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仰义中学2012读书节)让学生学习生涯充满希望-《教育与美好生活》读后感
让学生学习生涯充满希望
——读《教育与美好的生活》有感
《教育与美好生活》是英国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著作。作者罗素,不但在数理逻辑和哲学领域创获空前,同时也是一名人道主义者和自由思想的代言人,并且因其谈论婚姻与家庭的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其人其文,陈之藩在一篇文章中有着这样的评语,让人印象颇为深刻——“清彻如水,在人类迷惑的丛林的一角,闪着一片幽光。”
罗素对于教育系统的研究、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自己早年与教育有关的人生经验的反思、对目睹的现实中各种教育成败得失的认识,均浓缩在这本书中。
罗素充满了怀疑精神和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勇气,通过评估现有的各种教育制度,批驳了陈腐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大部分已被证明是正确的。作者还分别站在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的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道德教育从婴儿期一直讲到青春期,智力教育则从幼儿期一直讲到大学毕业,他还详述了学校和专业的选择、课程安排、学习方法、授课技巧和美感培养等具体问题,立论有据,极富哲理,处处表现出哲学家思想的深刻性。这本书对于当今的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这是一本浓缩智慧的经典力作。
罗素认为,人生的一个真谛是享受美好生活中的乐趣。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他一直主张“自由教育”,即在必要的权威与纪律的伴随下,尽可能多地给予儿童个人发展的自由,并按照自由的精神来行使权威与运用纪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站在学生自身幸福的立场上,“努力帮助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从而使他们能解决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的各种问题。”每个人都有着本能的求知欲,解决问题的欲望,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提供条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我们中国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们总是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要求所有学生达到教育的所有目标。这便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处在学业无法优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见,有多少三四岁的孩子因为钢琴热的不断升温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赶到了钢琴上。有多少满脸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后的家长。“求全心理”已成为中国教师和家长的一种无法摆脱的“隐痛”,这里面既有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
罗素说,对于一个快乐的儿童,激发豪爽慷慨的性格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终日被愁云惨雾笼罩着的孩子,他自然会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儿童不是通过痛苦的经历,而是通过幸福和健康的体验去掌握美德的。
当惩罚充斥着我们的教育,甚至成为教育的主要表现方式的时候,孩子们会离“幸福和健康的体验”越来越远,而我们教育的内在的成功也就离“幸福与健康”越来越远了。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给予儿童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让学生拥有幸福和健康的体验,是教育改革所要关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我们还必须承认:没有幸福体验的教育,也许能够培养出高分的学生,但绝对培养不出能够让幸福良性循环的人生。
罗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潜能的教育。通过对儿童的身体、感情和智力上的“恰当的处理”,可以使这些品质得到普遍的培养。但这种处理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由教育”。
但综观现在的国内教育,情况却不容乐观,当我们教师为了学生的“前途”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而我们的孩子却似乎越来越不喜欢学习、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这是为什么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问问孩子们: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现在,你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孩子可以把它想象成若干生动活泼的东西,而大学生就只会老老实实地回答那是个圆,成人根本就不敢回答,因为他们担心那是一个陷阱。这个让人捧腹的笑话告诉我们:教育,往往不一定能给予学生什么,反而是限制了剥夺了学生什么。在我们诸多严格要求学生的背后,是不是随时都应该想一想:我们的劳动,是不是无效劳动,或者根本就是反作用力劳动呢?
