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学习心得
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学习心得
清池小学杨昌俊
本学期中,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培训学习,透过这次学习,我对渗透法制教育有了一定的理解。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开展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目标,以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各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习惯和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懂得“做人”的人,比让他考100分、取得好成绩却不懂得“做人”要重要得多。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这就涉及到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一位教师,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应当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我们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这里强调了八个字“未来”、“社会”、“生存”、“发展”。我们要改变过去教育“面向过去”的缺陷,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向未来”;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谈得上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教育学家杨东平先生说:事实上,一个成功的教育是这样:让社会像一个生态多样化的自然环境,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小草,各司其职各享其乐,换句话,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做回他自己。我如果补充一点:就是不仅仅是“做回他自己”突出个性与人性,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这就回归到教育与教会学生“做人”的本质上来。法制教育则是最直接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法制意识,有助于法制社会的建设。
2013年6月5日
第二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
一、学习培训文件精神
(1)、在什么背景下要开展在各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政策背景: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
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3、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5、从“一五”普法到今年启动的“六五”普法,都把中小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之一。现实背景: 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3、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4、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教育教学实际:
1、素质教育在落实环节尚有差距,口头上说得多,行动上做得少;知道重要性的多,知道怎样做的少;提出要求的多,解决资源、内容、方法等瓶颈问题的少。
2、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对此,学校和教师普遍反映难以把握、无从着手。
(2)、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2、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3、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4、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6、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7、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3)、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例:高中数学在讨论汽车车速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存在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契机,此时即可以结合超速、追尾等现实问题,介绍、讨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款的科学依据,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认识制定、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的必要性、重要性,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4)、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1、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2、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3、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4、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5、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6、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1、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
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在35个学科中共设计了730个渗透点。12年大致有480个教学周、14000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1.52个渗透点,也就是平均每19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理解的法律法规,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又属于普法范畴。
2、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结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潜移默化效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且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6)、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会伤害学科本身,有时还能促进学科教学,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或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或促进学科知识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试举一例:
九年级语文《威尼斯商人》一课,如果仅从教学的一般层面理解,学生可能只停留在鄙视夏洛克的自以为是、佩服鲍西娅的机灵智慧这个层次上,但是从公平正义原则(此处涉及民法、合同法)去分析夏洛克的所作所为,学生就能进一步认识到夏洛克的阴险和不法,更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如果事情发生在今天,安东尼奥和鲍西娅根本没有必要那么绞尽脑汁去“解套”,因为事前的合约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是无效合同(《威尼斯商人》实际上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法律问题,教学上一般只宜讨论到此。有兴趣的教师可以查阅网上相关资料)。(7)、理科渗透法制教育,优势在哪里?要注意些什么?
1、法律法规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自然之道的越来越多。如有关环保、生态、卫生、计生、健康、建筑、测绘、统计、能源、资源、水利、交通安全、农林牧渔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其相当多的条款,都是以自然科学规律为依据的,既是对自然之道的尊重,也体现了法律法规力图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维护自然法则、实现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立法意图。如《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依据的是生物学原理;矿井禁止瓦斯超标,依据的是化学原理;交通安全法禁止超速、超载,依据的是物理学原理,等等。这不但为理科渗透法制教育创造了契机,而且能让法制渗透更加顺理成章、自然贴切、富有趣味。如交给文科来完成,显然没有理科自然、便利。
