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河南省《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资料
1.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实现的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善恶的客观标准,就是看其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3.传统习惯具有稳定性、群众性和持久性等特点。
4.道德作为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实践精神和行为规范体系,它一经产生就有其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功能;3.调节功能。
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5.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的特征:1.稳定性;2.具体性;3.适用性。
6.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1.鲜明的继承性;2.强烈的责任性;3.独特的示范性;4.严格的标准性。
7.一般说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教师劳动始终。
8.教师职业道德包括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范畴等。9.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求全体教师要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代新人。10.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世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感情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善与恶、正义与不义、公正与偏私、义务与良心、荣誉与耻辱、幸福与不幸等。
1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12.最核心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这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体现这个特点。
13.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践行各种具体道德要求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反映了教师职业的总目标,指明了教师在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发挥着指导、统帅和裁决作用。
14.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1.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3.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1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基本因素。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16.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政治方向,教师只有坚守了这一点,才能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所培养人才的社会主义方向。17.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2.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3.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4.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1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个人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在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过程中,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
19.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示范性和感染性。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①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方针。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③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④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1997年8月国家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廉洁从教的意义:廉洁从教是指教师要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绝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廉洁是教师立身立教的根本。廉洁从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情操方面的要求,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1.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保证;2.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3.是维护良好育人环境的保证;4.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
21.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1.安贫乐教,无私奉献。教师的欢乐概括为3个方面:①教师的欢乐来自创造性的教育活动;②来自于师生间美好的情谊;③来自于学生长大成才。2.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40.知识经济核心在于创新。
22.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1.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2.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3.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①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律的自觉性;②教师廉洁自律必须从最细小的事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之财,不索一针一线的非法之财,做到“慎独”;③廉洁自律作风的养成还要长期坚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恒。23.教师礼仪的主要内容:个人礼仪、学校礼仪、交往礼仪和公共礼仪。24.教师礼仪的特点:1.率先性;2.示范性;3.整体性;4.影响的深远性。25.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1.努力学习礼仪知识和理论;2.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3.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26.教师应做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2.加强宣传舆论,深化社会公德教育;3.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从我做起。27.教师团结协作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保证教育的持续性和一贯性;2.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3.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4.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28.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29.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热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教师永远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底线。教师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师生情感深化的具体体现,又是实现教育任务的重要手段和力量。
30.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了解学生;2.要充分尊重学生;3.要始终信任学生;4.要严格要求学生;5.要平等对待学生。
31.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1.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2.尊重学生的个性。
32.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严”的道德特征:1.严而有理;2.严而有度;3.严而有恒;4.严而有方;5.严而有情。33.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书和育人是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关系。教书和育人的社会功能。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34.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3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人民教师整个职业道德体系的显著特征。表率性,示范性。
作用: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包括了丰富的教育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1.对学生认知的启迪作用;2.对学生情感的向导作用;3.对学生意志的培育作用;4.对学生行为的示范作用。
36.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优秀道德品质的主要标志,也是教师应有的重要师德风范。
37.道德情感是认识动机的重要来源。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但并非有了道德认识,就一定会有相应的道德情感。
38.人格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
39.教师要语言文明:1.规范;2.准确;3.激励性、启发性。
41.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新信息的能力;3.教师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42.网络社会的特点: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
43.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真假难辨;善恶难辨;美丑难辨。
44.教师网络道德修养:
(一)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1.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2.恰当地运用网络技术。
(二)教师要正确地进行网络道德评价;
(三)教师要及时承担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
45.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46.教师良心的特点:1.公正性;2.综合性;3.稳定性;4.内隐性;5.广泛性。47.教师良心的作用:1.指导作用;2.自我监督作用;3.评价作用。
48.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教师荣誉主要体现在:1.光荣的角色称号;2.无私的职业特性;3.崇高的人格形象。4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
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是构成教师道德品质的基本要素。教师的道德情感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等。
5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与行相结合;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5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5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1.影响的深刻性;2.空间的广泛性;3.时间的持久性。
5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1.指挥定向功能;2.教育发展功能;3.分等鉴定功能;4.督促激励功能;5.问题诊断功能。
5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5.民主性原则。5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有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和社会评价法。56.教师的自我评价的内心动力是教师的内心信念。
57.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1.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结合,以肯定评价为主;2.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动态评价为主;3.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4.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5.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6.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以动机评价为主;7.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他人评价为主。
第二篇:c167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资料
第一章 中小学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教师职业与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
(一)教师职业的形成和发展
所谓职业,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具有某种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教师职业是一个古老而常新、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它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目的的一种职业。教师职业形成的基本条件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1、全面性和复杂性。
2、独立性和创造性。
3、长期性和规范性。
4、价值体现的迟效性和间接性。
5、社会性和成果的集成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性
2、自觉性
3、榜样性
4、继承性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教育功能
2、调节功能
3、修养功能
4、促进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它本身的高低是直接构成社会道德水平高低的一部分之外,它还可以以身示范,成为社会的良心,带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教师道德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中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观
(一)先秦时间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汉唐宋明清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
二、中国近现代教师职业道德观
中国传统师德内涵中,存在着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认真继续和弘扬的师德精神:
第一:重视教师职业的功能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第二:一脉相承的对教师职业活动的准确要求。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第三节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概况。
