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2、每小题1分,3、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2、每小题1分,3、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
5、尔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从时间上看,6、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7、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8、()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
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9、“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10、()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
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11、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1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12、学校体育更具有()
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7.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3、在教育过程中起()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
14、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B 3.B 4.D 5.C
6.C 7.C 8.A 9.B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C 20.A
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
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44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
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
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第二篇: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
A 顺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学习的心理规律 B.教学的心理规律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4.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A.动作技能 B.分析技能
C.态度 D.综合技能
5. 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方面。A.认知 B.情感
C.人格 D.社会性
答案:1.C D 2.D 3.C 4..A C 5.A B D 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在正确的叙述后面打√,在错误的叙述后面打╳,每小题3分,共15分)。1.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2.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解答:
1.(╳)。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改为:道德认识 2.(√)。
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改为:桑代克。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改为:观察学习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改为:逆推法。
一、单项选择题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名称和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之所以在这个时期从心理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是因为()。A、教育需要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兴起 C、行为主义心理学兴起 D、学习理论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理论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论之上,就要贯彻()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研究必然是应用研究,因此要贯彻()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教育性原则
4、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可以加速或延缓,但发展的顺序一般不能改变。说明心理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方向性
5、心理发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A、学前教育阶段 B、初等教育阶段 C、中等教育阶段 D、初中阶段
6、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阶段。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7、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什么阶段?对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结果的评价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与独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他人自我
8、学习的基本功能是()
A、适应环境 B、发展自我 C、开发潜能 D、获得经验
9、根据学习的层次,比概念学习低一层的学习是()A、信号学习B、规则学习C、辨别学习D、言语学习
10、认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
A、文化历史学派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11、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12、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思维卷入过多需要一定的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3、其目标是得到某种地位的学习动机是()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内部动机
14、运用强化激发外部动机的前提是()。
A、知道强化与被强化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B、强化是正强化 C、强化是权威人物给予的 D、强化要及时
15、“诱因对比效应”研究表明什么情况下后继强化有效?()A、前后两次强化等值 B、前面的强化大于后面的强化 C、前面的强化小于后面的强化 D、后面的强化与前面的强化无关
16、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力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A、高 B、低 C、与力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17、最具有动机价值的归因模式是()
A、归因于能力 B、归因于努力 C、归因于任务性质 D、归因于运气
18、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倾向于归因于()A、能力 B、努力 C、任务性质 D、运气
19、对于学习差的学生最好把失败归因于()A、学习方法 B、能力 C、努力 D、运气 20、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A、产生成就感 B、观察榜样 C、相信自己 D、认识自己
21、新学习的内容只是原有知识的一个特例,它的吸收不改变原有知识的属性的同化是()A、类属同化 B、相关同化 C、总括同化 D、并列结合同化
22、人们在保持知识时采用各种记忆术,实际是应用了记忆的()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编码 C、过度学习D、人为增加线索
23、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倍尔 D、贾德
24、表征知识的基本单位是符号,那么表征技能的基本单位是()A、概念 B、产生式 C、网络结构 D、模块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对象是()
A、身体的运动系统 B、大脑 C、符号化观念 D、具体的物体
26、技能学习的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 B、示范 C、练习D、反馈
27、根据加里陪林的观点,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够缺少()A、知识 B、言语 C、练习D、示范
28、在没有进行练习之前,技能即产生式系统还停留在什么状态?只有经过练习才能达到自动化成为真正的技能。()
A、程序性知识 B、动作连锁 C、言语 D、陈述性知识
29、问题的核心成分是()
A、障碍 B、条件 C、结果 D、起始状态 30、解决问题选择操作步骤时人们最常用的策略是()A、算法式 B、启发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指()
A、问题情境 B、客观环境 C、问题的给定信息 D、问题的背景
32、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的主观因素,证明这一结论的实验是()
A、水下射靶实验 B、罗森塔尔实验 C、邓克尔的点蜡烛实验D、卢钦斯量水实验
33、创造力的测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实验法 C、专家评定法 D、观察法
34、培养创造力的关键是()
A、给学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样 C、思维训练 D、人格培养
35、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A、学习策略 B、认知策略 C、学习方法 D、元认知
36、品德是一种()。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个体心理特征
37、品德形成的标志是()
A、道德信念 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价值内化 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38、能够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进行感知和体验的心理现象是()A、社会认知 B、移情 C、亲社会 D、关怀取向
39、用一种客观标准或大众标准分析和评论审美对象的审美倾向是()A、客观型 B、联想型 C、性格型 D、主观型
40、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同化理论 D、关系转换理论
41、教师素质中的条件性知识就是())A、教育机智 B、教学行为 C、实践知识 D、教育与心理科学知识
42、教育能力以什么为基础?()
A、条件性知识 B、学科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心理学知识
4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B、布垆坶的教育目标分类 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 D、奥苏倍尔的知识分类系统
44、如果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结构,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教材处理技术?()A、符号标志 B、附加问题 C、先行组织者 D、任务分析
45、以某个教学单元为评价的内容,在编制测验时一个单元里所有的基本知识点和各知识点的不同层次都要包括在内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配置性评价
46、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愉快教学
47、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社会科学、儿童教社会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 B、场依存 C、冲动型 D、沉思型
48、群体成员中原有的倾向性通过群体讨论会得到强化而成为支配性意见的现象是()A、群体极化 B、群体思维 C、去个体化 D、从众
49、学生自由结合的班级中的凝聚力强的小群体被称为()A、非正式群体 B、同辈群体 C、同伴关系 D、集体 50、以个人对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纪律是()
A、任务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教师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51、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正式评价
52、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征的程度被称为()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的心理活动 B、学的心理活动 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2、小学儿童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具体特点是()
A、凭借“象征性”格式思维 B、守恒 C、去自我中心 D、多维思维
3、学习的本质属性是()
A、变化是持久的 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4、学生的学习特点是()
A、以间接经验为主 B、有他人的指导 C、有计划、有结构 D、以语言为中介
5、根据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把学习分为()
A、意义学习B、行为规范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知识的学习
6、行为主义是最早的学习理论,它为学校的教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A、个别化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交互教学 D、行为矫正、7、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
A、归因 B、成就动机 C、诱因 D、需要
8、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课堂的主要学习动机有()
A、认知的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C、附属的内驱力 D、强化
9、根据强化对行为反应的作用,一般把强化分为()A、正强化 B、负强化 C、零强化 D、惩罚
10、某些信息的刺激特性会作为诱因唤起人们的特殊好奇心,刺激的特殊性表现在()A、变化 B、夸张 C、复杂 D、含糊不清 E、新奇
11、学校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措施主要有()A、创设问题情境 B、合作学习C、强化 D、反馈
12、表征知识的主要方式有()
A、概念 B、命题 C、表象 D、图式
13、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有()
A、材料的逻辑意义 B、动机 C、编码策略 D、已有的知识结构
14、根据知识包含的上下关系和并列关系将同化分为()A、相关同化 B、并列结合同化 C、总括同化 D、类属同化
15、在动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A、示范 B、讲解 C、反馈 D、练习
16、智力技能形成的标志是()A、智力技能的应用能够举一反三 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
C、内部言语成为智力技能活动的工具 D、智力技能的操作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
17、根据问题的性质可以把问题分为()
A、抽象问题 B、排列问题 C、转换问题 D、结构问题
18、只有符合哪些条件才算是问题解决?()
A、能够回忆与想象 B、有认知成分参与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D、目的性
19、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问题解决需要经历哪几个阶段?()A、提出问题 B、表征问题 C、选择操作 D、执行操作 E、检验假设 2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有()
A、知识经验 B、惯性思维 C、认知水平与特性 D、人格特征 E、问题的表征
21、如果希望有创造力,就必须具备哪些知识()
A、网络化的陈述性知识 B、相对自动化的技能 C、受意识控制的策略性知识 D、学科知识
22、学习策略包括()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计划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3、问题表征策略主要有()
A、外显表征 B、符号标记 C、作图示意 D、内隐表征
24、学习策略的教学应该坚持()
A、生成性原则 B、特定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25、品德与态度共同的成分是()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行为倾向
26、品德的功能结构理论认为品德的构成部分是()A、生成结构 B、定向结构 C、执行结构 D、定型结构
27、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包括()
A、认知发展水平B、性别 C、助人能力 D、依恋感
28、审美情感是对应于不同层次的审美认知产生的不同性质的美感体验,它们分别是()A、直觉美感形象美感 C、理性美感 D、伦理美感
29、审美的准备阶段需要有什么内部条件?()
A、审美经验 B、审美期待 C、审美能力 D、审美对象出现的信号 30、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认知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BA、知识结构 B、智力水平C、教学技能 D、事业责任感
31、教师的教育能力包含的主要成分是()
A、理解学生的能力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反思能力 D、口语表达能力
3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B、微格教学 C、教学反思 D、关注自身
33、教学设计的原则是()
A、系统性 B、灵活性 C、可行性 D、教育性
34、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有条件的,综合多个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教学目标有效的条件是(A、学生对目标有意识 B、目标明确具体、数量适当 C、置入目标的时间恰当 D、教学目标能够回应教学过程
35、分析教学对象的主要内容是分析()
A、学生的起始能力 B、学生的背景知识 C、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 D、学生的家庭背景
36、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A、自主评价 B、互相评价 C、共同评价 D、个别评价
37、个别化教学的主要方式有()
A、程序教学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掌握学习D、发现教学
38、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根据学生学习的感知、理解、保持的规律应该是()A、组织与呈现教材、促进知识理解、指导复习B、呈现先行组织者、设计附加问题、激活原有知识 C、示范讲解、变式练习、反馈
D、组织与呈现教材、激活原有知识、练习
39、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
A、智力水平B、知识结构 C、认知风格 D、信息加工方式 40、记忆性学习任务的特点是()
A、清晰 B、风险高 C、动机高 D、动机低
41、优生与差生在知识水平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A、知识量 B、知识的理解程度 C、知识结构 D、知识的层次
42、判断一群人是否群体的标准是()
A、有共同的目标 B、有角色分配 C、有共同约定的行为规范 D、有很强的凝聚力
43、发生从众的主要原因是())A、个体缺乏主见 B、群体凝聚力强 C、个体害怕被孤立 D、需要转移责任
44、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
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朋友关系 D、合作关系
45、合作能满足个体的什么心理需要?()A、归属 B、支配 C、情感 D、自尊
46、合作与竞争是群体的必然功能,竞争的作用是()
A、激发动机 B、增强个人的自我意识 C、满足成就动机 D、加强责任感
47、人际沟通的非语言符号系统有()
A、视-动符号系统 B、时-空组织系统 C、目光接触系统 D、辅助语言系统
48、影响课堂纪律的教学因素是()
A、教学时间的安排 B、课程表的编制 C、教学过程的规划 D、课堂常规
49、标准化测验的优点是()
A、客观性 B、计划性 C、可比性 D、权威性 50、判断一位教师编制的测验是否好的标准是()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常模
一、选择(20分,每小题2分)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5.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年长学生可选择()。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8.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
12.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13.班级人际关系包括()。
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14.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1.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行为方式。
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 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 2.智力的核心是()能力。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
