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教研活动流程
校本教研活动流程
现在的校本教研活动不再侧重于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形式多样,而是注重课堂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每位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关注这堂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参与率。具体流程如下:
一、主持人开场白。
1、介绍与会人员。
2、这次教研的主题及主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3、作课人的这节课选自哪一部分。
4、围绕这次教研主题如何进行集体备课教研。
二、作课人说课。
1、说学生。(关注学生参与率和对本节课内容的接受情况。)
2、说教材。(注重学习目标,要说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学习重难点,并说清楚把它设为重难点的原因。)
3、说教法和学法。(即: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4、说教学流程。(同时,还要说明每个流程的设计意图。)
5、说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这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是否完成了本节学习目标。)
三、所有听课老师评课。
评课的过程并不一定要按顺序逐个发言,它就像是鸡一嘴鸭一嘴,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最后达成共识。
评课老师要提前根据本次拟定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搜集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评课过程中结合本节课堂教学实例进行研讨。
四、主持人总结。
1、说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达成的共识,并将其更好地应用于以后的教学工作中。
2、说出本次教研活动中发现的新问题。每节课都不是完美的,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将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生成下次教研的主题。
3、根据下次教研的主题,提出下次教研前需要准备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下次集体备课及教研做好准备。
五、专家作整体指导。
六、主持人结束语。
第二篇: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
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
一、发现问题
教研内容往往源自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寻找有价值的问题。
二、确定主题
校领导或教研组长要随时将教师的困惑集中、并归纳整理,将具有普遍性的、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教研主题。
三、确定人员
在此基础上组建研究团队(学校、学科组),着手制定研究计划。
四、制定计划
学校或学科组根据确定的研究主题(一般每学期3——5个),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制定教研计划,并安排好具体活动时间。
五、组织实施
1.学习准备。根据教研计划,教师或教研组应该为有效完成研究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和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题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先从理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
(1)自我反思。针对教研主题,教师要找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同伴互助。借助组员之间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专家引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向专家(各级教研人员、特级教师等)咨询,或查阅教研刊物、上网查询等途径,整合多方资源,以提高研究效能。
(4)网上互动。教师可以把教研主题发布于“校园网络论坛”等平台,让“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问题得到广泛深入地探讨。
2.集中研讨。
按教研计划,研究团队(学科组)针对教研活动主题,进行集中研讨。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多方获取的解决问题的信息介绍给其他成员。(这个过程中,团队人员不仅要全员发言,而且要畅所欲言。记录人员要做好记录,记录以附上发言人员的文字材料为好)
3.归纳整理。
校领导或教研组长在研讨过程中,要随时对教师的发言做简单的点评,最后再归纳总结,将达成的共识整理成文字材料。
4.运用实践。
教师要将达成的共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将“共识”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或教研组要确定一名教师,结合“共识”有针对性的准备一节公开课,下次教研活动时公开展示,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布置下次教研活动内容。
第三篇: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
校本教研活动基本流程
一、发现问题
教研内容往往源自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而,教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寻找有价值的问题。
二、确定主题
校领导或教研组长要随时将教师的困惑集中、并归纳整理,将具有普遍性的、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为教研主题。
三、确定人员
在此基础上组建研究团队(学校、学科组),着手制定研究计划。
四、制定计划
学校或学科组根据确定的研究主题(一般每学期3——5个),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制定教研计划,并安排好具体活动时间。
五、组织实施
1.学习准备。根据教研计划,教师或教研组应该为有效完成研究而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和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专题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先从理论上寻找解决问题的依据。
(1)自我反思。针对教研主题,教师要找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同伴互助。借助组员之间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发挥集体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专家引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向专家(各级教研人员、特级教师等)咨询,或查阅教研刊物、上网查询等途径,整合多方资源,以提高研究效能。
(4)网上互动。教师可以把教研主题发布于“校园网络论坛”等平台,让“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使问题得到广泛深入地探讨。
2.集中研讨。
按教研计划,研究团队(学科组)针对教研活动主题,进行集中研讨。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自己的经验和自己多方获取的解决问题的信息介绍给其他成员。(这个过程中,团队人员不仅要全员发言,而且要畅所欲言。记录人员要做好记录,记录以附上发言人员的文字材料为好)
3.归纳整理。
校领导或教研组长在研讨过程中,要随时对教师的发言做简单的点评,最后再归纳总结,将达成的共识整理成文字材料。
4.运用实践。
教师要将达成的共识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并将“共识”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或教研组要确定一名教师,结合“共识”有针对性的准备一节公开课,下次教研活动时公开展示,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布置下次教研活动内容。
具体要求:校本教研要体现延续性,本次活动是上一次的延续,要对上次活动有简单描述。
准备阶段:研究主题要合理、体现学科特点,带有普遍性,确定主题后要告知所有参与人员。做课教师要根据主题进行备课、上课。上课教师的教学在主题研究上要有所突破。听课教师也要提前备课,对所研究的主题有所了解,以便研讨时发言针对性强,主持人对研究主题要有深入了解,理论上要有一定深度。
研讨阶段:做课教师要针对研讨主题进行反思,研讨时要围绕主题进行,不得就课论课,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谈出看法。要有理论基础。
小结阶段:主持人要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重点总结研讨主题的突破,本次未能涉及、解决的问题延续到下一次活动。
第四篇:浅谈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本站推荐)
