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张掖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6)

时间:2019-05-13 08:4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张掖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张掖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6)》。

第一篇:2014年张掖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6)

1.矫正幼儿口吃的主要方法是()。

A.密切关注 B.严格要求其改正

C.让幼儿多说话 D.解除紧张

2.父母对孩子和蔼可亲,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引导。这种亲子关系属于()。

A.民主型 B.专制型 C.放任型 D.溺爱型

3.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4.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主张“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杜威 C.卢梭 D.赫尔巴特

5.世界文学史上被视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的是()。

A.《老人与海》 B.《百年孤独》

C.《基督山伯爵》 D.《悲惨世界》

6.被后人称为“画圣”的是唐代的画家()。

A.吴道子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张择端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做出明确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负责。

A.校长 B.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

C.班主任 D.教职工代表大会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学生受教育权的具体内涵是()。

A.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

B.学生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分提出申诉的权利

C.学生有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权利

D.学生有对教师进行合理评价的权利

9.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起主导性作用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环境

10.以敏锐、稳重、外表温柔、怯懦、孤独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A.粘液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幼儿口吃的主要是紧张造成的。

2.【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描述属于民主型的亲子关系。

3.【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阶段主要培养儿童对于阅读的兴趣。

4.【答案】A。

5.【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拉丁美洲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为标志。

6.【答案】A。

7.【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8.【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生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即学生受教育权。

9.【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因素。

10.【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抑郁质气质类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孤独,怯懦。

第二篇:2014年张掖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

1.个体身体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就要求教育要()。

A.循序渐进 B.扬长避短 C.抓住关键期 D.因材施教

2.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三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3.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今天在孩子身上所培养起来的,要在几年之后,甚至是几十年之后才会成为一个成熟人的公民性、道德和精神面貌的因素。”,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4.某乡镇小学学生王某因病需休学一年,其父母应向()提出申请。

A.所在学校

B.市教育局

C.当地乡镇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或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5.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学校实行()负责制。

A.国家 B.教代会 C.教育局 D.校长

6.对于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

A.开除学籍 B.劳动教养 C.批评教育 D.适当体罚

7.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是()。

A.提高自身素质 B.热爱学生 C.培养班集体 D.塑造班级文化

8.由环境污染引起的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最重要的气体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9.下列作品不是高尔基创作的是()。

A.《童年》 B.《在人间》 C.《我的大学》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0.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个体身体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是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教育要遵循不平衡性需要抓住关键期。

2.【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赫尔巴特提出了传统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教材中心。

3.【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教师劳动的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

4.【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见《义务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一条。

5.【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见《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

6.【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见《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

7.【答案】B。

8.【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9.【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

10.【答案】D。

第三篇: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

一、选择题

1.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2.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3.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4.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6.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7.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A.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一领域目标一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一课程评价一课程实施

D.知识一经验一活动

8.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

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 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 1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A.课程目标

B.课程实施 C.教学任务

D.课程评价

18.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下列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合理性原则

20.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为主。7.拓展课常常以()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的形式出现。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

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2.制订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哪些? 3.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5.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6.简述现代课程观的基本内涵。7.如何正确实施课程评价?

四、论述题

1.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2.试述课程编排中的“心理逻辑原则”与“学科逻辑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最早倡导从“测验”转向“评价”的是美国的教育评价与课程理论专家泰勒。1933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发起了一项著名的研究,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因历时长达八年(1934~1942),故人们称之为“八年研究”。1942年评价委员会发表“史密斯一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从而奠定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础。泰勒也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因此,答案为C。2.C 解析: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和课程管理的需要,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从课程修习的角度和课程设置的要求,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因此,答案为C。3.C 懈析:美国课程的实践活动和日本的综合活动都讲求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接触到事物或进行操作,从而获得直接感知的经验,反映了课程注重直接经验的趋势。因此,正确答案选C。4.A 解析: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是包含七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注重分科的学习;工业革命后,按照社会的需求,开始设置以自然科学为主的分学科课程体系,注重不同内容的学习,都属于学科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

9.A 解析:我国中小学仍然实行学科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分科设置;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探究方法选择和安排;在教学上强调教师讲授。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逻辑结构,但是往往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动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课程即知识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A。