6.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A 13% B 3% C 0.3% 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14.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22.某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 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_。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9.目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__。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2.“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8.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1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判断 4.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1.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7.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6.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2.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3.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4.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5.在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6.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31.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6.小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8.小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10.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4.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5.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4.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5.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
二、选择(20分,每小题2分)1.C 5.D、A 8.B、C 12.A C3.B1.B1.A 2.D 6.B10.C 1.A 2.A14.D 22.A1.B6.B7.B9.A12.C8.B10.C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4.错2.错1.错 2.错5.对7.错3.对 6.对2.对 3.错 4.错 5.对26.对31.错 6.对8.错10.错4.错5.对4.错5.错
选择题(20分)
1.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加里宁
C.荀子
D.赫尔巴特
3.“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4.“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是()。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四、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健。()
2.教师通过教育活动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是指教师对教科书的知识说明、解释和论证,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去阐发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和鼓舞学生追求真善美。()。3.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4.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6.“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8.学校体育要向学生传授最高超的运动知识和技艺。()9.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对立的。()
10.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选择题(20分)
1.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把教师纳入“天、地、君、亲”序列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4.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了强制性的国民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
A.培养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所需的劳动者
B.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D.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要求
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8.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9.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0.“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是()。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二、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教师传递人类文化要求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保留前人所创造的文化。()
2.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3.“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4.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5.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6.学校体育要向学生传授最高超的运动知识和技艺。()
7.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
8学校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10.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选择题(20分)
1.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3.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5.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教育性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二、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教师传递人类文化要求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保留前人所创造的文化。()
2.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3.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4.“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6.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8.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10.取得教师资格就能成为正式教师。()
一、选择题(20分)
1.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加里宁
C.荀子
D.赫尔巴特
3.“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4.“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是()。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学生王林因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守纪律应采用方法是()。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二、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健。()2.教师通过教育活动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是指教师对教科书的知识说明、解释和论证,要结合自己的体验,去阐发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传统,引导和鼓舞学生追求真善美。()。3.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4.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6.“教育无目的论”并非主张真正的教育无目的,而是认为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8.学校体育要向学生传授最高超的运动知识和技艺。()9.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对立的。()
10.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选择题
1..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2..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3.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中,属于智力核心的是_____。A.学习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4.发现学习模式是______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杜威
D.瓦根舍因
5.“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____年颁的? A.1980 B.1986 C.1995 D.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____年颁的? A.1980 B.1986 C.1995 D.1998 8.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第一层次的是: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_______提出申诉。
A.法院
B.教育行政部门
C.公安机关 D.学校 10.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____。
A.应用
B.发展理论
C.在应用的基础上发展理论 11.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______三种教学计划。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_____。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3.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_____。A.讲解
B.讲读
C.讲述
D.讲演
14.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____入手帮助李小林改正毛病?
A.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B.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C.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前三种方法相结合
15.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___原则。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16.《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______的方法。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7.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复习了一组过去学过的词:“跃进”、“斗志昂”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而“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复习了这些词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____________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18.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____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19.________原则是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应认真了解和研究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0.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斯霞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但是‘竹'字作为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字,所以‘笔'字是这样写的。接着教师又问,除了毛笔,你们还见过什么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铅笔、蜡笔、钢笔、圆珠笔„„教师又举起手中的粉笔,学生又说还有粉笔。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贯彻了___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1.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斯霞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但是‘竹'字作为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字,所以‘笔'字是这样写的。接着教师又问,除了毛笔,你们还见过什么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铅笔、蜡笔、钢笔、圆珠笔„„教师又举起手中的粉笔,学生又说还有粉笔。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运用了___教学方法。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2.有位教师在教《小小的船》这一课时,一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不要在课堂随便打岔,你呀,经常如此,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请分析这位教师在处理这一事件违背了___教学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3.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学习化社会对每个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实要求,______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活动
D.游戏活动
24.相对而言,既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轻松地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的课外活动内容是_____。A.文体活动
B.游戏活动
C.社会活动
D.科技活动 25.与学生一起_____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A.制定班级目标
B.建立班委会
C.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D.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26.减少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的治本之策是____。A.缺陷矫正 B.早期干预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27.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都属于_____测验。A.诊断性测验
B.安置性测验
C.掌柜参照性测验
D.标准参照性测验
28.如果学生全部都通过一份试卷,这份试卷的难度则为____。A.0 B.1 C.100 D.60 29.对一份试卷评价说“太偏了”或“太易了”等。这主要是针对试卷___说的。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选择题
1.A 2.C 3.C 4.B 5.C 6.B 7.C 8.B 9.B 10.A 11.B 12.B 13.C 14.B 15.C 16.B 17.B 18.D 19.D 20.A 21.B 22.D 23.B 24.B
25.A 26.D 27.D
28.B
1、选择题(20分,2、每小题2分)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 《大教学论》 B 《论语 》 C 《 理想国》 D 《学记》 2.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产生于_______。A 1902年 B 1905年 C 1912年 D 1951年
3.“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强调了_________对儿童发展的作用。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遗传和环境因素
4.“龙生龙,3、凤生凤,4、老鼠生来会打洞”。这是____的观点。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辐合论
29.B
5.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________。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6.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__________特点。A 顺序性 B 不
5、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7.主张教育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这是下面________的观点: A 性三等论 B 性善论 C 性恶论
8.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6、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9.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10.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7、判断(10分,8、每小题1分;对的打“√”,9、错的打“”。)1.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10、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11、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2.小学公办教师的管理、调配工作可由乡镇负责。()3.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4.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12、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5.儿童的主体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6.学校建筑对学生的身心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7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
13、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8.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14、并不
15、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10.德育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选择题(20分)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 《大教学论》 B 《论语 》 C 《 理想国》 D 《学记》 2.现代学制首先起源于:()。A 欧洲 B 中国 C 希腊 D 美国 3.“教育万能”论的代表是()。A 柏拉图 B 孟子 C 荀子 D 洛克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是____的观点。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辐合论
5.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6.“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是属于()的观点。A 传统教育 B 现代教育 C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共同
7.主张教育目的是引发儿童固有的良知、良能。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观点: A 性三等论 B 性善论 C 性恶论
8.“给我一打健全的任意,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观点: A 遗传决定论 B 环境决定论 C 辐合论
9.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10.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把答案写在表格上,共10分)
