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义务教育法
《新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我们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走上了法治化轨道。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这是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它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
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总之,新《义务教育法》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然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这支队伍当中对教师法的认识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的。以前,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无法可依可依的境地,因而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教师、拖欠教师工资、无故开除教师等。然而许多教师不懂教师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故有法等于无法。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诽谤教师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一定的义务。在学习了《教师法》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讽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用《教师法》来规范和鞭策自己,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才得以使我们的事业走向辉煌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
2012年月日
第二篇:新义务教育法
对新《义务教育法》中“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小学
梁有丰
【中文摘要】
近几年由于教育改革和资源整合,农村学校进行网点布局调整,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与城市学校教育发展的对比,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就更加明显。本文试从“转变领导‘决策观’,打破壁垒保护界限;树立‘大资源观’,突出人才共享策略” 两个方面来阐述在农村教育教学中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新《义务教育法》
教育均衡发展
资源共享
义务教育在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着如何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问题,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目标,这一点已由新《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新《义务教育法》第六条明确要求,“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发展,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我镇“十五”期间进行了学校布局调整,合并9所薄弱学校,原有的14所学校被整合为5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各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与城市学校教育发展的对比,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就更加明显。如果要使我镇的教育发展向着“均衡的发展”目标迈进,首先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始着手进行:
1.转变领导“决策观”,打破壁垒保护界限
我镇学校布局调整后,有的学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有的学校教育资源也比较雄厚,但利用率不高;还有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薄弱,也制约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说,各学校领导还是各自为政,孤立发展,这就造成了同一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出现。要想改变这种“不均衡”的现象,同时,由于在短时期内无法大量增加资源总量的现实情况下,就非常需要各校领导站在“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全局观念的高度上,打破各校壁垒保护界限,穿越学校边界的束缚,使现有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把全镇的学校建设成一支没有“围墙”的学校。因此,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取决于基层所有领导的决策观的转变,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付诸行动。教育心理学上说“意动才能心动。” 2.树立“大资源观”,突出人才共享策略
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资源”是专指学校的基础硬件而言,其实这就是对“资源”的狭隘理解。不仅硬件是资源,教师可以是资源,学生也可以是资源,甚至各自的校风、校史、所处的社区,都是宝贵的资源,这就是“大资源观”。各校领导要充分挖掘和开拓这一“大资源”。在这种“大资源观”下,各校可以整合教育资源,进行资源共享,让所有学校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而在资源共享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力资源的共享,因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问题。今年,我市针对这一问题,首次进行了“跨校挂职交流”的尝试。“跨校挂职交流”,即将资源薄弱学校的干部或骨干教师派到优质资源校兼职或任教,进行学习交流。时限为半年或一年。但我认为这种人力资源共享较单一,如能将优质资源校的干部或骨干教师派到资源薄弱校兼职或任教,进行交流指导。就会形成人力资源共享的双向流动,再结合上级政府实施的“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和“村村通”工程,一定会极大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问题已被新《义务教育法》确定为今后教育发展的新任务、新方向,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去实践,在立足现实中,不断去探索、创新和完善。促进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目标。
第三篇: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唐山市第五十一中学
马建山
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使我感受到新法的立法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因为它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真正的体现了以人为本,利国利民。所以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首先,新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的特征与性质。明确了:“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从这点看来,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的法律原则,必将惠及全国的广大适龄儿童、少年。特别在农村,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还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将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从法律的角度给他们一个平等就学的机会,当然对于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件益事。我想这些内容也必然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
其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缩小办学差距,不分重点校、重点班,非常人性化,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尊重;不管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和经济实力,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均等的教育,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教育均衡就是让所有的孩子,同在蓝天下,都应该享受到同样的教育。
再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这一规定将目前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和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了起来,将为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调动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修订案还明确了诸如:“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等规定,对保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都会有产生重要的影响。
最后,新法规定了学生家长在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如果家长不送孩子上学或者在家里自我教学、送个人私塾等,都属于违法行为,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最该学习法律的不是政府和学校的事,而是学校、学生和家长。只有我们都了解了义务教育法,具有了相应的维权意识,才可能形成更严密,更有效的监督体系,为义务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本人经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程,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
第四篇:新义务教育法学习心得
