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8: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日期:2005-08-24来源:文见《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5点击: 次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聂劲松衡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彭天文 陈坚

摘 要:造成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既有经济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单

一、速度迟缓;又有观念的,传统的惯性造成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城乡“二元性”局面长期难以改变;还有制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投入法的缺失。加速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发展达到高水平均衡,一是加强立法,确立农村教育投入占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完善、规范并落实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二是规范管理,重新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最低控制标准和农村教育政绩考评标准,建立同级监督和上级督查的有效机制;三是抓质量,以教育质量评价体制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培养能力。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 制度缺失 标准重建 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普遍趋势,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滞后,则是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坎。那么,形成这道坎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其中最难破解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越过这道坎,使省域范围内义务教育达到高水平的均衡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湖南省部分乡镇展开了调研。

一、调研意义、目标和过程

早在2000年,中国如期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普遍改善丁义务阶段教育的办学条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普九”仍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城乡之间、不同的区域、学校和群体之间,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相差悬殊。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城乡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平衡性和地方政府财力的差距,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已严重失衡。从湖南情况看,“十五”前期,全省农村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不及城镇的1/3;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和生均设备值农村小学不到城镇的 20%,农村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初中的一半。全省农村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乡村,义务教育阶段“三差两低”的薄弱学校还较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时毕业率长期难以提高。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仅会因为教育不公平造成社会不公平,并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最终会影响国民素质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推进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型、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和目前农村税费改革中,以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为重点研究省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调研旨在调查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找出有效的破解办法。调研的具体指标,一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实际投入水平和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建设状况;二是农村学生享有的教育资源量;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四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

调查范围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主;衡田地处湘中南腹地,辖5县2市5区,乡镇209个(包括城区街道),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703万(其中农村人口占75%)。近几年来,全市GDP在300亿左右徘徊,年人均收入也在3000元以下,昔日辉煌不再,已渐沦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

市。选择衡阳作为其中的一个调研区域。对于研究湖南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统计学相关理论,我们首先以近年来各种统计资料为基础,把全市所有乡镇按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高、中、低水平分成三大类,继而从每类中随机抽出2个乡镇进行调查。最后定点的乡镇分别为耒阳市哲桥镇、坛下乡,常宁市塔山瑶族乡,衡东县白莲镇、珍珠乡和衡南县茶市镇。2004年4月16日至29日,我们先后考察了这6个乡镇近5年来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总的情况,并在每乡镇重点调查了初中、小学各1所,调查涉及在校学生18602人、在岗教师1162人。同时,还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情况,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发放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998年,衡阳市提前2年实现“两基”目标。到 2000年,衡阳市小学在校学生70824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4%;初中在校学生342787人,平均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学生488人;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普高在校学生65650人,平均每万人口有在校学生93.4人。“九五”至“十五”期间,衡阳市共撤并初中63所,小学801所,中小学结构渐趋合理,其中,普通高中、初中、小学校均覆盖人口分别达13.32万人、1.95万和 2041人,分别高于湖南全省9.13万人、1.71万人和1883人的平均水平;校均规模分别达到1010人、910人和219人,分别高于全省878人、868人和192人的平均水平。而且,全市普通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7.9m2和6.1m2,图书、仪器、体育设施等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与城镇比较,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整体上还相当薄弱。

从教育质量和效益看,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据初步估算,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毕业,1999年-2003年的5年间,累计辍学率达 30.7%,这与2003年全省农村从小学一年级起累计辍学率约37.8%基本吻合,说明衡阳市农村义务教育处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位置。

从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学校债务沉重的现象还相当普遍。衡阳市虽然提前实现了“两基”目标,但由于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制约,各级政府办学热情和财力投入,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渐降低。在一些乡镇,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问题仍有存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缺口较大,特别是突击“普九”达标后留下的借资兴建的低标准校舍和其他教学设施,如今又成为新的“危房”;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短缺,许多农村中小学甚至无力支付教师到县城参加培训的费用。而在县(市)级教育投入中,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对所调查的乡镇学校与其县(市)城区学校相比,1999年小学极差率为4.9,初中为4.1,基尼系数小学为0.19,初中为0.15;到 2003年极差率分别提高到9.1和6.8,基尼系数分别提高到0.26和0.25。农村义务教育在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势必造成教育质量低下,无法满足农民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调查的6个乡镇1998年“普九”验收后,所欠债务平均达到56.62万元。