1.因材施教就是要发现学生的特长,根据这些特长加以培养,使其成为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才。2.知识教学就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因而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3.谈话法能激发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江能引起小学生的反识兴趣,所以小学各科教学中都要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4.在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5.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6.采用讨论法,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应及时明确态度。7.课外辅导的学生应是少数个别学生。
8.出考试题,为照顾部分学生落后的状况,可应尽可能降低试题的难度和分量。9.学生是自己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这主体作用的发挥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10.对于教师来说,评分应严格遵守评分的标准,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请把答案写在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师的“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
2.学生是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的个体,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少,就越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
3.教育理论与教育现实是一种对立的关系。4.父母态的人格态型是最完善的教师人格态型。
5.中小学教师所教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基础知识,教师不必有高深的学问,只要弄懂教材就足可应付了。6.教师是社会的代言人,要求教师不能发表任何个人的东西。7.我国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并予以关注是近期的事。
8.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成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改革重点。
9.我国创新教育的提出来源于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创新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号召。
10.教育理论应以现实中的学校为依托。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表明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_的特点。A.复杂性
B.时间的连续性
C.长期性
D.艰巨性 2.素质教育的灵魂是_____。
A.创新教育 B.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C.发展个性
D.培养能力 3.教师总是施教者,学生总是受教者,这是师生间_____关系的表现。A.师生间客观的工作关系
B.师生
一、选择题(20分)
1.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主张“经师和人师合一”“老师要做园丁,不要做樵夫”,被毛泽东称为“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鲁迅
3.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4.“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教育方针
D.教学目标
5.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里强调的德育功能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教育性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肄,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A.说服教育
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
D.实际锻炼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9.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1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二、判断题(10分)
1.教师是进行人类文化的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教师传递人类文化要求要原汁原味地继承和保留前人所创造的文化。()
2.小学教师不需要有教育科研能力。()
3.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4.“尊师爱生”,先有尊师后有爱生。()5.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6.德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7.学校德育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并不意味着德育对社会的发展起完全的、直接的参与作用。()8.全面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个性的自由发展,使学生主动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更是我国教育长期和根本的任务。()
9.智育实际上就是文化课教学。()10.取得教师资格就能成为正式教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布伦塔诺 B.弗洛伊德 C.亚里斯多得 D.冯特 3.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 B.瓦龙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的关系问题的第一个科学家是()A.霍尔 B.孟德尔 C.高尔顿 D.彪勒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领会 B.实践 C.知识经验 D.技能
6.成人用“如果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来了”的话教育孩子。这是利用儿童的恐惧。()A.本能 B.怕生 C.预测 D.经验
7.婴儿说出的句子像发电报式的电报句的年龄阶段处于()A.1.5-2岁 B.1-1.5岁 C.2.5-3岁 D.2-2.5岁 8.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A.家庭教育方式 B.家庭收入情况 C.家庭居住环境 D.家庭文化背景 9.在下列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A.一小时 B.一周 C.一天 D.一个月 10.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A.三年级 B.四年级 C.五年级 D.六年级
1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A.二元论阶段 B.多元论阶段 C.相对论阶段 D.约定论阶段 12.从记忆方式的发展来看,高中生擅长于采用的记忆方式是()A.理解 B.机械 C.内隐 D.无意 1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4.在历史上规模较大,时间最长的一项关于超常儿童的追踪研究是由()率领的研究小组完成的。A.吉尔福特 B.韦克斯勒 C.特曼 D.比纳 15.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荣格 D.斯普兰格 16.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级目标是()A.运用 B.分析 C.综合 D.评价 17.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18.现代认知心理学的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中的()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19.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2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21.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
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的学习
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
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
2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A.品德 B.道德 C.个性 D.人格 23.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 B.斯陶布 C.章志光 D.柯尔伯格
2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 需要。()A.归属 B.自我实现 C.尊重 D.生理
26.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27.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A.权威者 B.告状者 C.指导者 D.协商者
28.教师将以往教学监控的过程和方式恰当地运用到与其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这表明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A.由他控发展到自控 B.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C.敏感性逐渐增强 D.迁移性逐渐提高
29.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行为表现的有效程度叫做()A.内容效度 B.构想效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诊断效度 30.在实际测量中,信度值一般用描述两次测量结果一致性的 来估计。()A.标准分数 B.原始分数 C.平均数和标准差 D.相关系数
一、选择题(20分)
1.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把教师纳入“天、地、君、亲”序列的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是()的要求。A.爱岗敬业
B.热爱学生
C.严谨治学
D.为人师表
4.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施了强制性的国民义务教育的主要原因是()。
A.培养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所需的劳动者
B.培养资产阶级统治人才
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
D.受教育者自由发展的要求
5.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做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是体现的是德育的()。
A.政治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6.通过_______向学生进行教育,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A 思想品德课 B 各科教学 C 校会和班会 D 少先队活动 7.智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
A 传授知识 B 发展技能 C 培育或发展智慧 D 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8._________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A 艺术美育 B 自然美育 C 社会美育 D 教育美育
9.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0.“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是()。A.涂尔干
B.卢梭
C.杜威
D.裴斯泰洛齐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奈美纽斯的()。A、教育论 B、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论 E、理想国
2、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
A、性质 B、机会 C、规模 D、管理体制 E、速度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职业教育 D、成人教育 E、高等教育
4、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A、国家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E、问题课程
5、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顺序有()。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C、规定培养目标)D、学科顺序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6、“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问题教学 D、个别教学 E、分组教学
8、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式有()。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实验法
9、构成人思想品质的基本要素包括()。A、知 B、情 C、言 D、行 E、思
10、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发展能力 D、教书育人 E、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负责。A、思想品质发展 B、全面发展 C、身体发展] D、智力发展 E、能力发展
一、多选题:20分,每题02分
6、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教师心理B个体差异C教学心理D学习心理
7、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占优势的记忆类型是()。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形象记忆D抽象记忆
8、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等方面。A智力水平差异B气质类型差异C表现早晚差异D智力结构差异
9、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活动,但不善深交的人气质类型为()。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B马斯洛C布鲁纳D布卢姆
11、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迁移。A顺向B逆向C正D负
12、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A复述便是死记硬背B做笔记、列提纲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D心境可以影响记忆效果
1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包括()。A使学生学会学习B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并重 C展示教师思路D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14、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5人左右,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A堆式B马蹄形C环形D兴趣站
15、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 B心理健康是一个绝对的标准
C暂时的心理健康不等于永远的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会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判断题:05分,每题01分
16、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17、儿童常把蝙蝠看作是鸟,而把鸭看作不是鸟,是儿童在概念学习中混淆本质特征的典型例子之一。()
18、在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出现练习成绩起伏波动和进步一时性停顿都属于正常现象。()
19、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相减的关系。()20、凡是不服从教师指令的行为都是不遵守纪律的表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6.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 D.协调
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D 2.B 3.B 4.A 5.C 6.C 7.B 8.B 9.C 10.D 11.C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BCDE 2.ACD 3.ACDE 4.BCDE 5.ABC 6.ABCE 7.ACE 8.BDE 9.BDE 10.BCDE
一、选择题(在下列单选和多选题所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入横线上,只写标号。本题共15分)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 》。A.教育论 B.大教育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说 E.理想国
2.“拔苗助长”违背了 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3.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A.投影 B.录像 C.模型 D.计算机 E.录音
4.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重复性 E.主动性
5.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传统道德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社会因素 E.领导因素
6.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 负责。A.思想品德发展 B.身心发展 C.智力发展 D.全面发展 E.能力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选对了答案得分,选错一个答案此题无分,共15分)1.B 2.CE 3.ABDE 4.ABCD 5.BCD 6.D。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__。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大教学论》的作者为_______。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3、“传统教学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和教室中心的代表人物为______。A、巴甫洛夫 B、陶行知 C、布鲁纳 D、赫尔巴特
4、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本,强调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理论为_______。
A、生物起源说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心理起源说
5、我国是在进入_______年代后才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A、90 B、80 C、70 D、60
6、学问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为_______。A、赞可夫 B、卢梭 C、布鲁纳 D、杜威
7、_______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标准性文件。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教学参考资料
8、掌握学习模式是美国教育家___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首创的。A、斯宾塞 B、乌申斯基 C、蒙台梭利 D、布卢姆
9、现代教学法的提倡者是美国的_______。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孟禄
10、_____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重要实施者。A、教师 B、学生 C、班干部 D、后勤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为____________。
A、间接性 B、隐含性 C、潜在性 D、迟效性 E、超前性
2、在20世纪,持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____________。A、学科结构主义教育 B、永恒主义教育 C、存在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
3、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包括____________。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4、教师的社会地位由____________等方面构成。A、专业地位 B、经济地位 C、政治地位 D、个人素质 E、职业声望
5、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__。A、科目本位课程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融合课程 E、核心课程
6、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课程可分为____________。A、显性课程 B、融合课程 C、相关课程 D、隐性课程 E、广域课程
7、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为____________。A、社会 B、经济 C、知识 D、教师 E、学生
8、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环节的构成为____________。A、感知 B、检查 C、巩固 D、理解 E、运用
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为____________。A、课外辅导 B、上课 C、学业成绩的测评 D、备课 E、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指导
10、德育目标的层次化与序列化的观点为____________。A、阶段连续说 B、认知结构说 C、直线上升说 D、结构迁移说 E、螺旋式循环说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在正确的题后打“ √ ”错误的题后打“ ” 1.所有的概念形成都符合上位学习模式。()2.随意注意主要依赖于人的直接兴趣。()3.狭义的知识概念,就是指陈述性知识。()4.根据概念的定义,地球是个概念。()
