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教育规划纲要的论文
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曾提笔书过这样一篇文章——《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教育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可见一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以科学规划谋发展促发展,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国家振兴大业,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一.《规划纲要》的形成。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先后颁布了两个关于教育的历史性文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据中央部署,2008年8月29日,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为组长的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自制定工作以来,已有数千名专家和各方人士参与调研;2.3万余人次参与座谈和研讨,形成500多万字调研报告;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都参与其中,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历时两年,数易其稿,反复广泛征求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终于审议通过。
二.《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1.确立战略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2.针对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
3.明确三大任务。为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设计了发展、改革、保障三大任务。一是6项发展任务,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强调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二是6项改革任务,即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三是6项保障任务,即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三.《规划纲要》的亮点
纲要还关注当前的热点问题„„学前教育纳入规划,缩小校际差距,解决择校难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高校分类入学考试,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职称),激发教师积极性,纠正对民办学校歧视。„„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四.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884.7万人,意味着全国每百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就至少有6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是我国在城镇化加速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来看,主要面临5个方面的难点问题:1.城市教育资源紧张。城市教育资源供求不均衡,富余校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而农民工聚居的城乡接合部校舍十分短缺。此外,农民工聚集城市在资金、土地和师资方面面临很大压力。2.城市教育规划缺乏前瞻性。大多数城市的教育规划是以本市户籍人口为基数制定的,没有根据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特别是一些新建居民小区,未按规定配建相应学校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机会保障带来了许多无法补救的难题。3部分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为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各地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设置了一定的入学“门槛”。较为普遍的做法是要求提供暂住证或户籍证明、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等,一些城市还对计划生育证明和居住年限提出相应要求。4.民工子女学校安全质量令人忧虑。许多城市存在一批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未获批准的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5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问题突出。由于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国家缺乏针对农民工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因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农民工随迁子女普遍缺乏公平的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机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要全面取消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借读费,并着手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推动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待遇。《纲要》提出农民工子女在2020年起,可以在居住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的解决也要靠农民工父母子女自身努力。许多农民工缺乏对自身工作的自豪感和打工城市的归属感。对子女的教育抱有一种补偿心态,这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很有害的。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有待改进,有人甚至还抱着“棍棒出孝子”的传统观念。有关部门可以设立相关讲座,对农民工父母子女进行心理辅导。多建公立学校,扶持足够的自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发展成为规范化学校,进而按公立学校进行管理,能够长远的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五.关于“一考定终身”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从恢复高考制度三十余年的教育实践看,高考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发展、保障教育公平、重构教育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例如,偏重知识记忆和解题技巧的考试内容,造成死记硬背与机械训练充斥高中教学。集中录取制度取消了高等学校的招生自主权和受教育者的选择权,限制了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降低了高等教育的竞争力。一些高考加分、地方分数线、指定特招等政策违背了考试公正的原则,损害了教育公平。不少地方政府将高考升学率视为政绩,形成单一的分数评价和升学率导向,致使基础教育“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应试教育”弊端严重,造成对学生身体健康、道德品质、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伤害,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以“受教育者的权利”为出发点的高考改革,构建新的考试与招生制度,其价值在于:
1、扩大考生选择考试与高校的权利,尊重和保护考生的个性。改变一张试卷考所有学生、所有学校按照高考分数的单一标准录取考生的情况,促进考试和选拔方式的多样化、多轨化、弹性化,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2、保障并促进教育公平。保持和发扬高考制度的公平价值,通过考试立法和一系列制度建设,规范招生考试秩序,保障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享有大致相同的接受高等教育以及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
3、通过高考考试改革和录取制度改革,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使得高校能够录取到所需要的学生,为高校办出特色创造条件。
4、促进中小学素质教育,规范各级政府与学校的教育行为,改变对中学和教师的升学率评价。通过采取以能力为导向的多样化的考试选拔方式,引导中学的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减轻学业负担。改变单一的分数标准,形成包括考生的各科学习成绩、活动表现、身体与艺术素养、教师评定与推荐等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近年来,高考加分丑闻频频被曝光,大多集中在体育加分、民族成分加分等方面。面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更应该规范高考加分制度,取消无意义的加分,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公平透明。
教育规划纲要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思想,体现了尊重教育规律、推进科学发展的主线,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动纲领,是充满改革创新精神的行动纲领,是全局性、前瞻性的战略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构建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展现了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辉煌前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教育改革、破解教育难题。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教育事业是未来的事业,使命崇高而神圣,前景光明而美好,责任重大而光荣。现在,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施工。如何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需要我们继往开来、戮力同心、不懈奋斗。
新起点、新目标、新征程。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翻开了新世纪的新篇章,我们相信,伴随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实施,中国教育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一次扬帆启航,走向辉煌!
