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时间:2019-05-13 08: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第一篇:《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简史》课程练习题举例:

二、名词解释:

次相授受:汉代私学大师教授弟子的一种教学方法或制度,即先由教师教给先来的高足弟子,再由高足弟子分头去教其他弟子,可以二传、三传乃至更多,这就是次相授受或转相传授。大学院和大学区制: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决定在全国试行大学院制。以大学院为全国最高的学术和教学管理机构,蔡元培为大学院长。把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每区设大学一所,大学校长兼管区内教育行政及学术事业。

大职业教育主义:是我国现代教育家黄言培所提出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就是强调职业教育应该参加到改革社会的政治活动中去,不能只限于教育自身的范围,办职业教育也不能只从资本家愿望考虑,而应顾及到劳动人民的利益、需要和可能。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无锡,原为宋代大学者杨时讲学的场所。明正德年间,乡人邵宝继承杨时讲学之志,重建书院,谓之“东林”。

庚款兴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向清政府索取了巨款的战争赔款,是为“庚子赔款”,后列强退还部分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史称“庚款兴学”。退还庚款的总倡导者是美国,1908年,美国政府决定将应得的赔款的一半,作为派遣留学生赴美国的费用,并在北京创办了一所留美学校,即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对中国加强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

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时期培养革命军事干部的学校。其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于1924年5月,1926年更名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设于广州南部的黄埔岛上,所以习惯称之为“黄埔军校”。孙中山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共办5期,毕业生近7000人。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黄埔军校蜕变成培养蒋介石嫡系军官的场所。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从性质上说,稷下学宫虽系齐国官办,但实际上又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是私学联合体。其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学士守则等。稷下学宫前后历时150年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兼陈中衡: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荀子提出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防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提出解蔽救偏、兼陈中衡的思维方法。也就是说,把所有事物都展示出来,摆列在一起不偏执于某一事物和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对事物作全面、广泛的比较、分析、综合,择其所是而弃其所非,以求如实地把握事物及其关系。监生历事:它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教学相长: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由梁启超参照日本学规起草学堂章程,规定除大学外,兼设中学堂、小学堂,分别班次,循级而升,同时附设师范斋(实建于1902年,为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大学堂中西兼学,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普通学结业后,每个学生各学一到二门专门学。建学目的就是要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京师同文馆: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创建于1862年,最初是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隶属于清政府建立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目的是培养政府所需要外事专业人才,1901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

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举一反三: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源出于《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于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要启发诱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两面学校:两面学校是在抗日游击区创办的一种办学形式,即处在敌人监视下的时候,表面上就按敌伪规定的教学内容来应付敌人,只要敌人不在,就教抗日的教学内容,所以称为两面学校。

六学二馆:唐代的官学。唐代在隋朝的基础上,中央设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即六学。六学之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属于大学性质,书学、算学、律学属于专科性质;二馆,即崇文馆、弘文馆,是集教学、藏书和校勘书籍三位一体的场所。

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民办公助:是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一种具体的办学形式和途径,就是由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是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开学田、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筹集办学资金,政府则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

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9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教育部颁布实行新的教育宗旨。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它体现了蔡元培关于四育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这一教育宗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南洋公学:是中国近代较早出现的新式学校,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海筹办。设有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分别为师范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民国时改建成为上海交通大学。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讲习班采取短训班的形式,从1924年到1926年,在广州举办了六届,国民政府迁到武汉后,又在武汉办了第七届。在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第七届讲习所中,全部理论课采取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共培养近1600名毕业生,为中国农民运动作出卓越贡献。

勤工俭学运动:1915年6月,在法国的蔡元培、李石增、吴玉章创立了“勤工俭学会”。1916年春,中法两国人士在巴黎成立“华法教育会”,蔡元培任会长,李石增任书记,并在广东、上海设分会。用勤工俭学的方法吸收有志青年到法国留学,同时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设立留法预备学校和预备班。

三、百、千、千: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简称。“

三、百、千、千”是明清时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

三大文教政策: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纲领八条目:是《大学》这篇教育名著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和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途径、步骤,朱熹将其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礼教(道德)的核心。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三民主义教育宗旨: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之目的,务期民主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三舍法:宋代熙宁四年,在太学实施三舍法。所谓“三舍法”,就是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生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三舍法的实行强化了学校的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太学的学业与入士作官直接挂钩,从而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并使学校课业与考试更加规范化。

山海工学团:山海工学团是陶行知在其生活教育实践中筹办的一所集学校、工场、社会于一体的乡村教育机构。1932年9月筹办,位于上海与宝山之间。山海工学团包括青年工学团、儿童工学团、妇女工学团、棉花工学团、养鱼工学团和山海木工场等。此外,工学团还修路、筑堤、办红庙信用兼营合作社。山海工学团的教学活动完全体现了陶行知的乡村教育和生活教育思想。抗战爆发后,山海工学团的试验停止。

升斋积分制:元代国子学参照宋代太学之制,实行分斋教学制度。元初分为四斋,以后逐步增加为六斋。但元初国子学各斋平行而立,并没有上下等级之分。1315年国子司业齐履谦等人针对岁贡法的弊端,提出了升斋积分的办法。

苏湖教法:胡瑗是北宋著名教育家,早年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20多年,主张“明体达用”,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要学习六经经义,属于“明体”之学,以培养高级的统治人才;治事斋分为治民、讲武、历算等科,属于“达用”之学,主要培养各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总方针: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提学官:是省级教育行政长官,它的任务是在其任期内,巡视省内各府、州、县学,检查教学质量,选拔入国子监学习和参加乡试的生员。

万木草堂:康有为1891年会试落第后,回到广州后,在长兴里设立万木草堂,兼受中学和西学。文翁兴学:西汉蜀郡太守文翁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选拔一些人才送到长安进行培养,而后返回蜀郡,兴办教育事业。中国古代教育史称之为文翁兴学。

卧碑:地方官学也有严厉的学规,最突出的是洪武年间,颁行天下并刻碑立于学校的十二条禁例,其中有严禁学生过问政治、无条件地尊师勤学等规定,若有不尊者,则“以违制记”。这就是有名的卧碑。

小先生制: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方法,即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先学的教后学的,也即能者为师。

虚壹而静:是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学部:1905年底,清政府仿日本文部之成规,正式设立学部,作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原国子监并学部,教官一并裁撤,监生另行安排,只保留监丞一员负责孔庙管理及祭祀职能。学部与政府各部并列,长官都称尚书,左、右侍郎为副长官。

学田:北宋在诸州设学田,解决了多年来州县学校经费不济的问题,为州县学校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宋仁宗即位初,即诏赐兖州学田,神宗熙宁四年,诏诸州给学田以赡士,从而为地方官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学在官府:西周教育制度特点。学术和教育为朝廷及各级政府所把持,民间无学术。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教师都是官吏。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政事合一 延安大学: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干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1944年,行政学院、鲁艺等校也并入,是一所规模较大、学制正规的综合大学。

