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德中学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本学期,本人围绕“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一主题,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现总结如下。
理论研讨,在思想“碰撞”中开拓工作思路。本人在校领导、数学组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认真研讨校本教研主题,制定了个人实施方案。围绕校本教研主题积极开展研讨,并在反复的研讨、反思中,开辟了一条“学科教学——学科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自我反思:
坚持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了个人发展目标。结合学校整体工作的重点,制定教学工作目标。在反思中找准问题,制定对策。、个人自练:
(1)继续大练基本功,上了一节高水平的示范课;写了一篇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写了一篇实事求是的叙事性教学反思。
(2)继续搞好教育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自身需要来学习,记录政治笔记、业务笔记和自学笔记等10多篇。
(3)在教学中善于学习、反思,善于积累,针对学法研究中的问题或收获,每周至少写了一次教学反思或案例。
(4)通过网上学习或走出去,多渠道学习,极大的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同伴互助:
(1)依托英语教研组的组织、协调、带头的作用,积极参加并认真搞好了组内的各项教研活动。
搞好了以校本教研主题为中心的教研课两节。针对学法目标的确定、落实、开展深入的研究。
(2)组内互相帮扶,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进行探讨研究,共享资源,共商对策,合作提高。
行动研究,同伴互助,提高了本人的“教育生活化”实践能力
1、集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组内集体备课活动,积极探索“生活化,情景化”的课堂教学新途径。
2、“示范、引领、提升”制。为体现“生活化教学”校本教研的层次性、实效性,在上好研讨的基础上,打破学科间的界限,进一步促进其他教师“生活化课堂教学”操作能力。
积极开展学科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拓宽“生活化的课堂” 本人在探索中开拓,一方面落实课本中的学科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开辟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切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孩子们得到了生动活泼的发展,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个性充分张扬。
教研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要认真学习,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发图强,扎实工作,不断在教研工作的道路上迈新步。
胡 刚
第二篇:中学自然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中学自然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务实、创新、团结、奋进——十五中自然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宁波十五中自然教研组
新课程的推行已逐步进入人心,而新理念新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如何让教师尽快更新理念,适应转变,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四个有和三个一”,指出: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着眼于自身教育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每节课后有分析,每周教学后有反思,每月有典型案例,每学期有课改小结,每学年有课改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要求教师读一本对课改有启发指导的理论书籍,上一次校级公开课,进行一次校级经验交流。
而我们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正是围绕以上中心展开的。
一、自我评价反思与组内评价交流相结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凭借自身的努力,教师能够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我们更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取得更大进步。为此,我们教研组根
据本校、本组实际情况,每两周安排一位教师开设一堂公开课,期中以前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教师先展开示范交流,让青年教师、新教师有一个学习、取经的过程。期中以后尽可能安排新教师及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展示,要求青年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所展示的公开课尽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创意。同时课后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评析。由开课教师陈述课堂安排及构思依据,组内教师积极评价,分析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规定每位参与评课教师至少指出一条不足之处,给出一条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使评课真正取得效果,使参评双方都有所得。
教学的实施如果没有分析与总结,经验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教研组要求组内教师每节课后写好教学反思,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及课堂实践找出不足之处及成功体验,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水平。教研组长定期进行检查。根据这样的安排,组内教师每一学年至少有一次公开课授课及评价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同时,学会反思与归纳,更有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学习与进步。
二、发挥本校“校本培训试点学校”的优势,展开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学年我校被批准为“校本培训试点学校”,结合校本培训内容,我们组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开设讲