5.在概念教学后,如果学生能精确地背出概念的科学定义,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教的概念。()6.一般而言,发现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思维过程,接受学习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7.凡是能促进注意和知觉的方法,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8.我国当前流行的五步教学过程来源于学习心理学理论。()
9.根据“6步3阶段2分支”教学模型,只有学习有独立过程,教无独立过程。()10.教科书的章末概要实际上也是一种先行组织者。()
11.动机因素对学习的作用如同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的学习的作用一样是直接的。()
12.如果反馈的目的是提供学习结果的信息并激励学习动机,则不论在何种学习中,应尽可能及时为好。()
13.设计附加问题,目的是从外部控制学生的注意。14.创造性与知识存在高相关。
15. 使能目标16. 分析得越多,17. 越有利于教学。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数学课、物理课的作业总是比历史、政治课的作业多,这是因为:()a 相对而言,前两门课程的程序性知识多;b 后两门课程的认知要求低; c 前两门课程的抽象水平高;d 后两门课程的陈述性知识多。
2.幼儿初识阿拉伯的数字,为了让他们记牢,家长和教师常作形象的比喻:“2象鸭子、4象旗子、7象镰刀......”,从记忆策略来看,属于:()
a 精加工策略,b 复述策略,c 组织策略,d 分类策略。
3.当要求一组被试按图片的编号整理图片时,测验中发现他们记住了图片的内容。这种现象属于:()a 无意注意,b 偶然学习,c 短时感觉贮存,d 接近联想。4.根据心理学关于概念的定义,下例不能代表概念的词是:()a 青山 b 绿水 c 红叶 d 黑海。5.何种说法有错误:()
a 对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不必及时复习,复习时间可适当延后,b 能促进注意和知觉的方法,不一定都能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巩固,c 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实质是掌握做事的规则,d 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主要指概念成规则向技能的转化。6.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归因将成功归因于:()a 努力;b 能力与努力;c 能力;d 运气。
7.学生能用分式的概念来正确判断分式的正反例证。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认知分 类,这种学习属于何种学习:()a 知识;b 领会;c 运用;d 综合。
8.“给出两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其中一个分母能被另一个分母整除,学生能通分析并求两个分数的和,15个题中对12题为合格”,这陈述的是何种教学目标 :()a 行为目标;b 表现性目标; c 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目标;d 传统性教学目标。9.教师在教学中提示学生回忆一些知识,是为了:()a 促进学生的选择性知觉;b 促进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 c 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d 激发学习动机。10.设计符号
标
志
技
术
促
进
学习的心
理
学
依
据是:()a 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注意 b 它可以减缩教材 c 它适当增加
了
直
观
内
容
d
它
可
使
教
材
结
构
鲜明
11.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 学生学习结果 b 教师的偏好 c 学生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d 学习的条件
12.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这种组织 者被称为:()
a 比较性组织者,b 陈述性组织者,c 程序性组织者,d 直观性组织者
13.对于一个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面对这样的问题“2+4=? 12+8=?”答案会脱口而出,从程序性知识的类型来看,属于:()
a 特殊的自动化知识,b 特殊的受控的知识,c 一般的自动化知识,d 一般的受控的知识 14.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
a 顺向正迁移, b 顺向负迁移, c 逆向正迁移, d 逆向负迁移。
15.介于起点能力到终点目标之间必须掌握的学习先行条件是:()a 教学任务, b 教学内容, c 使能目标 , d 教学目标。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共10分)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 一般迁移 B.顺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逆向迁移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A. 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苛勒 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C.贾德 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 每天跑步 B.视力下降 C.装修房屋 D.不怕见生人了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共10分)B C B A D
一、判断题:(每题2分,并改正)
1、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不同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属性,它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界线在于活动的直接目的性。因此,目的性是教育的根本特征。()
2、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表现为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的矛盾。()3、在构成教育的基本因素中,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4、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5、教育评估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评估是固定不变的。()
三、选择题;(20分)
1、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效性
D、深远性 2、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A、热爱教育事业
B、团结同志、关心教师集体
C、热爱学生
D、严于律已、勤于进取 3、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
A、部分与整体
B、整体与部分
C、后者包括前者 D、前者包括后者 4、教学的任务:()
A、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B、发展学生智力 C、发展学生体力
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绪、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5、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6、教学过程的几种必然联系:()
A、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B、掌握知识和发展体力
C、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 D、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 7、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自我教育法 D、情感陶冶法 8、课外活动的特征:()
A、单一性
B、兴趣性 C、开放性 D、自主性 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教育手段
B、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
C、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
D、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实水平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以上三点均正确 四.判断正误(每空2分,共30分)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反映。()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3.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增长是等速的。()4.抑郁质型的人就是自卑感强的人。()5.品德是个性中具有道德意义的心理特征。()6.性格与品德无关。()
7.一个人只要有道德行为出现,就表明他已具备了某一品德。()8.社会助长效应只有积极意义没有消极意义。()
9.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交流着师生双方的信息,同时也交融着师生的情感。()10.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学生起决定作用。()11.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越好。()
12.有的学生静坐在座位上,出神地望着窗外,他虽然自己没有用心学习,但毕竟没有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这种行为教师可以不作为课堂问题行为处理。()13.倒退是指个体回复到儿童时期对付挫折的幼稚方式。()14.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本质属性与性格的认识。()
15.人们在产生挫折后,为了对抗减轻或摆脱焦虑的情绪困扰常常靠心理对抗来保护“自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仅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 .学校教育始于 __________。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______。1.学生与所学知识,发展能力之间的矛盾 B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__________。
A .课程设计 B .课程制订 C .教材编制 D .课程设置 4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__________。A .各门文化课 B .思想品德课 C .课外活动 D .少先队工作 5 .体育是进行其它各育的 __________。A .必要条件 B .物质基础 C .重要保证 D .重要手段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大狼带小狼捕食是动物界的教育现象。()2 .因材施教的依据之一是遗传素质的差异。().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4 .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练结合,既要重讲理,又要落在实处。()5 .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专业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则属于基础教育。()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 B 2 . A 3 . D 4 . A 5 . B
四、判断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 . 2 . √ 3 . 4 . √ 5 . √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_____》。A.教育论B.大教育论C.普通教育学D.师说E。理想国 2.“拔苗助长”违背了______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
3.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_____.A.投影B.录像C.模型D.计算机E。录音 4.教师劳动的特点是______。
A.创造性B.示范性C.长期性D.重复性E。主动性
5.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A.传统道德因素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C.科学文化因素D.社会因素E。领导因素 6.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对学生的_________负责。
A.思想品德发展B.身心发展C.智力发展D.全面发展E。能力发展
三、单项选择题:
1、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__________。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C.癸卯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2、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_____。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教育方针D.教学进度计划
3、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学过的知识的教学法是____。A.演示法B.练习法C.发现法D.参观法
4、注入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
A.以讲授法为主 B.强调教师主导作用 C.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容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D.教学缺少提问
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A.程序教学法B.暗示教学法C.发现法D.范例教学法
四、判断题:
1、教育一产生便具有了阶级性。()
2、培养人的规格要求除了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之外,同时还受社会生产力发
展水平的制约。()
3、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4、课堂教学如果没有课外活动的配合,就不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5、课堂教学是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
一、选择题
1、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的是()
A 社会实践 B 语言的产生 C 生产劳动 D 学校的出现
2、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说明了()对个体发展的影响。A 遗传 B 成熟 C 环境 D 教育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A 专职性 B拥有高深知识 C教学活动 D 智育活动
4、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
A 实验活动 B 德育活动 C 教学活动 D 智育活动
5、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A 德育内容 B 德育内容 C 德育原则 D 德育方法
二、是非题(判断下列命题,在“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对的打“勾”;错的打“叉”。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不直接生产物质财富,所以教育是消费事业,是社会的福利事业。
2.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必定无疑的。
3.现在世界各国一般都说要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目的也有共同的一面。
4.备课就是钻研教材写教案。
5.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不能听任学生自由地独立自主地活动,教师必须时时紧紧跟着,以防出现差错。6.新形势要求学校思想品德工作必须把重点转移到着重培养学生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7.教学具有教育性。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思想品德形成过程。9.发展智力和掌握知识有联系,但不同步。
10.教育对象按照教育者的要求完成了某一道德行动,即表明他已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1.《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3.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4.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5.学科的设置和安排是通过()体现出来的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内容 D.教科书 6.通常认为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想象能力 D.思维能力
7.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8.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之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 A.阶级性 B.历史性 C.社会性 D.民主性 9.“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理论,违背了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10.提出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的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四、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均填入“答卷”纸上相应题号的括号中。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教学辅助形式有
A.复习课 B.小组教学 C.个别教学 D.练习课 E.现场教学 2.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特点是
A.自愿性 B.独立性 C.超前性 D.广泛性 E.随意性 3.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
A.最优化原理 B.民主性原理 C.双向性原理 D.反馈性原理 E.整体性原理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即
A.德育过程 B.培养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过程
C.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D.受教育者思想内部变化过程 E.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 5.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
A.教育与人的发展成长相关,是人类自身发展成长所必须 B.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是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实践 C.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 D.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E.教育是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
五、辨析题(判断下列各题的对错,并作简要分析。每小题5分,共30分)1.生物因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平均发展
3.尊师爱生是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之一。4.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5.“谈话法”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6.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之一。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2、每小题1分,3、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4、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
5、尔
2.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3.从时间上看,6、相对其他教育形式来说,7、家庭教育的特点是()A.开始最早持续最短 院 B.开始最早持续最长 C.开始较晚持续最长 D.开始较晚持续较短 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8、()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5.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6.美育的直接功能是()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7.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8.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A.商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 D.隋唐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9、“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10、()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1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13.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14.在教育起源问题上,11、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5.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形成学生的品行
