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幸福之旅

时间:2019-05-13 08:0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教研幸福之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教研幸福之旅》。

第一篇:校本教研幸福之旅

校本教研幸福之旅

——麻城市乘马岗镇院子中心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实践总结

“创新红土文化,形成院小思维,奠基幸福人生”是我们院子小学的精神追求和办学理念,随着校本教研的步步深入,我们这个偏僻的农村学校逐渐活起来,学生的思维逐渐飞起来,教师的智慧逐渐燃起来!近年来,我校沿着“校本教研、提升素养、幸福成长”的思路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教科研的幸福之路。

一、健全教研制度,为师生开启幸福之源

校本教研最重要的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等活动。于是,我们根据农村小学条件比较差,师资相对薄弱的具体情况制定并严格实施了这么几项校本教研制度,具体是:

1.抓组织,点亮领导实践智慧。

学校成立了以徐能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江培柏为副组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建立了校本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是“校长决策——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参与实施”; 责任管理制度是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四全责任制”,即“全程规划责任、全程组织责任、全程保障责任、全程管理责任”。这一制度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制定了详细的校本教研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校长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变为大家的行动,点亮了教师的教研人生,彰显了我校校本教研的鲜明特色。

2.建制度,确保校本教研有序开展。

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体系。《院子中心小学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是校本教研工作总章程,确保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其它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并负责监督实施。《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要求教研组长既独当一面而又有创意的在课改背景下负责组织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旨在鼓励教师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建立“五个一”工程。学科教研组紧紧围绕学校“五个一”和教师“五个一”开展校本教研。学校 “五个一”:(1)每周要有一次教研汇报活动,内容可是集体备课、说课、评课、教学观摩、校长论谈、学习读书交流等。(2)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反思交流会。(3)每学年举办一次教学开放周。(4)每学年举办一次“课

1内比教学”活动。(5)每学年进行一次实验论文或案例分析评选。教师“五个一”,即建立一个个人博客,每周写一则评论或反思,每月写一篇心得,每学期讲一节公开课,每学期写一篇课题研究论文,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深入开展“走近名师、走进名著”教育阅读活动,让教师与名师对话,与名著交流,及时补充“新元素”,有效汲取“营养品”。

3.强机制,开启教师幸福之源。

学校尝试建起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形成了“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名师”层级梯度攀升的“金字塔”教师能力提升模式。

机制完善了,就能保障教研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形成良好的教研动态,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师生开启幸福之源。

二、开展课题研究,为师生奠定幸福之基

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2012秋学期,我们申报了黄冈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特色研究》,旨在通过课题研究,使全体老师全身心地去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挖掘学生幸福的源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搭建学生幸福成长的阶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培养学生幸福成长的引路人。

1.注重过程管理,保障课题实验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学校成立课题实验管理领导机构,经过充分讨论,制定科学的课题实施计划。在课题实施计划指引下,课题实验小组力求不断探索更贴切学校、班级实际的子课题,鼓励教师大胆进行个人探索。同时,倡导同伴互助。学校加大理论和实践指导,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性和延续性。教研组制定可操作性强,认同感强的研究计划,组织教师积极搜集材料,切实开展理论培训工作,为研究工作积淀丰富的理论,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严格按计划开展工作,及时开展阶段性反思、总结、调整,并及时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不断丰富经验、理论的累积。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

2.注重课题实验与课堂实践的有机融合。我们坚持把课堂教学与课题实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反馈会议,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题研究让师生体验、感受幸福,培养勤奋的精神品质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如:一个奇思妙想、模型制作;

战胜留守的孤独、融入同伴的快乐;大伙在一起的风雨彩虹、智慧共享;学校社团的构建、“快乐周三”课程形成。

3.建构起一套课题研究的运作模式。有课题指挥层、学术指导层、项目承担层、智囊协助层,项目制为抓手,责任制为保证,匹配性为标尺,各种活动过程见师生发展和成效,每个乐手都立“军令状”,在同一舞台、同一乐团进行各显神通的律动,对谁都是不容舍弃的诱惑和体验,对谁都是不可不试的考量,对谁都是一条通向幸福的光明大道。满足师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幸福人生奠基的特色研究”课题,就像在院小师生心中点亮一盏灯,照亮了前行的路,大家在“幸福”点上探索、实践、创造。缔造、发现了人生之真,课改之妙,辛苦、忙碌中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三、创新培训模式,搭建教师成长幸福平台

1.搭建青年教师岗位成长平台,感受成长的幸福。

活动培训。如我们以“课外访万家”活动为载体,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情操和价值。在“访”与实践中教师反思到:仅仅自己具有广博知识、深厚学养是不够的,还要能转化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进步的养分;教师仅仅内心具有爱的情怀还不够,还要能体现在与学生良好的沟通交流,体现在学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的培养上。

校本培训。有优秀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学校组织教师的读书活动;聘请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了因势利导的培训。

骨干培训。对中层以上的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进行专门培训,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骨干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既做到层级、有序发展,又各自有不同发展方向和目标。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学校力求做到加压与加冕相结合,放电与充电相结合,扬长与避短相结合,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成长与发展的快乐,从而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快乐工作的每一天。

2.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学习的平台,享受学习的幸福。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服务教学应用教学。依托中国教师继续教育网这个信息平台,采取远程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实现了教师培训学习网络息化。现在我校已掀起学习和利用资源进行教研教改的热潮,学校还购买专家的专题讲座、录像课,教师都认识到学习、应用的乐趣,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重视名师的引领作用。省级骨干教师、麻城名师徐能英同志,带头钻研业务,自制培训课件,为全体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充分发挥了本校的教育资源。黄冈市骨干教师陶月汉和汪信敦同志,带头主讲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并指导师徒结队的青年教师讲研讨课和撰写教育叙事。

