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招聘启事
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招聘启事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全部12大门类;有本科专业122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众多学科领域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齐全的高等学府。
为支持“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结合我校重点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建设需要,根据《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及管理暂行办法》,现面向国内外诚聘“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热忱欢迎海内外中青年杰出学者应聘。
一、招聘学科
在自然科学领域重点建设的基础学科、重点学科和交叉学科中招聘唐敖庆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
二、应聘条件
1.特聘教授应聘条件
(1)热爱中国,遵纪守法,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
(2)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唐敖庆特聘教授年龄原则上在45周岁以下;特别突出和紧缺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3)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当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4)胜任主干课程讲授任务;
(5)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
(6)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8)保证聘期内在我校每年工作9个月以上。
2.讲座教授应聘条件
(1)热爱中国,遵纪守法,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
(2)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一般应担任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
(3)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
(4)保证每年能在我校工作3个月,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于2个月。
三、岗位待遇
1.特聘教授校内岗位津贴每年人民币10万元,同时享有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讲座教授月薪人民币1.5万元,按实际工作月支付。
2.学校为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配套科研经费为20-100万元。所在学科将根据本学科建设情况确定本单位配套科研经费额度。
3.学校为特聘教授提供30万元的购房补贴及5万元安家费。讲座教授在校期间学校为其安排临时住所。
4.解决配偶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就学。
四、应聘材料
1.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申报表。
2.“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候选人附件材料一份(装订成一册)。附件材料包括:
⑴ 附件材料目录(须标注页码);
⑵申报表中列举的所有科研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的证明复印件;
⑶ 5篇重要创新性论文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目录的复印件,以及申报表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封面、目录和论文首页复印件;
⑷申报表中列举的SCI、EI、SSCI、CSSCI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的证明(只需提供论文收录及引用检索报告,无需提供详细检索结果或列表);⑸ 在国外任职或在国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任职证明;
⑹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的证明以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的邀请信或通知复印件。
⑺对于申报表中不涵盖的论文可以提供论文目录。
第二篇: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遴选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培育一批优秀创新团队,提升我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决定继续设立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根据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2010—2012年闽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和《厦门大学“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校长江学者和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以及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的聘任。
第三条 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实行岗位聘任制。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专家评审,择优聘任,合同管理。
第四条 特聘教授聘期为5年,讲座教授聘期为3年。
第五条 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和人事处负责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聘任的日常工作,科技处、社科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和财务处等职能部门予以配合。
第二章 岗位设置
第六条 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必须与国家科学研究规划相结合,与“985工程”学科、平台和基地及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紧密结合,与我校重点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
特聘教授岗位应明确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或研究任务。讲座教授原则 上在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领域聘任。
第七条 学校每年根据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和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的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招聘计划及我校发展战略目标、创新平台、创新基地、重点科研基地和学科建设规划,确定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招聘岗位。
第八条 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在经济学、化学、物理学、数学、文学等学科所设岗位分别命名为:王亚南经济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卢嘉锡化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萨本栋物理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陈景润数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林语堂文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其他学科所设岗位直接以该学科名称命名。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九条 特聘教授职责:
1.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
2.正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4.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一支创新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5.推进本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并主持本学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提高本学科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第十条 讲座教授职责:
1.开设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课程或讲座,指导或协助指导青年教师和 研究生。
2.对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提供重要咨询建议,促进本学科进入国际学术前沿。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组建或参与组建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
