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同课异构的意义(苏炎明)
开展同课异构的意义
中山市阜沙镇牛角小学苏炎明
什么是“同课异构”呢?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同,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
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殊途同归。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意义:
一、“同课异构”更好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
1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教学活动是无法独立于教室文化脉络之外,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份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习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三、“同课异构”提高教师感悟。
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实践知识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这些缄默知识和教育机智难以以“客观知识”的形式、用语言来陈述和传授,只能在个人实践活动中得以表达。“同课异构”活动中的相互听课或者是个人用不同教学设计上同一个内容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和感悟的过程。而这些体验和感
悟通过教师个人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达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同课异构”这种教研活动是一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学研究模式,“同课异构”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同时还使每位听课的教师看到了不同的课堂模式,即可通过对比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和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以研究不同的教学切入点和展开方式,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艺术的魅力,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
四、“同课异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2011年10月28日上午,东区雍景园小学与阜沙中心小学开展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要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必须要改变现在教学中的不足,而能及时改变这些不足唯一的途径就是多学习、多研究,多参加集体备课,汲取众家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和长处,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特点。通过 “同课异构”活动,让更多的老师看到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同课异构”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必要,我深感到“同课异构”不仅贴近教师教
学实际,有助于教研活动,而且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路的融合,从而引领教师快速成长,共同打造“最美的课堂”!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第二篇:同课异构的意义
1、加强了教学反思,教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一堂好课的教学,取决于教师的功底,教师的积淀和智慧,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学手段和具体的课堂细节等方面做大量的充分的思考和准备,预设和生成的各种情况都要进行考虑。虽然我们每天踏入的是同一个课堂,但每天发生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正如古希腊哲人说过:我们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教师要把琢磨和推敲当成每一天的工作习惯,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反思状态。“同课异构”能促使教师群体深入钻研教材,设计教学,充分的备课,然后讲课。课后和大家一起评价讨论,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设计上课。这样,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这样的研究氛围,极大地鼓舞了教师教学研究的热情。每次课后,大家急着去反思,听取别人的意见,去评价、研讨,为下一位教师讲好课再一次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反思,是积极的反思,有益的反思,是创造性的反思。使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有了更多向别人学习和全面审视自己教学的机会,受益无穷。而且每个人都成为了教学研究的主体部分,同时增进了同组教师间相互协作的感情。受到教师由衷的欢迎。
2、“同课异构”让教师研讨走向实效。马克思?范梅南指出:“学会了教学的所有技术但却仍然不适合做老师,这是有可能的。显然,教师的培训内涵要比传授知识和技巧深的多,甚至也比教授职业道德规范深的多。成为一名教师还包括那些不能被正式传授的东西:教育智慧的最具个性色彩的体现。”从目前国内整体的教师培训方式来看,偏重技术理性的“外铄式”教师培训模式占有很大比重,但由于这种培训忽视教师以往的信念、经验和成长背景,漠视了教师的内在需要和个人知识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而限制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发挥。而“同课异构”却能更好地架设起教师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转变的桥梁,通过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对话,促进作为隐性知识的教育智慧的显性化,达成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同课异构”就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课堂。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既有对课标理解的和谐共振,也有不同看法的碰撞。第四、有助于教研团体专业化成长
教研团队专业化成长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本教研绩效的核心要素。在过去的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集体互研的校本教研中,我们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一是目标取向同一,说课、备课、评课往往拘泥于统一的标准模式,教案、作业、试卷也趋向同一,忽视了教师个体差异和特征优势,淡化了教学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二是由于目标的统一性,导致很多教师放弃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努力学习他人的教学特色,但结果往往是水土不服,收效不大,或丢到了西瓜,捡到了芝麻。在这“趋同”的教研团队中,脱颖而出的只是极少数人,很多教师只能作为一种陪衬。这种以牺牲很多教师个性风格的教研方式无助于教研团队的成长与发展,反而是一种束缚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更为便利的交流学习、展示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共同探讨,交流彼此的观点。在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上带给参与者更多的反思,更深地体会到教师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法会建构出完全不“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更为便利的交流学习、展示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共同探讨,交流彼此的观点。在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上带给参与者更多的反思,更深地体会到教师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法会建构出完全不同的课堂同的课堂
第三篇:如何开展同课异构(葛)
校本研修