豫时孙摩:我国古代教育名篇《学记》中所提出的教育规律。这一规律包括四条原则,即“豫”是预防性原则、“时”是及时施教原则、“孙”是循序渐进原则、“摩”是学习观摩原则。

第二篇:《中国教育简史》网上作业

一、评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答:以治“春秋公羊学”而名闻天下的董仲舒在维护大一统思想原则指导下,融合阴阳五行之说,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神学体系。董仲舒认为政治上的专制统治,需要以思想文化教育上的专制主义为辅翼,于是他从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立场上,论证了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的必要性。董仲舒的建议,正符合大一统政治的火候。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得以确立,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为指导思想,并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去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对人民实行思想教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首先,“独尊儒术”宏观文教政策的实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统于一尊,孔子成为知识界尊崇的偶像,儒家经典成为士人必读的教条。尽管从实质上说“独尊儒术”与秦代的“以法为教”都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都有限制学术文化自由发展的消极作用。但是,随着“独尊儒术”宏观政策的推广,儒家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逐渐深入人心,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并对封建社会的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儒家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逐渐成为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其次,随着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儒家经学也在教育领域取得绝对控制权,并且成为知识和修养的象征。经学的昌盛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教学目的、内容及教材空前地统一起来,学校教育基本上成了经学的教育。这是汉代教育的重要特点,对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教育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再次,“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使得原先的诸子百家之争一转而为儒家内部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古文经学为古代篆文书写,其特点是按字义讲经,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偏重名物考证,未被立为官学,仅于民间私家传授。今文经学为汉代隶书所抄,重“微言大义”,多和谶纬结合,迷信、繁琐且多所穿凿,但它却为朝廷所提倡,立为官学。

汉代文化教育领域虽以“独尊儒术”为旗帜,但在实际施政中推行的是“以儒为主,杂以刑法”的政策。董仲舒虽说要“任德远刑”,但并没有贬低刑法的地位,他只是以春秋经义来折狱,在刑法上涂了一层神学化的儒学色彩。汉武帝也是既尊儒术,又重用刑法之士。此外,独尊儒术的路线建立后,诸子百家之学仍没有完全撤出社会意识形态阵地。汉宣帝曾对他的儿子元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因此,汉代虽极力推崇儒术,对百家之学并没有采取完全排斥的政策。

二、评述蔡元培民国初年提出的五育教育方针。

答: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与他的世界观密切相关的。他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现象世界是相对的,受时间、空间以及因果关系制约,是可以经验的;实体世界是绝对的,不受因果律制约,无时间、空间之可言,是超越经验、超越政治的。他认为沟通两个世界主要靠教育:“教育者,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者也。”他把教育分属于两个世界:属于现象世界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属于实体世界的则有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前三者隶属于政治,是以追求现世幸福为目的;后二者超秩乎政治,以追求实体世界的最高精神境界为目的。“五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达于实体世界的最高境界,这样才能使“共和国民”具有“健全之人格”。

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这一方面是当时“行举国皆兵之制”,外御列强,内抑军阀的需要;另一方面体育又是养成健全人格所必需,因为“健全之精神,必宿在健全的身体”。

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它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主要给人以各种普通科学文化知识、实业知识和技能,并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军国民教育与实利主义教育虽是强兵富国之道,但兵强可能导致对内私斗,对外侵略;国富可能造成贫富悬殊,因此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公民道德的要旨,是法兰西革命所揭橥的“自由、平等、博爱”。公民道德教育崇高的目标是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公而忘私的思想。

世界观教育被蔡元培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美感教育即美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可以去私忘我,净化人的心灵;可以美化人生,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的享受,达到人生之最高境界。所以美育“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

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一个不可偏废的有机整体,他曾经借用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作用,进行形象说明:“譬之身体,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于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于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

第三篇:市场营销习题(名词解释)

1.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2消费者市场,也称消费品市场,是消费者为了个人或家庭需要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个人和家庭构成的市场。

3购买行为的类型:(根据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划分)A复杂的购买行为B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C习惯性的购买行为D追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市场细分:,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按照细分变数,即影响市场购买者的需求特点,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因素,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顾客群大的过程

5.市场定位 企业根据顾客对产品各种属性的重视度和竞争者同类产品的市场定位,设计出自己独特的产品和形象,并取得目标客户概念认同的活动过程

6.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到被淘汰退出市场为止的全部运动过程

7.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志,通常用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8品牌资产 是一种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它通过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附加利益来体现其价值,并以某一特定的品牌紧密联系

1.后向一体化:即收购、兼并原材料供应商,拥有或控制企业的市场供应系统。

2.品牌信念:指消费者对某品牌优劣程度的总的看法。

3.市场挑战者:指在行业中占据第二位及以后位次,有能力对市场领导者和其它竞争者采取攻击行动,希望夺取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

4.竞争导向定价:是一种以本企业主要竞争对手的价格为基础和依据的一种定价方法,包括随行就市定价法和投标定价法。

5.微观环境:指与企业紧密相联,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包括企业本身、市场营销渠道企业、顾客、竞争者以及社会公众。

6.文化:指人类从生活实践中建立起来价值观念、道德、理想和其它有意义的象征的综合体。

7.市场利基者:指专门为规模较小的或大公司不感兴趣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

8.渗透定价:是指企业把其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9.市场机会: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实质上是市场存在的未满足或未很好满足的消费需求。

10.政府市场:指为了执行政府职能而购买或租用产品的各级政府和下属各部门。

11.核心产品:是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基本效用和利益。

12.独家分销:是指制造商在某一地区仅选择一家中间商推销其产品,通过双方协商签定独家经销合同,规定经销商不得经营竞争者的产品,以便控制经销商的业务经营,调动其经营积极性,占领市场。

13.公众:指对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能力有实际或潜在利害关系和影响力的团体或个人。

14.非营利组织:泛指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从事营利活动的组织。

15.延伸产品: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时,附带获得的各种利益的总和,包括产品说明书、保证、安装、维修、送货、技术培训等服务的项目。

16.物流:指的是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17.市场:是由一切具有特定欲望和需求并且愿意和能够以交换来满足这些需求的潜在顾客所组成。

18.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以及运动方式的表象,由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4种形态组成。

19.产品组合:是指一个企业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线和产品项目的组合或结构,即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

20.批发:是指一切将物品或服务销售给为了转卖或者商业用途而进行购买的人的活动。

21.交换:是指从他人处取得所需之物,而以其某种东西作为回报的行为。

22.抽样调查:即是在所调研对象的全部单位中,依照同等可能性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论全体的调查方法。

23.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之间的差额。顾客总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构成,顾客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所耗费的货币成本和时间、精神、体力等非货币成本。4.人员促销:亦称直接促销或人员推销,是企业运用推销人员向消费者推销商品或劳务的一种促销活动。

