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同课异构”活动中看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方式
从“同课异构”活动中看初中英语
课堂提问的方式 从“同课异构”活动中看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方式:文章从新课导入时的课堂提问、阅读时的课堂提问、课堂小结时的课堂提问三个方面对两节八年级的同课异构教学中的课题提问设计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寻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方式。
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选取~个课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独立备课,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分别在两个平行班上课,听课后进行比较性研究(郏灵萍,20l 0)。“同课异构”通过比较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的教学效果,对比教师的教学思路和问题设计,取长补短,以提高教学技能的教研活动。
提问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战略,也是师生进行互动的主要形式。教师在课雀士二提问得法恰当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胡芸倩,2009)。
笔者在参加甘肃国培计划英语培训期间有幸听了两节“同课异构”课。下面通过对这两节课的课堂提问的对比分析。探讨怎样在荚语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的对比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两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人教版新教材Go F0r It 8a Unit 9,Was He Bo册?第三课时。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本课主要围绕人物的生平这个话题,要求掌握一般过去时。
2.学情的对比分析。两个上课班级是西北师大二附中八年级同等层次的班级,学生人均60人。学生英语水平较高,但存在一定程度的两级分化。两位老师均为八年级的任课老师。教师A来自广东中山为借班上课,教师B系本校教师在自班上课。课前备课均为两小时。
二、新课导入时的提问比较
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导入新课的艺术性。他们往往用提问的方法,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逗,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张含,20lO)。
1.教师A在新课导入时的提问。教师在屏幕上呈现一张自己的照片,相继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猜答:①who is she?②what do I do 由于该教师是借班上课,且来自外省。同学们对其陌生而且比较好奇,所以几乎全班同学参与了猜测,而且热情高涨。继而教师呈现了一段关于自己经历的小短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①In 1995,wllat hap_pened to me?②In 2003,what happened?两个问题的答案。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这样不仅在一问一答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而且通过师生问的真实交流既提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又为本课的新内容一人物生平简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教师B在新课导入时的提问。教师结合两天前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落幕的时政信息先提了两个问题:①How manv medals did chine?正处在青少年期的学生们对体育信息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发言积极。进而教师呈现了五六个运动员和当前知名人士的卡通图片并提
问:①who i8 he?②what does hedo?⑧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him?(19What na.tionalities?⑤who‟d like to peat his achievement?学生们对时事人物都比较关注,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而且在GuessiIlg Ge的过程中引发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们在玩乐中将视线转入了课堂。
3.对比与分析。虽然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教学环境一样,但教师A属借班上课,教师B是自班上课,所以教师的课堂提问设计不同,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都很高。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教师提问艺术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根据学情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而且教师导入新课时,应巧妙利用教材,寻找合适的切人点,采用问题先行的方法,制造悬念,激起学生渴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
三、阅读时的提问比较
阅读时的提问是以学生对课文的主动学习为基础的,这些问题能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和总结课文的结构,人物的关系及情节的变化,分析总结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鲁储安,2010)。
1.教师A阅读时的提问。教师在引出文本主人公时提问Do vou want to know∞me ou people?学生们自然异口同声的回答: “Yes!”继而教师播放李云迪演奏钢琴的录像后跟进提问:①who is he?②what does he do?③Doyou wantto knoW more things abouthim?通
过这几个问题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产生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课文主题埋下伏笔。
在阅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①when was he bom?②When he was a small I)0y,what happened?⑧When did heben to leam acco—ion?④when he seven,what hap—pened?⑤When did he take paTt in the founeenth Chopincompetition?
