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附答案)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附答案)
教育学填空题
填空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填空题题型特点
在试卷中,填空题是另一类重要题型,分为9道小题,每小题只留有两个填空,这是填空题形式的主要特点。从内容上看,填空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覆盖面最广。重视的是细节,答案比较固定,填的多是关键词和重要概念,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这是填空题内容上的特点。
(二)填空题解题技巧
(1)填空题本身有文字描述,给你实际提供了思考的材料,要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例l]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______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计划。
在这道题中,课题计划对你是一个提示,明确了范围,举一反三,可很快填出答案来,这就是“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考试大
[例2]高级社会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主要有道德感、______和______等三种。同样的方法,这道题以道德感出发进行思考,答案应填“理智感”和“美感”。
(2)原理和规律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一般要进行多次复述和记忆。命题的一个策略,就是将原理和规律中的关键词,抽出来后作为填空题出。遇到这类问题,当你突然一下想不起时,可把原规律通过记忆复述一遍,也就是通过整体想到个别,填出关键词。[例1]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组织学生的______,统一______的过程。
这个问题是一条德育规律,我们已记住了它,把规律只需复述一下,答案就自然在脑海浮现出来。这个方法很有效,让你想起关键词应是“活动和交往”及“多方面教育影响”。[例2]心理是______的机能;心理是______的反映。
用复述法,可立刻答出来,这儿应填的关键词是“人脑”和“客观现实”。
(3)教育理论中一些内容,既不好命为选择题,又不宜出成问答题,而这些内容又要求你必须掌握,则最可能命为填空题,复习时应当注意。
[例1]综合课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应填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这五个知识点,可任意抽掉两点变为填空题。
[例2]人的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应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这些要点,同样可抽出两点命为填空题。这反映出命题的一种方式。考试大 填空题中的这类问题最不好回答,所以,我们对这类问题要多加注意。
此外,凡是含有两个知识点的问题更容易被命为填空题,这是由填空题的出题形式特点决定的。
[例3]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______和______的反映。
答案:“概括”和“间接”。
[例4]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启发式”和“注入式”。
填空题要求只填两个知识点,这类问题正好符合这一命题要求。
最后,课程中的重点概念也倾向以填空题方式来考察。考试大
[例5]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_。
答案:总体系。
[例6]动机是一个人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发动和维持活动的______,是______的具体表现。
答案:“内部动力“和”需要”。
凡此种种,有了这些知识,就有利我们形成较好的解决填空题的技能。育路网
一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教育漫画)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1、学习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44、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
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64、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两级。分(中考、专科、本科、研究生)四个层次。
65、教师职后教育有(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岗位锻炼)。
66、脱产学习包括(读研、读博、访学、进修)
6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建立教师资格考核)1986年颁布的。
68、1995年12月12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69、经济的发展与下列那些因素有依存关系:(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学科专业设置)。
70、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7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地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72、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73、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
74、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
75、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
76、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遗传)因素。
77、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不起决定作用)
78、实践活动在作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79、教育在儿童发燕尾服起(主导作用)
8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81、作为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
82、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因果关系)后因前果
83、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由(教育价值)决定的84、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85、在近现代西方(康德)(卢梭)(杜威)等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86、在西方教育历史上(尔干)(孔德)(凯乐斯仄德纳)等人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87、(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
88、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劳结合)
89、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90、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教育
91、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和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青年期(14,15-17,18)
92、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94、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
95、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
96、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97、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
98、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一癸丑学制)
99、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一第一个学制)
100、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
101、近代颁的两个学制是(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102、我国现代阶段初中毕业后,进入高一般采用的是(统一考试)制度。
103、我国学制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学前教育系统)(初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104、学前教育的任务是(根据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向幼儿进行粗浅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发展他们的思想,想象和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俗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05、幼儿园一般分为(一年)(二年)或(三年)制。
106、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
107、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小学)
108、《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6-7岁)
109、中等教育分为二级(初级中等教育)(高级中等教育)
110、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111、普通中等教育包括(初中)(高中)
11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术)(持工学校)113、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
114、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阶段。
115、现已开办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种类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行政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在职攻读同学学历硕士研究生教育)等
116、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分析课程分(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动作课程)(体验课程)
117、学科课程有(科目本位课程)(综合学科课程)(学术性学科课程)
118、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以学生为本)
119、我国在教学研究上二种理论观点是(认识教学理论)(系统论教学理论)
120、系统论教学理论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教学民主原则)(主体性原则)
121、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是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
122、什么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工作)
123、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环节。
12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期)
125、合作教育学派,数学理论以(雷先科娃)(沙塔洛夫)(阿莫纳什维利)为代表126、教师直接备课要写好三个计划是(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
127、(上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128、(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29、三项工作(了解和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准备各种教学用具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30、语言性教学法有(讲授法)(讹诈法)(读书指导法)
131、学生学习结果检查与评价方法(观察)(调查)(考查)(考试)
132、参观与讲解相合我们称其为(现场教学)
133、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是人(目标)(过程)(效果)三个方面
134、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形式和结构)(教态自主)(教学基本功)
135、现代儿童观与近代相比有新发展,表现在(儿童权利观念)(儿童至上观念)(儿童智能开发观念)
136、最早的学前机构的出现在(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工厂建立幼儿学校)137、德国教育家(福禄内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138、中学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具有承上启下特点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部分,它的任务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实施教育。