25.市场营销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目标,创造、建立并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交换关系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过程。

26.某一产品的市场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营销努力水平下,58.市场营销调研,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一定时期内在特定地区、特定营销环境中,特定顾客群体可能购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提出解买的该种产品总量。决问题的建议,供营销管理人员了解营销环境,发现机会与问27.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过商品或服务本身利益以外的价值。题,作为市场预测和营销决策的依据。28.促销组合:即企业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营销目标,综合各种59.产品组合决策:就是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竞争形势和企业影响因素,对各种促方式的选择、编配和运用。自身能力对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深度和相关性方面作出的决29.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实现消费者满意以及消费者策。和社会公众的长期福利作为企业的根本目的和责任的企业经营管60.促销:是促进销售的简称,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促销是理哲学。它强调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应同时考虑到:消费者的眼企业通过人员和非人员的方式,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前需求与愿望;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企业的营销效益。引发、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兴趣,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活30.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动。有某一需求的顾客群体。61.宏观市场营销: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过程,即通过社会道德31.驰名商标: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与法律政策等手段,引导某种经济货物和劳务从生产者流转到消知的注册商标。费者,求得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平衡,保证社会整体经济32.营业推广:又称销售促进,它是指企业运用各种短期诱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因鼓励消费者和中间商购买、经销或代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促销6 2.询问调查:就是按预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或调查表,通过活动。口头、电话或书面方式,向被调查者收集资料的方法。33.服务质量:就是顾客对服务的预期质量同其实际感受的服63.品牌;是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水平或体验质量的对比。因而质量是一个主观范畴,与顾客的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区别开来的商业名称及其标感受有关。志,通常用文字、标记、符号、图案和颜色等要素或这些要素的34.市场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组合构成。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 64.非人员促销:又称间接促销或非人员推销,是企业通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该产品在细分市场上过一定的媒体传递产品或劳务等有关信息,以促使消费者产生购占有强有力的竞争位置。买欲望,发生购买行为的一系列促销活动,包括广告、公共关系35.包装:是指对某一品牌商品设计并制作容器或包扎物的一和营业推广等。系列活动。65.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指企业对其营销活动及管理的基本 36.市场营销计划:是关于某个具体产品、品牌如何进行指导思想。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市场营销的安排和要求。66.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就是指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把整体市场37.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一个企业力争使其总成本降到行业最看作一个大的目标市场,不进行市场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低水平,核心是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以达到单位产品成本最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低,从而以较低售价赢得竞争优势。67.产品组合的宽度:是指一个企业的产品组合中所拥有的产38.垄断竞争:指某一行业内有许多卖主且相互之间的产品有品线的数目。差别,顾客对某些品牌有特殊偏好,不同的卖主以产品的差异性68.市场营销组织: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制定和实施市场吸引顾客,开展竞争。营销计划的职能部门。39.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一种以成本为依据的定价方法,它包69.效用:是消费者对产品满足其需要的整体能力的评价。括成本加成定价法和目标定价法两种。70.市场细分:就是以消费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40.市场营销审计:是对企业或战略经营单位的市场营销环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境、目标、战略和市场营销活动等,独立、系统、综合地进行的74.形象差异化战略:是在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类同的情定期审计,以发现市场机会、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工作和况下,塑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获取差别化优势的一种市场定位战计划的建议,供企业决策参考。略。41.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为了进占目标市场,满足顾客需求,75.包装标签:是指附着或系挂在商品销售包装上的文字、图加以整合、协调使用的可控制因素。形、雕刻及印制的说明。42.效用要求:指消费者对该品牌每一属性的效用功能应当达 76.市场营销观念:指企业的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到何种水准的要求。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43.市场追随者:指那些在产品、技术、价格、渠道和促销等供目标市场所要求的满足。大多数营销战略上模仿或跟随市场领导者的公司。77.需求: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愿意购买某个具体产品的欲44.功能折扣:又称贸易折扣,是制造商给某些批发商或零望。售商的一种额外折扣,以促使它们执行某种市场营销功能。78.欲望:是指想得到基本需要的具体满足品的愿望,是个人45.宏观营销环境:指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对基本需要的特定追求。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46.组织市场:指工商企业为从事生产、销售等业务活动以及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为履行职责而购买产品和服务所构成的市场。47.产品:指通过交换而满足人们需要和欲望的因素或手段。包括提供给市场,能够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一需求和欲望的任何有形物品和无形产品。48.分销渠道:是指某种产品和服务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企业和个人。49.环境威胁:是指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的发展趋势,对企业营销活动形成的挑战,对企业市场地位构成的威胁。50.忠实的采购者:指长期忠实地从某一供应商处进货的采购者。51.形式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有五个主要要素,即:品质、式样、特征、商标及包装。52.分销规划:是指建立一个有计划的、实行专业化管理的垂直市场营销系统,把制造商的需要与经销商的需要结合起来。53.社会阶层:是社会学家根据职业、收入来源、教育水平、价值观和居住区域对人们进行的一种社会分类,是按层次排列的具有同质性和持久性的社会群体。54.生产者市场:指购买产品或服务用于制造其它产品或服务,然后销售或租赁给他人以获取利润的单位或个人。55.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某产品从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最终退出市场的全部运动过程。56.直复市场营销:是指一种为了在任何地方产生可度量的反应和达成交易而使用一种或多种广告媒体的互相作用的市场营销系统。57.市场营销:是个人和群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1

第四篇:最新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电大《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中国教育简史》形考共有4个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六艺

参考答案:

即礼、乐、射、御、书、数(2分)。“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3分)。

2.学在官府

参考答案: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1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3分)。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所掌握(1分)。

3.文翁兴学

参考答案:

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选派郡吏中聪慧者到长安,就学于博士(2分)。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蜀郡从此学风大盛(3分)。

4.苏湖教法

参考答案:

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3分)。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5.“三,百,千,千”

参考答案:

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2分)。前三种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千家诗》是诗歌类教材,合称“三、百、千、千”,是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3分)。

6.八股文

参考答案:

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源于宋代,通称制艺,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3分)。作文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作者不能作任何发挥,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对偶文体(2分)。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其一,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一部分人逐渐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2分);其二,教育事务逐渐复杂,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2分);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内容(2分)。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第二种是“庠”(2分)。

2.简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

参考答案:

设五经博士:汉武帝仅设执掌《五经》的儒学博士,将儒家以外的博士均排除在外,大大地提高了儒术的地位,这一措施是“独尊儒术”的集中体现(2分)。建立博士弟子制: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自此,学习儒经者日益增多,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2分)。以儒术取士:武帝时逐步确立了以察举为主的取士制度,在取士的标准上,则突出强调精通儒术和具有儒家伦理道德修养(2分)。视学制度:汉代帝王对其最高学府太学非常重视,有时亲临太学视察或指令要员视察太学(2分)。

3.简述北宋的三次兴学。

参考答案:

(1)庆历兴学,由范仲淹主持,措施主要有:第一是州县立学;第二是振兴太学;第三是改革科举考试方法。(2分)(2)熙宁兴学,由王安石进行,其主要措施,第一是改革太学,在太学实施三舍法;第二是加强地方官学建设,设置诸路

学官;第三是举办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3分)(3)崇宁兴学,由蔡京主持进行,第一是州县普遍设学;第二是扩建太学;第三是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士;第四是兴办专门学校。(3分)

4.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3分)。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3分)。九品中正制演变成以家世品评士人唯一标准的贵族化制度,以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严重地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2分)。

5.书院的管理有哪些特色?

