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8:4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七大报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七大报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

第一篇:十七大报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

十七大精神学习体会

十七大结束后,我们及时组织了省直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交流座谈会,其中有很多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十惯于七大中提出的教育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在这里,我也就自己学习中的体会,对十七大报告中的教育问题谈点认识。

在十七大报告中,教育被当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以相当大的篇幅给予了重视。在总书记讲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个问题时,我们听到了这样一段话:“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中虽然有关教育的文字篇幅不多,但字字千金,切中要害,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新的部署,也为今后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可以用几个词来总结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 第一是优先。报告从民族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 1

育”,“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优先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民生。十七大报告将教育问题从以往党代会报告的文化建设范畴改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范畴,表明教育问题事关民生,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也反映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格局中重要地位的新思考、新认识。十五大报告说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由此可见,教育的基础地位更高了,上升到民族振兴的高度。

第三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创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维、习惯、能力、价值观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阶段。同时,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要有好的办学理念、好的办学设备,关键要有一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基础。

第四是公益和公平。坚持教育公益性是这次报告中对教育定位的一个新的表述,报告中突出强调了教育的公益性,并表示将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一方面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教

育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和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是一个惠及大众的事业,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理念。报告中也同时强调了要促进教育公平,因为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受教育的权利是每个公民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发展对人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教育公平的核心应该是“两个确保”,确保人人实现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人人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机会,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教育公平和教育公益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教育公益性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公平将会更好地保证教育的公益性。

深刻领会报告中“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的论述,明确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职工之家的教卫科工会,应在组织、引导、服务、维护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兴则教育兴。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也是维护教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广泛开展建功立业活动,激

发教职工的创造活力,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献计出力。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引导教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使广大教师成为高尚品德的秉承者。通过大力宣传,选树典型,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加强和谐校园的建设,按照十七大精神的要求,着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文化引领和谐校园建设,倡导和谐理念,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的协调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帮助广大教职工解决好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要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教代会制度是学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制度,是广大教职工有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内在要求。应按照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进一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各项制度,规范教代会的运行,全面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使教代会充分发挥利益诉求和权益维护的作用,充分体现广大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为促进发展、推进改革、保持稳定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要促进发展和谐劳动人事关系,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加强源头参与,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推动《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完善劳动人事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抓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促进发展和谐劳动人事关系,维护广大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拥有13亿人口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变人口压力为人才动力、变人口数量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转变,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教育任重而道远,教卫科工会的工作也同样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团结和带领教卫科系统广大职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全面推进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十七大报告对人才工作的论述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为未来五年和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就人才工作而言,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新亮点,充分彰显了党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我们党加强人才工作的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这六个新亮点是:

一是首次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列

提出。将人才强国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列提出,这在我党文献中尚属首次。在这里,十七大报告对人才强国战略的战略地位予以了明确:即人才强国战略是与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同等重要的发展战略;是比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部门、行业、区域发展战略层次更高的发展战略;是国家三大一级发展战略之一;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二是首次提出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造就、拥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不能造就、拥有一大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技术领军人才,就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国家。而目前我国能跻身国际前沿的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状况很不乐观。据相关统计,在158个国际一级科学组织及其包含的1566个主要二级组织中,我国参与领导层的科学家仅占总数的2.26%,其中在一级科学组织担任主席的仅1名,在二级组织担任主席的仅占1%。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很不相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差距很大。因此,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应当成为我国科技界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三是首次提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哲学社会科学虽然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但作为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科学体系,也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无疑应当走向世界,服务世界,此为其一。其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的过程,既是向世界展示和服务世界的过程,又是向世界学习和提升自我的过程,还是吸纳世界优秀成果为我所用的过程。

四是首次提出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近年来,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比较重视的,但提出注重一线创新人才的培养则为首次。这是由一线创新人才所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一线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前沿,存在大量复杂的实际问题,迫切需要大量的一线创新人才去解决。同时,一线往往条件更艰苦,处于一线的主要是年轻人,因此,对一线创新人才的培养更应特别关注。