一、外国古代教师职业道德
1、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提出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人。
2、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古希腊四大美德包括:智慧、公正、勇敢、节制。
3、夸美纽斯宣称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职业的社会意义,充满信心和自信,加强品德修养,成为道德卓越的人。
二、外国近代教师职业道德
三、现代美、日教师职业道德一览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在丰富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容中,以下三方面的修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
(一)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
(二)要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修养。
(三)要加强政治修养。
(四)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
二、心理素质修养
三、知识和技能修养
(一)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修养。
(二)要加强广博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修养。
(三)要加强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的修养。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原则
一、坚持“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原则。
二、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三、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原则。
四、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五、坚持“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四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一、向外学习
二、加强理论学习
(一)虚心向他人求教。
(二)学习行业楷模。
(三)积极投身教育实践。
三、内在的自我剖析
(一)内省
(二)慎独
第三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第一节爱国守法
一、热爱祖国
二、遵纪守法
第二节爱岗敬业
一、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履行教师职责的客观要求。
二、献身教育、奉献社会
第三节关爱学生
教师关爱学生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教师要把热爱教育事业与关爱学生结合起来。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三)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四)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第四节教书育人
第五节为人师表
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好学生的表率。
(二)树立师表形象,为教师职业增辉。
(三)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四)尊重家长,密切联系,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五)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第六节终身学习
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有很多方面,但主要应该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学习:
(一)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二)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
(三)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四)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第四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念与意义
道德评价就是人们依照一定的标准、根据和方法,对某种社会道德、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价值和性质进行判断,以达到扬善抑恶目的的一种特殊评价活动。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念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
确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意义十分重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行为的仲裁者。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的保障。
(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可以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可以有效地调节教育内外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及其分类
标准应该是一个抽象标准、基本标准和根本标准相结合的标准系统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特征与要求
(一)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特征
1、道德评价标准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2、道德评价标准是功利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3、道德评价标准具有动态变化性。
4、道德评价标准具有层次性。
(二)职业道德标准制定的要求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首先是道德评价。基本标准是善恶标准。
三、至善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四、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结合教师教育活动中具体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制定的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具体标准
五、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内容:
(一)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观。
(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三)全方位发展的知识观。
(四)为人文明、为人师表的行为举止观。
六、坚持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作用
(一)监督作用
(二)效能作用
(三)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
七、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环境,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
(一)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环境。
(二)普遍提高学校和评价者的道德水平和评价水平。
(三)调动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作用。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法的构建和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主要方式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主要由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法体系组成。
第五章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德建设的内容滞后于时代要求。
二、个人功利意识浓厚,育人意识淡薄。
三、心理健康欠佳,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
第二节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更新观念。
二、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强化激励机制。
三、抓好典型,以榜样示范。
四、加强教师德性养成教育。
五、为中小学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六、制订师德规范,完善评价机制。
第三篇:《职业道德》复习题(河南省)
《职业道德》复习题(河南省)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一、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1、道德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标志。
3、道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4、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经济关系决定的。
5、从本质上说,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受经济关系制约。
6、道德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7、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人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及规范的综合就是道德。
8、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9、道德的内容、特征、发展和演变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10、实践是道德的基础,也是道德的目的和归宿。
11、道德的认识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知”的问题。
12、道德是一种认知,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认识自我和创造人生的指南。
13、道德的调节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行”的问题。
14、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调节器。
15、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又反过来为产生它的社会经济关系服务。
16、道德的服务功能,立足于解决一个“用”的问题。
17、所谓公民道德,就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应遵循的道德要求,是衡量一个公民精神文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18、公民道德建设是全民族的道德建设。
19、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0、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实行资源配置的经济。
21、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
22、道德的实施不是依靠某种强制手段,而是通过道德灌输和教育方式进行的。
23、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4、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5、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26、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7、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28、一般来说,公民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础。
29、一般来说,“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30、诚信是在公共交往中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
31、各行各业都要诚实守信,一诺千金。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32、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也是一种公共义务。
33、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
34、爱岗是敬业的前提,不爱岗的人,很难做到敬业: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化,不敬业的人,很难说是真正的爱岗。
35、爱国守法是每个公民都应履行的首要道德责任。它既是道德底线,又是崇高而重要的道德责任。
36、守法,首先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其次,是要遵守国家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最后,要遵守劳动纪律、技术规范和一些群众自治组织所制定的乡规民约等。
37、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
38、奉献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终目的,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
39、以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财产,爱护公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40、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和服从社会主义法律。
41、目前,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2、一般来说,违背法律的行为同时也是违背道德的行为,甚至,有些违背道德的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
43、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
44、在正常情况下,自觉遵守和服从社会主义法律,是现代文明教养即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45、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处事要公正、公平。
46、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
47、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
48、职业道德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但不能离开社会或阶级道德独立存在。
49、职业道德的体现和检验离不开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的调整和丰富职业道德的内容。
50、职业道德是行业道德,不具有社会普遍适用性。
51、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产物,不是从来就有的。
52、“仁”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也是最高评判标准,更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53、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和做人规范之一,也是职业获得的主要准则。
54、劳动过程中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表里如
一、老实做人做事等都属于职业态度范畴。
55、社会主义职业态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树立主人翁的劳动态度。
56、职业纪律是社会法规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是从业人员根本利益的保障。
57、社会主义职业纪律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58、从业人员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核心。
59、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
A、人类生活特有的 B、以善恶为标准
C、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关于道德的正确表述是()
A、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B、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经济关系决定的