4.积极推进本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导或指导本学科进行国际重大合作项目研究,提高本学科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第四章 招聘条件
第十一条 特聘教授招聘条件:
1.严格遵守宪法与法律,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自觉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能够以良好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影响社会、引领团队、带动学生。
2.具有跟踪世界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把握时代脉搏、引领社会先进科学文化、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视野和能力。
3.符合厦门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例中有关教授的要求。
4.申报当年1月1日,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人选原则上45周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原则上50周岁以下(长江学者55周岁以下),特别突出和紧缺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5.国外应聘者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在本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国内(含校内)应聘者应为“973”首席科学家或相当课题负责人(不含子课题,下同);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一等奖限前2名,二等奖限前1名); 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国家级教学名师;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或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的人才;或取得其他同等成就的人才。
6.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拓展国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8.聘期内全职在厦门大学工作。
第十二条 讲座教授招聘条件:
1.热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2.在国外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厦门大学讲座教授同时面向国内高校招聘,但申请者须是国内高水平大学的著名教授。
3.学术造诣高深,在国际上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
4.具有拓展本学科国际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的能力。5.保证聘期内每年在厦门大学工作2个月以上。
第五章 聘任程序
第十三条 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的聘任程序: 1.公布设岗学科和招聘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2.申请岗位所在学科的学科评议组对申请者的条件进行初审,确定送审对象。3.送审对象的申请材料送5位校外本学科领域学术造诣高深的知名专家评审,知名专家应为“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或中科院科研院所或海外高等学校中的教授或研究员,申请长江学者和闽江学者岗位的须另送2位以上本校知名同行专家评审。有条件的学科应聘请海外著名同行专家参与评审。
凡半数以上评审专家认定不符合招聘条件或不予推荐的,不再进入下一道程序。
4.申请岗位所在学科的学科评议组召开会议,根据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和岗位招聘条件,进行评议。学科评议组成员以记名投票方式表明评议意见,评议意见分为优先推荐、一般推荐和不予推荐。
学科评议组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开会,申请者得到学科评议组超过二分之一与会成员推荐的,方可提请学院、研究院聘委会审议。学科评议组最高可按学校下达的申报岗位数的1:2推荐人选。
5.学院、研究院召开聘任委员会会议,根据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和学科评议组的评议意见进行审议,并以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提出推荐或不推荐聘任人选的意见。
学院、研究院聘任委员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开会;申请者获得到会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方为通过。学院、研究院按学校下达的申报岗位数的1:1向学校推荐拟聘人选。
6.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对各学院、研究院推荐的拟聘人选进行审核,提出审核和推荐意见。
7.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召开会议,对推荐人选进行审议,并以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决定聘任人选。
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可开会;申请者获得到会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票方为通过。
经表决通过的推荐和拟聘人员名单在人事处网页进行公示。8.校长与受聘闽江学者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人员签订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合同,对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受聘者颁发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证书;闽江学者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报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由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授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证书。
申请长江学者岗位的,按规定时间报送推荐材料到教育部。经评审通过后,校长与受聘人员签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合同,聘任合同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授予受聘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证书。
第六章 支持方式
第十四条 特聘教授除享受厦门大学教授同等工资及福利待遇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时享受每年人民币20万元的工作津贴(长江学者特聘 教授奖金),首聘聘期内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还享受学校提供的每年人民币2.55万元的厦门大学工作津贴;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同时享受每年人民币15万元的工作津贴(含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奖金)。讲座教授按在厦门大学工作时间享受每月人民币3万元的工作津贴(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奖金或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奖金)。
第十五条 学校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学院、研究院应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原则上,特聘教授的科研配套经费由所在的“985工程”学科、平台和基地提供。
长江学者受聘者及校外人员应聘闽江学者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的受聘者,若需科研经费,可向所在的“985工程”学科、平台和基地申请相应类别、相应额度的科研配套经费。
校内教师应聘闽江学者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的受聘者,其科研工作应 与所在的“985工程”学科、平台和基地建设相结合,科研配套经费在“985工程”学科、平台和基地建设经费中统筹安排。
第十六条 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的参考标准、申请办法和下达方式:
1.参考标准
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科研配套经费分为6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和200万元以上5个额度标准;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配套经费分为30万元和50万元2个额度标准。
2.申请办法
(1)申请者根据科研工作需要可申请相应类别、相应额度的科研配套经费。
(2)“985工程”学科、平台和基地提供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的,申请者按照“985工程”学科、平台和基地的有关规定进行申请。
