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浅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黄土完小:吴波 摘要: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从教师成长和师范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 教师队伍建设; 岗位培训; 教师培养始于新世纪之初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成效明显。素质教育得到有力推进,儿童全面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正在形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体现现代科技和文化特点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学校教育中单纯知识传授的情形大为改变,培养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全面而又和谐发展的人,已是学校教育最为强调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我国基础教育正在步入从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小学科学,是课改中设立的新课程。科学课的实施,对小学课改的整体推进作用明显,因而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尤为受到关注和重视。科学课程在各地建设和开展情况不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异,但却均表现出教师队伍师资缺乏和团队专业水准不高的相同问题。针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愿与关注者共同探计。
一、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工作繁重。
多数学校科学教师队伍不能满足或基本满足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须通过课程教学实现,这使课程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关键。充足的专职教师,合格和高水准的课程教学,是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实现的保障。小学科学课,有“教师即课程”的说法,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严重受制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
二、理解、支持科学课教师工作,改善工作环境,重视岗位培训,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1、理解支持教师工作,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促进科学课教师成长,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一种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的科学实践活动,实践难度较大。学校领导应充分理解和支持,要努力创造物质与非物质条件,不断汇聚和拓展教学资源,给科学课教师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使他们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地投入教学和教研,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2、多途径提升科学课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我国小学科学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多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和加快专业成长,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足现实,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学课教师培训工作,把岗位培训作为最为急切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通常的目标基本为专职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兼职教师普及化训练。力求持证上岗,基本达到国家
要求。
岗位培训表现出新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一种最基本的需求,各地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多种适宜的模式,进而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体系。岗位培训策略一般包括:专家和教学骨干组成培训团、成立专门网站、建立教师争鸣、交流、异地探讨的平台、计划和组织专职和兼职教师参加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专项培训、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多途径的科学教师培训,有效提升了小学科学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增强了教师们的教学信心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小学科学课教师的专业成长。.3、尽快创立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体系,加快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近年来未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变化和要求,尤其是未能给予小学科学教育足够的支持和贡献。在教师教育已变化的今天,师范教育必须关注和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应当以此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不少地方师范教育中科学教师教育已经起步,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同时也赋予师范教育新的历史任务。
首先要尽快重建和创新小学教师包括科学教师的培养体系。尽快改变近年来小学教师教育弱化和无序的现状,有力地承担起新时期小学教师教育的重任,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的力量。其次,还须尽快完善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及要求,保证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质量。
三、结 轮。
科学作为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文化现象,对人的影响意义重大而深远。儿童在科学的学习中,可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领悟科学本质,最终养成良好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特别重要,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目标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完成的任务。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浅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浅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毕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阵。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诬问题,从脚位成长和师范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成效明显:素质教育得到有力推进;儿童全面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正在形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体现现代科技和文化特点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学校教育中单纯知识传授的情形大为改变,培养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全面而又和谐发展的人,已是学校教育最为强调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我国基础教育正在步入从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小学科学,是课改中设立的新课程。科学课的实施,对小学课改的整体推进作用明显,因而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尤为受到关注和重视。科学课程在各地建设和开展情况不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异,但却均表现出教师队伍师资缺乏和团队专业水准不高的相同问题。笔者在对二百余所各级小学科学课程建设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愿与关注者共同探计。
1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工作繁重。多数学校科学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基本胜任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
应当重视的部分调研数据分列于下。
学校科学课专职教师只占任课教师的22%,兼职教师比例高达78%,且年更换率近40%。
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约90%,但专职教师中具有科学专业背景的只有68%,而兼职教师则不足20%。