C、从本质上说,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受经济关系制约 D、道德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E、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调节器。F、道德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
3、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论述,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A、道德的性质、内容,是由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决定的。
B、道德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偏私与公正等作为标准来调整人们之间行为的。
C、道德是一种特殊规范,它不是由专门的结构来制定和强制实施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来调节的。
4、道德的特征,有以下几点()A、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与内容
B、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 C、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相通性
D、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E、道德具有实践性
5、道德的定义是()
A、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 B、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C、依靠宣传教育、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维系的 D、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社会现象
6、道德的主要功能有()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服务功能
7、当今社会,遵守道德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
A、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人与自然的关系
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A、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提出,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大成果 B、公民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方面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极大推进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
9、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A、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B、原则是集体主义
C、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D、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10、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包括()
A、道德核心 B、道德原则 C、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一系列的道德规范
1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我国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D、勤俭自强 E、敬业奉献
12、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主要构成是()A、基本道德规范 B、社会公德规范 C、职业道德规范 D、家庭美德规范
13、()构成整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14、公民守法必须做到()
A、学法、知法、懂法 B、用法 C、捍卫法
15、守法,主要是遵守()
A、宪法和法律 B、国家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劳动纪律、技术规范
D、一些群众自治组织所制定的乡规民约
16、关于“爱岗”和“敬业”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爱岗和敬业紧密相联
B、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升华 C、不爱岗的人难以敬业;不敬业的人,也难以爱岗
17、社会公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保护环境 E、遵纪守法
18、作为社会公德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道德,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A、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B、特别要求尽一切努力保护儿童,尊重妇女,尊敬和关怀老年人 C、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 D、尊重和爱护人才。
E、热心公益事业,积极维护正义的事业
19、《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20、在职业活动中,要做到公正公平就必须()
A、按原则办事
B、不循私情 C、不惧权势不计个人得失
21、网络社会的特点有()
A、开放性 B、多选择 C、宽容性
22、网络道德的特征是()))A、自主性 B、开放性 C、多元性
23、网络道德问题的危害是()
A、对传统民族道德和民族价值取向的冲击 B、对国家安全问题的挑战 C、使人际道德情感的冷漠 D、对社会道德的威胁
24、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有()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夫妻和睦 D、勤俭持家 E、邻里团结
25、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
A、道德观念 B、道德规范 C、道德品质
26、网络道德建设的几个范畴是()
A、自律慎行 B、平等公正、互利互惠 C、诚实守信、反对欺诈 D、关心社会,爱护他人
27、职业道德的特征()
A、行业性 B、多样性 C、明确性 D、群体性 E、继承性和实践性
28、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
A、公忠为国的社会责任感 B、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
C、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 D、以礼待人的和谐精神
E、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和以义取利的价值取向
29、西方发达国家职业道德的主要精华内容是()
A、社会责任至上 B、敬业 C、诚信 D、创新 30、从业人员素质主要包含:
A、知识 B、能力 C、责任心(核心)
31、对从业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职业理想 B、职业态度 C、职业义务 D、职业纪律 E、职业良心、职业荣誉和职业作风
32、一般来说,个人对职业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三种要素(A、维持生活 B、发展个性 C、承担社会义务))
33、职业态度的影响因素,可归为以下四类()
A、自我因素 B、职业因素 C、家庭因素 D、社会因素
34、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包括()
A、有远大的理想 B、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C、做到爱单位如爱家
D、热爱本职工作,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E、树立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35、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
A、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B、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C、促进行业的发展
D、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第二章 职业与职业道德
一、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1、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进步的标志。
2、职业是从业人员的谋生手段,是从业人员谋求发展、实现和创造自身价值的途径。
3、从事不正当的活动而获取收入的,不能算是职业。
4、我国产业分为三大类: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5、职业是社会整体利益、职业服务对象的公众利益和从业人员个人利益等多种利益的交汇点、结合部。
6、职业既是人们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的集中体现,又是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实现的主要途径。
7、职业的本质,是社会职能专业化和人的角色社会化有机统一。
8、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遵循职业道德。
9、职业道德是个人安身立命于职场的思想基础。
10、第一产业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取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11、第二产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制造业和矿业等工业部门以及建筑业。
12、第三产业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性服务的非物质部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商业、金融业、文教卫生、科研事业,以及其他各种公共事业和党政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
13、第四产业,如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等。
14、第五产业,即旅游业,又称为“无烟经济”。
15、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包括遵守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以符合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的要求使个人职业生涯善始善终。
16、在职场竞争中,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是增强个人职场竞争力的有效保证。
17、职业道德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
18、市场经济自身不会自发地矫正其在职业道德方面的消极影响。
19、职业道德具有社会公德的性质。
20、职业道德的重要特征,就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与人们不同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相融合。
二、多项选择题: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
A、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B、和谐社会的构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职业活动体现着社会关系的要素()
A、职责 B、职权 C、利益关系
3、关于职业的正确表述的是()
A、职业就是责任和义务
B、职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从事的以谋生为手段的工作
C、职业是从业人员获得的社会角色,为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并获得相应的报酬
D、职业指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专门劳动岗位 E、从事不正当的活动而获取收入的,不能算是职业
4、职业的特征(或特点)是()
A、专业性 B、多样性 C、技术性 D、时代性
5、关于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个人职业发展的程度有赖于职业道德
B、个人立足于职场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竞争能力的提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C、职业道德有助于个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用人单位倾向于录用职业道德修养较好的人 D、职业发展客观上要求提升职业道德
E、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相辅相成
6、职业发展变化的特点()
A、职业种类不断增加 B、职业种类不断更新 C、职业内容不断改变 D、职业结构不断调整
7、人类进行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A、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 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
第三章 职业素养
一、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1、职业素养能提高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
2、职业素养的范畴体现到职场上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是个人素养或者道德修养,它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3、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从业人员进入职业的“金钥匙”。
4、职业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
5、创新意识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的精神力量。
6、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7、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
8、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灌输性”。
9、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基础上形成的。
10、敬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精神,是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
11、爱岗敬业是全社会大力提倡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是国家对人们职业行为共同要求,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应遵守的共同职业道德。
12、一个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首先应该是诚实守信的。
13、李白《侠客行》的诗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
1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树立职业尊严的前提和保证。
15、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从事所有行业都必须的能力,因此,我们把这两种能力称之为核心能力。
16、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素养基础。
17、“一靠科技,二靠法制,归根结底靠人才”是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多项选择题:
1、“素质”指的是一个人本身应该具备的()
A、当前性的能力 B、潜在性的能力 C、综合能力 D、优势能力 E、表现能力
2、职业素养指的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A、职业理想与信念 B、职业态度与兴趣 C、职业责任与纪律 D、职业技术与工艺 E、职业设计与创造的情感、规范、能力及其水平
3、职业素养的特征是()
A、专业性 B、稳定性 C、内在性 D、整体性 E、发展性
4、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或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职业意识 B、职业精神 C、职业道德 D、职业技能 E、职业尊严 F、职业能力
5、职业意识的具体体现有()
A、职业形象意识 B、责任意识 C、创新意识 D、团队意识 E、服务意识
6、职业形象是指从业人员在职场中树立形象。具体包括()A、外在形象 B、品德修养 C、专业能力 D、知识结构