座,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对于教研室组织的每次市级公开课研讨会我们教研组都非常的重视,不管路途远近,我们都会选派相关教师认真参与、学习。寒、暑假期组织了初一教师和其他年级青年教师认真参加通识培训与新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培训,选派代表认真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全面地向组内教师传达新信息、新理念,尽快适应新变化。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具体实施如下:
①由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主讲了“怎样说课”,结合学科特点展开说课的各个环节,指导新教师怎样说课;
②组织交流了“怎样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学习优秀论文的选题,构思及撰写;
③组织探讨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问题讨论”,一起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自然科学学科特点”等。
④共同研讨了“怎样更好地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进行竞赛辅导”等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组内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校有份校刊:《教研论坛》,里面都是我们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每期我们的自然组教师都有若干篇论文入选。这里的论文和我们组推选到各级参评的论文,就是在我们组
这样浓厚的交流、研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升华而得到的。我们的校报《十五风景线》第二、三版都是我们教师教学、教研成果的展示。学校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我们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激活了。
三、结合学校课题,有效展开校本教研活动。
XX年6月,我们学校探索申报并被批准立项了市级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性研究》。为此,我们教研组及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听、评了李骏老师的《真菌》和钟意定老师的《有关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电功率及电热公式的选用规律》两堂探究课,由两位老师提供这两节课的案例,组织组内教师进行学习、交流,明确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一起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同时也学习、交流了案例的撰写与点评。
四、充分体现新理念,成功展开新课程
华师大版科学教材XX年9月份新学期在宁波市市区各中学七年级新生中全面展开。这套教材以国家教育部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书以“立足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教材的核心理念。针对新课程推行,我们组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任组长,备课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成员共同参与的学科实验小组,负责新课程
教学实践。
从目前我们学校的实施新教材的情况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反应来看,对于这套新的教材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从教材的编写思路上看,新教材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知识点上的整合,将原先一些较为分散的知识点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当然,由于新教材本身的特点,对于我们教师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仅仅是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几本有限的“教师用书”和一些练习作业上,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浓厚的兴趣。我们学校在每个科学教师的办公室电脑上都安装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光盘。同时我们的学科实验小组教师平时都很注意收集相关的教学网站,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教学方面的信息,并且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集体优势,现在很多学生家里都具备了上网条件,获取信息的渠道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拓展。他们经常会拿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在这个时候,切不可因为这些问题和我们的书本知识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而忽视了这些问题,或者说对这些问题敷衍了事。因为,我们在中学阶段科学最大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
识的兴趣。因此,我们学科实验小组的成员随时关注新课程的推行情况,积极组织研讨探索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在上课的时候注明这是由某某同学搜集。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资源共享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则,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与课改实验学校的协作交流。组织教师去北仑实验区的长江中学听课、学习,我们教研组的青年教师为来访的诸暨和松阳三中的教师开设了三堂教学观摩课,我组参加工作才一年多的李骏老师在不久前开设了一堂市级观摩课,获得相关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数字化小分队”作用,更灵活地展开教研组工作。
因为学科特点,我们自然组教师经常是三个人、五个人为一个备课组,就象军事上的“数字化小分队”,由于人数较少所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备课组的成员比较容易找到空隙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分析教材、制定远期和近期教学目标、一起探讨教学手法、组织相互间听课、评课等活动,因此,经常是一堂校级公开课前,备课组内教师已经一起探讨、听评了好几次。在XX届学生中考复习中,我们初三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了划块分工备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如物理部分我们把它划分成热学、力学、电学、光学,每位教师负责其中一块的知识点、资料、例题及习题精选等准备工作,备课组交流讨论后资源共享。其它内容也是如此安排。因此,在XX届中考中我校自然学科平均分超过119分,取得较好成绩。无论是教学安排、教学手法、学科资料、多媒体课件,甚至是一道难题的解题思路,我们的备课组教师间都能无私共享、探讨,我想这也是我们自然组能够不断向上原因之一。