(3)学校提供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的,申请者必须填写特聘教授工作任务书,对科研配套经费进行预算,所在学院、研究院组织3~5位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申请者的工作任务和科研配套经费预算进行论证,形成书面推荐意见后递交所在的学部。学部组织专家进行复核、签署意见后将其送校科研管理部门和人事处审核。人事处汇总后报送校领导审批。
3.下达方式
根据申请者的工作计划和科学研究进度,分期下达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
第十七条 学校应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从校外招聘的特聘教授按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规定给予相应的安家费,允许其申请购买学校用于人才引进的住房一套或学校提供住房货币化补贴。讲座教授在校工作期间,学校安排专家公寓住房供其居住,按照教师标准提供午餐补贴。第十八条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在聘期内研发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成就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获得有关产权收益。
第十九条 学校支持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申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并通过项目牵引组建创新团队。对其中优秀创新团队,优先列入学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给予重点资助或推荐申报省部级“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第七章 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 学校与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通过签订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的办法明确聘任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在岗工作期间的科研成果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实行聘期目标管理。特聘教授在聘期内免于教师职务的考核和聘期考核。
每年12月份,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须对本的工作进行小结,提交书面小结报告。聘期结束时,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须对聘期内的工作进行总结,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对于长江学者和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按照教育部或福建省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向教育部或福建省报送相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 学院、研究院于每年11月25日前将本学院、研究院聘任的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实际在岗工作时间和履职情况向学校进行书面报告,学校每年11月底前就长江学者和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实际在岗工作时间和履职情况分别向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进行书面报告。对于聘期内未能按规定时间到岗工作的特聘教授,学院、研究院应及时向学校进行书面报告。
第二十三条 对于在聘期内到岗工作时间不足的特聘教授,教育部、福建省或学校将撤消其特聘教授称号,学校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停发其特聘教授工作津贴(长江学者、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奖金)和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停止拨付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同时追回已发放的特聘教授工作津贴(长江学者、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奖金)和应追回的科研配套经费及工资和福利等待遇。
第二十四条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如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或触犯刑律,或在申报中有弄虚作假等行为的,教育部、福建省或学校将撤消其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称号,学校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停发其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工作津贴(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奖金)和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停止拨付科研配套经费,同时追回已发放的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工作津贴(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奖金)和应追回的科研配套经费及工资和福利等待遇。
第二十五条 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一般不得担任学校实质性领导职务(包括校级领导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或调离受聘岗位。对因特殊原因担任领导职务或调离受聘岗位的特聘教授,学校将解除与其签订的特聘教授聘任合同,停发其特聘教授工作津贴(长江学者、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奖金)。
第二十六条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或在聘期内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的优秀拔尖人才,在受聘的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期满结束后,经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批准后予以续聘。特聘教授续聘期间,不再提供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
第二十七条 闽江学者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在聘期内或聘期结束后,符合条件者可应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对聘期内由 闽江学者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改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人员,经受聘者申请,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标准补足科研经费额度,按长江学者标准提供工作津贴,其他支持条件不再重复提供;对聘期内由闽江学者和厦门大学讲座教授改聘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人员,不再重复提供科研配套经费和其他支持条件;在聘期内从特聘教授转聘讲座教授的人员,其待遇和支持条件均改按讲座教授的标准提供,原已拨付但尚未使用的科研配套经费须退还;对聘期结束后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人员,按长江学者标准提供工作津贴,经受聘者申请,按长江学者标准提供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
第二十八条 对在任职期间做出重大成就的特聘教授,推荐参评“长江学者成就奖”;对于聘期结束取得突出成绩的长江学者和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推荐申报授予“荣誉长江学者”或“荣誉闽江学者”称号。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中所称“以上”及“以下”,均含其本数。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办法》(厦大人„2005‟5号)同时废止。学校此前颁布的其他相关文件中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负责解释。
第三篇:200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名单
2005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名单
设岗学校
设岗学科
姓名
特聘/讲座
北京大学
基础数学
王长平
特聘
北京大学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梅
宏
特聘
北京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张立飞
特聘
北京大学
免疫学
张
毓
特聘
北京大学
生理学及神经生物学
王世强
特聘
北京大学
有机化学
王剑波
特聘
北京大学
政治经济学
刘
伟
特聘
北京大学
植物分子生物学
郭红卫
特聘
北京大学
中国古代史
阎步克
特聘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陈平原
特聘
北京大学
地球化学
张有学
讲座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何玉山