16.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12、学校体育更具有()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17.人的世界观基本形成于()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8.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3、在教育过程中起()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19.法国著名
14、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A.《教育漫话》 B.《大教学论》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0.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制 D.中间型学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A 2.B 3.B 4.D 5.C 6.C 7.C 8.A 9.B 10.C 11.A 12.C 13.C 14.A 15.A 16.D 17.D 18.C 19.C 20.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①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②洛克的《教育漫话》
③卢梭的《爱弥尔》
④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
①生物性
②永恒性
③历史性
④阶级性
3.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①幼儿教育
②中、小学教育
③高等教育
④职业技术教育
4.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①家庭教育
②社会教育
③学校教育
④一切教育
5.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①感知
②理解
③判断
④创造
6.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①宏观的②间接的③一般的④特殊的
7.()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①课堂教学
②复式教学
③开放教学
④电化教学
8.教育过程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①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现状
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③教育要求
④教育影响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
①高等教育
②中等教育
③职业技术教育
④初等教育
10.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基本特征是()。
①主体性、示范性和目的性
②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
③主体性、个体性和社会性
④主体性、示范性和主动性
1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①理论加实践
②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③读书加劳动
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12.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把发展()的责任交给地方。
①基础教育
②中学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职业教育
13.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三种教学计划。
①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
②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③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
④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4.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自身具有的()乃是人成为教育对象的根本原因和条件。
①生物性和社会性
②生物性和阶级性
③历史性和阶级性
④受教性和可教性
15.教师把实物、教具呈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①参观法
②实验法 ③演示法
④练习法
16.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原则。
①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②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③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④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7.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
①讲解
②讲读
③讲述
④讲演
18.()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①《论语》
②《孟子》
③《学记》
④《大学》
19.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20.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原则。
①循序渐进
②因材施教
③直观性
④巩固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主要是德育内容。
①礼
②射
③御 ④书
⑤乐
2.我国中小学体育内容中属于运动锻炼项目的有()。
①田径
②游泳
③日光浴
④武术
⑤野营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
①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③发展速度的不匀衡性
④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4.总结性检查方式主要有()。
①测验
②实践考试
③作业检查
④笔试
⑤口试
5.我们向学生进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时,要注意通过()经常进行。
①多学科
②多途径
③多活动
④多层次
⑤多形式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
①备课
②组织教学
③上课
④学业成绩评定
⑤辅导答疑
7.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它规定学科的()等。
①教学目的②教材体系
③教材范围
④学科设置
⑤教学进度
8.学制的统一性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应当()。
①具有统一的教育目的②具有统一的办学形式
③具有统一的具体培养目标
④作出统一的发展规划
⑤形成统一的教育体系
9.理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的关系的正确观点应该是()。
①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②课外教育工作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③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取代
④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工作可以互相补充
⑤课外教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
10.在八十年代后期,我国中小学普遍增设了思想品德课、中小学生守则教育课,这主要反映了()的需要。
①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和要求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 ③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
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知识水平⑤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要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1.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2.接受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第三篇: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心理学教育学小抄
名词:34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况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简答:1心理学的基本内容:探索心理规律,科学的解释人的心理现象;运用心理规律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客观性、发展性、实践性(原则)3为什说脑是心理的器官:日常生活经验证明、医学临床经验证明、科学实验证明4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5感觉和直觉的关系:感觉和直觉是紧密联系而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联系:首先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另外感觉和知觉都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是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6观察与感知的联系与区别: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区别: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分析器的综合活动;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7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8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避免回忆材料时的顺序干扰;注意科学用脑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不会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10如何进行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其次复习要多样化第三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11思维的过程有哪些: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1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是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与思维的区别: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13解决新问题包括那几个阶段: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 孕育阶段 豁然开朗阶段 检查假设阶段14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 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15注意的外部表现:产生适应性运动 无关动作被抑制
呼吸的变化
16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加强目的动机教育,培养正确观念意识
规范管理教育,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
加强行为练习,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
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
根据学生抑制表现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17意志行动的特征:自觉目的性 以随意行动为基础 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
克服困难1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五级 胜利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19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积极动力作用与消极阻力作用 肯定与否定性质 激动与平静状态 紧张与轻松作用 情绪的强弱两极状态20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联系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动力作用 区别 反映的对象不同
随意性程度不同
机体表现不同21控制激情:自我意识调控 理智调控 合理释放 艺术升华 适当转移 22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 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23情商的含义:情商又称情感指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标志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24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联系 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区别 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而能力属于人格心理特征 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生活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25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能构成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且他们的表现程度不同 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或迁移至其它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智能理论的超越26能力的差异表现: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27影响中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28影响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家庭教育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庭的气氛 学校教育的影响:校园文化 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自我教育的影响29性格的结构特征: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30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具有一种成人感 发现新的自我 具有强烈的自尊心3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的正确认识自我 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32心理的咨询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委婉启发原则 尊重信任原则整体性原则具体分析原则预防性原则保密性原则3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面向全体的原则 预防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尊重和理解的原则 学生主体性的原则 个别对待原则34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智力正常 情绪稳定 意志健全 人格完善 自我意识客观人际关系协调 反应适度
论述:1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首要工作。学生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而学后才能自觉学习,主动去记积极思考。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把学习目的教育置于首位。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对学习材料感到需要并产生兴趣,有利于不断地向大脑提供新的刺激,以保持脑细胞的敏锐性,增强记忆的心理准备。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记忆是理解的结果和证明,要提高记忆力必须指导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引导他们把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结合起来,使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识记。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应用,知识才能巩固与更新,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记忆品质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记忆过程是由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三个阶段构成的,无论是识记保持还是再认与回忆,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规律。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方法是完成记忆任务的保证,也是影响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科学用脑、合理用脑:记忆是大脑的机能,学习主要依靠大脑的积极活动,只有进行积极的思考、反复的信息刺激,才能使大脑中的记忆痕迹清晰、深刻。树立记忆的信心:生活中常常有人埋怨自己记忆力不好,说这个记不住,那个很快就忘了,实际上这是缺乏记忆信心的一种表现,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或复习的结果进行及时地检查与评定,并运用不同的方式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记忆成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树立起记忆的信心。2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师必须注意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维活动:唯物辩证法是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科学的思维思维方法和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要求人们在思维时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实地思考问题。这就为思维活动指明了方向,按唯物辩证法进行思维,可以防止思维的主观性表面性和片面性,防止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提高元认知能力,教给学生思维策略:元认知是思维策略的核心,没有元认知能力就谈不上思维策略,要能对思维活动进行监控,教师必须设法向学生讲授有关思维策略和元认知的知识,进行这方面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传统的教学过程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学习方法或思维方法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注意掌握知识的过程,讲授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思维方法和发明创造的方法,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有关思维和创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思维言语密切联系。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使学生了解自己思维品质的特点,了解自己在思维的目的广度深度等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发展。提高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此我们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3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一: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一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的干扰。第二新颖的教学内容。第三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第四培养学生的兴趣二: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一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第二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第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第四正确组织课堂教学。第五组织学生实际操作。三: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一般来说,以开始上课就要通过组织教学,动员学生有意注意,建立起适当的情绪状态,接着通过提出新问题新内容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讲授重点和难点是,又要组织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逐渐被内容所吸引,全身贯注的听课时,他们的注意已经转为有意注意了,总之,一堂课就这样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有节奏地互相交替着,使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不易疲劳,从始至终地保持一定的注意。