7、创新意识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A、是决定一个国家、民族创新能力最直接精神力量 B、促成社会多种因素的变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C、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
8、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特征是()
A、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C、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灌输性”
9、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或实践内涵)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敬业 B、勤业 C、创业 D、立业
10、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
A、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B、诚实守信、忠心不二 C、乐于服务、热情周到 D、勤于业务、精益求精
11、职业技能的特点有()))A、时代性 B、专业性 C、层次性 D、综合性
12、职业技能的构成要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A、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
B、动手能力和解决具体复杂问题的能力 C、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态度 D、科学的职业思维方法 E、传、帮、带的美德
13、职业尊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肯定自我评价 B、职业自豪感 C、自爱心、自尊心 D、快慰和满足
14、职业技能的作用()
A、是关系到事业成败的核心竞争力 B、是就业的保障
C、有助于增强个体竞争力
D、是履行职业责任、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
15、提高职业素质的意义()
A、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发展 B、有利于从业人员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C、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职业能力分为()
A、专业能力 B、方法能力 C、社会能力
18、职业核心能力(或从业人员的八项核心能力项目)内容(A、与人交流能力 B、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C、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D 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E、外语应用能力
19、提高职业素养的方法()
A、树立职业意识、明确职业目标
B、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注重实践技能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C、完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评价标准
D、把握工作重点,根据岗位职责打造核心素养 20、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分为()
A、家庭生活 B、职业生活 C、公共生活
第四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一、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2、从一定意义上说,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根本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
3、为人民服务是不带功利性的,是无偿的行为,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
4、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
5、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6、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的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7、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与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
8、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道德的活的灵魂。
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10、“为人民服务”是社会每个成员的义务。
11、“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12、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产物。
13、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服务群众。
14、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5、没有集体的存在,就没有个人的发展。
16、集体是由相互依存的个体构成的有机整体,没有个体,就没有集体。
17、在由个体构成的有机体中,集体起着主导作用,个体处于从属地位。
18、集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是不平衡的,集体越大,它对个体的依赖程度就越小,而个体对集体的依赖却是绝对的。
19、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20、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要求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
21、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集体主义原则就成为人们衡量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是非、善恶、美丑的根本标准。
22、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是由人的社会本质决定的。
23、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伦理反映。
24、集体主义原则对职业道德调节对象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指导性,是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根本原则。
25、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实质,是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即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的两者的统一。
26、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结合,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本质特征。
28、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处理和对待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准则。
2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容具有人民性。3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灌输性”
3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树立新的劳动态度。
32、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我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二、多项选择题:
1、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A、确立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C、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D、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 E、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行为准则
3、“人民”这一范畴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一切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公民 E、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A、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 B、它的内容具有人民性
C、它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灌输性” D、其核心是树立新的劳动态度
E、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独立的规范体系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A、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要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C、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A、引领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B、确立了职业道德建设的共同理想 C、保持了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特点 D、强化了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规范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8、“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正确的说法是()
A、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B、为人民服务体现的是一种新的人与人的关系 C、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 D、为人民服务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
E、为人民服务是创造性工作的智慧源泉、是衡量职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
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作用是()
A、有利于新型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 B、有利于调节党、政、群的关系 C、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D、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
10、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思想政治 B、办事效能 C、廉洁自律 D、言行举止 E、面貌风纪
11、集体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因为()
A、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职业道德规范的始终 B、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的最基本的准则 C、也是衡量个人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的基本准则 D、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
E、是社会主义职业活动获得成功的保证
1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或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B、在保障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结合 C、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 D、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要充分满足个人正当利益,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13、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区别()
A、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有本质区别
B、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它是对以往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C、它要求人们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时,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利益
14、个人主义的特征()
A、鼓吹“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B、把极端的个人私利当作判断人的行为善恶的标准 C、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归宿
15、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
A、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B、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是关心广大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第五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主要规范
一、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2、爱岗敬业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财富,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3、爱岗是敬业的基础,敬业是爱岗的具体表现,不爱岗就很难做到敬业,不敬业也很难说是做到真正的爱岗。
4、“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是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5、爱岗敬业,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一种道德水准的评价尺度。
6、“爱岗敬业”不仅体现从业人员的精神面貌,而且是反映职业人道德风尚的主要途径。
7、爱岗敬业要做到乐业、勤业、精业。
8、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挑战自我、奉献社会是对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
9、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提出,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10、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指导思想,是对我国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论断。
11、诚实是守信的心理品格基础,也是守信表现的品质;守信是诚实品格必然导致的行为,也是诚实与否的判断依据和标准。
12、“人无信不立”这句话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是指坚守诚信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13、“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14、在中国古代先哲们的观念中,要做人,就要先修身、正心,而修身、正心的关键就在于诚实守信。
15、职业道德总的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而诚实守信是其中的“立足点”。
16、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
17、办事公道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是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18、公正是几千年来为人所称道的职业道德。
19、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精神在职业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20、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
