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时间:2019-05-13 07:1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第一篇: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新民学校

2010年9月

新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

一、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45名,31-40岁教师11名,41-50岁教师30名,51岁以上4名。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30人,高中学历1人。

二、优势:

1、青年教师居多,占专任教师的46.3%,且青年教师有较强的进步意识,加以正确的引导,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做出优异的成绩,人才资源挖掘空间大。

2、学历达标97.2%,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强,为教师队伍的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教师队伍团结稳定,向心力强,能够紧紧围绕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工作,协作意识较强。善于打团体战。

三、不足:

1、青年教师人数比例大,教育教学经验不足,需要加以培养。

2、教师大多不能合理安排工作,平时疲于各种工作,加之学习意识淡薄,教师队伍学习氛围不浓厚。

3、部分教师存在懒惰、应付思想,工作拖沓。劳动意识不强。

4、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多,班级管理经验不足。

5、学校各级骨干教师过少,学科带头人缺乏。

四、发展目标:

1、师德师风高尚。强化教师的政治学习,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工程,培养“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薄名利、志存高远”的良好风尚。

2、专业成长显著。积极鼓励和推荐教师参加县、市级的骨干教师的评选,选拔校级、县级、市级骨干教师8名。完善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

3、构建学习型单位。制定学校“两笔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练习制度,在教师中开展基本功练习。利用图书室图书资源在图书馆中开辟教师图书专栏,开展读书活动。中青年教师能够利用ppt制作简单的课件。中青年教师能够利用ppt和flash软件制作比较精美、使用的课件。老教师能够利用word文档进行电子备课。

中青年教师学习网页制作,能够适应网络环境下教学。老年教师能够熟练使用网络资源,能够制作简单教学课件。本科达标率达到60%以上。

本科达标率达到90%以上。鼓励取得研究生学历。

新民学校

2010年9月

第二篇: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王较过

(陕西师范大学西安 710062)

(“西部园丁培训计划”第三期昆明培训)

一、教师队伍建设

没有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就不会有高品位和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包括教师队伍结构建设和教师个人素质与能力建设两大方面。

就教师队伍结构建设而言,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形成合理的梯队,如老中青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不同专业教师数量结构合理,教师职称结构合理……等。

就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建设而言,关键要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要比教师队伍结构建设困难得多。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首先,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发育的时期,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不断追求上进等特征就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和难度。其次,教师的工作目标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育人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但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培养各方面的建设人才,而且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贡献,这充分说明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

再次,教师的劳动成果更多的表现为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它们既是显性的,又是内在的,既有短期的表现,又有长远而深刻全面的影响。

教师工作的这些特点,一方面决定了对教师工作业绩和效果进行考核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困难性。作为一名校长,不仅要搞好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建设,更重要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要达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持续发展、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这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因。

由于教师的劳动成果既不能用完全刚性的指标考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只用学生短时间内的表现情况完全衡量教师工作的绩效。这些特征不仅增加了对教师工作业绩和效果进行考评的难度,而且使得新手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难以把握成长的策略和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促进一个新手教师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个人应该如何努力、采取哪些策略呢?

1、敬业奉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敬业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起点和基础,对教师职业而言,尤其如此。一方面,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以教学为例,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面对不同的学生,就要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存在“放之于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内在性和长效性,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用刚性的固定指标考量。因此,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就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得失,不断改进,不断追求卓越、追求教学的不断创新。做到这些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极强的敬业奉献精神。只有具备敬业奉献精神的人,才能热爱教师职业,把不断追求卓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职业生涯中享受无限的乐趣,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奉献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 敬业奉献就要以满腔热情投入教学工作,把教育教学工作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其它职业的工作对象不同,基础教育的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学生既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未来公民,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还是有理想、有情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完整个体。面对有情感的学生,教育教学过程必然缺少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影响。因此,教育教学工作只有教师情感的投入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只有教师满腔热情的投入,才能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有许多因素影响他对其职业的兴趣。如教育效果周期长影响教师的工作成就感,教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辛苦、压力大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影响成长。如果教师能够满腔热情地投入工作,就会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把工作的压力变成发展的动力,把工作的挑战看成发展的机遇,把工作中的困难视做不断进步的阶梯。这样,教师在工作中就会勇于承担责任、不断挑战自我,从工作中获得强烈而持久的前进动力,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 敬业奉献就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从职业角度考虑,教师的社会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实施教育的感情基础,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本条件。很难想象,一个见了学生就心烦的教师能够取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国学者把教师对学生的爱看作师德的核心,并称其为师魂。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职责,是一种关爱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才的真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真心地热爱学生,才能以心灵感动心灵,以真情打动真情。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不仅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从中也获得了学生最好的感情回报,使教师享受自己的工作成就和快乐,从而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兴趣。 敬业奉献就要坚持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一定意义上讲,业务水平是教师敬业的主要内容,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下苦功夫学习,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充分体现在教师的学术造诣和教书育人两个方面。要提高学术造诣,教师就必须学习和追踪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本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只有自己研究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其本质,从更高层次上对本学科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进而使自己的学术造诣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除本学科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必须学习教育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广泛涉猎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且渊博的知识基础,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纵横展开,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充满活力。同时,教师自己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也展现了教师的一种个人魅力,它同时也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深刻感染。