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是在对我国依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与准则。法律将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思想,并重点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义务教育投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问题作出了规定。新法律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在很多方面有创新、有突破,为我国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义务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上的重大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必然,为学校办学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新《义务教育法》中,四处提到特殊教育,充分体现了这届政府人文化的关怀和亲民的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让这些有残障的孩子、这些家庭看到希望,看到党对他们的这种关怀。从这一点上看,新《义务教育法》凸显了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振奋和欣慰。
作为一所普通初中学校的校长办好每一所学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学,不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和学校条件的差距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新《义务教育法》的最大受益者。农村蕴含着大量的人才,还有待开发的人力资源,从法律的角度给他们一个平等就学的机会,未来,国家和民族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探索打工子弟如何接受义务教育12年了,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消除了我这些年的一些困惑,盼了这么多年,新《义务教育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交学费和杂费,这对农民工子女来讲意义重大。缴纳学杂费,这些钱对于城里孩子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打工子弟家庭来说,每月的收入是800元至1200元,学杂费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现在西部地区已经实行了“两免一补”,但打工子弟走进城市来以后,什么时候也能够免费入学,这是孩子们和他们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真正以人为本,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孩子、所有学校、所有老师的基本权利,这是我读新《义务教育法》第一条到最后一条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新《义务教育法》立法的理念有了较大的突破,其中最基本的一个立法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同时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新的《义务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这三个基本支点,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但是对于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却非常关键。”
新法明确了对义务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明确写入法律,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统一在教学的活动中。这些内容必然影响到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肩负起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的责任。在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过程中,我有这样的思考。
目前,整个社会对考学、对分数越来越重视。前几年当校长,考分只是家长关心,社会关心,近几年,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也十分关注,将一些考分指标压到中学校长身上;指标逐级分担,任课老师也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一旦中考成绩滑坡,社会不认可,领导也责难。怎样处理好文化课的学习考高分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对于一个校长来说,确实很难。
提高教育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提高教师质量。教师专业化的问题也正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素质教育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实现,但是农村初中校面对很多教师自身素质不高的现实问题。不能否认,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阻力很多,困难重重。尽管如此,并不是说素质教育一定要等到教育均衡以后才能实现,在现有条件下学校也应该有所作为。多年来,**中学在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上就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关于学生素质的评价就已经坚持了十年没有中断。目前学校将学生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素质,分成可操作的92个评价点,每两周自评一次,时间在8分钟左右,使学生在不断地内省过程中,收到以评促行的良好效果。我相信,不管在什么样的办学条件下,开展好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多方面行为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一个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运动,也不是一阵风。素质教育的落实需要细致的工作,落实在每一个孩子在学校中的每一天,体现在学校各项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素质教育不应该是难以作为,只要能静下心来,仔细地去思考如何在一些细节上、在各个学科上下功夫,脚踏实地去研究教育教学、课程以及学校活动设计,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第五篇:新义务教育法测试题
新义务教育法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行时间为(a)。
A、2006.9.1B、2007.1.1C、2007.9.12、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c)批准。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3、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的规定是(b)。
A、收学费,不收杂费B、不收学费、杂费C、不收书本费、杂费
4、发生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c)。
A、引咎辞职B、受到党纪处罚C、追究行政责任
5、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7)周岁。
A、5,6B、6,7C、7,86、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a),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A、寄宿制学校B、全日制学校C、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
7、(b)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A、初中B、普通学校C、小学
8、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c)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A、违纪B、违法C、严重不良行为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c)予以保障。
A、家庭B、学校C、人民政府
10、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b)。
A、制度保障B、安全保障C、经费保障
11、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c)。
A、开除B、批评教育C、批评教育,不
得开除
1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c),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B、性格差异C、个体差异
13、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
施(c)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 B、体罚、变相体罚 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
辱人格尊严
14、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
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
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c)的平均工资水平。
A、工人B、医生C、公务员
15、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
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b)的建
设。
A、城市学校B、薄弱学校C、农村学校
16、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
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
师采用(c)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B、题海式C、启发式
17、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b)时间,组织开展文化
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
提供便利。
A、兴趣小组B、课外活动C、自习
18、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c)
规定。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A、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C、国务
院教育行政部门
19、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c)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
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
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A、低于B、不低于C、高于
20、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c)普
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A、低于B、不低于C、高于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
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2、(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
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4、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