讲座
北京大学
教育经济学
曾满超
讲座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加里·贝克尔
讲座
北京大学
经济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讲座
北京大学
口腔医学
施文元
讲座
北京大学
社会学
李中清
讲座
北京大学
生物信息学
龙漫远
讲座
北京大学
拓扑学
林晓松
讲座
北京大学
微流技术
陈
勇
讲座
北京大学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陈关荣
讲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加工工程
王华明
特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陶
智
特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张
军
特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数学
汤
涛
讲座
北京化工大学
材科加工工程
张立群
特聘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姜
勇
特聘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物理化学
邢献然
特聘
北京理工大学
动力机械工程
袁
荒
讲座
北京林业大学
森林保护
骆有庆
特聘
北京林业大学
林木遗传和生物技术
李百炼
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
理论化学动力学
邵久书
特聘
北京师范大学
拓扑学和微分几何
唐梓洲
特聘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王一川
特聘
北京师范大学
资源药物
龚
兵
讲座
北京邮电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任福继
讲座
大连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全
燮
特聘
大连理工大学
精细化工
张淑芬
特聘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表面工程
姜
辛
讲座
大连理工大学
能源化工
宋春山
讲座
第三军医大学
免疫学
吴玉章
特聘
第四军医大学
内科学(消化)
刘
杰
特聘
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蒋亚东
特聘
电子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肖
强
讲座
电子科技大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柳清伙
讲座
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李
烨
讲座
东北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张化光
特聘
东北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
刘炯天
特聘
东北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王
宏
讲座
东北师范大学
细胞生物学
麻彤辉
特聘
东北师范大学
植物学
刘
宝
特聘
东北师范大学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王野乔
讲座
东南大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
王江舟
特聘
复旦大学
环境科学(大气化学)
杨
新
特聘
复旦大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张素春
特聘
复旦大学
同步辐射谱学
封东来
特聘
复旦大学
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
张世理
特聘
复旦大学
药物化学
阿拉斯太尔
特聘
复旦大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汤善健
特聘
复旦大学
政治学
林尚立
特聘
复旦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张涌泉
特聘
复旦大学
发育生物学
韩
珉
讲座
复旦大学
基础数学
郁国樑
讲座
复旦大学
基因组学
谷迅
讲座
复旦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袁钧瑛
讲座
复旦大学
生物有机化学
杨
丹
讲座
复旦大学
新闻传播学
陈韬文
讲座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科学
赫晓东
特聘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功能材料物理与应用
曹文武
讲座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李泽湘
讲座
合肥工业大学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张榴晨
讲座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应用技术
吴信东
讲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妇科学
司特劳斯·杰瑞
讲座
湖南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王太宏
特聘
湖南大学
车辆工程
杨金海
讲座
湖南大学
分析化学
聂书明
讲座
湖南大学
应用数学
桂长峰
讲座
湖南师范大学
遗传学
诺尔佛·博德曼
讲座
华东师范大学
光学
张卫平
特聘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哲学
杨国荣
特聘
华南理工大学
制浆造纸工程
肖惠宁
特聘
华南理工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谢立华
讲座
华南农业大学
植物营养学
严小龙
特聘
华南农业大学
植物病理学
张炼辉
讲座
华中科技大学
光电信息工程
刘
文
特聘
华中科技大学
热能工程
徐明厚
特聘
华中科技大学
计算机系统结构
朱建刚
讲座
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王
擎
讲座
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光子学
汪立宏
讲座
吉林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马於光
特聘
吉林大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孙洪波
特聘
江南大学
食品科学
熊幼翎
特聘
兰州大学
敦煌学
宁
强
讲座
兰州大学
理论计算机科学
李
皓
讲座
南方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卢坤平
讲座
南京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陈延峰
特聘
南京大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徐夕生
特聘
南京大学
理论物理
王强华
特聘
南京大学
政治经济学
范从来
特聘
南京大学
地球动力学
刘
勉
讲座
南京大学
水文学及水资源
张东晓
讲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
裘进浩
特聘
南开大学
动物学
董金堂
特聘
南开大学
光学
陈志刚
特聘
南开大学
无机化学
陈
军
特聘
南开大学
应用数学
陈玡仰
特聘
南开大学
概率论
张土生
讲座
南开大学
金融学
沈中华
讲座
南开大学
实验经济学与公司治理
莱茵哈德·泽尔滕
讲座
清华大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杨旭东
特聘
清华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陈国青
特聘
清华大学
凝聚态物理
张广铭
特聘
清华大学
社会学
景
军
特聘
清华大学
生命科学
刘国松
特聘
清华大学
信息安全
王小云
特聘
清华大学
遗传学
谢道新
特聘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陈一苇
讲座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
托尼·赛奇
讲座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姜
涛
讲座
清华大学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黄焕中
讲座
清华大学
纳米材科化工
卢云蜂
讲座
清华大学
生物物理学
吴
瑛
讲座
清华大学
无机纳米材料
杨培东
讲座
清华大学
物理学
郗小星
讲座
清华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李安国
讲座
山东大学
化学
姜建壮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马
宁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程
旭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植物学
杨洪全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肿瘤病理生理学
陈国强
特聘
上海交通大学
草业科学
黄炳如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
江晓东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危
岩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林宗利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沈
洁
讲座
上海交通大学
数学
杨
彤
讲座
四川大学
比较文学
曹顺庆
特聘
四川大学
绿色化学
冯小明
特聘
四川大学
重大疾病生物治疗
辛洪波
特聘
四川大学
肿瘤学
孙晓峰
讲座
天津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闫
勇
讲座
天津医科大学
分子流行病学
俞
和
特聘