总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敬业,敬业就意味着必须投入比别人更多的精力、时间和情感,甚至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利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具有奉献精神。

 不断进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过程。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就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地自我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常教常新。无法设想一位固步自封、满足自己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现状、不思进取的人能够成为专家型的优秀教师。

当今时代知识总量迅猛增长,新知识不断涌现,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教师应该学习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

对教师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而言,切不可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所教的内容上,必须及时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并把这些同自己所教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经验,联系生活,联系生产实际,把活的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有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这样做教师也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本学科全面理解,使业务水平达到更高层次。

自觉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教师和学生都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学校也并非是文化的孤岛。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和组成教育的各个因素也在不断变化。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不断调整培养目标,改变教育观念,重新确立教育的任务。因此,教师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有关知识,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其二,认真学习一些教育刊物发表的优秀文章,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认真思考和探索,从中体会先进的教育理念,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并渗透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 认真学习本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

教师的教学经验,特别是本学科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宝贵财富,这些经验也是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教学经验,一方面可通过与周围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听课,向同伴学习并从中吸取他人教学的长处。另一方面,研读教学研究论文,尤其是本学科专业教学研究方面的优秀论文,结合自己的教学认真体会,反复实践,将其内化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师学习要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在一般的广泛阅读基础上,必须对重点内容仔细研读、精心思考、切己体会、深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教师学习应以自学为主,同时也要积极进行同伴间的交流,还要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

除不断学习外,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对教师个体而言,把教学与科研和谐于一身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实践表明,不可能有学术水平很低的优秀教学工作者,也不可能有教学十分优秀而不去研究的教师。如果说教师的学习是教师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成果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的科学研究则是教师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解决教育教学活动实践面临的具体问题的重要手段。可见,教师从事研究同样是其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一个不从事研究的教师,其教育教学能力充其量只能在一定层次上徘徊,他也许能成为一个“娴熟的教书匠”,但绝不能成为一名卓越的教育家。教师的研究不仅应该包括本学科专业的研究,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为本学科专业的教学打下牢固的根基。而且应该针对本学科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3、实践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职业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标志。研究表明,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不仅是实施教育实践的基础,而且是教师获得自主专业发展的“内在契机”。在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缄默性个人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制约着教师对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的学习和掌握。而这些缄默性知识只有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依靠教师个人在实践中的感悟或经验才能获得。正如专家所说:“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因此,对教师的成长而言,教育教学实践是关键。一方面,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教育理论才能应用于教育实践,并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没有实践活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很快也会被教师遗忘。另一方面,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会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实践能力、运用实践能力、锻炼实践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行品德锻炼,形成教师的教育机智和高尚品格。

教师投身教育实践,就会将自己融入真实的、内容丰富的具体教育情境中。只有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之中,才能面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学生,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断生成真实的、情节复杂的真实问题。在应对和处理问题时,教师才有展示和应用教育教学能力、发挥教育机智的场所,教师才能获得领悟先进的教育观念、反思教育实践、锻炼教育能力,形成教育机智的发展机会。事实表明,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真实的教育情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领悟、自我反思和反复实践。

教育的实践创新是优秀教师必备的能力,教育的情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教育的对象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面对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情景和教育对象,教师要能够创造出个性化的教育,这就是实践创新。要做到实践创新,首先,教师必须进行教学研究,积极投入教学实践,研究并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其次,教师要自觉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并把它们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反复实践将其内化,从而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观念,实现教育创新。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

1、自我导向模式

自我导向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成人学习理论,其基本假设为教师作为成人学习者能够自我引导、自我驱动,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需要;当个体进行自己计划的学习时,会出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一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

⑴认清需要和兴趣; ⑵根据需要与兴趣制订发展计划;⑶进行学习活动;⑷评价。

2、观察/评价模式。

观察/评价模式基于三个假设:⑴反思和分析是专业成长的核心手段;⑵被观察者对自己实践的反思也有助于观察者的提高;⑶当教师看到变革的积极结果后,他们会更愿意投入到变革中。这种模式经常会以评价、临床视导、同伴教练等形态出现,一般会经历观察前会议、观察、观察记录分析、观察后会议等几个阶段。“教师同伴指导”就属于这种模式。例如,学校中经常出现的以老带新,让老教师做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

