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科研工作总结
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学期里,教导处围绕本学期学校的工作目标,推进“精细化”管理。抓好校本研修文化,以《校本研修考核评价方案》为抓手,完善、落实好此方案的实施,在质量和内涵上求发展,扎实、有效、创造性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做好学校研修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学习,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一)、抓教师学习的有效性,做到学习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本学期利用周五下午放学后为固定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
包括: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各学年组分组备课研修。在学期初,就排定学习的内容、主讲人员。特别是分组备课研修,给了每位教师充分发挥的舞台,可谓“百家争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还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我校的博客网站上涌现了大量教师的优秀论文、随笔。
(二)、学习研究促发展,要求每一位教师一学期完成1篇教学论文、1篇教学案例或教育案例、1篇教学随笔、1篇教案和1篇教学反思。同时为进一步促教师成长发展,我们创设了每月教师自评活动。每月结束后让教师对自己本月的工作做以总结,并对自己的下月工作提出希望,通过自评活动,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使教师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下月的工作中,从而达到了教师不断提升的目的。
(三)、明确了外出培训反馈制度。在组织开展校本研修的基础上,创设机会及支持教师外出听课及其它教学探究活动。本学期王敏、徐星群等教师参加区优质课听课活动;田玉坤参加市学苑杯的听课活动;曲杰参加省优质课的听课活动。每次外出听课或学习,各教研组都及时利用研修平台进行学习讨论。
二、以校本研修考核评价制度为抓手,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一)、扎实研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落实,我校领导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做到随时听课,随堂评课,课后交流反馈的系列化听课方式。通过领导与教师面对面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意见交流,快速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看到一张张课堂意见反馈表上领导一句句理论的引领,教师评课后的句句真诚感言,仿佛看到了教师们一步步成长的足迹。
(二)、逐步转变教学常规管理模式。本学期利用《校本研修考核评价制度》,教学常规管理逐步从以制度管理、以单一的考试成绩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到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本学期,我校制定了每月一特色主题活动的常规评比活动。三月份开展了“教学卫生节节抓”主题评比活动。活动中进一步督促了全体教师对课堂卫生习惯的重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卫生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课堂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月份开展了“落实教学常规,规范作业要求”主题评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对学生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对学生的作业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使作业形式向多样型、实践型的、趣味型、实效型的方向发展。五月份开展了“测试方法我创新”的主题评比活动。此次活动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各位教师通过异彩分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测试形式,测试方法有新意有实效性,有些方法可广泛传用。六月份开展了“期末教学成果展示”主题评比活动。本次活动是对本学期各班本簿及各班级的特色成果进行展示评比,通过全员参与评比活动,评出了优秀班级和特色班级,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同时家长会上也为家长们呈现了一份圆满的丰富多彩的成果汇报。以各月的特色活动为主线抓学校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了教学工作规范化的实施。
(三)、加强质量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坚持对全校的教学质量实施监控,并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本学期对一至五年级的测评采取了周测的考评制度,对六年毕业班进行了半月测的考评制度。教师每周上交考评内容,针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再提高,六年级半月进行一次测试,上交试卷和质量分析,由于测试的紧密能够及时查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导处还重视监控学生能力的提升。每周的新闻交流教师能够进行记录,每周一首古诗文能坚持领学生进行积累,每周的好书阅读,不但每周进行阅读,学期末还上交了读后感。
三、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校本培训,本期学校举办了课例型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之“名师之路说课大赛”活动。此次活动通过业务学习理论引领、全员参与说课评课、活动后总结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师们热情参与、积极研究、探讨,此次活动不仅是我校中青年教师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一次展示,也是落实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有教师无论在教育教学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有较大的收获。
(一)优点
1、全体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分析比较透彻,部分教师能对教材重难点的确立进行分析,根据本班学生、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学情,确立教法、学法。
2、在说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一些教师能抓住本节的重难点和亮点,围绕几大亮点及本文的特点去说教学过程,不但语言凝练而且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提高了说课材料的质量,真正达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3、部分教师的说课分析中能有理有据,依据教参要求分析阐述,以课程标准理念为理论依据,使说课内容、方法的设计有根可寻,并使说课材料提升了一定的理论高度。
4、部分教师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抓住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知识的价值与应用。教学中注重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问题
1、有部分教师说课材料不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设计而成,而是直接从网上下载,还能看到打印后的黑色边框痕迹。
2、部分教师将说课中板书设计这一环节省略,没有对板书的设计进行简要分析说明,这里表现突出的是专科组的教师。
3、个别教师说课时间较长,说课程序的各个环节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亮点,没有本节的特色,缺少设计的理论依据,类似于教案,因而显得说课材料平淡无味。
