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管建刚有感
读管建刚《一线教师》有感
江婷
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第一感觉是很佩服这位特级教师。博学多才,睿智风趣,和蔼可亲又不失威严。每读一段文字都会在脑海中想象出管老师和学生们相处的充满趣味的生活画面。假如我是学生的话,我也会喜欢这样的老师。
书中记录了一线教师平日里在学校做的琐碎的事平淡的事,用管老师自己的话说:“它道出了一线的那些事儿,一线的那些得失与甘苦,一线那些不该遗忘、不该忽略而正被忽略和遗忘的事。”
管老师很谦虚,在他眼里看到了了同事的朴素、正值,看到了搭班教师的纯粹。但值得佩服的是他可以将自己生命的价值用双手用笔记录下来,却是别人没有做到的。我们教师的手记,不像小说家可以杜撰出来,每一个鲜活的个案都是真实的教育故事。
在管老师的身上看不到一点教师的架子。在他身边常常围着一群孩子,他们相亲相伴,休戚与共。学生都喜欢他,亲切地称呼他为“管大”。在这些不知道父母生日的90后孩子心里,居然能紧记管老师的生日,不忘送上一张精致的贺卡,捎上一句温情的祝福。自己也真想让学生能这样,但有时发现如果在课堂中太严厉学生就不太敢靠近你,如果你平时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中就会有很多的学生会不听你的,有时自己真为这样的事苦恼呀,管老师的方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
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通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要经过一条洁净平坦的小路,教师不只是要在路上经常用心做拔除野草的人,而是要经过一片道德品质‘幼苗’的肥沃的田野,教师要在路上像播种耕耘的庄稼人那样,小心地呵护那些尚未茁壮成长的幼苗的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你凭什么要我成为男子汉”“我是个笨小孩”“她为什么自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案,诠释了管老师时时关注、爱护班级里的每位学生,让一颗颗柔弱的幼苗在他的赤诚的精心呵护下春风化雨、妙手回春,一块块顽石在他的指引下,点石成金。
教育需要智慧,管老师是一位智者。他深知儿童心理,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关爱他们,想出了一个个教育、教学妙招。看完这本书,还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强烈感受,因为它记录的就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生活!
一线教师和学生的相处不只在课堂,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只在课堂。一线教师要教学反思,更要教育反思。难怪我的教育反思比教学反思写的多呢?我在管老师的手记里找到了答案。前面看似一个成功的案例在第十章得到了否定。可见,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管老师善于反思,有些事情有标准答案,可是有些事情又给我们留下了思考。我经常说:世界本不完美。总之,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四个字了!
第二篇:读管建刚有感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中国近代著名诗人藏克家也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读管建刚有感。这是两位诗人读了无数的书后写下的高度凝练的读后感。我是一个读书极其有限的庸人,这种感觉我只在读管建刚的书时才尤为强烈。
出于对作文教学的热爱和初教作文时的苦恼,曾经疯狂地购买作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书架上的作文书可谓种类繁多,数量可观。有的已经被翻过之后扔掉了,留下的是觉得还有一点用处,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却寥寥无几。叶圣陶、刘薰宇、夏丏尊、张中行几位前辈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书也基本上都有,偶尔翻翻确也受益匪浅,但读他们的书总是心怀敬畏,觉得有一种隔阂。从《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开始,我认识了管建刚,接着一口气读完了《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的作文教学故事》和《魔法训练营》,最近又读了《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一个热爱作文教学、对生活充满激情、勤奋求真的管建刚让我彻底拜倒了。
薛瑞萍读苏霍姆林斯基后说:老苏书中写的大多都是她曾经想过的,只是她没有像老苏一样写下来,否则,大概很多书都应该姓薛,而且文采比苏书要好。薛老师现在确实成了专家,事实证明人家的确不是妄自尊大。而我如今依然是个庸人,而且以后成为专家的希望也极其渺茫,所以我不敢说薛老师那样的话,但我读管建刚的书时的感觉却与老师有几分相似,读后感《读管建刚有感》。