139、中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不要过早定向)。
140、中学教育一般具有双重任务: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后备力量。
141、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阶段的三年属于义务教育
142、在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成为小学德育最重要的政策法规文件。143、在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德育大纲》)。
144、中学生品德评定依据为:(《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45、中学智育的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力目标)。
146、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47、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基础知识、身体锻炼)两部分。
148、中学卫生保健工作包括(教学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疾病防治)四部分。149、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150、智育的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力目标)。
151、智、德、美三育提出在(1906)年(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五育提出在(民国时期)。
152、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六到十一二)岁的儿童实施的学校教育。
153、小学学习的技能主要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第二篇:教师招聘考试说明,教师招聘_考试教育学_心理学_试题(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选择题
教育学综合 选择判断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2.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B.完整性原则C.简明、可行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4.公式 用于下列那种取样方法。()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多段随机取样法D.定额取样法
5.“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6.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8.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9.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 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静态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2、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试判断这里采用哪种定义方法(A)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D.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
13.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用操作定义定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试判断采用哪种操作定义方法。(B)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
√B.动态描述法
C.静态描述法
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 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16.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17.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18.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
A.教学和教育B.升学和就业
√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
1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思想的提出是在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
√C.物质前提
D.内部动力
2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格塞尔
B.杜威
√C.华生
D.霍尔
22.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
B.5年
C.8年
√D.9年 2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24.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25.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理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26.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A.课程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答案:A 27.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28.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2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30.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3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32.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
B.昆体良
C.皮亚杰
√D.亚里士多德
3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
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A.四书五经
√B.六艺
C.自然科学
D.生产技能
35.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许慎
D.朱熹
3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
37.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生产力发展
√B.科技进步
C.教育技术进步
D.产业革命
38.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39.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
√A.1996年3月
B.1996年5月
C.1987年5月
D.1989年6月 40.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称为()
A.发展
B.成长
√C.成熟
D.生长
41.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2.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教育规范
√B.学制
C.教育体制
D.国家
4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
4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45.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46.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考试成绩
47.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8.社区教育的实质是()
A.教育的社会化
B.社会的教育化
√C.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统一
D.全民接受教育
49.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50.小学阶段相当于身心发展中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初期
51.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身心发展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为()
A.身体发育不良
B.智力发育不良
C.认识水平较差
√D.品德行为习惯有所欠缺
52.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53.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法
C.教育手段
√D.教育内容
55.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A.15世纪初
√B.16世纪初
C.18世纪
D.19世纪初
56.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因素决定的。B A.政治
√ B.经济
C.文化
D。军事
57“应试教育”重视()。A
√A.少数“尖子生”
B.大多数学生
C.少数后进生
D.中等生
58.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C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造成学生的被动
59.学生集体是教育的()。
√A.主体
B.客体
C.权威
D.主人
60.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学科设置
B.课时分配
C.学科顺序
D.学周安排
61.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教学计划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大纲
62.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的共同活动。
√A.教与学
B.教师与教师
C.人与人
D.学与学生
63.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在于()。
A.讲授知识
B.教书育人
C.教学艺术
√ D.引导启迪
64。思想品德培养是从学生的()出发的。
A.认识
B.情感
C.行动
√D.实际
65.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独白方式是()。
A.谈话
√B.讲解和报告
C.阅读
D.讨论
6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67.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8.从时间上看,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69.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0.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71.美育的直接功能是()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72.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7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74.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75.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76.人的身心发展是指()√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77.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78.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79.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0.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81.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82.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84.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85.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86.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
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87.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E 题目叙述不宜过长
88.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89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的回答时间?