21、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五项要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2、所谓“奉献社会”就是一心一意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体现。
23、无私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是统一的。
24、无私奉献精神属于道德活动范畴。
25、无私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是统一的。其根本目的都是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26、奉献社会是从业人员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27、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爱岗敬业。
二、多项选择题:
1、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是()
A、乐业,就是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B、勤业,就是勤奋学习专业,钻研自己的本职工作 C、精业,就是掌握专业技术,提高业务水平,精益求精
2、如何才能做到爱岗敬业()
A、必须要学会处理好现实生活与理想期望的平衡关系 B、必须要学会把握好现实生活与现实理想的内在联系 C、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树立敬业奉献精神 D、要正确处理所从事职业与物质利益的关系
3、现阶段我国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 E、奉献社会
4、爱岗敬业所表达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
A、“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B、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C、“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5、关于爱岗敬业正确的表述是()
A、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 B、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主要规范 C、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 D、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 E、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6、爱岗敬业对从业人员的作用有()
A、爱岗敬业是反映从业人员道德素质的一面镜子 B、爱岗敬业是影响从业人员成长、成功的重要因素
7、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A、要做到诚实无欺 B、讲究质量 C、信守合同 D、忠诚所属单位;维护单位信誉;保守单位秘密
8、要做到诚实守信,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A、实事求是、不讲假话 B、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C、重质量、重服务、重信誉 D、提高技能创造名牌产品
9、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A、它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立足点” B、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原则 C、是每一个行业树立形象的根本 D、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E、是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要求
10、“诚实守信”是()
A、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 B、是每一个公民的道德责任 C、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11、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建设是一个包括()的庞大体系
A、道德核心 B、道德原则 C、各种道德规范
12、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建设体系涵盖了道德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13、办事公道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办事公道有助于企业赢得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重要条件 B、办事公道有助于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C、办事公道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种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发展环境
14、办事公道对从业人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办事公道是指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B、帮助从业人员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的关键 C、为从业人员个人的发展创造一种公正的竞争环境
15、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A、热爱真理,追求正义 B、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C、照章办事,平等待人 D、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各种权势 E、要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16、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A、心怀群众,尊重群众 B、树立服务群众的观念 C、真心对待群众 D、勇挑服务群众的重担
17、服务群众的作用()
A、有利于增强职工责任感 B、有利于增强职工荣誉感 C、有利于树立崇高职业理想 D、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E、有利于扩大企业影响力
18、服务群众的基本特征()
A、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B、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 C、服务主体与客体高度统一
19、奉献社会对从业人员的作用()
A、是从业人员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 B、有助于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
C、是从业人员提高内在素质与体现外在价值的根本方法 D、是从业人员获得物质生活条件和提升精神层次的重要方式 E、能够有效提升人生的现有价值和实现应有价值 20、对奉献社会的正确理解选项是()
A、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B、是一心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体现 C、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五项要求最高境界,也是做人最高境界 D、是一种融在一生事业中的高尚人格
E、是集体主义思想在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上的升华
21、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
A、需要充足的知识才学和科学技能 B、正确认识奉献与索取的相融性
C、正确处理好奉献社会与吃苦耐劳的关系 D、应将崇高的信念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第六章 职业道德修养
一、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1、职业道德修养实质上就是两种对立的道德意识之间的斗争,是善和恶、正和邪、是和非之间的斗争。
2、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形成行业形象、体现行业服务质量、维护行业道德信誉、促进本行业兴旺发达必不可少前提条件。
3、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从业人员本职工作完成的质量。
4、社会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从业人员能否加强道德修养及其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5、只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从业人员才能够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
6、职业道德修养,是广大从业人员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客观尺度和必经之路。
7、职业道德行为是衡量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低、职业道德品质好坏的客观标志。
8、道德评价包括两方面,即道德的社会评价和道德的自我评价。
9、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知行统一。
10、“慎独”既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二、多项选择题:
1、职业道德修养的特点()
A、主客体相统一 B、主动自觉性 C、社会实践性
2、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A、是从业人员自我完善的需要 B、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C、能够促进行业的兴旺发达
D、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E、能够保证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3、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总目标,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需要的()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4、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
A、逐步养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 B、发扬大公无私、先公后私的精神 C、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影响
D、在职业活动中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 E、达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境界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劳动者在()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
A、职业道德意识 B、职业道德行为 C、职业道德品质
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包括()
A、职业道德认识修养 B、职业道德情感修养 C、职业道德意志修养 D、职业道德行为修养
7、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A、职业道德认识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条件 B、知行统一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C、汲取和借鉴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D、榜样学习是职业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 E、慎独自省是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
8、要做到“慎独”,就必须做到()
A、自重 B、自省 C、自警 D、自励
9、下列说法中,哪些观点可以被借鉴去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A、君子慎独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吾日三省吾身
10、职业道德情感修养的内容包括()
A、正义感 B、责任感 C、良心感 D、荣誉感的自我激励和培养
时 事 政 治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5月12日下午,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2、2009年6月26日,中国山西五台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 38 个。
3、国务院任命崔世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4、2009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5、高锟与美国科学家史密斯和博伊尔分享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6、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去世,享年98岁。7、2009年12月18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在丹麦举行。8、2009年12月26日9时,武汉至广州(武汉-长沙-广州)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9、谷超豪、孙家栋获得2009国家科学技术奖。
10、根据《主人民共和国和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11、2009年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
12、巴西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夏季奥运会。
13、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多项选择题:
1、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要坚持()
A、民主 B、公开 C、竞争 D、择优
2、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项要求是()
A、科学理论 B、具有世界眼光 C、善于把握规律 D、富有创新精神
3、在第七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集体”表彰大会上,温家宝对广大公务员提出的希望是()
A、要做勤奋学习的模范 B、要做努力工作的模范 C、要做清正廉洁的模范
4、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四个“大兴”是:
A、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 B、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C、大兴艰苦奋斗之风 D、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四篇:教师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安全无小事,抓好安全工作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针对小学生特点,就当前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我校安全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摘录以下几点,望各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认真执行。
一、纪律:
1、教育学生上学掌握时间,早上、中午不提早来校。
2、上学、放学不在路上逗留,及时到校或回家。
3、下午放学后,教育学生认真打扫卫生,按时离校。
二、集会:(包括广播操进出场等)
1、上下楼梯靠边走(课间、平时上下楼梯靠右行),静齐快,不奔跑、不推拉。
2、队伍行进中如遇鞋脱、鞋带散等意外要整理时,教育学生需出列,待整理完毕后再回归队伍。
3、集会、集合须班主任、辅导员带队,值日领导、教师维持秩序,防止楼梯口、过道等地拥挤。
三、课间活动:
1、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险的活动。
2、上下楼梯不奔跑,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游戏要到开阔的场地(内场或运动场)。同学间开展室内活动要适当,不拿剪刀、钢笔、教棒、三角尺等坚硬物品做游戏。
3、上厕所要避开高峰,大同学要照顾小同学。
4、雨天路滑要小心,同学之间不推搡。
四、体育活动:
1、不开展有危险的活动,剧烈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2、因雨无法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时,一律在课室上理论课。
3、运动中发生损伤要尽快护送就医,并汇报校领导。
五、卫生:
1、不吃不洁食物(如无证摊上的油炸品等),不喝生水,提倡自带开水。
2、打扫卫生时不要爬高或擦没有护栏易生危险的玻璃窗。
六、用电安全:
1、教给学生预防触电的知识。
2、不湿手开关电器,拨插插座。
3、发现有电器损外及时报告班主任或科任老师。