五是首次从转变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高度,提出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是我党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要求,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六是首次从统筹人才发展的高度,强调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在这里,统筹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与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对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使用等各个开发环节的统筹,对人才培养资源、人才激励资源、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等各种开发资源的统筹。用统筹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抓人才队伍建设,是十七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体现,是人才工作思想方法的重要创新,将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篇:中共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中共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以及其他方面的具体体现,从而把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是十七报告的灵魂,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十七大报告的始终。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致力于解决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积极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包括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明确把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概括为 “ 科学发展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确立其作为 “ 重要指导方针 ” 的地位,并将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作为一个部分深入阐述,使我们对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的丰富内容有了更为简明扼要的把握。

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所谓一脉相承,主要是指主题的一致性,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显而易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创立了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科学发展观,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正因为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共同主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这一理论体系,是极其重要的。从实践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上看,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它 “ 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有着自己要回答并解决的重点课题。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就与时俱进是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指出: “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是对 “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 问题的集中而全面的回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分别有自己集中回答的重点课题,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矛盾的充分暴露有一个过程,我们对这些矛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会经历一个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则需集中精力予以研究和解决。对于发展问题,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是重视的,取得了不少认识成果。但从总体上说,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特别是如何发展问题,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日益深刻、不断完善的长过程。比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比较关注的是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在邓小平同志的著作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忧心,“ 最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增长速度 ”。1 但在我国经济增长已连续四年高达 10% 以上的今天,投资率居高 50% 以上,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我们关注的重点就不再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应放在经济发展质量上。因此,我们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 “ 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科学发展观的与时俱进,还体现在它是对进入当前我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的深刻而全面的把握。当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这八个特征实际上就是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靠什么,最根本的还是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全面体现了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是科学制定的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

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是完全一致的。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关键在发展。继续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提高我们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也要靠发展。因此,“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是广义的发展,不仅是指经济建设,也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还包括人的发展。因此,胡锦涛同志指出: “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把握第一要义,落实第一要务,最终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 “ 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突出强调的是发展的目的性。以人为本,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继承和发展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胡锦涛同志指出: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以人为本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最重要的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 “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不仅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的作用,解决了 “ 靠谁发展 ” 的问题,而且也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取向,解决了 “ 为谁发展 ” 的问题。因此,要 “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以人为,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中,就是改善民生。十七大报告在 “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部分充分阐述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社会稳定六大任务,明确提出 “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深刻而生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突出强调的是发展的协同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四个方面的建设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的。实现全面发展,就是要 “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含着诸多的环节和方面,其中哪一个环节和方面薄弱或者出问题,都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矛盾是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要求。实现协调发展,就是要 “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发展要有活力,资源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不仅要考虑到代内公平,也要着眼于代际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要 “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突出强调的是发展的整体性。统筹兼顾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的正确处理全局性重大关系的重要方法,做到统筹兼顾,就是 “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这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了 “ 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不仅扩大了统筹兼顾的重点范围,使之覆盖了利益关系的统筹、国内国际关系的统筹,而且进一步突出了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方法论的层面上最根本的就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体现着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从而要求全面与重点相统一。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点要求,这就是: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些要求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容,而且突出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的全方位的指导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前进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制定了党的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的基本路线。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突出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始终不渝地坚持了这个基本路线。对于这个基本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胡锦涛同志这次郑重强调: “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深刻揭示了党的基本路线对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其重要性,对于实现科学发展的巨大保障作用。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对于三者各自的地位和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作了深刻阐释,指出: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特别是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称之为 “ 兴国之要 ”,是首次作出的高度评价,进一步突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核心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最根本要求。党的基本路线的三个主要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在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上,明确表示反对的错误意见不多,时常出现的模糊认识是片面地只讲其一,忽视甚至不讲其他,从而导致在实践中犯了 “ 左 ” 或右的错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 “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的统一与结合。因此,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 “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邓小平同志曾再三告诫全党: “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 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的明确表态是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深切告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从而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本原因在于 “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依据十七大报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重点把握的: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清醒的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手段主要有两项: “ 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其中公平正义居于突出位置。这是因为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两项手段实际上也是两大任务。温家宝同志指出: “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认识和把握好两大任务: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极大地增加全社会的物质财富;一是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极大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与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原则和着力点。2005 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这六个基本特征称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这次在十七大报告中得以重申。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还明确把 “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 原则 ”,并提出 “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使之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是 “ 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的第二部分对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巨大作用要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 “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正是依据于这个基本的判断,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首先是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因此,胡锦涛同志提出: “ 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也就是说,既要有改革的坚定性,又要注意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改革的正确性。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重点放在体制创新上。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体制创新来实现。因此,“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经济体制是这样,政治体制也是这样。“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的三枚棋子,三者相辅相成。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三者的最佳结合点。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 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只有人民生活改善了,改革的动力才能强盛,发展的势头才能良好,稳定的状态才能保障,人民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持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确定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取得了重大成果。今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因此,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 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按照党中央的部署,“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 “ 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进一步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转化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以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精神,“ 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使我们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四篇:十七大报告

