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书籍读后感 (推荐)

时间:2019-05-13 08:2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书籍读后感 (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书籍读后感 (推荐)》。

第一篇:教育书籍读后感 (推荐)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教育书籍读后感范文。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安利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读后感《教育书籍读后感范文》。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第二篇:教育书籍读后感

与学生同行、与爱同行

班主任是教师中的战斗机,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尽心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集体凝聚力。班主任是整个班级机器中最重要的那颗螺母。如果班主任的工作没有做好 势必影响整个班级机器的运转。

班主任不仅需要埋头苦干,更需要“实干”和“巧干”。新型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与传统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已然不适用了。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人文的变迁做出新的调整。平等、民主、亲和才是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而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恰恰也是实践并提倡这种管理方法。因此,得到这本书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阅读的同时也深受启发。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说说我的体悟:

第一,班主任要与爱同行,学会“爱”学生。“爱”是摆在第一位,否则一切管理技巧都将是空谈。一个班主任如果没有对学生怀抱恒久的热情与发自内心的关爱,那一切都将是机械而苍白的摆设。我们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关爱。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而且关心他们点滴的生活。这些关怀都能渐渐地被学生敏感的心灵所感知,并且能把这份可贵的关怀转化成学习的动力,甚至是人生的宝贵财富。魏书生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全方位关心学生的优秀班主任。他在学习上关心学生。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首先让学生在作文学习中获得进步。他规定每位学生的每篇作文都得当堂完成,交给他检查合格之后才能离校。如若不合格就撕掉重写,如此直至合格为止。他是不是对学生太残忍、太苛刻 呢?不,这种严格、负责的态度正是对学生爱的体现。“严格”是外在,“关爱”才是实质。相比之下,那些“仁慈的”、对学生放任自流的老师才是真的不够爱学生。在魏老师的这种“先痛后快”的高要求之下,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作文水平提高了,自然整个语文成绩也就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也就更有自信了。成绩是学生在学习获得自信的一大来源。所以说,对学生学习上的负责是关爱学生的最大体现。一个语文老师能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严格把关、认真负责,这是需要付出很多意想不到的辛劳。这不正是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望子成龙的爱的体现吗?

除此之外,学生点滴情绪的变化,班主任也应该及时捕捉。要用侦探式的敏锐“嗅觉”,来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的心理波动、情绪变化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甚至能影响他们人生的方向。这并非危言耸听,一次次的沦陷可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走上歪路。这就需要班主任为他们“导航”,拨正人生的航向。这也要求班主任平时得多了解、关心学生。这样才能及时拨正。如若发现某同学情绪不太对劲,可以直接找该同学沟通,或者找与该同学关心亲近的其他同学及时了解情况。实在找不出原因的可以通过其家长了解沟通。魏书生老师发现有情绪的学生,他的沟通方式很特别。他有一个特别好的“招数”,那就是“孩子,请与我同行”。他只要发现谁学习不认真,或者“要找谁了解情况,便邀请谁放学和我走一段路”。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方法,他说“换了环境,离开教室和学校,师生之间便容易摆脱固有角色的束缚。”这句话特别有道理,出了学校大家就能从一个比较平等的角度进行有效的对话沟通。这不仅能找出问题所在,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放松固有的对老师的“警惕感” 和“戒备心”,更轻松地解决问题。班主任能做到与学生同行,以一种平行的方式与学生对话,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当朋友来交流,这样用心的、用爱的管理方式何愁会没有成效!我们大部分班主任缺少的正是这种爱心。“爱”也是一种能力。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培养起这种“爱”的能力!

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情绪变化,魏老师甚至还主动去调节学生与他们家庭的纠纷。魏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写到:“班主任要善于调节家长与学生的关系,使之更亲密更融洽。”由此看来,班主任不仅是老师而且是侦探,是心理专家,亦是家庭调节员!总之,一切为了学生,对他们学习或人生有利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得设法给予关心,让他们得到最及时的帮助。这种无私的关爱似“无声润物的春雨”,定会慢慢地定能渗透到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学业上的进步,让他们的人生方向更清晰,前进的脚步更坚定!