由于问题的设置是以时间为主线的,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就找到r问题的答案。并且在找答案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一般过去时的规律。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们更快的掌握了教学内容。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一种阅读策略。同时,对于能够准确流利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会用“Wondel!”,“Y0u did ad job!”等,对于不能准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会用“1b it again!”/“111ink abt)ut it,then l‟ll askyou again later!”等,给予鼓励和鞭策,致使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2.教师B在阅读时的提问。教师先让学生们观看李云迪演奏钢琴的录像后提问:He is a钟at musician and hew bom in P0land.Do vou know who he is?引入阅读主题。而后听文本听力后提问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UYundi?由于该文本对学牛来说很陌生,通过听力捕捉信息难度较大.只有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举手发言,教师随机将问题细化提出:①When did he ben to leac·cordjon?②What did he leam 1)efore piano?由于问题的提出是在听力之后,学生难以回答,举手者寥寥无几。
3.对比与分析。教师A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做到了难易适度,而且提问有适当的坡度。使不间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教师B显然在问题设计的时间和坡度上略有欠缺。由此可见。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要把握恰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坡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回答,且对学生的回答要多鼓励和肯定。
四、课堂小结时的提问比较
通过课堂小结的提问.可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文化内涵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
1.教师A在课堂小结时的提问。教师结合当前青少年缺乏对父母关心的意识这一特点,在课堂小结时提出以下问题:①Do you have your orite singers or 6lm sLa?②Do you know them well?③Do you know your paI℃nts well?④Do you know when your parents were ?⑤Do you knowwhat your parents like?⑥Do you know your parents‟ experi·ence?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讨论的过程中意识到不要只关注名人,更应该多关心身边的人。
2.教师B在课堂小结时的提问。教师结合当今中学生盲日追星这一现象,在课堂小结时提出下列问题:①Who do you admire?Why?②Do you want to le somethingfmm him orhe一③What should we lefmm them?④Whatshould you do now?⑤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ar-eyoung?
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名人光环背后艰辛的付出.使学生意识到不能只仰望知名人士的成功,更应该发现和学习他们成功背后的拼博精神。
3.对比与分析。在教学内容相同的背景下。两位教师却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给学生留下深深的思考和启发.都达到了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应注意结合教材背后的思想内容来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爱困主义情感。
五、结束语
此次同课异构活动内容既丰富又有效.两位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抓住英语课的特点和亮点,同时也给听课者留下了无限思考。教师应明确有效提问对教学的蕈要意义.加强对有效提问的研究,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严肃、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艺术地发挥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从同课异构想起
从同课异构想起-----浅谈知识点的迁移整合上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和张老师就《人民当家作主》这块内容各上一节课,同一个内容我们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导入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当时舟山最热门的新闻“连岛大桥”开通引入,让学生思考这件大事是在什么国家机关决策通过,最终实现了我们从海岛到半岛的梦想,从而引出人民代表大会,而导入新课。而张老师用实物选民证导入,不同的切入点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在上课的时候,我主要是用一边讲解,一边总结区别不同概念,给学生总体的感觉是比较细致,而且结构比较严谨的,而张老师却是先讲解练习最终进行总结的结构,先给学生一个总体的框架再来一个细致的描绘的过程。不同的老师因为各自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各自不同的想法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也给学生一种不册风格的感受。从这个活动中,我想一个相同的内容但是因为执教者的不同结果却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那我们有这么多的学生,同样的材料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发挥那会有多少种题目,会有多少个角度,会有多少种的解答呢?为什么不尝试下让学生从一个材料去思考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解答方式呢?而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整合的结果呢?如果把这当做一个尝菜试菜的过程,那就看看这道菜能否如我所想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味道呢?于是我就这个过程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尝试知味,尝试找同一个材料不同题型
要学会做菜,先从尝菜知味开始吧。所以我选择先让学生找同一个材料但是不同类型的题目。于是我就先抛出了一个关于索马里海盗的材料让学生去找与这个材料相关的题。结果学生真得找到了以下几种类型的题目。
(一)从地理的角度出发的选择题
2008年12月26日,根据联合国授权并应索马里政府邀请,我国海军远赴索马里海域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据此回答第1-2题。
1、如图是我国海军编队航线图。如图中可知,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依次经过的海域是()①马六甲海峡②南海③苏伊士运河④印度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观察上图,索马里国家位于()
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
这个题目主要是从地理的知识角度去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从而让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地理知识。
(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的情景题
新华网:近年来,索马里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2008年12月26日,中国三艘军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工业要运输线安全,引起海外广泛关注。
1、索马里位于哪一大洲?在600多年前,中国的哪一海军舰队也曾远航到过这里?
2、本次中国海军远征与600年前的中国海军远航相比,在目的、条件、影响上分别有什么
不同?
3、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些对外交流的重要事件或成果?
这个题目也是用索马里海盗这个材料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
(二)从政治思品的角度出发的情景题
新华网:近年来,索马里海盗问题成为一大国际公害,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根据联合国安理授权各国可派遣军队打击海盗的决议,2008年12月26日,中国三艘军舰组成的中国海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启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域护航任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军首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也是我国海军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安全,引起海广泛关注。
(1)索马里海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从和平与发展的角度出发,说明了什么道理?
(2)中国海军护航亚丁湾,说明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履行联合国的什么宗旨?
(3)说说中国海军此次护航行动有什么深远意义?
