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宏观处理方略李向飞

时间:2019-05-13 07:5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宏观处理方略李向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宏观处理方略李向飞》。

第一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宏观处理方略李向飞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宏观处理方略

李向飞

方略,是指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所采取的基本方式和手段。教材处理的方略是教师为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根据高中生钻研教材的特点尤其是缺点,按照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有效使用教材的基本方式。研究、总结教材处理的方略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教材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实践表明,处理教材的方略得当,则事半功倍,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任务的按时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圆满实现;反之,则事倍功半,教学效益低下。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感研究教材处理方略的重要性。我认为,处理教材的宏观方略是为使学生在初次接触教材新单元内容时就迅速把握住课文的总体结构、中心思想和基本脉络等而设计出相应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分析和整理教材内容的基本方法。它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三问统全篇”、“因果贯全文”、“问题导思路”等。“三问统全篇”是指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为线索来把握全节内容的方法。“是什么”类问题一般是思想政治课中的基础性的东西,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处理时一定要使之变得清楚、明白;“为什么”类问题一般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和核心,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处理时一定要使之变得透彻、全面;“怎么样”类问题一般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落脚点和目的,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一定要使之变得明确、具体。这三个大问题,从宏观上基本囊括了教材的全部内容。用这三个大问题来把握全文,可以使学生基本上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初步把握本节内容的逻辑顺序,为下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因果贯全文”是指充分挖掘教材正文中各论述语句之间的因果联系,使整篇课文联系明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能否教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容是否逻辑严密、推理清晰。而增强逻辑性和推理性的重要方法就是使其内在因果关系明朗化、表面化。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中的因果关系,从而使课文的论理过程更加清晰,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问题导思路”是指用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教材内容,从而迅速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脉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成功的内因。教师在上课时应尽量以问题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路。问题的内容既应包括针对重点、难点的实质性内容,也应包括针对作者思路的条理性内容。通过对问题所指内容的思考和解答,使学生既彻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又真正提高共产主义的思想觉悟;既着重训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学习说话写作的基本思路。实践证明,只要教师领着学生在接触新教材时能切实从这三个宏观方面入手,那么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用教材(定稿)

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用教材

在校内课程资源中,作为思想政治校内资源,目前使用的是国家统一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四科必修教材。由于思想政治本身的政治性导致其地位的权威性及教材选择的局限性,这就更加强调思想政治科教师在新课程中如何“用”教材的意义。

针对新课改的要求,应如何“用”教材呢?一年来,笔者在课改实验区一线中一方面积极响应和推动课改,另一方面也针对于此走访及了解了高中课改地区的一些学校。发现许多学校教师还不善“用”教材,仍然停留在“教”教材的环节上。比如,有些学校过度强调课标,不是深入研究挖掘课标的内涵,而是单一地从课标表面上着手,课标怎么写就怎么教;有些学校则过度强调教材,始终如一地遵照教材的编写进行逐字逐句地教;有些学校则过于超前,为了迎合课改展现的新形式,而把教材内容弄得颠三倒

四、过度包装等等有如“四不象”而无不及。

那什么是“用”教材呢?教材,就是讲授内容、知识的材料。所谓“用”教材就是把教材使用当作一种手段,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它区别于“教”教材,“教”教材就是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由于有些学校教师不善“用”教材,使得教学古板,方式陈旧,上课时间总感觉不够,教学学习效果不好,达不到课改的要求和目的。

所以,要“用”好教材,就应找准“用”教材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要读懂教材,这是“用”好教材的前提。许多教师对读懂教材容易忽视,但这又是“用”好教材的关键前提。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新课程教材,一方面是继承了新课程前的许多内容,但另一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知识,并且和不断发展着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不假以时日仔细研读,连自己都弄不明白的知识怎能谈得上用“一条不断流动的水”授予学生呢?如《生活与哲学》中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一框,课文内容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揭示出创新的意义和内涵。而作为教师仅懂这些并仅以此授予学生那并不是真正读懂教材,作为创新我们更需要从现实中读懂如何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来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的进步。读懂不仅指理解某单元某框题的课文内容,而是在理解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住课文内容内在的逻辑联系及由此体现出的教学目的。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用”教材时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二是要做到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这是“用”好教材的基本保证。课标即所修科目要达到的目标,新课程的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对课标的理解即要把它看作学生学习所应达到的目的,同时也要把它看作学科最基本的要素。如果过于强调课标,则造成教学过于单一,体现不出课标所辐射出知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如某校一名教师讲《经济生活》中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框时,仅根据“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这一级课标所写笼统地介绍货币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而已。其它如“货币的本质”这一重要的知识并没有点到。另外,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教学如果过于重教材,一是会出现课时不够的情景,二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受到束缚,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生活与哲学》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中,教材内容讲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同时也阐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涵盖面之广是可想而知的,但如果照本宣科则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所以,教学时要把课标和教材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

