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十七大体会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最近,学校党总支组织全体教师党员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桐乡市党校沈跃秋副校长对报告又作了解读。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领会了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和内涵,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思路和主张,使我觉得做为第一线的老师更加感觉任重而道远。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更加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十七大报告将教育工作作为民生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校将认真审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十七大报告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切实将十七大精神与学校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发展教育事业,使学校的教育事业更上新的台阶。
在总书记的报告中还讲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们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应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主要任务,同时,更不能忘记教书先育人,在教学中时候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实现我们学校所提出的:“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现代的中国人”。
报告指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继续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在自己的工作中从点滴做起,也应该牢记:“细节决定成败”,不辜负党对教育的投入和期望,也不辜负老百姓对学校的期望。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上级领导花大力气和资金建设的新学校经营好,我们学校XX年是关键的一年,是出成果的一年,我们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我对此充满了信心。我作为老师,从现在起,就应该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抓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真正办人们满意的学校,给社会和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报告还指出: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又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政策,我相信,以后我们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过,我们将沐浴在和谐社会的春风里。
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非常实在,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身为教师,我们自然会关注教育。从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同时,也使我更加坚定不移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我将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用十七大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学习十七大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十七大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最近,学校党总支组织全体教师党员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桐乡市党校沈跃秋副校长对报告又作了解读,学习十七大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领会了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和内涵,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所提出的新的思路和主张,使我觉得做为第一线的老师更加感觉任重而道远。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更加突出了教育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位置。十七大报告将教育工作作为民生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校将认真审视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十七大报告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改进工作方法和思路,切实将十七大精神与学校建设实际结合起来,发展教育事业,使学校的教育事业更上新的台阶。
在总书记的报告中还讲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我们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应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主要任务,同时,更不能忘记教书先育人,在教学中时候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实现我们学校所提出的: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现代的中国人。
报告指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将继续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在自己的工作中从点滴做起,也应该牢记:细节决定成败,不辜负党对教育的投入和期望,也不辜负老百姓对学校的期望。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上级领导花大力气和资金建设的新学校经营好,我们学校2008年是关键的一年,是出成果的一年,我们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我对此充满了信心,心得体会《学习十七大体会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我作为老师,从现在起,就应该加大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抓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真正办人们满意的学校,给社会和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报告还指出: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又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政策,我相信,以后我们的日子将会越来越好过,我们将沐浴在和谐社会的春风里。
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非常实在,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身为教师,我们自然会关注教育。从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也看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景和发展方向,同时,也使我更加坚定不移的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我将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用十七大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有关改革开放的论述被放在最显著的位置,整个部分的论述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其中“三个铭记”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抉择,是我们党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科学的实践选择,而近三十年国家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为改革开放——这 一历史性决策的正确性提供了铁证。
改革开放,是改革和开放。没有改革,我国封闭的国门和意识就不会被打开;而没有开放,我们的改革也难以获取充足的动力。改革与开放,是息息相关的两个个体,互为支撑,互为动力和基础。
改革,是一种有内而外的变革,这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并可能遇见难以估量的风险;而开放,意味着来我们要面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所面临和吸收的即包括国外好的一方面,也可能涉及坏的一方面。那么如何降低改革的成本、规避改革的风险,并在开放的过程中保持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色呢?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科学发展观上,有一个方向型的答案,那就是“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决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改革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改革承担的成本和所面临的风险大小。掌握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手段,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改革的成本,对规避风险,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呢?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提高决策的科学含量,即全面性,避免片面性。这就在深一层次要求决策环节具有一个量的基数——即提高决策的民主化水平。决策要从符合大部分人利益的角度出发,要确保决策依据大多数人的意愿,让大多数的人享受决策产生的良好效果。这就是“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享用”,在理论层次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密连接,高度一致。改革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因此改革决策的科学化提升方法,就是在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改革的基点和依据,要让改革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发言权利的改革,具有人民参与行为的改革,这样的改革才会真正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处在统一高度,才不会违背人民的意愿。
在微观的层面,改革方向的改变集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各个方面:经济更加注重效率和公平;政治更加注重民主有序参与;文化更加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文明现实需要;社会事业更加注重公平正义。这四个方向的变革,逐渐体现出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而这一切都是改革决策科学性的基本体现。
改革是具有联动效果的行动,势必会影响不同的利益群体,这就要求改革从大部分群体的利益为出发点,妥善处理一系列因改革而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说两极分化。为避免这一问题,改革要以渐进的方式增强改革的协调性,科学而稳妥的不断深入,从单一领域到各个领域,从单一地区到全国各地。事实证明,在中国的历史上,激进式的改革不符合国情,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激进式改革的效果难以为继,改革的主体也没有好的下场。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所以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全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所决定的,某些国外媒体或个人对这一指责,显然缺乏科学性。
《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总结自身的经验,也要借鉴国外的经验,这是对开放的一种诠释,也是对开放的一种肯定,更是我们建设开放型政党的基本要求。我们无法完全控制开放的程度和幅度,因而更要求我们在吸收和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科学的选择,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健康的营养,为我们的改革提供充分而科学的智力支持。
从对改革开放的肯定和要求上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方式,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走了出来。的确,“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方式,对改革的成本控制和风险规避技巧都有高不可及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成本过大或风险过大都可能导致我们的发展和党的执政地位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挑战,在今天变化莫测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为我们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有效的指导。
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延伸和发展,也形成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创新性成果。在此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新的理论成果更加丰富了这一系统理论,更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体系。今天,这一理论体系因其产生的土壤来源于中国,也因其影响和指导着中国的发展,因为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她已经取代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以更加科学地方式,有效着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带领中华民族走向更加璀璨的明天!