七、校外活动:
1、活动前教师要堪察路线,精心组织、落实带队教师职责。
2、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习惯。
八、交通安全:
1、教给学生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注意上下学行路安全,年小路远学生建议家长护送。
2、做好乘公交车上下学学生的安全教育,教给学生乘车知识、上下公交车方法。
九、消防安全:不玩火,不乱放烟花爆竹,出现火情及时报警,讲清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救火的原因。
十、自护知识:
1、上学期间遇陌生人寻找,应及时向班主任汇报,中途离校要征得班主任或相关任课教师同意,不擅自旷课或早退。
2、校外遭遇抢劫要智斗,先保证人身安全。发生危险(比如落水、受伤等)要喊大人帮助。发生事故不隐瞒,及时向家长报告。
3、不玩危险玩具(如仿真子弹枪,皮弹弓等),更不能将危险玩具带入校内。
4、下雨天上下学注意安全,不在教室内、走廊上、楼梯过道上撑伞,以免拥挤而戳伤身体(眼睛、脸面等)。
十一、教师教学要求:
1、安全教育人人有责,各教师从身边小事做起,预防为主,教育为主,发现危险苗头及时教育。
2、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各班做好困难生(指行为偏差生、心理闭锁生、家庭问题生等)的教育档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3、注意教育方法,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
安全教育内容多,除了以上几条外,各位教师要对照小学生行为规范、在校细则等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各班班主任于每周四的班会课应对以上内容作详细教学、小结,为共同实现安全事故零目标而努力。
第五篇:教师法制培训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培训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是中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教育法》是《宪法》之下的一部国家基本法律。在中国教育法律体系中,《教育法》处于“母法”的地位,又有“教育宪法”之称。对国家兴办教育事业起着总纲的作用,是教育法律、法规产生的直接依据。
《教育法》包括十章84条: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 第三章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四章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第五章
受教育者 第六章 教育与社会 第七章 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第八章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一、《教育法》颁布与实施的意义:
《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是关系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命运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对于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办学方向,巩固和深化教育改革,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教育法制建设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制定《教育法》的重要立法宗旨。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方面的一系列基本的素养和品质的总和。素质就其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提高人的身体的、思想的、政治的、道德的文化的和心理的等诸方面素质而进行的基础性教育。《教育法》这一规定,是把《宪法》规定的 “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进一步上升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这是中国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在立法上的重大进展。它将使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从立法上保障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三、中国教育的基本原则
有9项原则:
1、重视德育的原则
2、继承和吸收优秀文化成果的原则
3、符合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原则
4、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
5、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6、特殊扶持和帮助原则
7、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支持和鼓励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8、运用汉语言文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原则
9、奖励原则
《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这一条是关于德育工作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对德育的重视。
四、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教育法》中的“学校”,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各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包括具有颁发学历证书资格的成人学校,以及其他专门实施学历性教育的教育机构。“其他教育机构”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或登记注册,实施非学历性教育的教育机构,如各种职业与技术培训机构、培训中心,以及实施扫盲教育、文化补习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的教育机构等。习惯上,人们常把“其他教育与机构”也称作“学校”,如“书法学校”、“老年大学”等。一般情况下,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是相同的,只有在设计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以及国家对学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和特别要求时,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相区分才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的权利
《教育法》第2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下列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国家保护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
《教育法》第29条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的义务,我们主要学习其中的第三项和第四项。
第三项规定:“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一义务首先要求学校自身的行为不得侵犯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如不得克扣、拖欠教职工工资,不得拒绝合乎入学标准的受教育者入学等;其次,当学校以外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侵犯了本校人员的合法权益时,学校应以合法方式,积极协助有关单位查处违反行为的当事人,维护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这一规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关系,保持稳定的校园秩序。
案例:
某校初二班学生林某,一天下午课间休息时,在操场上和本班同学疯闹,扔小石子时打到了本班同学孙某身上,孙某不容解释,就给了林某两拳,林某非常生气,中午放学告诉了家长。下午正当老师兴致勃勃讲课的时候,林某的家长驾着酒劲来到学校,骗过门卫来到班级,不容分说把孙某叫到室外,对孙某拳打脚踢,致使孙某的脸部受伤。经老师和同学们多方劝解,林某的家长才住手。这时,老师及时报告校长,校长叫林某的家长到办公室解决问题,林某的家长说:“不用你们管”,随后扬长而去。为了保证学校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人身安全,校长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立即报案。并且安排相关的教师和学生把孙某送进了医院。此时孙某的家长知道了孩子被打的情况之后也纠集一伙人来到学校实施报复,被(已到校)公安人员及时制止,没有酿成大患。事后,孙某的家长认为林某的家长私自闯入班级,这是学校管理上的失误,并以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学校赔偿经济损失。
法院经审理认为,案件的起因是孙某在课间休息时与林某发生摩擦,并且不容解释就打了林某,责任在于孙某。林某在没有向老师汇报之前告知家长,致使林某的家长到学校实施报复;林某的家长已经在学校门卫签字(说是找自己的孩子有急事),学校管理上不存在漏洞。案发后,校长及时安排老师和同学将其送往医院救治并且及时报案,致使孙某的家长的报复计划没有得逞,学校已尽到监护和照顾的职责。这个突发事件,从案发到结束,学校相关的领导和教师都各尽职责,把事件的危害降到最低的限度。事实证明学校在管理上并无不当之处。孙某的身体受伤,并非学校的过错,鉴于双方对于事故的发生均有责任,造成的损失可由双方当事人公平分担。在法院的调节和学校领导耐心的说教下,林某的家长终于承认了错误,愿意承担孙某的经济损失。
本案中,校长依法维护了学校的合法权益。本案例是学生伤害案件。所谓学生伤害案件,是指在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伤害或死亡的各类事故。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学生伤害事故可分为三种:学校责任事故、学校意外事故、第三方过错事故。从本案的过程来看,属于学校意外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
但长期以来,社会上一直认为,凡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学校都要承担责任。理由是:学校是学生的监护人。所以学生一旦在学校发生伤害事故,不管学校有没有过错,家长就要求学校进行赔偿,把学校推上被告席,这是不正确的。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第十七条规定: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监护职责的除外。”由此可知,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本案中,学生与学校也没有委托责任。所以学校不承担责任。另外,学校在这起案件中,没有过错,学生的伤害是在教师的间接管理之下由于自身的过错造成的,事故的发生是老师和学校无法预料和及时制止的,学校和老师已尽到了管理、保护的责任,事件的发生是由孙某的违纪行为造成的。所以,法院认可了校长的辩护,判学校无过错即无责任。
《教育法》第29条第4款:学校有“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 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的义务,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受法律保护。
“以适当方式”,如组织教师家访,与学生个别谈话,学校设立“家长接待日”、“家长会议”等合法的、正当的方式。不得采用非法的、不适当的方式,如采取“考试成绩排队”、“公布学生档案”等。所谓“提供便利”,首先学校不得拒绝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学业成绩、在校表现等情况的要求;其次,学校要把此项工作视为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行使此项知情权。
五、受教育者
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登记注册、正在接受教育的学生和其他公民,包括中国公民和来华留学的外国公民;包括青少年儿童,也包括中年人和老年人。教育对象始终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教育法律关系上,受教育者区别与其他教育主体,享有特定的权利,履行特定的义务。《教育法》用专章把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法定化,并规定了国家对各类受教育者权利的保护义务和保障措施。这对普及教育、保障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受教育者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教育法》第9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依法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法》第36条第一款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这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一条重要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享有平等的权利。受教育权的含义: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为接受教育,要求国家做出相应的行为的权利,即公民获得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的权利。包括上课权、教学设施使用权、获得公正评价权。
案例2:2000年11月20日,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社旗镇13岁的男学生小赵,上数学课时不遵守课堂纪律并与数学课老师顶撞,该老师把他交给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又把他交学校党支部书记处理,书记对小赵进行了批评后,班主任又把他送回其爷爷。次日和第三日,小赵多次找学校要求返校上学,学校虽未明确表示不让小赵上学,但也未同意小赵立即上学,而是把小赵向数学老师认错作为上学的前提条件。小赵家长向县教委上访,该校仍未明确表态让小赵上学。2001年春季,小赵将学校告上法庭。社旗县法院判决学校向小赵书面赔礼道谦,赔偿小赵经济损失500元。本案受理费290元,其他诉讼费200元,原告负担190元,被告负担300元。
案例3:陕西省铜川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二班学生王文生,6月2日到学校上课时,内套一件被青年们称为“一把火”的红衬衫,被班主任孙澍发现,当即责令脱掉。自尊心很强的王文生坚持不当众脱衣,孙澍把其赶出课堂,并未向家长通报情况。直到6月14日晚入睡前,王文生才对奶奶说:“老师欺负我,我找他讲理去。”次日早7时半左右,王文生在铜川市公园投湖身亡。
本案中,孙老师是否应承担责任呢?如需承担,又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呢?先来看看孙老师的管理依据,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一条第四款规定:“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可以看出引发事件的诱因是“一把火”的红衬衫,孙老师认为其违背了“朴素大方”的原则,勒令其脱掉。目前,我国学校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大多都对在校学生的服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不准穿“奇装异服”等诸如此类的规定。在校学生有遵守这一规定的义务,并且,这种标准是全靠老师自己来把握的,由于老师和学生对服饰审美视角的差异,极易引发此类“摩擦”。正是这种差异致使孙老师把学生“赶出”了课堂,至此,事件开始发生“质”的改变,孙老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王文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受教育权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听课的权利。只要学生没有扰乱课堂秩序,不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那么,该生就有权听课,就不能剥夺该生的受教育权。在本案中,学生王文生穿了一件红衬衣,这一行为并不影响课堂秩序,以此为由,孙老师在未履行任何手续的情况下,不让学生上课,其做法无疑是侵犯了学生王文生的受教育权。因此,孙老师应承担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责任。其行为并非是学生王文生自杀的主要原因。王文生自杀主要是他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不能正确对待教师的要求。即使教师的要求不合理,他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去解决,根本不必走自杀的绝路。因此,不能把王文生的自杀完全归咎于孙老师。对孙澍可以给予适当的行政处分。试想,若当初孙老师有高度法律意识,再讲究一点教育的艺术性,就可以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如:先让学生上课,等下课后再找该生单独沟通、交流认识,使问题化解在“隐蔽”状态下,既有效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悲剧的产生。再若,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始终保持畅通的学生“申诉”通道,试想结果又会怎样呢?