从生均拥有的教育资源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率还很低,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普九”以后,村级小学和乡镇初中基本消除了“黑屋子、土台子”的现象,但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亟待改善。调查中发现,由于经费不足,有些学校还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学校危房比例仍然较高,有的乡镇达到 13%。6个乡镇中,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41%,实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1%,购买教具、墨水、纸张、粉笔所用资金不足的占37%。在现有教学设施中,初中有语音室2间、电脑27台,占28%,而小学几乎为零。6个乡镇的小学、初中按新课程标准开出所有课程的占67.3%,这也是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

好的农村子女从小学起就到城市重点小学就读的原因。

与此同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基本状况也十分堪忧。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长期困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依然存在,有些情况甚至进一步恶化。其主要表现: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二是教师队伍总量偏高,生师比例偏低,师资使用效益不高。调查中发现,1995年6个乡镇的小学生师比值分别为22.4、23、11.

8、28.

8、27.

9、23.7,初中分别为10、17.

3、11.

1、14.

9、22.

5、20.3;到 2003年,小学和初中的生师比值则分别只有17.

3、17.

5、11.

7、20.

3、23.

2、17.8和6、17.

2、13.4、22、23.

3、17.7;虽然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和学龄人口下降导致教师数有所减少,但生师比例明显偏低,其发展趋势越来越低(除衡东县因率先进行过农村税费改革,控制较好),在末阳市哲桥镇初中竞出现了1:6的比例,严重地浪费了教育资源。三是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第一学历合格率分别为22.7%和13.5%,尽管通过20世纪末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96.8%和88.7%,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和其他多方面原因,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四是学科结构极不合理,大部分学校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和外语教师。五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层层拔高使用的多。特别是近年来,各县市区基本上控制教师的编制,没有录用大中专毕业生,以致造成教师队伍的严重老化。在调查中,我们被“爷爷奶奶教小学,伯伯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一句顺口溜所震撼。六是教师职业道德亟待提高。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差、职业意识淡漠。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经济原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单

一、速度迟缓,地方政府和居民家庭无力支撑教育发展和子女人学经费的重担。2003年,被调查的6个乡镇人均GDP平均为3154元,不及全省平均水平6962.13元的一半,且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85.3%;3.4%和11.3%,农业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乡镇财政收入人均仅83.2元,远低于2003年全省403元平均的水平,且主要是依靠农业收入,工业、商贸所占比重极低;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2310元,其中最低的乡镇仅 1200元。

1999年至2003年的5年时间,所调查乡镇GDP平均增长率只有5.70%,且乡镇财政收入连年减少,平均增长率为-5.84%。由于乡镇企业发展不景气,农村工业、商贸及其他产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逐年降低,乡镇财政越来越依赖于农业的发展。但目前,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衡阳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尚缺乏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在所调查的6个乡镇中,只有衡东县白莲镇的瓷泥厂和茶叶加工厂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即使如此,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仍然偏低,仅属一种耗能的简单产业。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政府特别是贫困乡镇政府是无力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大规模发展的。同时,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很低,恩格尔系数仍然高达51.77%,确实有一部分农民家庭没有能力负担子女完成义务阶段教育的全部学业。其二,观念因素:由于政府和社会对教育本质和功能认识的历史局限性,人们认识不到农村新生公民接受优质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远意义,因而没能把同步加速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摆到应有的位置,造成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城乡“二元性”结构迟迟得不到改变;多年来,在城市义务教育基本上做到由政府提供的同时.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则较多地依赖于学生学杂费收入的维持。1999年至2003年,所调查的6个乡镇,教育经费由114.15万元增加到132.17万元,而学生学杂费收入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比重则由17.19%逐年下降到 20,14%,这种状况是令人欣慰的,但毕竟相见恨晚。

从义务教育投资情况看,1999-2003年。湖南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5.47%-21.57%,而所调查的6个乡镇教育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达到 10%-15%。这说明,尽管近年来乡镇财政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在削弱,但按照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建设的要求,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所承担的责任仍然不够。

