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抚顺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意见
抚顺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教研员:金光华二○○七年一月四日
根据《关于抚顺市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意见》(抚教院发[2006]42号)文件精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市校本教研的现状,现对我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开展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以学校为重要研究基地,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学用结合,总结提升教学经验。用最快捷的途径,最有效的方式,把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尽快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
二、教研内容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研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内容(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课程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教材研究。主要包括教材编写的思路及特点、知识结构、素质教育的实施、使用要领等方面内容。
3、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主要包括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4、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究。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调控、指导、实施、评价的策略,以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等。
5、新课程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主要包括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内容及实施方式、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及实施方式等。
6、初中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初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习与行为习惯、学习方式与认知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研究。
7、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主要包括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内容、开发与设置、实施与管理,以及校本课程评价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8、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网络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施策略
1、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校本教研的基础和核心。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通过不断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并通过校本教研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每个教研组每学期应编写一册问题集以及问题的方法记录。
教师的教学反思应有一定的程序,既要进行教学前反思,又要进行教学中反思,还要进行教学后反思;在反思内容上,不仅反思教学结果,还要反思教学过程,不仅反思教学行为,还要反思教学理念,不仅反思教学内容,还要反思教学策略,不仅反思自己的教,还要反思学生的学;在反思形式上,要做到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口头反思与书面反思相结合,改进计划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2、同伴互助,提升经验。
同伴互助是教师之间探讨和切磋教学的有效方式,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的有力保证。
信息技术教研组要有计划地组织互助式研讨活动,可以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教育论坛、学术沙龙、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交流展示、课题研究等,发挥骨干教师的个人优势,促进教师之间互助合作,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教研组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集体备课。一般方式为“分单元(或分章节或分模块)备课——集体研讨——个人修订——教后反思”。
(2)观摩研讨教学活动。可以采用的方式为 “讲——说——评”系列研讨,“同课多上”(多位教师上同一节课)等系列研讨活动。
(3)青年教师培养活动。活动形式有 “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主要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4)教学开放活动。活动形式可以采用“课改开放周”、“课堂开放日”等,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科间、校际间的联研联动。
(5)创建教研信息平台。通过网络、校园网、校刊等为广大教师学习、交流、展示搭建教研信息平台,总结与推广教学经验。
3、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关键和支撑,是教师发展提高的便捷之路。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切实加强理论学习。要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必读课程篇目,定期进行理论研讨,切实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并在日常教学中自觉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水平测试,并把测试成绩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之中。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主动聘请各级专业人员到校讲学,通过举办专家报告、现场指导、个案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教师提供专业指导;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的系统培训;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帮助他们总结提升教学经验,推广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4、案例研究。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注重案例的积累,加强对典型教育教学案例的分析和研讨。借助典型案例的全面剖析,促进教学实践反思,领悟教育教学理论,提升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课题带动。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要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围绕课改实践的需要,认真分析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教研中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并转化为科研课题,以科研课题推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实现教研与科研的一体化。学校教导处、教科研室要协同开展,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科研含量,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性。
6、研训一体。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把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边培训、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策略,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反思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领悟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7、以点代面。