在上述学生自己的找题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材料由于出题者的不同的考试的需要可以出多个不同类型的题目,可以考察不同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对知识点做到迁移整合,融会贯通,需要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有了这种认识之后,因此我就要求学生自己来试着用同一个材料来编一些不同类型的题来慢慢的学会做菜。
二、做菜知髓,尝试用同材料来编不同类型的题
我就找了一个今年举国普遍关注的大事,“上海世博会”以这个为背景,让学生也从地理、历史、政治思品的角度来编些不同的题,来锻炼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于是就有了下面不同类型的一些题
(一)从地理角度出发的一些题目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这将是一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小李想了解上海世博会的相关情况,下列关于上海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我国南方地区②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的政治中心③简称海,地处长江三角洲 ④季风气候显著
(二)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的题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将在上海开幕,这将是一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1)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发生在上海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3)忆往昔,思今天,你有怎么样的感概?
(三)从政治思品的角度出发
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我们将确保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次世界人民大团圆的盛会,一次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盛会,一次推动创新、促进合作的盛会,一次凝聚信心、促进共同发展的盛会。
请你分析
(1)我们之所以有信心确保上海世博会实现上述目标,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5月1日,当上千名青年在上海黄浦江畔同时志愿者口号时,面向全球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招募正式启幕。
请你思考:
(2)如此多的人积极应征志愿者说明了什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应做到什
么?
(3)请你拟写几条迎接世博会的标语(口号)。
在让学生编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学生编出来的题十分粗糙,在思维上不严密,语句的表达很不通畅,甚至会出现逻辑性的错误,同时题目的设置也往往很大很泛。但是这样的尝试让学生逐步的意识到知识的迁移整合的重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从知味开始到知髓,慢慢的消失对做材料题的恐惧感,因为他们认识到题目我自己都会出,那做有什么了不起的。
在让学生编题材的过程中,我也不断的贯输知识是可以迁移整合的。同样的材料可以出不同的题型,考察不同的知识点,那么同样的知识也可以出现阶段在不同的材料之中,这就是所谓的题在书外,但理在书内,只要学会了知识点的迁移,熟练的掌握所有的知识点你们就可以做好所有的题,这就是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
三、化菜知神,重建知识结构体系
通过上述的几个步骤我开始要求学生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点相互进行迁移和整合,而达到能重建知识体系的要求。本着这个目标,我们进行了尝试,根据我们所做过的练习和相关的一些时政热点进行了知识点的整合。
如对于今年新增加的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这个考试的目标,我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今年会增加这个考试目标,而且考试的要求是B级。这个考试目标的增加和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作用有什么内在的关系。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因为与2008年年底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有关的。而在一个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为什么能引起全世界的连锁反应呢?学生认为这是和经济的全球化这个当今国际社会的主要特点有关。那为什么增加罗斯福新政这个内容呢?学生回答因为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那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国家干预经济。这和我们中考的那个知识点又有联系呢?学生又找出了知道现代经济中“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这个知识点,理解了现代经济要健康的发展,必须把这两只手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各国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把两只手有机的结合,使2008年的金融危机逐步好转,经济开始出现复苏的景象。就证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这次金融危机中不仅各国自己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扶持本国经济的好转,而且各国一起联手共同面对金融危机如:二十国金融峰会的召开一起共商全球经济问题这又和什么知识点有关呢。
学生又找出了这和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有关,与联合国的宗旨有关。1929-1933年金融危机使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要国家干预经济,但在这之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是纯粹的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而全球性的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哪些知识点有关呢?
