课程整体设计的过程性考核标准。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职业精神考核、技能考核及素质考核等,考核标准要量化、可操作,才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
3.5 课程设计指导书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书是完成各教学单元后,实施综合能力训练项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可作为终结性能力考核的依据,一般包括项目背景、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成果标准等要素。
项目背景: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准确、精炼描述项目背景信息,才能明确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课程设计以工作任务贯穿整个过程中,工作任务对应的能力训练,工作任务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的实施流程。整个项目是一个系统,每个工作任务就是子系统,对于项目系 统来说,依次完成每个工作任务就是工作过程。对于任务子系统来说,完成单个任务的过程就是工作过程。
成果检验:综合能力训练和成果表现是课程设计的特点,是高职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调研报告、策划方案、艺术作品、机械零件、工程预算报告等都属于课程设计的成果,而这些成果的检验都依赖于单元教学标准。
[参考文献] [1]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周国烛,王文博,韩志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张玉臣.职业教育三环节教学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范江洪.对我国高职院校营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改革的整体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7]曾天.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设计的系统性[J].新课程,2010(7).
第三篇:福建明年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中职校和普通高中设不同考试课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福建明年实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 中职校和普通高中设不同考试课程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3年第06期
中新网消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暨招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从2014年起,该省整合“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中职推免”等,设立“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并于今年12月底前后组织第一次考试。此举旨在落实教育部本专科分类考试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高校生源。
据了解,今年福建省高职单考报名1.89万人,比2012年增加近3 700人。高职单考报名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考者共1 019人,比2012年的196人增加了823人。今年4月,该省“中职推免”和“高职自主招生”共录取新生1.1万人。
据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面向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应往届毕业生招生,同时允许非福建户籍考生报考,于每年12月或1月组织考试,每年3月招生录取。
在招生院校及计划安排上,福建省内有关应用型本科专业全部招生计划和省内所有高职院校不低于20%的招生计划,用于高职教育入学考试招生。应用型本科专业招生录取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牵头组织实施。高职专业招生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提供考生成绩,学校根据生源情况择优录取,其中,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须加试专业技能,择优录取,更好地体现“知识+技能”的招生改革要求。
第四篇: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的高等职业艺术院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传统的艺术院校都对设计专业关怀备至。每年成千上万的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大多被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聘用。而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体制则偏重于数量,忽视了教育质量,同时认为平面设计只是手工劳作,忽略了平面设计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本文就现代高等职业艺术学院的平面设计专业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艺术学院平面设计 现状 措施
高职教育已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高职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具有“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很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很强”等特点。高职学生的特长在于较强的职业技能,平面设计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平面设计受到更多的关注。
一、平面设计教育的现状
平面设计教育作为高职类及师范类毕业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在开设目的、开设时间、开设条件、开设课程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扩招以后的生源素质大大降低,学生进校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有的甚至没有基本的造型能力。学生学习宽泛基础课程,因为平均课时量少,都没能较深入地学习,使得学生没有较为突出的专业方向,较全面的综合能力更无从谈起,离师范类毕业生的“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根据对现在的从业设计师的比例调查,平面设计师的数量达到了所有种类设计师的52.44%。中国在商品经济空前发展的今天,平面设计行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社会急需大量的平面设计人才,这样巨大的从业空间一方面给我们的平面设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也给建立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可行性支持。艺术院校重艺术轻技能,理工院校重技能轻艺术,这两种平面设计的人才观都略有偏颇。如何才能在重技能和重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现在许多专家考虑的问题。
二、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直至1998年,国家教育部才正式将艺术平面设计教育归入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仅在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艺术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在这样的背景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课程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落后的教学方法。传统观念认为“学习”就是“死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失去了思维和行为的主动性,创新意识也被抑制了。而平面设计需要创新,只有注入新观念、新想法,才能设计出新的东西来。
2.被动的学习态度。学生虽然系列地修完了各专业基础课,但并不等于已具备了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将其融会贯通到设计实践中。学生在学习习近平面设计课程时,只仅仅把它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完成,大部分同学只是想考试及格,拿到学位即可。高职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平面设计的教学效果。
3.泛滥的电脑设计。计算机特技是电脑软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合理地利用它能产生传统方法无法达到的奇特效果。但是大家不假思索,不加控制地利用就会泛滥。
4.较差的动手能力。由于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原因,往往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只是学到了一些死知识,而很少有机会进行设计训练。其实平面设计这门课程完全是一门试验课程,老师在讲解要点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高职教育平面设计教学的措施