充分利用兼职教研员和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发挥中心组成员的教学经验和组织能力,以校本基地校为研究基地,研究指导、总结经验,并以基地校为辐射点,带动一个地区教学研究的实施,发挥基地校的带动作用。
四、具体要求
1、切实加强教研组组长的领导。
“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必须真正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全体信息技术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把信息技术校本教研作为促进学校发展、促进师生发展的必由之路,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变革、教学方法的改造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开展具体而深入的教学研究,把校本教研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靠教研出效率,靠教研出质量。
由校本基地校学科教师及邻近学校的学科教师、兼职教研员、中心组成员组成5人以上的教研组,确定一名学科中心组成员为该教研组组长,负责该片校本教研。
2、健全学校教研活动制度。
确立每周一次“教研日”制度,保证每周有半天教研活动时间,形式可以为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分析、问题会诊、成果展示、教学沙龙等。做到有计划,有过程记录,有总结。
3、完善学校校本教研的管理规章制度。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师在学习、培训、教研活动等方面的教研行为,形成校本教研有效运行机制,促使校本教研工作经常化、规范化。要把校本教研工作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专项督导项目,定期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教学教研笔记、教研活动等,督促教师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4、加大校本教研的投入。
学校应该保证校本教研工作的经费和设备设施投入,购买校本教研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为教师读书学习、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要开放学校网络机房,让教师能够及时在网上查阅、浏览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丰富教师的信息储备。要根据教研工作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积极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5、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学校应改革和完善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和办法,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在重视横向比较的同时应充分地考虑教师的自我纵向发展。学校要建立教师个人教研档案。主要记录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所承担的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笔记、论文或实验报告原稿、研究课教案、课题调查记录、相关学生活动情况和获奖证书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6、做好校本教研的总结提高工作。
认真做好校本教研的经验总结工作,将取得的经验实施到实际教学中,并进行推广,推动该片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水平,进而推动全市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篇:初中英语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意见
初中英语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意见
为了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引领教师增强课程意识,促进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县英语学科校本教学研究的现状,对我校初中英语开展校本教学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学科校本教研的目标和任务
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其目的就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1.实现校本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
2.校本教学研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
3.加强对新课程实施教学研究工作。
二、学科校本教研的要求
学科教学研究是在学校校长及教务处和各教研组带领下基于学校实际和教师教学实践由本学科全体教师合作制定教研制度,教研计划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规则。
1.根据学校自身学科师资水平在充分学习和研讨的基础上,确定适合本校的教研思路或学科校本教研计划,以规范学科教师的教学基本行为。
2.学科应有校本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通过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汇报交流制度等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得以发展和提高。
3.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学科教师应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4.做好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学业评价的研究。研究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开发教材,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不断发展。
5.定期到校交流和研讨,带动整个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注重教学研究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不断改进方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篇:初中历史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指导意见
初中历史学科校本教研实施指导意见
初中研训部王慧娟 为了进一步落实《抚顺市中小学关于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指导意见》([抚教院发(2006)42号]),提高我们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结合我市初中历史教学研究的实际情况,制定《初中历史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实施指导意见》,供全市历史教师参考。
一、校本教研的目标
所谓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其基本目标是:建立和健全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教研组织,探索以示范校为龙头的“联片教研”形式,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校本教研评估办法和管理机制。因此,校本教研的着眼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放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自我提升上。