学生又发现原来这又可以和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发展,整体世界的形成这些知识点相结合起来。
在这样的一个时政热的引导下,学生重建了一个知识的结构体系,做到了把分散在课本的各个角落的知识点用一根线有机的串了起来,而且使知识的掌握从一个一个的点而联系成一个面,增加了对知识点之一间的横向和纵向的掌握,达到迁移和整合的目的。
在这样的尝试中,我体会到要让学生能做到更系统的掌握中考这么多的知识点,使学生能从容的应对考试,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复习环节,而这需要老师不断的熟练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并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
第三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
本期同课异构前两站到目前为止用六个字概括就是顺利、圆满、丰实。本次同课异构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三个“新”,新加盟一所学校,xx高中、新的活动方案,集中上课评课、专家评课同时介绍了课堂观察方法。
在xx一中的同课异构我用“完美、精彩、盛宴”六个字简单总结,今天我将用8个字四个方面进行小结。
一、策划
校长对轮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每个环节都对我做了详实的解读,责成我安排好每一项活动,当初要求我全面负责,正赶上我在教育学院学习和省学科带头人学习,结果是校长本人全面负责了。
1、为何引入新的伙伴。引入xx高中不只是上课老师人数的增加,目的是激活更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实践证明xx高中的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很高,课堂的掌控能力很好,值得我们学习。为今后更大的合作开辟了新的空间。
2、为何改变为三个阶段上课。三个阶段上课更能使听课老师集中参加学习,尽可能减少对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影响,所以这次要求同一个学科的必须听课、其他学科欢迎听课。
3、为何安排年级主任、德育主任、教务主任这些人也参加xx同课异构活动。
年级主任主要学习年级管理经验、德育主任学习学生管理经验、教务主任学习教学管理经验,这三个人每人都拿出半天的时间与xx高中的对应干部进行交流学习。xx主任全部参入了各项活动。他们所学习的经验会在后续的管理中结合我校的特点逐步体现出来。同时也为下一步老师、干部交流学习提供方向,因为要学人家的长处,所以就要提前的考核。
二、收获
1、上课评课方面
xx之行我校上课和评课的六位教师展现了个人的风采、呈现了教研组的业务能力、落实了我校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数学崔东丽老师的课稳重老练,环节设计丝丝入扣、李恒组长在评课中提出的问题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生物老师门少云的课教材处理精当,概念挖掘深入、张立波组长点评恰到好处,得到与会同行的高度评价。(连云港生物名师工作室在xx高中活动,参加听课教师26位,连云港教研室主任李玉柱教授级专家亲临现场听课评课。连云港正在推进生态课堂)。尹路老师的课激情四射,显现年轻人的活力,现场发挥超过在校的准备。刘作敏特教的评课高瞻远瞩,理论功底深厚,令人耳目一新。(xx高中两位政治特级教师,教学副校长蒋悍是连云港政治名师工作室组长,也是连云港生态课堂的组织者之一)
我校这次上课中、历史xx老师课教材处理完美,教学环节设计新颖、xx点评展现了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深入理解,用校长的话说是开了个好头。杨磊的化学课堂多次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之中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有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过程。李桂玉老师的点评体现了对教材、课堂、新课标理解的深度,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佟文刚老师的物理课在设计环节上推陈出新,探究活动层层深入,教学手段多样。毕雨露老师点评细致入微,体现业务功底深厚。
2、专家点评方面
这次三位专家的点评,各具特色。xx老师告诉我们怎样的进行课堂观察,也就是听课要从那些面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设计、预设问题的生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等7个方面结合三节课做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建议老师们看看《布鲁姆目标分类学》咱家图书馆有20多本。如何进行课堂观察我建议大家研究一下美国人写的《透视课堂》。徐瑞阳老师在评课中提出的三不讲值得我们反思,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能研究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个不讲体现了新课程教育价值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在我省减轻课业负担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张世国老师提出的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尊重学生,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理解的层次、合作学习应有小组合作的文化基础,合作不是简单的分组讨论、探究学习有其固定的模式,探究的过程不能老师包办代替。不是探究课就必须做实验也可以进行理论探究,也不是探究活动就必须的有结果,探究课不是理科课堂的专利,文科课也有探究的空间。我建议每一个20高中的老师都要仔细琢磨专家提出的课堂教学的观点,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素养。
3、两校对活动的准备方面
不能用好与不好来评价一次活动。从上课的安排、接待的安排方面,体现了两地生活习惯,两校办学理念管理理念的不同,这正是同课异构活动价值所在。相互学习到他人好的经验是收获,看到他人的不足之处是更大的收获,这样能使我们少走弯路。同时也坚定了我们今后举办活动的心态、姿态。
三、反思
1、记得去年我们安排同课异构上课教师的时候,很多老师担心因为自己的课而影响学校的面子。通过四次的同课异构发现,我们家的老师上课是一流的、我们教研组的教研风气是一流的、我们评课教师的评课水平是一流的。当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自我欣赏,应该通过同课异构寻找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素养的方法和途径。现在大家比较认可通过上课和评课是提升业务素养最直接的方法之一,每一次磨练之后,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例如李桂玉老师去年是自己上课,今年是点评他人上课,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压力,更是不同的收获。
2、通过同课异构我们发现,不同学校的教师对课堂设计的理念真的不同,xx高中教师讲授多点、xx一中双边活动多点、我校探究活动多点。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眼观看待同行的课堂设计?是欣赏的眼光还是挑剔的眼光。欣赏的眼光能学到人家的长处,挑剔的眼光能让自己少犯同样的错误。一堂好课到底有没有标准?我看课通常从四个方面进行,当然这四个方面不是割裂的,是统一的整体。
(一)、学习问题 即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不是合理,两个方面
1、知识维度 事实、概念、程序、元认知
2、认知过程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二)、教学问题 教学环节的设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是不是为目标的达成而设计。
(三)、测评问题 通过什么样的环节测评目标是不是达成,以及达成度如何。
(四)、一致性的问题。就是这三个方面之间是不是内部高度统一。例如,教学目标设定为概念的理解,但是教学环节设计的是让学生记忆概念,这样的课堂设计就不是高效的课堂设计,因为没有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理解的定义是这样的,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构建意义。理解有7个方面18种表现形式:1解释(澄清、释意、描述、转化),2举例(事例、实例化),3分类(归类、归入),4总结(概括、归纳),5推断(断定、外推、内推、预测),6比较(对比、对应、配对),7说明(建模)
3、我经常的想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呢?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学习后能解决新的问题这样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才是学习过程,否则就是原有知识的再现的过程,只能算作原有知识的复习巩固。那么在课堂上到底是教师讲授好、还是多边活动好、还是自主探究好呢?