目前,农村教师对于如何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提高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的。以新课程改革而论,2002年秋季,衡阳市所辖的耒阳市率先进入新课程改革试点,2003年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但到目前为止,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状况并不乐观。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新的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国家又换了一套教材而已。至于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以及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等,不少教师感到陌生和茫然:我们对6个乡镇300名(小学 200名、初中10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收回的 287份有效问卷的答案看,对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和目标,认为暂不能实现和不能实现的教师占到51.1%,而认为完全能够实现的仅占5.3%;对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教师认为暂时不能实现和做不到的则高达78.1%。有些教师竟问到:“我们现在用的教科书是不是校本教材?”、“我们为学生编的考试题算不算校本教材?”等问题。而且,绝大多数县市在考试评价上依然以学校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

其三,制度层面:由于义务教育投入法的缺失,以及民办教育实施细则的不完备,造成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不能落实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或民间投资的严重贫乏,延缓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进程。在本次调查中,6个乡镇义务教育阶段竟无一所民办学校,也没有出现民间大宗的捐、投资款项。

三、思考与建议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并以此推进省域范围内义务教育的高水平均衡发展,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领域,又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但目前,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其中有些问题可以一次性解决,有的则需要一个一个地、有步骤地多次处理。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一定要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体来说,重点应放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事制建设、办学条件改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重建,以及支持、鼓励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的发展上。

第一,加强立法,确立农时教育投入占各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完善、规范并落实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短缺,主要是政府过分“重心下移”的投入体制所致。迫近10余年来,我国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制陆续出台,确认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强制性和免费特征,确定了举办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等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得到优化,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把农村义务教育乃至整个农村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制度并确保落实的有利时机已经出现并日渐成熟。关键是必须确立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基本依据,以及对农村教育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讲,没有定量的指标,再好的制度也是难以落实的。所以,需要有一个刚性的制度,特别是以立法的形式,将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投入的比例确定下来。而事实也是如此,只有立法才可能使义务教育投入渠道常规化。否则,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由“以乡镇为主”向“以县为主”转变。这一单方面改革也依然难解义务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之结。理论上讲,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保证经济落后地区“普九”的资金

供给,并以此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些模糊的概念。如有些地方把“校田地”收入、农民出工出料或以赈代劳、农民捐资助学等隐形投入都统统纳入了转移支付,有的甚至将转移支付用于偿还“普九”欠债等,从而使得转移支付偏离了目标。

要加速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提高教育公平性,就必须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一方面,要尽快扭转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城乡“二元性”局面,加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数量。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汲取国外教育转移支付模式如“均一拨款”、“基础拨款”、“保证性税基拨款”等的合理成份,增加投入总量;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不可能短期内消失。因此,目前还有必要实行多元化投入体制,坚持“两条腿走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的步伐,并设立“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专项基金”和“农村寄宿制中学建设资金”,以应对农村义务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第二,规范管理,重新确立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最低控制标准和农村教育政绩考评标准,建立同级监督和上级督查的有效机制。

加速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从小学入学阶段抓起,强化村级小学和乡镇一般初中的建设。目前,最紧要的,一是抓好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村级小学布点过多,规模太小,制约着村小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因此,要进行学校布局调整,确保学校和班级都有一定规模。争取农民的支持,采取适当建立部分寄宿学校、开通班车等办法,解决布局调整后上学远的困难。二是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差异。为了便于操作,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的具体条件,引导县、乡、村和学校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三是加快农村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从实际出发,适当增加村小教师的编制,同时采取提前有条件退养等办法,合理分流部分不称职的教师,使新的师范毕业生能及时补充到学校。

规范管理还包括积极发展非公立学校,大力开发民间教育资源。在民办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相继出台后,关键是执法问题,其中着重点就是如何管理。一方面,政府部门必须为民办教育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多途径发展壮大民办教育。建议成立由教育、劳动、人事、物价、税务、财政、公安、工商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民办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教育的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育行政部门。而且,应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办学过程监管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管理所属公办学校的范围,规范相应的民办学校资格准入、清退、注销等方面的审批和管理,以及对民办学校办学评估和财务监控。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扩大民办教育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应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畅通民间资金集聚渠道,突破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包括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允许民办学校依法取得投资回报,依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办学积极性;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贷款制度,采取校产抵押、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形式,鼓励支持民办学校获得银行贷款;推行教育券制度,改革国家教育投资机制。把政府直接投资公办学校的一部分经费和扶持贫困学生的经费,改为通过教育券的形式直接向受教育者投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一样凭教育券获得政府资助;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县级以上政府应设立民办教育专项经费,并根据各地民办学校的学生和教师数在各教育层次和类别中所占的比例,确定对民办优秀学校和办学者个人实行奖励,等等。