10.C 解析: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要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C。11.A 解析: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评价理论。他最早将课程评价的理论引入到课程编制过程之中,从而使教育目标精确具体、课程内容严密统一,课程编制更具有操作性。因此,正确答案选A。12.D 解析:杜威的教育理论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批判,主张用直接经验取代间接经验,活动课程来取代知识课程,以儿童中心来代替教师为中心。他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D。13.D 解析: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教育阶段,并且为各个阶段设置相应的课程,此外,他还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因此,正确答案选D。14.B 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围绕四个基本问题讨论展开的,这四个基本问题可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根据这四个步骤来进行课程的编制。因此,正确答案选B。15.A 解析:课程标准又被称为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答案选A。16.C 解析:教科书的编写应该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内容的基础性,对学校的适用性,体现受教育者的心理顺序,兼顾学科内容和各级教材的衔接。也就是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因此,正确答案选C。17.B 解析: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计得越好,实施起来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正确答案选B。18.B 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因此,正确答案选B。19.D 解析: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因此,答案为D。20.A 解析: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是一级课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

二、填空题 1.课程的改革 2.课程

3.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4.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5.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6.基本技能 7.选修课 8.特色课 9.儿童

19.目的游离评价 20.背景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社会要求包括生产、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学校课程直接受制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规定。社会时代发展的状态与需要,是形成不同时代学校教育课程总体结构体系重大差别的重要原因。如古代,学校教育重语言、政治、伦理和宗教等学科。至近代,自然科学学科、技术性学科、社会科学学科才逐渐在学校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的学校课程必须反映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以及内容、手段的更新变化。(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课程内容应反映各门科学中那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和时间价值的基本理论、法则和基本概念。课程的编制应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保证学校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4)课程理论

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理论及课程的历史,对课程产生重要的结构性影响。

学校课程毕竟是要传递通过其他社会经验难以获得的知识,而学科是知识的最主要的支柱。由于不同的学科专家熟悉该领域的基本要领、逻辑结构、探究方式、发展趋势,以及该学科的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由于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对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惟一来源。如果过于强调某一因素,就会走到极端。课程史上出现过的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就是这类典型的例子,它们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3.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答: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评价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发现课程与教学存在的不足,找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有利于课程与教学的改进和学生学业成就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过去学校教育主要采取考试的评价方式,分数成为学生评价的惟一指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考试和其他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在我国,量化评价范式一直是主导的评价范式,标准化测验,常模参照测验等评价工具非常流行。这种测验侧重于简单的知识记忆和机械训练,很多复杂的思维活动及其过程无从考察,以至于出现只重视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的流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评价更加科学。(4)强调参与与主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评价不仅仅是老师的工作,学生的自我鉴定和互相鉴定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评价被看作是课程与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评价作为一个过程,不仅仅关注结果,评价的过程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答: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他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其中课程设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确定教育目标

泰勒认为目标的确定须以广泛的教育哲学为指导原则,主张通过三个来源来确定,即学习者本身,当代校外生活和学科专家的建议。由于从这三个来源中所得到的目标不但数目多,而且会出现彼此不一致的情况,泰勒又提出对目标进行“过滤”的两道“过滤网”:一是对照学校的办学方针和社会哲学,删掉部分不合要求的目标;二是依据学习心理学,删去学生达不到或不符合其年龄特点的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

所选经验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助于获得组成各种知识的原理、原则、实验、事实等;有益于发展学生的社会态度和兴趣。(3)组织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的组织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的机会;后一经验须在前一经验的基础上拓宽和深化;注意学习经验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学生行为与所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4)评价学习经验

评价学习经验包括教育方案实施前、后的两次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作恰如其分的解释。5.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答: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基础教育领域不仅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双基”,也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

道德情操的养成是任何教育都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难度都加大加重了。(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综合课程的提出及发展缘于对分科教育缺陷的批判,综合和分科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划分也是相对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和不同阶段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同阶段的课程综合具有不同的意义。(5)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

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更有效地融合起来,给已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而充分学术化了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把中小学的通识教育和劳动,技术、职业教育适度融合起来,通盘考虑。