浅谈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逐渐形成。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在新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下,充分挖掘教研活动的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多种功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我们个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我们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快速的成长。
一、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研组要重视组员理论知识的积累,以便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每次教研活动中都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如: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方案》、《开放教学
激活思维》和《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策略》等等书籍,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平时,在翻阅一些教育教学刊物时,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文章摘录下来,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学习和探讨。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我们全组教师的共识。
二、加强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教研组成员的组成会有从教6、7年的年轻教师,也会有从教十几年的中年教师,还会有从教将近30年的老年教师。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都有自己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因此,组内的交流互动,我们非常的重视,采撷个人之所长,弥补个人之所短,达到共同进步。
1、注重备课交流。教研组内实施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在学期初,教研组根据个人的情况,商量制定了一学期各个组员的备课任务,及完成的时间。每次教研活动,都留有一定的时间对备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讨论,研究,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回去后,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和自己上课的习惯,以及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并注明修改的原因,课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为教研组交流和以后的教学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2、课堂教学交流。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教研组要求每位教师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教学活动的开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探讨的机会。通过说课、评课各组内教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探讨,研究,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讨论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这样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不仅上课老师在教学方面会有所提高,其他听课老师也会从中获取教学经验。
三、抓实课堂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进行
教研组的教师应从点滴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每位老师从学生的坐、学、听、写等方面抓起,加强对学生作业书写的规范性要求,使学生的作业整洁、美观,而且具有条理性,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也重视学生每一次的单元检测,不仅统一检测的时间,而且将成绩及时上传中心总校,进行均量值的分析,以便组里的成员分析学情,找到差距,调整教法,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在常规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做到做到“五严”、“一改”:“五严”即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作业量;严格执行课堂教学规范,推行领导推门听课制;严格常规的督查、指导、反馈、整改制度,每学期在学期中和学期末组织两次由学校全体行政和教研组长参加的大型常规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作业、辅导、听课、业务学习、参与教研组活动等方面都按照《开福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逐一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在全校教师会上通报,然后还责成教研组长对薄弱老师逐一进行落实;严格实施学科抽测制度,抓好教学各阶段的质量监,一改是改革教育评价。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和基础,因此我们提出做到“六备一超前”、“四精一创”和“三找一写”。“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学法、备教具、备生活;“一超前”是教师要超前一周备课。“四精”是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精心设计质疑问题,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一创”是指每位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三找”是找成功之处,找失败原因,找补救措施,“一写”是写教学反思。
四、注重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研组在落实“双基”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各种活动的辅导,让在书本教学过程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探索。
教研组是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力军。它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教育科研的阵地、学科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为了不断地超越自我,使我校的教研水平稳步提高。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但我们有信心,也有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
第五篇: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第一周 主持人:朱芳芳 参与: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尤雪领
活动主题:如何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
活动目的: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交流彼此的经验与想法,共同探讨教研主题。活动重点:交流彼此的实践心得
一、交流我们的实践过程
一年级老师(孙西霞):老师的书写示范非常重要。在教学时提醒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培养学生一次把字写规范的习惯,不依赖橡皮,尽量不用橡皮。
二年级老师(李霞):教学生字时,示范完之后让学生直接去写,且让学生进行互评,效果明显。(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作业展示,并请教师为学生撰写评语)
三年级老师(陈素贞):在教学时,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老师时刻提醒。
四年级老师(王云霞):教师注意自己的书写习惯,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书写榜样,身教重于言传。对学生的书写教育从思想上入手,“字乃人之脸面,字如其人”,让其明白写规范字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书写姿势进行强调,好的书写姿势是写好字的关键,做好“三个一”,再者教师在教学生字书写时,注意每个字的起笔、运笔、落笔,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生成过程。
五年级老师(李自梅):作业不宜过多,时间充分才能写好每个字。让写字差的同学照着书写好的同学的作业去摹写,有一定帮助。
英语老师(赵国真):让学生牢记字母,书写好的同学做示范,老师提醒,在班级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在实践中我们有了新的困惑
1、书写笔顺总是记不住。
2、学生好的行为不能坚持长久?如何让其自始至终的保持?