四、专题研究活动,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管理。
我校申报的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校本研修第二期工程》,其中我校的子课题《落实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正在研究阶段。为进一步让教师对课题有新的认识和对课题研究的主动性,我们在业务学习时间里为教师选择了“对教育科研的再认识”、“以课题为引领,优化教育教学行为”等有关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提升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教师能转变意识,把科研工作融入到自己的各项工作之中。在科研中干工作,在工作中搞科研。针对课题研究活动,我校本学期,推出了一节谢冰的数学课,参加“全市优质录像课评比”活动;推出了一节赵晶的《统计》课,参加了龙潭区教育联合体的送课下乡活动。通过优质课的打造,进一步推动了教师钻研的精神,使学校内也充满了研究的氛围。让科研引领教师的教育方向,让科研带领教师走出固守的教育模式,让科研指引教师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五、打造亮点,构建特色教研活动
亮点一:月评自析活动促教师工作再提高。亮点二:各月特色常规评比活动促常规管理规范化。亮点三:特色早自习活动,浸润师生心灵。亮点四:周测月测促教学质量的提升。亮点五:校园大课间活动彰显学校的办学活力。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校本科研心得体会
研 修 体 会
论校本科研促进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
榆树市大坡镇中心小学校 于春国
一名优秀的教师既是好的教书匠也是好的学习者。他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养料,才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和学习的能力。而校本科研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科研学习中,始终让科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既让科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又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科研过程,谈点体会:
首先,科研从课堂上来。
在我看来,教学即科研,让科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解决科研时间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要靠教师即时的观察、分析、判断、思考。换句话说,也就是要靠科研来获得。所以,教学过程本身也是科研过程。我就是在课堂上采取边教边研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科研更具实效。我体会到:学会教学即科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自己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了科研的机会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其次,科研从生活中来。
事实上,科研的资源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科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不小心摔跤始终不肯起来,非得要母亲或父亲去扶她起来时,我们就该想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多表扬,一味赏识学生,正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导致学生经常处在一片“好好好”的赞扬声中,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特别是留守学生,助长了他们骄傲自满的情绪。
再如,课前我们在办公室里对某一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讨论如何突破时;课间在办公里就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学生的某一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交流时;当我们在研制“学导案”过程中就某一问题争执不下,面红耳赤时;对于学生的某一错误进行分析总结时,我们就是在科研。
其实,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三,教师要勤于动笔。
有人说得好,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至少是一个蹩脚的作家。这句话说得好,是啊!教师口口声声要求学生认真写作文,写出好作文,然而教师都不以身作则,带头写出优美的文字,那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呢?认识到这一点,现在通过研修学习,我又开始爱上看书写文章了。不管是生活随笔或是教学浅见,我都在尽力地书写,书写的不仅是自己的人生,还有自己学生的喜怒哀乐。
第四,科研从听、评课,相互学习过程中来。
在校本研修中,我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一点,我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听评课活动,同时作好听评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反馈交流。每听一节课都能令自己受益匪浅,吸取别人课堂的精彩,弥补自己的不足。课堂上看到别人的精彩或不足,总是假设着自己如果在上这堂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总是设身处地的想着,学习着有经验老师在课堂上的技巧,而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会思考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些什么细节。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改革以往教学研究中“单打独斗”的局面,在探究中实现共同提高,才能提升各自的教学水平。校本科研提倡“同伴互助”,团队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和真诚交流,对于彼此的成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比如在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时间,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在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这种探讨式“互助”中,我学会了与人合作。校本科研过程中,教研组各成员一起研究教法,开阔了我的思维。“同伴互助”使我在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取长补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很大提高,重要的是学会了教学的方法和思路,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
通过以上几点不成熟的体会,使我感觉到校本科研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从中感受成长。同时我也深深认识到:我们教师在每天的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随时可能出现“研究焦点”,我们要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大胆探索,及时提炼总结,利用校本科研这一有效途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教师自主性专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校本科研博大精深,内容与过程永无止境,为了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让我们永远在校本科研的路上!
