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教育的中国梦征文
做人文文章,成就教育梦想
--由唐明贤的教育思想谈起
邻水教育一直以来不乏唐明贤、景光武、张云迪这样的拓荒者,他们用大半生耕耘书写了邻水教育的华章;而今他们还像一位位深情的向导,引领着邻水教育前进的方向。
有人说,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会抓学习,从而构建先进的管理理念,而我们教育导师们用他幸勤耕耘,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学习,形成了自己对办学理念的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在实践探究中,教育先贤们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旗帜鲜明地指出“学校工作的对象就是人,以人为本是学校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今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我是与当前伟大中国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建设新广安、创建试验区”坚实基础。
一、以人为本,必须坚定贯彻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胡锦涛说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唐明贤同志二十多年来一贯强调学校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要重视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一提质量,就眼定几个尖子生,只有大面积提高质量,才能真正数出“个儿头”,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为保住一两个尖子,不惜丢掉大多数(过去在一些学校屡见不鲜),这是错误的。“不仅冲击高中招生,而且严重增加学校负担,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
我县教育发展的事实证明,那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目光短浅缺乏可持续的,即使侥幸取得一些“成绩”,也是经不起历史的检验的,这样炮制出来的“人才”素质单一,没有学习后劲,很不利于继续学习和正常发展。我们县一所所重点学校的发展轨迹也验证了这样一个常理。
二、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陶行知说过“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德育之重,可见一斑。《国家中长期规划与发展纲要》也指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品格意志和开朗活泼的性格,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道德基础。唐明贤同志这一教育思想,生动地体现了他崇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为邻水县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实施优质教育。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着眼于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有潜力有后劲的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而唐明贤同志倡导的优质教育观无疑是与时俱进、富有生命力的。
唐明贤同志多次批评不研究教学规律的人,指出他们一提质量就爱说“没敲头,惩倒办”,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这样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为了提高所谓的“质量”,教师兢兢业业广博群书,赶制出一套套变幻莫测的试卷,辛辛苦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没有了,身体垮了,信心倒了,甚至有些学生不堪重负留下一纸辛酸走向绝路!
其实,究其本质,那些“惩倒办”的人提高的并非质量,只是分数,那是狭隘的质量观,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是极其错误的。这样的行为违背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要求,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样必然导致学校只重智育,为达此目的,学校常常把主要精力放在少数尖子身上,面对多数学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甚至变相地把学生赶出校门,给社会造成负担。
怎样的教育才是优质的?他在《教育的困惑及其对策》一文中指出,优质教育要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几方面着手抓。除了政府要切实肩负办好教育的责任外,提高师资也是其中重要一环,其次国家要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科学指导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唐明贤同志用他辛勤耕耘,浇灌着邻水教育之花,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他的教育之路没有止步,他依然活跃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教育思想,他用朴素的思想指引邻水教育人,用人文理念支撑起邻水教育新课改。
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仰望星空,我仿佛看见了邻水教育灿烂的明天,那里有我们璀璨的教育梦想,熠熠生辉。面对过去,无限感慨;憧憬未来,无比激动。若我辈追随先贤足迹,我坚信,梦将不再只是梦!
第二篇:中国梦征文——教育梦
我的中国梦——教育梦
我从小就梦想着能立足三寸讲台,手持三寸粉笔。画出天地方圆,写尽学海茫茫。
小时候,老师曾问我们,你们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呢?我当时毫不犹豫的说:“我想当一名教师。”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我的梦已成真。然而,当我踏上这个工作岗位,我的耳边经常萦绕着一串串的问号,你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吗?为师者应以什么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呢?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理想的老师呢?