第二,班主任要与班委同行。爱学生,但并不等于打着爱的旗号“独断专行”。应该给予学生权利,学会放手,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把班级的问题和学生一起商量解决。让学生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重要的一员。当班主任和做家长一样都是无私地爱着孩子,但是爱他并不是要控制他。如果想把什么都抓在手里,不给孩子自由,不给他们民主的权利、参与的空间,那么这无私的爱也终会是让人窒息的爱。那样的爱,自己辛苦不说,孩子也未必快乐。所以,班主任要适时放手,让学生们“当家作主”。这就需要与“班委同行”。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的:相信每个学生都可能是你的助手。开学伊始,班委先行。班集体一旦产生,首先就是确定班委。我主张民主竞选。首先让学生毛遂自荐,自己上讲台演说,“推销自己”,大胆地展示自己当班委的能力,大胆地阐述他们将如何带领班级同学共同进步的举措。在这样的竞选演说中,班委就有了一定的责任感,他们日后就要对自己的言语负责。其他同学也能对他们的能力有基本的判断。而且学生们自己推选出来的班委自然更有说服力,今后的工作也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另一方面,班委是学生们的一员,他们更了解同学的情况,年龄相仿,可以站在同样的位置理解、处理问题,同学也更能接受他们的意见。值日班长每天反馈甚至有权自己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比如考勤、纪律、卫生等。这样,即使班主任不在的时候,一个班级也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让班级这部机器更有效地运转。在管理班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管理与组织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关注集体,提高能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班委利用好每周的班会。在班会上班委把本周发现的问题拿出来回顾,共同解决或吸取教训。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各自的更加有效地办法。不仅是班委,其他同学也得纳入管理班级的体系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这个班级中光荣的一员,而不是被管理的对象。比如,魏书生老师给班上其他非班委也分配了任务。他的班级里有“花长”(照顾班级盆栽的)、“鱼长”(负责喂养班级的鱼儿)、“炉长”(早早地到教室给班里生炉子取暖的)等等。这样让每个同学都有“头衔”。增强了学生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自然也更强。只有学生们的积极有效地自我管理,班主任不在时班级才不会失控。班级才能“欣欣向荣”。

第三,班主任要与“特殊的学生”同行,即处理好个别特殊学生的问题。一个班级的学生毕竟不是工厂生产的统一型号的机器。每一个学生都是作为个性鲜明的个体而存在,性格各异。一个班级这么多人,除了积极 向上、争先学习的同学,必然也会有一些比较淘气的学生。他们可能不爱学习、上课迟到或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和个别科任老师有冲突等等。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这些不愉快的事情都可能出现。作为科任教师可以向班主任“告状”或无视即可。但是,班主任呢?能“一叱了事”吗?或是可以学习科任老师的做法去校长那里告状?抑或是无视。不能!别无他法,班主任只能是正视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淘气学生犯错误的表象出发,了解他们出现这些问题的背后原因。是基础差导致厌学情绪?还是晚上晚睡导致今天的迟到?抑或是家庭忽然遇到变故无心向学,与老师顶撞?所有的原因都应该一一排查。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我们不能敷衍了事。我们得找他们谈心,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魏书生老师主张,如果是基础差而导致厌学的学生,老师可以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老师对后进生的积极帮助,一方面可以弥补、拯救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对学生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并未被抛弃。这种精神的力量必然也会形成学习上的动力。成绩慢慢提升上去,自然对学习不厌烦,表现也更积极,最终让“问题学生”不再有“问题”。

在我们班上,对于早读迟到的学生,按照班规就是罚扫地一天。其中有一周,班上的李同学连续迟到三天。当时我心里是有些火气。虽然他每天甘愿受罚,一丝不苟地完成他的罚扫任务。但是,第四天他仍旧迟到。我就忍不住,必须要找他谈话了。我先用调侃的语气对他说:“你是不是特别想为班级做贡献而苦于‘报班无门’,所以故意用迟到的办法来争取扫地的机会”。他闪烁其词,并未说出迟到的原因。此路不通,后来我只 好找同学了解情况。从其他同学那里得知,近段时间,李同学的父母在闹离婚,家里整日鸡犬不宁。怪不得李同学总是一副怏怏的神情。接下来,我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只是有一天放学后和他一起扫地,跟他聊聊课业之外的生活,问问他的兴趣。我想一个学生在家里受了伤,就不能再让他们在学校再受委屈。如果家里不愉快,而学校又尽是批评指责,也许一个学生的信心就会被摧毁。李同学大概是感受到我对他的关心,后来就再没有迟到了,渐渐地脸上也有了笑容。有时候,关心学生并不需要语言的追问和盘查。你过分的语言围攻可能反而会伤害到他们敏感的心灵。无声的关怀,行动上的温暖更能直达人心!