4如何激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调动起来,使潜伏在的学习动机转入活动状态,使它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这就有赖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教学组织的严密性,一般有这几方面的要求:第一明确每个课题的具体目的和意义教师在讲每一个课题的开始时,应该生动具体的讲清这个课题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并结合教材内容讲明新教材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丰富有趣,逻辑性强,不断以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学方法生动而有变化,使学生感到学习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可以激发学生较高水平的求知欲。第三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儿童积极思维: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课题,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觉的探索问题的结果,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一般有两种方式,意识语言提示的方式二是活动的方式。第四: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第五: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作业的正误、考试成绩的好坏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成效等,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有益的学习动机,产生进一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5中小学学生不良情绪的调节:第一:矫正错误的观念;要矫正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不正确的糊涂观念,耐心帮助学生分清自尊与虚荣,自信与自负、羡慕与嫉妒等不同心理品质的是非界限,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客观公正的认识自己。第二:不要简单禁止,要善于疏导;要辅导学生以适度的节制和升华来消除情绪的纷扰,心理实验和生活实践经验表明,强行压抑情绪的表露、释放有害于身心健康,而极端放纵个人情绪也是后患无穷,所以合理释放、适度节制和升华可以发泄内心的烦恼,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第三: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对学生不要臆测、歧视,不应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否则容易增加意义障碍,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致以行,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其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才有利于克服消极情绪。第四:科学正面引导,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中小学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把握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要善于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火种,这对于克服它们的自卑心理虚荣心理利己主义情感等有重要的影响。第五:帮助学生扩大胸襟;中小学生容易激动愤怒等形成性格上的暴躁习性,因此要帮助学生抓奸养成谦虚谨慎的品德,使他们心胸开朗,对人对事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看。6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教师优秀的心理品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其它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水平的心理品质的教师,并且教师只有以自己优秀的心理品质去影响学生,才能更好的胜任教师工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一:教师的认识能力;教师的认识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1: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是教师了解学生借以获得教育依据的重要能力。2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 教师上课要面对几十名学生,一边讲课一边板书,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态度,思考教材内容及表达方式,处理偶发事件,排除各种干扰,留心教学事件和进程,维持课堂纪律等,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注意分配能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3教师要有巩固的记忆力 巩固的记忆力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品质,因为再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许多东西需要教师记住。4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的能力。5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 教师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他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接受,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言语和思维的发展6 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的工作时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离不开想象力的积极参与,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教师,往往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把学生引入到应有的境界中去,创造性地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二:教师的情感 教师的情感主要是指教师对教育工作和教育对象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更多地表现为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爱是教师情感的核心,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之一,不仅是推动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一个忠诚教育事业的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和自己肩负的责任,乐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培养下一代这一崇高的工作。2教师要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教师不爱学生就没有办法教育学生,不喜欢学生就等于不喜欢未来。三家是的意志 坚强的意志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运用自己优秀的意志品质,克服教育工作中的各种困难,才能顺利地进行教育工作,并且成为培养学生意志的榜样,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有坚定性 培养人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的工作,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完成任务所必须的坚定性。2教师要有果断性 果断性就是教师是否善于及时作出决断的能力,教师在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急需加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当机立断,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坚决予以执行。3教师要有自制力 自制力就是教师自己能够掌握或支配行动的能力,它表现在教师是否能控制自己的行动,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否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学法教育学:简答题:
怎样理解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
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改革
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的表现: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荷,制约学生体质的发展1简要说明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2建构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创新原则 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 全程参与全员参加的原则 突出学生主体原则 开放的原则 实践探究原则 3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4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要让学生学习学科学科知识的基本机构 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 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 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5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指学生给予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6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 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 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7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互动观 目标观 师生观 形式观 情境观8板书的意义和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脉络 具有强化启发的作用8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发展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教学最优化原则9教学技能包括哪些特点:目标指向性
是后天习得的 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 具有可操作性 10钻研课程标准包括哪些步骤:一是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我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二是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三是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提问应注意哪些问题:提问要有明确性 计划性 启发性 顺序性 量力性 灵活性11运用提问技能遵循的原则:目标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明确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12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 选择记录的工具 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13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评价主体多元化 获取信息丰富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间的合作14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的交往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15教育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的文化活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更新于创造功能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教育对人的意识进行符合阶级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政治社会化
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16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变革的趋势: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的方向发展 从横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幼儿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 现代学制已有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17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8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体发展 全面发展 主动发展 和谐发展 充分发展 可持续发展 19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发展性原则20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基本原则: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终身学习为人师表 22教师应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基本内容:1对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广泛深刻的理解,掌握该学科的有关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并达到熟练的程度2了解和掌握与所教学科相关知识和背景材料3了解本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最新的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4掌握本学科所提供的认识和探索自然或人类社会的方法2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容: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组织力,并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人的智力主要有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内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几类。24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2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26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27教师上好一堂课的条件:正确全面地贯彻教学原则,是上好课的根本保证。除此之外还需具备:目的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语言清晰 组织严密 积极性高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备课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 教学工作的辅助环节-作业与辅导 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稳定性和可变性
顺序性和不可逆性 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性 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年龄特征当代中小学生的主要特征:生理成熟提前 思维活跃 自我意识强,交往需要高 心理问题增多学校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促使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集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校德育的具体任务: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
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 榜样示范法 实际锻炼法 情境陶冶法 指导自我教育法 品德评价法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基本方法: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 班主任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任务 家里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论述1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一 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按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要求来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背景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点,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 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当下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理念,我国古代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学习比教给某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学会学习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策略,是提高学业成就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三 注重研究学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方面。但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法只重视研究教的方法,忽视对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就应从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四 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在教学方法走向符合素质教育轨道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情意因素作为认知过程中的动力系统,不仅对学生学习过程起着发动调节维持作用决定着学习者的积极性水平,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还对学生形成以学为乐的良好态度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学习态度,注重激情引趣。为了人格的健全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因素,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五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方法的优略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所谓好的教学方法实为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即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是最适当的,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是排他性的而是相互联系,部分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往往要求选用几种能互补的方法,并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思想境界。