3、发展/提高模式

发展/提高模式将问题解决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学习发展的过程。这种模式假设:⑴当成人面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学习是最有效的;⑵当学习与工作联系起来的时候,人们最清楚自己需要提高什么;⑶通过学校革新或课程发展,教师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这种模式主要贡献在于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与学校革新和课程的发展紧密联系。校本教研就接近于这种模式。

4、培训模式

培训模式是当前最常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其基本假设是一些行为和技术值得教师复制,并且能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工作坊,有专家提供训练的内容及相应的活动,让教师进行模仿学习。微格教学就属于此列。

5、探究模式

探究模式假设教师是智性的人,有能力形成问题并寻求答案,形成对教学新的理解。这种模式倡导教师即研究者,通过行动研究来促进专业发展。

四、学校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责任在学校,关键在教师。学校首先应该重视此项工作,向教师进行思想和师德教育,使教师充分认识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此前提下,要使教师的专业发展落到实处,学校还必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1、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教学研究。这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学校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研究的类型或取向,它既有别于学术研究者进行的质性或量化的专业性研究,也不同于完全的行为研究。

“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其任务是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校本教研”包含的基本要素是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依赖,是一个

不可或缺的统一体。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参与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但是,如果只有自我反思,缺乏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将会使教师自己处于弧陋寡闻、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如果只有同伴互助,只存在教师间同一层次的横向交流,而没有专家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专业引领,有可能会使横向交流长期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校本教研”又是专业研究者与学校合作开展的校本活动。这类合作,可以采取较为稳定的形式,如专业研究者与学校的全面合作,或者专业研究者与某些教师的合作,或者是学校聘请专业研究者偶尔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指导。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研活动,进行“校本教研”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实施新课程,每位一线教师都会不时地面临一些具体的、特殊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针对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教改实践尝试与理性反思,通过校本教研解决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种自主性研究,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不断生成及促进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要阵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状况,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校本教研”是对多年来教研活动实践经验的自我扬弃、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例如,学科教研的主要内容将不再仅仅是统一教学进度、研究怎样教教材等,更多的应是研究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开发教材,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不断发展。

2、进行课例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课例研究

课堂是学校中最为平常、最为常见、最为细小的细胞,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课程改革如果没有真正触动课堂的话,就只能算是形式上的点缀。中小学教师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研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课例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课例研究是实践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怎么做”。

 教学课例、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的关系

从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来说,三者的关系可简单概括为“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设计犹如建筑之前的图纸,是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教学设计内含着创新和研究因素,按照老传统或照搬他人经验,也就无所谓设计了。

教学实录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教学录像可以用文字或录相再现。教学实录与教学设计的不同在于教学活动不是教学设计的翻版,教学设计是静态的,教学活动是动态的;教学设计是预设性的,教学活动则具有生成性。

教学课例除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是“方案”,教学实录是“做法”,教学反思则是“评价”,它包括任课教师自己的反思,专家的点评,同伴的建议。

说课、听课、评课是课例研究的基本活动形式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口头阐述自己课堂教学方案,并与听者共同研讨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案的教学研究过程。如果说,备课是教师个体独立进行的一种静态的教学研究行为,那么说课则是教师集体共同开展的一种动态的教学研究活动,从这个角度上说,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特殊形式。对于备课而言,说课是一种教学改进和优化活动;对于上课而言,说课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活动。说课一般包括:①说课标、说教材(说自己对课标、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定位和界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等);②说教法、说学法(说自己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如何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等);③说程序、说结构(说自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

听课,是教师同行或专家领导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观摩、观察、调研。对上课教师而言,听课是向同行、专家和领导展现自己教学观念、教学个性、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教学智慧的平台;对听课教师而言,是学习、借鉴同行教师经验和教训的机会。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听课,不仅要注重“听”,而且还要注重“看”,所以不少专家建议把听课改为“观课”,其重点包括:看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学习热情高不高)、交往状态(学生彼此的交往、互动如何)、思维状态(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怎样)、生成状态(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成效大不大);看看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否?情境创设恰当否?气氛调节如何?问题处理合适否?教师的观念先进否?文化素养高否?实际上,听课是一种很专业化的脑力劳动,不仅需要听、看,还需要记、思。听课者应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求,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的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

评课,是继说课、听课之后教师之间业务的进一步交流和研讨。评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反馈与矫正的系统,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无论是作为校本教研或课例研究的活动形式,评课都要致力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提出问题解决的措施,课例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高水平、针对性强的问题是评课的关键,是搭建教师讨论与反思的平台。从发展性评价理念来看,评课要致力于建立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双向的、互动的、相长的关系,评课一方要以平等、友好的姿态与被评价者沟通、交流,积极肯定被评教师的优点和长处,认真地指出缺点和不足,并帮助他分析原因,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被评教师要主动参与到评课活动中来,以开放的心态与评价者交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听取大家意见,使评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升的专业活动。