当然,也不是所有学生犯错误时都适合这种“温柔的抚慰”。还得看具体情况。有的同学犯错误的,该写检讨的也得写。除此之外,魏书生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有趣”的方法。如犯错误的要罚唱歌、罚做好事等等。这些有趣而新颖的惩罚措施,足以说明班主任的用心良苦。

第四,班主任要与耐心同行。当好班主任势必是一场辛苦的修行。你的爱心再浓烈,你的能力再强,如若没有十足的耐心,都将会被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磨平。刚刚毕业那会儿,自己凭着一股冲劲儿,一心想把班级管理好,与学生亲近,与他们交流,付出真心,但是理想很丰满而现实很骨感。学生们一个又一个的调皮捣蛋,令我倍感挫折。他们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老师的真心交流就能一下感化他们,让他们从此积极向上,努力读书。由于他们家庭背景的不同,有时候学生在学校跟你交流得很好,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一回到家,面对自己“熟悉”的家,一切就又都白费了。第二天,你又得重新跟他们灌输思想。如此反反复复几次,甚至几十 次,你可能都收效甚微。但是,这时的你不能放弃。你的耐心得发挥用处了。你的坚持和执着必定能改变或影响学生。我们得像魏书生老师一样,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这条道路上任重而道远。用爱点燃学生,用耐心影响学生,让他们走得正、走得更远!

第五,班主任要与教育理论同行。怀有爱心和耐心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但是当好班主任还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理论的指引。我们要多阅读有关班主任管理的专业书籍,用理论来武装和提升自己。凭着自己的摸索和一腔热情,摸着石头过河,也许最终也能总结出一套经验。但是毕竟道路太过遥远,可能会耽误一批学生。而借助班主任相关的专业书籍的辅导,吸收他人的经验,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就可以少走弯路。阅读相关书籍是提升班主任工作技巧的一条捷径,在管理中我们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处于现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们面临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随时阅读相关书籍,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而且工作久了一个人的思维也很容易僵化,我们恰好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不断注入新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书籍就是我们不断进步的“活水”,不要让自己故步自封,那样到最后只能成为“一潭死水”。另外,我们不仅要阅读班主任工作的相关书籍,而且要多读。魏书生老师说:“班主任工作的书还可以比较着读,即同时看三四本,看他们的共同点。”让这些共同点指引我们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些共同的技巧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活力,也更轻松自如。当然,所谓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些专业书籍我们都得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不断地验证,看它们是否适合自己的“班情”,理论联系实践才能不至于偏离现实的轨道!

每一个用心当班主任的老师都是了不起的。教学需要每个老师的用心付出,而教学之外兼当班主任,那更是一场马拉松式的不断付出。班主任要把班级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爱心当燃料,用耐心来加油,用专业知识来推动。虽然辛苦在所难免,失望亦时时有之,动怒也是必修之课,但你终将收获喜悦。当班主任就是“痛并快乐着”,一路与爱同行,与学生同行,一路撒播希望,终将收获满满。我们是班主任,我们骄傲!以上就是我阅读了魏书生老师《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并联系自己当班主任过程的点滴所获得的感受。

第三篇: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1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了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

教育书籍读后感2

一代代前辈的发愤图强,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光。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辉煌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国家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

现在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的体系,困难家庭住上了新房等国家新政策,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读完《建设幸福中国》,我陷入深思中,看着书中的人们,使我想起了一件往事:那一天,我们正在上课,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安静的生活变得有了声音。

下课了,我们纷纷看着那哗哗的大雨,有一种冷冰冰的感受。到了放学的时候,一个同学正在着急得借钱:”谁能借我10元钱。“看到这一幕我把买好吃的钱借给了他。

他走了之后,一个没拿伞的同学向我借伞,我本来不想借给他,可是想起老师的话……我还是借给了他。

我和另一个同学同乘一把伞。虽然很挤,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

祖国的未来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做一个热心的人,从自身的小事做起。幸福中国等待我们去建设。让我们为祖国的幸福、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奋斗!奋斗!再奋斗!