2、要发挥理科以理明法的优势。一个掌握惯性、加速度等物理知识的人,开车时较少出现超速、追尾、强行超车、弯道不减速的情况;一个深知甲醇毒性的人,一般不会去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有时,“法盲”只因是“科盲”。
3、要发挥理科过程体验、情感体验机会较多的优势。一个亲自做过爆鸣气爆炸实验的学生,由于有亲身体验,对加油站、矿井“严禁烟火”,认同感会更强,行为也会更加自觉。
(8)、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富有智慧。如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题目,批改作业时,借作业(作文)中出现的法制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地进行点评,就做得很好。当然也不要走极端,处处和法制问题挂钩,三句话不离法律,招致学生反感。
(9)、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第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例如,如果教师本身不知道《计量法》,尽管教材中出现了诸如秦统一度量衡、测量、杠杆、公平秤、重量与质量等内容时,教师也不可能将其与《计量法》挂上钩。
第二,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除课堂教学外,实验、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例如一些教师借“抄袭作业”话题,渗透了《著作权法》的有关内容,严肃中有几分诙谐,关爱中有几分责备,不但有思想深度,学生也容易接受。
第三,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第四,要善于创设话题。如讲授杠杆原理时,创设“掌握了杠杆原理,同学们能否造一批杆秤卖给商贩?”的话题,就能够自然导入计量器具生产许可的法律规定。再如,教学高中英语《cloning(克隆)》一课时,创设“掌握了克隆技术,我们能否随意克隆几个人”的话题,即可引出关于克隆人的伦理、法律问题,这不但能引起学生对克隆人立法的关注,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法律往往滞后于科技、社会的发展,一些法律法规,因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催生和不断健全。
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法制教育契机,要注意取舍。有人提出,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过铁道,违反了铁路法。问题可以讨论,但此处渗透铁路法,似有破坏课文意境之嫌,有违文章原意。
简言之,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背后,蕴藏着学识和智慧。法制教育的契机,既靠寻找,又靠创设。教学内容中存在法制教育因素,但有的可以“拿来就用”,有的却要靠“借题发挥”,同时,既要善于发现,又要有所取舍。
我们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创设渗透点,但真正使用时,一定要深思熟虑。(10)、如何选择渗透内容?如何控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关联度、教学便捷性及法制内容的可选择余地等因素。
要尊重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的固有特性。如讲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时,由于其中充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情节,有的教师只看表面,不重本质,脱离当时的社会制度、违背教材原意去和《刑法》简单挂钩,牵强附会,效果适得其反。如抓住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一本质,认识官逼民反、以强凌弱的社会现实,选择渗透《宪法》第二条、第三十三条等内容,既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先进性和实在意义,增强学生对《宪法》的感情,教学也相对更便捷。从课程的角度讲,选择渗透内容时,一定要“因课制宜”。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有教师试图在小学、初中有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学中去讨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扯远了不说,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考虑社会关联度。有的法律法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法学知识过于专业、生僻,其社会关联度不是很高。应优先选择那些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所必需、社会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知识。同时,注意地域性:地处海滨,可以多渗透一些与海洋有关的法律;身在矿区,可以多渗透一些与矿产资源、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渗透的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如果难度过大,或占用时间较多,宁可放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的法制内容渗透,或从案例入手会很生动,或以讨论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在方法技巧上就要多斟酌,不能两全时,应压缩或放弃法制内容。
要考虑法制内容自身的可选择性。有的渗透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为了方便备教,《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均一一列出,但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渗透法律法规时,有的宜具体到某一法条或某一句话,有的宜宏观把握。还有,必须法制知识传授、法治思想建立、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养成兼顾。有时,因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传授法制知识变得困难,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法制情感。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渗透,而是选择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既定的目标任务,“选择”、“控制”并不意味可以随意放弃和降格,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得可有可无、随心所欲。至少,《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要求的任务,应当完成。
(11)、如何控制渗透时间? 此问题的提出,既很实际,又不太好讨论。因为,客观上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来渗透法制内容,所以说提得很实际。但是,如果从“渗透”二字来理解,学科内容和法制内容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机统一体(所以也有人称为“融入”),不是“插播广告”,所以,又很难讨论哪些时间属于学科教学,哪些时间属于法制教育。作几点说明:
1、要正确理解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策略上的要求,强调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的统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借船过河”,靠“搭顺风车”而实现目标,应当努力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教学境界,不要为了渗透而渗透。否则,既有违“渗透”二字的本义,又可能真正在时间上发生矛盾。
2、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渗透为辅的原则,首先在法制教育的分量、难度、要求上恰当定位,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于法制渗透。
3、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抢”时间的局面。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靠“挤”而不是靠“抢”。所谓“挤”,即通过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
4、客观地说,平均每19节课才渗透一次法制内容,每次用三、五几分钟来渗透法制教育,是完全不成问题的。担心法制教育“抢”学科教学的时间,没有必要。至于教学中不科学安排时间,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甚至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那是另一回事。
(12)、如何增强渗透的艺术性?