天津医科大学
肾脏发育与肾脏疾病
邱猛生
讲座
同济大学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付公康
讲座
武汉大学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刘耀林
特聘
武汉大学
国际法学
曾令良
特聘
武汉大学
免疫学
谭锦泉
特聘
武汉大学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葛茂荣
讲座
武汉大学
基础数学
黄孝军
讲座
武汉大学
控制理论与工程
夏小华
讲座
武汉大学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李国民
讲座
西安交通大学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吴
锴
特聘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
垣
特聘
西安交通大学
工程热物理
王国祥
讲座
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数学
陈掌星
讲座
西安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李晓榕
讲座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学
成来飞
特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
孟江洪
讲座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
甘
犁
讲座
西南大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夏庆友
特聘
西交通大学
工商管理
贾建民
讲座
厦门大学
公共管理
陈振明
特聘
厦门大学
海洋科学
王文雄
讲座
燕山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关新平
特聘
浙江大学
光学工程
何建军
特聘
浙江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
杨华勇
特聘
浙江大学
物理化学
唐睿康
特聘
浙江大学
岩土工程
陈云敏
特聘
浙江大学
植物病理学
周雪平
特聘
浙江大学
肿瘤学
王荣福
特聘
中国海洋大学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李华军
特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物理
倪四道
特聘
中国农业大学
细胞生物学
杨贞标
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王利明
特聘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
杨瑞龙
特聘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张
法
特聘
中国人民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黄宗智
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
物理学
张翼成讲座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蒋澄宇
特聘
中国医科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魏华臣
讲座
中南大学
材料学
熊
翔
特聘
中南大学
复杂机电装备制造与控制
李涵雄
特聘
中南大学
轨道交通安全
田红旗
特聘
中南大学
药理学
谢
文
特聘
中南大学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瞿志华
讲座
中山大学
地理信息科学与遥感
黎
夏
特聘
中山大学
凝聚态物理
汤子康
讲座
中央财经大学
金融学
胡永泰
讲座
中央音乐学院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陈
怡
讲座
重庆大学
矿业工程
杨春和
特聘
第四篇: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及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及管理暂行办法
为加强我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校决定制定以吉林大学原校长、著名思想理论家、教育家匡亚明教授名字命名的匡亚明特聘教授(以下简称特聘教授)和匡亚明讲座教授(以下简称讲座教授)聘任及管理暂行办法。
一、聘任范围
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点建设的基础学科、重点学科和交叉学科中招聘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凡符合条件的海内外人士均可应聘。
二、岗位职责 1.特聘教授的职责
⑴讲授本学科主干课程,指导研究生;
⑵正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⑶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项目研究;在本学科领域做出系统性、创造性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⑷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2.讲座教授的职责
⑴开设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课程或讲座,指导研究生; ⑵对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提供重要咨询建议,促进本学科跟踪国际学术前沿;
⑶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积极组建或参与组建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
三、聘任条件 1.特聘教授的聘任条件
⑴热爱中国,遵纪守法,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
⑵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年龄原则上在50周岁以下,特别突出和紧缺的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
⑶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当高水平大学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⑷胜任主干课程讲授任务;
⑸学术造诣高深,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
⑹具有发展潜力,对本学科建设具有创造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⑺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⑻保证聘期内在我校每年工作9个月以上。2.讲座教授聘任条件
⑴热爱中国,遵纪守法,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
⑵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国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一般应担任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
⑶学术造诣高深,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
⑷保证每年能在我校工作3个月,因特殊原因,最少不得低于2个月。
四、聘任程序
1.公开招聘。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2.个人申请。根据岗位职责和招聘条件,个人填写《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申请书》,并提供相关材料。
3.单位推荐。各单位学术委员会对应聘人员的学术水平等方面进行评审,确定拟推荐人选。
4.通讯评议。学校针对每个应聘人,成立由校外知名专家组成的同行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规定条件进行评审。
5.学校评审。学校学术委员会或其授权的专家组按照规定条件对应聘人员进行评审,确定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推荐人选。
6.学校公示。学校对评审通过的拟聘任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一周。
7.校长聘任。学校与之签订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合同及工作任务书。
五、支持方式
1.特聘教授校内岗位津贴每年人民币10万元,同时享有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讲座教授月薪人民币1.5万元,按实际工作月支付。
2.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配套科研经费为5-20万元,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六、考核管理
1.学校与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通过签订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的办法,明确聘任双方的责任、权力、利益关系。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的聘期为三年。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在岗工作期间的科研成果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2.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学校在根据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对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任合同。