理想的老师一定是智慧的。如何成为智慧的老师呢?智慧的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智慧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倾听自己的课堂。在课堂上,学会了真正倾听学生们的心声,从学生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倾听别人的课堂,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当然一个老师在教了若干年的书之后,足以将所谓的“传道授业”变身为一门艺术。
当然我想做这份工作也是因为它会让我觉得很光荣,因为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因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才是我的理想并让我有了为之献出青春而努力奋斗的愿望,让他们因为学习而快乐,而不是觉得枯燥、讨厌。也希望他们能成为栋梁之才,我的最终理想是做一名出色的教师,我想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我更想教的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出一批批有素质的学生,而我的一生,也将为我那或平凡,或辉煌,或兢兢业业的的学生们的努力而点缀得更加辉煌。
著名作家汪曾祺之师沈从文先生对学生“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这一份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发自对学生真正的喜欢,对教育全身心的投入。正是有了这份真诚的笑容,学生先“亲其师”而后自然会“信其道”。
前几天,我在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不应把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
雷夫以一个案例说明了一个现实问题,很多老师为了维持教室的秩序,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导致教室里弥漫着“害怕”的气氛——学生之所以守规矩是因为他们害怕。而在56号教室里,恰恰缺乏的一样东西那就是“害怕”。在56号教室里,以信任为基础——“你没写完家庭作业吗?只要你告诉我,我会接受你搞砸的事实。你打破东西了?这种事实难免的,我们会好好处理„„”诸如此类,关键是教师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来面对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和信任。这不就是以人为本吗?
让每个学生幸福成长,人人成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紧跟教育发展潮流,就像国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动情勾画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
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
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为我们整个教育界勾勒的宏伟蓝图,更是我们要积极努力的方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认真做好日常的工作,讲课,备课,一丝不苟,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多想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只有一次次春蚕式的蜕变,前进的动力才更加强大;只有饱受“煎熬”,经历了心跳与期待、欣喜与痛苦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明天的镇静和成熟。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梦在每个人心里,掌握在每个人手中,我们应该写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有所追求,有所坚守,也许,我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但我相信自己能成为一个拥有教育理想的人„„
史烟飘过,回看今朝。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思想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将来,无论是物质贫乏的年代,还是物欲横流的岁月„„仍有无数教师们无怨无悔,像春蚕,像蜡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
因此,我会把“做一名好老师”当做我终生的追求,我会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的影响、约束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成熟。我愿继续向所有的老师学习,站在弘扬“师德”的起跑线上,用自己平凡的劳动来铸造师魂。
第三篇:中国梦教育梦征文
我的恩师伯父
我终于如愿以偿参加工作了,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每当全镇老师集会。总有老教师问我:“小高,你认识高维先老师吗?”我非常自豪的说:“认识,当然认识,高老师是我的伯父。”
“真的吗?你的亲伯父?高老师是位好老师,是我们镇教育界的 老牛”.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伯父离开我们已经有八个春秋了。虽然伯父不在了,但伯父的音容笑