二、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向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各学校依托自身的资源,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历史学科的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向,参考内容如下:第一,在历史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的研究;第三,教材教法的研究;第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第五,关于活动课的方式方法的研究;第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七,正确的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将教学实际中存在的其它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内容,展开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三、实施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承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创建合作交流的共同体
集体备课是集教师群体的智慧和经验,共同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满足同伴之间互助、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需要,是校本教研的最基本形式。
目前集体备课制度在我市各学校都已经建立起来。各备课组在学校教研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备课组计划,每次集体备课前,要确定主持人、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认真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并对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法、学法等方面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其他成员充分参与讨论和研究、集思广益,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形成统一统一教案,供大家使用,主持人要做好研讨记录;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备课,结合个人的理解、经验、语言特色等内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设计和行动,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2.以课例为载体,推动教师的教学反思与行为跟进
各学校听评课制度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名目繁多的课例。在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并随时对课堂某一环节以及全部的课堂教学进行评析;听课后,大家共同对此课进行研讨,先由上课教师介绍本课设计思路,评价课堂中的成功做法、存在不足和困惑以及要努力方向,然后由听课教师针对情境创设、教学亮点、课堂评价、学生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探讨其成功做法和存在不足,使教师在听评课中,反思教学的成败,从中获得启示。
但我们必须注意,反思后的行为跟进。在反思中,发现了自己或他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办法,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付诸实施,然后再反思,再改进,如此反复,这样才能起到教学反思的作用,真正积累起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立足课堂教学,开展“问题”研究
课堂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场所,也是教学实践的基地,教师立足课堂教学,抓住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问题,展开研讨。这些问题不怕小,切忌大而空,如,体验式教学法如何应用?哪些课、哪些内容适合使用体验式教学法?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等类
似的问题都可作为研究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树立一种“问题”意识,随时捕捉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列入教研组的研讨计划。在每次教研活动前,教研组长根据学期初的计划,提出一个教研主题,教师事前做好准备、人人参与、共同研讨,使问题最终得到共同解决,使校本教研能够持续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与解决。
4.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构建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在学科教研组起着模范带头作用,以他们为龙头, 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织集体攻关,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它可以是省市级的研究课题,也可以是教学中存在的、短期内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经整理分析,作为教研组活动的研究专题,去寻找理论论证和实践探索。在研究中大家共同参与,并将研究结果、实验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再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使教师在参予与合作中,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5.建立学科教研网, 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针对一些较小的或偏远地区的学校没有独立的教研组的情况,可通过两种途径来缓解:一是开展校际间的联合。以片区为单位将这些学校连成教研网,教师可通过参加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相互提高;二是充分利用学院和各县区师校的教学网络上的资源,也可将教师自己的教学论文、优秀教案、课件上传到教研网上,使教师都能享有网络上的教学、教研资源。
6.借助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有的放矢地开展校本教研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各级教研部门的教研人员来学校讲座、参与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专业咨询和切实有效的技术支持,帮助学校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跟进式指导,以便合理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
三、历史学科在实施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校本培训,为校本教研提供理论支撑
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准备不足,缺乏新课程理
念的支撑,出现仅凭经验和肤浅的认识做校本教研的现象,使校本教研停留在浅层次的听课、评课、经验总结上,缺乏对某个问题研究的持续关注和思考。
因此在各级教研部门培训的基础上,历史学科教研组根据学校的计划,定期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有计划地开展业务学习、钻研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弄清教学研究的定位;开展如集体备课、观摩研讨、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师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校本教研要体现主体性、实践性和协作性的原则
校本教研是教师群体的共同活动,但在一些学校,校本教研成为个别骨干教师或年轻教师的“专利”,缺少合作研究的意识;有的教师将校本教研当作额外的负担,缺乏积极性;还有的脱离教学实际大搞形式主义。所以我们必须要避免这种倾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认真地引导教师发现教学中的具体而真实的问题,从实际的教学问题着手,形成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的群体性的合作研究氛围。
3.校本教研要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校本教研体现的是以校为本的理念,各学校要把教研重心放到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境中,立足课堂教学,把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切实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条件。
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应该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学习化的协作组织,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立体的教学资源,推动务实的校本教研,真正促进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让我们共同努力。