受教育权还包含:受教育的选择权。
(二)受教育者的权利
《教育法》第42条规定了受教育者享有以下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公诉。“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其中第3项是受教育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学校必尽的义务。受教育者的这种要求公正评价的权利,是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的基本法律保障。
案例1:《自作自受案》
1995年夏,四川某市3名小学生,以其公正评价权受到侵害为由状告市教委:
在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中,一道“加注拼音题”被判错:自作自受中的“作”,音调为四声,但错读音一声被判对。这就使那几名学生的成绩离重点初中分数线相差1分或不足1分。后来他们虽被重点中学录取,但为此每人付出600元的“捐资助学金”。
要求市教委做出纠错的书面答复,补发重点中学录取通知书,赔偿损失各一万元。经长期诉讼,法院最终判定原告胜诉,保护了其受教育权。
案例3: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伟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力求写出了“这个人”来,教师要公正评价学生,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写给学生看。
2、写出“这个人”。
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能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的“教育性”。
(三)受教育者的义务
《教育法》第43条规定了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四项基本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学校及其他教育管理机构为了完成教育任务,实现培养目标,要制定大量而具体的有关规章制度,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这些规章制度,学生有义务遵守。
案例:
1994年5月,某校初三学生李某上语文课时,不听讲,发怪声,扰乱课堂秩序,经老师多次提醒后仍不改错,还顶撞老师,刘老师遂让其出教室去教导处,李不从。刘老师叫一学生去教导处找来张主任。张问清情况后命李到教导处接受批评教育,李仍不从,并当众骂人。此时,张揪其衣服走出教室,李仍在骂,这时,张气极之下,打了该生。
事后,该生家长找到学校,称该生不能参加中考,要求保留学籍,并要求赔偿医疗费、营养费5000元,还向县局提出申诉,据查,该生被打并不重,有医院证明为证,为能影响继续学习能力。经做工作后,县局作出以下处理意见:
1、学校校长及张本人向该生道歉。
2、张写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处分,赔医疗费。
3、对该生予以校通报批评。
该生扰乱课堂秩序,骂人违反了学生义务和学生守则,是违法行为。学校将该生逐出教室,表面上侵犯了其受教育权,其实不然,如不驱逐出教室,其则会侵犯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这种做法是为了维护正常秩序,是合法的。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对违法违纪的学生实施体罚的手段则是违法行为。该生不论是否有理,均有权提出申诉。
学校和学生在具体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关系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和教师要履行其教育学生的义务。但是,学校却不应该随意扩大自己的权力,对学生的名誉权、人身权等权利进行侵害,哪怕是以教育和关爱的名义。学生进学校接受学校的管理,失去一部分自由,比如要遵守学校的一些规定,但并没让渡其他权利,而学校擅自扩张了自己的权力,导致侵害学生权利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谨记:切勿过度“放大”学生的义务。
六、法律责任
《教育法》制定以后,关键在于实施。《教育法》的实施就是通过一定的制度、程序、方式在教育活动中具体适用教育法的活动。通过教育法的实施使教育法产生实效,即发生效力的教育法在实际上被执行、适用和遵守。教育法的制定以及对其效力的说明,不等于教育法在教育活动中产生了实效。《教育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彻底落实。为了落实《教育法》的精神,确保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必须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提高依法治教的意识,加大实施力度。
这里所说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
(一)有关教育经费法律责任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1、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教育法》第71条第一款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由同级人民政府限期核拨;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保障,教育经费的各项财政预算内拨款,是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渠道。违反《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的规定,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行为,会严重影响和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应承担法律责任,承担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是:限期核拨,行政处分。
2、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教育法》第71条第2款规定:“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扣的经费,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小学校长挪用教育经费,造成校舍倒塌师生死亡 某地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的房舍由于年久失修,房舍损坏严重,上级主管部门为其专门拨出经费2万。让他们完善整修校舍,而校长张某却把此款用来为其情妇小翠仙修建了房屋。在一个阴雨天,校舍倒塌,致使三个学生和当堂教师死亡,10人受伤。案发后,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其立案审判。地方高级人民法院从重判处他有期徒刑20年,没收一切非法所得。案例中张校长的行为兼有侵占教育经费与玩忽职守的性质,且情节严重,已经构成贪污罪与玩忽职守罪两项罪名。地方高级人民法院从重判处他有期徒刑20年,没收一切非法所得。
(二)关于教育秩序与学校财产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1、扰乱教育秩序与破坏学校财产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教育法》第72条第1款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女儿被留家观察 父亲扰乱学校教学秩序被拘留 2003年5月,西安市阎良区关山镇孙家村村民郑某,在各方全力防治非典的紧要关头,滋事扰乱当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被西安市公安局阎良分局关山派出所治安拘留。
孙家村郑某的儿子从疫区返乡,因与在孙家村小学上学的妹妹有接触史,校方依照通知规定,在例行对学生的身体检查中,要求女儿在家留观14天。其父对此不满,5月6日一大早就到学校问缘由。校方作出解释后,郑某仍然不理睬,在学校内拨通关山镇教育组的电话,破口大骂教育组工作人员,还当场撕毁了区教育局文件,连续吵闹1个多小时。
案例中郑某在校方做出解释后,仍然不理睬,并在学校内拨通关山镇教育组的电话,破口大骂教育组工作人员,还当场撕毁了区教育局文件,连续吵闹1个多小时,扰乱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关山派出所依照《教育法》第72条第1款规定,将郑某传唤至派出所,并对其治安拘留14天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等。
2、侵占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教育法》第72条第2款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教育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校舍供人非法经营 液化气酿成惨剧
某小学教学大楼底层原用于值班,3月份借给外地某燃料厂,该厂用其作为驻此小学所在地的办公室。6月8日下午,房间里发生可燃性气体爆炸,造成9人烧伤的重大事故,其中有2名教师,2名学生。据了解,该燃料厂未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就擅自在此地非法经营燃料液化气,并将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放臵于学校教学楼处。
事后,有关部门对该厂驻此地办事处进行了严肃处理,取消了其营业执照,并责成其在经济上对受伤师生做出赔偿,学校也为此受到上级部门的批评。
对于这样一起重大恶性事故,该厂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该厂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即擅自经营燃料液化气,本身已属违法行为;该厂将办事处设在学校,侵占学校场地,并且将易燃、易爆品放臵于学校教学楼处,尤其危险,加之管理不善,最终酿成恶果。显然,该燃料厂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同时,学校方面在这场事故中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作为人员集中之地,不能将校舍、场地随意出租他人,尤其是非法无证经营者;学校内不能堆放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因此,学校同样违反了《教育法》第73条规定。