2影响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因素:一社会生活方式对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社会生活方式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生产力。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古代社会,以文化知识传承为目的、以典章制度、治术方略经史文学为内容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记诵为最典型的教学方法。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教育者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技术为教学服务。纵观历史,教学方法从来都是受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并作为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教育因素为之服务的。二:教学理论发展对教学方法变革的影响:人类在逐渐积累知识财富的过程中,对世界和自身的认识也日渐科学化,随着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教学方法也日益发生着嬗变,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由重视教法,即研究教的方法与策略转移到注重学法,即研究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研究学习的策略,教学方法研究侧重点的调整自然引起相应教学方法的变革。三:国家教育知道思想变迁对教学方法的影响:我过几十年教育教学主导思想的变迁对教学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在教学实践中,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或通过实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或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造,使之纳入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教学方法体系中去。四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变化对教学方法的影响: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是学生学识的源泉和人格的塑造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宰,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而现代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改变,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3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启发式教学的内涵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注定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一: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发展的相互统一。全面发展是启发式教学目的的内容指向,它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突出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情感意志个性的陶冶,主动发展是启发式教学目的的工作指向,主动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工具,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为前提。二教学过程观:启发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是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统一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1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2教学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矛盾的过程 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认识过程所要解决的矛盾,包含着由不知到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完全确切的知到比较确切的知的过程,这是教学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认识过程。3教学过程是知情意完满人格协调发展的过程4教学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而且是实践探索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不仅要注重间接经验的认识过程而且要注重实践体验的活动5教学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启发式教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极其转化,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6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三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在坚持学生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承认学生存在着差异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身心发展的未成熟状态,客观上决定了学生是一个潜在的主体,它一面具有一定的依存性、受动性和模仿性,了另一方面具有潜在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四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是积极的研究者、学习者和创造者。五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是现代启发式教学知识观的重要特征。
4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一 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研究性学习是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探究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学生要自主的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研究问题、项目、专题或主题然后通过一系列活动展开研究性的学习过程。二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自主制定研究方案,并在生活情境或社会背景、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中运用一定的手段自主的搜集信息和资料,并对其进行整体分析和处理,形成研究报告得出研究结果。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研究或探讨为核心的一系列活动,包括调查观察考查访问测量分析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对中小学生来说,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目的,而经历过程、丰富经验更有价值,在过程中发展综合实践能力才是根本目的,实践性是研究学习的基本特征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一 避免以辅代主,本末倒置教学与媒体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多媒体技术是为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而使用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过分的夸大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不考虑教学实际情况,片面强调了媒体的作用,甚至为了使用媒体而使用媒体,本末倒置了教学与媒体的关系。二 避免以演示代交流,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更多批评性的思考,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不能使学生过分注重了色彩声像,分散了注意力,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三 避免以单项信息传递为主,忽视学生的思考过程。不能让电教媒体挤占学生的探索、分析、思考的时间,必须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各科教学都要在一个动态的双向活动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5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评价方法是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收集教学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用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新课程改革给评价带来了新的变化,无论是评价的功能还是评价的方法等都发生了变革,就教学方法改革而言,评价方法主要表现出如下趋势:
一、以质性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长期以来,量化的评价方法统领着学生评价,使人盲目的认为量化就是客观、科学的,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化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出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的评价范式抓住学生发展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加以评价,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二、评价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评价的功能不再是为了选拔与甄别,而是为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再是少数学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而是面向学生的全体,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人本理念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重要基础,传统的学生评价强调学生在集体评价中的差异性,即注重学生在集体中的相对评价,很少顾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改变划一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的个性化反应。发展性学生评价突出的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四 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 传统评价中那种鼓励的问题或测验条目,缺乏真实生活的联系性,学生在测验中所得的分数,对学生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当学生评价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系的时候,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的各种能力的生成,因此,学生的评价必须基于问题的情境性
五 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发展性学生评价要求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要求教师 学生 家长 社区相关人员都要走到评价活动中来。六 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方式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要摆脱应试教育单一的纸笔测试呆板的评价方式的局限,积极探索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和手段等。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生产劳动与教育的结合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引起的劳动领域的不断变革,又必然要求教育主动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劳动者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掌握现代生产所需要的最新科学技术以适应现代生产对人的素质的新需要。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既是现代生产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培养现代人的需要。
二、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教育民主化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象普及化的范围扩大。教育民主化的另一方面可体现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
三、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今天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形式,也有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教育形式。总之,今天正规非正规民办公办等多种规格的教育形式已交织成一个多样化网络化的立体教育世界。
四、教育内容综合化
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它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并具有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而人文教育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运用一定的价值标准洞悉人生,完善心智。
五、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数增长和人的可吃性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以立法形式,确认“终身教育”为教育改革的根本指导原则,据此重新构建本国的教育体系。
六、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根据时代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变革教育手段,调整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素质等使教师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正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和潮流。
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教师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根据不同的教育条件,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教学规律上,具体表现在:第一因材施教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模式去塑造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套用现成的公式去处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教师必须灵活的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另外教学内容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所以教师的教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次备课不能一劳永逸,还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实验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既不能因处理这类事情而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不能坐视不管,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妥善处理,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头脑灵活冷静,意志坚定,遇到突发事件能应付自如,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来。
7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过程的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的。知,即品德认知,是人们对是非、恶善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是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恶善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程度。是实现知行转化的催化剂。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的行为的精神力量。行,即品德行为习惯,是通过实践或联系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即外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品的水准的重要标志。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是这四个因素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也就是对这四个思想品德的要素培养提高的过程,这四个要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中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渗透,只有促使这几个成分得到统一和谐发展,道德品质才能形成。道德品质结构中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之间是有着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过程中也不尽然,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年龄的特点,道德教育过程既可以从知和请的培养入手,也可以从意合行的锻炼开始,具有多开端性,但是,无论从何开端都要注意全面性,注意抓一段以促其余,使各个因素都能相互协调、配合 以发展最大的整体功效,另外,由于在品德的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因素的发展往往是平衡的,有的快有的慢 容易出现薄弱环节,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和严重脱节,如言行不一,会阻碍道德品质的发展,所以,要针对道德品质结构中诸因素发展部平衡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弥补其薄弱环节,改变其发展部平衡的状况,使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8联系中小学教育实践论述德育的意义:
一、加强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重:重视德育,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光荣传统,党和国家将德育列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学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必要场所,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将对我国的社会风气 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加强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青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形成打基础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对他们终身来说,有着肯定和奠基的意义,他们日后再道德品质方面的发展都与这一阶段的教育意义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这一阶段是否重视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用什么样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要求他们培养他们什么样的行为和习惯,往往影响到他们的一生。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大,他们容易接受好的教育,也容易接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道德教育,尤其是加强正面教育,提高学生地质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特殊的意义。三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我过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指明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对受教育者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起着灵魂和核心的作用,它可以确保其他歌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要抓好德育,才能有效的促进青少年一代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实现教育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师如何贯彻好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 充分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差异 面向每一个学生
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工作:
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理想的体现,在全体成员奔向集体目标的过程中,可以使班集体保持蓬勃的生机,充满活力,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坚定的集体信念。二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必须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必须有一批积极分子团结在班主任周围,并由他们形成班级领导核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学习较好,组织管理能力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能够以身作则,并且在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干部。三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正确的集体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形成和发展集体的巨大力量。四 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组织共同的活动使集体的生命,班集体只有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之才能巩固和前进
班主任如何做好暂时落后生的转化工作:一 正确对待暂时落后学生,关心热爱这些学生。首先要求班主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充分认识到教育好每个学生,特别是落后学生,不仅是班主任应尽的职责,同时也是关系到每个学生前途的大事。教育者的诚意和关怀信任,一旦为学生所了解或体验到,他们的心灵就会被震撼和感动,就会放弃固执、敌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
二、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暂时落后学生的具体情况是不尽相同的,落后的表现和程度、症结和原因也因人而异,十分复杂,班主任只有抓住了这些主要症结,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做好落后学生的转化工作。
三、培养学习兴趣。落后学生往往品德比较差、学习也差,他们普遍怕吃苦,对学习缺乏兴趣,班主任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学习兴趣,把他们旺盛的经历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一旦学习成绩上去了,他们就建立了自尊和自信的前提,就会主动地约束自己,他们的思想境界就会随时提高。四 抓反复 反复抓。落后学生由于缺乏毅力,意志薄弱,在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合乎教育规律的正常现象,而且要有预见性,估计可能出现的反复情况,防患于未然,以尽量减少反复的次数,减轻反复的程度。案例