A 0-30分钟 √B 30-40分钟
C 40-50分钟
D 50-60分钟 90.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F 邮寄问卷经费高
91.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9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A.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B.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C.交通工具
D.被访问者的合作 9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
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94.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B.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C.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D.访谈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95.下列哪一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B.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15分钟以内最好。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C.选择实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
√D.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96.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9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教育统计主要用于研究内容的分类整理、编制数据的各种图表、定量分析和由样本推论总体等。B.对研究获得的有效内容进行统计处理,使其成为用数据形式和数据表现形式的研究材料,以数量化的方式说明研究结果,称为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C.定性研究方法(例如,深度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也要求对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D.统计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方法,以为“统计万能”的思想虽然有些过激,但是基本上是正确的。9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或结果);或X与Y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B.有相关一定有因果,两个存在相关关系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与数学中函数与自变量关系的没有区别。
D.相关的概念指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或联系程度,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确、稳定的变化关系。9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B.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 的个数。C.用量化方式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仅用集中量数来描述是不够的。因为集中量数仅描述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和典型情况,而事实上,数据具有变异性,即它们并不都等于同一个值,而是分散、变化的。√D.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差基本上等于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10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算术平均数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相同的样本,所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与其它集中量指标相比,抽样误差较小。
B.为克服无法对总体进行整体检测的困难,大量的采用了相对容易获得的、对总体抽样的样本数据值。因而,计算样本平均数 成为一种主要的方法。√C.算术平均数反应灵敏。一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值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也会随之变大变小,能灵敏地反应出来。算术平均数不适合代数运算。
D.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旦在数据分布中出现个别极端数据,就会对平均数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10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10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10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10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 D、仁
10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106、“学在官府”不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商代
B夏代
C西周√D东周
107、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 D、墨家 108、“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09、“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110、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11、提出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是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12、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113、“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114、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115、“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116、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A、王充
√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17、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
√A、国子学
B、宫邸学C、四门学D、鸿都门学 118、《颜氏家训》是由谁写的:
√A、颜之推
B、颜渊
C、颜元
D、颜真卿 119、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个历史时期?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隋朝
D、宋朝 120、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121、“六学一馆”是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学体系的简称?
A、隋代
B、宋代
√C、唐代
D、汉代 122、“升舍”制度是哪个朝代创立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123、“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A、元代
√B、宋代
C、唐代
D、明代 124、“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正式形成是在哪个朝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125、《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126、程朱理学控制科举与学校始于哪个朝代?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127、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人才的系统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韩愈
B、朱熹
√C、王安石
D、王守仁 128“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129、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A、岳麓书院
B、学海堂
C、漳南书院
√D、东林书院 130、“诂经精舍”是谁创办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131、下列学校中,不属于清代官学所独有的是哪一种?
√A、国子学
B、觉罗学
C、八旗官学
D、俄罗斯馆 132、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鸦片战争前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是谁?
A、林则徐
√B、阮元
C、龚自珍
D、魏源 133、废除八股文的法令是什么时期颁布的?
A、洋务运动时期
√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134、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期终结的?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135、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136、“壬寅—癸卯学制”是在什么时期颁布的?
A、1912—1913年
√ B、1902—1903年
C、1922—1927年
D、1898—1899年 137、《新教育大纲》是哪位教育家纂写的?
√A、杨贤江
B、陶行知
C、鲁迅
D、蔡元培 138、1929年开始的河北“定县实验”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陈鹤琴
√ B、梁漱溟
C、晏阳初
D、黄炎培 139、陶行知最早创办的学校是:
√A、晓庄学校
B、育才学校
C、山海工学团
D、自然科学园 140、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陈鹤琴 141、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142、下列哪所学校不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的?