例一,小学科学学科《种子的发芽实验》,是渗透《种子法》很好的契机。三位教师的做法各不相同:
第一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告诉学生种子对于农、林业很重要,所以国家制定有《种子法》。
第二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从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的具体案例入手,引出《种子法》,说明立法的必要性。
第三位教师是在发给学生供实验之用的种子中,有意掺入了两粒不可能发芽的劣质种子,并声称要把种子是否发芽作为考查的标准之一。学生实验时,在温度、水分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两粒种子老是不发芽,非常着急。待最后分析原因时,老师才说明真相,结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的事例引出《种子法》,有学生立即顺着老师的话风趣地说,自己被老师“坑”了,老师“违反”了《种子法》。
相比较,第一位直白;第二位结合社会现实,有情感激发;第三位事先打下伏笔,既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又有较强的情感体验和过程体验,显然更胜一筹。例二,在讲测量器具时,涉及器具准确性问题。有的直白地引出《计量法》,有的从“短命秤”、公平秤等现实话题引出《计量法》,有位老师却是安排同学们把所带的直尺拿出来刻度对刻度地一一比较,因这些直尺品牌、生产厂家不一,学生很快发现几把尺子的刻度不完全吻合,到底其中有无准确的尺子、哪把更准确?问题一下子摆在了学生面前,老师顺势引出计量器具生产标准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方面的话题,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问题讨论。由于学生体验在先,对法律问题印象就更为深刻。可见,同样的渗透点,同样的渗透内容,教学艺术、技巧上却有高下之分,效果也有差别。
(13)、法制教育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1、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讲法律、敲警钟、训斥人,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始终是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些让教师“伤头”的学生,更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有时,让“伤头”的学生“知道利害”,不见得要声色俱厉,讽刺挖苦也会适得其反。
2、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难度过大、过小,分量过轻、过重都不好。低年级不能任意拔高,让学生“坐飞机”;高年级也应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搞成“小儿科”。这和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道理相同,不再赘述。
3、尊重学生的天性。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形式丰富的手段实施渗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14)、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谁?
实施主体是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任教师。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管理主体,学校是实施责任主体,学科教师是实施操作主体。
(15)、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有何要求?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的要求是:
1、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借此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
2、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在各级继续教育中安排相应的内容、课时和考核。凡考核不合格的,不得颁发继续教育证书。
3、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按有关规定兑现奖惩。
4、各地要注意抓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指导,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全面开展。
5、在认真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采取专题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努力形成学校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格局。
6、建立督促检查和激励机制。各地各学校要按本通知要求,建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检查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促检查机制、学校对教师的督促检查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实施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16)、教师如何参与全省的交流互动?
1、在专门贴吧上阅帖、发帖、回帖和获取资料。为了满足培训工作和教师交流互动的需要,我们在百度网上建立了一系列贴吧。总贴吧号(ID)为10662606,另外还有35个学科贴吧(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http://hi.baidu.com/zyb1881查询)。为防止闲杂人员进入,以上贴吧(俱乐部)均为私密贴吧,需申请才能加入。具体方法是:
①在百度上注册(务必记好你的帐号、密码,已在百度上注册的用户,免此步骤)。②登录百度网.③输入贴吧号,进入贴吧.④点击“申请加入”,填真实的“单位+姓名+学科+QQ号+邮箱号”(否则吧主会拒绝您哦!)⑤待吧主批准后,您就可以进入贴吧了。
一些重要资料,会放在“10662606”贴吧里,请务必注意。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提问,吧主也会在贴吧上回答。也希望大家在贴吧里发多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2、全省指定的132名省、地、县级“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辅导员”都有个人空间(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http://hi.baidu.com/zyb1881查询),请主动登录辅导员的个人空间,和他们交流,有些重要资料,吧主会放在那里。
3、通过QQ、电子邮件、电话等和辅导员联系,申请加入相应的QQ、电子邮箱或飞信群组(号码详情请上总贴吧10662606或登录吧主个人空间http://hi.baidu.com/zyb1881查询)。
4、建议教师自己也建一个个人空间(在百度注册即可免费获得),把链接地址用贴子发在10662606吧或学科贴吧,让大家去“踩一踩”,对您和其他教师都有好处。
5、不能上网的教师,要主动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和辅导员特别是县级辅导员联系,接受指导,相互交流切磋。
(17)、教育部对我省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探索工作有何评价? 今年一月份,教育部以《贵州省积极探索将中小学法制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为题,发了《教育部简报》(〔2011〕第16期),向全国介绍了我省研究实验工作情况,并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领导同志。简报认为,贵州省积极探索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成功探索出通过学校课堂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效载体、有效途径和有效形式,探索出一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解决了中小学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与载体问题,使得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做法,在学校中能实施、易实施。对我省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培训内容主要是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实施》的理解: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具体的依托。
第二,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学生违法犯罪及受害案件不断发生,一些家长、教育工作者用“提心吊胆”、“心惊肉跳”来形容自己的担心和恐慌;一些学生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扭曲,大家忧心忡忡。必须增强紧迫感,各方面、各途径配合,主动出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贵州3400余万人口,学校师生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涉及千家万户,这部分人的法制素养提不高,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第四,要提高自身的法制素养。要多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为人师表,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不但用知识,更要用行动感化学生。第五,要精心备教。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精心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
第六,要主动探索创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我的理解总的来说:
1、课堂教学中没有法制教学,那么法制教育便失去了基础;
2、要以学科教育为主,渗透法制教育为辅;
3、要充分利用各学科中固有的东西进行渗透法制教育;
4、要有意识、有计划、有适度的去渗透法制教育;
例:如平常为了上好一堂课要很好的去备课也是一样一样的:
(1)、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怎样去组织好这堂课;