六、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奋进
“一个好汉三个帮”,教学活动的展开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以好的情操熏陶影响学生。
我们教研组的教师深深明白这一点,因此,组内教师间总能互帮互助。初一新课程的展开似乎不关初
二、初三老师的事,但是当初一教师新课程教学中涉及到什么问题,开设公开课需要什么帮助时,其他年级的教师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上学期初三年级因为期末考试安排较晚,批卷、试卷评估时间较紧,整个组十几位老师一起奋战到晚上9点;初三年级的实验操作考试辅导需要大量人手,整组教师就一起参与探讨实验教学手法,探讨如何辅导才最有效等,并共同参与辅导工作。
第三篇:中学自然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务实、创新、团结、奋进——十五中自然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宁波十五中自然教研组
新课程的推行已逐步进入人心,而新理念新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如何让教师尽快更新理念,适应转变,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四个有和三个一”,指出: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着眼于自身教育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每节课后有分析,每周教学后有反思,每月有典型案例(课例、课件或公开课、经验交流),每学期有课改小结,每学年有课改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要求教师读一本对课改有启发指导的理论书籍,上一次校级公开课,进行一次校级经验交流。
而我们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正是围绕以上中心展开的。
一、自我评价反思与组内评价交流相结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凭借自身的努力,教师能够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我们更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取得更大进步。为此,我们教研组根据本校、本组实际情况,每两周安排一位教师开设一堂公开课,期中以前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教师先展开示范交流,让青年教师、新教师有一个学习、取经的过程。期中以后尽可能安排新教师及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展示,要求青年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所展示的公开课尽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创意。同时课后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评析。由开课教师陈述课堂安排及构思依据,组内教师积极评价,分析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规定每位参与评课教师至少指出一条不足之处,给出一条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使评课真正取得效果,使参评双方都有所得。
教学的实施如果没有分析与总结,经验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教研组要求组内教师每节课后写好教学反思,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及课堂实践找出不足之处及成功体验,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水平。教研组长定期进行检查。根据这样的安排,组内教师每一学年至少有一次公开课授课及评价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同时,学会反思与归纳,更有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学习与进步。
二、发挥本校“校本培训试点学校”的优势,展开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学年我校被批准为“校本培训试点学校”,结合校本培训内容,我们组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对于教研室组织的每次市级公开课研讨会我们教研组都非常的重视,不管路途远近,我们都会选派相关教师认真参与、学习。寒、暑假期组织了初一教师和其他年级青年教师认真参加通识培训与新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培训,选派代表认真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全面地向组内教师传达新信息、新理念,尽快适应新变化。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具体实施如下:
①由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张老师)主讲了“怎样说课”,结合学科特点展开说课的各个环节,指导新教师怎样说课;
②组织交流了“怎样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学习优秀论文的选题,构思及撰写;
③组织探讨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问题讨论”(吴老师),一起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自然科学学科特点”等。
④共同研讨了“怎样更好地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进行竞赛辅导”等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组内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校有份校刊:《教研论坛》,里面都是我们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每期我们的自然组教师都有若干篇论文入选。这里的论文和我们组推选到各级参评的论文,就是在我们组这样浓厚的交流、研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升华而得到的。我们的校报《十五风景线》第二、三版都是我们教师教学、教研成果的展示。学校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我们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激活了。
三、结合学校课题,有效展开校本教研活动。