管老师在自己的简介中有一句话:“七代务农,八面无书”,我虽没有探究过我的家世是否“七代务农”,但家中“八面无书”的境况却与管老师相同。所以曾经很多次抱怨过,若非小时候没有书看,或许现在也是个小作家了。人生就是如此,不在抱怨中蹉跎,便在奋斗中成功。管老师如今不仅是专家和名师,也是江苏省作家协会的会员。西谚云:“人的生活在四十开始”。这代表着西方人的一种乐观态度,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努力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很多有志于在教学上做出一些成绩的老师经常跟我说:“我很想多读点书,经常写一些东西,但总觉得力不从心,是不是现在已经晚了啊?”我想,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努力还很不够。
管老师的书让我感到亲切的原因除了他的很多观点跟我不谋而合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的所有观点和理论都是经过实践之后才写出来的,用管老师的话说就是任何东西不摸着石头过一遍就不要写下来。胡适先生有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求证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必须的,只有经过求证之后的理论才是实用的理论,才是有说服力的理论,才是能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写下来才是有价值的。一份《评价周报》,管老师做了8年,也想了8年,写了8年。而我,想了6年,却只做了2个月,写了两篇文。
管老师的书是我所看过的关于作文教学方面的书中最有价值的,管老师也是我唯一直接交流过的教育专家。从买《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到现在只不过2年的时间,而我总觉得已经跟管老师认识很长时间了。
今年8月,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给管老师发了一封邮件,除了表达我的敬慕之情外,还将我的两篇小文发给了他。没想到管老师很快便回复了,回信中说道:
“《“作家”全民化》一文,以前我读过,我是赞同的。后来的反驳文章,我也看了。很高兴能有您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您所做的,和我所做的,是不期然的相遇。”
第三篇:读管建刚作文教学有感
我读《管建刚作文教学》有感
庄素琴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篇儿童的习作其实就是儿童一朵心灵之花,就是儿童的一棵精神之树。花朵的鲜艳、树木的茁壮,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呵护,促其成长。现实生活中,我总是关注学生的作前指导,而学生写完之后的讲评课少之又少,前几日,看到管建刚的作文《我的同桌》作文教学实录,发现他主张更多的是作后讲评,“讲评”课,就是先“号脉”,再“下药”,这药就能下得准,就能药到病除。即使不药到病除,它的副作用也少:学生已经写出作文了呀。纵观全课,可圈可点之处不胜枚举。
在这篇课堂实录中,管老师先细细研读了学生的作文。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作文教学必肯定无的放矢,一个老师讲评课重视了,上好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讲评”课,不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批改的时候,要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是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学生欢迎,学生有心理认同感,觉得伙伴行,我努力一下,也行。
这是老师从学生作文中找出的一个训练点,写作文要勇敢。学生的原文是这样的:我快生日了,爸爸带了许多零食和一箱汉堡给我的同学,一起庆祝。这“魔鬼”再一次锁定了我的东西,整天
对我十分得好!东西吃完了,他又像没吃过这些零食一样,整天对我不理不睬!——梁梓豪
老师问学生,这样的话今天被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看到了,你还敢写吗?孩子说,不敢!老师说,写作文,首先是勇敢。当年的鲁迅,人家要暗杀他,他照样写。所以写作首先是勇敢,写真话。不勇敢,你就写不出这样精彩的话。
他还提倡语言要有趣味感,“伍大一,你完蛋了!看看你,作文就写这么一点!”邓老师庞大的身躯还没挤进我们的视野,声音就已经环绕着每个人。完了,真完了,我们无不悲壮地盯着伍大一。
他还提倡语言要有节奏感。如孩子们写道:
幼稚到令人可笑的样子,灵活到令人惊叹的脑子,我永远都喜欢他。
他还教孩子要列小标题《不服输的“巧克力”》:开始孩子列的标题是这样的;(1)球场上的他;(2)教室里的他;(3)挨批评的他。
于是师:读题目,告诉我,关键词是什么? 生:巧克力。师:是“巧克力”吗?生:(猛然醒悟)是“不服输”!
师:找准关键词很重要。关键词和小标题要有一定的联系,小标题怎么改?