(6)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 三级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下一级课程对上一级课程必须既坚决执行,又创造性地自主开发。(7)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时代内涵就是要利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能和机遇,为各种不同特色的学校和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发并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和教材,促进教学过程的因材施教。(8)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将会逐步占据主要地位。

(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必将进一步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前进

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的体制必将更加健全,队伍必将更加巩固,机制必将更加合理。6.简述现代课程观的基本内涵。

答: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如下六种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的会话本质

当人们强调学科而且只强调学科的时候,课程的内涵也就与学科内容等同起来。为了切实保障儿童的发展、把儿童的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学习者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把课程只是作为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设定的目标、计划或预期结果,必然会导致把教育教学过程本身的非预期性因素排斥于课程之外。因此,人们开始走出预期目标、计划的限制,关注教学情境进行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强调“过程课程”。这并不是不要目标、计划,而是把目标、计划整合于教学情境之中,使之促进而不是抑制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当片面强调课程作为学科内容、片面强调课程作为目标和计划的时候,必然导致教材等同于课程、教材控制课程的现象。当强调课程作为学生的经验、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的时候,必然会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间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的情境。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这意味着课程观念的重大变革。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在课程论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两个相对应的范畴。“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所颁布的教育计划、教学大纲而制定的。“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当然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具有潜在性和隐蔽性。学校中的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的“实际课程”。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空无课程”并重

“空无课程”是美国著名美学教育家、课程论专家艾斯纳提出的概念,是思考课程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艾斯纳从心智过程和内容领域两方面深刻论述了“空无课程”的重要性。从人的心智过程的角度看,在现有的课程目标中,认知目标受到重视,而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被弱化,相应的许多课程成为“空无课程”。即使是认知目标,也往往偏重了语文和数理逻辑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殊不知侧重于直觉和感知能力方面的课程对认知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类课程也成为“空无课程”。从内容领域的角度看,艾斯纳分析了许多对人的发展极为重要的课程在现行课程体系中没有位置,变为“空无课程”。就同一个内容领域而言,艾斯纳又分析了许多重要的内容被有意

无意地排除出该门学科之外,变为“空无课程”。因此,在课程变革中不仅应思考现行的实际课程的合理性,还应思考学校教育中的“空无课程”及其成因如何,以增强课程变革的目的性、合理性。(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社会变迁速度空前加快,学校、家庭、社区越来越趋向于融合、趋向于一体化。在这种背景下,课程变革再也不能固守学校课程的疆域,应谋求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和谐、互补、整合。7.如何正确实施课程评价? 答:课程评价是指对课程设计、编制和实施所做的各种形式的评定,课程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业的评价,又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正确实施课程评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课程评价对象应多元化

为了得到客观的课程评价结果,课程评价的对象不能单一化。课程编制(内容的选择、组织、实施等)、学生、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都应该是评价对象。此外,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①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还必须重视对他们的情感的培育和心理发展水平(如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情况、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与进取意识)以及动作技能发展水平的评价。②教师也应该是课程评价的对象,教师通过课程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等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另外,教师素质也对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是课程评价的对象之一。

③课程目标也必须被评价,由于学生受到课程的影响以后所发生的变化,是课程目标所预料不到的,这其中既有积极的变化,也可能有消极的变化。另外,还存在课程目标本身的合理性问题,所以课程目标必须成为评价对象。(2)课程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是指课程评价的参与人员尽量来自不同的利益主体,尽量反映更多人的需要。具体来说,课程评价主体应以教师为主,结合来自不同阶层,代表不同团体的人员,包括课程专家、学生、行政人员、家长等。

(3)课程评价标准应多元化

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第一,由于各地各校的学生的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如果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的话,显然是评价不出来的。因此,制定评价标准应该注意既把握整体水平,又必须能体现各自的进步;第二,一个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心等很多方面,在评价时,必须根据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第三,任何两个学生之间在德、智、体、美、劳、心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在确立评价目标和标准时应适当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别,才是公正的评价。

②从对其他评价对象的评价来看,不仅受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而且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也相当大,所以应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确立不同的评价标准。③由于评价主体是来自不同阶层,代表不同集团利益,反映不同需求的人员,所以评价标准必须从这个角度考虑,走多元化的道路以适应社会需求。(4)课程评价方式方法应多元化