XX年6月,我们学校探索申报并被批准立项了市级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性研究》。为此,我们教研组及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听、评了李骏老师的《真菌》和钟意定老师的《有关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电功率及电热公式的选用规律》两堂探究课,由两位老师提供这两节课的案例,组织组内教师进行学习、交流,明确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一起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同时也学习、交流了案例的撰写与点评。
四、充分体现新理念,成功展开新课程
华师大版科学教材XX年9月份新学期在宁波市市区各中学七年级新生中全面展开。这套教材以国家教育部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7-9)课程标准”为依据。全书以“立足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教材的核心理念。针对新课程推行,我们组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任组长,备课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成员共同参与的学科实验小组,负责新课程教学实践。
从目前我们学校的实施新教材的情况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反应来看,对于这套新的教材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从教材的编写思路上看,新教材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知识点上的整合,将原先一些较为分散的知识点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当然,由于新教材本身的特点,对于我们教师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仅仅是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几本有限的“教师用书”和一些练习作业上,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浓厚的兴趣。我们学校在每个科学教师的办公室电脑上都安装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光盘。同时我们的学科实验小组教师平时都很注意收集相关的教学网站,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教学方面的信息,并且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集体优势,现在很多学生家里都具备了上网条件,获取信息的渠道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拓展。他们经常会拿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在这个时候,切不可因为这些问题和我们的书本知识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而忽视了这些问题,或者说对这些问题敷衍了事。因为,我们在中学阶段科学最大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我们学科实验小组的成员随时关注新课程的推行情况,积极组织研讨探索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在上课的时候注明这是由某某同学搜集。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资源共享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则,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与课改实验学校的协作交流。组织教师(主要是新初一任课教师)去北仑实验区的长江中学听课、学习,我们教研组的青年教师为来访的诸暨和松阳三中的教师开设了三堂教学观摩课,我组参加工作才一年多的李骏老师在不久前开设了一堂市级观摩课,获得相关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数字化小分队”作用,更灵活地展开教研组工作。
因为学科特点,我们自然组教师经常是三个人、五个人为一个备课组,就象军事上的“数字化小分队”,由于人数较少所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备课组的成员比较容易找到空隙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分析教材、制定远期和近期教学目标、一起探讨教学手法、组织相互间听课、评课等活动,因此,经常是一堂校级公开课前,备课组内教师已经一起探讨、听评了好几次。在XX届学生中考复习中,我们初三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了划块分工备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如物理部分我们把它划分成热学、力学、电学、光学,每位教师负责其中一块的知识点、资料、例题及习题精选等准备工作,备课组交流讨论后资源共享。其它内容也是如此安排。因此,在XX届中考中我校自然学科平均分超过119分,取得较好成绩。无论是教学安排、教学手法、学科资料、多媒体课件,甚至是一道难题的解题思路,我们的备课组教师间都能无私共享、探讨,我想这也是我们自然组能够不断向上原因之一。
六、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奋进
“一个好汉三个帮”,教学活动的展开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以好的情操熏陶影响学生。
我们教研组的教师深深明白这一点,因此,组内教师间总能互帮互助。初一新课程的展开似乎不关初
二、初三老师的事,但是当初一教师新课程教学中涉及到什么问题,开设公开课需要什么帮助时,其他年级的教师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上学期初三年级因为期末考试安排较晚,批卷、试卷评估时间较紧,整个组十几位老师一起奋战到晚上9点;初三年级的实验操作考试辅导需要大量人手,整组教师就一起参与探讨实验教学手法,探讨如何辅导才最有效等,并共同参与辅导工作。第四篇:中学自然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中学自然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务实、创新、团结、奋进——十五中自然教研组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宁波十五中自然教研组
新课程的推行已逐步进入人心,而新理念新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如何让教师尽快更新理念,适应转变,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四个有和三个一”,指出: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着眼于自身教育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每节课后有分析,每周教学后有反思,每月有典型案例(课例、课件或公开课、经验交流),每学期有课改小结,每学年有课改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要求教师读一本对课改有启发指导的理论书籍,上一次校级公开课,进行一次校级经验交流。
