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时间:2019-05-13 08:3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第一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

1、用思想提升教育的品质的含义。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学者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教育思想的行政领导,去制定教育政策,用思想推动教育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取创生新的教学模式。教育作为一种关涉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因而思想便有了双重含义: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

2、与经典为友的含义。

教育的智慧大多是古老的智慧,经典比时尚更为真实。因此,我们在思考教育问题时,要多一点历史意识,少一点理智的虚妄,在改革中不急于求成,通过点点滴滴的浸染、涵养,经年累月的尝试、摸索、积累、深化,将古老的智慧转化成教师的信念、行为,只有这样,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才会更细致、深入。

3、教育即解放的含义。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提出了“教育即解放”的口号。教育即解放,是指教育要拒绝灌输,因为灌输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

教育的真正使命是:把人从互相敌视、互相防范中解放出来,从心灵永无宁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依附、盲从和定势中解放出来,把人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中解放出来。其侧重点是致力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教育的力量之含义。

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 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公共设施的华丽,而是取决于公民的素养,即人民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

(1)教育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点;

(2)教育对于个人的价值至关重要;

(3)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良好的教育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嫰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5、良好的教育的含义。

(1)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个人的自由,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公正、人类的幸福与尊严,全系于良好的教育。

(2)在教育中,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是良好教育的保障。

(3)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是良好教育达成扥目的。

(4)对活动保持持久的投入,拓展心灵疆域,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是良好教育的重要因素。

6、如何理解“关注师生校园生活质量”的含义。

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衡量:身心愉悦的程度;内心充实的程度;成就感。学生校园生活的核心内容就是他们的精神生活,因而影响学生校园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师生关系、课业负担、成就感、自由度、受到关注与重视的程度、教育活动的吸引力等。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主要是通过提高课堂生活质量来实现,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

力。

7、教育情境的特征。

(1)教育情境作为影响学生的一种现实力量,必须充满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和尊崇。

(2)用心呵护和极力弘扬批判性的思考力是教育情境的灵魂。

(3)内在于教育情境的教师和学生都应是诗意的存在者。

8、负担过重何以导致肤浅。

(1)负担过重,会导致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

(2)负担过重不利于儿童情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与世界打交道的最佳方式,负担过重会淡化、扭曲,甚至剥夺儿童以游戏的精神理解和把握世界。

(3)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

(4)负担过重会导致学生智慧潜能的过早、过度的开发,使智慧潜能得不到应有的滋养、生发,而导致平庸、肤浅,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9、教育的灵魂是什么?

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换句话说,就是处变不惊、清醒从容、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的道德人格,就是教育的灵魂。

10、谈谈对“教育就是服务”的理解。

(1)教育要在制度、目标、措施和方法层面上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正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将“教育就是服务”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尽可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体会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和幸福,更多地体验到自由探索与成功的欢乐与自豪。

(3)真正良好的教育一定是最具服务精神的教育。

11、简析创新教育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创新教育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在精神实质上是潜相交通、互为因果的。创新教育只有以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为依凭、为底蕴,才能防止将创新教育窄化、浅化和庸俗化。

12、“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的含义。

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的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所有的思都是诗”。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阅读中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动,在感动之后深切地洞悉生活的真谛,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

13、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熟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专业眼光---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整体、和谐的眼光看待教育性活动;

(2)专业品质----基于教育理想与信念,体现与日常的细微的行为之中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专业技能----课堂监控、演示讲解、练习指导方面的技能。

教师专业成熟的途径:

(1)教师学历的提升。文化素养、教育追求、教育智慧三大素养同步发展。

(2)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

(3)校本培训。

(4)参与教育实验。

以上四方面的途径都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主发展。

14、教师的“六个学会“的含义。

学会等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

学会分享---学会倾听、欣赏别人

学会宽容----胸襟开阔、气度恢宏

学会选择----学会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学会合作-----学会与校长、、同事、家长、学生合作

学会创新----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15、教学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