三是创建“涵咏”读书吧。学校成立了“涵咏”读书吧,创设阅读环境,开展读书活动,拓展学习研究功能,满足师生求知的需求。2012年9月份,学校接受“泉蒙读书会”近七千元的图书捐赠;2012年11月份,曾经在学校工作的阮老师的子女也向学校捐赠总价值八千余元的图书。今春学期,上海泉蒙读书会又向我们捐赠了三千余元的图书。读书吧开展了系列活动,包括学术、科技、文艺、论辩、演讲等,校园图书拓宽了师生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现在,学校的读书活动,得到了外界人士高度关注,获得了多项赞助,泉蒙读书会的志愿者们还表示今春将来到学校作志愿者,引领学校发展。

3.搭建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平台,体验发展的幸福。走出去与城市联手,加快农村小学发展步伐,拓展视野,面向未来。走出去学,定点的、不定点的,只要有利于提高和发展的学习机会我们决不放过,利用各种机会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观摩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各项业务素质。仅今秋学期短短两个多月来,我们选派教师30余人次赴武汉格鲁伯儿童学院、麻城市实验二小、各兄弟学校,多次参加好老师送课下乡活动,帮助教师了解新的教学信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每次外出学习的骨干教师回校后均书面进行了专题交流、汇报,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讲了教研示范课,使老师获得了有益的启示。2012年秋全镇优质课竞赛我校参赛的数学和英语老师陈克海和刘晓青均获得镇二等奖的好成绩。请进来专业引领。2012秋学期,我们聘请麻城市文化馆缪益鹏和中国书法作协会会员担任学校的文学社顾问,刘道玉教育基金会也多次来专家给师生作主题讲座,教研室已退休邬主任也为学校课题的申报指导„„老师享受了学习的幸福,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打造管理特色,引领师生走向幸福之旅

在管理中,我们努力打造管理特色,以更新鲜的形式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管理的效果。从而使校本教研直达核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

1.评课方式的创新。

对话式交流:我们要求参与活动的教师,在听完课后,至少要思考准备一个问题。评课时,在执教者说课后,我们改变以往教师依次评课的做法,而是听课教师就某个方面进行质疑,由执教者回答释疑。刚开始,有些教师不知问题如何设计,问题的价值不高,也出现过执教者回答不了的尴尬场面。但我们也从中感受到从前没有过的热闹争鸣,就坚持下来。在“真诚、真实、真话”的直面交流中,求真务实,求同存异,或理性评析,或观点争鸣,或亮点回味。理越辩越明,设计越辩越趋于科学合理。也促使每次的开课教师,必须把教材钻研得更透彻,环节设计更注重科学理论的支持。教研质量越来越高。

2.研讨方式的创新。

博客网交流:把研讨中存在的焦点、难点、疑点等突出的问题加以整合,上传中心校区域教研网,作为“延伸性”教研,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彼此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快乐。同时,我们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写个人教育博客,聘请专业人员对教师在个人博客建立、心得上传、评论撰写等技术进行指导培训。现在,我校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团体博客,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个人博客进行自由交流。博客凭借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新的平台。

在线研讨:在网络的帮助下,我们改变原来的教研组织形式,多次尝试组织教师参与各种规模的在线研讨。“网络教研”,不仅本校的老师参加,也吸引了外校教师参与。教师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互动中激荡、生成,同时教师们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不断增强课题研究的效益。

3.文化管理模式创新。

首先,构建文化引领模式,形成集体信念和价值观。我们院子小学共同确立了“创新红土文化,形成院小思维,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创新红土文化”的核心是奋发图强、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形成院小思维”一是让头脑充满智慧,让心灵充满阳光,达到“有志者事竟成”的心态创新;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角创新;三是让学校活起来,学生的思维飞起来,教师的智慧燃起来的行为创新。“奠基幸福人生”意在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挖掘学生幸福的源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搭建学生幸福成长的阶梯;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幸福学生,成就教师。

其次,构建将军文化和经典文化模式。红土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以乘马将军

作典范,让学生寻将军足迹、读将军传记、讲将军故事、学将军言行,奋发有为,“为幸福人生奠基”。经典阅读校本课程,让本土的红色文化与经典交相辉映,师生享受与活动同行,与文化同行,与快乐同行,体现“朝气蓬勃 书香气华”的学校精神,为院子学生一生幸福奠基和老师们事业上的成功提供文化保障。一套《红军摇篮》校本课程又有新的突破,经典阅读校本课程学生爱不释手。学生在县、市、省组织的读书征文比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年泉蒙第五期征稿,我们有刘清华等20多位师生文章都被刊登,学生初步形成了“行为规范、思维活跃、志存高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第三,构建物质文化。(1)提高学校设施、设备现代化进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校园网络建设和现代化办公条件;(2)营造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谐交融的校园物质文化,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3)增设一栋面积470㎡造价70万元的食堂以及建筑面积1100㎡、造价120万元的幼教楼;(4)完善校园图书、照片、录像、课件等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给二至六年级添置图书柜12幅,处处给学生以熏陶感染和美的享受。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院子小学虽“小”,但有校本教研领航,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心贴心地想、实打实地干,扎实开展“教”与“学”的探索,正在昂首阔步,向幸福之旅迈进!