而我们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正是围绕以上中心展开的。
一、自我评价反思与组内评价交流相结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凭借自身的努力,教师能够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我们更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取得更大进步。为此,我们教研组根据本校、本组实际情况,每两周安排一位教师开设一堂公开课,期中以前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教师先展开示范交流,让青年教师、新教师有一个学习、取经的过程。期中以后尽可能安排新教师及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展示,要求青年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所展示的公开课尽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创意。同时课后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评析。由开课教师陈述课堂安排及构思依据,组内教师积极评价,分析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规定每位参与评课教师至少指出一条不足之处,给出一条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使评课真正取得效果,使参评双方都有所得。
教学的实施如果没有分析与总结,经验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教研组要求组内教师每节课后写好教学反思,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及课堂实践找出不足之处及成功体验,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水平。教研组长定期进行检查。根据这样的安排,组内教师每一学年至少有一次公开课授课及评价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同时,学会反思与归纳,更有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学习与进步。
二、发挥本校“校本培训试点学校”的优势,展开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学年我校被批准为“校本培训试点学校”,结合校本培训内容,我们组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对于教研室组织的每次市级公开课研讨会我们教研组都非常的重视,不管路途远近,我们都会选派相关教师认真参与、学习。寒、暑假期组织了初一教师和其他年级青年教师认真参加通识培训与新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培训,选派代表认真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全面地向组内教师传达新信息、新理念,尽快适应新变化。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具体实施如下:
①由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张老师)主讲了“怎样说课”,结合学科特点展开说课的各个环节,指导新教师怎样说课;
②组织交流了“怎样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学习优秀论文的选题,构思及撰写;
③组织探讨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问题讨论”(吴老师),一起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自然科学学科特点”等。
④共同研讨了“怎样更好地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进行竞赛辅导”等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组内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校有份校刊:《教研论坛》,里面都是我们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每期我们的自然组教师都有若干篇论文入选。这里的论文和我们组推选到各级参评的论文,就是在我们组这样浓厚的交流、研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升华而得到的。我们的校报《十五风景线》第二、三版都是我们教师教学、教研成果的展示。学校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我们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激活了。
三、结合学校课题,有效展开校本教研活动。
XX年6月,我们学校探索申报并被批准立项了市级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性研究》。为此,我们教研组及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听、评了李骏老师的《真菌》和钟意定老师的《有关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电功率及电热公式的选用规律》两堂探究课,由两位老师提供这两节课的案例,组织组内教师进行学习、交流,明确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一起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同时也学习、交流了案例的撰写与点评。
四、充分体现新理念,成功展开新课程
华师大版科学教材XX年9月份新学期在宁波市市区各中学七年级新生中全面展开。这套教材以国家教育部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7-9)课程标准”为依据。全书以“立足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教材的核心理念。针对新课程推行,我们组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任组长,备课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成员共同参与的学科实验小组,负责新课程教学实践。