交谈中请勿轻信汇款、中奖信息、陌生电话,勿使用外挂软件。

张佳琪 12:15:01 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一主题,鲜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开拓奋进的重大问题。这一主题,既是大会的主题,也是面向未来党和国家整个事业和工作的主题。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必须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这一主题

从基本内涵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道路和理论的辩证统一。十七大报告对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的内涵作出了准确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理论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展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正确性、指导性。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十七大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主题内容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目标和道路,对完成党所面临的各项任务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明确了十六大以来党章需要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是将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党同志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二是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入党章,对于动员全党更好地把握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三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新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全党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四是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些都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对于全党同志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要求,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五是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党在领导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写入党章,有利于全面贯彻这些方针政策,切实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六是把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写入党章。这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这些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七是在党章中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需要,是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需要。同时,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党员、党的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的加强监督十分必要。这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的治党管党水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一观三制写入党章的深刻内涵

“一观三制”进入中共党章成为全党意志。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点上,正在整合力量,继续前进。一观: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根据新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概念,并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列入该理论体系,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一并载入党章。

把科学发展观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的指导思想中,更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同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制:

——代表任期制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各级代表大会实行任期制。“这是解决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继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采取的新举措。”将任期制写入党章,表明我们党意在改变过去党代表在闭会后,党代表难以继续履行党代表职责和继续发挥作用的问题。为党代表履职创造一种新形式,比如党委在平时决定重大问题时征求党代表意见,向党代表通报党内重要事项,列席党委会等,为党代表反映普通党员意见提供畅通渠道,是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措施。——巡视制度

党章首次出现“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纪检部门和中组部过去五年实践探索的新成果。“以前各级纪委受到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有一定局限性。现在实行巡视制度,由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联合向下级党委派出巡视组,直接受上级纪委领导。对监督各级党委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权利的运行、党风廉政建设都有重要意义。巡视制度特别加强了对省部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党的常委会接受全委会监督

党章中增加“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会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此举意味着党致力于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加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防止少数人或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及个人专断。使中共既充满活力,又能统一意志和行动。尽管外界预期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票决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将写入党章,但今次党章修订并没有列入。目前“常任制”仍处在部分县(市)试行阶段,讨论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的“票决制”,主要是在地方党委中推行。在“试行”、“推行”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待之更加完善后,才可能写入党章。中共历史上多次修改党章。“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党纲,“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一九八二年“十二大”制定新党章至今二十五年间,党章经过五次修订,这次修改党章就是要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总结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第五篇:十七大报告(本站推荐)

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五大标志

第一个标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进文化、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体系已经形成。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二是把经济增长环境代价过大作为重大问题提出来,第一次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上升为基本国策;三是下一步要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经济圈和经济带,按照经济的规律来发展主体功能区;四是关于城市化问题,提出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

第二个标志,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的精髓和灵魂。报告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四点要求: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构建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改进中共的建设。这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四大保障。

第三个标志,对二0二0年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

对二0二0年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要求,对二0二0年全年面小康作了远景描述,而且既有定量描述,也有定性描述。归纳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大目标就是:强化协调发展,扩大人民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生态文明。

第四个标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十七大报告把中国放在历史、国际的大背景下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实现这一伟大复兴有五个着眼点:一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能否贯穿到社会主义伟大进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二是富国强军,永不搞扩张;三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四是两岸统一,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必然;五是和平发展。

中共十七大报告不仅阐述了到二0二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与历次政治报告不同的是,十七大报告首次描述了在整个二十一世纪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国际地位。