75%的科学教师由学校安排任课,并非个人选择和要求。
专职教师中通过科学课程岗前或在岗培训持证上岗者约为47%,兼职教师则不足15%。
专职教师都兼有管理实验室和器材室的工作任务。90%的任课教师周课时超16节,38%的教师在18节以上。
75%的教师认为,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理解教学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分解和落实课程目标,均感到较为困难。
50%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许多科学课成为“讲科学”。
认为科学教师严重缺乏的学校占78%,认为不缺的只有1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须通过课程教学实现,这使课程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关键。充足的专职教师,合格和高水准的课程教学,是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实现的保障。小学科学课,有“教师即课程”的说法,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严重受制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
2理解、支持科学课教师工作,改善工作环境,重视岗位培训,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1理解支持教师工作,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促进科学课教师成长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一种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的科学实践活动,实践难度较大。学校领导应充分理解和支持,要努力创造物质与非物质条件,不断汇聚和拓展教学资源,给科学课教师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使他们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地投入教学和教研,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用心
爱心
专心
不少学校在实践中,创立了各种形式的任务驱动和目标激励机制,科学课教师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获取动力,自我提高,锐意进取,不断成长。.2多途径提升科学课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我国小学科学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多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和加快专业成长,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现实,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学课教师培训工作,把岗位培训作为最为急切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通常的目标基本为专职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兼职教师普及化训练。力求持证上岗,基本达到国家要求。
岗位培训表现出新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一种最基本的需求,各地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多种适宜的模式,进而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体系。
岗位培训策略一般包括:专家和教学骨干组成培训团;成立专门网站,建立教师争鸣、交流、异地探讨的平台;计划和组织专职和兼职教师参加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专项培训;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受欢迎的培训体系,常建构为“研训结合”的形式。培训方法主要有理论辅导(专家报告、教师传经),教材分析(整体和全面分析、专题分析、课例分析),专题研讨(专题研讨会和研究课),实践活动(亲历探究、实验制作、科技环保活动)和科学课沙龙(网上和校际交流)等。
多途径的科学教师培训,有效提升了小学科学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增强了教师们的教学信心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小学科学课教师的专业成长。.3尽快创立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体系,加快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近年来未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变化和要求,尤其是未能给予小学科学教育足够的支持和贡献。
在教师教育已变化的今天,师范教育必须关注和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应当以此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不少地方师范教育中科学教师教育已经起步,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同时也赋予师范教育新的历史任务。
首先要尽快重建和创新小学教师包括科学教师的培养体系。尽快改变近年来小学教师教育弱化和无序的现状,有力地承担起新时期小学教师教育的重任,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不断注人新的力量。其次,还须尽快完善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及要求,保证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质量。还要注意扩展高师教育职能,高师培养要与小学教学实际联系,教师教育要“下延后续”,走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共进、共赢、共荣的道路。
3结语
科学作为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文化现象,对人的影响意义重大而深远。儿童在科学的学习中,可内化科学精神,形成科学价值,领悟科学本质,最终养成良好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特别重要,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目标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完成的任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唐文川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四川省宣汉县希望小学唐文川
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从教师成长和教师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成效明显:素质教育得到有力推进;儿童全面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正在形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体现现代科技和文化特点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学校教育中单纯知识传授的情形大为改变,培养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全面而又和谐发展的人,已是学校教育最为强调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我国基础教育正在步入从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小学科学,是课改中设立的新课程。科学课的实施,对小学课改的整体推进作用明显,因而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尤为受到关注和重视。科学课程在各地建设和开展情况不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异,但却均表现出教师队伍师资缺乏和团队专业水准不高的相同问题。笔者在对二百余所各级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建设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愿与关注者共同探计。
1、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工作繁重。多数学校科学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基本胜任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应当重视的部分调研数据分列于下。
学校科学课专职教师只占任课教师的22%,兼职教师比例高达78%,且年更换率近40%。
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约90%,但专职教师中具有科学专业背景的只有68%,而兼职教师则不足20%。
75%的科学教师由学校安排任课,并非个人选择和要求。
专职教师中通过科学课程岗前或在岗培训持证上岗者约为47%,兼职教师则不足15%。
专职教师都兼有管理实验室和器材室的工作任务。90%的任课教师周课时超16节,38%的教师在18节以上。
75%的教师认为,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理解教学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分解和落实课程目标,均感到较为困难。
50%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许多科学课成为“讲科学”。认为科学教师严重缺乏的学校占78%,认为不缺的只有1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须通过课程教学实现,这使课程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关键。充足的专职教师,合格和高水准的课程教学,是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实现的保障。小学科学课,有“教师即课程”的说法,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严重受制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