参考答案:

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宋代书院通过制定学规章程规范教学宗旨、方法及培养目标。如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主要规定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方法和道德行为规范等(3分)。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虽然同官学、私学有着广泛的联系,但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官学,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私学(2分)。同官学相比,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课程设置也有较大的自主性,其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学派特点(3分)。

三、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私学是怎样兴起的?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春秋和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取代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并逐步夺取了政权,确立了封建的社会制度。贵族无暇顾及教育,不论国学或乡学都难于维持,日趋衰落。官学教育的衰落,反映了旧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掌握文化的人沦落到社会下层,原来由官府所垄断的学术开始向民间扩散,造成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对人才与文化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既然官方无暇办学,新的教育形式——私学也就应运而生。(8分)私学的兴起,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冲破了西周以来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私学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从政治机构中分离出来,迈出了教育独立化的第一步。私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促进了先秦教育理论的发展。私学的发展,使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突破了西周“六艺”传统,各家各派可以自由传授自己的思想观点。(7分)

2.论述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健全于唐朝,对教育产生了十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中小地主的学习积极性和地方官史、社会贤达兴学设教的热情,各类学校蓬勃发展起来;科举制向中小地主打开了入仕的门路,深得他们的拥护,有效地笼络了广大的中小地主,大大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强了统治基础;为封建国家选拔出许多优秀的人才,提高了吏治水平,为封建国家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调动了全社会研习儒家经典的积极性,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普及,促进了思想的统一。使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庸,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是为了科举。(10分)

02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京师大学堂

参考答案:

1898年百日维新时,京师大学堂正式建立,梁启超参照日本学规起草学堂章程,规定除大学外,兼有中学堂、小学堂,同时副设师范斋(3分)。课程分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最初还兼有统辖各省学堂的职责,是最高学府与教育管理机关合一的机构(2分)。

2.南洋公学

参考答案:

1897年,由盛宣怀在上海建立。先是设师范院一所,兼习中西学术,这是中国有师范教育的开始(2分)。师范院附设小学一所,称为外院,此后又办起二等学堂和头等学堂,分别称为南洋公学中院和上院,南洋公学是中国最早包含大、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教育机构(3分)。

3.民国元年教育方针

参考答案:

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1分)。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3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1分)。

4.庚款兴学

参考答案:

即由列强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于在中国兴办教育事业,退还庚款用于兴学的总倡导者是美国(2分)。在美国的带动下,其他列强也退还了部分赔款,“庚款兴学”反映了列强在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浪潮下,更加重视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影响渗透的趋向(3分)。

5.设计教学法

参考答案:

设计教学法是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以“从做中学”的理论为出发点创立的,它的基本程序是“目的—计划—实施—评价”

(3分)。设计教学法大大调动起儿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独立做事的能力,但同时也产生忽视教师的作用、使教学流于放任的弊端(2分)。

6.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参考答案:

1923年在南京成立,晏阳初为总干事(1分)。总会下设四个部,编写《平民千字课》为教材,采取办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平民问字处等三种形式进行识字、读书的教育,以城市平民为主要对象,在扫除文盲、促进平民教育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4分)。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洋务派办的新式学校有什么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它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尚无一席地位,这些新式学校都是以个案处理,零星举办,只能算做是封建传统教育之外的点缀和补充。第二,其范围局限在外语和军事两个方面,体现的是狭窄的实用性,实际上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原则的具体运用。第三,从教学到管理,大权多被外国人所把持,中国新式学堂一开始就带有半殖民地的强烈色彩。第四,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是具有一定的旧学基础的人才能入学,学校均有中国教习负责传统儒家经学的教学和考核,新教育其实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方面。(以上各点每点2分)

2.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参考答案:

1901年和1903年,张之洞会同他人,两次上疏提出废除科举的这一主张。1905年,张之洞、袁世凯等六名地方督抚联名上奏,要求立即停止科举,以促进学校的广泛发展。清政府不得不采纳了这一建议,规定从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4分)。存在于中国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科举废除,意味着由封建王朝扶植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体系的彻底崩溃。以习举业为主的旧式官学及私学犹如树倒猢狲散,师生都不得不自寻前程。而对新兴的近代教育事业来说,则意味着消除了最大的障碍(4分)。

3.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声讨封建礼教的浪潮,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将批判的矛头首先指向了封建礼教,主张实施包含科学、崇尚自然、注重启发、发展个性的新教育,为五四时期的教育改革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2)国语和白话文教学的开展。新文化运动中一项重要的主张便是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其目的在于推动文学革命和普及教育,使更多的人能接受文化教育。(3)男女平等教育的确立。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以后南京高师也招收女生,改变了数千年以来男女教育不平等的历史。(4)各教育团体纷纷建立,这些教育社团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对推动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以上四点各2分)

4.阐述乡村教育运动兴起的背景和主要实施情况。

参考答案:

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育界逐步认识到,中国社会主要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的命运取决于农村社会的发展,中国教育的出路也在于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乡村教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也受到了西方教育思想及其教育科学试验方法的影响;乡村教育运动的出现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化的反映(4分)。在乡村教育的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的农村改进实验;陶行知开展的生活教育实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梁漱溟进行的乡村建设实验活动等(4分)。

5.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为适应革命斗争需要,根据地教育打破了旧的“正规化”的框框,采取各种切合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式(2分),主要有:缩短学制,干部学校一般都是半年至一年,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各类教育一般都精简课程门类。群众教育以扫盲为基础。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不受正规的教师、课堂制约,“小先生制”广泛运用于各类学校和群众教育中(6分)。

三、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评述1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教育改革不断兴起,各教育团体纷纷建立,教育改革实验也纷纷出现。五四前后,一些教育社团积极倡导学制改革。1919年和1920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两届年会均讨论了学制的改革。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孟禄来华讲学,也研讨了学制改革问题。同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在广州召开,以学制为主要议题,改革学制的热潮迅速遍及全国。1922年,颁布了“新学制”,亦称“壬戌学制”(7分)。新学制的内容:指导原则,学制规定了“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等。学校系统采用“六三三”分段的形式,即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初级中学3年,高级中学3年,大学4年至6年(4分)。新学制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取消了大学预科;在中学开始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六三三”学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一直延续下来(4分)。