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等等。

三是要善于整合教材内容,这是“用”好教材的关键。第一是整合教材本身的知识。作为课改后新编的教材,虽然从很大程度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也加入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新内容,但作为新事物,仍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所以,要做到“用”好教材那就要善于整合教材。如《生活与哲学》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和动力一框中讲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没有讲到其方法论要求,而是中间讲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原理”后才讲到其方法论要求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此,教师如果从一定的逻辑顺序上讲课时则可先把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提前来上。所以,要“用”好教材则要求教师要善于整合教材。第二是要在教材原有内容上加以丰富拓展或进行压缩。作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作为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保证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教师既要为学生节省学习时间而对一些内容进行压缩,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对知识的拓展。如《生活与哲学》中所讲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中,教材对其这一方法论要求没有很好地体现,教师就可以从认识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等内容的拓展中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原理来说,整本教材内容涉及面广,从中难找出方向,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列表方式把原理通过名称、内容、方法论要求、例子等方式建构自己的学习体系,使书从读厚——读薄——读厚的转变,节省自己保贵的学习时间。第三是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作为课程资源来说,教材仅是基本的重要的资源但绝不是唯一的资源。“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所以,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内容。每所学校的资源如果善于开发的话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有丰富文本资源、多功能的教师资源、团结互助的学习资源、现代化的媒资源、众多的研究展示类资源、和谐的社会资源等等。如《政治生活》所讲的世界多极化中的综合国力时可利用正在本地举行的太空展资源以体现出科技实力;《文化生活》介绍地方文化特色时就举本地的文化特色。如在海南儋州就可根据儋州的“诗乡歌海”这一特点展现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调声、山歌等等来充实我们的资源。

四是要有适中的教学方式,这是“用”好教材的重要途径。高中新课改更注重教学的启发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体现这一点,有些教师每节课都把教材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出来,使每堂课过于“热闹”,不管是课堂课桌布置、导入新课、授新课还是提问、讨论等等都处在“闹”的环境中,学生“闹”完了,什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也荡然无存了。这种把教内容装点的花里花俏并不是在“用”教材而是在“折磨”教材。办事情总不能千篇一律,认为课改那就什么都得改是形而上学的办事方法。作为课改,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学生较陌生的知识,教师该重在用讲授法那就用讲授法,如《经济生活》中的股票问题,作为一群从山旮旯出来的学生来说那是闻所未闻的事,即使你用满40分钟甚至400分钟给他们全部进行讨论同样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而对于那些学习条件较好,基础也不错的学生来说,那用多一些启发式,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让他们拓展思维进行想象思考解决问题也是可以的。所以,教学方式的展现即不能落俗套更不能画蛇添足,确保教材能“用”好。

教材是高中课程资源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高中课程的基本素材和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之一,课程标准也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规定了内容标准,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灵活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使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学的绳索。

第三篇: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法探索 莱阳四中——李竹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法探索

莱阳四中——李竹文

在政治课教学改革中体现课程改革精神,方法很多,积极实施高中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法教学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讨论式教学法含义及特点

讨论式教学是在学习过程中讨论问题,在讨论问题中激发学进行创新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可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可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一般通过三个层次进行。

1、同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意识地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同桌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同桌讨论后,教师可随机指定学生说出他们的意见,并作简要点评。

2、小组讨论。这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问题开展讨论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时,教师及时把握情况,因势利导;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组织讲评。

3、班级讨论。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或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在课前或课中提出一两个论题,让全班学生思考并在课堂上自由发表意见。班级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讨论教学法,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单一的接受知识,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体验,把学生从教师的“满堂灌”中解脱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增加了学生学习爱好。

第二、它改变了学生单纯、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需要中求知,实行课堂讨论,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酝酿、思考、研讨一个课题或问题,并彼此交流,从而加深对含糊和复杂事物的理解和解答。

第三、它改变了“独唱”“单调”,打破沉闷,克服高中思想政治课那种枯燥乏味、由教师一手扮演的单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在布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让每位学生都加入到讨论之中,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气和活力,也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为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它改变了“目中无人”的教育方法,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拟”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在过程中创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习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他们才能熟悉世界,提高创造能力。

“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因此,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学习方法。