学生七嘴八舌,老师投影,学生读:(1)球场上的“不服输”;(2)教室里的“不服输”;(3)挨批评的“不服输”。这一改,就跟题目建立了联系,当然小标题之间也要有联系。
老师认为,读大家的作文,不仅要寻找认为精彩的,还寻找所讨
厌的东西。我讨厌什么呢?空话。如:
所以,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生活中不爱索取,只会奉献。
这就是郑思漫,她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郑思漫,你是我的榜样!我会认真努力向你学习的……
他还提倡,作文教学九主张,主张一:“兴趣”重于“技能”,主张二:“生活”重于“生成”,主张三:“发现”重于“观察”,主张四:“讲评”重于“指导”,主张五:“多改”重于“多写”,主张六:“真实”重于“虚构”,主张七:“文心”重于“文字”,主张八:“课外”重于“课内”,主张九:“写作”重于“阅读”。
带着疑问和期待,我走进他的作文主张,发现了比“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写作意志,这样可以使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比“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比“读者意识”更重要的是“发表意识”,发表,使作者的声音穿的更远、更久,刺激着作者以更好的姿态写作;比“真的”更重要的是“真切”,使学生作文远离“假、大、空”,更真实、真切、人文与人性;比“多读”更重要的“个性”,要放开心思,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故事,呈现自己的个性。
读了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课,让我大开眼界,收益非浅。管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作文课。相信,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作文教学之路。
第四篇:读管建刚《一线带班》有感
读管建刚《一线带班》有感
广德县震龙小学 魏丽
今年的名师工作室又如以往每学期一样,发了两本书,其中管建刚的《一线带班》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理由很简单,我们都是在一线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带好一个班是件大事。书中一共有七章,我首先就被第二章“抓家长”抓住了我的眼球。要知道,现在老师和家长沟通多么困难,但和家长沟通是毋庸置疑的重要,尤其是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有很多特殊性,其中家长就是特殊性中尤为突出的一部分,老师和家长存在着一些无法沟通的因素。首先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高中,甚至初中,有时沟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其次,大部分家长都是常年在外,孩子有了问题,老师向其反应后,家长因为人在外地导致无法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再次,家里基本上都是老年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只关心孩子在校的生活,对学习不懂也不关心;最后一点,也是现在所有家长存在的一个现象,由于当今社会上出现了所谓教育专家,太多,经常会在网络上发布一些个人的教育理念,还有国外一些属于他们国情的教育方法也通过网络传到了中国,家长看后就自认为也是半个专家,对教育很懂了,于是就觉得老师应该按照自己希望的那样去上课去教育我的孩子。几十个家长的背后有几十个教育观,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教育要从小学抓起,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要被作业和考试绑架。生活中的虎爸和猫爸很难分出对错高下。如何跟家长搞还关系?如何让家长信任你?迫在眉睫。
读了之后感觉有了很多收获,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新的认识,也同时让我看到了管建刚老师在学生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睿智和能力,令我钦佩。
看完之后第二章“抓家长”,我觉得管老师怎么这么可爱,如此的幽默接地气,和一些专家说的听起来高深莫测,玄玄乎乎,但是操作起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怎么做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读完了的“抓家长”的六小招,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首先都能看懂,而且能立马上手,简单易操作!
每位当老师的都会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拍一些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照片,因为老师很自然的都会把自己班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最起码也是当成自己人。可有时候好心善举地分享照片给家长,结果家长一看没自己的孩子,或者没其他孩子那么多,引起家长对自己的不满,觉得自己孩子不够被老师重视。其实只要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以改变,就是照片一对一的发,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而且照片的类型可以各种各样,所以我们每个月可以从不同的点去发发孩子的照片,让家长和孩子都被重视。
管老师说他会在一开学时,就在手机上存座位表和好友表。这点我还真没想过也没做过,但看到管老师一分析,原来存着班级座位表牢记孩子的好友表,用处挺大,还让我们知道教师不单可以和家长聊孩子的成绩,更可以和家长聊点别的,就是这点别的反而可以让我们得到家长充分的信任,可以让家长刮目相看。
后进学生,是每个班级必不可少的产物,做老师的首先要欣然接受,其次要明白之所以变成后进生原因很多,家庭因素是其中一条,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学校作业完成都很好,一到周末,回家作业就一塌糊涂很是头疼,我也想过很多办法,甚至把家长喊到学校陪着孩子写作业,家长对你一肚子意见,下一次仍然如此,于是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管老师支的一些小妙招低成本高回收。比如给所有孩子找亮点夸给家长听,比如在办公室常备糖果和衣服,给孩子一个甜头和温暖,收获孩子的喜爱家长的支持,何乐不为。
给家长建群,真是个高风险的事情,喜忧参半。以前我们班也有微信群,结果两个家长在群里吵架以及我和家长的小小争执,导致解散的结果,几年了,我都没有再建一个群,有时发全体学生信息、图片以及消息时,诸多不便。看了管老师使用家长QQ群的注意事项,我决定要鼓起勇气重新建群试一试,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在群里吵架,不要在群里发批评,在群里表扬也要有讲究,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多在家长QQ群发些活动的照片。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们从书中所悟的,不仅仅是他书中的“奇招异式”,更为重要的是,要用心感悟其内在的“神”!