同时,要加强对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相关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对于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导的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设,强化教育经费管理和对学校杂费的收支管理,提高教育投入效益。

第三,狠抓质量,以教育质量评价体制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培养能力。

重新确立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90年代初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以来,素质教育成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时髦用语。但从多年来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推行情况看,还存在着种种偏差。一是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和全面。一说到素质教育,就只知道加课程和科目,“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上,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并非对传统教育的全盘否定。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个体发展需要,并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所处历史时期的不同,素质教育就会有不同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事实上,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也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念、思想、方法,甚至过程,但并不能算作任何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二是把素质教育作为摆设,或者作为一种运动来搞,会议在讲、标语在贴,但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少实施,而应试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流,或叫做压轴戏。从学校教育现状看,即便是小学,也在把学生的几门“主课”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绩和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中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近些年来,人们在反思现行教育的功过、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过程中,往往以对考试的批判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但实际上,素质教育的实施并不是不要考试,素质教育中的考试恰恰是检验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考试评价范畴的多元性、尽可能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突出考试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增长教育评价的客观性;突出教育结果的功能,加强评价反馈。

与此同时,一方面应根据新的社会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加速课程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不断丰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内涵,整体推进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等在内的全面素质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的重构,是新时期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另一方面,应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学校教育的特点看,所有的课程计划、教学方案都必须通过教师集体合作实施。可以说,没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就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目前,重点是加大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力度,落实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专款用于村小教师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要特别重视发挥乡镇中心小学的带动作用,可由中心小学牵头同年级、同学科的村小教师定期集体备课,还可采用在县城范围内几个乡镇一片,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由县教研室直接管理,既保证教研和培训质量,又使多数教师能就近参加。

第二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1.调研目的及背景

根据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目前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免收学费。并且从2008年起,国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和书本费,切实减轻了农村家庭的负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关怀。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和整个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和农村地区的现代化,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事业也就不可能进行下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取得了不小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缓慢,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为了解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情况,就云南省大姚县仓街乡仓街村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撰写调研报告一份。

2.调研时间、地点、方式及对象

时间:2013年1月24日

地点:云南省大姚县仓街乡仓街村

调研方式:实地考察和走访,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选取被调查人。调查对象:仓街村村民

3.调研经过

2013年1月24日上午,我来到了云南省大姚县仓街乡仓街村进行了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现状的调研,来到村里后,我走访了十五户家里有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的农户,又走访了一些当地的中小学老师,详细询问了一些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并认真地听取他们的观点、看法和意见,将这些情况进行整理和汇总,得出了一些自己的结论、看法。

在调查的前期准备阶段,我准备了一些有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例如限制孩子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的最大原因、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家长对学校教育

质量的看法、家长对教育投资的态度、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满意度以及建议等。参与调查的农户都热心回答了我的问题。

4.调研结果及问题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所得到的结果来看,由于目前国家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书本费,并且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每天3元的营养补助,农村寄宿制学生还能享受到一定的生活补助,在经济上大大减轻了农村家庭的负担,国家惠及农民的政策得到了切实的执行。

当然,学生家长认为当前的义务教育现状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得到改善。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和家长对接受义务教育持普遍支持态度,学生对接受教育有着很不错的热情,但都反映所接受的教育质量不高,教师数量偏少,学历普遍偏低,以地方师范学院和师专、中专为主,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对教育质量的要求,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方面有待提高。教学方法刻板陈旧,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四成学生认为课本难度较大,来自考试或是家长的期望的压力也很大。由于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也缺乏足够的课程资源,因而教师的教学活动形式也较为单一,讲课只能照本宣科,无法拓展教学内容,也无法扩展学生的视野。课堂教学内容单一。

二、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且教师待遇较差,收入低,生活条件简陋。一方面由于我所调查的乡镇位于西部落后地区,经济条件差,乡村的教学条件差,许多大学应届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因而导致乡村中小学教师数量偏少,质量偏低。

另一方面骨干教师大量流失,许多优秀教师调往城里的学校,使得农村教育质量下降,也使得生源大量流向城市。一些优秀学生和家境较富裕者,都到县城或是自治州首府上学,这两个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多数情况下一名教师身兼多职,既教语文,又教自然、数学,一个老师上2-3种课程是常事,而限于硬件设施缺乏,有的课如信息技术则无法开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身兼多职的教师往往也无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样不利于学生的提高,这是值得注意和改进的。