①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的结合。量化评价方法是一种必要的评价方法,比如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需要量化的方法。但是,如果在课程评价中惟量化是用,那么势必使那些无法或暂时无法被量化的内容被排除在评价的范围以外,这当然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课程评价方法必须多元化,注意在评价过程中量化方法与质化方法的结合。

②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由于评价对象的多重性和发展性,评价对象总是在发生变化,因此只用终结性评价不能看出评价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只有通过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才能使决策者随时根据评价对象的变化而做出调整,最终保证终结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③自评与他评的结合。在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中,利用自评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又能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总之,如果在课程评价中能遵循以上几点,就不难得出客观、准确地结果。

四、论述题

1.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答: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科技发展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决定其发展的基本矛盾(关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从课程的功能上看,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即间接经验),是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二者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和价值都极为重要。因此,关注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整合,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间接经验)传授的被动局面,必然成为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极为重要的切入口。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

(2)知识与能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学习目标已不再是获得知识和应考能力,而是追求综合能力的提高;学习内容不再是课程限定的范围,而要涉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问题和自然科技问题;学习方式已不再限于课本、课堂和学校,而要走向社会和生活;学习手段也不只是语言、图像,而是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要确立“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重,学生的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继承与创新并重”的课程改革思想。重视劳动课、艺术课、体育课、计算机课等非考试科目的开设,使学生发展特长。

(3)分科与综合

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在课程的发展中,无论是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分科课程的缺陷可以在综合课程中获得一定程度的克服,综合课程的优点正是分科课程所必须吸取的,二者是一种相互补充并非相互替代的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对课程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关键作用,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主体性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科学主义提倡的是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长时间的发展中,科学主义在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人们才重新意识到人文主义的意义,希望在课程的制定和发展中,引入人文主义的因素,对课程的发展起到一种补充完善的作用,从而努力寻求两大哲学思潮的融合。(2)学科逻辑原则

①学科逻辑原则强调教育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一面,认为人类总体知识的性质和结构以及各领域知识的性质与结构,即学科间逻辑和学科内逻辑是课程编排的内在法则,学校课程和教材应该全面地反映迄今为止人类的所有认识成果,反映学科知识本身内在逻辑联系。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编写力求体现科学性、突出学术性。②按学科逻辑原则编排课程的优点:当考虑到教育的文化承传功能的时候,学科逻辑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它也确实反映了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编排要反映科学发展的真实面貌,这是“现代课程论的基本性格”。学科中心课程基本上就是按这一方式构建起来的。

③当考虑到课程的实施对象时,就会发现按这一原则编排课程的缺陷:首先,由于这种课程恪守严格的科学性,而忽视学生的接受程度,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困难。课程编排者把科学研究的逻辑和科学学习的逻辑混淆了。其次,这种课程实施时,只强调学生心理认知方面的参与,而忽视了情意方面的参与,不能完成学校教育情意方面的目标,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再次,这种课程体现对科学知识尊重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儿童认识活动主体性的尊重。

鉴于学科逻辑原则和心理逻辑原则各自的缺陷,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改造现代课程。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模拟试题6(带答案)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模拟试题6(带答案)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模拟试题6(带答案)2011-10-10 12:20 转载自 分享 最终编辑 随缘鹤北

刚才又替同事答了一套题,这次得90分。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网络考试

一、单选题(共20题)

1、基础教育既是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的教育,又是相对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而言的()中的一部分(单选题)

普通教育

8888

义务教育

教育

初等教育 2、2002年,英国发布的《 》的具体目标1提出“给予儿童一个卓越的教育开端”的理念:()。(单选题)

《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

《传递结果:2006年的战略》 8888

《为了全体学生的成功》

《14-19岁教育与技能白皮书》

3、传统基础教育评价的重心是学生评价,在学生评价中,应试倾向尤为突出,与之对应的学校教育实践为(),更有甚者将其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单选题)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应试教育 888

创业教育

4、《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六章是关于班主任的考核与()。(单选题)

待遇

奖惩 888

培养

任用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学前教育阶段的任务之一是:到()年,全面普及学年一年级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级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级教育。(单选题)