教育书籍读后感3

在《教育的姿态》里于老师写了六大部分,我仿佛看到一个耄耋之年的慈祥学者在给我们青年教师一些做教育需要懂得很多道理,那是她从教60年来的讲台经验,也是她无数个独处时间的思考。语言够朴实也够真诚,朴实的一看就明白,真诚到针砭时弊,敢说真话。没有真,善就是伪善。这本书像是于老师的日记一样,资料很多,触动也不少,在此我浅谈对我最深的就是寻找教师之根。

不明白读者们是否有和我一样是奉父母之命考的老师。对于我考老师,实话实说,虽然我是师范出身,但是考老师就像我考大学报师范专业一样是糊糊涂涂,大多是听从了父母跟亲人的意见,有编制、铁饭碗、有假期。对于这份工作,我觉得我喜欢教学的感觉,应对偏远乡村的小学生,我觉得我有潜力应付他们。但是教学的第二年让我越来越没有勇气。

接手这两个班的时候,他们的数学基础本来不好,我满有信心能够让他们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结果却是他们始终处于那个位置。于老师说教师得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我想我需要先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带动同学们,因为整个班级的.成绩不够好必须是出在我的原因。我觉得我正像于老师说的那样,缺乏独立思考,缺乏深度思考。

是的,我对知识缺乏敬畏之心,恣以为简简单单的小学知识耐得住我大学本科生吗?所以课堂上应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们一头雾水的时候,我气的直拍桌子,恨铁不成钢,可知是我能传道授业却不能解惑。

教育书籍读后感4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一样的教师那里,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好教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一样形式体此刻职业生活的不一样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就应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教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仅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搞笑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欢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欢乐去欢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书籍读后感5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一样的老师那里,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一样形式体此刻职业生活的不一样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就应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搞笑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书籍读后感6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是一本指导老师或者家长促使儿童美育发展和为中小学美术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的有效用书。为美术教室研究儿童美术有一定的帮助。此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的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下篇讲的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作者根据40年的教学实践和的`美术教育教学经验积累,全面的论述了儿童美术教育的体会,作者从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到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再到建构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向读者讲述了尊重儿童教育与启发儿童创造思维的重要性。上篇主要是针对儿童写的,而下篇就是为教师而写的。从教育观与教学方法到叫的艺术里面,作者举了很多实例穿插。那么下篇其实讲述的就是教学法的实施与探究。

作者引导美术教师要尊重职业,热心教育,给了我很大的感触。选择了教师等于选择了一份天职,我们在做的不仅仅是为了儿童的美育发展,还考虑到儿童成年后通过美育学习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与美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教育的同时,也在培养国家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作者提出,教师对本专业不仅要有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应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世界多元文化艺术和传统文化艺术有所了解,能给学生提供参考与进行指导并帮助学生开拓知识。

教育书籍读后感7

这是一本记载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的书籍,书中以案例的形式记载了若干个师幼互动行为,同时,他用35张图表将研究的成果以数据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孩子在对人、对事所持的各种内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种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现孩子的心灵世界。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一生都好比一条有起点和终点的线段,注定了要和其他的线段相遇、相交接成一个又一个网点,直到生命结束,每个人都有了一张标志他曾经作为人生存过的'网。想了解一个人、了解他人对他的影响,我们不能只是停留于查看他所编织的静态的网,而是要去亲历一下他与他人相交接的动态的过程。因此,书中作者用了许多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的师幼互动案例描述性的记录了孩子的几多欢乐、几多愁!走进教师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场域,走进了他们进行行为往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微小空间。在这些案例中孩子们具有独特的内在尺度、动机、意愿、需要与冲动。以及老师时如何去了解孩子、知道他们的思想,并花很大的精力去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等等。作者以主管的关注者的身份对师幼互动行为发表种种先见,力图以白描的手法展现师幼互动行为的现实所在。

以上是我在粗浅的翻阅这本书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将细读书中的许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义,体会身临现场与孩子发生的一切……