貌依然历历在目;虽然听不到伯父的教诲了,但伯父的言传身教实实难忘。伯父留下的教育
梦,我们一直在延续、在追寻。遥想当年,铭刻在心的是伯父的慈祥与关怀。时时萦绕在耳
边的是大家对伯父的赞不绝口。
伯父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伯父出生在书香门第,伯父的爷爷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是远近闻
名的丹青妙手,在曾祖父的熏陶下,伯父能画得一手好画,画的骏马昂首阔步,永往直前;画的老虎栩栩如生;“书画不分家”伯父的毛笔字在村子里也是无人能比的。所以在幼时的记忆里,伯父总是很忙碌——要说最忙还属过年,伯父家的堂屋、卧房,屋里屋外,桌上、地上到处是伯父为亲戚邻居、乡里乡亲写的春联。在这最忙的时候,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派
上了大用场:帮忙裁裁纸,牵牵对子,研研磨,翻翻书,把写好的对子放在空地上晾一晾。都忙得七手八脚的。一整天都不离开的多半是我,伯父写对联,我会伸着脑袋不停地问,这
是什么字,那个字怎么读?伯父就会耐心的教给我。见我好学,又不偷懒,就奖励我一支铅
笔、一沓练习本,让堂姐教我识字,我更是一天到晚的粘在伯父家。还没上学,我就能把一
些简单的对联念得七七八八的。
伯父就是我的启蒙老师,所以我上学比较早。一开始,成绩还不错,可我太喜欢读书,甚至迷上了“大部头。到了四年级成绩直线下滑,为了看小说竟然还逃课。父亲很生气,嫌
我不争气,狠狠打了我一顿。伯父知道后,对爸爸说:“孩子年龄小,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能只知道打,重要的是说服教育。你要放心,就交给我吧。我来带她。”伯父和蔼可亲的对我说:“爱读书是好事,但是要有所选择,你是小学生,就该先读一些同龄人的作品,再
读一些寓言童话故事、名人的励志故事。长篇小说不适合你。即使要读,也要读些名著。”
伯父家的书很多,伯父给我选择了《红蕾》、《当代小学生》、《小学生文摘》等书,读后受益
匪浅。
于是,风风雨雨,每天早上我都在伯父的准时催促声中起床,然后快速洗刷,背上书
包一路小跑到达伯父家门口,伯父已经等候多时了。跨上伯父的自行车后座。坐在后座上,伯父开始检查我课文的背诵情况,当我们爷俩经过七八里的行程到达学校时,住校的老师依
然在梦乡,伯父打开学校大门,打开办公室门,洒水扫地,我跑前跑后要帮忙。伯父就会说:“你是学生,早晨的时间多好啊,多读会书吧,这些小事用不着你帮忙。”我就坐在伯父的办公桌前大声的读着课文。看看一切收拾停当,时间也差不多了,伯父就敲响起床铃,一天的紧张工作就此开始了。
伯父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同学生病了,伯父会用银针给他针灸祛除病痛。活动课上,伯父
会教我们折纸锅打浆糊,让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纸锅没被烧焦,浆糊却打好了。学习老舍先
生的《草原》,伯父就会即兴跳上一段蒙古舞;学习杜甫大诗人的《春望》,伯父会背诵一段
《石壕吏》。学习《武松打虎》,伯父会讲一段山东快书。由于伯父的这些补充,使得课文内
容不再枯燥无趣,慢慢的大家都喜欢上了语文课。伯父不仅用知识教语文,更是用心在教育
我们。伯父力求每堂课都精彩纷呈,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在课堂上没有简单的说教,有的只
是心与心的交流,伯父并不太讲字的组词、造句、课文分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些在我们预习时就已经完成了。很多时候他会布置我们预习课文,首先应该是背诵课文,然后是
对课文的理解,好词佳句的摘抄等等,一切准备停当。就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见解了。课堂
上伯父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更是关键时刻的点拨者。一篇课文分段我们会有好
多种分法。理由五花八门。大家各抒己见,面红耳赤,谁也不服气。伯父并不会直截了当的说,你的分法是对的,他的分法是错的。伯父会这样来解决大家的纷争:“文章内容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勉强坚持自己的观点,应该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看看能不能使自己信服。承认失误并不代表你不如别人,只是思考的角度有偏差罢了。”大家冷静下来,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细心琢磨同学的分析。意见慢慢统一,课堂终于在我们相互提示、质疑、认同中完美结束。
伯父是个严谨的人。有时也会给我们设置一些智慧陷阱。踏青春游,伯父带领全班同学去郊游。伯父说:“有个同学写的作文是这样的,‘老师和我们出发了,我们走出校门,走过西于村,走过前进大桥,走过张庄,我们爬上了寒山•’这篇作文有什么优点,有什么问题呢?请•
同学们讨论一下。”大家哄堂大笑。这个“同学”的作文实在太糟糕,“这也是作文?典型的记流水账。”调皮鬼杨继锋的一声尖叫一下子提高了大家的兴趣——“这也是作文?典型的记流水账。”这正是大家的心声。这么糟糕的作文都写得出来。几乎每个同学都嗤之以鼻。你一言我一语的批了起来。
“我们发现这篇作文把我们春游的路线交代的很清楚。只不过都用了一个字‘走”显得有些单调,没有变化。”
“老师带我们春游很高兴。都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大家高兴的心情应该用‘我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出校门’一个‘走’字怎了得?”小学究赵峰一板一眼的说。
“我们走过西于村,还是很高兴,所以我们这地方应该写‘穿过'西于村。”
“前进大桥很短,又是在大河之上,所以我认为越过前进大桥才好。”
“张庄已经在寒山脚下了,马上要爬山了,心情更急切,我们走过张庄时用越过更好。”“不对,越过应该指的是越过河流、水沟,是凌驾之上。这地方用奔过才好!”