3.聘期结束,学校与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之间的合同自动解除,学校可以续聘。续聘时,不受年龄的限制。
七、其他
1.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期内可申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若受聘,学校为受聘的“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追加科研配套经费。
2.学校鼓励各单位对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的岗位津贴、配套科研经费等提供配套经费,经费可以从各单位的发展基金中支付。
3.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第五篇: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招聘启事
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招聘启事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名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96年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至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2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医药经典理论实验室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周围血管病、老年病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细胞生物学、中药质量分析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有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3个,山东省重点专科4个,铁道部重点专科6个。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生物医学工程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拥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至2007年6月,全日制在校生10570人,其中本科生9038人,研究生988人。
我校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指导方针,注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诚邀海内外杰出人才加盟山东中医药大学。我校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招聘,诚邀各界人士前来应聘。
一、招聘学科
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
二、招聘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科学、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术造诣深,主持过重大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 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在本学科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3)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对本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
(4)从事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5)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首次受聘年龄不超过55周岁;聘期内不得超过国家法定的教师退休年龄。
(6)能够全面履行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特聘教授每年在岗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
三、待遇(1)特聘教授在聘任期内享受山东省提供的特聘教授岗位津贴每人每年10万元人民币,学校按国家规定提供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
(2)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论证后,聘期内特聘教授提供200万元人民币的学科建设经费,每人每年提供2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为人文社科类特聘教授提供50万元人民币的学科建设经费,每人每年提供1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经费并积极协助特聘教授申报国家和省部级课题。
(3)特聘教授所带学术团队的学术骨干(4-6人)在聘任期内享受岗位津贴,每个学术团队每年不少于10万元。
(4)提供科研所需的实验室、办公室、仪器设备。保证特聘教授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的名额。
(5)聘期内,学校为特聘教授提供住房一套及必要的生活条件,并安排配偶工作和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
四、应聘所需材料和应聘程序
(1)“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登记表(点击下载);
(2)个人基本情况介绍材料(包括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书、个人研究方向和其他必要的证明材料复印件及工作简历)和配偶、子女的简要情况材料;
(3)提供5篇重要创新性论文的全文及其刊载杂志封面、目录的复印件,以及申请表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封面、目录和论文首页复印件;
(4)申请表中列举的SCI、EI等收录以及论文他引情况的证明(原件,须经有关检索机构盖章);
(5)科研项目立项证明、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专利证书、专著目录等(可以为复印件);
(6)候选人在国外任职或在国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任职证明;
(7)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担任职务的证明以及作大会报告、特邀报告的邀请信或通知复印件;
(8)能够证明本人学术水平、工作业绩等的其他证明材料(可以为复印件);(9)关于特聘教授具体学科岗位的工作思路和预期目标。
首批应聘者于2008年6月30日前将上述各类材料寄至山东中医药大学人事处。
联系方式:
单 位:山东中医药大学人事处(信封上请标注“泰山学者”字样)地 址:中国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 邮政编码:250355 联 系 人:李可建
E-Mail: shizike@sdutcm.edu.cn 联系电话:86-0531-89628050
附: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学科简介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形成于60 年代,依托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是山东省唯一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是高层次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对中药药性功效、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和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基础研究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方向主要运用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手段,研究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机制,探索血瘀证辩证及活血化瘀疗效判定的客观化指标,促进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深入。我们是国内最早开展微循环领域研究工作的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的创始人房秋寒教授是国内第一台专用的微循环观测仪器的研制者。二十余年来,伴随着我国微循环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研究手段及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中西医结合对中药药性功效的研究以祖国医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传统的剂型与用药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讨中药归经的实质与机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基础研究侧重于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分子机理的研究,主要包括中药调脂抗氧化机理的研究、中药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基因表达的影响、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平滑肌增殖的研究,该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在该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声望,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基础研究,依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利用该实验室拥有的现代化的试验设备及手段,从分子生物学、血液流变学、形态学等多角度研究肿瘤转移的机制及中医药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研制抗肿瘤转移的高效中药制剂。