第二篇:开展校本教研_共享幸福教育

开展校本教研 共享幸福教育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感谢干部论坛这个平台为我校教导处提供的交流机会。今天我交流的主题是:“开展校本教研 共享幸福教育”。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并留下宝贵的意见。新整合的东疏镇第一小学一年多来,我校教导处认真贯彻落实校长办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践行校长办主导的“亲和务实、执着率真、缜密思考”工作作风,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力促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坚持以聚焦课堂为主线,以研训结合为途径,以“三教” 为阵地(即:学科教学、校本教研、教学管理),以“三用” 为策略(即:用理念引领课程改革,用研究提升教学品位,用精细打造管理文化),以“三心”为宗旨(即:潜心研究,悉心指导,全心服务),以“两提”为重点(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达标活动为突破口,按照“规范教研管理、落实教研过程、夯实教研基础、突出教研实效”的教研思路,形成了“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校本教研意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聚焦课堂,激发思考。开展课题研究,落实研究过程,解决教学问题。角色创新,专业引领与发展”的教研特色。下面就近年来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校本教研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理论是先导,学习是保证。”搞好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因此,学校把“做学习型校长,建学习型学校,带学习型教师”、“工作必须学习”、“工作就是学习”作为我们办学的最新理念,要求老师们把学习看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存方式,要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要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反思意识、校本意识、责任意识。为此,开展了以下活动。

(1)两个制度保学活动。我校推行“五个一”的制度,即教师每学期读一部教育教学理论专著,订阅一份学科教学核心期刊,记一本学习笔记,上一节研究课,每次教学活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促使教师将学、教、研结合起来,确立学、教、研相长的工作学习观。推行“教师个人成长记录袋”制度,全程记录教师参与学习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情况,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经历和成果。其内容有:自我介绍、座右铭、活动写真、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

(2)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勤于读书,不仅要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还可以读名著等文学类的书,并在《业务学习笔记》中写出每月一千字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这项要求不仅是对老师们,就是对校长也不例外。因为校长就提出,有了学习型的校长,才能建学习型学校,能带出学习型教师。所以校长带头进行阅读教育名著,并对老师们进行培训,有时还同老师们进行交流,这大大提高了老师们的读书热情。同时学校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师积极读书来丰富自己,我们曾经开展过“好书推荐”、“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读书意识,提升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养。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走出去”我们主要向骨干教师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在这方面,我们的校长是一个非常有头脑、有远见的人,尽管学校资金紧缺,但每年、每学期校长都拿出一部分资金让我们的领导、老师到外面学习进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并且要求外出学习人员每次回来之后,都要做汇报课或在全校大会上谈体会进行交流。同时还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听课、评课,使老师受益匪浅。“请进来”,请县、镇教研室的专家来我校举办讲座,深入课堂听课,为教师解疑答惑、指点迷津,使老师们在教学中少走弯路,使学习落到实处,培训突出实效。

(4)开展教师反思活动:有一位专家曾说过:“一个教师备十年课,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师,如果做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一名教育家。”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活动。我们的教学反思有两种形式: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个体反思,要求教师写教育案例、写课后小结、写教学日记、写教学随笔等,而且从本学期开始建立了个人博客,把平时教学的心得体会等都挂上,与教师们进行交流。群体反思,要求同一个教研组的老师,可以针对一节课、一个教学片断、一次检测成绩、一次新的尝试,以及平时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等进行教学诊断,鼓励教师点评自己,点评他人,点评学生,总结规律,达成共识。

由于我们加强了学习,加强了校本培训,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现在办公室里唠家长里短的少了,探讨教学方法的多了,伏案批改作业的多了,主动走进课堂听课的多了,互相学习、比学习、比进步、比教学能力氛围在校园里已经形成。

二、创新校本教研活动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主要提倡“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教研活动。近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

(1)开展“集体备课,同步研讨”活动。备课时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做到“四研究”,研究重点、难点,研究双基能力、研究学法、教法。教师先在“自备”形成教学个案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形成通用电子教案,然后采用“一课多用”的形式进行上课,达到别人的优点可以为我所用,别人的缺点我为弥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集体备课,同步研讨”活动,增加了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研究氛围。

(2)问题式教研。以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教研活动。例如上学期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流于形式,针对这一问题,教导处马上推出一节有价值的课,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老师提供方向。

(3)专题式教研。这也是我们进行的一种教研方式,在教研活动前,先抛出一个专题,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突出朗读的实效性”,老师们围绕这个专题进行充分准备,在教研活动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共识,形成对策,从而指导教学。

(4)视频教研。主要是录像课回放。把一些名人、大师、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进行播放,学习名师优秀的教学方法,博众家之长为我们所用。

(5)诊断式教研。现场做课、评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改正,再进行教学设计,再上课,再教研。

(6)网络教研。去年年10月,学校首先在学校办公室、每个教室全部实现“室室通”,在班级还配备了电视及多媒体。网络的顺畅为师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提供了有效而广阔的平台,解决了教师们普遍感到的教学资料缺乏无可借鉴的问题。现在有关课题的研究,教学问题的思考,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的方式进行交流,避免了以往没有大块时间讨论,不能及时抓住“灵感”的遗憾;彼此沟通的愿望更加强烈,效率也大为提高。在此基础上今年要求我们的教师注册教师博客,这样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家、教师“零距离”的指点,同时也可将自己所做的教学研究通过博客在媒体平台上公开发表。