教育书籍读后感8

学习了《安全教育读本》收获很多,尤其是关于校园安全隐患的有关问题,感触很深。

我觉得学校安全,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上重视起来。思想上、意识上重视了,就能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而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有时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其次,学校安全教育要常规化。我们要像案例中的学校那样,安全要时时抓、事事抓,要常态化。在安全演练时,一定要严肃、认真,学生不能嘻嘻哈哈,老师更不能嘻嘻哈哈。不能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才演练,不能为了演练才演练。演练是要自发的、为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而演练的,并且安全教育要涉及方方面面,比如要有防火、防震、防毒、防电、防交通事故、防暑、防溺水等。

第三,教师要以身作则。老师在安全教育时,不能光要求学生怎么样做,老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全方面也给学生做出榜样,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总之,学校安全无小事。事事、处处都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教育读本》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安全教育学习指导。人人树立安全意识,采取安全措施,严加防范,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学校的安全工作才能做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深信: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安全工作一定能确保万无一失。

教育书籍读后感9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大家都必须去珍惜它,因为有了生命,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美丽。安全与健康是学校、家长、社会时刻关注的事情。孩子每一天的安危,都牵动着家庭生活的安宁与幸福。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读本》这本书是为中小学生编写的,作为学生家长,我也抽空读了读,受益匪浅。此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安全事故等,还教我们许多非常实用的.自我保护措施、生存技能、自救技能等等。书中也提到了,许多人为事故是可预防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想,不幸的事不会发生自己身上,但是往往这种意识,让我们忽略了小细节,有可能就导致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比如偶尔闯个红绿灯等等。总之,我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创建安宁、幸福的社会和家庭。

书中最后章节特别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的一个话题,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保障。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我觉得在孩子感受学习知识乐趣的同时,应该培养孩子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孩子,请时刻牢记“安全”。

教育书籍读后感10

前几天,我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每个幼儿都是教师的宝贝”,我深受感动。

“爱孩子,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能否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有些幼儿聪明、漂亮、干净,很讨老师的喜欢;有些幼儿调皮、穿戴不整洁,不讨老师喜欢。从教多年来,让我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儿教师。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幼儿教师不仅要具有知识与能力的素质,更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但我觉得更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一切都无从做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就应该对孩子负责。我们应该用“爱满人间”的胸怀去关

爱每一位幼儿,对幼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护他们,像对待自己的杰作一般欣赏他们,让每个孩子在真诚的关爱中健康成长!

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愿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育书籍读后感11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是《学生国防教育读本》。我看了里面的几篇文章,感慨颇深。

读了《蓝色国土》使我认识到,中国不仅拥有94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还拥有300王平方千米的海洋领土面积,在这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的海洋近650个,岛礁近万个。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安全事关中华未来的繁荣富强,事关中国是否能走向世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国家。

海洋就想一个聚宝盆一样,里面装满了无数的奇珍异宝如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富钻锰结克,热液矿藏、可燃冰、金红石等等,海洋不仅是个聚宝盆,还是一个天然的`空调机,天然蛋白质仓库,之所以说海洋是天然的空调机,是因为海洋是影响地球气候主要因素。之所以海洋是天然蛋白质仓库,是因为海洋内有许多海洋生物。海洋也是一台天然的电视,因为海洋内有许多风景,十分生动。

然而,海洋正在遭受人们无休无止的破坏,几乎每天都有报道,那个工厂又污染了那条河水。据了解,工业污水含有各种酸性物质,生活污水含有化学物质,所以说工业、生活污水是海洋变得混浊不堪,甚至是海里充满了有毒物质。

读了这本书后我相当一名海军,保卫祖国的海洋,不让“蓝色国土”变成“黑色国土”。

我们共同呼吁:保卫海洋,保卫我们蓝色的国土!

教育书籍读后感12

《爱的教育》讲述了一个四年级的安利柯与他的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爱:母爱,父爱,友爱……那动人的故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我们学会感恩,培养我们的爱心。

有一次,我正在看《爱的教育》里面的一个小故事——《卡路。它讲述了在别人欺负自己的同学驼背耐利的时候,卡隆勇于帮助他。而在所有人都讨厌与耐利成为朋友的时候,卡隆主动坐在他的身边,成为他的最好朋友。过了一天后,耐利的妈妈找到了卡隆对他万分感谢,并不好意思地送给他了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但,卡隆并没有嫌弃这个小小的物品,反而还笑着说了谢谢。

就从这短短的故事里,我竟流下了眼泪,不为别的,就为卡隆这个乐于助人、对人有礼貌的人!而我除了对卡隆的这种热心帮助他人的行为感到感动以外,还有对那些欺负耐利的坏小子感到憎恨,他们简直没有良心!我不由自主地咬牙切齿起来。

每当我读到这本书时,书里的每一种不同的爱都让我耐人寻味。就算是每个配角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都写得那么传神,让我爱不释手。我真不得不赞叹:“这将是我这辈子读到的最感人的一本书了,它的每一个故事我讲铭记于心!”

