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与师爱2013年继续教育化学
师德与师爱
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自我幸福的把握者,是学生幸福的引路人,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一个最亲切、最智慧、最伟大的形象。我们也曾说,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履行自己的师德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谋求人生的幸福。看到那么多教师的付出后。我理解了,老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平凡的事,当孩子们为离开妈妈而哭泣时我们会轻轻的拥他入怀,告诉他“孩子,你妈妈等下就来接你,可是他却不会因此而立刻停止哭声,他会蹭着你,紧紧的拉着你,生怕失去,“玩具、游戏、歌声、故事、糖、”过一会儿小家伙终于笑了、乖了、饿了!当孩子们刚吃完饭,满嘴油糊湖的跑到面前,神气的扬起手中的小碗时,我会会心的一笑,伸出手,拍拍他的头说“恩!不错!你真捧!”这时小家伙决不会就此离开,他在等,等我手中的小红花高高的贴在头顶上。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那么,是什么构成无数教师兢兢业业、勤于奉献、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内在动力呢?是什么使教师甘为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呢?我想那一定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的热爱,是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于细微外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
除了师德,我们不得不提的还有师爱,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只有“爱”才是畅想教育唯一的主旋律,而这名话诠释了教育的根本。师爱是幼儿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面对一张张童稚的面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难道只要教会他们知识就足够了吗?错了,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现在的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家庭太多的关爱和照顾,很少去关心别人,这就需
要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爱的种子,为了让孩子红花映的更鲜艳、更红,我甘愿当绿叶,为了让绿色带给人间带给大地,我甘愿当小草,为了那无悔的选择,为了那一片纯净的天空,奉献自己,永无止境!
第二篇:2013年继续教育化学 师德与师爱
师德与师爱
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要说到师德。说到师德,就得谈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这种教师对学生的爱,简单的说就是“师爱”。师爱,实际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所以我就又把它叫做“师魂”。
一、爱学生首先爱事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职业劳动与其自身人格的塑造的关系。而这三个关系当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是因为,从教育的三大要素进行分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体,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因素是其主要地两个因素。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其中主要的关系。
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爱,是一种情感。一个人的情感是一个人的需要满足与不满足的一个集中的反映。如果满足,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反之,则是一种否定的情感。
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理解教师对他的爱,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我和所有的教师一样,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提高眼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还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影响到学生健康和发展、个性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以至于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我想,我们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有这种爱,才能够贯彻我们的教育教学内容,才能够实施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我们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人格的体现——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我们做一名教师的天职,也是人格。台湾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认为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应改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是因为动物也爱自己的“孩子”,但它未必是个人,如果能够做到爱别人的孩子的确是多么的神圣。
一切对教师的要求,都集中到教师的人格。这是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魅力主要是通过人格来体现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所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等等的说法,它即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的人格体现。在学生的心目当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是父母的替身。他们把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看成他们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一个班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班主任人格的扩大与再现,一个学校的校
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校长人格的扩展与体现。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有形的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够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则不从。”也正说明了这一点。由此也可以看到教师人格的力量。在教师的人格因素中,我最喜欢的是四个字:豁达、勤奋。我之所以认为豁达与勤奋是人生发展的两个不竭的动力,是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提倡的就是豁达与勤奋。特别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更离不开它。豁达,主要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勤奋是我们做事的表现与态度。对人要豁达,要团结协作;处事、做事要勤奋,尤其是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处于萌芽与发展的阶段,难免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能气人,就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时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在这期间就更能体现我们教师的一种人格修养。我们还要勤奋,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从早忙到晚,上床就做梦,梦到学生在晃动。”只有这样做、这样想,才能把在校的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换得桃李满天下。因此,我要用我的座右铭——豁达与勤奋与广大教师相互勉励,共同进步。
四、师爱的体现——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要求。怎样才能体现出为人师表呢?为人师表的核心成份仍然是师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梁与下梁。为了热爱学生,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学有特色,那么我们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当好这个上梁,才能使下梁健康茁壮地成长。第二、一视同仁。把我们教师的爱均匀的洒向每一个学生,洒向学生心中的每一个角落,要我们每个学生的心田都有我们教师爱的雨露、爱的阳光,不因他们个性美丑、家庭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而有所偏爱。第三、严、爱同舟共济。严就要严在该严的地方,爱就爱在细微当中,爱不是牵就与纵容,当学生有问题时,该严就得严,耐心地帮助、教育,使学生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总之师德与师爱归纳为一句话:把我们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把我们的爱洒向学生心田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中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最终使学生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第三篇:师德与师爱2013年继续教育思想品德