第三篇:校本科研二期工程工作总结-李佳会
校本研修二期工程个人工作总结
李佳会
“新课标认为,作为基础学科的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将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我们年轻教师而言,更要关注这些变革,要把自己从过去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去思考并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很抓常规,落实教学。
我认为:校本教研就是以将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学是不容忽视的。故在教学上,我给自己制定了如下教学原则: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前,我总是先认真研究教材,再结合学生实际,然后揣摩教材编排意图,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现状,选择教法,训练学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突出能力与学法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探究教改新模式。课堂上,我总是积极地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努力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课后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写好教学随笔。
3、认真辅导每一位的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从不应该歧视班级内的任何一位学生,我总是满腔热情地去关心、辅导他们,使他们及早转化,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积极学习,更新理念。
首先,我珍惜每一次上“研究课”机会。参与教研活动是我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我要求自己:
1、请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课堂教学。
2、请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材教法方面的指导。
3、同事之间对教学实际问题的切磋交流。从而促使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在感悟中不断提升。
三、不断反思,升华认识。
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我认识到下面两点是我们所有教师都应要努力追求的:
1、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完全学习的能力。我们应把把机会交给他们。应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要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我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所以,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很有必要的。
2、做好一个成功的“引路人 ”。
一堂新课开始,我们可通过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做一个学生在学习路上的引路人。
总之,校本教研活动对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帮我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使我用最短的时间走进了新课程。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学习,锐意创新,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相信当我多年以后会无愧的向世人诉说:我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校本科研工作汇报材料
深化校本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吉林省东辽县建安小学 2012年12月5日
深化校本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校本科研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前进和发展的强大助推器。在近几年中,我校承担了吉林省“十一五”课题《考试制度评价与改革》、《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体系构建》。在上级科研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通过我校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在研究中,我们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研究资源,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为了促进学校发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开创学校“十二五”新局面,我校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科研发展新思路,基本确定了“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名师”的校本科研工作目标,努力在校本科研中“求发展、求活力,求创新”。
“十二五”初,我们对学校校本科研工作重点作了重新定位与调整,确定了以“十二五”课题引领课程改革,提出了“让课题走进课堂”的研究思路,立足课堂教学,使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产生良性互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动教科研质量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机制,为校本科研工作高效运作保驾护航。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但校本科研的高效运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机构组织和规范的规划管理基础上。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建立校本科研工作四级管理网络:
1、健全了“学校——教务处——课题组(教研组)——教师”四级校本科研工作管理网络。为了使校本科
研工作更为规范、扎实、有效,学校于近年安排教务主任主抓,学校配备了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参与研究,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要求。课题有研究小组,成员基本稳定,基本形成以学校主课题带动各学科子课题规范运作的格局。中青年教师占各课题组成员100%,骨干教师占各课题组成员80%。在科研管理上我校主要采用分层负责制的管理办法: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科研领导小组,负责定向;以教导主任为主的教导处具体实施指导校本科研工作,负责定标;以各课题组组长为主的课题组具体落实校本科研工作,负责定位。同时,学校能逐步优化教师群众性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在开展群众性的校本科研活动中,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心,做到“读书、实践、反思、写作”四个结合,坚持“反思性教学、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育叙事”四条科研途径,并形成论文创作、竞赛、评比、发布等系列机制。这样层层负责,责任到人,使我校校本科研工作逐步入轨运行。
2、明确课题组职能。我们明确规定课题组负责人必须负责制订好计划、组织指导开展研究活动、听课评课活动等;课题组成员要有相应的任务落实,积极主动参加课题组各种研究活动,撰写好教学设计、经验总结、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等。
3、领导以身垂范。学校校级、中层领导都是学科课题组成员或主要负责人;校长重视校本科研,把校本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亲自主持主课题研究,经常深入课题组指导研究工作,并且身先士卒,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校本科研活动。现在几个课题的研究工作运作良好,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带动是分不开的。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加强校本科研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务处制定了有关校本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职责,执行情况良好。如:校本科研管理制度、校本科研工作条例、校本科研奖惩制度等。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实施,我校校本科研工作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发展。
二、加强校本科研队伍建设,提升校本科研队伍工作实效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要全面推进学校校本科研的工作,提升学校校本科研的质量,关键在于人,在于学校的教师群体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而面对时代的要求,我们教师群体中原有的问题和缺陷也逐步地暴露出来,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校本科研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学校把校本科研的首要任务放到了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上。
