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思品教研组总结
时光飞逝,2011年第二学期即将接近尾声,我们社会、思品教研组在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围绕学期初制订的工作计划,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教研、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始终立足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了严谨、扎实的良好教风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叶义捷、刘健老师各开出一节公开课。他们深入教材,认真备课,不仅活跃了学校的教研氛围,也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等诸方面有了一定提高。
二、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的最佳途径。面对新课改,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问题,课后仔细考虑自我反思,可能还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可以从同行那里或者专业书籍中获得帮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示范课精选与小课题研究》一书,这本书着眼于教师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个个常见的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教研学习,此书成为我们一位解疑答惑的教师,成为一盏指导引领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航灯。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本教研组还在八、九年级中开展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竞赛比赛,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如何利用教科研这个载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效地开展教学,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等,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教研组建设。
第二篇:2019年社会思品教研组总结
2019年社会思品教研组总结
时光飞逝,2019年第二学期即将接近尾声,我们社会、思品教研组在校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围绕学期初制订的工作计划,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教研、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始终立足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促进了严谨、扎实的良好教风的形成。主要表现在:叶义捷、刘健老师各开出一节公开课。他们深入教材,认真备课,不仅活跃了学校的教研氛围,也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等诸方面有了一定提高。
二、积极参与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的途径。面对新课改,我们将会面对许多问题,课后仔细考虑自我反思,可能还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可以从同行那里或者专业书籍中获得帮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学习《示范课精选与小课题研究》一书,这本书着眼于教师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个个常见的问题,然后
以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通过教研学习,此书成为我们一位解疑答惑的教师,成为一盏指导引领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航灯。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本教研组还在八、九年级中开展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竞赛比赛,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如何利用教科研这个载体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效地开展教学,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等,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教研组建设。
第三篇:2012学年秋社会·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
2012学年秋社会·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轻负高效”为教研组建设目标,以“规范”为主题,规范教研组研讨活动、规范社会学科专业指导活动、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规范集体备课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一、规范教研组系列研讨活动
1、本学期社会教研组将围绕“课堂教学价值”总主题展开教学研修活动。具体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价值的讨论,依据课堂教学价值进行上课评课的具体实践。
二、规范学科专业指导活动
1、深化学科教研指导、加强均衡。充分发挥教学优秀人才及骨干教师教学辐射作用,以师徒结队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好学科专业指导活动。作到活动有主题、有方案、有记录。
三、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1、组织教师学习《社会学科建议》、《思品学科建议》、并借助网络进行教学研讨。
2、落实规范,促进教师成长。落实教教务处制定的方案,为保障其落实,在经过开学初为期一周的课堂教学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师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听课和作业批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教学常规交叉检查等行为。
3、以规范促提高。根据《市教学常规》的要求,规范教师上课、听课、作业和辅导等教学行为。
四、优化集体备课模式,实现“减负增效”
(一)在集体备课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1、集体备课活动开展不规范。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来自学校,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一身兼数职,往往将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挤占了。
2、集体备课活动某些环节缺失。有些集体备课活动欠缺课标、学生和习题环节的研讨。
3、集体备课有活动少定论。老师有激烈的研讨活动,但讨论一结束一切回归“原生态”。
(二)集体备课规范化建设
1、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行为。要求我校社会教研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参照教学设计范例进行书写,今后教学常规检查亦按照此范例检查,并打出等级。
2、规范集体备课活动行为
首先,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
其次,明确集体备课的任务、活动流程。
在前一周布置下周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在教案上注明。集体备课的活动流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最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3、加强经典习题编写工作及典型错题的整理工作。
4、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集体研讨活动,并组织各备课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常态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扎实开展工作,做到质的提升。
第四篇:2012学年九年级社会思品总结
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历史与社会备课组工作总结(2013.6)
本学期我们四位教师担任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作为毕业班教师,我们每一阶段都认真制定计划,认真进行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和课堂教学、精心挑选习题。
一、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本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的科学严密的计划性。均能坚持每周集体备课,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讨论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坚持三轮复习法,合理规划,科学备考。第一轮 紧扣教材,夯实基础(第1—10周)
第二轮 题型训练及时事热点专题训练(11-12周)第三轮 查漏补缺,提高备考能力(13-15周)
2、加强习题训练和学法指导,注重练习效率。
平时练习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关注提高答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和训练,要求学生认真做题,加强学生思维和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审题时抓住关键词和限制词,问啥答啥,加强答题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并熟悉和掌握开卷考试的方法,为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取得良好的效果。
3、重视各种类型的练习,注重讲评,以收到实效。
平时的配套习题选择学生易错易混的、总结性强的、主题性的、有规律的知识。最重要的是选能够对知识点复习起到巩固作用的习题;月考、模拟考试,认真批改,整理错误,分析错因,使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复习达到自己的高度,提高应试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平时教学中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于社会学科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学习习惯尚不够良好,需要进一步强化指导。审题不清,审题能力不强,教师需培养和引导。
2、集体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在试卷选择和命题方面,还缺乏全面的把握,难易度、区分度方面做得还不好。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复习效率,教师需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整合和精选练习。
4、面对中考内容多杂散的知识点,很难有充分的时间保障复习,教师的复习需更加的系统性,需进一步修订复习提纲,使知识更加的系统化。
对2013年的历史与社会、思品试卷进行分析和反思,今年试卷难度系数高,尤其是思品部分包括选择题,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要求特别的高,导致部分学生做材料题时间严重不足,草草完成不够完整。
第五篇:思品与社会总结
板桥小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板桥小学:张元飞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
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
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