第五标志,中共自身建设的宏大工程。

报告提出在二十一世纪,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中共建设的伟大工程。其中包括开展“三情”教育、把握三种规律、突出五个重点、加强五个建设。下一步开展世情、国情、党情“三情”教育将是中共很重要的工作。同时,要把握社会建设的规律、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规律。继续加强中共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解读十七大报告中的九个新表述和两个“没有变” “两个没有变”——观察国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解读: “两个没有变 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两个没有变”,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都会使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会给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来新的挑战。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

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解读: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解读: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并要求推进厂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

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

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解读: “总量”GDP变为“人均”GDP,这是对过去29年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虽然从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4年内连续赶超法、英,跃居第四,但一旦除以人口总量,人均GDP仍然排在靠后位次;而且一味追求GDP总量,容易导致“GDP崇拜”、甚至助长不科学发展。“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解读: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基础上增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解读: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解读: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读:人们注意到,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较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这一表述的变化引起许多人的关注。

解读: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不断深化,才能与人民政

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形势相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十七大报告明确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中共十七大二十一日通过党章修正案,“一观三制”进入中共党章成为全党意志。党建专家说,这表明中共在引领中国发展的关键点上,整合力量向前进。

一观: ——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根据新的发展需求,中共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概念,并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列入该理论体系,作为中共指导思想,一并载入党章。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中国党建专家甄小英解读说,把科学发展观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共指导思想中,更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同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三制: ——代表任期制

中共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中共各级代表大会实行任期制。“这是解决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继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采取的新举措。”甄小英说,将任期制写入党章,表明中共意在改变过去党代表在闭会后,党代表难以继续履行党代表职责和继续发挥作用的问题。为党代表履职创造一种新形式,比如党委在平时决定重大问题时征求党代表意见,向党代表通报党内重要事项,列席党委会等,为党代表反映普通党员意见提供畅通渠道,是维护党员主体地位,发展党内民主,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措施。

——巡视制度

中共党章首次出现“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这是中共纪检部门和中组部过去五年实践探索的新成果。

“以前各级纪委受到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对同级党委的监督有一定局限性。现在实行巡视制度,由上级纪委和自组织部门联合向下级党委派出巡视组,直接受上级纪委领导。对监督各级党委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权利的运行、党风廉政建设都有重要意义。”甄小英说,巡视制度特别是加强了对省部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

——党的常委会接受全委会监督

中共党章中增加“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监督,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务委会员会定期向委员会全体会议报告工作”。甄小英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共致力于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加强民主集中制,有利于防止少数人或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及个人专断。使中共既充满活力,又能统一意志和行动。

尽管外界预期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票决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将写入党章,但今次党章修订并没有列入。甄小英说,目前“常任制”仍处在部分县(市)试行阶段,讨论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的“票决制”,主要是在地方党委中推行。在“试行”、“推行”中,进一步总结经验,待使之更加完善后,才可能写入党章。

中共历史上多次修改党章。“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党纲,“二大”制定了第一部党章。一九八二年“十二大”制定新党章至今二十五年间,党章经过五次修订。

甄小英认为,推动党章修订的动力包括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不断创新,人民对美好生活不断有新的期望,执政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任务不尽相同,自身建设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甄小英说,今次修改党章就是要在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总结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统一思想,整合力量。(来源:中新社 记者 徐长安)

下载十七大报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七大报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大报告[精选]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

    十七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

    十七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 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十七大报告明确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 ——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

    中共十七大报告及党章中关于宗教方面的论述

    中共十七大报告及党章中关于宗教方面的论述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胡锦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

    十七大报告摘要

    十七大报告摘要 胡锦涛:过去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

    十七大讲话报告

    与人民心连心我们党才能坚如磐石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一个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历史充分证明,只......

    十七大报告学习体会

    十七大报告学习体会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科技创新摆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位置。强调:这是国家发......

    十七大报告摘要

    十七大报告摘要 ( 2007-10-16 16:10:2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2-3版 胡锦涛:过去五年各项事业进展重大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改革......

    十七大报告读后感

    十七大报告读后感 通过学校的集体培训和自己认真学习,我对十七大报告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对十七大的精神及主题也有深刻的领会和把握。同时,对十七大报告的学习令我深感振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