三、聚焦课堂,激发思考。

我们加大了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开展了“五课”活动:第一种推门课。就是不打招呼的课,这种听课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目的是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进行监督、监控、检查与指导,从而提高常态课的质量。第二种课是骨干教师引领课。主要是让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进行献课,从而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亮一盏灯,映红一大片的目的。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其他老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第三种是中青年教师评优课。在校内开展优质课竞赛,这种赛课我们每学期都搞。老师们非常重视,想方设法备好课,总想获得好的名次。学校对优胜者也进行表彰奖励。第四种精品课。在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的优秀课我们再做为精品课在全校教师中公开展示。第五种研究课。要求全体教师人人都上研究课,人人参与互动,从而研究、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新模式。学校把这些教学活动都与岗位练兵活动以及家长开放日联系起来,每一次的活动都制定方案,并进行总结。因为学校的教学活动目的明确,所以在活动效果上就有了明显的变化。每一次活动,教师积极性高,准备充分,师生互动多,学生学习的趣味浓厚,可以说给师生提供了享受“幸福教育”的环境。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内容系统充实,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结构科学合理,充分展示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可以看到老师们正朝着校长办制定的教学工作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着教学质量。而且通过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课堂,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关怀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快乐。通过岗位大练兵活动老师们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坚定了全校教师走向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现在老师们在正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其次,我们还开展了 “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我们要求教龄在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向经验丰富、具有一定名望的老教师学习,承诺双方互相听课,坦诚交流,并提出“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经验,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观念、新手段”的新结对理念。期末,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听课、访谈学生等手段进行评估。同时,学校对一些勤奋、上进、资质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年教师着力进行打造,对他们做到“放心、放手、不放松”,给他们“指路子、定步子、压担子”,搭建平台,使其早日脱颖而出,从而达到发现能人,培养能人,鼓励能人,打造名师的目的。

四、开展课题研究,落实研究过程,解决教学问题

(1)“科研兴校,质量立校”这是我们办学的永恒的主题。要做科研型的教师,思辨型的教师,就应该致力于课题研究。近一年多,我校学校紧紧围绕立项的市、县、镇、校“十一五”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显著成果。上学年,我校着力做好了“十一五”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工作,及时推广有创新且成效显著的教改成果。做好了“十二五”研究课题的规划和申报工作,做到了85%以上教师参与各种教学课题研究。上学年,我校的一个市级、三个县级、八个镇级“十一五”实验课题因研究目的鲜明,思路清晰,课题开展认真,过程扎实,成果丰富,全部通过鉴定并结题。申报批复了一个省级“十二五”实验课题和三个县级“十二五”实验课题,我校被确定为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十二五”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律的研究实验学校。通过课题研究使老师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科研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而且能通过课题的开展切实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能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使他们能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2)开展小课题的研究。小课题的研究,我认为这是我们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方面的一个新亮点。小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都可以研究,它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最多一个学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而且它的研究成果不需要轰轰烈烈的科研论文,也不需要上万字的研究报告,只注重它具有的实践意义,可以是教学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研究小报告、千字小论文等等,通过研究,让教师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因此小课题很受老师们的欢迎。

五、角色创新,专业引领与发展

管理者也是校本教研的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引领者,因此,校长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做到“四跟”,跟训、跟学、跟思、跟研。跟训:与教师同培训、同学习、同树课改观。跟学:与教师们一起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习新课程理论、教学新案例、实验新做法和“聚焦新课程”前沿报道。跟思: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故事,发现教学智慧和技巧,思而有据,思而有得,随时随地撰写反思。跟研:坚持做到有听有评,通过热情帮助和见仁见智的讨论,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二度教学设计,找到反思的发源点和触发点,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又促进领导课改理念的日益更新。

我校在校本教研中特别关注老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针对老年教师采取教研上倾斜、工作上照顾、探讨与青年教师分层评价等措施,让他们尝试成功,树立信心,充分调动他们的教科研的积极性。

一年多来,学校教师论文就有50多篇得到了国家、省、市、县级论文一二等奖。10多人次获市、县教学比赛优质课、教学能手奖励,学生有30多人次荣获县及以上各项证书。

总之,通过对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中真正感受到了校本教研的着力点应该是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自己。也就是把问题变成课题,使教师变成研究者,让办公室变成研究室,让师生共建共享教育所带来的幸福。

虽然我校在校本教研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深深感到自己工作中仍存在着不足,距离上级部门和家长朋友对我们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距离先进兄弟学校还有较大的差距。有一些问题至今还困扰着我们,如:

1、如某些教师职称到顶或晋级无望,职业倦怠日益严重,内驱力不强,校本教研走过场;

2、研训项目过多,系统性不强,精深度不够;

3、校本研修与核心教学领域结合得不够;

4、应对上级各部门的督导、验收、创建、调研、教研、比赛等活动频繁,应接不暇,与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产生冲突,浮躁多,静心思考少等现象。但我们相信,工作中有不足,说明还有努力的空间;实践中有困难,说明还有研究的价值。今后,我们将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针对不足与困难,完善校本研修,享受校本研修,为把我校建成一所高品位、高质量、实验性、示范性的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校本教研

学习《课改后校本教研的新方式》心得体会

钦北区大寺镇天白小学

黄振光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燃烧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把自己平凡的生活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懈追求着、奋斗着、抗争着,求索者„„”一直感动于这样的一段话,在校本教研操作过程中,每每遇到困惑和困难,总给我们的团队以启发和力量。我们有清楚的共识“校本研究是最有针对性、最有生命力的教学研究形式。立足学校实际扎实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团队的核心价值观、共同价值观。我们的若干做法想法源于此,并贯穿于校本教研具体操作的前前后后。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一个学校能否持续发展,并不仅在于学校硬件设施有了多大改善,也不仅在于这所学校出了多少成果,培养了多少“名师”,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老师们工作是否有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能够身心愉悦地去工作,是否能在奋斗拼搏中感悟到人生的幸福、成功与快乐。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学校的校本研究是否有效,不在于可以争取到多少试验课题的立项,而是能否创设了一个让老师们能释放激情去创新开拓的环境。可慕小学之前的课题有: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建立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创设问题情境”策略的研究》(已结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研究中)等。基于这样的基础,我们认为课题不在级别的高低,而在于有没有研究的价值,能不能解决老师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不可以服务于教育教学,从而在教研过程中一步一步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我们团队的第一个做法是:就之前课题研究的做法、经验做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性的继承和发扬之前可以借鉴的一些研究方法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和完善,使之前课题研究的一些问题单、评课议课表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比如,我们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修改了评课表,增添了亮点、问题的描述以及教学建议,使议课表能针对课堂教学环节更加全面的评价。