罗素相信知识的作用在于使人思想自由又不受恐惧的侵害,教育本身也不应该是使人轻信的教育,这也道出了,我们学生在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时候应该是自由的,不能是被动式、强制性的接受,不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束缚,应该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美好,知识的珍贵。但是,教育本身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
不断发展的,随着潮流、随着先进思想、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变化的,因为这样的教育“经过一个时期很快就会引导到思想的腐朽。”另一方面,教育者所传授的必须是“为爱所支配的知识”。他又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但是正确的爱应是恰当对待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东西。
罗素在书中还提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人的理想品性。这种理想品性包含了四种基本元素:智慧、勇敢、敏感以及活力。勇敢对于克服种种困难、障碍,树立一个人的独立性,铸就人类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敏感对于匹夫之勇有补偏求弊之功,但是必须适度,敏感的理想发展形式是同情,尽管世上不缺纯自然的同情,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使其扩充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范围。活力是一种生理而非生物素质,更是一种人类心理素质,它能使人情绪饱满而睿智,增强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兴趣,理想品性的最重要一项是智慧。没有智慧,我们这个复杂的现代世界就就没有了有别于动物世界的基础,更不用工业文明的存在。智慧能使好奇心得到充分发展,但好奇心要转变为真正的知识,要想使知识富有成效,就必须与正确的求知方法相结合,需要养成观察的习惯、相信知识的可能性、耐心、勤勉以及敏感、勇敢等品质。
我认为老师应该按学生的意愿和方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他们不一定会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老师适时地加以称赞,必要时给予指导,就会增加学生的一份自信心。老师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让他们成为自信的人,也就是有勇气的人。
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一句我非常喜欢也让我很感动的话:“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罗素相信教育的力量,虽然在他童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并不如意,但他以自己的教育情怀滋润他孩子的心灵,并将这些经验浓缩到《教育与美好生活》之中。他所孜孜以求的是与“美好”、“幸福”相联系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断地在人们的内心传承——既受教师内心的鼓舞,又源源不断地鼓舞他人;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的内心将会充满着“生命、希望和喜悦”。
第二篇:《学生学习问题与教育方案》读后感
《学生学习问题与教育方案》读后感
老城镇中心小学 李永刚
近日读了《学生学习问题与教育方案》这本书,受益匪浅。本书首先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告诉老师们一个解决学习问题的思路,这是从理论高度引导教师学会分析和解决学习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有爱心、耐心、和认真的思考,就可找到一些探索学生学习问题的“药”,掌握解决学习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书中指出比较常见学生的学习问题,有厌学问题、偏科问题、学习坚持性问题、粗心马虎问题、预习与复习问题、作业问题、时间管理问题、阅读问题以及合作学习问题等,作者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改进的具体策略,这正是我们老师应该认真学习的经验。小学生的学习问题有很多,结合现实教学工作和书中的知识,我浅谈一下自己对厌学问题的一点思考。
现在学生的厌学症是目前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少年儿童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厌学症的学生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作者在书中分析到厌学的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和教师因素和自身因素:
一、社会与学校方面的因素
应试压力下的学校教学造成了学生厌学:现在有很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只有学生的成绩,素质教育没有认真落实。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经常以增加作业量、延长教学时间等来换取成绩,从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到很厌恶。
因厌其师而倦其道:记得我认识的一个学生在上初中的时候,非常厌恶他的英语教师,每当他上课的时候总是对他有很大的意见,因为他的存在他也就非常厌恶他的英语课,造成他的英语成绩非常的糟糕。可能是这位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到兴趣,这也是老师过分追求成绩所造成的极为不好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行为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反而给学生种下很不好的印象。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只看重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放学后,学生除了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外,有些家长还会给学生留许多作业,望子成龙,期望过高。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过分地追求分数,反而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他们还会乐学吗?有少数家长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分数考的不好,就过分严厉地批评,不是打就是骂,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从而也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自身原因:
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智力发展不平衡,如,有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一学就通,但也有一些学生就是不入门,这就是智力发展不平衡的问
题,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产生偏科的严重现象。
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没有确定“我为什么学”、“我学了有什么用”等,搞不清自己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倾向,没有奋斗目标,就没有学习动力。
另外,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自觉性低,基础差,缺乏自信心,不能持之以恒,学不下去,认为自己什么什么也不行,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知道了学生产生厌学的原因,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情绪、根治厌学症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转化差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如何有效地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呢?可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
1、改善环境,愉悦心境。
要改变厌学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认识,首先就必须要改善他们所处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配合。社会的鼓励、家长的关怀、教师的重视、同学的友好都有利于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厌学学生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对学习由厌恶感、恐惧感变为愉悦感、舒适感,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开始新环境中的生活、学习。
2、改变观念,接受自我。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我们应认真地发现厌学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
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从正面予以肯定鼓励,并不断强化,让他在前后比较中接受自我,认识到自己并非无可救药,而是能学好的,相信自己也是一个有能力、有前途、受尊重的以,改变自己无能的观念。当然,对厌学学生的评价必须客观、中肯、善意,不能讽刺偏激,以免增添逆反情绪。
3、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有良好的学习倾向,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时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创设生活情境,寓知识于生活中,让学生愿意学。这样,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我彻底转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
4、教师与家长双管双教。
为彻底克服学生的厌学症,必须和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积极找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关怀与期望,从而树立一种我要学习的内心驱动力,真正改变学习态度。
书中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专心从事教育人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