2、理解、支持科学课教师工作,改善工作环境,重视岗位培训,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1理解支持教师工作,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促进科学课教师成长。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一种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的科学实践活动,实践难度较大。学校领导应充分理解和支持,要努力创造物质与非物质条件,不断汇聚和拓展教学资源,给科学课教师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使他们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地投入教学和教研,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不少农村学校在实践中,创立了各种形式的任务驱动和目标激励机制,科学课教师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获取动力,自我提高,锐意进取,不断成长。.2多途径提升科学课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我国农村小学科学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多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和加快专业成长,对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足现实,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学课教师培训工作,把岗位培训作为最为急切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通常的目标基本为专职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兼职教师普及化训练。力求持证上岗,基本达到国家要求。
岗位培训表现出新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一种最基本的需求,各地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多种适宜的模式,进而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体系。
岗位培训策略一般包括:专家和教学骨干组成培训团;成立专门网站,建立教师争鸣、交流、异地探讨的平台;计划和组织专职和兼职教师参加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专项培训;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受欢迎的培训体系,常建构为“研训结合”的形式。培训方法主要有理论辅
导(专家报告、教师传经),教材分析(整体和全面分析、专题分析、课例分析),专题研讨(专题研讨会和研究课),实践活动(亲历探究、实验制作、科技环保活动)和科学课沙龙(网上和校际交流)等。
多途径的科学教师培训,有效提升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增强了教师们的教学信心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的专业成长。.3尽快创立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农村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近年来未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变化和要求,尤其是未能给予农村小学科学教育足够的支持和贡献。
在教师教育已变化的今天,师范教育必须关注和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应当以此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不少地方师范教育中科学教师教育已经起步,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同时也赋予师范教育新的历史任务。
首先要尽快重建和创新农村小学教师包括科学教师的培养体系。尽快改变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育弱化和无序的现状,有力地承担起新时期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的重任,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不断注人新的力量。其次,还须尽快完善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及要求,保证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质量。还要注意扩展高师教育职能,高师培养要与小学教学实际联系,教师教育要“下延后续”,走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共进、共赢、共荣的道路。
3、结语
虽然目前农村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充分重视,坚持不懈,共同努力,农村科学教师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就能有效解决,农村科学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推动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科学课程教案
小学科学课程教案(模板*****学校***** 班教学环境(授课地点):授课教师:设计理念:“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自己的科学素养。(设计理念:有效的课堂交流对于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整体把握师生有学习者特征:科学知识:
1、*******。
2、*******。科学能力:
1、*******。
2、*******。科学态度:
1、**********。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演示活动材料:
2、小组活动材料:、活动记录单: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设计意图: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安排了****的情境,满足学生获得新知识经验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
二、组织讨论,设计方案:长”,“动”有所“获”。故本环节让学生讨论交流活动方案,制订出具体详实的实施计划,为后面的探究活动
三、活动探究,深入感知:
2、[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2、[设计意图:课堂随机评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正确适时的评价,有还能促使学生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发扬优点。
第五篇: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大朗镇 培兰小学
时光荏苒,沐浴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走过了六年令人难忘的课改。在这六年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立面尴尬的迷惑,有满怀希望的期待,也有积极的探索……走过这一段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到:课堂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将满怀着教育的理想走向理想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镇公办小学,学校有17个班,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设科学学科。每周一节科学课,由有经验的科学老师担任。对比以前的科学的教学,我们的老师、学生、教材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改变是喜悦的。主要体现在:
一、观念的改变。(1)领导观念的转变。
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并不是一门无关重要的学科。所以我校领导把科学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的工作来抓,期望通过课程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塑造学校的形象。领导们注重培养科学教师,给教师创设外出学习,师资培训、资源建设等条件。(2)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是“教案剧”,是教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新课程实践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舞台”交回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而教师只是“舞台”的导演,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倡导者,促进者。