二、联动教研,注重实效

我们启动了“七校联动”校际课题研究。联动教研,作为教研内涵发展、功能拓展的一个新的载体,顺应了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关注均衡、探索创新,有效解决教育教学中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慕小学作为农村点校、校本教研基地校,为更好的发挥其辐射带动的作用,本学期我们协同前埔小学、坝头小学、龙山小学、西边小学、培基小学、后林外来工子弟学校等七校联动教研,采取合作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由此实现共同发展。我们的做法是:以示范课例为载体,语文学科围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语感”,重点放在阅读课堂教学上;数学学科围绕 “提高小学生理解能力”,重点在应用题的有效教学上,使学生解答应用题正确率真正有所提高。语数研讨重点在于学生理解能力培养策略的探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教学研讨活动,探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增进七校教师间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体有

1、专题讲座

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课例分析等专题讲座,现场采用互动形式,切实解决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们邀请到国家级骨干教师、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泉州晋光小学黄加贤校长做《教师人文修养与专业发展》、《SWOT分析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专家的引领,对教师进行专门指导,扩大视野,提升水平,推动学习;鼓励参加的教师要做笔记,写体会,勤落实,切实提高教育理论素养与实际能力。

2、研讨课

可慕小学语、数各一节,其他小学各1节,与可慕小学两节课形成同课异构。课前学校教研组、校际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磨课,课后请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点评。、3、各校校本教研经验做法交流

有集中交流、网上交流,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彰显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经验即成果”的理念,促进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更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共享。

4、创设条件让教师走出校门,到附近名校取经

如组织数学教研组到石狮二实小三实小学习,参观其数学教研室,听取教研具体做法;携手泉州晋光小学,共同探讨校本教研的做法等。

三、层层磨课,反思成长

磨课,是某个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我们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使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每一节将推往更高层次、更高级别的研讨课,我们都先在校内利用平行班借班上课;新教师的素质了解研讨课,是在新教师先上一节课后,再听其指导教师上课,然后新教师再上一节。每节研讨课后,教研组必组织评课、议课。通过对该堂课进行反复深入的剖析、研究,更促进教师的反思与资源的整合。

“特别的课堂,特别的感觉 利用中午的时间,我快速地把教案又整理了一遍,开始了第二遍试讲。课堂效果好了许多,但随之而来的是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教学机智的缺乏,评价用语乏味,普通话时常变调,粉笔字不规范。我开始懊悔自己,责问自己,平日都在课堂上干什么了?如果平日里对自己严格要求一点,哪怕一天进步一点点,也不至于到现在问题成堆啊!课后,老师们又对教案提出了新的修改意见。老师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帮我梳理,一句一句的帮我推敲文字,我一句一句的记在心里,教案定型了。”----这是一位新教师在第二轮磨课后写下的教学反思。

“特别的经历,特别的感触 以前听说上一节课就得剥一层皮。这次上课我虽然没剥一层皮,但在一天多的时间一点也没有饥饿感。有了这次的经历,知道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第一,加强基本功训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粉笔字,普通话。

第二,一定加强读的训练。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注意范读。

第三,一定要研读文本。深挖教材,摸清文章的脉络,理清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定要读出他们自己的见解。

第四,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后更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说课。

总之,通过这次赛课,我庆幸自己是慕小的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因为我们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作后盾。他们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推动一个个有梦想的人。”----这是这位新教师在上完“七校联动”研讨课后写下的教学反思。

反思写出了老师的真情实感,写出了老师的心声,也是我校磨课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多轮磨课,教师会产生很多的感悟和反思:如何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如何更深入地研读教材,如何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教师要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另外,我们对磨课的资料加以整理:整理一次次的教学预案,教研组老师的评议记录,自己的反思轨迹;整理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或片段,学生新颖多样的解题思路或典型的错误认识;选择典型的有启发性的案例或片段融进自己的反思;整理制作好的课堂教学课件,作为教学资源存档等。这样,可以不断形成系列研究成果。磨课已经成为我校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方式,我们感觉它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具有好的效果:如今,我们把学校的图书目录印制好发给老师,制定读书计划,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如今,我们设立了“教师备课簿”和“常见错题集”,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遗憾和缺失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一些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如今,我们定期举办“学生特色作业展评”,出现了如数学小日记等特色作业,关注学生解题过程的思路和感想;如今,老师们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如今学校的教育博客群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随笔、深刻理性的教学反思„„

以上几点只是我们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做法和想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我们的探索之路也在不断延伸。我们坚信:我们的探索一定会“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四篇:校本教研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越来越多,一些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也随之浮出水面、与日俱增,使得学校推进课改实验的步伐愈加艰辛。怎么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如何使新课程理念有效地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以人为本的“校本教研”为我们打开了立足新课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近几年来,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理论基础,针对课改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借助行动研究,带动新思想、新方法的渗入,使得我校的教学工作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立足问题研究,分层实施校本教研,扫除课改路上的荆棘和障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新课程强调:要做研究型的教师。那么,教师研究什么对自身的发展最有益?我们认为是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我们把教师在课改实践中不断生成的问题确定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资源,按问题的大小和存在的范围,分四个层面实施校本教研。