第四篇: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研研讨会发言稿
郑州七中张燕军
各位老师:
下午好!
关于如何进行校本教研,很多学校都在摸索之中,我们学校也一样,所以在这里,我就把我们学校以及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些具体做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以介绍,希望能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有计划地进行教研活动、强调集体备课
1.有计划地进行教研活动
对于教研活动方面,学校要求,每个学期初,教师本人要制定本学期校本教研计划,确定自己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教研组、备课组根据学校校本教研方案,制订本组教研计划,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学校期末组织一次校本教研研讨会。
依照学校规定,我们备课组在开学初都会认真地制定出个人校本教研计划,备课组教研计划,认真填写每周的教研活动记录,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活动。
2.认真备课,提倡教案撰写形式的多样化,加强集体备课
学校规定,五年教龄以下的教师每节课都写详案,旨在把主要精力花在教材教法研究上;校级以上名师和骨干教师允许写简案、提纲、批注,旨在把主要精力花在创新上,其它教师可写详案可写简案,旨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更新观念,揣摩教法上。同时提倡用电子备课,建立电子教案,逐步建立教案资源库。每节课要有一个教后反思,记录教学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再教设计,定期通过校园网或其它方式进行展示,以此引导全体教师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设立备课组,小组成员轮流承担主备课人,主备课人要在集体备课前准备好所讲授内容的教案。集体备课时,由主备课人讲述备课的思路,主要特点,备课小组成员在自己备课和备课人发言的基础上,对教案进行讨论、修改完善。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使用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的专长做必要的充实完善,反对不切实际、不加修改的盲从作风,要对集体备课进行再创新。做到进度统一,内容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统一、教案统一。
我们备课组两位老师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都会将所备新课的教案、课件,以及使用的练习软件讲述出来,然后两个人一起探讨,考虑课堂教学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解决方 1
案,最后形成统一的教案,在上课的同时,根据课堂中反馈的情况及时沟通,加以调整,力求尽善尽美。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和教案,对今后的教学都是有益的补充。
我们的集体备课,没有停留在形式上,是实实在在的在搞校本教研,落实了校本教研的核心: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学反思。而且学校一再强调,集体备课,至少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备教材备教参;第二是要备学生(学情)。教师要在课堂上及时关注学生对课堂你的教学情况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控制自己的教学节奏,达到让学生“会”这一唯一目的。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与老师之间改变过去“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组内同志取人所长、补己之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倾听、吸纳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在互动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学洋思,积极探索课堂模式
2004年11月,我校教科室受学校委托,随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教育教学考察团,前往江苏省洋思中学(初中)、启东中学(高中)和盐城中学(初、高中)三所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学校深受启发,从2004年11月开始,学校把“深入学习洋思经验,积极探索我校教学模式”当成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重头戏,2005年3月份组织年级长、教研组长到洋思参观学习,并先后两次开展学习洋思经验交流会,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在调节教学的理论支撑下,通过到教育先进地区和学校的学习,经过全校教师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实验、推广,反复的论证、征求意见,到目前,具有七中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型。
我们的课堂模式是:自主学习+调节教学模式。
它包含四个主要环节:
第一环节:自学辅导(1+15=16分钟)
1.展示学习目标
2.学生自学看书过程
第二环节: 知识梳理(5—6分钟)
1.整理知识点的过程(1—2分钟)
2.教师点拨释疑矫正(3—4分钟)
第三环节:当堂训练(10—15分钟)
1.记忆巩固知识点(1—2分钟)
2.课堂自测过程
3.评卷反馈(3—4分钟)
第四环节:迁移延伸(5—6分钟)
1.学生可以就较难理解的内容进行提问。
2.结合知识点进行迁移延伸。
不同的学科在模式的使用上,有着一定的不同,学校在每学期初的岗前培训中专门让我们分学科探讨课堂模式,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我们的课堂模式。
2006年10月,郑州市教研室来我校听评课,肯定了我校的“自主学习+调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指出,它是既符合新课改精神,又和郑州市推广的调节教学思想相一致;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各学科知识的形成规律,又和高考注重考察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一致。
三、强调“自我反思”,建立校本教研的反思制度
实践表明:一些教师整天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工作中,不去挤时间学习,不善于思考和总结,工作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而许多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脱颖而出,进步幅度较快。为此,我校在校本教研中注意引导教师多思考,多动笔,在不断的反思和研究中促进专业发展。反思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必须强化自我反思意识,学会自我反思,能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从而有可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教学问题。
我校教师自我反思的呈现方式有:
①教后记。反思的最简单形式是写教后记。它既是一种特殊的备课形式,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全面反思过程;写教后记,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②进行考试分析。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找差距,谈经验,提对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③撰写反思记录或反思日记。把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积累一定数量后进行提炼、归并。
④写专题总结。将写经验总结改为写专题总结,就会有意识、相对集中地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写出来高质量的成果。
⑤写教学案例。从身边的教育、教学的故事中选取典型的、生动的、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对他人有所启迪的教育事件作为案例来进行研究和撰写。
学校要求老师每月交一篇教学反思,形式和内容不限。并把教学反思的检查作为常规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中优秀者予以表扬,通过各种途径推广示范;在教学反思的基
础上,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写出教研文章。刊登在《教研通讯》上,发布在学校网站上,以及出《反思集》。
学期末,我们把老师的成果编辑成册,在教师之中传阅,既是学习的资料,又是研究的成果。以下是我今年九月份教学反思的部分内容:
我们七中推广自主学习——调节教学模式,我一直认为在我们这门学科很难行得通,什么都不会的学生,你让他怎么在机房自主学习?