1美国斯坦福大学 智商:遗传素质仅仅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并非现实性,并不能最终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所提供的这种可能性只有通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才能获得相应的发展。社会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但人从来都不是环境的消极产物,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被环境决定制约的同时,也在改造环境和改造自己。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陈毅
全面发展教育理论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各育的不平等,各育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了人的发展的片面性,所以素质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3罗森埃尔 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本人的教育观念和专业水平与素质。教师对师生关系建立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育智慧和人格特质等,其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仅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师生人际关系。
4饱满
思想老师运用了直观性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思想老师恰当的选择了身体语言这种直观手段,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比喻,引起了学生对饱满一词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比较轻松的掌握了这个词,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思想老师运用身体语言启发学生,饱满一词不仅可以用来形容谷物而且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高认识,鼓励学生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并学会应用,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5张亮 成绩差 体育课代表 遵循的德育原则 班主任老师遵循的是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张亮同学虽然有很多缺点,但当他知道张亮同学在体育方面有特长,便紧紧抓住张亮同学这一优点,任命张亮为体育科代表,为其改正错误创造了有利条件,进而将张亮同学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调动了张亮同学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其克服了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达到了长善救失的目的。
第四篇: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集(1)
一、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小学儿童逐步养成一些道德行为习惯的年龄阶段是()。A 低年级 B 中年级 C 高年级
2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考虑年龄特点选择教育的起端,年幼学生可选择(D),年长学生可选择(A)。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动机 D 道德行为训练或激发道德情感
3据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出现品德不良行为的高峰年龄在(B),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在(C)。
A 10~13 岁 B 13~15 岁 C 15~18 岁 D 18~22岁
4形成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外,还有()。A意志薄弱自制力差 B思维迟钝 C不良的行为习惯 D情绪易变
5班级人际关系包括()。A 师生关系 B 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C 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6提出需要层次论的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韦克思勒 D 吉尔福特
7技能体现一种经验,是个人在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行为方式。
A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 B 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后突然出现的熟练的
C 经过知识积累而形成的 D 自然形成的 8智力的核心是()能力。
A想象 B 记忆 C 观察 D 思维推理
9能力水平高于常态的超常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A 13% B 3% C 0.3% D 1%
10.勇敢、勤劳和朴素特征,主要属于()。A 理智 B 气质 C 性格 D 情绪 1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特征是()。A 稳定性 B 可变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1.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因素
13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发展的高级形式是 A 同伴 B 同伴团体 C 集体 D 友谊
14学生,易冲动,待人热情,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神经系统类型属于A 兴奋型 B 活泼型 C 安静型 D 弱型
15定学科的内容范围、逻辑顺序、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是:___。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课程计划 16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17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18前我国小学教学中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____。A.谈话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9“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0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培根 D 昆体良
21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二.选择题
1..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2..目前在世界上采用最普遍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
A.分层教学
B.小组合作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个别教学 3.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中,属于智力核心的是_____。A.学习能力 B.人际关系能力
C.思维能力
D.创造能力 4.发现学习模式是______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杜威
D.瓦根舍因
5.“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_______教学原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____年颁的?A.1980 B.1986
C.199
5D.199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____年颁的?A.1980 B.1986
C.1995
D.1998 8.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第一层次的是:_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9.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_______提出申诉。A.法院
B.教育行政部门
C.公安机关 D.学校
10.行动研究的目的在于____。A.应用
B.发展理论
C.在应用的基础上发展理论
11.备课时,教师要按顺序写出______三种教学计划。
A.课时计划、单元计划、学期计划B.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 C.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学期计划D.学期计划、课时计划、单元计划
1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_____。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3.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_____。A.讲解B.讲读C.讲述D.讲演
14.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揭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____入手帮助李小林改正毛病? A.侧重调整情感的方法B.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C.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D.前三种方法相结合
15.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___原则。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直观性
D.巩固性
16.《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______的方法。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7.有位低年级教师,在教《谜语》这一课时,首先复习了一组过去学过的词:“跃进”、“斗志昂”等,原因是新课文中有“笑迎”这一新词。而“跃进”的“跃”字的右面一半就是“笑”字的下半部,“斗志昂”的“昂”字下半部加上“辶”就组成了“迎”。复习了这些词后,学生再学习新词“笑迎”,就很容易掌握了。这位教师运用了教学的____________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量力性
18.在多种的教学组织形式中,____的形式自夸美纽斯确立后,几个世纪来一直为各国采用。
A.小组教学
B.道尔顿制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19.________原则是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应认真了解和研究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0.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斯霞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但是‘竹'字作为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字,所以‘笔'字是这样写的。接着教师又问,除了毛笔,你们还见过什么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铅笔、蜡笔、钢笔、圆珠笔„„教师又举起手中的粉笔,学生又说还有粉笔。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贯彻了___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1.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教“笔”这个生字时,她拿起笔问学生笔杆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竹子做的。(斯霞老师在黑板上写个“竹”字)又问笔头是什么做的,学生说是毛做的(她又写了个“毛”字)。然后告诉学生说:“竹头下面加个毛字,合起来就是‘笔'字。但是‘竹'字作为竹字头,笔划有了变化,因为要让出地方来写下面的‘毛'字,所以‘笔'字是这样写的。接着教师又问,除了毛笔,你们还见过什么笔?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铅笔、蜡笔、钢笔、圆珠笔„„教师又举起手中的粉笔,学生又说还有粉笔。
请指出斯霞老师在教“笔”这个生字时主要运用了___教学方法。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22.有位教师在教《小小的船》这一课时,一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不要在课堂随便打岔,你呀,经常如此,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请分析这位教师在处理这一事件违背了___教学原则。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23.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学习化社会对每个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实要求,______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A.课堂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活动
D.游戏活动
24.相对而言,既能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轻松地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的课外活动内容是_____。
A.文体活动
B.游戏活动
C.社会活动
D.科技活动 25.与学生一起_____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A.制定班级目标
B.建立班委会
C.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D.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26.减少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发生的可能性的治本之策是____。A.缺陷矫正 B.早期干预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27.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都属于_____测验。
A.诊断性测验
B.安置性测验 C.掌柜参照性测验
D.标准参照性测验
28.如果学生全部都通过一份试卷,这份试卷的难度则为____。A.0
B.1C.100
D.60 29.对一份试卷评价说“太偏了”或“太易了”等。这主要是针对试卷___说的。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KEY:.ACCBC BCBBA
.BBCBC.BBDDA
.BDBBA
.DDBB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ˇ ”,错误的打“ ”。每小题1分 1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2小学儿童择友标准中最显著的标准是身体强壮否。()3小学生的需要发展是单一的,其总趋势是由低向高发展。()4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5.小学儿童入学的头几年,对于成就需要的发展尤为重要。()6小学儿童的志向集中表现在政治志向上。()
7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8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各有积极的消极的方面。()
9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需要要是最积极的因素。()10遗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11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时间指标,这是心理发展的原因。()
12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条件,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13小学儿童行为规范训练还应适合其年龄特征,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教育。()14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15班教学的增加会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16学阶段的学习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去,才符合这一原则的要求。()
17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18小学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要尽可能运用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越多越好。()19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20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就要允许儿童自由地发展。()
21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早教育就早发展、早成熟。()KEY:.错.错.错.错.对
错.对.对.对.错.错.对.对.错.对.错错.错.对.错
错
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在正确的叙述后面打√,在错误的叙述后面打╳,每小题3分,共15分)。
1. 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动机。()
2.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3.冯特创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5.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手段-目的分析法。()
解答:1.(╳)。改为:道德认识2.(√)。3.(╳)。改为:桑代克。4.(╳)。改为:观察学习5.(╳)。改为:逆推法。
第五篇:201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同步试题
2011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同步试题(1)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4.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异
5.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
A.描述和测量
B.解释和说明
C.预测和控制
D.探索和发现
三、填空题
1.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______、_______。
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______环境两部分,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3.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社会文化研究。
4.__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5.教育心理学是_____心理学中的一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过程 3.自然实验法 4.教学过程
五、简答题
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六、论述题
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B[解析]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中可看出该研究方法为观察法。
3.D[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4.A[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5.C[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
6.A[解析]在成熟时期,人本主义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7.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8.B[解析]四方面有各自的研究范畴,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过程;反恩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学与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社会文化研究是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
9.A[解析]测验法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
10.C[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ABC[解析]略。
3.ABC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帮助教师了解问题、预测干预学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和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方向。
4.AE[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属于群体差异,而学习方式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5.ABC[解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质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三、填空题
1.教材课程 2.社会 3.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 4.评价/反思过程 5.应用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
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