上面所介绍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形式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也不存在不变的模式,只要我们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就一定能够在实践中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最后需要指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永恒的课题,只要有学校存在,就有教师,只要有教师存在,就需要不断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华松(中学高级教师 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1世纪具有的鲜明的时代特征: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以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要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就需要在基础教育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场变革,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水平的高低,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呼唤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现在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性职业,其职业专业化要求不高,培训时间也不长,因而工资待遇较低;一类是半(准)专业化职业,对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有一定要求,培训时间较长,因而工资待遇中等;另一类是专业性职业,它对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有较高要求,培训的时间长,一般以数年计,因而工资待遇比较高,在国家和社会的地位较高,其特点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权威性,教师这一职业就应该是这种专业性职业。但是当前我国的现状却是教师这一职业存在着替代性和非权威性,我们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具有不可替代性、权威性就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专业化水平包括:专业知识(即有教育的实践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专业的学科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能力(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精神(即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情感(即对工作岗位有感情,事业心强)。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就学校这一层面上讲,必须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根据学校多年的办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作为学校要对教师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合格――优秀――名师――专家”的培训模式。

即:一年上路,尽快在业务上站住脚,三年教学合格;教学合格后,逐步熟练班主任工作,六年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在校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优秀教师;六――九年达到能“教育、教学、科研”三肩挑,在彭州市和成都市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名

1师”;对特别突出的名师,通过压担子和进修培训,逐步成长为教育专家。,具体做法:

1、学校在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制定出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选择,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围绕个人目标,每学期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就个人制订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实完成情况,做到分步实施,自查自纠。

2、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确立已成为制约和影响一所学校办学、育人质量和档次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课堂教学实践,走的是一种实践性专业发展路径,侧重于教学经验性的自我总结,缺乏的是理论的指导与引领。教师对于专业问题往往从感性经验上加以认识,而没有上升为一种理论的高度。没有高度牵引的教师专业发展,很难自我突破,实现专业的跨越与提升。

因而,寻求专家的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的指导,是学校管理者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的问题。管理者应当与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建立稳固的联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智力的支持,帮助教师明晰发展的方向,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目前,我们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总结自身办学经验教训,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逐步确立现代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观,正确处理好“双主”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尽快完成由近代学校向现代学校、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双重转变。

3、师带徒培养“合格教师”

为了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使新教师能够以最快速度适应学校教学实际,成为合格教师,学校采取了“师带徒”,具体规定如下:领导和青年教师多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情况,对他们的积极方面,予以及时肯定、鼓励。指定各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其指导教师,并在适当时候安排其担任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学校要确定每学期的集中培训内容,经过集中系统学习和经验交流,使他们在教育和教学工作方面都能迅速成长进来。

4、学中干,干中学培训“优秀教师”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培养方式,总结为一句话即在“学中干,干中学”。

(1)赛课:

对能认真钻研业务,热心工作且有一定成效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一是压担子,鼓励他们承担重点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工作;二是多指导,多给他们上公开课和比赛课的机会,同行及领导多听课,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近年内成长为青年教师骨干。

(2)教学观摩:

选派骨干教师献优质课,邀请成都市教科院的学科专家和彭州市教研室领导及各学科教研员到会指导点评,并组织好全校教师听课、评课,写心得体会。

(3)创造科研氛围 实现课题引领。

教育科研是引领教师思考教育、研究教学、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中小学并不缺少课题研究,但课题的研究却没有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学校的课题研究被功利性所充斥,研究内容大而空,研究过程浮而虚,课题研究过多关注的是形式,而忽略其实际作用与内涵。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需要细而实、小而精,应当从教师教学实践中筛选,应当指向教师个体本身,适合教师发展实际,而研究的真正目的则在于发展教师,解决问题,而非装点门面。学校管理者应当从教师能力与潜力入手,指导教师做小课题。

(4)评选各类优秀:

在抓好常规课堂的基础上,评选各级各类优秀、先进,总结推广其经验、风格,在思想上关心、业务上支持帮助他们,巩固已取得的培养成果,使他们在各方面更趋成熟,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楷模,成为“优秀教师”。

5、抓好继续教育培训出“名师”

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加强班主任及管理队伍的建设,使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1)大力鼓励教师紧密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撰写论文,出版著述;

(2)鼓励更多的教师进行高学历,双学位专进修,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

(3)加强教师现代化课堂教学手段等业务培训;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四个一”工程。即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教学案例及反思报告,上一堂观摩课或示范课,作一次教育专题讲座,带一名徒弟,使他们在引领别人进步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5)以评选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有效激励方式,推广其教育教学经验、关心其生活,为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培训出校外知名教师――“名师”。