2.试述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举措,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1)整顿校风,改变学生观念。他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2)整顿教师队伍,广招人才。蔡元培主张学术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故他在延聘新教员时,只问学识不问派别、资格、年龄、国籍。(3)改革管理体制,提倡教授治校,目的是要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4)改革教学体制,1919年,废科设系,共11个系,要求文理兼习,学文科的兼习理科,学理兼习文科。经过蔡元培的整顿,从而使北大逐渐地走上了现代大学的轨道,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0分)

03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越名教而任自然”

参考答案:

这是嵇康教育思想的核心(1分)。“越名教”就是批判和否定儒家“名教”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任自然”的教育主张,让人象自然界万物生长一样,自然而然的发展(3分)。这对于促进教育领域中的百家争鸣,全面认识教育的属性,是有积极意义的(1分)。

2.豫时孙摩

参考答案:

是《学记》总结概括出的重要规律,包含四条原则(1分):“豫”是预防性原则,“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摩”指学习观摩原则(4分)。

3.教、养、取、任

参考答案:

王安石在给宋仁宗的上书中提出了“教,养,取,任”的造就人才的四项纲领(2分):“教”是培养人才;“养”是合理对待人才;“取”是选拔人才;“任”是任用人才

4.明人伦

参考答案:

是孟子概括的学校教育的目的(1分)。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4分)。”

5.三纲五常

参考答案: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1分)。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2分),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旨在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臣顺民(2分)。

6.三纲领八条目

参考答案: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称之为“三纲领”(2分);为实现这三个目标,《大学》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朱熹称之为“八条目”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简述颜之推关于家庭教育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颜之推写成《颜氏家训》一书(1分):(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强调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1.5分)。(2)要爱与教相结合,主张父母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不能溺爱和放任(1.5分)。(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要特别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1.5分)。(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除《五经》之外,还应“涉百家之书”,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1.5分)。(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1分)。

2.简述荀子论教育作用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荀子从“性恶论”出发,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伪,改造人的恶的本性,使趋之为善”,认为教育是不断地积累知识、道德的过程(4分)。他更强调“外铄”,在学与思的关系上,更侧重于“学”(1分)。提出了注重“积”、“渐”,闻、见、知、行的教学认识过程,虚壹而静、专心有恒,解蔽救偏、兼陈中衡等教学原则和方法(3分)。

3.简述王夫之关于学与思的观点。

参考答案:

王夫之主张学思结合,他在《四书训义》中强调二者不可偏废,而且是必须相互资助(3分)。

学和思可以相互促进,他说:“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博学是思远的基础,而思考遇到困难,就要加倍的勤学。王夫之的观点,是对儒家学思结合的精辟总结(5分)。

4.简述王守仁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要见解和主张。

参考答案:

(1)教育方法上,采取“诱”、“导”、“讽”的“栽培涵养之方”,即教育儿童应从他们的特点出发,以诱导、启发、讽诵的方法,来代替“督”、“责”等方法,在古代封建专制社会能出现如此重视顺应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观念,实属难能可贵(3分)。(2)教学内容上,发挥诗、书、礼等各门课程多方面的教育作用(2分)。(3)教学安排,教学活动要注意多种形式搭配进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王守仁主张分班教学,这样的教学安排,比起每天一味地读书、背书,确实是充分注意到学童的身心特点(3分)。

5.简述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其一,循序渐进:读书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必须在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基础上,领会经典的思想内容。其二,熟读精思:阅读正文,记住注解,要做到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经典的内在含义及思想的真谛。其三,虚心涵泳:读书应当虚心静虑,不可先抱有成见,而应该虚怀若谷,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平心取舍,同时要反复玩索、体会书中的旨趣。其四,切己体察:读书不仅是要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寻求义理,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求诸己。其五,着紧用力:读书学习不可松懈,一定要持续努力,发愤进取。其六,居敬持志:读书要专静纯一,要抱有远大的志向。

三、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许多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教育思想和经验,大多可以追溯到孔子(3分),他对教育所做的贡献主要有: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籍教育体系的基础。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教学方法有许多新的创造,他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原则等都揭示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10分)。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2分)。

2.论述韩愈和柳宗元关于师道观的异同。

参考答案:

韩愈总结和发展了历代尊师爱生的思想,提倡“尊师重道”(1)关于教师的作用,“古之学者必有师”,他认为人没有生而知之者,谁都会有不解的问题,如果不从师学习,就永远不会弄懂。(2)关于教师的任务,韩愈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认为,教师在“传道”和“授业”过程中,学生会有疑惑之处需要教师去解释。韩愈关于教师任务的概括,是他主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3)关于择师的标准,韩愈认为,有道者即可为师,鼓励人们抛弃各种顾虑和成见,勇于拜师求学。这一见解是十分深刻的。(8分)

柳宗元非常赞赏韩愈的《师说》之论,也十分佩服韩愈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柳宗元与韩愈一样,充分肯定了教师在传道、授业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他不赞成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为师”的作法,柳宗元并不是拒绝为师,而是谢绝教师之名,不敢受师之礼。但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他认为这样既可以避世俗之议,又可以遂“好道”之心(7分)。

04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万木草堂

参考答案: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设立万木草堂,兼授中学和西学(2分)。学生每日要写札记,隔日有体操,每月初一、十五练习演说,逢假期出门游历,显然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教学方法,造就了一批维新运动的骨干(3分)。

2.《天演论》

参考答案:

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首次把进化论的思想传播到中国,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3分)。对整个中国知识界产生了震撼性的影响,激励爱国志士奋发图强,在历史上有着重大的进步意义(2分)。

3.晏阳初论平民教育的四大教育

参考答案:

晏阳初针对中国农村“愚、穷、弱、私”四大顽症设计了“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2分),即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攻穷,以卫生教育攻弱,以公民教育攻私(3分,缺一点扣1分)。

4.洪仁玕“三宝”之说

参考答案:

洪仁玕在《资政新编》中提出“三宝”之说,主张以宗教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学艺术作为教育内容(2分)。他把宗教道德教育视为“上宝”,将西方的先进制度和科学技术称为“中宝”,把诗画美术,作为培养新人的“下宝”(3分)。

5.山海工学团

参考答案:

1932年9月,陶行知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1分)。山海工学团包括有青年工学团、儿童工学团、妇女工学团等。山海工学团的教学活动完全体现了陶行知的办学思想(3分)。抗日战争爆发后,山海工学团的试验停止(1分)。

6.《新教育大纲》

参考答案:

杨贤江的主要著作(1分)。在这本书中,他用历史唯物主义解释教育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本质,论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还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有关“教育与劳动的结合”等观点(3分)。对中国革命的教育产生过积极的影响(1分)。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简述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魏源比较清楚地意识到西方在工艺技术方面确实有许多先进于中国之处,正是依靠这些先进技术武装,才能入侵中国。在《海国图志》序言中明确指出作此书的目的就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只有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才能富国强兵,抵御侵略(4分)。尽管魏源要向西方学习的只是某些“长技”,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制夷”而已,其限定性很强,并不涉及中国自身的变革,但他毕竟是中国最早提出要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想家,在教育方面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可以说是近代教育改革在观念上的先导(4分)。

2.简述并评价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黄炎培于1925年底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概括说,就是办职业教育要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办职业学校,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4分)。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提出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升华,揭示了局限于职教办职教是办不好的,必须参与到社会运动中去,必须与整个教育界和职业界沟通协调。另一方面也说明,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职业教育难以搞好(4分)。

3.简述“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参考答案: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要有服务的精神。陈鹤琴认为

“活教育”要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4分)。“活教育”课程有两条原则:一条原则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统一颁布的课程标准,另一条原则是根据当地儿童与环境实际需要而灵活安排。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4分)。

4.简述梁启超关于培养“特色之国民”的观点。

参考答案:

梁启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由“力”而趋于“智”,提出“开民智”,即普遍提高民众素质,其意义不仅是促进国家富强,而且能促进社会进步。基于这一思路,梁启超指出:“教育之意义,在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3分)。”他认为传统教育最大缺点是培养的人缺乏国家观念、公共观念和自治观念,只求个人完善,或者就想升官发财,奴性、作伪、自私、怯懦、麻木是人们的通病。他要求培养的新式国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这些主张已显然具有反封建的色彩(5分)。

5.简述张之洞《劝学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张之洞有大量的关于教育改革的奏折和论著,其中以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影响最大,分内篇、外篇,内篇专从“中学”发题,外篇专从“西学”发题,基本观念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4分)。

他所说的中学指传统的中国学术,以儒家经典为主体,又以三纲为核心。西学主要是指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这奠定了清末新教育制度建立和教育宗旨的思想基础(4分)。

三、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的(2分)。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3分)。所谓“生活即教育”,即是要求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甚至与生活相对立的弊端(2分)。所谓“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学校即社会”的理论。陶行知主张扩大教育的范围,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2分)。所谓的“教学做合一”,脱胎于杜威的“从做中学”,而又加以改造。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实质,“社会即学校”是课堂,“教学做合一”是实施的方法(10分)生活教育理论是在反对封建的旧教育、探索中国教育发展出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3分)。

2.论述蔡元培“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基本作用就是“完全人格”,或“养成健全之人格”,追求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和谐融通和发展。他认为人具有三个方面的本性:一是具有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二是兼有个性和群性,三是兼有肉体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些自然本性是人潜在发展的基础,本无所谓善恶,但要靠教育才能向健康方向发展,健全的人格就是要在这三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7分)蔡元培认为人既要立足于现象世界,又要向实体世界迈进,这才是完全人格,也正是教育的目标。从这一理论基础出发,完全人格教育可以分为五项,属于现象世界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属于实体世界的有世界观教育,而美育则是联系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的桥梁,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蔡元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8分)

第五篇:《外国美术简史》名词解释--考研必备

外国美术简史“名词解释”----------考研必备

《外国美术简史》修订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1.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有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代表作《阿客留斯与埃阿斯玩骰子》

2.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与黑绘风格相反,它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3.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意思是不圆的珠子。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盛行于17世纪,进入18世纪,初北欧和中欧地区外,逐渐衰落。其特点是:

1)它有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它是一种激情艺术,打破理性的宁静与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

3)极力强调运动;运动和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5)它的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

6)它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地位。7)大多数巴洛克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

4.洛可可艺术:洛可可愿意指描绘贝克的装饰图案,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首先在法国路易十五的宫廷形成,然后流行到其他国家,特征是富有、华丽、纤巧、缠绵的风趣,故意破坏艺术上的对称均衡、朴实的规律。被成为洛可可的艳情艺术主宰了18世纪前半期,它以上流社会男女享乐生活为对象,描绘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的轻松优雅使绘画完全摆脱了宗教题材。代表画家及作品:华多《舟发西苔岛》、布歇《沐浴的狄安娜》

5.巴比松画派:19世纪30-70年代,枫丹白露森林的小镇巴比松吸引了许多画家,他们在那里聚会和出游作画,既得见原始荒凉的自然风貌,感受逃离闹市的惬意;又与不远的城市巴黎保持联系,了解世界美术的动向。其口号是:面对自然,对景写生。主将是卢梭,代表作品《橡树林》

6.新表现主义:进入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表现主义和欧洲这一思潮有紧密的联系。新表现主义的崛起说明了纯客观的、与现代机械文明相结合的、试图打破艺术和生活界限的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现象,在人民大众和文化界中受到的批评和质疑越来越多。艺术中出现了回归传统,包括古典传统和现代传统的趋势。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许多要素,特别是用艺术形式来传达思想和感情的方式,重新受到关注。

7.拉斐尔前派:1840年,皇家美院的一批青年学生要求复兴英国历史画传统,以拉斐尔以前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为榜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感情的观念。为此,他们组织了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最为一种艺术思潮,拉斐尔前派在欧洲美术史上最先反映出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精神上的困惑。它所包含的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内涵对欧洲19世纪末期象征主义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代表画家及作品:亨特《觉醒的良心》 8.巡回展览画派:是俄罗斯19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进步艺术团体,正式名称为 “巡回艺术展览协会”,简称“巡回画派”。该组织在建立之初有15位画家在协会章程上签名,其中包括: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米索耶道夫等人。在1870-1923年的半个世纪时间里,巡回画派遵循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美学主张,在俄国各地举办展了近50次巡回展览。画家们站在民主主义立场上,反映人民生活、历史事件和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克拉姆斯科依是巡回画派的组织者和思想领导者。代表作品《荒野中的基督》《无名女郎》。列宾,是巡回画派现实艺术的最高成就,注重心里刻画。代表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9.印象主义:1874年4月,一群青年画家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纳达尔的工作室来举办展览,他们自称为“无名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在展览中,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的标题被以为保守的记者路易.勒鲁瓦在文章中借用并嘲讽,称这次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它继承了库尔贝等面向现代现实生活的创作态度,使美术作品进一步拜托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印象主义画家大胆摒弃了长久受到公认的创作观念和程式。在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摒弃了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10.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一词在19世纪30年代之后才被普遍使用。被用来泛指印象主义之后,在观念和实践上与印象主义相左的艺术潮流。后印象主义画家曾一度受到印象主义的影响,但又不满足于印象主义的法则,它探讨艺术的本质。塞上反对印象主义因迷恋色彩而破坏物象的实体结构和持久感,并在深入研究自然中,表现与自然相似的具有真实感和动态感的图像。梵高和高更则侧重于精神的表现,并且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他们还反对分割色彩,大胆的采用平面的鲜明色调,并且注重线的作用。后印象主义画家的艺术探索和追求,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印象主义的否定。后印象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初法国画坛几乎同时出现的两大新思潮:注重画面结构的立体主义和注重色彩、线条动力与节奏的野兽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画家们在20世纪初相继谢世,作为艺术潮流也就失去了其原来的动力。