(2)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

(3)帮助学生建构人类知识的完整图景

(4)提高学生的需要层次

16、对完美的教学的理解。

完美的教学条件有二:深刻与真诚。

深刻,意味着能给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唤起学生的惊异感知和想象力,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真诚,意味着师生之间坦诚率直,无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之感,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

深刻与真诚体现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之中,体现于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之中,让学生有喜出望外的感觉。

17、关于闲暇教育的理解。

“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亚里斯多德)。

理性的顿悟,灵性的开发,需要闲适;心灵的舒展,视届的敞亮,也需要闲适;创意,往往在闲适轻松时翩然而至;情趣,也每每在闲适从容中一展风采。留一份闲适给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与韵律;留一份闲适给自己,聆听心灵的悸动和低语。闲暇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

创造力的生发需要闲适与自由作为土壤。没有闲暇,就没有自由发展,没有自由发展,就没有对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和把握。

第二篇:《教育理想与信念》

读《教育理想与信念》有感

夜深人静,伴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肖川博士对话,时而掩卷沉思,时而思绪轻扬,时而脸臊耳热,时而豁然开朗——《教育理想与信念》载着我的激情,在教育的理想境界中飞翔„„

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作者用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启发教师拓宽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部是一个诱惑,引领我们进入一个神奇的风景线,通过探测教育深处隐匿的最美好的宝藏,促使我们成为怎样的一位教师,去怎样把学生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肖川文笔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他的笔下才会从心里流淌出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耳目一新。

作为一个勤奋而求实的人,肖川说要“与经典为友”,“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渲染与皈依”,歌咏 “大学真好”,为闲暇、自由思想、生活的明丽与清闲致敬。他希望每一个人都通过教育获得渊深的学识、敏捷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肖川又是一个浪漫而深刻的人,在娓娓道来的文字中,他崇尚闲适的生活态度,表达肖川深刻哲理思想的教育随笔:因随和、随意、随缘而“非常的温情,非常的纤细,非常的文质彬彬”,“异常的隽永,异常的精致,异常的耐人寻味”。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他批评急于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都具有益人心智、沁人情性、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这就是古人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多年来,教育理论界的“理论”纷繁热闹,惟缺少独特、真实、个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旨在感受到历史与现实中的人性之爱、人伦之善、人道之尊,感受到大自然与思维活动中的理性之真、科学之美、智慧之妙,感受到人类精神文明的博大与深邃,感受到历史与自然的灿烂与辉煌,能够唤起学生对于世界与生命的强烈热爱与柔情,唤起学生对未来人生与事业的执著憧憬和期待,能够使学生日臻科学与民主精神,为自由社会培养和谐的人。在肖川的点拨下,去感受“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这是何等令人心旷神怡!

捧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没有“误尽苍生”的负罪感,没有“走进死胡同”的沉重感,也没有被驳得一无是处无所适从的惶惑。肖川博士是一个可敬的建设者,而不只是一个睿智的批评家。游历他教育思想的家园,在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常能得到“原来可以这样做”的启迪。凭着对国内外教育的广泛研究,凭着对教育使命的深刻认识,凭着对教育规律的准确把握,肖川博士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教育的美好蓝图: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对教育传统的尊重和扬弃,可以读到对教育现状的剖析和反思,可以读到对域外教育的研究和借鉴。因为这是从教育现实的土壤上开出的理想之花,读她的感觉才能这样的亲切。

在肖川博士的教育辞典里,没有强制只有引导,没有说教只有熏陶,没有抱怨只有欣赏,没有失败只有成功。“人性化教育”、诗性教育是肖川博士教育理念的首要特征。

肖川博士告诉我们,教育是“整体的、和谐的、兼容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因为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获得了存在的理由。看看现实,才会觉得这样的看法是多么的睿智。很多教师习惯于各自为政,为争得辅导的时间斤斤计较,为争夺学生的课余时间大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挤占一空,他们整天疲于应付没有自由思考的空间,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条块式的,不能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高分低能也就屡见不鲜了。很多学校也置素质教育的要求于不顾,随意削减课程,搞阴阳两套课表;在那些学校安排一些文体活动,搞一些社会实践,便会被一些人斥为不务正业。在他们看来,所谓的“正业”就是让学生埋头于课本,博得升学考试的高分。然而结果往往是这样单