(一)教师层面:“个人诊断反思”式教研模式——解决教师课堂生成的问题。

“顿悟使人进步,反思使人成熟。”每一种教学行为背后都有其隐含的教育思想。反思是教师提升思想,不断进步的有效途径。面对课改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我们鼓励教师时时反思、事事反思,通过反思,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1、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课后自我诊断反思——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二次反思”。写好课后反思是我们要求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遇到了相关问题,促使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诊断出问题存在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解决了原有问题,并在新的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引起教师新的反思。如此循环进,老师们不仅养成了不断反思的习惯,而且也增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录像反思:“上课录课——课后回放——自我诊断——组内评课——集体会诊——二次反思”。给自己的课录像,是我们创新提出的新举措。帮教师录下上课的全过程,让教师通过自己看自己,写出自我诊断反思,然后再把录像带到教研组,进行集体诊断,共同剖析本节课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反思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理念的相悖之处,最后由做课教师借鉴大家的意见后写出二次反思笔记。实践证明,“录像反思”是一面多棱镜,不仅“照”自己,而且“照”别人,它让教师准确地诊断出自己的问题,及时地在反思过程中找到了课改的方向,是教师提高自我诊断和自我反思能力,不断完善自我的一种有效手段。

我们坚持课后反思,初步解决了使用新教材时遇到的小问题小困惑。坚持录像反思,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缩小与新课程的距离。

(二)教研组层面:“自主合作式”教研模式——解决各组日常教学中的问题。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组织,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在教研组活动中得以实现。我们引领各教研组聚焦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某一个问题,以这个问题作为研究主题贯穿教研组教研的始终。

我们尝试了“自主合作式”的教研组教研模式。把校本教研的自主权直接交给了教研组,研究哪个主题,选择哪种方式,探讨哪些问题,这些都由教研组自己商量自己决定。他们选择的研究主题有:“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新教材的识字量大,如果大部分时间拿来搞识字,别的内容如何来最优化?”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源于一次听课后的感受,有的源于与同伴的一次聊天,有的源于一次实验后的反思。总之,都是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自己每天都要干的事情干好,就会人人有话要说有事要做。当然,不仅仅是议题的选择,就连如何实施研究,如何组织活动,各组也各有创意。如,二年级数学组设计了“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分头实践——集体反思”的研究思路。又如,四年级语文组设计了“确定问题——选择课例——课堂观察——深入反思——行动跟进”的研究方式。

同时,我校的教研组教研又是集体智慧分工合作的体现。如,五年级语文组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在具体实施中,她们商量分三步活动:第一阶段赏析阶段;第二阶段互评互改阶段;第三阶段自评自改阶段。操作过程中,她们将组内六个教师分成三组,两个教师负责一个活动阶段,每个阶段的活动如何开展,什么时候开展,采取哪种形式,活动的资料如何搜集,活动的成果如何汇总,全都由这两名教师负责。当然分工的同时又不乏合作,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中组内六个教师又有共同参与和新的分工。就这样分工中有合作,合作中有分工,教研组6位教师在共同合作中,教学难关一个个被突破,教学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教师们得到了教研的实惠,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因而参与校本教研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三)学科组层面:“集体会诊式”教研模式——解决课改途中的焦点问题。

行动改变一切,实践丰富生命。面对课改中的焦点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到实践中去。在学科组层面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大力倡导教师学习运用行动研究这一方法,依照“教学——问题——归因——设计——实践——反思”的模式进行实践探索,把问题、行动和研究贯穿在一起。使教师们普遍认同了“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思想,从而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我们凭借“主题研讨”活动,引领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主题研讨”实际就是以“小问题小专题”为核心的问题会诊式的教研活动。平时,教师把自己解决不了的课改问题填写在“课改问题征集表”上提交给教研组长,再由各年级的教研组长共同筛选出某个时期老师们关注最多的话题,确定为学科组研讨的主题,并与学科主管领导一块商量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学校教导处会在全体教师例会上公布当周或当月的议题内容、研究方式和准备事项。同学科教师得到信息后,提前一周围绕主题分头准备。活动日当天,由值周教研组做主持,全体教师围绕周话题、月主题,或请教,或商讨,或传经,或解惑,既交流经验又碰撞智慧。正如肖伯纳说的:“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而朋友间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自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以来,我们帮助一线教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课改后,学生动了,课堂活了,可是课堂不好组织怎么办?”“课改后的课堂上,学生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动笔写时却困难重重,该怎么办?”“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么教更有效?”等等。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与突破,我们逐渐总结出了四种开展主题研讨的活动模式:

模式一:“实践反思式”。它包含6个步骤:“征集问题确定主题——观察思考分析原因——集体会诊商讨对策——实践验证得出办法——汇报交流二次会诊——总结结题得出成果”。我们在解决“大班额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听讲情趣?”这个问题时就采用了这个模式。话题确定后,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先去观察自己或同伴的课堂,实地了解:课堂上学生听讲注意力出现游离是在哪个时间段?哪些教学方法容易调动学生的听讲情趣?哪些教学方法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一周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集中会诊,老师们交流了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和现象,共同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商讨了第一套解决策略。接着,我们让老师们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一两种解决策略,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实践验证,并且记下了实践记录。两周的实验结束后,进行了第二次集中会诊,我们又让老师们总结出哪些策略最能激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哪些策略在实施还存在问题仍需改进。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实践验证后,老师们或多或少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这时我们就要求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践实验撰写“实践案例分析”,总结自己的实践成果。教导处则根据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将老师们总结出来的方式和办法,分类梳理并打印成册分发到每位教师人手一份,使老师们在今后的实践中有本可依。