学科依托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医经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科实验室具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激光流式细胞仪、毛细血管电泳仪等先进的大型实验设备,设备总值达900 多万元,居同类学科实验室前列。学科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2 年通过国家局级三级实验室验收,学科研发条件优越。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早在1993 年,首先开始招收五年制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本科生。2002 年起招收七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方向)专业学生。1998 年,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硕士点获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攻读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研究生。2003 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攻读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学位研究生。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是我省该专业唯一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已经有近50 名研究生毕业,他们均成为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力量,促进我省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发展。本学科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几年,学科先后有十几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2人成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成为我校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学科简介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依托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是山东省唯一的眼视光学本科专业,是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中华眼科学会、中国中医眼科学会委员单位、全国白内障学组委员单位、山东省白内障学组组长单位、山东中西医结合及中医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山东省唯一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眼科的医、教、研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由山东生卫生厅批准成立了全国首家中西医结合大学眼科中心,并被批准为“十一五”国家中西医结合眼科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现有教授、主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7人,博士生导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其中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学术继承人6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跨世纪青年人才1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1人,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1人,山东省十佳医师1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白内障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机制研究、眼底病病证结合的应用与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在眼视光学疾病的应用研究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白内障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机制研究,开展了各种复杂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及多焦点人工晶体、散光人工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等各种人工晶体植入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与美国路易斯威尔大学联合开展的“Ca2+-ATP酶在透明晶状体及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的表达”为白内障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分子生物学基础,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玻璃体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线粒体活性氧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关系及茶多酚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次。
眼底病病证结合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过去被称为手术禁区的玻璃体视网膜病的治疗,在处理各种复杂性眼底疾病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与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开展了“视网膜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课题,达国际领先水平;在中医整体辩证的基础上,充分结合现代医学客观检查,用工程学方法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现代中医眼科学眼底病变的局部辨证治疗内障眼病,挽救了大量患者的视力,在此基础上先后开发了多种有效成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汉防己甲素联合5-Fu聚乳酸微球对实验性PVR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和“ 双靶向血管抑素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参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科研项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治疗观察”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其中“5-氟尿嘧啶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和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基础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次。
中西医结合在眼视光学疾病的应用研究,先后开展了RK、PRK、LASIK、LASEK、个体化LASIK、CK治疗各种屈光不正,主持了“中国人近视眼LASIK手术微机设计、预测及修正系统的临床研究”课题,确定了适合中国人眼行LASIK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的数据,属国内首创,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创立了中医整体观和健康观指导下的眼视光学理念,利用针灸、艾灸、按摩、中药治疗屈光不正、弱视、视疲劳等视光学疾病,开拓了治疗视光学疾病的新方法,效果显著。参与承担了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中医药对干眼症的规范化治疗”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次。
学科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四级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部等各层次科研项目20余项,获省部局级科研奖励21项次,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著专业著作14部。近五年举办全国性中西医结合眼科及省级眼科学术会议18次,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被邀请进行学术专题讲座,其眼病治疗“全球化理念”得到同道的认可,是对眼科学术界的贡献,并与美国路易斯威尔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