教育书籍读后感13

这本书严格来说我不能称之为读后感,因为压根没有仔细读完整本。

这本书是别人送的,推荐给我,说不错,而家有宝宝,对儿童教育非常关注,自然也高兴的收下了,也满怀期待。

但是这本书真的不适合我,我实在没有耐性仔细去阅读这种种类的书,书里没有我期望的实在的有效的指引,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浓烈的营销的影子,而在我的概念里,儿童教育是一项严肃的学术,是必须专业、严谨、有内容的。

整本书我看到的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对孩子轻轻说“是的”,分解开就是孩子天生有自己的.天赋,父母要尊重这种天赋去培养孩子,要重视孩子,多肯定他。这个思想原本也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观念,就整出一本书,我总觉得实在是太单薄了,不要说这个观念还是已经泛滥成灾的存在,很多父母也已经有这方面的意识,而在作者的叙述里,好像九成九的父母都是漠视孩子的,都是不懂得重视孩子的,这实在是一种过于自负、自恋的想法。

尤其在整本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推介自己,讲自己成长的了不起,是最让人反感的地方。

在这个全民营销得有点过了的年代,看到这样的书,实在让人厌烦,尤其是在育儿教育这样的领域。

当然,我生性乖张,对事物有时过于主观,这种观后感也仅是一种个人体会而已。

教育书籍读后感14

偶然中在博客里看到了一本好书《好教育好人生》,这是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从他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和《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四本书中精选出一百来篇编成本书。

收录在这本集子中的`文字表现出作者对历史、社会、人生和教育问题的明睿洞察,对教育理想的热切追求,对人类不灭良知的深沉呼唤,对人生当有境界的祈望与希冀。用生命教育和公民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成为本书的主线和灵魂,字里行间彰显出作者力图用热忱与真情去点燃希望之火,用生命去守护正义与光明的良苦用心。

肖川先生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对原来我们固有的思维和做法进行了批判,也给我们今后如何更好地从事教育指明了方向。思想即行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计划有很多,关键是我们的思想定位是什么,愿用肖川先生文中的三句很有启迪的话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是勉励自己,促进学习与提高。

第一句:一个不难确认的真理是:任何一个学习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获得成就感,或者怀疑所学知识的价值,就会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以及主动性。相反,好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责任感,学会放弃,能够放眼未来,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教育书籍读后感15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答复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一样的教师那里,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心,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开展的职责和义务。好教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一样形式体此刻职业生活的'不一样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那么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那么成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就应尽力防止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教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仅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搞笑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欢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欢乐去欢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第四篇:教育书籍读后感(通用)

教育书籍读后感(通用6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书籍读后感(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书籍读后感1

一直在断断续续的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常被其中篇篇短文中的通篇贯穿的育儿智慧所打动,也常常看着看着就陷入我儿时经历的各式各样有利或是有害的“老式教育”中。其实我觉得每篇短文都值得为人父母者所深思和反省,它颠覆许多根身蒂固在父母身上那些坏掉的教育理念。每篇文章都很值得写一篇详细的读后感,以加强这种公平和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正的将这种教育溶到自身的血液中。

每个女人天生下来都可以做“妈妈”,但是否能做一个好妈妈是需要学习的。套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世界上没有坏妈妈,只有懒妈妈。

今天从这篇短文开始《河流可以是粉色的》,这篇文章讲的是圆圆小时候非常喜欢画画,上幼儿园时选择一个学画画的特长班。有一次老师留一幅作业,要求画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的画面,并承诺选出画的优秀作品放到幼儿园长廊里展览一段时间。画家之后圆圆用彩笔画的非常用心,甚至连吃饭都不愿意停下来。画出来的画面非常的漂亮,红红的太阳,绿色的草地、蓝色的云,上面有几个玩耍的小朋友,旁边还有一条“粉色的河流”,为表示出是河流还画几只鱼儿。画完,她的妈妈表扬她画的非常的漂亮,并问她河流为什么要画成粉色的?圆圆说因为她觉得粉色特别的漂亮,就画。