读《一线教师》,让我们感悟到了小细节中的大智慧,其实来源于管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来源于管老师对教育的无比热诚,来源于管老师的坚持不懈、细致踏实!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往往轻视细节、忽略细节,或沉于埋怨,孰不知决定成败的关键就隐藏在这些细节当中。我也像管老师样,做一位孩子喜欢,家长满意的新时代教师。
第五篇:读管建刚老师一线教师手记有感
读管建刚老师一线教师手记有感
忙忙碌碌地过完了寒假,零零碎碎地读完了管建刚老师的《一线教师》,《一线教师》书中那一件件小事仿佛那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看着那些似曾相识的小事,打心里佩服管老师的那种执着精神,能把一件件小事做细、做透、做到位。
在此书中180页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也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真面评语说完为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巴姆巴族人非常的有智慧,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学生。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学生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以下思维方式即可。本书手记八一线激励学———我的“每日表扬”中写到,一个小优点,一表扬,可能催化为一个大优点,管建刚老师要求自己尽可能的做到,每天找到一位同学的一个优点,真诚的赞美一位学生,从管老师与学生的点滴生活当中去寻找值得他去表扬的事情,例如,周一表扬了许悦改掉了向同学要饭的习惯,周二表扬了诸怡君忘了“擦黑板”勇于承担责任。周三表扬了钮琳波很认真的看书。这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太大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的用“赞美”来代替愤怒的“批评”呢。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赞美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既能发扬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但如何赞美学生的优点,要有一个尺度。如果老师的赞美太随意,没有原则,就会显得很虚伪,如何使赞美真正夸在点子上,使激励取得理想的效果一. 赞美要因人而异,切合学生的差异性对后进生多采用直言赞美;比如管健刚老师在班级中大大的表扬了阿涛和阿明在学习当中取的进步,以前这两个同学从来没有取得过优秀,但是这次他们挺了过来,去了很大的成绩。对优秀的学生多采用含蓄的赞美;对性格多疑的多疑的学生多采用间接的赞美;对用特殊潜质的学生多采用目标赞美,比如管老师多次在书中提到的小仪这个人物,这位学生在管理能力上非常有一手。是老师的语文小助手,经常帮老师查作业。管老师就对她有这种特殊的能力大力表扬。对外向型的学生可多用热情且具有鼓励性的赞美。对内向型的学生,可以投以赞许的目光,或送一个友好的微笑,比如管老师轻轻得靠近内向型的小英身上,对她说;恩,读得不错。正是老师这一种赞美,使小英增强了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二. 赞美的方法要多样化,切合学生的个性化。一个老师总是以你很好,你很棒,等激励语来赞美学生,刚开始,学生可能刚开始觉得美滋滋,可时间长了,如果对每一个人的评价,都用“你最棒”等老套词语大而化之的肯定,使学生们弄不清自己的真实情况,渐渐在老师的赞美中麻木了。所以要求我们赞美的方式要讲究多样化,不要老套的说“你很棒”,就像我们英语老师老是说“good,good “一样。我们的方法要多样化,比如管老师特意设置了管老师专项奖,对学生的各个学习各个层面进行了评价,比如说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评价,包括学生与同学的合作能力的赞美。在手记一中管老师想出了一条对付不做作业学生的绝招,把同学们的作业分组,分为a,b,c,三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学生的作业做的最快,最好,最准时。然后对好的一组进行表扬,发奖。很多差生受不了组员的压力。非常认真的做作业。组员与组员之间起了一个监督的作用。使差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赞美更加努力。新课标下要求我们多采用合作互动性评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形成性的赞美评价方式与终结性的赞美方式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评,小组评价相互利结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并在教学灵活应用。多样化的赞美方式使的教学魅力大大增加。三:赞美要详细具体,切合学生的实际老师的赞美用语越详细具体,说明老师对学生越了解,对她的长处和成绩越看重。比如“某某同学的表现最近很不错。这种缺乏具体内容的赞美,很难有鼓励性和影响力,不妨改成“某某同学在写作方面取得很大进步。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真挚,亲切和可信。我们有时会看到,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具体分析,动辄就用你很棒之类的表扬。好在什么地方,根本不知道。久而久之,学生会变的麻木,模糊。其他学生根本不知道被表扬的学生哪些值得学习。教师的赞美应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应是一段精彩的教育篇章,不要吝啬我们激励性的赞美,我们应该多用赞美,多用激励,那么,我们的教学生活会更加快乐。
管老师在书中说到,人是需要温暖和温度。一个问候,一个抚摸,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个举动,都能滋润师生彼此的心灵。在教育日益变异的时代,教育“痛”而后“快”,“痛”使人怨恨它,“快”使人留恋它。教育的温情,几乎是教师内心深处留恋教育的最伟大的挽留力量。
在我们年年的自我鉴定中从没有漏了给自己加上“关爱学生”这一点。而往往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是否真正的做到了“爱”,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以严肃的一面对待学生,也演变成自身的一种自我的思想,觉得“厉声、距离”等才是一个老师的尊严。可殊不知这样的我们失去了多少学生对我们的爱。从这一章节中的几个小标题“情在幽默里”“情在游戏里”“情在沟通里”“情在抢夺中”“情在板蓝根里”“情在新学期寄语里”“情在元旦贺卡里”“情在生日里”“情在发现里”,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情”在哪里!
王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