三、如何真正有效地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教学

第一、深入备课、巧设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要害之一在于问题设计。教师备课要细致,熟透教材,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爱好,而且有讨论、钻研的价值,最好是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果能很好结合学生实际,他们会立即表现出浓厚的爱好,并开展激烈的讨论;问题设计要求既要结合知识的重难点,又要新奇有启发性体现创新精神。我在讲授完有关生产力内容以后,用幻灯投影出某国有企业由于经营治理不善而濒临破产的一份材料,然后出示讨论题:假如你是该企业的厂长,应如何想办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此题一出同学们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

第二、鼓励创新。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注重能力培养,特殊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要“授之以渔”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假如讨论的是一些固定的封闭性的问题,如: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产生的?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等,根本上不可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开放的思维状态,也无法使得整个教学目标实现。只有那些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但又不脱离现实的历史的主题或问题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爱好,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堂质量理想的讨论课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作预备。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相关的知识储备,每一位学生都应有发言的机会,都应进行积极的思考,相互之间进行多向性信息传递,而不是由某个人或少数人扮演独脚戏,否则,在讨论时学生就会人云亦云,或只言片语发言,无法进行自己的思考,或引用背诵教材的现有答案,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会出现全班沉闷的尴尬的局面,使讨论无法进行下去。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工,为确保讨论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电脑网络中心的各种资料,让学生围绕所需讨论的问题进行搜集、阅读、整理、分析相关材料。通常情况下,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预备一份完整的发言提纲,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则要预备一份完整的发言稿。这样,学生在查阅资料、组织观点、拟写发言提纲的过程中,自身的搜集资料能力、独立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经常被激发出来。事实上,在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民主、平等、激烈的讨论中,不少同学不时有惊人之语或独到见解,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产生出刺眼的光芒。第四、正确地处理好教师的主导治理作用。在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支持和扶助,没有教师的启迪指导、适当治理,学生难以形成有效的讨论活动。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讨论式教学法把学生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角色“导演”,学生是“主角”这就对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全局、知识广博、应变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考验与挑战。教师要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同时还要大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适应讨论式教学法的要求。

其次,分组讨论要得当。学生在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合理分组。学生要经常更换分组伙伴。鼓励优差学生合作和男女生合作,广泛交流取长补短。在实施思想政治课讨论式教学法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讨论。

再次,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容、理解的讨论气氛,要善于赏识学生,鼓励学生,切不可流露出厌倦的情感。在讨论中,托尔斯泰说过:“激励能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使他们创造奇迹的催化剂和导火线。”因此,在讨论课上,教师要适时地运用“见解有新意”、“观点有创新”、“论述有条理”、“演说棒极了”等鼓励、赞美语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

最后,要持之以恒。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或未适应,可能花时较多,讨论不得要领,不能按课时完成课程。因此在开始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且要持之以恒。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把握一定能力后效果将是十分惊人的。政治课教师应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学生自相矛盾的结论、错误的推论、肤浅的论点进行分析改正,并及时纠正离题现象,以确保讨论的有效进行。由于讨论课的开放性、信息传递的多向性,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生教师始料未及的事态。如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及上述列举诸不良现象,这些现象发生后,教师切不可置之不理,而应当凭借自己的知识积淀、社会经验和教学智能给予及时的恰当的点拨与启发,使之能较快地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佳境。例如,在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时,有一位同学抓住现在人民代表大会还有不够完善之处,列举了一些地方存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不透明、公正,一些人大代表不能反映民意等现象,从而得出这一制度不好的结论,这些言论竟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共鸣。这时假如教师硬生生地批评他的观点,必然引起同学们的怀疑和反感,于是我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具有很强的民主意识,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接着指出,同学们看到我国人大制度有诸多不足之处,这正说明人大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我们不能对人大求全责备,大家可以查一查资料,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们议论的热点是什么?是不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查一下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们提出的议案数、今年人大代表们提出的议案数,比较人大制度是不是发展了?经这一分析,同学们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熟悉。因此,教师只有时时用宽容、灵活的心态面对讨论中的种种挑战,只有熟练地把知识融会贯通,接纳学生的各种反映并加以适当的引导,才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培养其创新思维,从而使实施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当前政治课的改革就要把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方面的改革都纳入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上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如何根据高中政治课改革的要求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以解决政治课脱离社会实际与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适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培养跨世纪人才,就成为一个具体的、切实的课题。讨论式教学法,只是课堂教学法中一种形式而已,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应依据教材特点适当择法,不能滥用。不然该方法也将步灌输式的后尘,成为徒劳的形式。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克服了传统学以灌输式为主的弊端。对实施素质教育来说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只有流动的水,才会清澈漂亮;只有变化的教学,才会有生命力。”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在教师的爱心和耐心中,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才会培养出健康、有创造力的学生。

下载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宏观处理方略李向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宏观处理方略李向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