一、可怜的愿望也常常落空。或许他们会百思而不得其解:看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他们或许就能明白原来自己一直都把学生当成“容器”,而没有当成“人”来看待,甚至在潜意识里,学生成了沽名钓誉的工具。这样的教育,把德智体美劳对立了起来,把不同学科的教育对立了起来,把教育以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的宗旨置于度外,眼中唯分,目中无人,焉有不败之理?“在教育中,重要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了什么,重要的是我们所获得的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融和理智的启悟。”

肖川博士还告诉我们,应该把“人性化”的思想落实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对人的尊重,必须落在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一切以牺牲个性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所谓大业,所谓圆满,不管它冠以何种美妙的名字,其正当性都是值得怀疑的。”“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教育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美感,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生活的热忱。”他还认为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宽松、宽厚、宽容,自由、自主、自信,温情、温暖、温馨,成功、成长、成人,学校应是笑声琅琅、书声琅琅、歌声琅琅,让校园生活成为每人终身的美好记忆。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其他篇章里,“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这里不再赘述了。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肖川博士鲜明地提出“闲暇教育”。我们要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能够有“兴之所至的自由阅读,超功利的精神漫游,没有外在压力的沉思冥想。” 学生的心灵需要一块净土,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家园,好书就是这样的净土和家园,让他们有独到的思想,创新的火花,让他们能有广阔的心理空间,能够自由思想,舒展心灵。在闲暇中能有所顿悟,舒展心灵,热爱学校生活,热爱学习,感受到小学校园里大学般的宽松氛围,多一些自由,多一些自主,多一些灵性,生气与创造。

“保卫童年”是一个富于诗意和高贵的思想。这也就肖川博士的高贵思想。童年总是和童心、童真、童趣无忌联系在一起,从肖川博士的思想里,我得到深深地感受到: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着青春和理想活力的个体,教育必须在提高与学生心相容程度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说教永远不能代替熏陶、感悟。

以往怀着对教育理论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以为高处不胜寒以至于避而远之,甚至以为小学教师没有必要和能力阅读深奥而严谨的教育理论。从接触了肖川的优美作品,其洒脱与飘逸,从容与愉悦,改变了我的幼稚认识。畅游肖川博士教育理想的世界,感悟到的实在很多。我愿成为一个执着的追梦人,一个快乐的追梦人,做一个“人性化”的,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工作者。

第三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每日里,你们起早贪黑来到这里接受--教育,你可知道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吗?也许你会毫不思索的告诉我,教育的目的就是考大学,然而这样的回答太过肤浅。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让你们成为受过教育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呢?是不是读过书,有文凭的人就是受过教育的人呢?且听肖川教授怎么说……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或许他(她)没有英俊的外表或姣美的容颜,但是他(她)自然朴实,乐观自信,不卑不亢,能够平等地与所有人交往;或许他(她)并不高大,却有人格的挺拔与伟岸,有坚定他(她)既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超人的天才,他(她)并不耀眼,并不引人注目,但他(她)悦纳自我、友爱他人,易于领导与合作,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她)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是具有某种品质的人,而不是指“上过学”的人,不是指获得了某种学位、具有某种学历和文凭的人。

可是,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政坛名流、商界大亨——他们欲壑难填,为富不仁,就因为他们没有强烈而深刻的精神需要;更不缺少没有受过教育的大腕明星,他们的自我膨胀往往会污损别人的尊严,他们的粗俗源于缺乏健康的趣味和心性的修养;我们的生活中甚至也不缺少没有受过教育的专家、教授——他们知道做一些事情,却不知道为何做这些事情,就因为他们缺乏深厚的理性精神,缺乏坚定的信仰,缺乏道义的承担。