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满意,体现在教

师的责任心不强,表现在:有的老师上课不认真,上课时间缩水,不批改学生作业,有的甚至连考卷都不批,交给学生批或是凭印象给分,这既是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三、由于云南省94%地区位于山区和半山区,乡村居民点较为分散,从200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撤点并校”政策将分散在山区居民点的教学点撤销并合并到人口集中的居民点建成中心校,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源配置,但也给山区的学生造成了上学路途遥远艰难,安全事故频发,给学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与父母的交流接触也有所减少减少等诸多弊端,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家庭的负担,使得一些边远山村的辍学现象有所增多,不利于义务教育的普及。

5.建议

一、改善乡村教师的待遇和生活条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鼓励、支持和引导优秀的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为农村的义务教育事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带动其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同时已在乡村任教的教师也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革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更好地服务农村,服务社会。

二、“撤点并校”政策应当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边远山区的学生上学不便的问题,改善上学路的交通条件,方便学生上学,适当的保留一些必要的教学点,减少因路途遥远而辍学的情况,给予困难家庭适当的帮助。以更好地保证农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总结

本次调研使我初步认识了家乡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丰富了我的阅历,使我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本次调研也得到了仓街村委会和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祝愿家乡农村的孩子们都能接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愿他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农村义务教育调研报告

一、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自从提出了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后,国家就在农村这一块实行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更好的道路,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的责任。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就能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毋庸讳言,作为实现“两基”目标“重中之重”的农村教育是不容乐观。很多典型调查表明,农村学生的实际辍学率比上述国家统计数字高得多。这种状况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到XX年全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辍学率、完成率,分别控制在1%和3%左右,尚有一定差距。此外,一些交通不便、书籍报刊难以到达的边远山区,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生因为无书报阅读,逐渐又变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

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平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法》在大塘镇的贯彻实施,为了更好的了解韶关市大塘镇农村义务教育情况,作为在校的大学生我们积极响应校团委组织的2011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今年暑假根据学院安排与大塘镇政府的协助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怀着希望家乡辛勤劳作的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于2011年7月份对我市大塘镇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进行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我们期望以次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推动家乡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项目设计与运作

⒈项目组成人员

区顺钻、陈熙慧、刘杏梅、李涛

⒉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问卷式与访谈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两种方式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使我们的调查活动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得以体现。

⑴问卷式调查

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

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我们将问卷内容按这样的顺序排列:被调查者家庭和个人基本情况,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学习心理及学习行为。

⑵访谈式调查

问卷式调查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对统计数字的量化分析,保证了它的广泛性、客观性,但也有所局限。例如,有些被调查者很有想法、有观点,在调查问卷中难以体现出来,而这些想法、观点对于我们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有的调查内容很难通过问卷得到答案,特别是有关心理动机、认知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内容,机械的问卷形式和简单概括的选项回答的问题,限制了我们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弥补单线用问卷式调查的不足。以往的调查员通过写调查员手记将一些认为有价值的谈话记录下来。本次调查我们采用访谈法,正式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配合调查问卷,力争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探询武汉市黄陂区部分乡村义务教育现状。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以教育主体中心,主要对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

3、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活动是在韶关市大塘针的大塘中学展开的。为了进一步获得真实数据,我们还派组员前往韶关市马坝镇教育局了解学校情况。

三、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

1、基本情况

大塘中学现有接受义务教育在校生xx人,住宿生800人,教师80人,其中80%以上大专学历,10多名本科学历。XX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7%。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县政府积极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一是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围绕爱国主义、诚信教育等主题,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组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考试招生制度,积极探索公开公正公平的学业考试、推荐选拔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使素质教育的导向地位更为突显。

(二)加强师资建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教师为本。近年来,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改革教师调配制度。对毕业生分配、教师进城等实行按需考录,把好教师进口关。二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加强教师职业培训,随着教材的改革,政府部门也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上岗,使教师适应教材与社会形式的发展。

(三)学生学习环境有所提高,学校近几年新建宿舍、实验楼与综合楼,这都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有所改善,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四)社会、政府、学校都给予学生莫大的帮助,在学校内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对于辍学的学生,教师也会其家长行进劝解,作思想工作。使学校切实落实学生们的义务教育。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塘中学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近年来,各级政府致力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朗,但差距依旧较大。一是教学设施不均衡。城乡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现代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师资配备不均衡。名师名校长多集中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比较缺乏。三是生源配置不均衡。城区学校班额过大,“消化不了”,而农村学校班额偏小,部分村小还存在“复式教学”现象。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但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如学校生物园,只能供学生观看而没太大实质用途,操场过于简陋,在黄土平地上用简单的用粉笔勾出跑道,等等。二是现代教学设备严重缺乏。三是公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紧张。部分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小,学生数少,生均公用经费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由于教师培训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学校普遍缺乏教师培训经费。