2015

2018

2012

2020

8888

6、从表层看,基础教育评价弊端主要体现在两类问题:在教育评价内部,选拔性评价体系与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对立;在教育评价外部,教育改革与评价改革的对立,两种对立的实质在于:()的评价改革,只从评价改革的内部要素进行分析。(单选题)

标准本位

88888

价值本位

工具本位

发展本位

7、全纳教育首先是一种()(单选题)

人权观 8888

平等观

公平观

质量观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战略主题是:坚持()、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单选题)

智育为先

体育为先

德育为先

88888

美育为先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的()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单选题)

战略主题

工作方针

88888

根本旨归

教育愿景

10、最近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第八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是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课程体系纵深发展。第八次课程改革始于1999年,及至今天。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转批的教育部(),都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建构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单选题)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义务教育法》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8888

11、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单选题)

民法

宪法

88888

刑法

社会法

12、下列标书中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假设的是():(单选题)

存在着理想的教育或完美的教育

现实的教育是令人不满意的

理性能引导人们走向更加完善的基础教育

教育理想能引导人们走向更加完善的基础教育

88888

13、"文化大革命”结束到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主要是“恢复性”和(“ ”)的。(单选题)

创新性

补偿性

重复性

统一性

14、以下对于学校文化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对学校的改革和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文化左右着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影响着学校的教与学。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观,统率和规范着学校每一位成员行事的态度与方式。

学校文化对于学校而言是比课程、教学方法、硬件设施等方面更高级的要求,是在学校具备较高条件基础上才能考 8

15、《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二条首次提出班主任的()定位。(单选题)

学业导师

好妈妈

知识园丁

人生导师 888888

16、从具体内容看,很多国家都比较注重区分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不同层次,明确具体,具有()性。(单选题)

特殊

个案

普适

可操作

8888

17、国外许多国家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更多地反映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需要,具有()性,能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单选题)

特殊

个案

普适 88888

实证

18、个体的反抗主要指向身体能力方面指的是()。(单选题)

第二反抗期

88888

第一反抗期

少年期

青年期

19、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观点为代表,世界各国政府与学者都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并致力于在人类范围内形成保护和利用文化多样性的思想,这一角度上的“文化多样性”指的是()。(单选题)

影响社会和个体的多种类型文化。

各国国内的多元文化。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差异文化。88888

20、青少年还没有经历过对各种选择进行探索的危机阶段,就已经形成同一性。他们接受的是别人为他们做出的最好决定。此种青少年同一性发展属于()。(单选题)

提前结束

8888

同一性获得

同一性扩散

同一性延缓

二、多选题(共5题)

21、在中期评估中,评价主体是评价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三者合一”,因评价主体的不同作用,中期评估可分为()(多选题)

学习型评价主体

888

反思型评价主体 888

决策型评价主体

8888

实践型评价主体

22、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各阶段历程的特点是()。(多选题)

匡正路向 888

()

选题)

人民教育人民办8 8888

深化改革8888

反思修正8888

23、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主要有:()(多选题)

遵纪守法义务

8888

教育教学义务888

德育教育义务888

尊重学生人格义务888

24、国外基础教育评价的新态势主要体现在(多选题)

评价功能由甄别转向发展8888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8888

注重评定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8888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8888

25、基础教育评价的新策略主要体现在()(多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制度8888

准确把握教育质量监测的指导思想、原则与内容8888

打造素质精良的评价队伍8888

创设利于基础教育评价实施的环境888

三、判断题(共25题)

26、学校办学特点就是办学特色,学校“特点”就是学校“文化”。(判断题)

正确 888

错误

27、青少年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时,会产生反抗行为。(判断题)

正确 888

错误

28、《教师8法》共43条(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29、心理现象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判断题)

正确 8888

错误

30、青少年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时,会产生反抗行为。(判断题)

正确 8888

错误 31、1980年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自1981年,课程进入调整改革的新阶段,到1985年制订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之时,中小学课程的学科设置基本定格。1985年基本形成全国通用的第六套中小学教材。后来人教社按照新审定通过的教学大纲,重新修订了第六套教材,在1988年秋季开始使用。