从目前我们学校的实施新教材的情况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反应来看,对于这套新的教材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从教材的编写思路上看,新教材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知识点上的整合,将原先一些较为分散的知识点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当然,由于新教材本身的特点,对于我们教师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仅仅是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几本有限的“教师用书”和一些练习作业上,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浓厚的兴趣。我们学校在每个科学教师的办公室电脑上都安装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光盘。同时我们的学科实验小组教师平时都很注意收集相关的教学网站,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教学方面的信息,并且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集体优势,现在很多学生家里都具备了上网条件,获取信息的渠道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拓展。他们经常会拿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在这个时候,切不可因为这些问题和我们的书本知识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而忽视了这些问题,或者说对这些问题敷衍了事。因为,我们在中学阶段科学最大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我们学科实验小组的成员随时关注新课程的推行情况,积极组织研讨探索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在上课的时候注明这是由某某同学搜集。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资源共享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则,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与课改实验学校的协作交流。组织教师(主要是新初一任课教师)去北仑实验区的长江中学听课、学习,我们教研组的青年教师为来访的诸暨和松阳三中的教师开设了三堂教学观摩课,我组参加工作才一年多的李骏老师在不久前开设了一堂市级观摩课,获得相关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数字化小分队”作用,更灵活地展开教研组工作。
因为学科特点,我们自然组教师经常是三个人、五个人为一个备课组,就象军事上的“数字化小分队”,由于人数较少所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备课组的成员比较容易找到空隙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分析教材、制定远期和近期教学目标、一起探讨教学手法、组织相互间听课、评课等活动,因此,经常是一堂校级公开课前,备课组内教师已经一起探讨、听评了好几次。在XX届学生中考复习中,我们初三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了划块分工备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如物理部分我们把它划分成热学、力学、电学、光学,每位教师负责其中一块的知识点、资料、例题及习题精选等准备工作,备课组交流讨论后资源共享。其它内容也是如此安排。因此,在XX届中考中我校自然学科平均分超过119分,取得较好成绩。无论是教学安排、教学手法、学科资料、多媒体课件,甚至是一道难题的解题思路,我们的备课组教师间都能无私共享、探讨,我想这也是我们自然组能够不断向上原因之一。
六、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奋进
“一个好汉三个帮”,教学活动的展开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团结、合作精神,这样才能以好的情操熏陶影响学生。
我们教研组的教师深深明白这一点,因此,组内教师间总能互帮互助。初一新课程的展开似乎不关初
二、初三老师的事,但是当初一教师新课程教学中涉及到什么问题,开设公开课需要什么帮助时,其他年级的教师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上学期初三年级因为期末考试安排较晚,批卷、试卷评估时间较紧,整个组十几位老师一起奋战到晚上9点;初三年级的实验操作考试辅导需要大量人手,整组教师就一起参与探讨实验教学手法,探讨如何辅导才最有效等,并共同参与辅导工作。
From: 两全其美网校城(http://www.lqqm.net)Url:http://www.lqqm.net/article-190278-1.html
第五篇: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校本教研活动总结
如果说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的话,那么校本教研就是这个生命线上的心脏。因此,做好校本教研不能只停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中。
一、平心静气,运筹帷幄。
我们立足校情,对我校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形成一致看法,我们认为,“校本教研”不能“贪多求全,四面出击”,应有主次,轻重、缓急之分;“校本教研”不能仅作为一张“标签”张贴,应富有针对性,赋予它真正的价值,同时,各学科间应立足在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做文章,以“小”的“微格教研”来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向明晰了,我们便着手拟定适合我校校情的,又有利于学校发展,促使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校本教研计划”。
二、按图索骥,有序实施。
计划出台后,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对照计划,按阶段有序地组织实施。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圆满的举行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
1、组织课改年级教研。学校利用了3周的时间,对数学一——五年级,语文一——六年级课改年级进行了教学研讨。我们和本组的老师一起通过随堂听课,查阅教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生家长座谈,了解家长及学生对新课程的看法与心声等,全面地了解课改年级教师的教与学的状况。在调研学生的“学”上,语文学科“领先一步”,采用“识字比赛、朗读比赛、阅读比赛、作文比赛”等的方法来检测课改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还对语、数、英三科实行分层的学科竞赛。从调研中,我们发现,课改年级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课堂上敢想敢说,表达无拘无束,知识面较广,这都是新课程给予的可喜变化。然而。我们也发现,教师在转变教学行为的过程中虽然也注重了抓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这种转变还是“表层”的,是肤浅的,有的甚至是“形式主义”的;学生的词句概念、语文素养并未真正建立,课改年级也存在一部分“尾巴”这与“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是有相当距离的。为此,我们对课改年级的调研活动进行总结反思,举行了专题研究——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暴露的问题摆上桌面,重温《新课标》,提出应对方案与策略,每位教师将建议与收获形成书面材料。