(2)、要让本班学生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3)、课后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
5、不能简单的理解法制教育就是预防教育,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
6、教学中切忌喧宾夺主,为了渗透而渗透,也并不是每节课都要渗透法制教育,要以教材为主,法制为辅;
例:在知识点中讲得正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下子抬出法制教育,这是不可取的。
第三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丰乐中心完小解仕霞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平安更是我们教师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学校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 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
另外,学校除了安排教师组织班会教育,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外,还组织观看相关座谈,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备课本、校园网等宣传媒体,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确保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当然,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制教育应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法律就在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法律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换个角度讲,法制教育是一个普法的过程。我们应当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针对他们的陷阱,如何识别、自救、求助等。还要让他们
明白有哪些权利,如人格权、受教育权等等,如果这些权利受到侵害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不至于付出更大的代价。总之,开展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民主、法治的观念,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不是约束行为的锁链,而是保障生活的要素,偏失的正义会得到法治力量的匡扶,弱势群体也能得到法律阳光的普照,从而自然地产生对法律的信仰,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才是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他们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学育的价值所在。遵纪守法的道理人人都懂,法制教育更要潜移默化地从青少年身边的事件起,从他们身边的事做起,通过科学全面的法制教育增强有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守法用法造一个和谐、向上的法制环境。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邓小平爷爷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强法制重要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在课内渗透法制教育,让他们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学生。
2012年3月
第四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大山小学:梁云霞
2015年3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新蒲新区教科局组织的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会。本次会议给我留下了非常难忘的印象,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亦使我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一、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法制在依法治校中重要性
如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必须懂法、知法、守法、用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同志强调,“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需要。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通过培训,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法制依法执教中必要性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
科教学中”。这一要求,阐明了今后学校的法制教育实施方式和教学方法,对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我们教师只有加强法律意识,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技巧,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学生,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反之教师都不懂法,那么你的学生又能是怎样的呢?
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我们要改变过去教育“面向过去”的缺陷,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向未来”;我们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们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谈得上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教育学家杨东平先生说:事实上,一个成功的教育是这样:让社会像一个生态多样化的自然环境,有参天大树,也有灌木、小草,各司其职各享其乐,换句话,教育就是让每一个人做回他自己。
三、通过培训,使我学到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在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方法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的原则。渗透法制教育要创设适当的情景,要找准切入点,频率不要过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其次,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并作了相应设计。
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会伤害学科本身.四、通过这次的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紧迫性 学生不仅知识水平的高低跟我们教师有关,他们的自身素质、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教师对他们教育了多少。所以,现代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时时进行渗透法制教育,将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当今法制教育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式教学刻不容缓,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新型法制型社会,从学校开始。
总之,法制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一个大课题,有待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我们要切实按照这次培训所提出的要求去做,在法制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懂得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同时懂得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是非意识和犯罪意识。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第五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义
第一学时
时间:7.21 地点:阳长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在什么背景下要开展在各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1)、在什么背景下要开展在各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政策背景: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
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3、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5、从“一五”普法到今年启动的“六五”普法,都把中小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之一。现实背景: 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 题的高度重视。
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3、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4、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教育教学实际:
1、素质教育在落实环节尚有差距,口头上说得多,行动上做得少;知道重要性的多,知道怎样做的少;提出要求的多,解决资源、内容、方法等瓶颈问题的少。
2、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对此,学校和教师普遍反映难以把握、无从着手。
第二学时