第四篇: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是号角,更是动力!
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究班9日至11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与全体研究班学员座谈交流并发表讲话强调,组织系统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思想,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举措,树立党的十七大要求的新形象,努力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模范。(新华社2007年12月11日)
党的组织工作从来就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组织工作在党的建设全局和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努力走在前列、争当模范。
组织部门努力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必须进一步明确组织工作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的目标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要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科学考核评价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基础;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人才和智力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要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开展组织工作,与党的其他各项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证。
组织部门努力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必须认认真真地履行好职责。从组织部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来看,一方面,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具有很强的职能要求。另一方面,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组织工作要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可以说,党和人民赋予了组织部门十分重要的职责。组织部门要全面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严格按制度办事,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在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营造踏实干事业、无私做奉献、埋头求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的原则要求,完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智引才办法,积极推进“不拘一格选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组织部门要努力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完成好组织部门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很重要的一点是组织部门自身首先要在政治上过得硬,真正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新形象,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在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无论大事小事,无论新情况还是老问题,无论重点工作还是一般工作,无论是主办的事情还是协办的事情,都要扑下身子狠抓落实,以实际工作成效检验贯彻落实情况。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统筹兼顾,合理谋划,突出重点,加强督查,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工作。要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生命线,紧紧围绕更好地为加快发展服务来开展工作,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方略、发展的成效来对待、谋划和检验组织工作,力求在服务经济发展中有新发展、新突破,以组织工作的优异成绩推动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第五篇: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按:以前都把教育放在文化类,当作是文化事业的内容,有记者发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且把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显示中共已经把教育作为民生议题看待,而改善民生又是当前中共施政排序中的重点,相信今后对教育应当会有更多的投入。
《对十七大报告“说文解字”剖析中共“解放思想”》
对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开幕式上所做的报告,媒体多把焦点聚集在当局对于民生议题的重视;在另一个攸关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关注。
作为一个拥有超过7300万党员的执政党,要“集中统一”全党认识,尤其在需要协商妥协的后权威时代,更是个艰巨的任务。作为五年一次的纲领性文件,党大会报告无疑是位阶很高的政治宣示,因而更需要字斟句酌,谨小慎微。
中国及境外媒体在检视十七大报告后都发现增加了一些新说法,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态文明”、“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文化软实力”等。
如果深入剖析,其实还能够发掘出一些埋藏在字里行间的金子,有助于了解中共在一些政策和立场上态度的变化。
有记者便发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以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不同,从“增长”改成了“发展”,并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就教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
不仅仅是字面改变
朱之鑫回答说:“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不仅仅只是两个字的改变,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
他解释说,经济发展方式所强调的不仅是一个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以及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等。此外,用“发展”来代替“增长”,有利于正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除了文字上的小变化,在报告中位置的更动,背后也大有文章。中共向来宣称对教育高度重视,然而之前都把教育放在文化类,当作是文化事业的内容,有记者发现,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且把教育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章,显示中共已经把教育作为民生议题看待,而改善民生又是当前中共施政排序中的重点,相信今后对教育应当会有更多的投入。
同样的例子也出现在报告对外界所关心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应,虽然大体上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惊喜,然而“公民意识”的提法首次出现,却代表着中共对待政治改革的态度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
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而且后面还补充说明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与十六大报告对比,有本质上的进步。
五年前的报告只说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没提到“公民意识”,而且是放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那一章;十七大报告关于“公民意识”的说法,出现在“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章。
五年来对于“公民”的态度也有明显的差异。十六大报告同样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十七大报告增加了“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十六大报告说“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是比较保守的讲法,而且还加上了“完善诉讼程序”的民事司法前提,十七大报告直接说要“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而且前提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显然,十七大报告对于“公民”的认识要比十六大报告更进一步。同样是“民”,“公民”与“人民”的不同,就如朱之鑫所言,“绝不仅仅只是两个字的改变”。
“人民”是个抽象的集体概念,是可以成为专政的权力基础和借口,不服从专政的对象往往都被冠上“人民敌人”的帽子而残酷镇压。“公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元素,是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政治个体,不是任何集团可以轻易垄断解释权的概念,也不是任何人可以随便在政治上“代表”的对象,要成为公民在政治上的合法代表,必须经过一套公开公平的委托程序。
从这个意义而言,说中共确实有在十七大报告中体现它自身要求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非溢美之词。
当然,十七大报告的主要精神还是在坚持中共的一党执政。从对“公民”的论述分析,可以理解为中共仍然以为中国社会还没有达到公民社会的现代成熟水平,因此才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但是反过来看,一旦中国公民社会逐步成型,必然会要求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政体,十七大报告对“党内民主”和权力监督的大篇幅阐述,毋宁说是为迎接那个时代来临所进行的政治准备。转自《联合早报》
作者:叶鹏飞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