3、如何让学生时刻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三个一”?
4、如何解决好与快的矛盾?
四、活动总结
教研主任:活动中我们欣慰地看到了老师们都在思考我们该如何让学生的书写更加规范,但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思考阶层,因为我们大都谈的是我们该怎样做,我们该做什么,而很少有人谈及自己是如何去做的,做的效果如何,活动完了之后,给人一种很空的感觉,说了一大堆,似乎什么也收获,只因我们的实践少得可怜,没有总结出我们的实际做法,没有得出我们自己的策略。所以教研重在去行动,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就是告诉我们要真正把思与做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提高!在这里我倡仪我们每个老师做学生的好榜样,从一笔一画给学生写好评语开始,写规范字从我们自己开始!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第三周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朱芳芳 活动记录:尤雪领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一、主持人开场白
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研主持,请大家给予支持。能够贡献自已的智慧,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玩小游戏热身”----认颜色
二、寻找合作伙伴,梳理教研记录
三、温馨提示之请大家站着发言,且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发言采取循环说的形式。
活动过程:
陈素贞:首先加强学生对计算题的理解能力,练习多样化,纠错,找原因,引导学生感知记忆,加强笔算,口算练习
王云霞:同桌竞赛(A、B同量题,速度竞赛),小组竞赛,奖励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杨秀荣: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方面让学生多审题,多鼓励学生,写积极的评语,有进步但不是很理想
孙西霞:与学生达成共识,有错合作伙伴共担,无形中合作伙伴在互相监督。有一定的进步。
李莉:多做练习,强行记忆,课前三分钟。
赵国真:结合语文教学,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我们为什么会做错,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不处,从思想上转变学习态度。
设计一个自我评价表,在无形中自我提醒,自我评价。
四、回头看看我们的思考与方法,寻找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实际操作的策略
1、“错一罚俩”(短时间内适用,但要因人而宜)
2、习惯(数的书写、检查、审题、观察等等习惯)
3、多练题(不能为了练而练)
4、熟记常识
5、数学笔记
6、建立个人或班级错题集 我们倡仪:建立错题集
五、确定下次教研活动主题“如何做好我们的错题集?如何能真正的利用我们的错题集?错题集应该有哪些方面的设计?