(3)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师生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鲜感、新奇感。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喜欢动手,愿意出去调查,愿意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愿意搜集资料、愿意整理资料,愿意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愿意自己去研究问题,愿意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的改变。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在六年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的教师经历了疑惑、探讨、研究、明晰的过程。经历了这一过程后,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全面的三维教学目标
以前,普遍的教师都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忽略了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与情感态度等方面。但是,经过了这六年的课程改革后,我校教师已逐步形成了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教学中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中的《刮风了》这一内容时,教师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后,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科学探究: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并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二)科学知识:①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②知道风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你看,经过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目标已能从单一知识技能目标改变为注重知识技能、探究活动、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2)传授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的传授和掌握,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所谓面向结果,是指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现成的说明、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认证、现成的答案等视为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所谓面向过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等。如我校周老师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的分类》时,她就精心地创设了三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共同探究,使科学课堂在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完美地进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同时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片继如下:
……
三、学习分类。
(1)活动探究1——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过渡:现在,请大家动手,给书包里面的物品分类。看书包里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我们可以把物品分成两组,“我认识的”和“我不认识的”,然后再把“我认识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
1、明确活动要求:小组合作,先动手分好类,再把结果填在书本里。
2、小组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可以帮书包里面的物品分好类,观察一下,书包里面哪种材料支撑的物品比较多?
3、小结:按照材料的不同,我们把物品分成:金属、塑料、纸、玻璃等,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等的方法来分!
板书:按照材料的不同:金属、塑料、纸、玻璃等(现在,请把桌面的物品轻轻地放回书包里面。)
过渡: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物品,你能说说这是用什么方法分类的吗? 师:除了这个方法,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对这些物品重新分类吗?(2)活动探究2。
1、小组长,请把老师带来的礼物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请同学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分这些物品的?把结果贴在记录卡上。
2、合作“分物品”。
3、哪个小组想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怎样分?
4、小组汇报,并把结果呈上来。
5、小结分类方法,其实,其他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按颜色分,大小或者形状等。
板书:其他的分类方法: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
四、拓展延伸——废品的分类回收。
1、谈话:你们真是越来越聪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分类的方法?(播放家庭、市场、图书馆等实景影片。)
2、过渡: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平时你们把这些垃圾放到哪里去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回收的,你们小组先观察,再讨论,看看这些物品哪些可以回收,把调查结果填好。
3、小组汇报并呈结果。
4、小结:大家分得很准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主要集中在——金属、玻璃、纸和塑料这四类材料。
看看我校的周老师,她在课堂上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教学的时空开放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象也不再只限于有字的教科书,而是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
三、传统性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些好学生”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1)评价主体的多元。在我校的某些班级,某些教师还让学生、老师、家长、同伴都参加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这种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为教师和家长、学生提供更多信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2)重视过程性评价。
《科学》的评价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性、形成性。我校教师不只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性的评价,注重通过即时、动态、灵活的评价方式,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指导学生进步。同时,将终结性的评价和过程性的评价结合起来(有的教师尝试运用二次评价、档案袋评价等),依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结果以及相关的资料,在学期或学年评价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性的描述。
四、课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六年的实验,我们取得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和喜人收获。如我校的邓占芳老师所上的六年级下册《在太空中生活》,周建和教师所上的三年级下册《物体的分类》,林细庆老师所上的五年级上册《传热比赛》,黄妙云教师所上的五年级下册《落地生根》都获得了全校老师的一致好评。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影响实验并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是:
1、教材的编写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一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不同步,教师教起来难度较大;有些教材较深,跨度较大。
2、面向新课程的教学资源仍显不足,有些所需资源筹备烦琐,导致有些学科内容的教学难以正常开展。
3、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4、、政府投入满足不了新课改需求,存在由于教育资金短缺,阻碍了课改实验的进程的现象。
四、推进课程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设想
1、进一步加大课改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课改,扩大社会宣传面,逐步形成全社会关注、全社会参与的局面。
2、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要重视和加强以学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教研建设,发挥学校自培基地在培养和提升教师中的巨大作用。对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切实做到“不培训,不上岗”。
4、进一步加大实验力度,不断总结课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升实践课改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