“不好,直奔寒山而去,用在爬山之前比较好。过张庄还是不能用奔字”我斩钉截铁的辩解着。
“那用什么好呢?”伯父追问一句。
“用跨过吧,因为太想爬山了。”
“通过我们爬山过程来看,不能用‘爬’字,爬是手脚并用,我们用登山吧。一这座山不陡峭;二我们不是太小,不用手脚并用啊。”
••••••
伯父总结说:“同学们,刚才我们仅仅把《春游》的开头修改完了,大家讨论的非常好,这是集体的智慧。下面的内容实在没法看,咱就不用再改了。大家来续写好不好?”“大家”当然很乐意续写啦。这个“同学”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这篇作文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到底存在不存在。可是我们都怕自己的大作会这样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伯父的一丝不苟的态度给了我们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都字斟句酌,绝不草草了事。原本在很多同学的心里作文是最头疼不过的事情,而对于伯父的学生们来说,渐渐变成了很乐意的事情。教学要求依据单元一学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8篇。可我们班同学写的作文不是十篇就是十三四篇,一篇作文就能写上四张、五张,我们的作文本不够用,再附上十张八张也不止,有时我们会把自己写的小作递给伯父批改。写作文是大家的一个习惯,一个爱好,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伯父注重在点滴小事上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无论是他的学生,还是邻居
小孩。伯父邻居家有个小弟弟很可爱,也很调皮,伯父从山上拣取了好多山石,有的像小狗、有的像小鸡、有的像大象、有的像山羊••伯父把它们摆在了高高的迎门墙上,小弟弟就找来竹竿、树枝往下够。结果打碎了花盆,小弟弟吓得哇哇大哭。我急忙告知了伯父。伯父三脚两步的赶过来,急急地询问道:“怎么回事呀,受伤了吗,伤哪了呢?”弄清了原委,伯父微笑着说“别哭,别哭呀,小男子汉。花盆坏了没关系,伯伯不打你,也不让你赔,还要把
这只小狗送给你,但有一个条件,你说这是小狗,你可要告诉我它哪些地方像小狗。”小弟弟一听有这样的好事,立即破泣为笑,指着“小狗”鼻子眼睛的说起来。伯父因势利导:“你说得真好,我就把这只小狗送给你了。我看你说得很好,你能把刚才的事情经过写下来交给我吗?”小弟弟愉快地接受了。没多久小弟弟就把作文写好了。伯父细致的帮小弟弟把作文改了又改。从那以后,小弟弟再也不怕作文了,竟然成了伯父的小尾巴。小弟弟的写作热情越来越高。学习的劲头特别足,连带着各科成绩进步飞快。长大后小弟弟也选择了当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小弟弟是位优秀的好老师,学生、家长都喜欢他。小弟弟出色的表现受到了领导的关注。短短几年就成长为年轻有为的中心校校长了。
我不知道,在我上学的年代里是否提倡 “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可是伯父的的确确把这样的教育展现在了我们的课堂上。把课堂作为我们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我们的语文课堂真真切切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伯父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积极实施阅读工程,为了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提升我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伯父推荐的课外书往往是一遍两遍都很难读懂的,需要多读几遍才行。伯父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伯父尊重我们的认知规律、学习需要和个性差异,珍视我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使我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爱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我很长时间来养成的习惯,而这习惯应归功于伯父的教诲。
高考前,老师说填写高考志愿要慎重,回家与家长商量商量再做定夺。当征求父母建议时,父亲说:“让你伯父给你指点指点吧,我就信赖你伯父。”伯父知道我的想法后,第一次那么严肃的和我谈话“你选择当老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吗?老师不仅仅是个职业,更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做老师要担得起责任,守得住信念,受得住委屈,护得住心灵,耐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与诱惑。”伯父见我还是坚决地选择了要当老师,开心的笑了起来。“做一名老师很不容易,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老师更难,你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行。”伯父这样教诲我们。这,何尝不是他老人家一生的写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伯父就是凭着他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晚辈,让我们追寻着他的教育梦想不断前进,创新。
后记:每每提起笔想写写我的恩师伯父,写写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写写他对所有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写写伯父身为长者对子侄、对邻居的真诚的帮助。写写伯父的勤恳、博学,写写伯父 一生无私奉献给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怎奈才疏学浅词不达意,资质愚钝难能表达其一。
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洪村小学
高华
第四篇:征文:中国梦、教育梦
我的教育梦
四十四中 李富杰
小时候,老师都会问我们一个同样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那时候不知道梦想是风雨中的阳光,也不知道梦想是寒雪中的温暖。只是觉得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
几经风雨,历经苦难,在一九九零年,我考上了南阳师专。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大的动力!而今,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都在诉说心中的那些梦想。这些梦想让我们勇往直前,奋斗不止;有时候回头一想,真不敢相信就因为这么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梦想,自己竟然能够坚强地、不知疲惫地奋斗着、努力着!我们要实现心中的“中国梦”、“教育梦”,我们有太多的理想与期待……
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就必须要以教育为动力,教育受生产力的影响但同时又促进生产力,它能把一切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没有教育,知识无法积累,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在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目的人去应用。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所以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十八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提了一个新概念、新理念,就是要深入推进教育系统综合改革。综合改革是中国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我理解,就是改变过去单打一的方式,各方协调,上下配合加以推进,任何一个方面不支持都做不了。这也是当前政府的难处,也是考验政府水平的时候。