六、教研主任总结
我们一起交流着,分享着,快乐着,进步着。。。每次的教研活动都有我们的收获,每次教研活动都有我们新的思考,每次教研活动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希望我们能够让自己的教研活动走得更加实在,更加恒久。。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第五周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顾青华 活动记录:尤雪领
内容摘要: 共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共分五个方面:
一、寻无效教学症结
(1)归纳五种无效教学的形式。(2)归纳的七种失衡。
1、效率层面:教学中向有限的时间要效率。
2、理念方面:举了一个教育孩子的例子。
3、观念层面:教师与学生地位失衡。
4、思维层面:教学约位流于形式,而没有针对学生。
5、策略层面:在控制与开放之间往往难把握。
6、方法层面:
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投入、时间、产出、成绩、学习经验。
三、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1.目标的有效性 :目标要明确不能空洞、目标要适度、目标要适量。
2.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要分层次,每次的要求应该不一样(2)设置有效的问题
(3)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大多的合作,探究大多流于形式。(4)课堂上的资源生成
利用现实的条件,课堂上临时发生的现象,事件作为一种资源。(5)注重课堂反馈 , 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是课后表现,要对学生进行了解
(6)教师的个人素养
语言准确、生动,言出必践、评价要有效,不能空洞无针对性。(7)创设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师不能心急,不能强加给学生压力。(8)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结构的有效性练习的有效性,练习要精选,适量,讲解要细致。
四、有效课堂教学评价 1.80%的学生达到90%的目标
2.任务定位准备,具体完整,并向学生有所定。
五、学校在有效课堂中的责任。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第七周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朱芳芳 活动记录:尤雪领 活动方式:上研究课
活动目的及原因:主要是根据我校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引导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开展的本次研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使我们的教师掌握方法,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尝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活动程序:确定主额——集体备课——上研究课——评价教学一总结 活动过程:
一、产生问题,确立主题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确立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为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
二、授课教师说课:(略)三:授课教师反思;
这节课教师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大胆说话,并且引导学生说出一句完整的话。由于课前我准备的教学具是学生身边的物品,所以学生说话能联系实际,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比较完整,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只是进行了组织和引导,课堂效果良好,有实效性。我认为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四、针对问题点评交流,杨秀荣:教师准备的教学具适合于当地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围绕这些教学具,不会跑到其他的方面。教师引导恰当,如:提醒学生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等,从而让学生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李霞:教师能很好的创设情境,并进行比较,让其他学生知道谁比谁说的更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教学方法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陈素贞:教师能很好地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根据白己的实际情祝,从问题入手很好地创设情境,引寻学生说话,给了每个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独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孙西霞:说话教学为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师注重了词语的衔接,语序的排列,然后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突出语文学科特点。
五、本次活动的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获得了如下几点收获:
1、在课程改革中,创设情景教学效果比较好,尤其是拿自己身边的物品当教学具,学生熟悉物品,了解其颜色、形状、作用,再加上自己的情感(是否喜爱),就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说话能力。适时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第九周 主持人:朱芳芳 参与: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尤雪领
活动主题:校本教研的研讨——如何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 活动记录:
孙西霞: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常常看到小组交流居于形式,课堂热闹了,但没有它的实效性,为此我们把“如何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作为我们的校本教研主题。下面就请讲课的教师结合自己的设计,自己的课堂围绕主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或是反思。
李霞:小组学习已是课堂教学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两个小组学习的机会,一是在当学生争论谁是三分球的投求高手时,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时调动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我感觉这个合作的时机把握不错。另一个合作则是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合作,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感觉效果不太理想。
李自梅:我非常同意李老师的观点,当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释时设立小组合作非常有必要。李老师第一次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比较好,能在交流中解决同学之间的分歧,得到正确的答案。在我教学的这节课中,预设第一个环节时我并没有设计小组合作,但教学中看到学生自己总结方程的意义时有一定的困难,随即设计了小组合作,效果不错。这说明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把握小组交流的时机。但我有一个疑问,在我这堂课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各自看书中的检验方程的方法后再让学生交流还有没有必要?
赵国真:检验方程的方法并不是很难理解,学生已看了基本上明确了,我认为在交流的必要性不是太大。
王云霞:在我这节课中没有设立小组合作,教师牵的太多,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担当我教学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文章的重点时,学生不能理解了,我应把握时机设立小组合作。
李君:我这节课中没有设立小组合作,是因为在二年级试讲时,小组合作的效果不好,所以在我们班我就没采用。我有时对小组合作时机的把握有些疑惑,但通过研讨也明白了如何把握交流的时机了。陈素贞:老师们刚才结合自己的课堂谈了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交流,我认为谈得很好,确实在当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时;当学生用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做出解释时;当学生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设立合作很有必要。
杨秀荣: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的难易程度和探究问题的有效性来把握。但刚才有的教师说预设时没有设计小组合作,我不同意这种做法,因为小组合作是学生探究问题的重要的方式,备课时应该预设,课堂中可根据生成随机把握,如果预设的问题学生很容易的解决了就没必要小组交流了,如果课堂中生成了学生不易独立解决或是答案多种时可随机设了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