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
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5、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
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
(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6、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
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
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
7、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
(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8、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
(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
育经费。
9、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共有
(八)章(六十三)条。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
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1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
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1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
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
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
(非重点)班。
13、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
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14、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15、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
职务。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具体负责义务教育的实施。()
2、教科书审查人员可以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3、现有一名13周岁的男孩,为中国籍新加坡人,不享有义务
教育规定的权力和义务。()
4、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必须送
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5、学校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
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予处分。()
6、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
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
派费用。()
7、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规定。()
8、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
依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督促其履行责任。()
9、如果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学校可以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
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10、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批
准。()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有哪些亮点?
有9个方面的重大突破不能不提。第一,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上个世纪,由于各地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使得义务教育阶段形成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乃至学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差距越拉越大。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纳入了法制的轨道,将均衡教育思想作为新《义务教育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新《义务教育法》的里程碑意义,最重要的就体现在从过去的各自发展走上今天的均衡发展的道路。
第二,明确了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我们过去推进义务教育时,主要是解决孩子有书可读、有学可上的问题,还谈不上素质教育。新《义务教育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义务教育纳入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新的历史使命。新《义务教育法》同时把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第三,新的《义务教育法》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和免费教育是义务教育的本质特征,免费的步骤可以根据国情来分步实施,但必须坚持免费的特点。公益性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特征,义务教育要更彻底一些,不仅仅是普及的、强制的,还应该是免费的。新《义务教育法》在免费教育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在1986年不收学费的基础上增加了不收杂费的内容。中央财政将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免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城市地区还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加快进程。
第四,进一步完善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强化了省级的统筹实施。此次新《义务教育法》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省级政府的统筹和责任,实践着从“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转变。原来看到乡镇一级难负其责,就将统筹责任放到县一级;现在县级基本上是吃财政饭,也无力承担,事业的发展必须要加大省级的责任。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保障的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持而言,省级的统筹都非常重要,这也是新《义务教育法》的一大亮点。
第五,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再一次明确了义务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机制,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规范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设立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通过这样几个渠道,建立起义务教育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第六,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新《义务教育法》强调了对非户籍所在地,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确定了流动人口子女居住地人民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这将会对城市化进程的平稳推进起到关键性作用。
第七,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过去我们对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主要是从政策上进行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对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出手是比较重的:一
是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关键是要对学校在资源、政策上进行公平的分配,不得有政策、资金、资源的倾斜,这一条体现了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强烈愿望。二是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也就是“名校不能变民校”。三是第25条的规定,“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八,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过去我们中小学的教师职务序列是中、小学分设,中学的初级、中级、高级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而小学则达不到。新《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职务序列打通,小学和中学的差别不复存在,初级、中级、高级都与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相对应,小学教师也可以评副教授,对小学教师是很大的鼓励。实际上,过去设立的在小学任教的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是不规范的。这一新规定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聪明才智都是一个很大的激励。特别是让小学教师看到了自身发展提高的前景,对小学教师是个福音。这个全新的制度,在教师职务制度上有了新突破。当然还需要一些配套性的规定。
第九,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全面规定了《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63条中有10条规定的是法律责任,将《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性、操作性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规范了22种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违法行为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过去的18条《义务教育法》虽然起到了很大的历史作用,但操作性比较差,新的《义务教育法》则完全弥补了这种缺憾,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加大了执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