而更令人心忧的是,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没有足够的谋生的技能,没有发育健全的心智能力;没有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没有体面和充分地表达内心真实愿望的能力(更不用说平等和充分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的能力了),他们甚至没有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权利意识和公共意识,甚至没有过健康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他们缺少的太多太多!然而,没有人有权利去责备他们,他们是我们心中深深的痛。我无数次想起那句话:“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在民族智力开启的地方,经济的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呢?它会写在你的脸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坚定而深邃的目光,宁静而舒展的表情;它会使你成为受人尊敬和受人欢迎的人,它赋予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并不是说受过教育的人就看不见丑恶,而因为它同时会赋予你一颗悲天悯人而又温暖宽容的心。是他(她)一定善于学习,勤于自我反思,不断地追求生命更高的境界;他(她)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弱点,有这样那样的软肋和局限,但是他(她)能正视自我,不文过饰非;他(她)能够从善如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和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吟且行。

让更多的人成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成为我们全社会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命运的改变就不仅仅是那些作为弱势群体的人们个人的事情,改变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将是我们所有的人的生活品。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开满鲜花的未来。

肖川简介:肖川(原名:肖贵祥),1963年1月3日出生,湖南望城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校课程中心“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合作论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首席专家;《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特邀作者。出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20多部著作,在全国各地讲学1000余场,受到广泛的好评,是我国生命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肖川语录:

有心的地方就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有尝试;有尝试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有快乐!

第四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再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源于自己对工作的倦怠,感觉自己每天在做着重复的事情,似乎进入了工作的倦怠期,热情淡去,烦恼倍增。感觉像是撑船,沿着同一条水道,从这个渡口到那个渡口,只是所载的人不同而已。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如一剂良药,为我的教育导航,给予我工作的动力。

该书的作者为肖川博士,作为教育学领域的青年学者,肖川博士在他的研究领域内建树颇多,他的文章朴实、优美、新锐、独到。这本书收入了他近十年所写的教育随笔50余篇。

“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著”……那一个个直抵人心的话题,说出了我们的心理话。书中许多经典的表述,让人感到思想力量的强大。

此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解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从而得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使读者在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同时,领略到文章的理趣、情趣、与文趣,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又有助于教师们确立对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帮助教师生成教育的智慧和提升对生活的热爱。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我相信,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依据书中的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会发现,其实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会随着阅读、交流与沟通迎刃而解,进而树立起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信念。虽然梦和理想,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距离。但读了这些文字,你会憧憬着幸福的教育生活,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

“三生教育”心得体会

“三生教育”的概念是学校德育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关心他人和集体”;“生态教育”,强调“珍惜生态,关心社会和自然”。以“三生教育”为学校德育的抓手,以“三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涵盖在“三生教育”之中,将学生的教育,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在“三生教育”概念中,有针对性、有效地开展德育活动,打造出学校的德育品牌。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总之,“三生教育”,有利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有利于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只有通过“三生”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五篇: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闫家杨晓芳店中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最近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

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 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学生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下载教育的理想与信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的理想与信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摘录

    195 203最后一段 教教材与教学生的差别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148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下》 语气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说一句错误的话,这......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有感 各位老师: 大家好!利用上个假期的时间,读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感触颇深。 似淡雅的香茗,胜陈年的烈酒,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无论是......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

    理想与信念

    理想与信念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闲来无事买了本《明朝那些事儿》看,但一买来就被搁置在了一旁。我对这一类史书的兴趣远远不及我对小说的兴趣之高。理由很简单:小说好......

    理想与信念

    理想与信念 人自诞生,脱离母体的那瞬间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鉴别于个体与个体的差异,除了个体外表的不同,更重要的就是思想与精神。 思想与信念,以意识形态流动于物质世界,必然......

    理想与信念

    理想与信念 在读了理想与信念以后我深深的认识到,理想与信念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理想与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在这些方面......

    浅谈理想与信念

    浅谈理想信念 LST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这一代人渐渐长大,在我们心中的理想与信 念也日益成熟.无论是高考填志愿还是未来的选择工作,我们的理想与 信念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理想与信念(★)

    理想与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科学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