(判断题)

正确 8

错误

32、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判断题)

正确 888

错误

33、“预定式评价”即“把预定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首先陈述目标,再依据目标搜集资料证据,然后查对结果与目标之间的符合程度。”(判断题)

正确 8

错误 34、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判断题)

正确

错误 8888

35、决定自尊心高低的关键是儿童想达到的目标与他目前的表现之间的差距。(判断题)

正确 888

错误

36、自我妨碍的目标是为了延缓焦虑。(判断题)

正确

错误8

37、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涵盖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判断题)

正确8888

错误

38、从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基本上保持了一贯性,即: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状况,努力改变课程不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求的问题,以期实现课程的现代化。

(判断题)

正确8

错误

39、工具理性评价观不仅关心教育评价的工具领域,追求教育评价的工具效率,而且关心评价目的之合理性。(判断题)

正确88

错误

40、终身教育思潮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41、新课程目标的出台,一方面源于理论家的设想,是对人、对社会角色的行为和品格的理想勾画,属于意识范畴;另一方面也产生于实践者的见解,是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对原有课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及以及提出的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新课程目标也是针对传统的课程概念而提出的。

(判断题)

正确8888888

错误

42、学校变革评价主要呈现出两种形态,其一是整合于学校变革过程常态的日常化评价,其二是承启于学校变革过程的中期评估。(判断题)

正确88

错误

43、任何一所学校都能够建设成学习型学校。(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44、《教师法》第二十九条从立法上保证了教师的医疗、定期体检以及适时休养的权益。(判断题)

正确8888

45、新《义务教育法》适龄儿童和少年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也 “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义务”(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46、教师应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判断题)

正确88888

错误

47、就内在机制而言,基础教育评价主要是通过评价结果的比较而对师生起到心理激励、过程调控与自我反思的作用。(判断题)

正确8888

错误

48、借助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质性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起相继出现了回应性评价、解释性评价、教育鉴赏与教育评论等质性评价模式。

(判断题)

正确8

错误

49、《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强调的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的学习手段(如读、写、口头表达、演算和问题解决)和基本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

(判断题)

正确8

错误

50、日本的《关于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基本法与教育基本计划的构想》提出低出生率、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家庭和地区的变化、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和向知识型社会的过渡、产业和就业结构的新格局、全球化的进程、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环境的恶化以及国民意识的变革等,都是日本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判断题)

正确8

错误

第五篇: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参考

1.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2.学会写“木、石、口”,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这是一种()。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3.为了让学生形成对产品的直接感知,老师带领学生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这体现的直观方式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感知直观

4.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

A.班级升学率 B.教师讲课水平

C.教师科研水平D.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5.某同学在做阅读时,习惯带着问题去看材料,这种元认知策略是()。

A.计划策略 B.注意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控策略

6.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具有()。

A.独创性 B.独特性 C.计划性 D.预设性

7.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讲解 B.定势 C.启发 D.迁移

8.京剧中的“大花脸”所属的行当是()。

A.生 B.旦 C.净 D.丑

9.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明代戏剧家是()。

A.关汉卿 B.汤显祖 C.王实甫 D.孔尚任

10.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是()。

A.夏朝建立 B.盘庚迁都 C.武王伐纣 D.陈胜吴广起义

1.【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2.【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具体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题中所述应为具体迁移,故选D。

3.【答案】A。

4.【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动机与效果的辨证统一,又以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标准。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丑行,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净行亦叫“大花脸”,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

9.【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戏剧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10.【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ABC均是发生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历史事件,D项发生在秦朝末年,故选D。

下载2014年张掖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6)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张掖教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

    2011年政法干警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6)

    事件概述 正在制定中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令个人所得税调整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北京市政协建议,应提高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广东将向中央申请建立与地区物价水平、通胀系数相挂......

    副科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标准模拟试题及答案(6)范文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标准模拟试卷 标准模拟试卷(六)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2014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6范文大全

    【网络综合 - 教师招聘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小学......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大全5篇

    2011年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大全 • • • • • • • • • • • 考试内容: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试......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七)

    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七)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大全

    2013年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大全 • • 考试内容:公共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与心理学及其他综合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