1、加强对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校本科研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与学校研究课题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课改前沿理论,促进教师更深入地把握课程改革的内涵。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业务培训:一是继续努力创设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走出去,扩大眼界,通过学习把更多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研究成果带回来,加以融合、内化、吸收,使全体教师的校本科研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跟上了新课程标准的步伐。二是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研讨。
我们近年来加强了与多所学校在教育科研上的往来,通过与东辽县北片学区学校的学术交流、观摩实践、主题讲座,有力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我们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科研培训、学历培训,为教师创设优越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历层次,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4、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
(二)树立人人都是科研工作者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我们学校响应校本研训的口号,号召全体中青年教师都来参加教育科研,都来争当科研型教师。目前我校现有研究课题三项,参与课题研究的中青年教师达100%。学校根据课题分解的原则,让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围绕主课题,确定好自己的研究专题,并制订好研究计划,做到期初制定个人研究方案,期末写好个人总结。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加强过程管理,规范运行机制。近年来,我们不断摆正角色,调准目标,实施了“总体规划,分级管理”的工作思路。
1、在课题承担者中开展“四个一”活动①期初制订好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②双周参加一次教研活动。③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上好至少一节实践课。④期末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论文,并积极向各级刊物投稿。教研室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担负起收集、反馈信息的任务,及时把有关征文、论文竞赛等信息传达到每个教师,并对教师的论文进行筛选,修改,把好质量关,做好推荐工作。
2、开展好校本科研活动。我们彻底转变观念,跨大步子,鼓励教师围绕本人承担 的研究专题上好研究课。现在许多教师很主动地结合我校每学期一次的展示课上好研究课,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从而促进我校校本科研工作逐步步入正常轨道。
3、重视基于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为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在研究中,我们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计划,逐步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过程。让我们的教师亲自叙述课堂教学生活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及时反思评析,励己图进,从而给我们的教育科研带来源头活水,进而提高我们教师的研究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真正为教学实践服务,造就了一支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二)以课题研究为重点,提高学校校本科研工作的实效。全面系统地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使课题研究进一步落到实处。
1、我们组织各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学习各课题组组长或负责人根据自身特点,每月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所承担的课题进行专题学习、交流,使课题研究的目标更加明确,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学校教科室还充分利用两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时间,开展各学科新课程的有关理论学习活动,重点解读相关理论,让每位教师自觉地将新课程的新思想、新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2、努力搞好校本科研活动教师的课题意识是课题研究走上规范的一个起点,也是课题走进课堂的一个起点。目前,我校教师均能围绕课题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在今后的校本科研工作中,我们学校要加大力度,把研究目的明确化、研究工作日常化;更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教学领导的参与引领作用,发挥教师间的交流促学习的作用,更加有效的、切实的开展好我校的校本科研工作,真正实现科研兴校目标。
第五篇:校本科研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培训总体工作任务为目标,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方向,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全区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新旧教材接轨能力为重点,培养反思型、研究型教师,注意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工作重心下移,加大科研培训的力度,加强教师培训模式、方法、管理以及规律的研究,注重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的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增强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二、培训内容、目标。.本学期主要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科研与教研》等为校本培训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实际专题培训学习,并及时选择、补充具有前瞻性的内容,提高教师的人文、科学、教育科研素养。与此同时加强教师网上交流、搜集教育科研资料的能力培训及软件制作能力,扩大学校的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通过教育科研培训的开展,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初步实现教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教研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打造一支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型、研究型教师队伍。
三、培训形式
教育科研培训采用在“自修—反思”方式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亲验式、案例分析式、参与分享式、合作交流式、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与远程培训方式有机结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经验加反思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倡导采用教师运用“诊断性”反思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学习、工作、研究的一体化。
四、培训原则。
1、分层推进原则。坚持全员、青年、骨干三个层面的培训,充分体现培训的层次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
2、学研结合原则。培训重心下移,植根于教学活动中,紧贴教学实际,找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成长点,确立研究的专题。专题培训,专题总结。以“新三课”(全体教师上研究课、青年教师上探究课、骨干教师上创新课)为载体,以研促学,以学促改,以改促创,以创促变,突出培训的实效性。
五、分工与管理保障措施。
教育科研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曲正波
副组长:张玉生
成 员:王敏 于咏 沈秀梅 孙刚
培训采取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的运行机制。实行分工负责,由科研校长制定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科研主任分管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做到培训课题化,用课题牵动培训工作的开展,保证培训工作的可行性、科学性和价值性。把培训与教育教学、教研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对各个层面的培训加强动态过程的管理与评价。注重培训材料与档案的积累与管理。将教师培训学习研究撰写的反思、感悟、随笔、个案研究、教学设计等成果进行提炼、升华,汇编成科研培训资源。相互交流,共享资源。采用教师自评、互评、科研主任导评、校长审评的评价机制,实行学时、学分登记制度,学期末要进行阶段性评价表彰奖励。同时,对教师参与培训整个过程记载情况,纳入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要把教师参加培训的考核结果作为晋级、评聘任用、评优奖励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