师爱与师德
“师爱”与“师德”是我从一本师资培训教材《教育心理学》上看到的内容。感触很深。觉得我们教师队伍中对“师爱”与“师德” 的问题认识不足,存在的问题很多。作为教师的我看了这方面的理论后觉得很有在教师中提高认识,认真践行的必要。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个责任是很重大的,大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小者关系着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因而肩负这样神圣光荣使命的我们,一定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品德,才能不辱使命。
教材上指出:“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有理智、有责任、有境界的崇高情感。师德是师爱的外部表现,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成分。师爱的表现有四方面: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最后一点我认为是最为重要的。教材上也是如此说:“师爱和严格要求结合在一起,就有了明确的教育性质和目的,这使师爱有了特殊的意义。放弃了严格要求,师爱就会失去教育的意义。”当然严格要求的目的必须服从教育目标和人才成长的要求。
看到这些阐述,我的感触很多,经常是你批评过的学生对你的感情越深,记得越牢。今年本科生选毕业论文导师,选我的学生中有好几个学生是我平时严厉批评过的。不知他们是出于何种考虑选我,但至少有一点我认为是肯定的,我的教导和批评肯定没有使他们厌烦,而且还希望我再教育和指导他们。从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这谢表现也使我感到欣慰。可以说他们的行为验证了我的言行是符合教育目的的。
我对研究生的要求也很严格,我对他们不会有私心,在学习和做人上我不会因为是我的学生我会给他们谋一些便利和通融,只有更加比其他同学更严格的要求,甚至我与自己的学生说,有些规定有可能首先拿他们示法。我不在乎学生会恨我,因为我没有私心,凡事要遵守规则和原则,这一点在任何时候、任何人面前都是不应该突破的底线。
大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相对中小学少了很多,大学生又是成人了,教师的言行对他们的影响不像中小学那样至关重要。因为中小学生的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他们的品德很大程度上是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师爱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我经常会听到家长们谈论孩子的班主任或某个任课老师如何如何对孩子的不公正对待,或如何收取家长的礼品,甚至是在一些年节公开索要礼物。作为教师也是家长身份的我,每次听到这些都感到很悲哀。首先我很为孩子们受到的心灵污染感到痛心,这样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如何能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他们的人生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其次我也在反思自己是否在师德和师爱方面存在问题。我不能改变社会和他人,首先从我做起,在师德师爱方面不给学生们造成不良的影响。
希望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都要好好学习“师爱”与“师德”的真谛,并很好的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
第四篇:师德与师爱初中化学 2013年继续教育(范文模版)
师德与师爱
所谓师爱,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给予学生的呵护、关照、关心、关怀。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师生的关系必然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学生的爱是实施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于社会的环境、家庭结构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必然会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如:“三人家庭”的增多,离婚率的增多,使得一些孩子们变得孤独、冷漠;生活优裕,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宠爱,使得一些孩子心理脆弱,意志力不强;学习生活枯躁,社会竞争激烈,使得一些孩子生厌世心理;信息、经济、商品化的社会发展带来些消极影响,也使得部分孩子变得狭隘,自私„„等等。为此,在对孩子们进行教育时,我们应特别注意情感的投入,才能造就感情丰富的人,用师爱浇灌孩子的心田,才能切实做到以爱育人。是的,师爱就是“爱满天下”、“爱无选择”、“爱无回报”,正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如果说“爱”是人类的灵魂,万物的精华,那么对于教师的“用心教书”来说就是教育事业的命脉。献身教育,教书育人并不是一句抽象的口号,而是包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一个具有献身教育,用心教书的教师,表现在事业上必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教师的工作复杂而艰辛。我们所面对的是有生命,有头脑的学生,所以有时我们的真心付出在短期内未必能得到收获。而此时,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没有足够的耐心,都很难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这几位优秀教师凭着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包容学生,用无私的爱心和极大的耐心感化学生。正如唐静华老师说的“宽容有时比惩罚更有力量。”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做法是成功的,是有收获的。
这些优秀的教师都能把教育看成无比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把教育当成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我仅仅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往往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和创造力,听了他们的报告后,我深深地反省了自己,加深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将把它当成一个无比光荣,无比神圣的事业。学习结束后,我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向他们一样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第五篇:师德与师爱
《师德与师爱》学习感悟
学习完苏小平教授所执教的《师德与师爱》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回顾着自己在11年的教育、教学中所经历的的点点滴滴,体会着“爱与责任”的含义。
一、感慨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区级重点学校,校内的学生层次多样,面对的家长更是各行各业纷繁复杂,肩负的责任和家长、社会的期望要比一般的学校大很多。自走上教师这份工作岗位后,我爱着这份职业(也可以称之为事业),正如我QQ签名中所写的“做你喜欢的事是自由,喜欢你做的事是幸福。”我沉浸在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幸福中。所以我认为“师爱”首先是热爱自己这份职业。有了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才能发自内心的愿意投注爱给学生、家长和身边的人,才能自己幸福,让别人幸福。有了爱的支撑责任感才会被激发、被提升,教师才会将真心交付给自己所从事的的事业和每天面对的学生,也才像谭千秋、张丽莉老师那样,承担我们教师该承担的责任。
二、不足
剖析自身在师德特别是师爱方面的表现,作为一名普普通通人民教师我认为自己的不足之处有:
1、有时在急躁的时候,爱的给予方式不对。如语言的把握、态度的控、方法的选择等等。
2、处于人本能的好恶,面对学生有时欠缺公平性。
3、教学理论基本功不够扎实。
4、急于求成,教育的痕迹太重,失去了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方式。
三、改进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将师德与师爱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用教师健康向上的身心去影响、感染学生,让自己用发自内心的师爱去促成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正确的三观,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事业注入强大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