第二篇:《教育规划纲要》心得分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X年)》,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而制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的,人人都能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要强少年则要强教育也是妇孺皆知的道理。然而,老师、家长,尤其是咱广大立志报国的莘莘学子,都对教育制度有过种种抱怨。回忆起年少不更事时,一群尚未开眼涉世的初高中生就从报纸、杂文上看了些百家言,就不分事实的一通胡乱批评,想来还觉好笑。更让如今的我摇头而笑的是那时的一声轻叹,还“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般:国情如此,事实如此。
我们终于盼来了教育的改革。据xx年3月29日的报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表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文本字 xx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截至3月28日24时,规划纲要小组办公室共收到意见建议27855条!公开化的征求意见,更加透明化的改革,显示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我们也能从这一进步的行动中看到更多的希望。意见建议之多,也可以看到群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改革的希望迫切之程度。
我相信很多学生都像我一样抱怨过:分分分,咱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是高中时代最能表达学生对日复一日的大小考试的痛恨的总结了。可是,抱怨归抱怨,大家还是心悦诚服的拜倒在题海的石榴裙下:谁叫我们最终都得通过高考来证明自己真的有读大学的能力呢?谁叫题海和考试真的能训练应试的技巧呢?在这次的改革中,关于高考的改革让我对我的小弟弟妹妹们的童年更加有希望了。面对不足,谩骂和抱怨不起任何作用,重要的是,我们要支持国家的政策,让政策都发挥实效,才有可能向更好转变!
作为理工科大学生,我对《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部分尤为关注。
(一)《发展任务》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这一段中提到了“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我对此尤其盼望。也许是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不满意,我对即将要来临的毕业和走向社会有着隐隐的担忧。我不自信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能够与企业对我们的要求适应、与社会对我们的期望想符合。可能我在学期间我不能享受到这个决策给学生们带来的幸福,但我仍然全力支持学校、学院实行这些政策!
(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师生开展志愿服务。
对与这个我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愿意干实事,愿意用青春的激情和力量去为祖国和人民做有用的实事!这样的活动既让生活充实有意义,又能使自我能力得到锻炼和自我修养得到提高。我相信真正实行这样的政策,没有学生会不欢迎的。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教育强则少年强,教育富则少年富。我们有为国奉献的热忱和决心,希望祖国赐我以翱翔的翅膀!
xx大学0X级xx党支部组织委员 曹xx
第三篇: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老边区柳树镇中心小学
田晓娜 2012年12月23日
最近一段时间,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活动。《教育规划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通过学习,我深受鼓舞,感触颇深。现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通过学习,深切感到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期中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纲要》中提及的“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作为教师不仅仅只是将我们的目标关注在学生科目成绩上,通过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更多的时候老师更应当去关注一下学生的成长轨迹,才能更有效的知道学生需要的“路线”,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中,不是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会学习,必须先学会做人,品德的教育不可缺少,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品行端正,道德高尚,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很优秀的人,相信这才是育人的根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重任的我们,必须时刻不忘记时刻学习,善学钻研,具有学习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真正去热爱这份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到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产生事业上进步的动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更新观念,钻研业务,成为有良知、有新知、有真知的合格教师。要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今后工作思路: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定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广开思路,大胆创新,走出去,请进来,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
2.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奋发向上的精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静下心来走内涵发展之路,研讨课程体系、教材和课堂教 2 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想方设法把质量搞上去
3.要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干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我将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社会的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做一个对自己、对学生负责的好教师。
第四篇:《教育规划纲要》学习心得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后,我不仅了解了国家对教育的宏观政策,了解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同时对教育中的一些细小环节也找到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证据,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学习了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要注重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学业和办学质量、评价制度的改革,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改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倡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观点。
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着力于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应继续加以发扬。同时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培养模式和教学的内容、方法,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追求新知,养成勤奋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育优先发展不是现阶段发展的权宜之计,而是推动社会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本国策,优先发展教育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发展,不是单纯数量的发展,而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办学以人才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关心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做到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创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认真化解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维护学校稳定。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安全机制,切实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推进校风、学风和制度建设。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根本,努力研究教育目的,明确教育目的,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水平。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担任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作为一线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有个“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尽管前进的道路上可能充满着艰难与困苦,曲折与挑战,但我们信心百倍,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学校班子的团结协作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篇:《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胡洪胜
第一次参加远程培训,在近一个月的培训中,通过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我较系统地了解了《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也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我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又平添了许多对教育改革的期盼与思考,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受启发,感慨万千。《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二十字方针,这工作方针是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一个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总体要求。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通过学习我们能清楚的看到:“教育的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结合工作实际着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的落实。
一、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努力使教育质量在90年代上一个新台阶”。这之后,提高教育质量基本上成为各地各校抓教育的指导思想、核心任务和价值追求。但是,对“教育
质量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却没有权威的解读。显然,这里说的“提高教育质量”与《教育规划纲要》说的“提高教育质量”不完全是一回事。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就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这个质量标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人才培养讲,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优质教育。第二,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在于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人才支持,通过知识、技能创新,科技革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经济的兴旺繁荣以及政治、文化的进步。
二、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创办特色学校。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即在总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教育规划纲要》中所强调的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基于:一要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二要面向全体学生;三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说,《教育规划纲要》中所强调的办学特色,其目标是对每个学生素质与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并达到最高水平,使之具有主动适应社会与发展社会的能力。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在选择什么特色、怎样建设特色等问题上,都要考虑到如何充分体现出育人这个本质特征。正如《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那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既要重视共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又要注意个性特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努力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
三、要健全机制、加强对教学环节的管理。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育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作为我们基层学校,要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要把强化教学环节的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学过程管理的制度,健全相关激励机制,从教师的常规入手,优化教学环节;要不断优化学校的评价机制和考核细则,引导教师落实常规工作。只要我们抓住强化教学环节管理这个关键,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不动摇,我们就等于构建起了一道教育质量的防护堤。
通过的学习,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体会中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