模式二:“观察日记式”。“根据问题选择观察对象——跟踪观察做好过程记录——个人反思总结方法——集体交流汇总方法”。我们在帮助青年教师解决“进入课改后,如何把好平时质量关?”这个问题时就采用了这个教研模式。我们先让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同学科同教研组选择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做为自己观察学习的对象,观察他的课前准备,亲临他的课堂教学,了解他的作业批改,学习他的辅导方法,并写下详细的观察日记。一段时间的观察结束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察后的总结交流,将自己认为有用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传递给同伴,实现全体教师的同进步共成长。

模式三:“课例会诊式”。“根据问题选取课例——为解决问题查找资料——集体会诊共商设计思路——设计教案分头试课——课后反思分头总结得失——”二次会诊修改设计思路——一人主讲集体听课评议——集体总结得出模式”。这个模式一般在我们遇到某种课型的教学缺乏有本可依的参考思路时采用,如在解决“新理念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我们就采用了这一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有侧重,有效地帮我们化解了课改实验中的焦点问题。伴随着一个个教学问题的解决,我们也亲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亲自参与实验的实践经验,它远远超出了直接从书本上抄来的一句理论,一个做法。而冲破种种阻力和迷茫,跨过重重问题和困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过程就是我校的课改工作走向深入的过程。

(四)学校层面:“同伴互动式”教研模式——为践行课改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校本教研,阵地在学校,根子在教师。在以校为本的教研文化建设中,教师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校必须学会自主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都要关起门来搞教研,而要经常和外界进行经验交流和思维碰撞。我们为这种碰撞和交流搭建了以下互动平台:

1、形式多样的互助式教研平台。

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我们主要开展了三种互动教研:

①同伴互助的“师徒结对”活动。

我们让名优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结成“一帮一”的师徒对子,把每周一定为“师徒互动日”,要求师徒双方要在当天开展“同上一节课”“同评一节课”“同研一节课”的互动教研。每学期,我们还举办一次“师徒结对教研成果交流会”,要求徒弟上课师傅评课,督使徒弟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师傅教师的评课能力得以同时提高。

②学科互动的“课例研讨”活动。

如果说“师徒结对”是我校同伴教师间的互动活动,那么“课例研讨”就是我校同学科教师间的互动活动。结合各种赛课,我们经常在学科教师间开展“互听互学一节课”和“同听同评一节课”的课例研讨活动。除了学校统一组织的赛课活动,各个教研组也经常自发组织以“周公开课”为例的课例观摩研讨活动。

③家校互动的“一周一课一研”活动。

“一周一课一研活动”是我们在“学生、家长、教师”间开辟的一种互动教研活动。要求各年级每周至少推出一节“家长公开课”,将家长请进教室与学生一块上课听课,与学科教师一起研课评课,有效促进了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间的互动、合作与交流。

2、不断创新的集体备课平台。

我们在集慧式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分三类备课:一类是针对新教材中的老课文老内容准备“名篇教案”;一类是突破新教材中的新课文难课文准备“精品教案”;一类是集体研讨自己主备的次重点课文的“自备教案”。三种教案虽各有侧重,但都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我们在准备精品课教案时,要求同组6个教师依据同一篇课文先自己研究教材,人人奉献一个环节的亮点设计,然后由主备教师把6个人的亮点设计汇总成一篇精品教案。还有,今年我们还向老师们提出,要把优秀的精品教案顺延使用下去,我们在顺延使用的教案后面专设了一个“交流反思表”,在这个表上我们预留了三个表格,意在让三年内同时使用过本篇教案的老师,根据当年的使用情况以反思的形式写下反馈意见。这样同一篇教案经过多人使用后,实则已经起到了:问题相互提醒、经验得以顺承、思维互相碰撞的作用。三年后根据多人的建议重新修改,那这篇教案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精品教案了。

3、外出学习归来的“模仿秀课”活动。

为了实现一人学习百人受益,我们让外出学习听课归来的教师模拟再现名师的课堂,在校的教师可以边听课边提问,这样形成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氛围,既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教师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勇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校本教研是课改实验中解决“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是课改旅途中源源不断的清泉活水。我校“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四级教研网络为互助平台,自下而上开展校本教研”的工作模式,使教研活动焕发了新的生机。面对课改路上问题和困惑,我们不再感到神秘,不再选择躲避,我们的教研工作也不再是无针对性地研究,老师们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通过不断创新的教研形式和内容,更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被正视,更多教学智慧被启迪。作为学校的主人,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逐渐凸显,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交融中,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也将更加有效地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项工作中。

第五篇:校本教研材料

校本教研材料

关于“县教研室严主任浅谈如何听评课”的讨论

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原方法和手段。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的方法之一。

2013年11月1日下午,万年县教研室严共贤主任一行特意为我校送来了关于“如何听评课”的先进经验讲座。严主任就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他对如何听评课的深刻思考、丰富的积累、以及深入浅出的表达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全体教师受益匪浅。

为此,我校领导和教师为此开展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关于严主任讲座的教研活动讨论。

下面是学校领导及教师代表的发言记录。

一、曹校长发言:

听了严主任的这次讲座,我自己是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悖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

下面我重点从听评课的功能来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1、教研科研功能

听评课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另外,听评课也是教育同行进行教材分析、教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一位哲学家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所以,教师之间开展听评课活动,就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

2、激励发展功能

通常就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来说,可能有两条路可走(从相对意义来说)。一条是磨道式的循环,是走一条自我封闭的教学发展道路;一条是螺旋式上升,采取的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造的策略,是教学能力发展的道路。

听评课对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励他们上进,发展他们的教学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引导教师走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道路。3、教学诊断功能