11.新印象主义:试图用光学科学的原理来指导艺术实践。自然科学实验的成果表明: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色彩,必须把不同的纯色彩的点和块不经意地并列在一起,用这种方法,颜色的彩度和亮度可以获得最鲜明的效果,而中间色则是在观赏者眼中的视觉描绘中形成。因为印象主义根据这一色彩原理作画,所以也被称作“分割主义”,也因为他们在具体敷色时采用点彩的方法,又称作“点彩派”。新印象主义一词由这一派的理论家费利克斯.费内翁于1884年在布鲁塞尔的美术杂志《现代绘画》上最先使用。新印象主义的发起人是:修拉和西涅克。代表作品:修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西涅克《从德拉克洛瓦到新印象主义》理论著作。

12.未来主义:在意大利出现的未来主义,不同于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它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文艺运动。参与这个运动的有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建筑家等。未来注意发表过许多宣言,领导者一运动的是诗人马里内蒂。首次未来主义展览于1912年2月在巴黎举行。未来主义认为:20世纪工业、科学、技术、交通、通讯的飞速发展,使客观世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时代的特点是机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速度、力量和竞争。未来主义理论反映了一群意 大利一群年轻美术家要求创新的强烈愿望,他们对意大利文艺19世纪以来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不满,希望本民族的文艺崛起。未来主义从其发端之日起就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艺术家们利用立体主义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运动的感觉。还采用新印象主义的点彩手法,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来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和组合,并用一系列的波浪线和直线表现光与声音,表现在迅疾的运动中变化的物象。

13.《艺术世界》创作联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的画家和批评家们一直思考着风格的问题,从而导致了1893年《艺术世界》创作联盟的组成。它力图争取艺术中唯美的成分,将艺术从“功利主义”的作用下解脱出来。《艺术世界》创作联盟利用它的同名刊物在俄国艺术界宣传“世界主义”,推崇具有国际风格的艺术,如巴洛克艺术之类,巡回画派和学院派美术则成为它反对的目标。《艺术世界》创作联盟普遍对现实题材缺乏兴趣,而更偏重于那些反映古代时尚、风情特点的历史题材。1889-1904年间是《艺术世界》创作联盟达到鼎盛的时期,一度在俄国画界大出风头,被吸引者甚至包括列宾这样的画家。

14.波普艺术:波普艺术的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后来被广泛运用在美国艺术中,被用来称谓一种大众流行的艺术现象。针对抽象表现主义这一类现代艺术对工业化的反感和对都市、机械文明的逃避态度,波普艺术家却用他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材料和媒介来制造大众所能理解的形象。使艺术和工业机械文明相结合,并且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加以普及,为了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这些大众的、通俗的艺术中须有新奇、活泼、富有性感的内容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刺激观众的消费欲望,成为一种消费文明的艺术。其精神是准确捕捉大众文化的内涵,至于用何种具体的形式,艺术家们有更广泛的自由。代表有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

15.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等其他领域。其特点有:

1)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

2)对主流美术思潮的质疑和对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美术的关注,主张多元和承认多中心。

3)从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

4)从强调主观精神到转向客观世界,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和仇敌。5)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械相结合。6)主张艺术平民化,广泛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16.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认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不同视点所观察和理解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初时间连续性。活跃于1907-1914年,被人们看作是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的和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代表画家及作品:毕加索《亚维农少女》标志着立体主义风格的诞生。

17.表现主义:其美术风格是从后印象主义演变发展而来的,是对印象主义忠实 的描绘现实的悖逆,继承了中古以来德国艺术中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的特点。在造型上追求强烈对比、追求扭曲和变形的美。19世纪末德国一些哲学家和美学家的理论对表现主义运动起了推动作用,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反对机械地模仿客观现实,而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德国表现主义最典型的代表可归纳为两个团体:一个是在1905年德累斯顿组织的桥设,一个是在1911年慕尼黑成立的青骑士社。代表画家及作品:蒙克《呐喊》 18.桥社:德国表现派的一个组织,1905年成立于德累斯顿艺术学校,当时一批学生从民间艺术和原始艺术中得到发展,并受到荷兰画家梵高等人的影响,创作时强调必须表现画家个人的幻想和趣味,反对一味的模仿自然,不过他们的作品间或带有象征主义倾向,发起者和代表人物:凯尔希纳、海格尔等。19.俄国至尚主义:1915-1920年左右出现于画坛的至尚主义是带有俄国玄学特色的几何抽象主义,是一种摒弃描绘具体客观物象和反映视觉经验的艺术思潮,它的创始人是马列维奇,所使用的“新象征符号”是一些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还长使用单纯的黑或白的色彩。如《黑色方形》《白之白》等。20.巴黎画派:指20世纪初在巴黎活动的未参加现代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他们并未结成社团,风格也不相同,基本上采用写实的手法,或多或少受到野兽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影响。这群艺术家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是来自异乡的流浪者,也有巴黎本土的画家,他们处于贫困状态,郁郁不得志,常常酗酒、吸毒、结交三教九流,和有前卫倾向的艺术家们也有来往,这群才智不凡的艺术家的作品有很浓郁的情感表现。代表画家:意大利的莫迪利阿尼,俄国的夏加尔。

21.达达主义:产生于1915-1916年,一群有反抗情绪的青年下从各国移居瑞士苏黎世,志同道合者常在伏尔泰酒馆聚会,这群厌倦战争、怀疑社会现存社会价值的年轻人,在反抗和嘲讽社会的同时,看不到社会的前途,染有浓厚的虚无主义情绪。他们提倡否定一切,否定理性和传统文明,提倡无目的无真理的生活和文艺,他们在法国字典中偶然翻到达达一词,便决定用它来作为社团的名称。达达主义中最值得研究的人物是:法国艺术家M.杜桑,代表作品《泉》《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22.超现实主义:在达达主义传统上发展起来的超现实主义,吸收了达达主义及传统和自由自动性的创作概念,摒弃了达达主义全盘否定的虚无态度,有比较肯定的信念和纲领,作为文艺运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广为流传。它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主义的影响,致力于探讨人类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符合逻辑和实际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和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结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情境。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观念束缚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不用的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促使自由意象的释放。代表画家及作品:达利《内战的预感》