四、设想
同课异构的目的就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研讨。通过同课异构学习对方的优点、通过评课指出教学方面不足、通过相互交流学习管理经验。
1、能否在课型上有所突破。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
2、能否在评课的人员上有所突破。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中年教师、青年教师、群体参入。怎样才能使更多的人员参入互动。能否就某个共性的问题集中进行探讨、讲座。
3、能否不只是停留在上课、评课上方面。能否在上课、评课之后就一些专题进行研讨交流,能否以课题的形式深入的研究形成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
各位老师,今天的小结可能是挂一漏万,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同课异构活动心得
“同课异构”活动心得
勐董中学——杨润荷
为了加强新课程教学的研究及校级间的交流,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化学学科室组织了两次“同课异构”的研讨课。通过讲课、说课、评课及交流,使我们化学教师在业务上得到一次提升,最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通过这几次“同课异构”的活动,让我更深的认识到初中化学的艰巨性。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我们认为开展“同课异构”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灵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教学目标制定的或虚化或大而空或多而杂,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上了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制定清晰有效,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教师制定目标既要以总目标为指南,还要在单元目标、主题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经验制定出明确、具体、可行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选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
2.教师——高效课堂的执行者
由于教师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自身素质、知识水平及能力存在差异,因而对同一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也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
1会渗透在备课、上课等各个环节之中,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说有差异就会有“异构”,但是“异构”并不表示允许低效。如:教师备课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或在钻研教材、解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方面力不从心等呈现出的课堂教学。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要有认真地态度,要有为自己“充电”的实际行动,要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和能力。各位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努力下,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在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环节的安排与设计、活动的选择与组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双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中教师的个性发展成为了积极的可能,比较中促进了执教者的自我反思,比较中拓宽了听课者的教学思路,创设了自觉进行教学研讨的氛围。课堂教学的高效成为“同课异构”的最终归宿。
3.学生——高效课堂的受益者
学生作为一个个有思想、有灵性的人,来自于不同家庭、不同学校、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不可预测性也使我们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课堂中各老师真正做到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统一。学生通过学习体会了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珍惜、爱护眼睛的情感,愿意将这种情感渗透到实际生活中,自觉行动起来培养自己良好的用眼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同课异构”是为了教学高效,教学高效是为了学生受益。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了自己的使命,高效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就是学生了。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目前,我们对“同课异构”的理解和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还将继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要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我们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第五篇: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荣程中学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体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探究、合作性,有力推动我校“1+2+1”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师风采,学校决定期中考试后在全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现安排如下:
一、参加对象:全校各年级任课教师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各年级现行教材下册,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按规定的教学进度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
三、组织形式:
本次活动共安排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本周至下周,准备阶段。
宣传队员并学习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同课异构示范课活动要求、意义和实施方案。人数比较多的备课组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可先安排3人讲课,余下的老师下学期同课异构周活动时再安排。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和总结阶段。
同课异构活动在一周内按时完成,各备课组长做好组织安排和上课记录及评课总结工作。
四、活动要求:
1、各年级备课组长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格程序,做好听课、评课及总结工作,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2、各参加教师应提前协调,统一内容,从不同侧面进行授课,充分展示个人教学艺术,体现同课异构的精神内涵。
3、各备课组长在网上公布当天上课老师,学校领导进行推门看课。
二○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