(三)学校周边环境仍然存在隐患。据了解,在大塘中学附近有一间生产碳酸钙的厂,在工厂开工时时常会产生些粉末状的颗粒,这对学生与教师的健康都造成一定的危险。

三、几点建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宣传力度,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工作。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各级干部不仅要学法知法,还要学深学透,充分把握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特点,用法律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职责和依法治教意识,真正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因此县政府要切实负起管理责任。根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精神,一要积极包装项目争取省拨资金,积极争取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确保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达到市定基本标准(小学、初中分别不低于500元和800元),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县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加比例。二要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力度。要从过去重点保障硬件设施建设转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上来,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建设。四要适当向农村倾斜经费。县政府编制预算,应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

(三)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县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一要重视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合理布局校网,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居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要提高乡镇学校办学水平,通过政策倾斜、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符合当地实际的示范性学校。三要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县政府要研究解决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环境;要按有关文件精神解决特教学生护理费问题;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寄宿的各项管理制度,妥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四要成立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要向社会公布。

第四篇:农村义务教育调研报告(精)

农村义务教育调研报告

一、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所必须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促使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的劳动者。自从提出了党的xx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口号后,国家就在农村这一块实行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更好的道路,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的责任。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农村普及就能义务教育,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亿万农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农业,农村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毋庸讳言,作为实现“两基”目标“重中之重”的农村教育是不容乐观。很多典型调查表明,农村学生的实际辍学率比上述国家统计数字高得多。这种状况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到XX年全国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准,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辍学率、完成率,分别控制在1%和3%左右,尚有一定差距。此外,一些交通不便、书籍报刊难以到达的边远山区,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生因为无书报阅读,逐渐又变为新的文盲或半文盲。科教兴国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基础是教育。任何一个取消绝对平均主义政策的社会,人口素质的差异都将直接导致效率的差异,进而导致收入结果的差异。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法》在大塘镇的贯彻实施,为了更好的了解韶关市大塘镇农村义务教育情况,作为在校的 大学生我们积极响应校团委组织的201X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今年暑假根据学院安排与大塘镇政府的协助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怀着希望家乡辛勤劳作的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于201X年7月份对我市大塘镇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情况进行为期三天的专题调研。我们期望以次促进家乡的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推动家乡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二、项目设计与运作 ⒈项目组成人员

区顺钻、陈熙慧、刘杏梅、李涛 ⒉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问卷式与访谈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两种方式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使我们的调查活动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得以体现。⑴问卷式调查 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

问卷调查中问卷设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我们将问卷内容按这样的顺序排列:被调查者家庭和个人基本情况,被调查者所在学校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学习心理及学习行为。

⑵访谈式调查

问卷式调查法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对统计数字的量化分析,保证了它的广泛性、客观性,但也有所局限。例如,有些被调查者很有想法、有观点,在调查问卷中难以体现出来,而这些想法、观点对于我们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有的调查内容很难通过问卷得到答案,特别是有关心理动机、认知度、价值观等深层次的内容,机械的问卷形式和简单概括的选项回答的问题,限制了我们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弥补单线用问卷式调查的不足。以往的调查员通过写调查员手记将一些认为有价值的谈话记录下来。本次调查我们采用访谈法,正式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配合调查问卷,力争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探询武汉市黄陂区部分乡村义务教育现状。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以教育主体中心,主要对学校教师进行了访谈。

3、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活动是在韶关市大塘针的大塘中学展开的。为了进一步获得真实数据,我们还派组员前往韶关市马坝镇教育局了解学校情况。

三、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

1、基本情况

大塘中学现有接受义务教育在校生xx人,住宿生800人,教师80人,其中80%以上大专学历,10多名本科学历。XX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9.7%。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在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素质教育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县政府积极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一是加强和 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围绕爱国主义、诚信教育等主题,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组织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考试招生制度,积极探索公开公正公平的学业考试、推荐选拔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使素质教育的导向地位更为突显。