高职平面设计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以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高职课程的教学大纲应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根据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并在进行教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做到掌握软件的操作要点,掌握知识结构框架,理解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2.强调积累和实践。艺术平面设计不能忽视学生平时的实践经验积累。长期处在封闭的训练中,学生不了解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及时根据社会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可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途径,使学生得到锻炼,吸取经验,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可组织学生参加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板报设计大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明白学好平面设计课程对学生将来的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举例说明其重要性,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枯燥的讲述必然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索然无味,应该结合案例教学,加上幽默风趣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难以掌握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树立现代设计观念。观念决定一切,用什么观念指导办学和学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和质量。因此,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从一踏进美术系的大门,就应该牢固地树立设计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以现代设计意识来统帅学习期间的全部过程,明确每门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及它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5.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个性化是设计师对平面设计个性差异的独到见解。平面设计教学应通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个性,才具有创新力。
四、思考与总结
虽然平面设计越来越受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艺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才刚刚起步,我认为不能照搬照套外国的教育模式。以往平面设计教学普遍存在着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着创新人才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所谓“教学相长”,正是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达到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设计的观念与理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葳,李海冰.艺术理论课在设计教育的重要性[J].包装与设计,2005,(12).[2]陈基才.现代高等职业艺术平面设计教育的二元制[J].2004,(3).[3]彭建祥.创建具有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探讨[J].2006,(6).[4]华勇.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如何适应市场[J].2006,(8).
[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杨玲,李连天.以市场为导向的平面设计教学探讨[J].科技经济场,2006,(7).
[7]秋蕾.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M].陕西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成都许博士早教中心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工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既为理工类专业后继课程提供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又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作为一门学科,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学习高等数学,学生能够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够获得严格的逻辑训练和抽象的思维训练,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改革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家华罗庚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就能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解决学习中的各类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好,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而无趣的学习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负担.而且我们知道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层次不齐并且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因此他们一接触较为抽象的高等数学,就会觉得很难,听不懂,时间长了就会对此学科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第一,注重上好高等数学的第一节课,第一次课上教师应系统地介绍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高等数学与中学阶段数学的区别、高等数学应该怎么学等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知道高等数学学什么以及怎样学好高等数学.第二,教师在讲数学概念、定理的同时,可适时插入一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有关的事例.例如想象三角函数中的正弦曲线,就像茫茫大草原上,疾风吹动后而泛起的绿色波涛具有节奏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草低”和“见牛羊”的地方,正是曲线上的峰谷之处,不仅有和谐美,而且有神秘美.二、应用直观教学
对于高职数学,应该尽量减少繁琐而又难以起到启发思维的逻辑证明.教师要尽量运用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将高等数学抽象的概念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定积分概念中求曲边梯形面积,我们所采用的是局部“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如果我们直接来讲曲边梯形的面积,学生听起来有点抽象,而且很容易厌烦,那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讲,我们可以这样来类比: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但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其实这就是局部“以直代曲”,曲面上微小的局部可以认为是一个平面,一条弯曲度很小的曲线也可以认为是直线.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三、与专业结合
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放在教学首位,教师应让学生更多了解数学在后续专业课当中的一些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和实际问题,满足就业上岗后岗位职责所需的数学基础.各个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都参照了职业资格标准,并且改革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了职业能力培养,各专业对高等数学的所需有所不同.我认为在不影响高等数学课程连贯性情况下,将那些支撑专业课程学习的内容讲深、讲透,而将那些与该专业联系不大的内容删去不讲,充分体现基础课够用为度的原则.例如,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对曲线的凹凸、函数图形的描绘、曲率及变力做功、液体的压力等知识有较高的要求,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这些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涉及很少,因此没有必要在这些内容上花较多的时间,而应把重点放在今后工作中常接触的单利、复利、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上.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我们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强调高等数学为专业学习服务,促使高等数学与相关专业有机结合.四、应用现代技术教学
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等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定积分的定义,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演示一下,这样既比黑板上画图省时间,又能形象地将定积分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思想展现给学生.这种方式既可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又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引入数学实验
在教学中利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可使学生领会数学与现代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打破数学课只有习题课,没有实验课的传统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科学计算的方法与手段、数据处理能力,使讲授—记忆—作业的传统学习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探索—思考—解决问题—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