A、湖南自修大学
√B、鲁迅艺术学院
C、平民女学
D、农民运动讲习所 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____________原则 148.《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D、辛亥革命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149.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15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151.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152.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
153.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154.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155.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D.民主性
156.“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57.提出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的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158()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②洛克的《教育漫话》
③卢梭的《爱弥尔》
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59.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①生物性
②永恒性
③历史性
④阶级性 160.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①幼儿教育
√②中、小学教育
③高等教育
④职业技术教育 161.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①家庭教育
②社会教育
③学校教育
√ ④一切教育 16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①感知
②理解
√③判断
④创造
163.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①宏观的②间接的③一般的√④特殊的
164.()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①课堂教学
②复式教学
③开放教学
④电化教学 165.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①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要求
④教育影响
16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①高等教育
②中等教育
√ ③职业技术教育
④初等教育
167.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①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②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④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16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①理论加实践
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③读书加劳动
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169.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的责任交给地方。①基础教育
②中学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职业教育
170.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1)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②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④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71.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生物性和阶级性
③历史性和阶级性
√④受教性和可教性
172.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①参观法
②实验法
√③演示法
④练习法
17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①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③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④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74.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①讲解
②讲读
③讲述
④讲演 175.()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学记》
④《大学》
176.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177.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①循序渐进
②因材施教
√③直观性
④巩固性 178、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效性
D、深远性 179、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A、热爱教育事业
B、团结同志、关心教师集体
C、热爱学生
D、严于律已、勤于进取 180、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A、部分与整体
B、整体与部分
C、后者包括前者 D、前者包括后者 181、教学的任务:()
√A、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B、发展学生智力 C、发展学生体力
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绪、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18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83、教学过程的几种必然联系:()
A、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B、掌握知识和发展体力 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 D、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
184、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教育法 D、情感陶冶法 185、课外活动的特征:()
A、单一性
√B、兴趣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 186、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教育手段
B、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
C、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D、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187、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以上三点均正确 188、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纲要)189、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的()。
A、外部动力 B、内部动力 C、内外动力 D、潜在动力
190、下列学者中就其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而言,属于“社会本位论”者是()。A、卢梭 B、裴斯塔洛齐 C、涂尔干 D、杜成
191、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称之为()。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教育关系 √D、师生关系 192、以“产婆术”著称的提倡启发式教学是古代先哲()。A、孔子 B、孟子 √C、苏格拉底 D、亚里斯多德 193、“纲要信号法”为()所倡导。
A、布鲁纳 B、布卢姆 C、沙塔洛夫 D、凯勒
194、通过论证、解释、说明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属于()。A、理论教育法 ?B、形象教育法 C、环境教育法 D、评价教育法 195、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
A、掌握体育知识 B、养成锻炼习惯 C、掌握体育技能 √D、增强身体素质 196、学校卫生包括了()。
A、身体卫生 B、心理卫生 C、青春期卫生 √D、身体卫生和心理卫生 197、学校组织机构是指()。
A、行政机构 B、非行政机构 √C、行政机构和非行政机构 D、垂直和横向机构 198.《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199.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20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201.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202.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 203.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204.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205.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D.民主性 206.“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207.提出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的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教育法律法规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____。(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____。(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____。(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____。(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B、主席令
8、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
9、(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10、(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
A.宪法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____来保障”。(CD)
A、靠教师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____放在突出地位。(BC)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6、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____、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
A、教育方针B、政策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7、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
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8、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____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
9、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____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____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共30分)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C)
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D)
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
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D)的规定。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
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
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
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
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
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
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
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0.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ABD)
A、警告
B、记过
C、送劳动教养
D、开除学籍
第三篇: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四篇: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共六份试卷)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21.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第五篇: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0-01-20 16:06 |(分类:我的教师梦)
(第一卷)
一、单选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多选题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学历教育
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会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
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 E.以国外学习为主
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第二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 B.模仿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四、论述题
.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第三卷)
一、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①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②创办业余党校;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④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第四卷)
一、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②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③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六卷)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进程是()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A.变化 B.改变 C.变式 D.突出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
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教育心理学界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A.1903年 B.1913年 C.1914年 D.1900年 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6.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 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12.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元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
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规定每天看电视的固定时间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 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 和调节策略。
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教育学和心理学 的交叉学科。
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 和 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 行为规范的学习。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在 11、12-
14、15。
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 发现学习和 接受学习。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和 目标。
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倒u型关系。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心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8.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9.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类关于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表征。
30.复述策略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的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与顺序性。例如,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
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茨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想要通过学业成就来赢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6.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第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第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人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8宝贵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7.试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促进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心智技能作为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其掌握是以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的。从大量研究也表明,知识掌握水平越高,越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前提。创造态度和创造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通过知识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缺乏知识的头脑是不可能有创造性的,创造性不会从无知无识的头脑中产生。38.试论述青年初期的心理特点。
青年初期指14、15岁至于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如道德、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经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干,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