6、建立科学实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各类教师健康成长

(1)学校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教务处和政教处从学生、教师、教务三个方面分别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2)对在业务上能虚心听取老教师成功教学经验,认真钻研教材、大纲,进行教改实验,取得了较好成绩的青年,学校予以重点培养,教务处领导和学校分管领导应多听他们的课,会同政教处进行指导,争取在教育和教学两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尽可能成为成都市“优青”,“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四川省“特级教师”等实绩称号的教师。

以人才培养为起点,以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激活用人机制为突破口,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篇:教师队伍建设与园所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与园所发展

—从新环境下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谈起

平凉市崆峒区西阳回族乡高梁小学 马小华

2016年1月13日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学区领导给了我这次去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机会,让我能够走出去看一看大城市的幼儿教育模式、经验和方式方法。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对我的触动很大,感受也很深刻,让我对幼儿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

接下来我就关于农村幼儿教师的成长和农村幼儿园的特色发展谈点自己的想法,若有不妥之处,万望各位同仁能够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她们的工作,充分肯定每一位教师的潜力,张扬每位教师的教学个性及优点,使之能扎根于此,在轻松愉快的工作中能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激发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一、培养专业情感,使农村幼儿教师建立职业自豪感

作为一名农村幼儿教师,要正视自己的工作,不论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要有高度的荣誉感、责任感。师德教育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日常工作中,加强师德学习,不断培养教师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的情感,捧一颗真心,执着于自己的选择。同时不断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实干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以一颗真心立足于本职工作,用热情赢的孩子的喜欢、家长的满意。教师只有培养起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才能主动地要求上进,主动做教学中的观察者,研究者,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

农村幼儿教师起点较低,但只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认真的态度,不断学习,必然大大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做学习型教师,学习优秀、学习强者,学习好思想、学习好做法,尤其是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纲要》为核心,多种资料为辅助。幼儿园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教师都做培训员,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丰富了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三、加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专业技能是进行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原料,在农村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应当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在全园统一训练的基础上,可根据每位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2

开展师徒结对子形式,定向、定时、定量,新手快速“上路”,老手“精益求精”;通过多形式、多内容,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位幼儿教师多发展成为多才多艺的“魅力教师”。

四、坚持教学练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执教水平练兵活动,是为教师搭建的一个平台,通过教学练兵,使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优化课堂结构,向集中教学要质量;在此过程培养教师养成好的习惯——语言习惯、游戏教学习惯、动手习惯,让幼儿教师在一次次锻炼中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技巧,真正实现趣味性教学,游戏化教学,从而也加强了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此项活动能够发现人才,培养骨干教师,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园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五、密切与城区手拉手单位的联系,使农村幼儿教师在观摩学习中提高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组织教师到城区手拉手幼儿园及其他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使大家多碰撞、多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反思,反思中发现,在发现中不断完善、创新,从而形成专业学习的循环模式。

六、园本课程注重动手能力,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以手工为载体,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园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有许多形 3

式,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工、纸工、布贴、编织、刺绣、自然剪贴、自制玩具等。它是幼儿动手动脑,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思维想象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如点、线、面、块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手工活动蕴含从观察到思维的教育契机,能让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继而得出新的成果,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可以说没有想象、直觉、没有领悟性的灵感爆发,就没有思维的巨大飞跃。而手工活动中幼儿表现出的动手能力、探索兴趣、求知欲、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正是进行创新的动力,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基础。

但是,农村幼儿园同时也存在着师资不足、小教转幼教等等令人堪忧的现状,我们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农村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幼儿发展的办园思想和理念,办好农村特色幼儿园。真正的特色教育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园风,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农村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及幼儿园周边环境的优势资源,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生成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园本课程,也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园大环境中

幼儿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农村的资源了解并不多,我们除让幼儿多与自然接触让他们直接去感受自然界外,更主要的是将幼儿置身于丰富的农村资源之中,让幼儿对农村资源产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农村幼儿园环境布置不必豪华、奢侈,应充分体现农村及本地区特色。如:我们在幼儿园院内周围栽种一些本地区常见的树木、花草;再饲养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供幼儿观察;还开辟出一块园地设计成农家小院,院内种植各种各样常见的农作物:玉米、花生、高粱、大豆等,供幼儿观察、管理、记录。幼儿园的一些大型玩具也可以利用本地区的乡土资源制作的,如利用鹅卵石堆砌假山,供幼儿攀登,利用树叉、废旧轮胎等做攀登架,利用木桩排列成“平衡木”,利用玉米秆围成迷宫等。这样既经济又独具特色,促进了幼儿发展。