我们在集体备课时,一致认为,在对模式的使用上不能死搬教条,要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制定出以下教学方案,尽量使第一个月的课既兼顾到基础不好的学生,又要保持住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到基础打好了之后,再按照我们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例如讲解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时,我除了按常规的方法讲解之外,适当扩充了知识,学生都喜欢韩国歌曲,我就找了首韩国歌曲的MV作品传给他们,让他们用屏幕抓图键抓取里面好看的画面,然后作为桌面背景,这个练习既考察了学生键盘鼠标操作的水平,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不同层次水平的同学都饶有兴趣地操作着。在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我试着将每节课的学案传给学生,让他们尝试自主学习,或者说让他们慢慢接受、习惯、适应、学会自主学习。
一个月下来,同学们的基础操作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我在上课时发现,已经有一半的学生会自己看学案进行操作了,这不但缓解了我的教学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可以在有限的40分钟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我对七中的教学模式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我从自身感受到:反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走上了专业成长之路。
四、以《教研通讯》为阵地,研教结合我们学校在2003年的校本教研实施方案中提出:
出刊《教研通讯》,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反映我校师生的教育活动、教育教研成果及动态报到,充分发挥教学窗口的功能。并以《教研通讯》的形式编印校本教研成果集。包括:教师论文和反思;优秀校本教研个案、案例、课例研究、教学故事等。鉴于我校青年教师数量已占绝对优势,从本学期开始,在《教研通讯》中设置专栏,作为青年教师交流教育教学的平台。
我校的《教研通讯》内容大致确定为五大板块:
1.教研简报:每月向教研组、备课组了解教研活动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在本月获得论文、优质课以及成果等奖项的老师进行展示。
2.专题学习:紧跟校本教研的步伐,转载2—3篇专题学习文章,学习最先进的教育理
念和教学方法。
3.教师论坛:给教师一个纳取百家之言的环境,广泛交流,教学相长。
4.成长档案:刊登年轻教师的教学反思,记录年轻教师成长的足迹。
5.名师有约:每期一位我校名师介绍,督促名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教研通讯》是伴随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内部资料的全新改版,它是我们全校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交流阵地,也是我们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平台。市教科所、教研室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我们的教研通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每期都向我们索要,其中的很多文章被他们选中在《郑州教育科研》杂志和《郑州教研》杂志发表,我本人也有两篇文章发表在《郑州教育科研》上。
学校强调要研教结合,要处处留心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一切,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校本教研,把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融为一体。要求全体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选题应尽量结合自己的专业或专长,从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工作,力图解决实际问题。每学期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交一篇反映自己学术水平的教学论文。
我们信息技术备课组参与的课题《中学生学习方法漫谈》、《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谈中学地理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学校的普及应用》等论文获省市一等奖,今年我们备课组立项的课题《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及方法研究》也已经顺利结题。
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从2003年提出,至今已经有四年了。现在,这项活动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校本教研思路,那就是:立足学校,依靠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实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行为的自我反思,认真思考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研究解决,共同提高发展。
总之,“校本教研”这种教学科研方式在实践中还有待探索,只要我们本着“以学校的发展为本”这一宗旨,在实践中采取科学、务实的态度,相信“校本教研”的教学改革一定会取得成功。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介绍,谢谢大家。
2006.11.22
第五篇:第二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意见
第二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意见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生命。为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学校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校本教研的理念: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二、校本教研的任务:
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沟通桥梁,使先进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并产生积极成果。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生者。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三、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的思考、省视、分析,自定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培训计划以及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并形成研究性论文。
2、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产生的问题
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名刊及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将专家、教研员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4、学校为教师开展教研提供硬环境,充分利用宽待网、图书馆,为教师学习、收集理论资料提供滚动性条件。
五、教研活动的设计
1、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弧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地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加强教师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研究开展和建设能力,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人员的支持和指导。
4、加强学科沟通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互通有无,互相促进。
六、教研活动的管理
1、教导处组织教研组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并由教导处审核。
2、教研组做好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和教研活动总结。
3、教研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结果制度。
4、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教研并实行考勤。
5、下教研组行政人员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协助教研组长做好管理工作。
6、各教研组活动情况应及时汇总反馈。
七、校本教研的奖励。
1、每学年评选“优秀教研组”,并给予表扬奖励。
2、对优秀的教师个人,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与教师个人评优评先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