时间:7.21 地点:阳长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1)、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2、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3、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4、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6、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7、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2)、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例:高中数学在讨论汽车车速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时,存在渗透《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契机,此时即可以结合超速、追尾等现实问题,介绍、讨论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条款的科学依据,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认识制定、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的必要性、重要性,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会、法制三者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这也是新课程的要求。
第三学时
时间:7.21 地点:阳长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1、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
2、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3、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4、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5、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同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6、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第四学时
时间:7.21 地点:阳长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理科渗透法制教育,优势在哪里?要注意些什么?(1)、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1、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
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在35个学科中共设计了730个渗透点。12年大致有480个教学周、14000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1.52个渗透点,也就是平均每19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从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最简单的,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最复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理解的法律法规,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又属于普法范畴。
2、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结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潜移默化效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并且在《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中作了相应设计。只要坚持这些原则,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快乐的学习过程,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2)、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第一,“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会伤害学科本身,有时还能促进学科教学,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或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或促进学科知识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试举一例:
九年级语文《威尼斯商人》一课,如果仅从教学的一般层面理解,学生可能只停留在鄙视夏洛克的自以为是、佩服鲍西娅的机灵智慧这个层次上,但是从公平正义原则(此处涉及民法、合同法)去分析夏洛克的所作所为,学生就能进一
步认识到夏洛克的阴险和不法,更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同时,学生也会认识到,如果事情发生在今天,安东尼奥和鲍西娅根本没有必要那么绞尽脑汁去“解套”,因为事前的合约本身就是不合法的,是无效合同(《威尼斯商人》实际上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法律问题,教学上一般只宜讨论到此。有兴趣的教师可以查阅网上相关资料)。
(3)、理科渗透法制教育,优势在哪里?要注意些什么?
1、法律法规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自然之道的越来越多。如有关环保、生态、卫生、计生、健康、建筑、测绘、统计、能源、资源、水利、交通安全、农林牧渔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其相当多的条款,都是以自然科学规律为依据的,既是对自然之道的尊重,也体现了法律法规力图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维护自然法则、实现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立法意图。如《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依据的是生物学原理;矿井禁止瓦斯超标,依据的是化学原理;交通安全法禁止超速、超载,依据的是物理学原理,等等。这不但为理科渗透法制教育创造了契机,而且能让法制渗透更加顺理成章、自然贴切、富有趣味。如交给文科来完成,显然没有理科自然、便利。
2、要发挥理科以理明法的优势。一个掌握惯性、加速度等物理知识的人,开车时较少出现超速、追尾、强行超车、弯道不减速的情况;一个深知甲醇毒性的人,一般不会去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有时,“法盲”只因是“科盲”。
3、要发挥理科过程体验、情感体验机会较多的优势。一个亲自做过爆鸣气爆炸实验的学生,由于有亲身体验,对加油站、矿井“严禁烟火”,认同感会更强,行为也会更加自觉。
第五学时
时间:7.21 地点:阳长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1)、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利用得是否富有智慧。如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题目,批改作业时,借作业(作文)中出现的法制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地进行点评,就做得很好。当然也不要走极端,处处和法制问题挂钩,三句话不离法律,招致学生反感。
(2)、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第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机“视而不见”。例如,如果教师本身不知道《计量法》,尽管教材中出现了诸如秦统一度量衡、测量、杠杆、公平秤、重量与质量等内容时,教师也不可能将其与《计量法》挂上钩。
第二,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在相应的教学内容、环节、形式中去发现契机。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除课堂教学外,实验、练习、作业等教学形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例如一些教师借“抄袭作业”话题,渗透了《著作权法》的有关内容,严肃中有几分诙谐,关爱中有几分责备,不但有思想深度,学生也容易接受。
第三,要关注社会与生活。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学生也比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题时,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既显得自然,学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
第四,要善于创设话题。如讲授杠杆原理时,创设“掌握了杠杆原理,同学们能否造一批杆秤卖给商贩?”的话题,就能够自然导入计量器具生产许可的法律规定。再如,教学高中英语《cloning(克隆)》一课时,创设“掌握了克隆技术,我们能否随意克隆几个人”的话题,即可引出关于克隆人的伦理、法律问题,这不但能引起学生对克隆人立法的关注,还可以让学生明白,法律往往滞后于科技、社会的发展,一些法律法规,因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催生和不断健全。
教学内容中存在的法制教育契机,要注意取舍。有人提出,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过铁道,违反了铁路法。问题可以讨论,但此处渗透铁路法,似有破坏课文意境之嫌,有违文章原意。
简言之,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背后,蕴藏着学识和智慧。法制教育的契机,既靠寻找,又靠创设。教学内容中存在法制教育因素,但有的可以“拿来就用”,有的却要靠“借题发挥”,同时,既要善于发现,又要有所取舍。
我们鼓励和提倡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创设渗透点,但真正使用时,一定要深思熟虑。
第六学时
时间: 7.21 地点:阳长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如何选择渗透内容?如何控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控制渗透时间?如何增强渗透的艺术性?