2、举行“教师课堂教学素质展示”活动。我们用了4周的时间,举行各学科全体教师参加的“课堂教学综合素质展示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各教研组围绕本组校本教研的主题,在规定的一周内人人上一节校本研讨课,课后,组内进行评析,组长写出研讨成果。第二阶段每个教研组共同研究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例,组内共同备课,然后,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教研。教研时,同学科的教师参加。活动中,每个组出三个人,一人说课,一人上课,一人评课,进行全校同学科组与组之间校本研讨交流活动。
我们继续进行第三阶段的教研,要求教师观看第二阶段拍摄的录像,根据当时上课效果和互动研讨情况,每个备课组选择一个“研讨点”进行“微格研讨”,再次细化,并将教案进行再次备课,由第二阶段的执教教师再次进行上课,执教教师说课,同组教师评课,全校各个学科的教师再次观摩,再次研讨。这个阶段是按年级段进行,全校共有6位教师执教。
这种“微格教研”,“研”后再“教”,“教”后再“研”,教师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对一些看法可作“批判性”的接受,这样能促使教师萌生思考,而这正是新时期教师所期待的一个重要品质——学会思考,当“思考型”的教师。
3、以检查作业设置批改情况为契机,探讨作业的科学合理设置与批改。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如何有效地提升作业的设置“效益”,这一问题摆在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学校以作业设置批改情况为契机,展开了一场有关各学科学生作业科学合理设置的大讨论,按照学段,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大家畅所欲言,以基础性、趣味性、操作性、发展性为目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发表意见,然后形成有形成果,《新课标指导下——陇海中路小学小学生作业设置与批改》,努力探索一条“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
三、客观冷静,“居安思危”,再谱新篇。
我们上一阶段的工作,是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这仅仅是摸索中的一点“亮光”,我们不能被这点滴的成绩冲昏了头脑,应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
新的学期,我们向全体教师提出了“学会研究,教学走向成熟,善于创新,学校迈进辉煌”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努力做好如下工作:(一、)紧抓不懈的常规教研。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是老师们雷打不动的教研活动。在这里,老师们交融出鱼水般的情谊,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探索着各科教研教改的新路子。本学期进行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如青年教师的三项基本功竞赛有效传承了以往学校青年教师三项竞赛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方法,确立了 “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为活动主题,比赛项目分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优质课评比、“课堂中的意外”为主题的案例评比以及以“我们的教学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年教师的示范课,以及说课、评课、教育论坛、教育教学讲座等等,让老师们有了展示的平台,磋商的机会,产生创新的灵感,明确探索的方向。每月一次的课堂常用英语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更是让老师们的个人素质飞速提高,为老师们打破时空界限,拓宽知识视野,令教学研究如虎添翼。
(二、)朴实无华的课题研究。校长说“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句话已深入到学校每个教研组每一位老师的心中。老师们不断钻研求索,积极撰写教学反思、随笔,并从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随时、随地、随手,自觉地寻找研究课题,开辟了各科教育研究的新天地。(三、)创新、务实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教师的生活。老师们一改过去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在课堂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们深知当前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重视学习,才能求得发展。他们边工作,边学习、边思考、边创新。
1、投影仪、CAI课件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成为每位教师上课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老师们已充分感觉到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便捷性和高效率。这样的教学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也给课堂带来情趣和生命力。
2、努力将各学科问题生活化,使各学科教学情境化,已成为各教研组老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3、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师生互动等学习方式的运用已成为课堂上常见的情景。它让课堂更富有活力,令知识的传授水到渠成,使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
4、不断研究、不断创新是我们无悔的追求。青年教师贾真真、郭静、董文帅,郝峰、冯新丽等依托网络,将计算机与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科学地、有机地、创造性地融合为一体,先后成功地上了多堂网络语文、数学课,写出我校语文、数学课堂教学新的篇章。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教学并不是尽善尽美,并且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存有困惑和一些思考。
1、各教研组内青年教师多,组织教学的艺术还欠缺,应深入实际地给予指点和帮助。
2、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演示、讲授与学生的探索、操作还要更紧密、适时、有机地结合起来。
3、怎样把握合作学习“放”与“收”的度,较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功效,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4、是否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一味地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身体验才是素质教育?我们认为应该视情况而定。总之,原则是学生能独立看懂的组内不交流,能组内讨论出结果的全班不沟通,能全班研究出对策的老师不参与。
周壤乡校教务处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