近年来,关于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使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校园内非法摆设摊点,非法改变学校场地用途,进行放牧、种植作物、打场、堆物、取土、在校园内建造恢复祠堂等。这些行为均从不同程度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工商管理部门应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责任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三)关于校舍与设施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教育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学生因教室倒塌而受伤
某乡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乡,该乡的一所小学设在两间破旧的土坯房中,校长多次向乡政府反映校舍问题,可由于乡财政严重不足,一直无力解决。1997年秋天,当地连续几天下大雨,本已破旧的土坯房墙体开裂,门窗变形,情况更为危险。为了赶教学进度,学校仍然让学生们上课,终于酿成悲剧,其中一间土坯房倒塌.一名学生牛某被埋在废墟中。好在校长及老师们奋力抢救,将其送往县医院救治,牛某方获救,但伤势较为严重。谁应该为牛某的受伤承担责任,牛某应该怎么办? 牛某有权获得学校赔偿。某乡虽是贫困乡,但不能因此而让学生在危房中上课,在校舍发生严重危及师生安全的情况下,学校没有采取及时有力措施,让学生撤离教室,仍然组织上课,对事故的发生应承担责任。乡政府未能及时解决学校危房问题,也要承担责任。牛某有权要求学校和乡政府承担责任,并有权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处理,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供学生、教师及其他员工学习、教学、居住、锻炼的校舍、场地、教具、体育设施等,在结构、功能上,具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不能确保使用安全等,这些均属于教学设施有危险。
《教育法》规定的明知校舍或者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1)负责房屋维修及教育教学设施购买、保管、维护的单位和个人,不认真履行职责,发现隐患不及时报告或者通知有关人员。(2)设计、建筑校舍及设计、生产教育教学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在设计、建筑、生产过程中因设计失误、粗制滥造及偷工减料造成不安全的隐患,已发现、察觉有危险而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故意隐瞒真相、欺骗学校及有关人员。(3)学校及其他机构的负责人,教师及其他员工,已经知道或发现校舍、教育教学设施不安全,可能发生危险事故而不及时报告或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修缮。(4)教育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负责人员,在得知有关部门事故隐患或隐情报告后,推脱搪塞,久议不决或有其他玩忽职守及严重官僚主义等。
(四)关于违法向学校和学生收费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教育法》第74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由政府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78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9条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除收取杂费,借读费之外,未经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联合批准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对超出规定的收费,学生有权拒交。”《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治理中小学校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不准把社会对学校的乱摊派转嫁到中小学生头上,对违反规定的地区和学校,要给予内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给予有关责任人员以纪律处分并公开通报。
一些地区和部门,不依据或违反有关收费标准、范围、用途和程序的要求,向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或征收应减、免的税款,这些均属于违法收费范围。这种行为无疑加重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负担,减少了教育经费的实际投入和使用,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造成一些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向学生转嫁费用负担的不良后果。对此,要由政府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与行政处分。
(五)关于教师、学生、学校民事权益法律责任的认定及处理办法
《教育法》第42条规定:“受教育者有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教育法》第81条还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全国首例教案官司——教案享有著作保护权
1990年1月,高丽娅调入重庆市南岸区四公里小学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根据该校的管理规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备课,编写教案,并在每学期期末向学校上交教案。从1990年至2002年,高先后交给四公里小学教案本48册。在高要求返还教案本后,四公里小学曾返还给高教案本4册,其余44册记载高丽娅教案的孤本已经被四公里小学以销毁或者变卖等方式处理,现下落不明。
2002年5月30日,高丽娅向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归还44册教案本或赔偿损失。2003年10月24日,该院以高丽娅不享有教案本所有权为由判决驳回原告高丽娅的诉讼请求。高丽娅不服,上诉至重庆市一中院。2004年3月29日,重庆市一中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4年11月25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重庆市一中院决定再审,并于2005年5月23日判决维持该院二审民事判决。2005年12月13日,高丽娅在4次败诉后,一改从前“侵犯所有权”的诉讼理由为“侵犯著作权”,以四公里小学私自处分自己的教案原稿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为由,再次提起公诉。
在第五次官司中终得胜诉,从而第一次在法律上确认了教师对教案享有知识产权。法院审理认为,48本教案具有独创性,属于一般职务作品,著作权由高丽娅享有。四公里小学的过错行为致使高丽娅享有的著作权无法实现,侵犯了她的教案著作权,学校应依法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认定四公里小学私自处臵教师高丽娅教案原稿的行为侵犯了她的著作权,判定学校赔偿高丽娅经济损失5000元。
高丽娅的教案官司的意义决不在于她打赢了这场官司,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对于全国上千万教师和中国的教育事业,她的教案官司也注定要在中国教育法制化进程中留下浓重的一笔。通过这个案件,我们也可以发现,官司触及了现行法律和政策的一个盲区。尽管法律界很多学者从学理上推论教案的著作权属于教师,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未对教案的著作权问题作出明文规定,这就给法官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空间。因此,只有著作权法更加完善,人民教师的权利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案例] 学生中奖却被学校占有
1999年,16岁的彭某和她的同学在某中学的组织下参加了电视台举办的“快乐老家”节目。参加活动前.学校让每位学生交了25元活动费。学校还规定,如果中了奖由学校统一安排。活动中,彭某成为幸运观众,并摸到了6800元的大奖,但学校说按照事先约定,大奖应由学校统一安排。彭某该怎么办,她有权拥有奖金吗?学校这样做违法吗?
彭某可向学校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或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本案中,彭某交了25元活动费,并成为幸运观众自己摸到了6800元的大奖,彭某是该大奖的合法所有权人。学校让其交出该6800元奖金,侵犯了彭某的财产权。至于学校所依据的与彭某事先就奖品的归属所达成的协议,因彭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该协议未经过彭某父母的同意,不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讼”。彭某年仅16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处理自己或者家庭较大数额财产的民事行为能力。这6800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财产,彭某不能独立实施处分行为。其相应权利需要由她的父母行使。因此,学校与彭某的约定奖品归学校所有,其行为是无效的。
据此,彭某可就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教育,适用本法。第三条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第七条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八条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十条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 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十二条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三条 国家对发展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