在观察了解幼儿活动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幼儿对充满乡土气息的幼儿园布置非常感兴趣。冬末春初,孩子们会惊喜地发现院内的一些树木、花草长出了长芽,而有些树木花草却没有发芽。“这是什么?”“没有发芽的树木是不是死掉了?”孩子们的问题接二连三地涌了出来,这些问题促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观察起院内的植物,注意起它们的生长变化来。连树上的毛毛虫他们都是那样喜欢!为观察园内小动物喜欢吃什么,每天都有孩子从家中拿来食物到饲养角去喂小动物,有时一只小动物生病了孩子们也会 5

跟着伤心好几天,他们对生命的责任感和忠于职守的意识真正增强了。“木桩”变成了“平衡木”、“攀登架”,“玉米秆”变成了迷宫,孩子们受到了启示,他们将玉米秆、木棒拿到幼儿园做成了“小马车”、“小汽车”等;将小竹竿拿到幼儿园里做“跳竹竿”的游戏;为了让幼儿园内的玉米、花生、大豆长得更粗壮,孩子们与家长、教师咨询“怎样能使他们长得更快”,他们在家中带来了肥料、参考书籍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自主游戏,主动探索,其乐无穷。

二、将农村资源融入室内环境布置中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和废旧材料进行环境布置,使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墙,美观且具有教育价值。环境布置做到了班班有特色,同龄班资源共享。布置活动室我们选用了一些乡土材料,如:泥、沙、草帘、树枝、经麻秆、玉米秆、麻袋片、葫芦等。我们可以以自己栽种的葫芦为载体进行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并随之生成墙饰。孩子们将小葫芦籽小心翼翼地埋在地里,精心照料、观察、记录。秋天到了小葫芦长得很漂亮,孩子们很喜欢,他们每天都会仰着小脸看葫芦,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这个葫芦漂亮!”“那个葫芦漂亮!”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也看到了本园的资源优势。我们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一边摘一边引导孩子们数数“一、二、三、四……”我们把葫芦分给每个小朋友。小朋友抱着自己的葫芦又蹦又跳,爱不释手。“谁 6

能把小葫芦打扮得更漂亮?”问题刚一提出,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给小葫芦贴上鼻子、嘴,让它变成葫芦娃!”有的说:“给小葫芦穿上漂亮衣服。”有的说:“在葫芦上画美丽的图案。”还有的说:“把它变成福娃”。孩子们的想法太好了,我们请来了家长与孩子一起装饰小葫芦,来个葫芦巧变身。此次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老师、家长、孩子的兴趣都没有减弱,一个个葫芦艺术品诞生了。有用葫芦做成的各种京剧脸谱、十二生肖、中国结,我们便生成了墙饰“中华文明”。幼儿、家长、教师一起搜集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建筑、美食等方面的知识、图片等,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了。有的做成《喜羊羊与灰太狼》、《葫芦娃》、《猫和老鼠》等动画形象,我们将它们投放到语言区,引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还有的将葫芦做成了精美的小花盆,栽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有些班还可以利用民间传统艺术剪纸对幼儿进行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同时突出废旧材料的运用,利用废报纸、废纸板等做装饰、花边等,变废为宝。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村里的老人们一般都会剪纸,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又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看准了这一点,教师便可以以剪纸为特色开展主题活动;这个班就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物秸秆进行墙饰、活动区等的制作;还 7

有的班可以利用石头、废旧材料、编织等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我们开展的环保时装秀活动,利用废旧冰棍杆、方便面袋、纸杯、毛线、布头等制作了漂亮的小衣服,低碳环保,漂亮时尚,孩子们表演的认真投入,可爱至极。培养了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将农村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

我们将土豆、玉米、苹果等乡土特产制作成午点或饭菜供幼儿观赏、认识、品尝;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一些乡土材料;柳条、树叶、玉米皮、玉米棒、稻草、麦秆、瓜籽皮等供幼儿粘贴、编织用。集体活动时我们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如:《棉花用途大》是让幼儿观察、认识、了解棉花的生长过程及作用;美工活动《石头巧变身》、《魔幻玉米杆》、《漂亮的泥工》是让幼儿在玩弄石头、秸杆、泥巴等活动中动手、动脑、创新。对于一些有延续性的乡土资源我们形成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对土豆的研究我们沿着品尝-育秧-栽种-生长管理-收获这一线索展开较长时间的连续探索。

我们以农村的石头、沙子、秸秆、荞麦皮、粮食袋等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以及纸壳板、露露罐、牛奶箱、梨汁瓶、酸奶瓶等废旧物品为原料,制作出许多孩子喜欢的对孩子身体发展有益的户外活动器材。如小高跷、爬爬乐、拉力器、举重器、篮球架、小推车、迷宫等玩教具,孩子们可以利用玩具进行车轮飞转 8