(二)加强师资建设,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教师为本。近年来,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改革教师调配制度。对毕业生分配、教师进城等实行按需考录,把好教师进口关。二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名校长工程”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加强教师职业培训,随着教材的改革,政府部门也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上岗,使教师适应教材与社会形式的发展。

(三)学生学习环境有所提高,学校近几年新建宿舍、实验楼与综合楼,这都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有所改善,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一系列好处。

(四)社会、政府、学校都给予学生莫大的帮助,在学校内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对于辍学的学生,教师也会其家长行进劝解,作思想工作。使学校切实落实学生们的义务教育。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塘中学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近年来,各级政府致力于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朗,但差距依旧较大。一是教学设施不均衡。城乡学校在硬件设施建设、现代教学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师资配备不均衡。名师名校长多集中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比较缺乏。三是生源配置不均衡。城区学校班额过大,“消化不了”,而农村学校班额偏小,部分村小还存在“复式教学”现象。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仍然较低。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但教育经费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如学校生物 园,只能供学生观看而没太大实质用途,操场过于简陋,在黄土平地上用简单的用粉笔勾出跑道,等等。二是现代教学设备严重缺乏。三是公用经费和培训经费紧张。部分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小,学生数少,生均公用经费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由于教师培训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学校普遍缺乏教师培训经费。

(三)学校周边环境仍然存在隐患。据了解,在大塘中学附近有一间生产碳酸钙的厂,在工厂开工时时常会产生些粉末状的颗粒,这对学生与教师的健康都造成一定的危险。

三、几点建议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义务教育法》宣传力度,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工作。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各级干部不仅要学法知法,还要学深学透,充分把握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公益性、公平性等特点,用法律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义 务教育的保障职责和依法治教意识,真正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因此县政府要切实负起管理责任。根据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精神,一要积极包装项目争取省拨资金,积极争取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确保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达到市定基本标准(小学、初中分别不低于500元和800元),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县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加比例。二要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投入力度。要从过去重点保障硬件设施建设转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投入上来,不断加强学校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建设。四要适当向农村倾斜经费。县政府编制预算,应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

(三)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本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县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一要重视义务 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合理布局校网,确保教育设施建设与居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二要提高乡镇学校办学水平,通过政策倾斜、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措施,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使每个乡镇都有一所符合当地实际的示范性学校。三要关注弱势群体受教育问题。县政府要研究解决民工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问题,进一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环境;要按有关文件精神解决特教学生护理费问题;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寄宿的各项管理制度,妥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生活问题。四要成立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要向社会公布。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法》规定,县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积极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

(五)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素质教育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必然要求。县政府要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督 促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探索教育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构筑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和平台,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回首实践效果,细心体会收获

虽然这次调研时间短暂,但我们认真落实学校关于社会实践的要求和规定,努力开展各项工作。为每次准备要进行的活动就进行计划。此次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很大的影响,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去实践“xxxx”的重要思想。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学校里学生们纯真、可爱的笑脸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服务当地百姓,造福当地人民;更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在课本里与学校内学不到的知识。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认识问题不够全面等问题,使我们回到学校后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我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风采。这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将牢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让我们理解了很多有关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篇: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杨陵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城区1所、农村4所),小学24所(城区3所、农村21所);在校学生12951名,其中初中学生5715(城区1524名、农村4191名)名,小学生7236(城区2484名、农村4752名)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823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356名,农村小学教师467名。

自2005年以来,根据国家、省、区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相关通知和要求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关心指导下,我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已逐步得到了实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收效。2008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我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情况及收效

1、“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全区从“以乡(镇)为主”转变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统一”,即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发放;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学校领导班子的选拔、配备、使用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避免了原体制财权与事权分离,学校和教师队伍由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更有利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资源进行宏观调控,优化配置现有教师资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资金由区财政统一安排,打破了乡(镇)界限,使经费投入更加合理,避免了部门重复建设,对教育的投入有所增加。

2、进一步理顺了农村中小学管理体制。2007年8月,经区委会议研究,撤消了4个乡镇教育组,农村普通小学划归乡镇中心校管理,农村初中由区局直接管理。精简了人员,简化了办事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2008年6月,按照区委安排农村中小学党组织归属区局管理,彻底改变了学校党政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教育自主权,便利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人事合理流动、均衡发展。