这幅令圆圆非常引以为傲的图画结果没有被幼儿园老师选中,原因就是“河流不能是粉色的,应该画成蓝色的;白云也不能是蓝色的”。圆圆回家后把这个原因跟她的妈妈说,并问妈妈“河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的妈妈从自来水里接一碗水让圆圆说是什么颜色的,圆圆说是白色的。然后妈妈又把水放到一个红桶中,让圆圆看是什么颜色的,圆圆答不出来。妈妈把水一边倒出来一边让她分辨是什么颜色的。她的妈妈说对,水流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

那没有颜色的水应该用什么颜色的彩笔来表示呢……如果要求我们要画的准确无误,就永远找不出一根可以画出河流的笔。

妈妈接着说,一幅画只有好看不好看,没有对于错。你可以运用任何大胆的颜色,只要你喜欢,河流可以是粉色的,只要你喜欢,你可以用任何的颜色!

——圆圆妈妈企图用这种观念来影响圆圆,呵护她的想像力,却没有能力带着弱小的孩子一起去迎接中国当前教育中的束缚及桎梏的东西。中国教育中这种条条框框的方式禁固孩子们许多灵光突现的想象力,甚至抹杀他们敢于去想像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及喜好的能力。

是啊,想想自己小的时候,也很喜欢画画。可是每次画画时,爸妈都是以画的像或不像来评价我画的好坏。以致于我幼小的心灵中只认为画画就要画的像,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就不会用画笔来表达我心中想象着的东西,只会照着某物,用我稚嫩的画笔尽量把它画到最像。

是什么扼杀我还是孩童时本应丰富多彩、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恐怕就是当代教育中的那请所谓的“应该”和“不该”吧。

我们无力和宏观的教育做斗争,只能尽量的做好身为家长的责任,好好保护孩子幼小、奇妙的心理世界吧。

教育书籍读后感2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做阳光教师》后,才明白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一样的教师那里,却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职责和义务。好教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一样形式体此刻职业生活的不一样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杯具”。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就应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教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仅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搞笑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欢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我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欢乐去欢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教育书籍读后感3

教育问题一向是困扰着社会的大问题,由于此刻大多数的家庭都仅有一个子女、所以,对子女的成长问题格外关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都期望子女成为人才,如何使这一切成为现实。《英才怎样造就的》汇集了王教师多年的教育实践的体会,给我们这些教师供给了宝贵的经验。读了王教师的这本书之后,深深地被王教师的教育之道和形式方式所折服。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你所教的学生成绩是否有好成绩,是否考上名牌学校,升学率多高,我觉得,这个结果所取决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本身的因素,有学生的因素,还有家长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我觉得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作用,而教师的方法至关重要的。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绝对不能照本宣读,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点为载体讲授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力”,即提高学生的学习本事,从目前来说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王教师在书中总结道:“适合你的才是好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每个学生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同种方式问题方式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自我适合的学习技巧。

我们有些教师,都认为多做一些习题都总是好的,“熟能生巧”嘛!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学习不等于一般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无休止的做题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有些学生所以干脆不做作业,有些学生马马虎虎的应付一下作业,表面上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作业,其实质量很差,没过几天就会忘记了。所以,“二期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本事。在那里必须强调的是,对不一样的学生要求采取不一样的方法,我们要提倡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而不能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与提高学生成绩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善于思考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我们有些学生作业一大堆一大堆的做,晚上熬夜不睡觉,但成绩却不尽如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思考,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我觉得在学习中,不仅仅应做题时思考,并且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就是说,“思考”应当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的,作为教师有意义地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切忌越俎代疱。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好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对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掌握事物本质规律性的东西。除此之外,还能够留一些课外的思考题,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学的先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一个学生反复遭受失败的打击,他就会“无可奈何”变为差生,他对学所学的东西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反感,这样的话,怎样会有好成绩呢?所以,我们应当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王教师在书中总结到: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兴趣是最好的教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之后,他会有成就感,他就会有兴趣,然后,他就会去钻研,渐渐地便会超过别人,取得好成绩好结果。鼓励,就是把内在的一种潜质激发出来,从而到达一种最好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是具有技巧性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期望在别人心中有必须的地位,学生也是一样,甚至异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我是重要的,是班级团体中不可缺一的份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人。作为教师还有一个异常重的技巧要掌握,那就是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我读书的时候,就是从这一方面确定教师对我的重视。我想,学生会有如此如此的想法。教学讲究情感互动。记住名字,看做一件小事要明白,一个教师不用看花手册,第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的生字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教师,你就得用心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这是教育好功力之一。