23.抽象表现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艺术思潮,并无统一的风格特征,它继承了从梵高到现实主义追求艺术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和表现潜意识的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波洛克的创作反映了美国民族不墨守成规,勇于进取,不断开拓宏观世界和内在深处潜意识的精神,表现了美国战后昂扬的精神状态,但在高昂的后面,也表现了美国知识界在高度工业化社会中的某些狂躁、忧虑和焦灼不安的情绪。24.超级写实主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来创造艺术的还有70年代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或称“超级写实主义”,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做客观逼真的描绘,认为艺术家不含主观情感,用大众共同的眼睛来观察和反应,其作品常予人以严峻和冷漠感,多少反应了当代西方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淡漠和无人情味,有些艺术家利用照相机拍摄照片作画,在描绘充满光和运动的现代城市方面,有独特的表现。

25.波伦亚学院:欧洲的美术学院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当时最著名的学院之一是波伦亚学院,大约创建于1590年,创始人是著名的画家卡拉契兄弟。学院产生的原因:1)为了继承先辈大师的艺术传统,总结先人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人才。2)企图把年轻的美术家引向所谓的正路,使他们不受样式主义美术和卡拉瓦乔主义美术的干扰。学院派主张的是:力求订出一些法则,使人们遵循,如绘画中强调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等。所以说学院派的艺术从最开始就有折中主义的特色,由于过分强调法则,所以学院派的画家比较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作品的题材狭窄,大都是描绘宗教或神话,而对世俗生活的题材往往不感兴趣,在技法上较偏重于素描而轻视色彩,为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6.古典主义:16世纪末-18世纪初形成的艺术样式,从罗马流传至北欧,愿意是“不圆的珠子”,是区别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端正性,它是文艺复兴衰落后形成的,绘画上的特点是:色彩奢侈华美,线条曲折多变;建筑上的特点是以活泼轻快的漩涡曲线著称。代表人物:贝尼尼、波诺米尼、鲁本斯等。27.新古典主义:19世纪末文艺创作思潮之一,有人认为16-18世纪欧洲的古典主义文艺是对古代希腊、罗马文艺的模仿和发扬,故称“新古典主义”。他们的口号是“回到希腊和罗马”,主张回复艺术的纪律和规矩,以古典主义为榜样,歪曲新古典主义,提倡复古,他们追求的只是古典的形式和情调,而不是实质,故又称“伪古典主义”。28.现实主义:又称“写实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与浪漫主义同称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流派。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自然和社会,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描绘,深刻的反应现实生活的本质,在美术方面,现实主义反对脱离社会,反对颓靡因袭的学院派风气,重视创作的社会意义,并力图表现于作品之中。公元1855年,法国画家库尔贝因抗议官方博览会拒绝展出他的部分作品而愤然举办了个人画展,他在展览的目录中所写的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序言掀起了公元19世纪现实主义热潮,而他本人也成为现实主义画派的著名代表。现实主义绘画名作有库尔贝的《石工》《筛麦的妇女》,米勒的《拾穗者》,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

29.浪漫主义:19世纪初产生于欧洲的一种广泛的文艺思潮,与现实主义同称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流派。浪漫主义者主张摆脱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反对刻极僵化的艺术教条,提倡发挥艺术家自己的幻想和创造,它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和形态,其中浪漫主义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狂热追求,表现出激烈奔放的感情,并常用热情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借里柯的《梅杜萨之筏》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德拉克洛瓦的《但丁之舟》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狮子的第一声怒吼,《希阿岛的屠杀》标志着浪漫主义盛期的到来。30.风俗画:绘画艺术中的一个主要画种。它以日常社会生活时间为绘画题材,是画家对自己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个人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风土人情的描 绘。风俗画原是与宗教画相对立而言的,在宗教画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它在造型艺术中是无足轻重的,但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埃及西亚克墓室壁画中和印度石窟壁画中已有这样的作品。

15、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俗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体裁,产生了如意大利的提香、尼德兰的勃鲁盖尔等许多描绘市民生活和农民生活的杰风俗画家。17-19世纪,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也是世界有名的风俗画流派,其画风对现代欧洲绘画曾起到一定的影响。31.哈得逊河画派:18世纪的美国人,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在荒野中奋斗以图生存,到了19世纪,他们在这些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于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怀旧和浪漫的情绪便犹然而生,这样,风景画开始在美国流行。一批经常以哈得逊河沿岸风光为题材的风景画家被称为哈得逊河画派,这标志着美国美术开始拜托欧洲的影响,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品格,因此,哈得逊河画派也被称为“美国风景画派”。

32.野兽主义:是自1898-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强调色彩的表现力,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马蒂斯是野兽主义的主将,代表作品《红色的和谐》《舞蹈》

33.威尼斯画派:威尼斯是在15世纪称为地中海沿岸最大的商业中心,实行贵族共和制政体,整个城市充满了繁华的世俗气氛,到15世纪后半期,美术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艺术家对色彩特别敏感,世俗的题材使他们把目光转向美丽的大自然风光,舒适豪华的生活也带来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威尼斯艺术的发展还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是以前玻璃画,镶嵌画中极具装饰性的色彩感受和世俗生活发生了冲突,使得威尼斯画派转而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其次,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使得湿壁画的创作被遏制,而画于画布上的油画得以发展,能更加灵活的表现画面上的光线,色彩与空间的细小差别,并能够更加柔和,更加明确地塑造人物形象。贝尼尼被认为是该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小树的圣母》等。34.佛罗伦萨画派: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美术流派,13世纪末已经形成,早期代表画家有:乔托、马萨乔、安杰利科、波提切利等。盛期代表画家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5世纪中叶以后佛罗伦萨画派已呈衰退之势,取而代之的是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16世纪末,由于佛罗伦萨政治上失去独立,经济衰落,以及画家盲目崇拜前辈的结果,逐渐走向风格主义。

下载《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5篇)

    1.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中外教育简史习题解答!!

    教育简史习题解答:! 一、选 择 题 1、为原始教育的产生提供必要性的是(A) A 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 B 语言的产生 C 经济的发展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2、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

    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心理的本质是什么? 答:(1)心理是大脑的机(2)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什么是心理发展? 答: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开始经历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少年、青年、中年、......

    习题答案

    1.冰心原名_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心于l923年发表的两部诗集是______、________,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___________的影响,其诗歌作......

    习题及答案

    1、去好呢 还是不去好呢 2、你看到什么了 孩子 3、我也不知道该不该去 4、能否更上一层楼 主要是看我们的努力程度怎么样 5、再见吧 亲爱的妈妈 6、全体立正 7、这孩子的嘴......

    习题答案

    第1章1. 什么是操作系统,有如何主要功能?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中的系统软件,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上所有的活动以及驱动系统所有的硬件。2. 简要说明操作系统的主要分类。答:......

    药剂学名词解释答案

    1. 潜溶、助溶与增溶作用有什么不同? 潜溶是指当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溶解度出现极大值的现象。助溶是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