比赛,推车行走等,还可以站在纸板袋里爬行,或站在火车里开火车等。孩子们的玩具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低碳环保、贴近幼儿生活、别有一番韵味。既锻炼了幼儿奔跑能力、手脚等身体部位的动作协调能力,也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意识、勤俭节约和环保意识,让幼儿充分的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回归自然,唤醒了幼儿对自然的认识,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

四、密切联系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达到资源共享

对于幼儿感兴趣的乡土资源,我们与家庭联系,发挥家庭的作用,让幼儿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如:幼儿对土豆产生了兴趣,我们便联系家庭,带领幼儿去观察土豆的生长情况,引发幼儿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还请家长讲解有关知识。我们将刚长出的小土豆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形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项目活动引发幼儿主动开展探索、观察、访问、调查、交流表达等活动。幼儿在品尝玉米制品时对玉米产生了兴趣,我们就向有经验的家长咨询相关知识并请其参与幼儿活动,把家长本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我们还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搜集一些废旧物品,并请家长带幼儿到田野、山林、小溪等一些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游玩与幼儿一起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为更新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素质,我们应该在园内开办了家长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 9

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形成了教育合力。

这样,幼儿园的做法实实在在促进了幼儿发展,符合农村特色,低碳、环保、高效,促进了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一个能吃苦,不忘本又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可用之才。

谢谢大家!

第五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在这个寄托着美好梦想而又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大潮流中,建设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并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我认为应把握一个主题,树立一个理念,突出三个重点,把握四个关系,实现两个目标,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把握一个主题: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学校教育的全部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学校制定各项制度和规划都要牢牢把握这个主题。

树立一个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办学要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我们必须依靠教师这支队伍,全心全意为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努力实现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学校发展、让事业腾飞的目标。教师不仅是“蜡烛”,要“照亮别人”,还必须“发展自己”。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发展,就是让教师从内驱力出发,从低水平重复的“熟练工”发展成为研究型的教育专家,使他们在育人的过程中,从原点不动、反复旋转的“磨盘”式运动,转变为不断提升和创新的“螺旋”式运动。

突出三个重点:

一、以师德教育为前提,铸魅力之魂。

“教以德为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管理心理学也指出:一个人的抱负水平决定其行为程度,而抱负水平与思想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尤其重要。没有有力的政治思想作保证,没有良好的师德作基础,教师的工作就像浮萍,缺乏稳定性、持久性。为此,应扎实落实以下措施。

1、要求教师真正把投身教育作为自觉行动,以公心、耐心、爱心、全心来对待学生。并定于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时,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师集体宣誓活动,并接受社会监督。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宣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还将特别提出师德风范的发展性标准和“十要十不要”的规定性要求,突出强调尊师爱生、民主宽厚、正直公平、严于律已、自强不息等基本要求,并且细化到具体的教育行为。

3、通过重视教师的日常行为养成,通过改革考评机制等措施,来努力克服教师自身存在的不足,使每一位教师能够真正以身立教,做学生的典范。

4、在师德养成教育中,积极开展师德教育的系列主题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活动中铸造师魂,锤炼师德,优化师行。采取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搞专题讲座来加强对教师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引导;通过加强思想分析,弘扬正气,激发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推出正面典型,来以点带面,提高教师的整体思想水平;通过“结对联姻”,来达到心灵相通,共同塑造出一个情绪高昂、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教师团队。

5、教师无形中承受着社会、学校和家长巨大的压力,教育行政部门邀请专职的心理辅导师给广大教师作有关教育心理、耐挫折心理等方面的心理讲座,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能通过有关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己工作或心理的实际问题,不断调动教师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的心灵健康撑起片片绿荫。

二、以制度改革为动力,注创新之情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优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最佳方式。为此应在五方面予以进一步的创新。

1、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学校将各尽其才,制定出适应每位教师自我发展的切实可行目标。并民主诞生以教师为主体的考评组,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对教师作出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

2、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上岗机制。为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责任感,真正做到用人所长,应坚持组织考查与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师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校内积极实施竞争上岗制。按需设岗,以岗设人,严格考核,置活出口,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实行校内转岗,待岗培训、进入上级人才交流中心或解除聘用合同,努力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不断激发广大教师进行公平竞争的进取心和充分展示个人才化的热情。

3、建立教师培训专业评估机制。学校应制定对教师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评审制度,实行学分管理,培训内容做到量化、硬化,考核情况作为教师上岗的重要依据。

4、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通过实行财政工效中活动津贴集中使用和校内自筹津贴等措施,拉开分配档次,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优绩厚酬,促进并完善有效激励、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三、以教师培训为核心,筑发展之路

师德教育和制度改革是学校对教师工作的正面引导和动力激发,但是要真正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仅靠这两项是远远不够的。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培训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因此,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大教师培训的战略性、层次性和适应性,形成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培训体系和机制。