XIAOBENYANXIU
如何进行“同课异构”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葛国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开展教研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创新。“同课异构”是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同课异构,如何设计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如何把握同课异构的实践方法与操作要领,这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在目前教材不那么完善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同课异构”这种方式,谋求教学内容的改善,逐渐形成对于某一教学内容的较为一致的意见。
我们认为,同一本教材,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个备课组,学生的学习差距不是太显著,要教什么应该是相对确定的。我们说相对确定,并不是指唯一。
我们开展“同课异构”,一方面是为了共同追求更合适、更妥善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研究各种道理,探讨为什么这样做。聚焦于教学内容的合适性,聚焦于学生学习的经验和学习的有效性。
二、“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与活动要领把握 1.“同课异构”要体现教师对教材读解的多元
视角
教师读解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读解本来就是对作品的二度创造。应当说,不同的教师读解同一篇教材,是无法排除他们的个性化差异的。对读物的潜在意义,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建构,只要不是歪曲和误解了作品原意,出现一种多元视角是很正常的,也是应当允许的。这种教师读解教材的多元视角,为“同课异构”创生了重要的基础。
众所周知,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所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就以其独特的文本解读视角为基础,呈现了一个“异构”的课堂,而受到普遍的关注。那么,她的独特,她的异构又体现在哪里呢?我想,首先她能引导孩子悟读课文并梳理其“不幸”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在生命最后时刻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东西入手,解读幸福。因为她有了“温暖”,有了“美餐”,有了“快乐”,也有了奶奶的“疼爱”,所以让小女孩感到了幸福。紧接着,她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思考,是什么让小女孩从黑暗与痛苦的世界获得了这些光明与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受“苦难把女孩放到尘埃里,却开出了幸福的花儿。原来心怀渴望并不难,而在苦难中拥有一颗隐忍之心,才是这个小女孩获得幸福的真正原因”。窦老师就是这样引导学
生通过“悟读、梳理” “研读、感受“这样两个方面来解读小女孩的幸福的。
这里,我还收集到了来自桃源县实验学校的一个教学案例,案例的提供者是聂爱英老师和黄丽老师。案例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的《翠鸟》的不同教学设计的比较。《翠鸟》是小学语文A版教材,如你是一只鸽子”,“假如你有机会站在宙斯面前辩护”,“假如你是宙斯”„„)唤起学生的真情体验,拉近了孩子与英雄的距离。最后又以质疑和推荐阅读书目作结。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言训练上的有机结合。
聂金才老师的课堂走的却是另一条路线,他以它是一篇贴近儿童生活,描写事物特点的文章,学生很爱阅读。聂老师和黄老师对于《翠鸟》同一篇教材,却有他们不同的解读,从而有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聂爱英老师认为:这几段的教学,要体现出对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关系的体会,从而体会出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又是怎样在段落语言的品评、感受以及学法迁移之中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黄丽老师认为:这几段的教学可以运用“描述—欣赏—练写” 模式的读写结合思路来设计教学。通过观察图片,对翠鸟建立印象,而且通过语言描述,加深印象,表达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同课异构”要凸显教师“用教材教”的课程意识。
在对待教材使用的问题上,以前教师想得最多的一点是如何一板一眼地执行好教材。这种认识当然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所谓“课本课本,一课之本”是不无道理的。教师当然要执行好教材,但是,教师执行教材不等于就得照本宣科,否则,就成了僵化的“教教材”;而是应当利用教材积极主动地开发出因地、因生(学生)因师(教师)制宜的、属于自己的“教学内容”,这就是“用教材教”。
著名特级教师闫学和聂金才都执教了《普罗米修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但教学思路完全不同,却一样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闫学老师她从理清脉络入手,紧扣普罗米修斯言和行的语文因素,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走进了普罗米修斯的内心世界。又用一连串的“假如”(“假
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依托,以读解语言、升华情感为主线,以编写课本剧为特色,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主要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第二板块的设计与生成更见巧妙,即运用第一板块的读解成果,由教师提供课本剧的基本框架,让学生讨论编写。这样,既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结构和人物英雄精神的认识感受,又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大胆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确实别出心裁、独具创意。
由此可见,教师在“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下,推动了“同课异构”更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一道亮丽风景。
3.“同课异构”要努力为教师提供探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比较空间
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位教师采用不一样的教材解读、教学思路设计和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施教,让听课教师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显然,这样的研究就有了更为开阔的多维视野,从而不仅更有利于教师的参与研究,而且可以在比较中深化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下面是我在远程培训“基本功新修炼及课堂教学策略”项目辅导过程中收集到的由宜章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小学提供的教学案例,提供案例的老师是谷丽梅、范红艳、罗利辉三位老师。
他们三位老师同教的教材是——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可能性》。为了便于比较,我把他们的教学设计归纳了一下,主要从:“教学构想”、“导入方式”、“课件、教具运用”、“教学效果”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从这几堂课的比较来看,他们明显的把单向“给予”转化为了让学生自主“习得”,在全面参与中把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体验学习发展的过程,其实效性就可想而知了。
四、同课异构的实践方法 1.坚持“同课异构”教研制度