(1)、如何选择渗透内容?如何控制渗透的深度和广度?
渗透内容的选择,受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学生认知能力、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还应综合考虑社会关联度、教学便捷性及法制内容的可选择余地等因素。
要尊重教材、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的固有特性。如讲选自《水浒传》的课文时,由于其中充满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情节,有的教师只看表面,不重本质,脱离当时的社会制度、违背教材原意去和《刑法》简单挂钩,牵强附会,效果适得其反。如抓住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一本质,认识官逼民反、以强凌弱的社会现实,选择渗透《宪法》第二条、第三十三条等内容,既可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先进性和实在意义,增强学生对《宪法》的感情,教学也相对更便捷。从课程的角度讲,选择渗透内容时,一定要“因课制宜”。
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如有教师试图在小学、初中有关“尊重科学,反对迷信”的教学中去讨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与联系问题,扯远了不说,这明显超出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要考虑社会关联度。有的法律法规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法学知识过于专业、生僻,其社会关联度不是很高。应优先选择那些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所必需、社会关联度相对较高的法律法规和法学知识。同时,注意地域性:地处海滨,可以多渗透一些与海洋有关的法律;身在矿区,可以多渗透一些与矿产资源、矿山安全有关的法律。在教学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适当渗透一些地方性法规,实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服从于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法制教育不能影响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不能突破教学时间限制。渗透的法制内容难度、数量必须适度。如果难度过大,或占用时间较多,宁可放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的法制内容渗透,或从案例入手会很生动,或以讨论形式引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但时间却不允许,此时在方法技巧上就要多斟酌,不能两全时,应压缩或放弃法制内容。
要考虑法制内容自身的可选择性。有的渗透点,既可渗透甲法,也可渗透乙法。为了方便备教,《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均一一列出,但并不是要求面面俱到。渗透法律法规时,有的宜具体到某一法条或某一句话,有的宜宏观把握。还有,必须法制知识传授、法治思想建立、法制情感培养、法制行为养成兼顾。有时,因受教学时间、条件的限制,传授法制知识变得困难,但一句话可能就会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法制情感。此时,教师要做的,不是放弃渗透,而是选择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有既定的目标任务,“选择”、“控制”并不意味可以随意放弃和降格,使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变得可有可无、随心所欲。至少,《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要求的任务,应当完成。
(2)、如何控制渗透时间?
此问题的提出,既很实际,又不太好讨论。因为,客观上要利用一定的时间来渗透法制内容,所以说提得很实际。但是,如果从“渗透”二字来理解,学科内容和法制内容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机统一体(所以也有人称为“融入”),不是“插播广告”,所以,又很难讨论哪些时间属于学科教学,哪些时间属于法制教育。几点说明:
1、要正确理解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策略上的要求,强调学科教学和法制教育的统一。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借船过河”,靠“搭顺风车”而实现目标,应当努力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教学境界,不要为了渗透而渗透。否则,既有违“渗透”二字的本义,又可能真正在时间上发生矛盾。
2、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法制渗透为辅的原则,首先在法制教育的分量、难度、要求上恰当定位,避免花费过多的时间于法制渗透。
3、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学科教学“抢”时间的局面。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靠“挤”而不是靠“抢”。所谓“挤”,即通过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
4、客观地说,平均每19节课才渗透一次法制内容,每次用三、五几分钟来渗透法制教育,是完全不成问题的。担心法制教育“抢”学科教学的时间,没有必要。至于教学中不科学安排时间,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甚至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那是另一回事。
(3)、如何增强渗透的艺术性?