3、学校领导和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05、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指导下,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工作实际调整了中小学领导班子,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的年青同志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为学校管理工作注入了活力,学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与此同时,顺应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区局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出台了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工作常规化,有效的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校网点调整工作逐步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提高。自2005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村组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先后撤并了杨村乡乔家底小学、李台乡杜家坡小学、五泉镇汤家小学、大寨乡杜寨小学等10所小学,优化了教育配置,整合了教育资源。新建了杨村乡川口小学、李台乡陈小寨小学、杨村乡中心小学、五泉镇茂陵小学、王上小学等5所学校。抢抓机遇,利用上级项目支持,新建、改建、维修了部分学校教学楼或办公楼;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建成了18所农村中小学新农村卫生新校园。“两基”工作中,全区共配制课桌凳2200套,价值40万元,购买价值78万元的实验器材,添置30万元的各类图书。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促进了我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发展。

5、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上设立了基础教育资金管理专户,教育经费拨付达到了三个增长中的“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教师工资、学校办学经费、农村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等到了落实。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实行区级预算管理、分期拨付经费、严格审批报帐、审计监督制度,理顺了新机制运行下的上下级财务关系,保证了各项资金按时拨付、合理使用,增强了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力度不够、责任不明确。虽然“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了三年多,但社会对这种管理体制的形式和职责了解不多,习惯于多年来的老管理模式。乡镇对此认识不够,认为目前学校的管理是教育部门的事,与乡镇无关,办学积极性不高,责任不强,缺乏支持、监督和指导。在学校建设、合校后的学校资产处置等问题上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等现象,个别学校用地产权不明,存在租用关系等问题,影响了学校发展。

2、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发展。随着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是区本级,而区本级财力不足,难以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如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津贴部分不能得到落实,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利于教育系统稳定。学校维修、改造资金难以保证,上划之前乡镇、村对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在没有了,学校维修、改造给教育部门、学校带来了较大困难。

3、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5岁以上占40%),薄弱学科无专职教师(体、音、美等学科);初中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代课现象严重(占34.4%)。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科门类增加,教师培训经费不能保障,普遍存在教师课业负担过重,工作量大、知识老化等现象,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4、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相对滞后。目前,21所农村小学除李台乡永安小学外(99年购置22台微机,配置偏低,需更新)均没有微机室,信息技术课程无法开设,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5、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艰巨。我区学校多年来因“两基”达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危漏校舍改造和“两基”提高等共举债1666.8万元。近几年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经过努力以偿还655.5万元,尚欠债务(含利息)共计1123.9万元。债务化解任务给本来就经费紧张的学校和教育部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教育工作的稳定和发展。

三、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齐抓教育的良好氛围。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育内部管理,建立乡镇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制度,增强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后,乡镇、村对教育的投入相对减弱,学校本身又无造血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无力投入,影响了教育发展。因此,区政府应积极执行上级相关精神,保证教育政策得到落实,教育经费足额拨付,特别是教育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减少浪费,保证教师工资足额发放到位,真正体现“以县为主”,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结合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设立教师培训专项基金,保证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办好杨凌教育网站,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教学和交流服务。完善教育人事体制改革,加大教师合理流动,整合师资结构,科学配套师资,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充实紧缺教师。强化教师队伍考核,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长,使每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4、加快农村小学合校并点步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完善学校网点调整布局,科学制定学校发展长远规划。将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与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与灾后重建结合起来,建立“以县为主”的学校危房改造和新建规划的长效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整合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5、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逐步化解义务教育债务。“两政一教”债务化解情况复杂,牵扯面广,欠债年限较长,数额较大,要一次性解决存在一定难度。建议政府成立清欠小组,制定清欠计划,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各部门协调一致,分批次逐步化解债务,彻底解决教育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同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制定配套制度,杜绝新的教育债务发生,给教育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下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调研报告(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一、**市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一)基本概况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08所,其中:小学168所(含教学点51个),初中40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

    义务教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大全)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周河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周河学区校长刘志军周河镇是靖边县南部山区边缘镇,教育发展不均衡。存在着区域差异、校际差异、城乡差异、人群差异。中心校领导深入调研,制定......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大字沟中心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中心学校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创建工作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河北省人民......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一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平。可是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农村经济调研报告——谢先华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XX镇XX村XX行动调研报告XX村XX工作组组长XX严格按照区委为实施“3421”工作思路而做出的重大部署,XX镇XX村XX行动工作组于2011年2月16日至3月2日在村开展了XX活动,此次活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