从教研制度看,我认为要做到:“三定三有”(即定时间、定内容、定执教者 ;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要求,学校教研组定时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我们的活动设计究竟要怎样设计呢?我认为,活动设计要坚持一个改变,那就是——教研活动要改变过去那种线性听评课方式(“所谓线性”是指活动一般是按照一个老师上课,然后几个老师或者领导评课,而参加活动的老师主要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要建立交流探讨机制,实施参与式评议的有效活动方式。首先是上课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说课,接着是全体听课教师共同议课、评课。评课重在关注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及教法的创新性,关注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需要,对教学缺陷进行分析。听课者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从“如果我来上这节课会怎么上”的角度去反思;上课教师要认真比较和研究与自己同上课教师的教学差异,取长补短,认真听取和对待评议意见,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和解决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将教学中的闪光点、感悟记录下来形成研究轨迹。
2.开展校内、校际、片际、城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针对校本教研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同时根据教
师、学校发展需要,我们可以尝试 “片内校”“同课异构”和“片际”“同课异构”联动教研模式。我们可以把本地域学校按区域分为东、西、南、北、中几个片区的中心教研组,中心组负责人(片长)负责组织片内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地域教研员或者业务骨干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片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形式多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名校、名师、骨干教师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强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得到展示,弱校的问题转变成了片区协作教研的资源,建立校、片之间合作攻关、共同提高的新型教研机制,从而有力地推动本地域教研工作的均衡发展。
3.构建“同课异构”教研网络平台
这里的教研网络平台,包含三部分:一是借助教研部门的网站,开辟本学科教研网页;二是设立“同课异构”公共邮箱,“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教案、教学故事、评议、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课件等都要求放进公共邮箱;三是教师通过QQ沟通、交流、传递信息。
4.组建“同课异构”教研指导专家队伍 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的参与和引领是“同课异构”教研向深入开展的保障。为此,可以聘请本地域教育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各学科特级教师为“同课异构”课题技术指导专家。专家引领的形式有学术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问题会诊等。
各位老师,同课异构作为课程实施的一大亮点,其意义之深远。我们要在教育教学的进程中,在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唱响同课异构的旋律,不断打造出“有效课堂、智慧课堂、生态课堂”。
第四篇:同课异构
《拉萨的天空》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2016年9月27日,我校全体语文老师前往五小听课教研,有幸请了两位老师分别对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进行了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是王康民老师还有五小的老师邝继红老师。两位老师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另我受益匪浅。
《拉萨的天空》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华美的语言描写了拉萨天空的“蓝””,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语言精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景、细细品读语言,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很自然地感受拉萨天空的“蓝”和“美”。
一、创设情境,发现天空的“蓝”
天空对学生来说是很普通的,但是像拉萨那样的天空对学生来说却是陌生和遥远的。因此,在上课伊始,通过展示拉萨天空的图片,为学生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创造了情境。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文插图,再次走进文本。通过两次视觉感受,学生就能很自然地说出拉萨的天空“蓝”这一最大特点,为学习文本内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字词入手,品读天空的“蓝” 通过画面整体感受拉萨蓝天的基础上,请学生通读课文,找出作者直接描写拉萨天空的词语,补充完整作者眼中的是“()的天空”。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和伙伴的补充,很快就找到了“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等描写天空蓝的关键词,学生在找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这些词语分布在文本的各个段落,就能理解全文都是在描写拉萨天空的“蓝”。结合课文插图,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在朗读中品味天空的“蓝”。
三、赏析句子,感受文字的“美”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请学生找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学生的回答集中在“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和“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学生在朗读中想到了“一碧如洗”,蓝天、白云、高山、河流、草地所组成的画面美得像一幅画,学生在朗读中渐渐对拉萨的天空也神往起来了。作者在描绘这一幅画面时,用到了“映衬”和“对照”,“越发”和“更加”,在赏读这些句子时,也发现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灵活,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
第五篇: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 结对交流
——六校结对活动记
10月26日,庐江六中一行8人在校长李康龙的带领下,来到合肥市永和学校,参加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长丰县杜集中学、长丰县戴集中学、巢湖市高林初级中学六所学校组成的“六校结对交流”活动。活动分成同课异构和六校交流活动会两部分。
上午9是10分,同课异构活动正式开始。由合肥市永和学校、庐江县第六中学、庐江县晨光小学选派的八位老师就《小稻秧脱险记》、《Let’stry&Let’stalk》、《Thisismysister》、《光的反射定律》4个课题展开异构教学活动,各结对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到现场观摩教学。我校的张大明老师和高小凡老师分别执教了《光的反射定律》、《Let’stry&Let’stalk》两课。两位老师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深入浅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当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当天下午,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在永和学校阮永久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永和学校的新校区。崭新宽敞的教室,现代化的实验室,耳目一新的操场,充满激情的永和师生带给大家是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随后,在会议室召开了六校结对交流会。首先,永和学校阮校长代表合肥市永和学校对来宾表示欢迎,回顾结对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对今后的结对工作充满信心。我校李康龙校长接着发言,李校长对永和学校在结对中给予庐江六中的帮助表示感谢,表示要向永和学校学习,办有特色的学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其他学校的校长和相关领导也先后发言,对结对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合肥市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丁科作了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此次六校交流结对活动,并预祝活动会越办越好。交流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