1、加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感认识,让教师深刻地认识到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人民教师必须走专长之路。当前,教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之所以缺乏实效性,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调动起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都是要求教师参加,并制定出教师参加教研或培训的约束措施,严重地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因此,需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制造声势和氛围,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2、加强“三五”工程建设,积极采取措施为教师的成长引路子、搭台子、扶梯子、压担子,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1)、创“五优”工程。

即每学期上一节优质课;写一篇优质的教后感;写一篇优质的评课文章;撰写一篇优质的论文;开展一项优质的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2)、“五个一”工程。读一本教育专著,提高理论修养;搞一个实验专题,提高科研能力;写一篇高水平论文,学会总结经验;上一节有特色的课,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搞一次专题教育活动,培养自己的教学技能专长。(3)、“五课”工程。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检验教师质量的主标尺。学校将扎实分类指导,组织教师上“五课”。人人上研讨课;新上岗老师上亮相课;老教师上研究课或进行教学讲座;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通过“五课”工程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尽情驰骋的大平台,极大地发展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加大教师研训的战略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3、加强校本教研实践,促进教师由教学型向转向型转变。教研工作的有效途径就是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再实践。“实践加反思”的教研工作体制是以课例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通过以下几个层面来进行的:首先以课例为载体,以校本教研组为依托,让教师在教学研究中积累实践智慧,改善教学行为,通过“三次反思两次行动”的课例研究,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又使所在的群体成为合作和教研的实践共同体,使教研组全体成员在交流探讨中共同成长。其次,以课题为抓手,强化校本教研,总结教育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第三,以课程故事为载体,积极开展教师的探究性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网上论坛,在不断的交流、研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四是创设教研氛围,多管齐下,努力促进教师成为研究者。

4、加强对青年教师进行“三会、三赛、二评估、一复查”培养机制。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未来。培养一支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希望。为此应建立对青年教师每年举行“三会、三赛、二评估、一复查”的成才机制。“三会”,即: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拜师会,教学工作拜师会(以老带新,签订师徒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教育工作研讨会。使青年教师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学习、进步、成长。“三赛”,即: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为青

年教师脱颖而出创设有利条件。“二评估”,即:一是每年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估。制定评估细则,对青年教师业务基本功、教师基本素质进行综合评定。二是对青年教师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估。对青年教师的班级量化项目、班级管理方法、师生关系等做全面评价。“一复查”,即:对评估中问题出现较多、学生家长反映较大的教师,指定帮教教师进行课堂评估复查,使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尽快达到与现有教育体制相适应的要求。通过分级、分层培训,层层带动,全面推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把握四个关系:

一是正确把握现实与发展的关系。每位教师都有其特长和不足之处,对教师的发展一定要立足于教师本身的现实。在现实的基础上,有的放矣,深入拓展,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发展。当然,教师不能借口现实的主客观条件,或停滞不前,或一步登天。

二是正确把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与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学校将以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为龙头,通过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队伍的协调发展,从而形成多渠道、分梯级的教师队伍建设格局。

三是正确把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关系。业务能力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都要抓。业务能力不强,就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职业道德不过硬,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就不能健康发展。教育大计,师德为本。要切实把师德教育摆在首位,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使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崇高追求。

四是正确把握提高教师素质与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关系。提高教师的素质不能采取强硬主义,更不能侵犯到教师的合法权益。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教育要发展、改革要深入,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离开了教师积极性的调动,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这些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因

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服务意识,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积极努力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基础上,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素质,做到两全其美。

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法制化、制度化目标。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走法制化道路,教师的管理要全面纳入法制轨道。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主要环节上实现学校依法治教、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和谐发展目标。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必须常抓不懈,与时俱进。由于教师之间在资历、教育教学能力、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因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校、教师的实际,从教师的内驱力出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多层次全方位地展开,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激发他们奋发向上、自我发展的昂扬斗志。

枣阳市新市镇二中王松坡2009-5-28

下载教师队伍建设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队伍建设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加快幼儿教师队伍建......

    教师队伍建设

    华宝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对策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 由于绝大部分幼儿教师都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范,他们虽然具备......

    浅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足可见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保障学校和谐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优质教育、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保障。本学年我校在管理中紧紧......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校共28位任课教师,班主任14名,科任14名,其中四名区骨干教师,3名校级骨干(张辉、崔文秀、蔡军)。音、体、美、写字、信息技术等学科能做到专人......

    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保障措施:小牛群中心校历年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成立了中心校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有专人做具体工作。制定了师德建......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现有专任教师56人,取得中师以上文凭的56人,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取得大专以上文凭的27人,占教师总数的48%,小学高级教师 5 人;一级教师 14人。在职教师均持有教师......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振丁中雄风 吉水县丁江中学钟天友 吉水县丁江中学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至今有四十年的历史。丁江中学现有师生四百余人,其中教职工36人,具有本科学历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