例一,小学科学学科《种子的发芽实验》,是渗透《种子法》很好的契机。三位教师的做法各不相同:
第一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告诉学生种子对于农、林业很重要,所以国家制定有《种子法》。
第二位教师在实验总结时,从假种子导致农民颗粒无收的具体案例入手,引出《种子法》,说明立法的必要性。
第三位教师是在发给学生供实验之用的种子中,有意掺入了两粒不可能发芽的劣质种子,并声称要把种子是否发芽作为考查的标准之一。学生实验时,在温度、水分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两粒种子老是不发芽,非常着急。待最后分析原因时,老师才说明真相,结合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的事例引出《种子法》,有学生立即顺着老师的话风趣地说,自己被老师“坑”了,老师“违反”了《种子法》。
相比较,第一位直白;第二位结合社会现实,有情感激发;第三位事先打下伏笔,既结合社会现实,学生又有较强的情感体验和过程体验,显然更胜一筹。
例二,在讲测量器具时,涉及器具准确性问题。有的直白地引出《计量法》,有的从“短命秤”、公平秤等现实话题引出《计量法》,有位老师却是安排同学们把所带的直尺拿出来刻度对刻度地一一比较,因这些直尺品牌、生产厂家不一,学生很快发现几把尺子的刻度不完全吻合,到底其中有无准确的尺子、哪把更准确?问题一下子摆在了学生面前,老师顺势引出计量器具生产标准和《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方面的话题,引导学生结合社会问题讨论。由于学生体验在先,对法律问题印象就更为深刻。
可见,同样的渗透点,同样的渗透内容,教学艺术、技巧上却有高下之分,效果也有差别。
第七学时
时间: 7.21 地点:阳长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法制教育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谁?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有何要求?(1)、法制教育中如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1、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讲法律、敲警钟、训斥人,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始终是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对于一些让教师“伤头”的学生,更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有时,让“伤头”的学生“知道利害”,不见得要声色俱厉,讽刺挖苦也会适得其反。
2、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难度过大、过小,分量过轻、过重都不好。低年级不能任意拔高,让学生“坐飞机”;高年级也应有一定的深度,不能搞成“小儿科”。这和其他教育教学工作的道理相同,不再赘述。
3、尊重学生的天性。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形式丰富的手段实施渗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2)、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主体是谁?
实施主体是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科任教师。其中,教育行政部门是实施管理主体,学校是实施责任主体,学科教师是实施操作主体。
(3)、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有何要求?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的要求是:
1、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借此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形成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
2、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在各级继续教育中安排相应的内容、课时和考核。凡考核不合格的,不得颁发继续教育证书。
3、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按有关规定兑现奖惩。
4、各地要注意抓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加强指导,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全面开展。
5、在认真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进一步采取专题法制教育、课外活动、个别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努力形成学校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格局。
6、建立督促检查和激励机制。各地各学校要按本通知要求,建立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促检查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督促检查机制、学校对教师的督促检查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实施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八学时
时间: 7.21 地点:阳长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实施》的理解及对教师的具体要求如 第一,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具体的依托。
第二,教师要增强紧迫感。学生违法犯罪及受害案件不断发生,一些家长、教育工作者用“提心吊胆”、“心惊肉跳”来形容自己的担心和恐慌;一些学生人生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扭曲,大家忧心忡忡。必须增强紧迫感,各方面、各途径配合,主动出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贵州3400余万人口,学校师生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涉及千家万户,这部分人的法制素养提不高,给百姓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第三,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
第四,要提高自身的法制素养。要多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为人师表,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不但用知识,更要用行动感化学生。
第五,要精心备教。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精心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第六,要主动探索创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几点个人理解:
1、课堂教学中没有法制教学,那么法制教育便失去了基础;
2、要以学科教育为主,渗透法制教育为辅;
3、要充分利用各学科中固有的东西进行渗透法制教育;
4、要有意识、有计划、有适度的去渗透法制教育;
例:如平常为了上好一堂课要很好的去备课也是一样一样的:
(1)、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怎样去组织好这堂课;
(2)、要让本班学生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
(3)、课后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
5、不能简单的理解法制教育就是预防教育,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
6、教学中切忌喧宾夺主,为了渗透而渗透,也并不是每节课都要渗透法制教育,要以教材为主,法制为辅;
注: 在知识点中讲得正津津有味的时候,切忌一下子抬出法制教育。
作业 1:
1、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2、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作业2:
1、法制教育中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2、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有何要求?怎样理解? 作业3:
写一篇培训心得(不少于500字)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培训
讲
义
纳雍县2013
阳长中学培训点:卢凤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