教育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孩子。哪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都是祖国的希望,我们的改革任何错路都不能走,任何弯路都要避免。可怜天下父母心,还有比中国的父母、祖父祖母更疼爱孩子的吗,因此我们哪一项改革做下去都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前前后后。袁贵仁说:“教育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为人民服务,对学校来说,谁是人民?就是我们的学生。”为学生服务,以生为本,育人为本,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把中国的教育办好,办得更好,越办越好。具体说,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政府工作报告无论是过去工作回顾还是今后工作建议,讲到教育的主题是相同的:一个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个是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受益受惠的是谁,是全中国13亿人民,是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国富民强。所以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到底要靠人才、要靠教育!袁贵仁动情地勾画了一幅自己心中理想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然而他勾画的这一幅理想的中国教育梦不也是每个作教师的中国梦。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十年树木可参天,百年树人宜瞩远 ”习主席将“中国梦”阐释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而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立足点在于个人价值的有效展现,在于发展机遇的均等共享。构建这一蓝图的基础应从恢复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公平做起。感谢我儿时的梦想,但让更多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更多大山的孩子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就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为我们的“中国梦,教育梦”而奋斗终生。
第五篇:征文《中国梦中原梦教育梦》
“党员教育工作”征文
单位:郑州市第103中学 姓名:曹红钢
联系电话:***
邮箱:chg8839qq@.com
中国梦 中原梦 教育梦
郑州市第一〇三中学 曹红钢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圆满闭幕,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炎黄子孙描绘了美丽的“中国梦”。在这样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每一个党员,在实际工作中,都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领会实质,把握内涵,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的“中原梦”,为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带好头,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好务,为实现我们教育人的“教育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及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点燃了每个炎黄子孙的中国梦。人们热情的期待和美丽的梦想,正汇聚着我们中华民族腾飞的正能量。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实现中国梦,是我党以及全国人民的又一次长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心声,是中华巨龙在当今世界发出的最强音,它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和不懈追求。
实现中国梦,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精神,我们要具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要拥有团结奋进、勇于担当的精神。只要我们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在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率领下,矢志不渝的向着既定目标迈进,我们的梦想就一定会变为现实。
中原梦
河南,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全国人口第一大省,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其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众人皆知,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目前,河南在中华崛起的大战略背景下,承担着中原崛起的重任,这是历史赋予河南的神圣使命。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发挥积极的作用。
河南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把“三农”问题列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夯实农业基础,保证粮食生产,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发展。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给河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我们有目共睹:河南连续十年粮食总产量不断攀上新高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医疗和养老问题逐步有了保障并不断完善。
中原崛起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有中原人民修建红旗渠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卢展工书记归纳的河南人优秀的“三平”品质,有勤劳、善良、坚忍、豁达的中原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原崛起的梦想不是梦,它是中原人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
教育梦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它使我们有了立身之本,安命之所。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才能耐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才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会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是教育人必须具有的精神品质。“教育兴国”“科技兴国”是我们教育人最大的梦想。作为人类知识和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扮演着启迪当代,开拓未来的重要角色。我们只有把自我教育当作终身的追求,把敬业、爱岗、爱生当作一生恪守的准则,用爱心、耐心、恒心关爱每一个学生,教育理想的实现才是有可能的。从客观实际出发,顺应时代的需要,教育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我们教育人面对的是一群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学子,仍然采用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育人的需求,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勇于改革的精神,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育管理上不断创新,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公开,是我们教育人的又一梦想。春秋时期的孔子就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公民享有同等受教育权利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们的共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要勇于肩负起科教兴国的神圣职责,不断开拓、进取、创新,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在三尺讲台上照亮别人,升华自己,实现萦绕在我们心中的“教育梦”。201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