学校领导抓教师的教学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指导。所谓临床指导是指学校领导深入到教室中去,诊断教师教学中的毛病,评估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的一种具体技术。这里的“床”是指教室,“临床”是指深入到教室中去。“临床指导”的操作技术包括观察前活动、课堂观察、观察后材料分析与交谈等三个阶段。

听评课就有“临床指导”的性质。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一直很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在评课时,对课做出综合分析。分析过程中,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问题。要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教学程序的设计诸方面做一透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具体改进的意见。这是一个“诊──断──治”的过程。

二、李春龙副校长发言:

通过参加严主任的关于《怎样听课和评课》的讲座活动,收获颇丰。在此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听评课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种:一是为了观摩学习,二是为了商榷指导。后者通过发现问题,指出不足,总结推广经验,培养典型,示范带动,共同进步,其实质都是为了学习。听课应是观摩学习,弃其糟粕,汲取精华的活动。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每堂课都有他的成功之处和不足,我们听课的目的就是要多发现长处,加以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风格,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巧,或推广交流,促进专业成长。

1、关于听课:在听课中,应能做到翔实记录,积极推敲。听课者要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努力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和“心到”,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一定要听看结合,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评课的依据。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活动,还要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教师听完课后应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2、关于评课:

(1)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a.评课的目的在于“增值”。评课的主要目的不是水平甄别,而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评课的标准趋向“多元”。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评课的角度可以使多种多样的。如,叶澜教授在针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中提到五个标准,一、有意义的课;

二、有效率的课;

三、有生成性的课;

四、常态下的课;

五、有待完善的课。做到以教促学,以学论教。把普适性的理论至于具体背景中。c.评课的作用重在“诊断”。注意突出重点,充分挖掘亮点,避免吹毛求疵,力求深入浅出。d.评课的方式强调“对话”。评课的过程应是一种沟通,交流对话的过程。e.评课的成效需要行为跟进。(2)明确新课程对评课的要求

a、评课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评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正确评价一堂课,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查,以便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确保正确的导向。c、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 “评学 ”上面。d、评课要提倡创新,培育个性。

e、评课要从实际出发。“教学要回归生活”。

评价一堂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缺点;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要允许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提倡百花齐放。

教学工作中的听课与评课,强调相互学习、借鉴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合格教师,既要做好执教者,也要扮演好听评课的角色。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实际出发,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更新课堂教学观的同时,也要更新课堂教学评价观。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形成自己的理念,然后通过不断实践,以检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先进的观念和过硬的理论、实践能力来实践、带动教育教学。

三、教导处彭主任发言:

听了严主任的这个讲座后,本人也有很多的反思和总结。我认为有效评课,体现新课程有效性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学习意识。老师用自己饱满的情感点燃学生的生命倾颂,创设以激情焕发生命的幸福课堂。学生学得高兴,学生学得幸福,达到教学设计者期望的教学目标。饱含人文情怀,追求生命幸福。

结合严主任的丰富的听评课经验,我着重从教学效果上分析听评课:

巴班斯基说:“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经济工作要讲效益,课堂教学也要讲效果。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以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综合分析还包括从教师教学个性上分析,从教学思想上分析等。整体评析法的具体操作,不一定一开始就从七个方面逐一分析评价,而要对所听的课先理出个头绪来。怎样理:第一步,从整体人手,粗粗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么安排的,有几个大的教学步骤。第二步,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要分别理出上面的七个内容。第三步,从部分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全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四、教师代表王文老师发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严主任的这次讲座后,使我对听评课有了全新的认识。结合严主任的先进听评课经验,我个人认为有效评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表现是否积极,学生学习投入度。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学习,善于表现,热情高涨,兴趣不减,说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为学生实现高质量的有效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情境教学意识得到体现。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相对应的内容。

3、教学话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收到润色、添彩的效果,使课堂更加丰满,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4、课程内容拓展意识得到体现。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通过联想,思考,回忆课外内容得到解决拓展。

5、教学设计理念要新颖,内容规范,结构合理。在有逻辑性的教学设计下引领学生步步走向生命的内涵,达到提升自我生命的境界。

6、加强结构化预习,让学生养成深度预习的习惯。

7、老师要学会通过文本发现问题,同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发现问题。

8、目标意识要进一步体现,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得到完善的体现。

9、要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走向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学习。要让学生学,学生自己能够明白体验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

10、有效备课是老师学习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把每一节课当作你成长、发展、研究的过程。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努力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

下载校本教研幸福之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本教研幸福之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 从学校组建一年来,我们就把校本教研放在重要的位置,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不应付,不走过场,扎扎实实地开展,使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动因浦东“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课题组一、基本认识 (一)校本办学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许多发达地区、发达国家,都把“校本办学”作为教育发......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我成长的摇篮曾见过这样几句话“读书厚底、研课提质、观摩阔野、反思超己”这是一名青年教师成长的必备因素。那么,一个教师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最大程度地发......

    校本教研

    林川中学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名单及分工组长:王占才(全盘负责,监督落实) 副组长:吉发祥(指导校本教研的开展落实情况)组员: 李满业(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监督校本教研在教 学中的落实情况) 徐......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强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能力不重视教学研究的教师成不了优秀教师,不重视教学研究的校长做不了合格的校长,不重视教学研究的学校是没有希望的学校。教育科学既然是一门学......

    美丽语文, 幸福之旅

    美 丽 语 文, 幸 福 之 旅 ——《跟谈老师学语文之课堂演讲素材》的学习体会与收获 车墩学校 桂启平踏上语文教学的工作已有十年之久,不止一次地迷茫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2012-2013第一学期 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金马小学 2013.01.22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

    校本教研制度

    孟津县第三实验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履行职责、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教研工作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我校 “校本教研制度”。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