经过学习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地改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贴合要求的人才。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我们教师一生去研究的科学,我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教育书籍读后感4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课,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着,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师生关系也有很大改善,与学生的友谊加深了。

俗话说得好,“要得公道,打个巅倒”,几年来,我常觉得教师在地位上就是与学生不一样,教师就要高一层,就是权威,所以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不得顶撞和不满,如有违反,那就是对老师的无理,就是不听话。所以师生平等很难在现实中体现,殊不知,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教育书籍读后感5

最近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畅快,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参加工作时间不算长,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更是随处可见,可是,现在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反思几年来的教育历程,重新审视教育,我感觉教育应该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春天播下一粒种子,缺少水份为它浇水,长满杂草为它除草,遭遇病虫害为它洒药,缺少营养为它施肥,让它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一天一天长大,直到秋天收获果实,这期间我们不能拔苗助长。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长,更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不断地把自己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一定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己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己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教育书籍读后感6

《玫瑰与教育》是窦桂梅老师的教育随笔集。这本书记录她最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作为一名专家对教育显现的种种反思,和其他一些书籍相比它没有长篇大论的教育理论、理念论述,而是记录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态度,以及对教育的无奈与困惑。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她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群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色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为自己能像“冰心玫瑰”那样绚丽和高贵,她一路拼搏,一路汗水。一个吉林师范的中师生,先从吉林一实验小学,再到北京,而且当上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其间受到过国家政治局常委的接见,参加过国家教育报告团,出版不少教育专着,这些成就肯定包含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也是对她的付出的汇报。从她对自己的成长和成名的描述,虽有被“逼”之感,但更多的是自己在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后,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很令人佩服的。

读到“要追求文章朗朗上口,要能够在大庭广众中大声朗读,能让读者不仅听见声音,而且还能看见作者的笑貌——”我似乎真的看见窦桂梅的爽朗而热情的笑貌!她说:“无论如何也要“挤”时间也阅读,并用笔促进自己的思考——这是促使自己成长的科学途径。”“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诗意的语言,真切而热情,文如其人。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这是窦老师所喜欢吟诵的诗句。作为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字里行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文学的爱好,并时常有意识地扮演着“拉近朋友、学生亲近母语、亲近书籍”的角色。更让人感动的是:她此举目的竟是“让人在亲近文字的脚步里抓到爱。”

品味这朵这芬芳的玫瑰,她为我们每一个热爱教育、献身于教育的人做出做好的榜样。

第五篇: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

这个学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从这三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

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有效教学与成功德育》有感

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责任,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什么价值。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发展为今天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下载教育书籍读后感 (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书籍读后感 (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 篇一: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从教几......

    教育书籍读后感

    玫瑰,教育的理想之园 ——读《玫瑰与教育》有感 不管何时何地,谁收到玫瑰花都会怦然心动。你看,一朵有一朵的吉义。比如,“1朵”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18朵”是“真诚与坦白......

    教育书籍读后感大全

    教育书籍读后感大全 篇一:靠自己成功>读后感“用一对很冷的眼辨别是非,一双很勤的手应对工作,两条很忙的腿踏平前途,一种很自由的心情感受生活。” 这里讲的是一种处世态度――......

    教育书籍读后感

    《我的教育理想》读后感 傅家中学 王庆娥 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上篇使我感触很深,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

    教育书籍读后感

    读 书 感 悟 ——暑期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在暑期我阅读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我感触颇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老师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

    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

    教育书籍读后感(大全)

    创造是教育的灵魂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最近我拜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此书叙述行云流水一般,让读者轻松、悠闲、随性,这里没有......

    教育书籍读后感-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教育书籍读后感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如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在家庭的温室下成长,而同龄的玩伴很少。这就使孩子们进入学校以后不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